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发性抽搐康复治疗60例临床体会

儿童多发性抽搐康复治疗60例临床体会

一、儿童多发性抽动症60例康复治疗临床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媛媛[1](2021)在《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熄风涤痰汤治疗风痰扰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并且在2019年01月~2020年10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及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患儿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给予熄风涤痰汤加减口服配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口服配合基础治疗。拟定12周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及随访后,对试验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完成情况:试验组共计纳入患儿36例,中途脱落1例;对照组共计纳入患儿36例,中途脱落4例;试验组最终纳入35例,对照组最终纳入32例。(2)总体疗效评估:治疗后分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试验组控制例数为6例,显效例数为21例,总控显率为77.14%;对照组控制例数为6例,显效例数为18例,总控显率为75%;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均有显着疗效。(3)耶鲁量表评分比较:对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耶鲁量表各项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为P<0.001,说明两组治疗措施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治疗后,对两组的耶鲁量表各项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总评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方面,均为P>0.05,说明两组治疗措施在改善患儿抽动症状方面疗效相当。(4)中医证候疗效评估: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为P<0.001,说明两组治疗措施均能够显着改善风痰扰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中医证候。且治疗后试验组的次症评分及证候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均为P<0.001,说明试验组治疗措施更能够改善患儿的中医次症,并且试验组的中医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5)研究期间,未在试验组患儿中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共计出现2例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嗜睡,嘱患儿多饮水、多休息后患儿症状可自行缓解。结论:(1)熄风涤痰汤与盐酸硫必利片均能有效改善风痰扰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二者总体疗效相当。(2)熄风涤痰汤较盐酸硫必利片更能改善患儿中医次症,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馨心[2](2020)在《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Meta分析及调肝息风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Meta分析方法进行文献评价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观察调肝息风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全文数据库及Pub Med等外文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所有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阅读并以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5.3对文献研究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采用前瞻性、匹配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至少纳入60例3-18周岁临床资料完整、治疗依从性良好、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病例,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匹配对照,服用调肝息风法中药者纳入观察组,服用西药盐酸硫必利者纳入对照组,每组最终纳入统计至少各30例,观察周期为8周,分别对其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进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表、儿童总体功能评定量表、副反应量表等各项临床指标的评定。结果:1.Meta分析部分: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17项研究为“中药治疗组VS盐酸硫必利对照组”,2项研究为“中药治疗组VS盐酸硫必利对照组+安慰剂组”,3项研究为“中药治疗组VS安慰剂对照组”。(1)中药组VS西药盐酸硫必利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总有效性方面,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02);中医证候方面,脾虚肝亢证、肝亢风动夹痰证、痰火内扰证亚组中药的中医证候有效性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安全性方面,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001)。(2)中药组VS安慰剂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总有效性方面,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P<0.00001);中医证候方面,中药组的中医证候有效性高于安慰剂组(P<0.00001);安全性方面,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明显差异(P>0.05)。2.临床研究部分:两组各纳入统计60例,中药观察组和盐酸硫必利对照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用药前YGTSS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肝亢风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CGAS评分及分布等基线可比(P>0.05)。