鸡单剂量口服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鸡单剂量口服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鸡单剂量内服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青[1](2021)在《典型抗生素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检测及实用性评估》文中认为抗生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合物,主要是由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代谢产生或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合成。上世纪四十年代青霉素被发现和应用后,抗生素很快成为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抗生素类药物在兽药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厂家生产的兽用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有效性,本课题以不同厂家生产的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氟苯尼考预混剂、替米考星预混剂、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复方阿莫西林粉剂为受试目标药物,探究其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以及对猪的适口性评价验证,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验结果,为养猪企业和养猪户在兽医临床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本课题选用的实验动物为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猪(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体重约20±5 kg。实验给药处理有肌肉注射、拌饲口服两种,其中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氟苯尼考注射液选择肌肉注射给药,分别在给药后的0小时(注射前)、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八个时间点以及0小时(注射前)、注射后2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六个时间点进行前腔静脉采血,血浆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进行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将所测得的数据用《Win Nonlin 5.2.1》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Cmax、Tmax、T1/2,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选出效果最佳的注射抗生素。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氟苯尼考预混剂、替米考星预混剂、酒石酸泰万菌素预混剂、复方阿莫西林粉剂通过拌饲口服多次给药,在0 h(实验给药前)、3 h(第1天给药后3 h)、24 h(第2天给药前)、27 h(第2天给药后3 h)、48 h(第3天给药前)、51 h(第3天给药后3 h)、72 h(第3天给药后24 h,即停药24小时后)七个时间点前腔静脉采血,血浆样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进行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绘制相应的药时曲线;同时还对拌饲口服药物进行了适口性实验,结合药时曲线和适口性分析,选出效果最佳的拌饲口服抗生素。实验优化后的分析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满足研究要求,可以测定来自不同厂家的同类抗生素药剂在猪血浆中的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抗生素对猪只的作用效果各有差异,在研究选用的来自不同厂家的受试抗生素药物中,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和Cmax差异较大,个体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养殖户普遍认可的厂家所生产的抗生素效果更为显着且用药成本相差不大。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选择推荐大众认可并且有一定名气的厂家所生产的,能更大程度的降低养殖的风险。

巴娟[2](2019)在《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替米考星是畜禽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替米考星难溶于水,味苦,呈碱性,生物利用度低。替米考星在兽医临床上主要通过拌料给药治疗疾病,由于动物患病时易食欲不振,不能及时治疗疾病,使其在兽医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限制。目前,替米考星水溶性制剂的开发已成为国内兽药企业研发的热点。为了改善替米考星的水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便于饮水给药,该研究选用PEG6000和P188作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制剂;以体外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了载体种类、药载比例、搅拌时间、固化时间对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影响,通过载体筛选和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制备工艺;选用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扫描电镜法进行物相鉴定;通过对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敏感性和稳定性考察及其在健康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为该制剂的保存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制备试验结果表明,(1)最佳制备工艺为:联合载体PEG6000:P188=20:1、药载比为1:3、水浴加热温度为57℃,搅拌时间为1 h、固化温度为-20℃,固化时间为12 h,干燥温度为35℃,干燥时间为24 h。(2)X-射线衍射显示替米考星无特征衍射峰,是一种非晶体,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在19°和23°处有较强衍射峰,是一种晶体物质;在红外光谱中,替米考星在多处有不同强度的特征吸收峰,这些特征吸收峰在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红外光谱图中发生了移动、降低或者消失;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替米考星为无定型结构,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为晶体结构;以上三种物相鉴定表明,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已经形成。(3)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在2 min时溶出度达到72%,15 min时完全溶解,溶出速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4)药敏试验说明,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制剂并未改变药物的抗菌活性。(5)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在室温干燥条件下保存90 d,稳定性较好,无吸湿结晶导致其含量和溶出度明显降低的现象。试验建立了HPLC检测猪血浆中替米考星含量的方法,流动相为水:乙腈:磷酸二丁胺:四氢呋喃(790:130:25:55,V/V/V/V),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 L/min。血浆中替米考星的浓度在0.05~1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为y=23073x+173.02,R2=0.9998,检测限为0.025μg/m L,定量限为0.05μg/m L。替米考星在空白猪血浆中的回收率为98.47?2.94%~113.85?4.32%,批内变异系数为1.57%~4.82%,批间变异系数为2.87%~4.78%。结果说明,建立的猪血浆中药物萃取和浓度测定的方法是稳定可靠的,可以用于检测健康猪血浆中替米考星的浓度。试验选用体重为10?2 kg的12头健康仔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50mg/kg·bw单剂量灌服替米考星及其固体分散体,分别在给药后0.25、05、0.75、1、2、3、4、6、8、12、24、48、72、96 h时间点前腔静脉采血。HPLC测定猪血浆中的替米考星的浓度,结果显示,猪灌服替米考星及其固体分散体后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替米考星及其固体分散体在健康猪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为4.46 h和3.62 h;Cmax为1.48μg/m L和2.55μg/m L;t1/2ka为2.77 h和2.24 h;t1/2ɑ为2.75 h和2.30 h;t1/2β为21.85 h和18.08 h;AUC为28.51μg·h/m L和38.95μg·h/m L;CL为1.75 L/kg/h和1.28 L/kg/h;F为136.62%。该试验制备的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制剂易溶于水,可方便饮水给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溶出速率快,口服时易于吸收,达峰时间短,相对生物利用度高。

