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英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梁媚[1](2021)在《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新媒体的应用对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是必然趋势。本文对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周茵[2](2021)在《基于新媒体的商务英语教学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新媒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已经与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新媒体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强大。在开展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创新应用新媒体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有效融合模式。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新媒体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商务英语教学应用新媒体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应用新媒体推动商务英语教学创新提出对策。
伍齐珊[3](2021)在《基于新媒介技术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解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国际进程的持续深入发展,我国对于高素质的应用性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组织机构,应不断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完善高职英语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现代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应用的大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应转变教学思路,积极应用新媒介技术,全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本文根据新媒体技术的相关情况,探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与新媒介技术的应用情况。
王艳菊[4](2021)在《探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文中指出加强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不仅是新媒体时代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该文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新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可行性,深入地探究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魏华燕[5](2021)在《“互联网+ ”条件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英荟[6](2021)在《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伴随着分层教学研究与应用的深入以及它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加入到应用分层英语阅读教学行列中来。然而,先前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实验研究,较少对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实际课堂中的运用现状进行探讨。因此,笔者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探究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并试图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基于因材施教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及输入假说理论,本研究调查了邹平市某初中三个年级在校学生以及该学校英语任课教师。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如何?(2)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3)初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经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果:(1)当前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多数初中英语教师了解并使用分层教学,对分层教学有基本的认识;在实际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运用;多数英语教师们对这一教学模式整体上抱有乐观态度,有些教师认可并努力尝试分层教学,但仍有教师对这一教学模式抱有较消极的情感态度。(2)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认知方面,教师和学生对分层教学的理解存在着误解和偏差;在具体实施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方式、阅读材料的选择及分层评价方式仍有待创新;在情感态度方面,有些教师认为分层教学加重了教学负担并拒绝应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3)笔者通过访谈探讨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部分教师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并且缺乏分层教学实践上的指导和实施中的研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误解分层教学的含义和意义也会影响到实施过程,而且有些学生本身基础薄弱、主动性差,这也制约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本文重点研究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并发现了在应用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了其原因,为应用分层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系列建议。笔者未来将继续关注并钻研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方面的运用,使其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方面更好地为初中英语教学服务。
王莹莹[7](2021)在《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是学生内部思维的输出,也是思维结构和知识构建能力的具体反应;高中阶段是二语习得和基础语言教学的关键期,我国现行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其组织形式较为规范、系统,但易出现课堂模式化、缺乏互动性的现象,以及学生英语写作心态低迷、能力提高缓慢等问题。随着课堂设计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利用和整合不同的课堂模式、教学方法,创设一套新教学模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弥补传统课堂缺陷,极具现实价值。追溯相关中外文献可知:项目教学法能够为写作教学提供实操框架,实现学生主导的合作式学习,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并不明确;对分课堂模式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通过确定师生权责去完成写作课堂任务,但对教学方案的计划和把控有待加强。因此,本研究将项目教学法和对分课堂模式结合起来,作为新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并将探讨和回答以下2个研究问题:1.新教学模式下,是否能激活英语写作课堂上的活力,激发高中英语写作的兴趣及动机?2.新教学模式下,是否能促进英语写作成果的个性化转化,并显着提高其写作成绩?本研究立足于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做为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重点高中高一(10)、(11)班共计102名学生的写作成绩、兴趣、课堂气氛等方面作为样本空间,应用新教学模式后,对所获得的数据结果以统计的形式处理和分析。通过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应用后,实验班的写作表现相对于对照班显着提高;具体说来,实验班的英语写作课堂的活跃度有明显的反差式增强,学生对英语写作也表现出更积极的状态,自主学习意识也随之提升;实验班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中找到了个性化的书写途径,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其写作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发现证实,新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是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值得更深入推广。这启迪和鼓舞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优化、调整教学方案,践行合作学习理念,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最后,由于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的应用周期相对短,且样本空间容量有限,导致教师对突发事件、课堂时间管理的处理备案明显不足,该局限性及问题有待进一步地精细研究和解决。
张君杨[8](2021)在《“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阅读对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大的分值比重,因此英语阅读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心。目前,许多英语教师在上课时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将阅读材料中出现的重点单词、短语和语法要点等汇总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上课时记下相关知识点的笔记,以这种方式完成了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常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阅读成绩难以提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新版课程标准提出的要增强英语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的要求,试图将“问题链”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裴松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问题链”教学模式可以为英语教学课堂注入活力,利于实施提升学生英文素养的教育。“问题链”教学模式分为两个过程:设计过程和实施过程。在设计过程中总共分为三步,第一,梳理文章线索;第二,列出概念图;第三设置问题链。而在实施过程中,正好与问题链设计过程的顺序相反:第一,展示问题链;第二,列出概念图;第三,梳理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体会文章情感。即教师首先用“问题链”中设计好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向阅读文本的纵深处递进。