(1)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疾病疗效分布、总有效率相当(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YGTSS总评分及各分项评分与用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总评分及各分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与用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2);分项中,观察组的各分项积分均较用药前降低,对照组仅主症、口干分项积分较前降低,且用药后观察组的急躁易怒、口干、大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GAS评分及正常分布情况与用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间评分及功能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5)用药后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经Meta分析显示,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疾病及证候方面均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与安慰剂组没有差异。但鉴于临床研究文献质量不高、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尚不能得出总有效性高于硫必利这一结论;需高质量研究进行证实或提出更适宜的中医药的证据体系。2.观察组调肝息风法中药治疗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疾病总疗效及儿童总体功能改善有一定效果,且中医证候尤其在急躁易怒、口干、大便改善方面疗效显着,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李欣怡[3](2020)在《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又名抽动—秽语综合征。本病临床特征为表情肌、颈肌或肢体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的抽动,和或喉中怪声,甚则秽语等症状。近年来报道TS的发病率正在增加,国外研究显示TS的发病率约为0.3%至0.9%,且患儿的临床症状可能始终存在或加重。TS的病因复杂且表现形式多样,其病因和具体机制目前仍在争论中。本次实验将通过对比空白组大鼠与IDPN诱导的TS模型大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来探究TS发病与细胞免疫的关系。通过分析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中各项指标变化,来探讨健脾止动汤治疗本病的免疫学机制,为健脾止动汤治疗TS提供理论依据。结合本实验结果及TS发病机制相关文献,从细胞免疫方面继续探索其发病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50g±10g),应用随机编码表按体重随机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9只。除外空白组,其余3组大鼠腹腔注射IDPN250mg/kg·d,空白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天。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及模型组予0.9%Nacl溶液(10ml/kg·d)灌胃,西药组予泰必利混悬液(21ml/kg·d)灌胃,健脾止动汤组予中药颗粒混悬液(16ml/kg·d)灌胃,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用药后第8、15、22、29天进行行为学检测。末次给药24H后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中CD3+、CD4+、CD8+及CD4+/CD8+数值。结果:1、治疗28天后,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大鼠的刻板运动评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次实验,空白组与模型组间CD3+,CD4+,CD8+及CD4+/CD8+均无明显差异(P>0.05)。3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CD3+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模型组比较和西药组比较,中药组CD4+及CD4+/CD8+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脾止动汤能明显减轻TS大鼠的刻板运动。2.课题组前期用IDPN诱导的TS大鼠进行了多项实验,对病机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本次实验,IDPN诱导的TS大鼠模型未见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差异,有以下三种可能:TS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空白组相比确实不明显,可以选择其他的免疫因子进一步研究;第二种是考虑样本量小,影响结果;第三种可能与IDPN为神经毒素药物有关,虽能较好的改变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和神经递质,但未能体现TS可能造成的免疫紊乱,提示以后进行TS的相关免疫学研究时,需要考量和挖掘其他具有表面效度和结构效度的模型,选用TS患者的血清进行造模,可能更接近TS的免疫发病机制,反映结构效度。3.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CD3+水平均降低。考虑与本次实验造模只能体现其表面效度,未能体现TS大鼠免疫方面的结构效度有关,不能真实反映健脾止动汤对CD3+水平的影响,仍需在以后的实验中进行研究。4.与模型组和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在CD4+及CD4+/CD8+升高,有显着差异,提示健脾止动汤在治疗TS模型大鼠时提高了这部分细胞免疫水平。但提高CD4+及CD4+/CD8+是否是健脾止动汤治疗TS患儿的治疗靶点尚待进一步证实。

朱慈浪[4](2020)在《加味四妙散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湿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加味四妙散治疗抽动障碍湿热内蕴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门诊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加味四妙散口服,对照组采用盐酸硫必利片口服,疗程均为14天,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疾病疗效、YGTSS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症候疗效,运用spss21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YGTSS评分比较,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YGTS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前后扭脖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着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点头、耸肩、甩手、抖腿症状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各主症症状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次症积分比较,观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积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组内比较,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治疗前后疾病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四妙散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湿热内蕴证)疗效确切,能改善抽动障碍(湿热内蕴证)患儿主症和次症,在改善次症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盐酸硫必利片。