刘洋[3](2019)在《鸡常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方法的建立及基于BCS原则的氟苯尼考优化剂型的渗透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物溶解度及肠渗透性是决定药物吸收的关键因素,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即是基于这两个性质的药物预测系统,目前被FDA、WHO、EMA等权威机构认可并应用于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豁免。近年来兽药研究者尝试将BCS引入兽用药物领域,但人与动物间存在种间差异,为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及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兽用药物的溶解度及渗透性测定均应考虑靶动物的生理条件,不能将人药BCS原则直接外推于动物。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鸡的生理参数,以此为基础建立药物溶解度测定方法,利用过表达鸡源肠道外排蛋白的MDCK细胞系对鸡常用药物进行渗透性测定,同时探讨pH条件对药物渗透性的影响。最后选取提高溶解度的氟苯尼考微粉及晶型的优化制剂,评估其体内外吸收情况。1.鸡常用药物生理溶解度测定方法的建立BCS认为药物单次给药最高剂量能完全溶解于250 mL(50 mL胃液体积+200 mL送服药物的水)水中即为高溶解度药物。本实验选取1日龄AA白羽肉鸡,饲至8周龄,测定不同日龄鸡生理参数,包括体温、胃肠道pH值及胃肠容积,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鸡BCS溶解度测定方法并测定16种鸡常用药物的溶解度及分类。结果显示,不同日龄鸡体温约为41℃,胃肠道pH值范围为2.03~8.23,胃肠容积与体重成正相关,1 Kg体重鸡在进食条件容积为20.40 mL,而禁食条件为6.73 mL。本研究将溶解度测定条件建立在鸡体温及胃肠道pH值范围上,并结合胃肠容积及各药单次给药最高剂量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6种药物中有3种药物在进食及禁食条件下的BCS分类不一致,另与已知人药BCS分类的7种药物比较,2种药物与鸡BCS分类不一致。说明温度及pH值影响药物的溶解度,而人与鸡的生理差异是不同溶解度表现及BCS分类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人药BCS不能直接应用于鸡,并且在建立鸡BCS溶解度分类时应考虑进食与禁食条件下的差异。综上所述,鸡常用药物平衡溶解度在41℃及pH 1、3、5、7和8的缓冲溶液中测定,鸡BCS高溶解度定义为药物单次给药最高剂量能溶解于20.40 mL(进食)或6.73 mL(禁食)。2.鸡常用药物体外渗透性测定方法的建立渗透性测定的方法较为多样化,为保证形成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同时考虑伦理,本实验选取MDCK、MDCK-chAbcg2及MDCK-chAbcg2/Abcb1细胞系进行药物渗透性测定,利用高渗透性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及盐酸普萘洛尔比较MDCK细胞系与Caco-2细胞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发现同一药物在这两类型细胞中AP-BL侧及BL-AP侧渗透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且不同药物在两细胞中表观渗透系数(Papp)的变化趋势也不相同,说明两细胞不能相互替代。再以各药物1/10单次给药最高剂量作为转运浓度,在MDCK、MDCK-chAbcg2及MDCK-chAbcg2/Abcb1细胞系上分别以5.5及7.4的pH条件进行渗透性测定,并以FDA推荐高渗透性药物酒石酸美托洛尔为标准药物分类,探讨不同细胞系及pH对渗透性测量的影响。结果显示pH对药物的渗透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16种药物中有8种药物在不同pH条件下Papp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差异(P<0.05),但pH对药物渗透性分类的影响仅体现在个别药物,另比较同一个药物在不同细胞系上的Papp,pH 5.5和7.4条件下分别有10和13种药物在不同细胞系上的Papp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差异(P<0.05),但在16种药物中14种药物在不同细胞系上的分类完全相同,表明细胞系间差异并不明显,另比较分类结果与鸡生物利用度时发现相关性良好,16种药物中仅2种出现不符合的情况。综上所述,为更好的模拟鸡小肠,建立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鸡常用药物渗透性测定方法为以各药物1/10单次给药最高剂量作为转运浓度,选取MDCK-chAbcg2/Abcb1细胞在pH 7.4条件下测定药物渗透性,鸡BCS高渗透性定义为表观渗透系数大于相同实验条件下酒石酸美托洛尔的Papp。3.基于BCS概念的氟苯尼考优化剂型的体外渗透性及体内药动学研究选取由吸收表现较差的氟苯尼考(FFC)制备而成的微粉及晶型制剂,通过双向转运实验及鸡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比较两种制剂与原料药在体内外吸收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在10 μmol/L浓度下,原料药在MDCK-chAbcb1/Abcg2细胞上的Papp(AP·BL)为0.27×10-6 cm/s,外排率ER为5.6,而微粉及晶型的Papp(AP·BL)分别为0.46及0.42×10-6 cm/s,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原料药(P<0.05),而外排率分别为3.35及3.27,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原料药的ER(P<0.05)。50 μmol/L浓度下两个制剂与原料药差异程度与10μmol/L相似,原料药、微粉和晶型的Papp(AP-BL)分别为0.33、0.44和0.51(×10-6 cm/s),而外排率ER分别为5.11、4.12和3.95。另外同剂量灌服给鸡后,原料药的达峰浓度(Cmax)为 5.48 μg/mL,半衰期(T1/2 β)为 1.95 h,清除率(CL)为 1.09 m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8.67 μ·h/mL。而微粉和晶型的达峰浓度(Cmax)及半衰期(T1/2β)均高于原料药,Cmax分别为原料药的1.5和1.2倍,T1/2 β分别为1.1和1.9倍,而清除率(CL)则显着低于原料药(P<0.05),另外两种制剂具有更大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原料药的1.2和1.3倍,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1.4%及129.8%。以上结果均表明经过溶解度改造的制剂能有效改善FFC在鸡体内的吸收情况,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综上结果,我们初步建立鸡的BCS溶解度及渗透性的分类方法并对16种鸡常用药物进行了分类,分析了鸡进食及禁食条件对药物溶解度分类方法的影响,以及不同细胞系及pH值对渗透性分类方法的影响,并分别与部分人药BCS分类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建立鸡BCS分类方法的准确性及必要性,另对基于BCS概念改造的氟苯尼考制剂进行体内外吸收情况分析,讨论BCS科学框架对老药改造的指导作用。

吴玉枝[4](2018)在《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体外PK-PD同步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替米考星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临床上常被作为治疗鸡毒支原体病的理想药物,本研究测定了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的体外抗菌活性,同时建立体外PK-PD模型。通过成功建立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并模拟不同的临床给药剂量,以期为临床优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测定了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的体外抗菌活性,用微量稀释法测得的105和107 CFU/mL菌量的MIC值分别为0.01和0.02μg/mL。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05、107和109 CFU菌量的MIC值分别0.02、0.04和0.16μg/mL。在不同药物浓度下(064 MIC)的静态杀菌曲线结果表明,浓度高于1 MIC在36 h后鸡毒支原体都能降到检测限以下,达到最大杀菌效果。随着MIC倍数的增加,杀菌速率也在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趋于平缓,可达最大杀菌速率为0.53 h-1。本研究基于准确模拟感染鸡肺组织药物浓度,根据临床推荐给药剂量在体外动态模型中设计7个不同的剂量组(1、2.5、5、7.5、10、15和20 mg),同时监测菌量和鸡毒支原体的敏感性变化。体外动态模型中,5天后所有剂量组替米考星都产生了杀菌效果,最大杀菌效果使菌量下降了6.51 Log10CFU/mL。采用抑制型Sigmoid Emax模型分析结果,AUC24h/MIC、Cmax/MIC、%T>MIC与抗菌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为0.87、0.88和0.49。结果表明:在体外模型中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的抗菌效果与Cmax/MIC相关性最高。鸡毒支原体数量降低1 Log100 CFU/mL所对应的Cmax/MIC、AUC24h/MIC分别为2.17和62.58 h。试验表明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展现浓度依赖性的特点。7个给药剂量下均筛选出敏感性降低的鸡毒支原体菌株,用微量稀释法测得其MIC,其中M3、M4、M5这三株MIC值显着升高。同时测定其对泰乐菌素、红霉素、多西环素、阿米卡星等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现所有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对同类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和红霉素的敏感性均降低,但对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的敏感性未发生变化。以标准菌株S6为参考基因组,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基因突变位点。M3、M4、M5三株菌在编码核糖体蛋白L4和L22的rplD和rplV基因上均未发现突变位点。M4菌株在23S rrnA结构域II区和V区未发现突变位点。M5菌株在23S rrnA结构域II区发生G495T突变,V区未发现突变位点。M3菌株在23S rrnB结构域II区发生T854A突变,V区发生G2799A突变。这些突变位点都未被报道过。

吴宁[5](2018)在《磷酸替米考星的体内外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其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替米考星是畜禽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耐药性低,抗菌谱广,对全部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氏菌、支原体、螺旋体均有抑杀作用,用于治疗猪、鸡、羊、奶牛等的感染疾病。但因其具有难溶于水、味苦等适口性差等特点,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一直存在局限性。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慢性疾病,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喘气、干咳。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时,动物会出现食欲不振、发热、呼吸困难及机能衰竭等症状。在不同日龄的同圈猪之间,该病可以互相传染,导致猪体增重率降低、死亡增加、饲养效率低和医药成本增加,经济损失巨大。为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便于临床应用,替米考星的化学结构上增加磷酸基团可有效增加其水溶性。为了客观评价宁夏泰瑞制药有限公司所研制的磷酸替米考星原料药及其制剂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体内、外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实验动物安全药理学特点和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本研究。