然后列出概念图,促进学生对阅读语篇材料整体的理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文章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语篇脉络结构的清晰认识。本研究将“问题链”教学模式和英语阅读教学结合,通过引导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链中层层递进的问题,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本论文拟研究三个问题:第一,高中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现状是怎样的?将“问题链”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否具有可行性?第二,如何将“问题链”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第三,将“问题链”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否有效?如果有,呈现在哪些方面?本文的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访谈法来开展“问题链”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选取了哈尔滨市某重点中学高一三班、十班共计10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一三班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班级采用“问题链”教学模式授课。高一十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本实验共历时12周,实验结束后用SPSS22.0对前后调查问卷数据以及英语阅读前、后测试卷成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链”教学模式是可行的。第二,根据裴松提出的“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步骤,设计教学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第三,“问题链”教学模式应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有效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而且能够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兴趣、英语阅读能力以及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最后,笔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本次实验的局限性,得出了一些英语教师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运用“问题链”教学模式的教学启示。
白珣珣[9](2021)在《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阶段的教育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阅读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所在。如何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一直是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而反观现阶段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着形式单一、忽略学生需要、学生兴趣缺乏等诸多问题,阅读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将切块拼接法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成绩。切块拼接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本研究以秦皇岛市海港区某中学初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1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初一(6)班为实验班,采用切块拼接法进行阅读教学;初一(5)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访谈法,探究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应用切块拼接法的英语阅读课堂是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应用切块拼接法的英语阅读课堂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本研究借助SPSS22.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对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兴趣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大多数学生对该模式持积极态度。
冯春艳[10](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英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发展趋势 |
二、新媒体视角下创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意义 |
1. 提高教学水平。 |
2. 激发学习热情。 |
3. 强化学习氛围。 |
4. 改进学习模式。 |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1. 新媒体功能分散学生注意力。 |
2. 未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
3. 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不恰当。 |
四、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的措施 |
1. 积极创建微课堂教学模式。 |
2. 围绕教学内容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 |
3. 利用即时交流工具加强师生互动。 |
4. 把握新媒体的用途和应用程度。 |
结语 |
(2)基于新媒体的商务英语教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 |
二、商务英语教学应用新媒体存在的问题 |
(一)新媒体的应用思路缺乏科学性 |
(二)新媒体的应用机制缺乏系统性 |
(三)新媒体的应用模式缺乏创新性 |
三、商务英语教学应用新媒体的创新策略 |
(一)强化新媒体应用思路科学性 |
(二)突出新媒体应用机制系统性 |
(三)推动新媒体应用模式创新性 |
(3)基于新媒介技术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解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新媒介技术的概述及其特点 |
一是整合教学资源 |
二是虚拟真实的英语环境 |
三、新媒介技术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
1.勾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潜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
2.创新发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资源 |
四、基于新媒介技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 |
1.教育制度缺乏灵活性 |
2.教学思维僵化,不愿接受新媒介技术 |
3.新媒介技术的应用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
五、基于新媒介技术优势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建设和措施 |
1.创建互动式教学 |
(1)教师担当学生的学习推动者 |
(2)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
2.优化教学内容 |
(1)充分发挥微课视频在课前预习的作用 |
(2)发挥互联网教学资源的作用 |
3.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 |
(1)充分发挥电子设备的学习优势 |
(2)发挥学习群的交流分享作用 |
六、结语 |
(4)探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
2.1 部分学生英语知识基础薄弱 |
2.2 教学方式老套 |
2.3 未能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 |
3 新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可行性 |
4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
4.1 以夯实学生英语知识基础为教学重点 |
4.2 改革教学方式 |
4.3 加强对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5 结束语 |
(6)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分层教学的概念界定 |
2.1.1 分层教学的含义 |
2.1.2 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 |
2.1.3 分层教学的原则 |
2.1.4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
2.2 国内外关于阅读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关于阅读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关于阅读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 本研究理论基础 |
2.3.1 因材施教理论 |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2.3.4 输入假说理论 |
2.4 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调查问卷 |
3.4.2 访谈提纲 |
3.4.3 课堂观察记录表 |
3.5 研究程序 |
3.6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6.1 问卷的回收统计及数据统计与分析 |
3.6.2 访谈资料的处理 |
3.6.3 课堂观察记录表的整理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 |
4.1.1 对分层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认识 |
4.1.2 分层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
4.1.3 对分层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态度 |
4.2 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4.2.1 教师与学生对分层阅读教学认知上存在误解与偏差 |
4.2.2 具体实施中学生分层方式、阅读材料的选择及分层评价方式有待创新 |
4.2.3 教师对分层英语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较消极 |
4.3 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1 教师对分层教学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
4.3.2 学生对分层教学不理解以及学困生对此态度消极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对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