许可[5](2020)在《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揭示虫类药在小儿肝系疾病的运用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虫类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发表的含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复方,按照文献标题、主治中医病名、主治西医病名、药物组成等要素录入计算机Excel(微软办公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数据表,规范化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组方药物频次、药物种类、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常用药对、潜在组合、新方以及具体疾病的用药特点等。结果:整理出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126首。高频药物26味,包括钩藤、僵蚕、白芍、全蝎、石菖蒲、天麻等;虫类药6味,平肝息风类虫类药使用频次占所有虫类药的78.54%;毒性药物17味,占本研究所有药物的7.91%;药物分类18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等。组方药物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味居多,主要入肝、脾、肺、心、胃、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钩藤—僵蚕、白芍—钩藤、白芍—僵蚕、钩藤-天麻、茯苓-石菖蒲等18组;熵聚类分析得出潜在药物组合10组,新方4首。本研究包含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虫类药复方12个,高频药物有石菖蒲、蝉蜕、龙骨、牡蛎、僵蚕等;药物分类14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解表药、安神药等。本研究包含治疗抽动障碍的虫类药复方76个,高频药物有钩藤、白芍、僵蚕、甘草、全蝎等;药物分类16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等。本研究包含治疗癫痫的虫类药复方38个,高频药物有石菖蒲、全蝎、胆南星、天麻、僵蚕等;药物分类18种,频次出现较高的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化痰止咳药、清热药、安神药等。结论: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主要为僵蚕、全蝎、蝉蜕、地龙、蜈蚣与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等配伍。药物以寒温平性居多,甘辛苦味为主,主入肝、脾、肺、心、胃、肾经。常用药对多为平肝息风药、补虚药、开窍药、化痰理气药相配伍。熵聚类分析得出潜在药物组合和新方,以活血化瘀、清热泻火、理气化痰、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其疗效和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应用于抽动障碍、癫痫居多。虫类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注重配伍开窍药安神志,消食药理脾胃;治疗抽动障碍时,注重配伍理气药调气机;治疗癫痫时,注重配伍化痰止咳药除痰湿。蝉蜕、僵蚕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常用虫类药对,全蝎、僵蚕是治疗抽动障碍及癫痫的常用虫类药对。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有规律可循,在该领域的应用有待拓展,为临床治疗小儿肝系疾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程增玉[6](2019)在《抽动障碍与RBP、叶酸、VB12相关性分析及静心止动方联合VAD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对比分析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患儿血清RBP、叶酸、VB12经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与非TD组的差异,以及在不同严重程度、临床亚型等层面上的差异,多层面分析本病与三项观测指标的关系,以探究TD与RBP、叶酸、VB12的相关性。2.观察并对比分析静心止动方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TD与单纯使用静心止动方的疗效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分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一,主要分析TD与血清RBP、叶酸、VB12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为研究二,主要观察静心止动方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TD与单纯使用静心止动方的疗效差异。研究对象均为韩斐主任门诊就诊的儿童,入组样本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所有治疗严格遵循试验要求。研究一检测入组患儿血清RBP、叶酸、VB12。TD组经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复查上述三项化验指标,分析疗前疗后差异以及与非TD的差异,以此推测RBP、叶酸、VB12与TD的发病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同时以性别、年龄分层,分析RBP、叶酸、VB12在TD组治疗前后自身差异和两组组间的差异,并对TD组进行不同严重程度、临床亚型分层,观察其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严重程度评估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的评分及改良中医证候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评分,以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减分率评价疗效。整个疗程关注患儿的肝肾功、尿常规,以保证安全。所有实验室检查,均于广安门医院检验科完成,各项检测过程均设有严格的标准曲线和质量控制。研究二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将TD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以静心止动方联合VAD滴剂(胶囊型),(规格是:VA2000IU,VD3700IU),对照组单纯以静心止动方治疗,观察12周。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同研究一。