本试验采用96孔板进行倍比稀释的微量稀释法客观比较了磷酸替米考星、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泰妙菌素等4种抗生素对9种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即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显示,磷酸替米考星对猪肺炎支原体与鸡毒支原体的MIC分别为0.3125 μg/mL和0.0049 μg/mL,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对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临床致病菌的MIC也均在0.0049-2.5μg/mL之间,抑菌活性良好;与其他受试抗生素相比,磷酸替米考星具有更强或相当的抑菌活性。与主要对照药物替米考星相比,磷酸替米考星的水溶性更强、便于饲喂给药。试验表明,磷酸替米考星对受试病原微生物(支原体、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抑制效果良好,且对部分病原的效果优于替米考星,可用于治疗上述敏感菌所致的畜禽疾病。本试验评价了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首先建立了人工感染猪支原体的肺炎模型,通过观察试验猪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增重效果、感染仔猪的肺部病变等级,评估不同剂量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病猪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100 mg/L10%磷酸替米考星溶性粉显示出明显地对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但60-80 mg/L剂量通过饮水口服途径即已显示出良好治疗效果,并且使用60-80 mg/L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效果与市售替米考星可溶性粉(10 g/0.1 kg,75 mg/几水,以替米考星计)相当。同时,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还具有缓解患猪增重减慢的作用。试验表明,60-80 mg/几剂量可作为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推荐使用剂量。而与替米考星相比,增加了磷酸基团的磷酸替米考星显着增强了其水溶性,因此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临床使用中会更加便捷。为进一步确定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剂量、治疗时间等使用相关问题,在前述人工猪支原体肺炎模型基础上,本试验通过检测各组受试猪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增重效果、感染仔猪的肺部病变评分以及相关生理生化和尿液等相关指标,进行了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猪肺炎支原体病的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100 mg/L、80 mg/L、60 mg/几剂量组对猪支原体肺炎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显着降低患病猪肺脏的实变评分,且与对照组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当。饲喂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可以改善受试猪的相对增重效果。以100 mg/几水-60 mg/几水的剂量对猪只使用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不显着影响受试猪的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尿常规指标,使用于试验动物猪是安全的。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使用60-80 mg/几水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猪支原体肺炎是安全且有效的。在经过实验室的治疗试验和II期临床试验基础上进行该III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仔猪自然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病的治疗效果,为其在家畜疫病防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本研究在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猪上,通过检测各组受试猪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增重效果、感染仔猪的肺部病变评分等指标,进行了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猪肺炎支原体病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80 mg/几剂量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60 mg/几剂量组和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照药物组;但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相当。10%磷酸替米考星60-80 mg/几对猪支原体肺炎自然发病猪群饮水饲喂治疗1周,能显着改善猪群的生长速度,且效果好于相同含量的替米考星,但和健康猪群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60-80 mg/几剂量组、10%替米考星75 mg/L对照组可明显降低猪支原体肺炎自然发病猪肺脏病变变程度。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60-80 mg/几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饮水治疗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效果显着,且治疗效果与治疗剂量成正比。本试验还探讨了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家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小鼠神经系统和大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40 mg/kg、20 mg/kg和10 mg/kg三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经十二指肠给药后180 min内,受试麻醉犬各剂量组各时间点血压、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及各项心电图指标给药前后自身对照,无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药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犬心血管与呼吸系统都没有显着影响。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小鼠神经系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240 mg/kg、120 mg/kg和60 mg/kg三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给药后,均对小鼠耳壳血管及尾色泽无明显影响,各剂量组小鼠活动正常;该药对小鼠机能协调无明显影响;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各剂量组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对小鼠自发活动没有明显影响(P>0.05)。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120 mg/kg、60 mg/kg和3 0 mg/kg三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给药后,除高剂量组显着升高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中剂量组显着升高尿素氮外(其值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三个剂量组对大鼠胆汁分泌、肠推进、胃液分泌、尿常规、泌尿系统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为具体评估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靶动物猪上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本研究以50头40日龄健康断奶姜曲海品系仔猪为试验对象,分别以1倍、3倍、5倍及10倍剂量该药物连续饮水给药21 d,检测喂服该受试药物前后试验猪的血常规、血生化、血凝、尿常规、料重比等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试仔猪没有表现出明显不良症状,除10倍剂量受试猪的生化指标血清钙、肌酸激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外,其它各用药组受试猪的所有检测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或其测定值均位于正常值范围,未出现与用药明显相关的不良反应。说明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毒性很小,受试猪体的耐受性高,至少以10倍推荐剂量连续饮水给药21 d对靶动物猪是安全的。另外,本试验补充了正常饲养的姜曲海品系仔猪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指标、尿常规、生长期的饲料报酬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为上述指标的进一步研究或者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本研究证明,磷酸替米考星对支原体支原体、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60-80 mg/几水及以上剂量的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的猪肺炎支原体病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建议将60-80 mg/几水作为推荐剂量,饮水口服,每日1次,连用7日。同时,本研究还表明,受试剂量的磷酸替米考星对实验动物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小鼠神经系统和大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10倍推荐剂量的磷酸替米考星对靶动物猪的各项生理指标也是安全的。本研究为磷酸替米考星及其制剂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试验依据。