5.3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现状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 Ⅱ 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现状研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 Ⅲ 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的现状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Ⅳ 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的现状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Ⅴ 课堂观察记录本(部分) |
附录 Ⅵ 师生访谈内容记录 |
致谢 |
(7)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创新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对分课堂 |
2.1.1 对分课堂的定义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2.1.3 国内研究现状 |
2.1.4 对分课堂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2.2 项目教学法 |
2.2.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3 国内研究现状 |
2.2.4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2.3 项目教学法与对分课堂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3.2 多元智能理论 |
3.3 人本主义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3.1 文献法 |
4.3.2 教学实验法 |
4.3.3 问卷调查法 |
4.3.4 访谈法 |
4.4 研究工具 |
4.4.1 英语写作测试题 |
4.4.2 调查问卷 |
4.4.3 访谈提纲 |
4.5 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的研究过程 |
4.5.1 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的应用准备阶段 |
4.5.2 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的应用步骤 |
4.5.3 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的应用后测 |
4.6 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的教学案例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测试数据分析 |
5.1.1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前测对比分析 |
5.1.2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后测对比分析 |
5.1.3 实验班成绩前后测对比分析 |
5.1.4 实验班高、中、低三组成绩前后测对比分析 |
5.1.5 对照班成绩前后测对比分析 |
5.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5.2.1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和检验 |
5.2.2 实验班与对照班问卷前测对比分析 |
5.2.3 实验班与对照班问卷后测对比分析 |
5.2.4 实验班问卷前后测对比分析 |
5.2.5 对照班问卷前后测对比分析 |
5.3 访谈分析与总结 |
5.3.1 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应用中访谈的分析与总结 |
5.3.2 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应用后访谈的分析与总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发现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创新之处 |
五、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定义 |
二、国内外问题链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一)国内问题链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二)国外问题链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一)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二)国外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对比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阅读测试卷 |
(三)访谈提纲 |
(四)SPSS22.0 |
五、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阶段 |
(二)实验中阶段 |
(三)教学实验案例 |
(四)实验后阶段 |
(五)实验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测试卷结果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
(二)实验班前测与后测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
(三)对照班前测与后测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
(四)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结果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一、主要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局限性 |
四、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英语阅读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前测阅读试卷 |
附录3 后侧阅读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合作学习 |
2.1.2 切块拼接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社会互赖理论 |
2.3 国外研究述评 |
2.3.1 切块拼接法的发展 |
2.3.2 切块拼接法的相关研究 |
2.4 国内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过程 |
3.4.1 实验前 |
3.4.2 实验过程中 |
3.4.3 实验后 |
3.4.4 教学案例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4.2 前后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
4.2.1 前测数据分析 |
4.2.2 后测数据分析 |
4.3 访谈的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1.1 切块拼接法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5.1.2 切块拼接法可以促使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5.4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前测试卷 |
附录二 后测试卷 |
附录三 英语阅读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初中英语阅读情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10)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
二、 研究问题 |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
三、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 概念界定 |
(一)核心概念 |
(二)相关概念 |
(三)小结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
三、 研究取向 |
(一)质的研究 |
(二)个案研究 |
四、 具体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观察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五)行动研究法 |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概念转变理论 |
(二)知识结构理论 |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
(一)教学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三、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确定研究对象 |
(三)制定行动计划 |
四、 行动实施 |
(一)系统提取 |
(二)揭示前概念 |
(三)激发元认知 |
(四)抽象概括 |
五、 效果检测 |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
六、 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反思不足 |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二、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 行动实施 |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
四、 效果检测 |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
五、 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反思不足 |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二、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 行动实施 |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
四、 效果检测 |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研究反思 |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
一、 研究结论 |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
二、 研究建议 |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
三、 研究不足 |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
四、 研究展望 |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探究[J]. 梁媚. 校园英语, 2021(47)
- [2]基于新媒体的商务英语教学创新研究[J]. 周茵.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18)
- [3]基于新媒介技术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解构研究[J]. 伍齐珊.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1(09)
- [4]探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J]. 王艳菊. 海外英语, 2021(14)
- [5]“互联网+ ”条件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 魏华燕. 西南大学, 2021
- [6]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 张英荟.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项目教学法下的对分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莹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君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白珣珣.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10]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