着重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严重程度两组之间疗效的差异。治疗过程关注患儿的肝肾功、尿常规,以保证安全。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24.0系统,所得结果以P<0.05视为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为两组数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者,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者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中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构成比进行两组数据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x2检验),两组间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严格按照入组标准纳入样本,由专业医师评定YGTSS量表及中医证候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按时回访,强调医嘱,及时了解并记录入组患儿病情变化,选择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1研究一:抽动障碍与叶酸、VB12、RBP相关性分析1.1最终收录受试者为TD组67例,非TD组50例。TD组经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根据YGTSS量表和减分率评价疗效:有效人数55例(82.09%),其中显效20例(41%),有效35例(52.24%),无效12例(17.91%);根据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评定疗效:总有效人数59例(88.06%),其中显效13例(19.4%),有效46例(68.7%),无效 8 例(11.9%);1.2 TD组患儿治疗前血清RBP水平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并低于非TD组,差异显着(P<0.05)。TD组经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血清RBP较治疗前显着升高,达到正常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叶酸、VB12TD组治疗前后与非TD组无明显差异(P>0.05)。1.3性别对三项化验指标的影响:TD组患儿RBP低于非TD组,男性患儿低于女性患儿,同组内不同性别之间RBP无差异。TD组治疗前男童RBP低于正常范围,并低于非TD组男童RBP,差异显着(P<0.05)。TD组女性患儿治疗前RBP处于正常水平低值,低于非TD组女童,治疗后RBP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不同性别叶酸、VB1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4 TD组治疗后及非TD组不同年龄段RBP存在差异,两组不同年龄段叶酸存在明显差异,而VB12无差异。TD组治疗前各年龄段患儿RBP均低于非TD组,7岁以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岁以上则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7岁以下患儿RBP显着升高,(P<0.05),达到正常范围,但仍低于非TD组;8岁以上TD患儿RBP高于非T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两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TD组VB12高于非TD组(P<0.05),治疗后下降,与非TD组相当。1.5RBP、叶酸、VB12在治疗前后不同严重程度、临床亚型等层面上无明显差异。2研究二:静心止动方联合VAD滴剂治疗抽动障碍疗效观察2.1最终纳入TD患儿84例,其中试验组41例,对照组43例。以YGTSS评分评价疗效,试验组显效者12例,有效者22例,无效者7例,总有效率82.93%;对照组显效者14例,有效者20例,无效者9例,总有效率为79.0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YGTSS总评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和发声性抽动评分的减分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YGTSS评分自身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2以中医证候评分评价两组疗效,试验组显效7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4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医证候总评分、心肝系评分、脾肾系评分和阴虚证候评分的减分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自身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3 7岁以下患儿,试验组显效者8人,有效者11人,无效者2人,有效率为90.18%;对照组显效者7人,有效者8人,无效者3人,有效率为83.33%。8岁-12岁患儿,试验组显效者6人,有效者8人,无效者4人,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显效者5人,有效者13人,无效者6人,有效率为75%。13岁以上患儿,试验组显效者0人,有效者1人,无效者1人,有效率为50%,对照组显效者0人,有效者1人,无效者0人,有效率为100%。两组不同年龄段有效率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4轻度患儿,试验组显效者0人,有效者1人,无效者1人,有效率为50%,对照组显效者1人,有效者2人,无效者1人,有效率为75%。中度患儿,试验组显效者10人,有效者18人,无效者6人,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显效者8人,有效者16人,无效者8人,有效率为75%。重度患儿,试验组显效者2人,有效者3人,无效者0人,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者5人,有效者2人,无效者0人,有效率为100%。两组有效率在不同严重程度上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YGTSS评分减分率和中医证候改善率评价静心止动方疗效,有效率均达78%以上,且中医证候改善率高于YGTSS减分率,中医证候中尤以心肝系证候严重,说明导师“从心论治”本病思路精准,对患儿综合情况的改善存在明显优势。2.TD患儿血清RBP低于正常,且男性患儿低于女性患儿,7岁以下患儿低于8岁以上患儿,经治疗后RBP显着升,说明静心止动方改善TD患儿RBP水平效果良好,也从侧面提示RBP与本病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3.TD严重程度、临床亚型与RBP、叶酸、VB12无明显关系。4.联合VAD与单独使用静心止动方治疗,两组疗效一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静心止动方对有效改善体内RBP水平,但其机理仍需深入研究。5.所有入组患儿未出现肝肾功损害,说明静心止动方安全有效,适宜小儿体质,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患儿无伤正之虞。