叶小妹[6](2017)在《替米考星在健康鸡和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体内药动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替米考星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以泰乐菌素为前体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鸡毒支原体极其敏感,同时在肺组织中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是临床控制鸡毒支原体病的理想药物之一。本研究开展了关于替米考星在健康鸡和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对三个试验组中的感染鸡分别口服给药三个不同剂量的替米考星(4 mg/kg b.w.、7.5 mg/kg b.w.、10 mg/kg b.w.)以及健康鸡口服给药7.5 mg/kg b.w.替米考星后,在试验设计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和肺组织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测定样品的药物浓度。采用WinNonlin 5.2.1分析软件拟合药-时曲线数据,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建立了鸡毒支原体人工感染模型:通过连续3天,一天2次,给健康2日龄雏鸡气管灌注约含5×109 CFU/mL复壮后活性良好的鸡毒支原体S6菌液后,通过临床症状、病理特征、病原菌分离鉴定以及鸡毒支原体抗体试剂盒检验等方式进行验证,结果均确诊人工感染模型的构建是成功的。药动学试验结果显示,健康鸡口服7.5 mg/kg b.w.替米考星后,血浆药-时曲线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进行拟合,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el为22.67 h,Tmax为1.00 h,Cmax为0.09μg/mL,AUC(0-24h)为0.82μg·h/mL,MRT为30.87 h;肺组织药-时数据采用一级吸收一室模型拟合,药物代谢动学参数为:t1/2kel为32.45 h,t1/2ka为1.83 h,Tmax为8.05 h,Cmax为1.02μg/g,AUC(0-24h)为20.71μg·h/g。此外,受试三组鸡毒支原体感染鸡分别口服给药低、中、高三个不同剂量替米考星后,血浆和肺组织的药-时数据拟合的模型与健康鸡血浆和肺组织拟合的模型一致,Cmax和AUC(0-24h)均与给药剂量成正比。此外,血浆中t1/2kel为(20.3123.98)h,Cmax分别为0.05、0.09、0.12μg/mL,AUC(0-24h)分别为0.46、0.78、1.02μg·h/mL;肺组织中t1/2ka为(4.445.86)h,t1/2kel为(41.5644.88)h,Cmax分别为0.44、0.99、1.70μg/g,AUC(0-24h)分别为9.42、20.25、37.72μg·h/g。对比血浆和肺组织中药动学参数可知,替米考星在肺组织中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较缓慢,分布广泛且维持时间较长;对比健康鸡和感染鸡药动学数据,可发现药物在健康鸡和感染鸡血浆中的达峰速度和消除速度变化不明显,但药物在感染鸡肺组织中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则较健康鸡明显降低。综上所述,替米考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力学特点为口服给药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在肺组织有较强的渗透性。鸡感染鸡毒支原体病后,虽然疾病对于药物在血浆中的代谢过程影响较小,但能明显降低药物在机体肺组织中的代谢速率,使得鸡口服药物后在肺组织中吸收减慢、消除减缓、维持时间延长等。

邓振领[7](2017)在《磷酸替米考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及连续给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替米考星(Tilmicosin)是以泰乐菌素的水解产物为前体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畜禽专用抗生素。不仅具有吸收迅速,达峰快,血中药物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药物组织穿透力强(尤其在肺组织和乳中药物浓度高)等特点。而且能够在体内长时间维持,体外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替米考星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合成起到相应的抗菌作用,能与敏感菌的核蛋白体50S亚基逆性的结合,通过对转肽作用或者mRNA移位的阻断,影响核糖体的位移过程,阻碍肽链的延长和蛋白质的合成,为生长期抑菌剂。其毒性较小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其不与哺乳动物的80S核糖体结合。磷酸替米考星是替米考星的一种磷酸盐,易溶于水,由其制成的可溶性粉制剂,可直接通过饮水给药治疗鸡毒支原体引起的鸡呼吸系统感染。通过对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10%磷酸替米考星溶液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获得相关药动学参数,了解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10%替米考星溶液中替米考星在健康鸡体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比较了二者的药动学参数,研究表明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与10%替米考星溶液在药动学特征上存在差异。该研究不仅可为指导新研发制剂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临床合理的用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预测该药在鸡体内消除动态、蓄积特性及残留消除规律提供参考。本试验建立了血浆中替米考星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流动相为四氢呋喃:磷酸二丁胺缓冲液:超纯水(55:25:805,V/V/V),检测波长280nm,流速1mL/min,进样量30μL。结果表明,替米考星在0.025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血浆中替米考星添加浓度为低(0.02μg/mL)、中(0.5μg/mL)和高(5μg/mL)时,回收率为83.5393.11%,日内变异系数为2.558.61%,日间变异系数为6.677.98%。单次给药试验:选用初始体重1.1kg左右三黄肉鸡,采用单剂量平行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4只健康肉用商品鸡随机分成2组,公母各半,每组12只,第一组口服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第二组口服10%替米考星溶液,给药后按规定时间采血,血浆中替米考星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液(1:1,v/v)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别采用winnionllin5.2.1药动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为学参数。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10%替米考星溶液在相同的给药剂量后(15mg/kg),前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显着高于后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p<0.01),分别为2.46±1.35 h·μg/mL和0.79±0.32 h·μg/mL。前者达峰浓度Cmax同样显着高于后者的达峰浓度(P<0.01),分别为0.277±0.195μg/mL和0.103±0.044μg/mL。这说明,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较10%替米考星溶液具有更高的吸收程度。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消除半衰期t1/2β(h)也显着小于10%替米考星溶液的消除半衰期t1/2β(h),分别为22.74±8.86h和11.94±7.59h(P<0.01)。说明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较10%替米考星溶液在健康鸡体内消除更慢,持续时间更长。而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达峰时间Tmax与10%替米考星溶液达峰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终上所述,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较10%磷酸替米考星溶液更容易通过肠道吸收而迅速进入血液。且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鸡体内吸收程度更高,消除更为缓慢。10%替米考星溶液吸收相对较差,相对生物利用度仅为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32.1%。连续给药试验: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连续三天饮水给药,给药剂量为75mg/L,每天的8:00、10:00、11:00、13:00、15:00分别采集一次血液,试验结果发现替米考星的浓度随着饮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最终达到稳态。每天血浆中药物峰谷浓度均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峰浓度均出现在下午13:00前后,然后慢慢消除。第3天上午8:00和10:00血浆中药物浓度分别为0.136±0.142μg/mL和0.139±0.136μg/mL,二者几乎没有差别,说明10%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按75mg/L饮水连续给药3天,血浆中药物浓度已达稳态。

魏开赟[8](2017)在《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先对在研的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并与在售的替米考星预混剂进行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然后通过比较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百分率,建立了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的体内外相关性,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发及临床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体外溶出试验使用篮法,分别以900mL的含2%吐温-80(w/v)的p H1.2盐酸缓冲溶液、含2%吐温-80(w/v)的p H4.1乙酸缓冲溶液、含2%吐温-80(w/v)的p H6.8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含0.2%十二烷基硫酸钠(w/v)的水作为释放介质,在37℃100r/min的体外条件下对20%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和20%预混剂1000mg进行体外溶出,在不同时间点采样,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溶出度,计算累积释放度。用Origin Pro8.0对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的累积释放度-时间数据进行零级释放模型、一级释放模型、Higuchi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替米考星预混剂在1h内累积释放度为96.498.6%,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在pH1.2介质中溶出不完全,在其他p H介质中8h内累积释放度为93.398.1%。药动学试验选用18头健康猪,随机9头一组,分别以20mg/kg单剂量灌胃口服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和预混剂,采集药动血浆样品,经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使用Winnonlin5.2.1分析药动学参数。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组主要参数:消除速率常数(Kel)为0.171±0.0221/h,消除半衰期(t1/2)为4.093±0.436h,达峰时间(Tmax)和浓度(Cmax)分别为3.889±0.928h和1.03±0.061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3.264±1.627 h·μg/mL;替米考星预混剂组主要参数:Kel为0.219±0.0421/h,t1/2为3.285±0.731h,Tmax和浓度Cmax分别为2.333±0.5h和1.251±0.211μg/mL,AUC为8.751±2.595 h·μg/mL。对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反卷积计算,得到猪体内吸收百分率,用Origin Pro8.0对体外累积释放率和体内吸收百分率进行线性分析,根据相关系数,得出体内外相关性最好的体外释放模型,为在含0.2%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中的体外溶出。本试验结果表明:(1)在研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与预混剂相比,耐强酸环境强,使替米考星能在肠道环境缓慢完全释放;(2)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与预混剂相比,在猪体内吸收相对减慢,达峰浓度适当推迟,药物峰浓度降低,消除半衰期延长,药时曲线面积更大,更利于临床养殖使用;(3)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在不同pH溶出介质中的体外释放与猪灌胃口服后的体内吸收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含0.2%二烷基硫酸钠的水中关性最强。

王缉明,李帅鹏,黄显会[9](2016)在《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比较了口服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与单独肌注替米考星注射液和静注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在鸡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和相对生物利用度。36只健康鸡,随机分为3组,给药剂量均为20 mg/kg,翼下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鸡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Win Nonlin 6.1的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计算出药物的动力学参数。鸡口服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肌注替米考星注射液和静注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49±3.64、37.17±10.82、12.40±4.11、61.31±11.38μg×h/m L。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中替米考星相对于肌肉注射的替米考星的生物利用度为75.98%,复方制剂中磺胺二甲嘧啶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0.63%。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和单方药物相比,药动学参数经t检验,t1/2、Tmax、Cmax、AUC、MRT等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单剂量口服给药吸收较慢,达峰时间显着延迟,平均驻留时间显着延长,有利于抗菌作用的发挥。

王缉明[10](2016)在《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瑞普(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为制定临床合理给药方案及推广方面提供依据。本论文建立了替米考星和磺胺二甲嘧啶在鸡血浆中的前处理方法和HPLC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中,替米考星和磺胺二甲嘧啶在血浆中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mg/m L,0.05mg/m L。在浓度为0.05mg/m L5mg/m L线性范围内血浆中替米考星和磺胺二甲嘧啶的回收率分别为82.38%108.75%,80.34%93.40%,变异系数分别为2.25%4.33%和2.29%4.32%。选用36只三黄肉鸡按照性别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平均体重分别为(1.68±0.19)kg、(2.02±0.08)kg、(2.07±0.19)kg,分别进行口服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肌注替米考星注射液和静注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采用Win Nonlin 6.1非房室模型拟合时间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复方替米可溶性粉给药后2.25 h磺胺二甲嘧啶钠血药浓度达峰值(Cmax),为10.03mg/m L,血浆中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1.38 h,曲线下面积(AUC)为37.17μg×h/m 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3.95 h,表观分布容积(Vz)为1.09 L/kg。给药后9.00 h,替米考星的血药浓度达峰值(Cmax),为1.43mg/m L,血浆中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12.24h,曲线下面积(AUC)为9.49μg×h/m 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1.75 h,表观分布容积(Vz)为35.00 L/kg。肌注替米考星注射液(20mg/kg b.w.)后,吸收迅速,肌肉注射给药后0.50 h,血药浓度达峰值(Cmax),为2.33mg/m L。血浆中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8.99 h;曲线下面积(AUC)为12.40μg×h/m 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0.69 h,表观分布容积(Vz)为20.56 L/kg。静注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20mg/kg b.w)后,吸收迅速,静脉注射给药后0.08 h,血药浓度达峰值(Cmax),为22.99mg/m L。血浆中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1.26 h;曲线下面积(AUC)为61.31μg×h/m 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2.50 h,表观分布容积(Vz)为0.60 L/kg。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中替米考星相对于肌肉注射的替米考星的生物利用度为75.98%,复方制剂中磺胺二甲嘧啶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0.63%;与单方相比,健康鸡口服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20mg/kg b.w.)后,吸收较慢,达峰时间显着延迟,平均驻留时间较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这有利于两药抗菌作用的发挥。

二、鸡单剂量内服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单剂量内服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抗生素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检测及实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常用抗生素的介绍
        1.2.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2.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2.3 四环素类抗生素
        1.2.4 酰胺醇类抗生素
    1.3 抗生素在猪养殖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提高饲料转化率
        1.3.2 改善繁殖性能
        1.3.3 疾病防治
    1.4 血药浓度的常用检测技术
        1.4.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4.2 免疫分析法
        1.4.3 色谱法
        1.4.4 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质谱法
    1.5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介
        1.5.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1.5.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内容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4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给药和血样采集
        2.2.2 头孢噻呋的测定
        2.2.3 氟苯尼考的测定
        2.2.4 盐酸多西环素的测定
        2.2.5 复方阿莫西林的测定
        2.2.6 酒石酸泰万菌素的测定
        2.2.7 替米考星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头孢噻呋注射液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 头孢噻呋注射液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1.2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3.2 氟苯尼考注射液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氟苯尼考注射液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2.2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3.3 盐酸多西环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盐酸多西环素适口性实验结果
        3.3.2 盐酸多西环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4 氟苯尼考粉或预混剂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氟苯尼考粉或预混剂适口性实验结果