卢琦[7](2019)在《平动静安汤配合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TD(脾虚肝亢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平动静安汤(本方由冯晓纯教授临床经验及异功散合天麻钩藤饮组方变化而命名)配合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治疗前后积分的变化,客观评价平动静安汤配合数码听觉统和训练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拓展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脾虚肝亢证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平动静安汤,治疗组给予平动静安汤配合数码听觉统和训练,7天为1疗程,两组患儿均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抽动类型、抽动频度、抽动强度、抽动程度及干扰程度。结果:通过对60例病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进行组间对照分析,对照组:共30例,其中2例痊愈,6例显着,17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共30例,其中5例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7%,并无不良反应。结论:平动静安汤配合数码听觉统和训练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临床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可行,并且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王煊[8](2019)在《胃肠积热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性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索胃肠积热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TS提供依据。2.探索胃肠积热的相关因素。3.探索胃肠积热的相关因素与TS的相关性,为制定TS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例对照研究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研究对象筛选,并根据儿童是否患有抽动症分为病例组(TS)和对照组(Con),依照病例报告表(CRF)采集相关信息。暴露因素为胃肠积热,胃肠积热的评判标准采用《胃肠积热证积分诊断量表(儿科部分)》。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胃肠积热与TS发病的相关性并探索胃肠积热的相关因素,研究所筛选出的相关因素与TS的相关性。本文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2例患者,病例组、对照组各91例,1:1匹配两组性别。病例组中有胃肠积热患者45(49.5%)例,无胃肠积热患者46(50.5%)例;对照组中有胃肠积热患者12(13.2%)例,无胃肠积热患者79(86.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1.胃肠积热与TS发生的相关性:胃肠积热阳性儿童发生TS的比值比OR=6.500,95%可信区间为2.752-15.353,P<0.001。胃肠积热与TS存在相关性。2.胃肠积热的相关因素:个人饮食偏咸和偏油腻、饮用饮料、较少食用蔬菜水果、食用路边小吃、食用煎炸烤物、食用冷饮、暴饮暴食。此外,儿童湿疹病史与儿童胃肠积热存在相关性。与清淡饮食相比,个人饮食偏咸和偏油腻与胃肠积热具有相关性,OR=3.854P=0.001,95%CI[1.676-8.865];饮用饮料与胃肠积热具有相关性,与每月使用<1次饮料相比,每月1-3次OR=3.799 P=0.004,95%CI[1.540-9.372];较少食用蔬菜与胃肠积热具有相关性,与每天都食用蔬菜相比,1-3次/周OR=3.341 P=0.001,95%CI[1.609-6.938];较少食用水果与胃肠积热具有相关性,每天食用水果相比,每周食用1-3次OR=2.525 P=0.021,95%CI[1.149-5.547];食用路边小吃与胃肠积热具有相关性,与<1次/月相比,1-3次/月OR=3.528 P=0.001,95%CI[1.682-7.403];食用煎炸烤食物与胃肠积热具有相关性,与<1次每月相比,1-3次/周OR=2.957 P=0.017,95%CI[1.212-7.213];食用冷饮与胃肠积热具有相关性,与<1次每月相比,1-3次/周OR=3.905 P=0.005,95%CI[1.499-10.173];暴饮暴食与胃肠积热具有相关性,与<1月每次相比,1-3次/月OR=4.677 P<0.001,95%CI[2.021-10.821]。小儿湿疹病与胃肠积热具有相关性OR=3.117 P=0.004,95%CI[1.424-6.819]。3.胃肠积热的相关因素与TS的相关性:研究上述所得出的胃肠积热的相关因素与TS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中饮用饮料、较少食用蔬菜、食用路边小吃、食用煎炸烤物、食用冷饮、暴饮暴食与TS具有相关性。饮用饮料为TS的相关因素,与每月饮用<1次饮料相比,使用1-3次/月OR=4.114P=0.004,95%CI[1.574-10.753];较少食用蔬菜为TS的相关因素,与每天都食用1次以上蔬菜相比,1-3次/周OR=3.438 P=0.001,95%CI[1.606-7.358];食用路边小吃与TS具有相关性,每月食用<1次路边小吃相比,使用1-3次/周OR=7.907 P=0.001,95%CI[2.453-25.481];食用煎、炸、烤物为TS的相关因素,与每月食用<1次煎、炸、烤物相比,食用1-3次/周OR=13.555 P<0.001,95%CI[3.878-47.379];食用冷饮与TS具有相关性,与每月食用<1次冷饮组相比,食用1-3次/周OR=2.867 P=0.038,95%CI[1.062-7.736];暴饮暴食为TS的相关因素,与每月暴饮暴食<1次相比,1-3次/月OR=43.607 P=0.009,95%CI[2.591-733.593]。结论:1.胃肠积热与TS具有相关性。2.个人不良饮食习惯如较少食用蔬菜水果等为胃肠积热的相关因素。3.胃肠积热相关因素如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大多与TS存在相关性。

贺婷[9](2019)在《廖氏推拿法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廖氏推拿法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探寻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将符合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纳入标准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廖氏推拿法,对照组口服西药盐酸硫必利,4周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每个疗程以及随访期(治疗结束后第4周)两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的总评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发声性抽动评分及社会功能受损评分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70例患儿,实际完成疗效观察共有64例,两组完成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2.