        3.4.2 氟苯尼考粉或预混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5 复方阿莫西林实验结果及分析
        3.5.1 复方阿莫西林粉适口性实验结果
        3.5.2 复方阿莫西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6 酒石酸泰万菌素实验结果及分析
        3.6.1 酒石酸泰万菌素适口性实验结果
        3.6.2 酒石酸泰万菌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7 替米考星实验结果及分析
        3.7.1 替米考星预混剂适口性实验结果
        3.7.2 替米考星预混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第四章 讨论
    4.1 HPLC-MS测定血清中抗生素药物的分析方法讨论
    4.2 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1 头孢噻呋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2 氟苯尼考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3 多西环素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4 阿莫西林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5 酒石酸泰万菌素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2.6 替米考星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究
    4.3 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1 头孢噻呋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2 氟苯尼考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3 盐酸多西环素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4 阿莫西林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5 酒石酸泰万菌素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3.6 替米考星分析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4.4 典型抗生素实用性评估
        4.4.1 头孢噻呋注射液实用性评估
        4.4.2 氟苯尼考注射液实用性评估
        4.4.3 盐酸多西环素实用性评估
        4.4.4 氟苯尼考预混剂实用性评估
        4.4.5 复方阿莫西林实用性评估
        4.4.6 酒石酸泰万菌素实用性评估
        4.4.7 替米考星预混剂实用性评估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2)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替米考星综述
        1.1.1 替米考星的理化性质
        1.1.2 替米考星的药理作用
        1.1.3 替米考星毒理学与应用
        1.1.4 替米考星制剂研究状况
        1.1.5 替米考星在动物体内药动学特征
    1.2 固体分散体技术
        1.2.1 概述
        1.2.2 载体材料
        1.2.3 制备方法
        1.2.4 质量评价方法
    1.3 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1.3.1 立题依据
        1.3.2 目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研究
    2.1 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替米考星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2 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2.2.3 溶出度测定
        2.2.4 物相鉴定
        2.2.5 药敏试验
        2.2.6 稳定性考察
    2.3 结果
        2.3.1 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2.3.2 溶出度测定
        2.3.3 物相鉴定
        2.3.4 药敏试验
        2.3.5 稳定性考察
    2.4 讨论
        2.4.1 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2.4.2 物相鉴定
        2.4.3 药敏试验
        2.4.4 稳定性考察
    2.5 小结
第三章 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3.1 材料
        3.1.1 仪器设备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实验动物
    3.2 方法
        3.2.1 色谱条件
        3.2.2 标准工作曲线
        3.2.3 给药与血样采集
        3.2.4 血浆样品预处理
        3.2.5 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
        3.2.6 方法特异性
        3.2.7 回收率和精密度测定
    3.3 结果
        3.3.1 标准工作曲线
        3.3.2 方法特异性
        3.3.3 回收率和精密度的测定
        3.3.4 血浆中药物浓度
        3.3.5 药代动力学参数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附录

(3)鸡常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方法的建立及基于BCS原则的氟苯尼考优化剂型的渗透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BCS分类
        1.1 BCS溶解度分类标准
        1.2 BCS渗透性分类标准
        1.3 BCS的临床意义
    2 BCS的发展
        2.1 对溶解度分类方法的评估及优化
        2.2 对渗透性分类方法评估及优化
        2.3 由BCS衍生出的其他分类系统
    3 BCS在兽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
        3.1 BCS在兽药研发领域应用的必要性
        3.2 BCS外推给不同种属动物时存在的局限性
        3.3 兽药BCS研究进展
        3.4 基于BCS原则提高兽用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策略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鸡常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溶解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溶解度分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鸡生理参数
        2.2 16种鸡常用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平衡溶解度及BCS分类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鸡常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渗透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常用药物渗透性分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药物对MDCK-chAbcg2/Abcb1及Caco-2细胞活性的影响
        2.2 单层细胞致密性的验证
        2.3 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盐酸普萘洛尔在不同细胞系上的表观渗透系数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BCS概念的氟苯尼考优化剂型的体外渗透性及体内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氟苯尼考不同制剂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及外排率
        2.2 氟苯尼考不同剂型在鸡体内的药动学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体外PK-PD同步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鸡毒支原体研究进展
        1.1.1 鸡毒支原体简介
        1.1.2 鸡毒支原体的形态及培养特征
        1.1.3 鸡毒支原体的流行病学和发生特点
        1.1.4 临床症状
        1.1.5 鸡毒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1.2 替米考星研究进展
        1.2.1 替米考星概述
        1.2.2 替米考星的抗菌机理
        1.2.3 耐药机制
        1.2.4 替米考星药动学研究
        1.2.5 替米考星药效学研究
    1.3 体外PK-PD模型研究进展
        1.3.1 抗菌药物体外PK-PD模型的发展
        1.3.2 体外PK-PD模型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菌株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药液及溶液的配制
        2.2.2 鸡毒支原体培养基及含药平板的配置
        2.2.3 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的体外抗菌活性
        2.2.4 体外静态杀菌曲线
        2.2.5 体外杀菌曲线的拟合
        2.2.6 替米考星含量的检测
        2.2.7 体外PK-PD模型的构建
        2.2.8 体外动态模型的模拟
        2.2.9 PK-PD拟合
        2.2.10 替米考星耐药菌株DNA提取及二代测序
3 结果与分析
    3.1 最低抑菌浓度
    3.2 体外静态杀菌曲线
    3.3 体外PK-PD模型的建立
        3.3.1 替米考星检测方法
        3.3.2 蠕动泵流速与半衰期的确定
        3.3.3 模型的验证
        3.3.4 体外PK-PD模型
    3.4 体外模型药动学
        3.4.1 体外模型药动学结果
        3.4.2 不同给药方案药动参数
    3.5 体外模型药效结果
    3.6 不同给药方案下鸡毒支原体的敏感性分析
    3.7 PK-PD同步参数的分析
    3.8 二代基因测序结果
4 讨论
    4.1 体外动态PK-PD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4.2 试验方案的设计
    4.3 体外药效试验
    4.4 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PK-PD研究
    4.5 敏感性变化
    4.6 耐药机制探讨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5)磷酸替米考星的体内外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其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章 磷酸替米考星与猪支原体肺炎
    1 替米考星研究进展
        1.1 替米考星的概况
        1.2 替米考星的抑菌效果及其相关机理
        1.3 替米考星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1.4 替米考星的药效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1.5 替米考星的不良反应与缺陷
    2 磷酸替米考星研究进展
        2.1 磷酸替米考星的概况
        2.2 磷酸替米考星作用机理
        2.3 磷酸替米考星的毒性与毒理学研究
        2.4 磷酸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5 磷酸替米考星药效学研究
    3 猪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
        3.1 支原体概况
        3.2 猪支原体病
        3.3 猪支原体肺炎
        3.4 猪肺炎支原体
        3.5 猪肺炎支原体致病机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磷酸替米考星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品及药液的配制
        1.2 受试菌株
        1.3 细菌培养基
        1.4 菌液制备
        1.5 最小抑菌浓度检测
        1.6 结果判定
    2 结果
        2.1 磷酸替米考星等受试药物对支原体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2.2 磷酸替米考星等受试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2.3 磷酸替米考星等受试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病的治疗剂量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分组
        1.4 菌种及培养基
        1.5 人工感染试验动物
        1.6 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
        1.7 疗效评价指标
        1.8 数据的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猪肺炎支原体病人工感染模型建立
        2.2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诱发猪肺炎支原体病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治疗人工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病的Ⅱ期临床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分组
        1.4 接种菌液
        1.5 试验动物的人工感染
        1.6 临床观察及药物治疗
        1.7 疗效评价指标
        1.8 数据的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猪肺炎支原体病人工感染模型建立
        2.2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病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肺炎支原体自然感染猪的Ⅲ期临床试验
    1 材料方法
        1.1 药品
        1.2 试验动物
        1.3 仔猪呼吸道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确诊
        1.4 试验方法
        1.5 疗效评价指标
        1.6 数据的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各试验组受试仔猪在试验期内的死亡情况
        2.2 各试验组受试仔猪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
        2.3 各试验组受试仔猪的相对增重率
        2.4 各试验组受试猪肺脏病变评分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安全药理学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1.2 受试动物
        1.3 试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犬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作用
        2.2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2.3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4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泌尿系统的影响
    3 结果
        3.1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犬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作用
        3.2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3.3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3.4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大鼠泌尿系统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分组及处理
        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4 试验项目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猪的临床表现
        2.2 血液常规分析
        2.3 血凝指标分析
        2.4 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2.5 尿常规分析
        2.6 增重及料重比
        2.7 组织病理学检查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点
致谢

(6)替米考星在健康鸡和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体内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和符号表
1 前言
    1.1 替米考星研究进展
        1.1.1 替米考星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机制
        1.1.2 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1.3 替米考星的抗菌谱及临床应用
        1.1.4 替米考星的不良作用与耐药性
    1.2 鸡毒支原体病研究进展
        1.2.1 鸡毒支原体病病原学及流行特点
        1.2.2 鸡毒支原体病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
        1.2.3 鸡毒支原体病诊断鉴定
        1.2.4 鸡毒支原体病防治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菌种与动物
    2.4 主要溶液的配制
    2.5 鸡毒支原体培养基的配制
    2.6 建立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
        2.6.1 鸡毒支原体的培养与复壮
        2.6.2 试验分组与攻毒
        2.6.3 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的诊断
    2.7 替米考星在鸡体内药动学试验
        2.7.1 试验设计与分组
        2.7.2 样品采集
        2.7.3 替米考星含量的检测
        2.7.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的建立
        3.1.1 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临床与病理解剖症状
        3.1.2 鸡毒支原体分离培养及菌落计数结果
        3.1.3 鸡毒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诊断结果
    3.2 替米考星在鸡体内的药动学试验结果
        3.2.1 替米考星检测方法
        3.2.2 替米考星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4 讨论
    4.1 鸡毒支原体感染模型的建立
    4.2 替米考星检测方法
    4.3 替米考星在鸡体内药动学特征
        4.3.1 替米考星在健康鸡血浆和肺组织中药动学特征
        4.3.2 健康鸡和感染鸡药动学特征
        4.3.3 合理用药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磷酸替米考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及连续给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替米考星理化性质
    1.2 替米考星的作用机理
        1.2.1 磷酸替米考星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1.2.2 替米考星抗菌及耐药机理
    1.3 替米考星的抗菌活性
    1.4 替米考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1.5 替米考星的临床应用
        1.5.1 替米考星在家禽的临床应用
        1.5.2 替米考星在猪的临床应用
        1.5.3 替米考星在牛的临床应用
    1.6 替米考星的检测方法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和试剂
    2.2 主要溶液的配制
    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2.4 试验动物及分组
        2.4.1 磷酸替米考星药动学试验动物
        2.4.2 磷酸替米考星反复给药实验动物
    2.5 鸡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
    2.6 色谱工作条件
    2.7 给药和采集
        2.7.1 磷酸替米考星药动学采样
        2.7.2 磷酸替米考星反复给药采样
    2.8 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测定
    2.9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2.10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测定
    2.11 稳定性
    2.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色谱条件适用性
    3.2 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测定结果
    3.3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3.4 回收率测定结果
    3.5 变异系数测定
    3.6 稳定性结果
    3.7 替米考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3.7.1 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药动学特征
        3.7.2 替米考星溶液的药动学特征
    3.8 磷酸替米考星连续给药在鸡体内药动学特征
4 讨论
    4.1 替米考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4.2 连续给药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4.3 血浆的前处理方法
    4.4 替米考星颗粒给药方案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8)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替米考星的理化性质
    1.2 替米考星的作用机理
        1.2.1 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1.2.2 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1.3 替米考星的抗菌活性
    1.4 替米考星的耐药性研究
    1.5 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
        1.5.1 替米考星的吸收与分布
        1.5.2 替米考星的代谢
    1.6 替米考星的毒性
    1.7 替米考星的临床应用
        1.7.1 在养禽业上的应用
        1.7.2 在养牛业上的应用
        1.7.3 在养猪业上的应用
        1.7.4 在养羊业上的应用
    1.8 体外溶出度
        1.8.1 溶出度检查法的发展
        1.8.2 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
        1.8.3 影响溶出度的因素
    1.9 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1.10 本研究内容和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2.1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药品与试剂
    2.3 溶液配制
    2.4 替米考星体外释放度试验
        2.4.1 体外释放度方法的建立
        2.4.2 释放度检测
    2.5 药动学试验方法
        2.5.1 试验动物
        2.5.2 试验设计
        2.5.3 给药和样品采集
        2.5.4 血浆样品前处理
        2.5.5 色谱条件
        2.5.6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2.5.7 检测限和定量限
        2.5.8 提取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2.5.9 样品浓度的测定
        2.5.10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体外释放度检测方法学
        3.1.1 紫外检测波长
        3.1.2 专属性
        3.1.3 线性范围
        3.1.4 回收率与精密度
    3.2 药物体外释放度检测结果
        3.2.1 替米考星预混剂体外溶出度检测
        3.2.2 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体外溶出度检测
        3.2.3 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体外释放百分率拟合
    3.3 药动学检测方法
        3.3.1 专属性
        3.3.2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3.3.3 检测线与定量限
        3.3.4 提取回收率与变异系数
    3.4 替米考星在健康断奶仔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3.4.1 灌胃口服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药动学特征
        3.4.2 灌胃口服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药动学特征
    3.5 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体内外相关性
        3.5.1 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在猪体内吸收百分率
        3.5.2 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体内外相关性评价
4 讨论与分析
    4.1 体外溶出试验
        4.1.1 溶出介质的选择
        4.1.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4.2 替米考星药动学测定方法
    4.3 替米考星缓释制剂的研究
    4.4 体内外相关性
        4.4.1 体内外相关性的目的
        4.4.2 体内外相关性的建立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10)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1 前言
    1.1 替米考星的研究进展
        1.1.1 替米考星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理
        1.1.2 替米考星的抗菌活性
        1.1.3 替米考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1.1.4 替米考星的残留研究
        1.1.5 替米考星的临床应用
        1.1.6 替米考星的不良反应
    1.2 磺胺二甲嘧啶的研究进展
        1.2.1 磺胺二甲嘧啶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理
        1.2.2 磺胺二甲嘧啶的抗菌活性
        1.2.3 磺胺二甲嘧啶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1.2.4 磺胺类药物的残留研究
        1.2.5 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1.2.6 磺胺二甲嘧啶的不良反应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与试剂
    2.2 主要溶液的配制
    2.3 试验动物与分组
        2.3.1 试验动物
        2.3.2 动物分组
    2.4 仪器与设备
    2.5 药动学试验方法
        2.5.1 给药与血样采集
        2.5.2 血浆样品前处理
        2.5.3 色谱条件
        2.5.4 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
        2.5.5 检测限和定量限
        2.5.6 提取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2.5.7 样品浓度的测定
        2.5.8 数据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动学检测方法
        3.1.1 血浆中替米考星、磺胺二甲嘧啶浓度测定的方法学
        3.1.2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3.1.3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3.1.4 检测限和定量限
    3.2 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
        3.2.1 鸡口服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药动学参数
        3.2.2 鸡肌注替米考星注射液的药动学参数
        3.2.3 鸡静注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的药动学参数
4 讨论
    4.1 血浆中替米考星、磺胺二甲嘧啶的处理及检测方法
    4.2 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与单用替米考星、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的药动学参数比较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鸡单剂量内服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抗生素在猪体内的血药浓度检测及实用性评估[D]. 张华青.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2]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D]. 巴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
  • [3]鸡常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方法的建立及基于BCS原则的氟苯尼考优化剂型的渗透性研究[D]. 刘洋.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替米考星对鸡毒支原体体外PK-PD同步模型的研究[D]. 吴玉枝.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磷酸替米考星的体内外药效学、一般药理学及其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研究[D]. 吴宁.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替米考星在健康鸡和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体内药动学研究[D]. 叶小妹.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磷酸替米考星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及连续给药后血药浓度监测研究[D]. 邓振领.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替米考星缓释肠溶粉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D]. 魏开赟.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 王缉明,李帅鹏,黄显会. 现代畜牧兽医, 2016(06)
  • [10]复方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健康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D]. 王缉明.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鸡单剂量口服替米考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