组内比较显示:(1)治疗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发声性抽动评分及YGTSS总分分别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及随访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与治疗12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社会功能受损评分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12周后及随访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与治疗12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发声性抽动评分及YGTSS总分分别于治疗4周、8周、12周后及随访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与治疗12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社会功能受损评分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与治疗12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显示:两组运动性抽动评分、发声性抽动评分、社会功能受损评分及YGTSS总分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及随访期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比较显示:(1)对照组治疗4周后疗效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8周、12周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随访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分析:治疗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廖氏推拿法与口服盐酸硫必利均可改善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临床症状。2.廖氏推拿法起效较口服盐酸硫必利慢,但治疗后期两种方法疗效相当,廖氏推拿法随访期疗效更好且较稳定。3.廖氏推拿法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安全有效。

陈艳杰[10](2019)在《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临床疗效,并与西药盐酸硫必利比较,评价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柴枣止抽颗粒)36例,对照组(盐酸硫必利)36例,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第6、12周末对患儿进行复诊访视和疗效比较。疗效评定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方法,记录两组药物在改善患儿抽动障碍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和中医证候方面的评分,结果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以评分结果分析两组疗效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YGTSS量表评分方面,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儿在治疗6周后与治疗12周后YGTS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在临床疗效有效率方面两组药物对本病的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治疗运动性抽动临床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无效3例,有效33例,有效率91.67%;对照组无效5例,有效29例,有效率85.29%。在治疗发声性抽动临床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有效32例,无效4例;对照组有效32例,无效2例,有效率94.1%。经统计学检验,均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临床疗效有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在改善运动性抽动的“次数”、“频率、“复杂性”、“强度”、“干扰”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改善发声性抽动的抽动“强度”、“复杂性”方面,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发声性抽动的抽动“次数”、“频率”、“干扰”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6在改善中医兼症的临床疗效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79.4%,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因不良反应退出临床试验,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柴枣止抽颗粒与盐酸硫必利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均有明显疗效。2 YGTSS量表评分方面,柴枣止抽颗粒在改善多发性抽动障碍的发声性抽动的“强度”、“复杂性”方面,较盐酸硫必利疗效明显。3在改善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的中医兼症方面,柴枣止抽颗粒较盐酸硫必利疗效明显。图0幅;表11个;参117篇。

二、儿童多发性抽动症60例康复治疗临床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多发性抽动症60例康复治疗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1.2 对本病病因的认识
        1.3 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1.4 对本病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2.1 概述
        2.2 本病的病因
        2.3 本病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治疗方案
        1.8 观察指标
        1.9 观察周期
        1.10 疗效评定
        1.11 不良反应观察
        1.12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完成情况
        2.2 一般资料分析
        2.3 疗效分析
        2.4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导师经验分析
    3 组方分析
        3.1 药物组成
        3.2 随症加减
        3.3 组方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Meta分析及调肝息风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 检索方法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
        2.2 研究基本信息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Meta分析
    讨论
        1 文献质量评价
        2 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总有效性
        3 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候有效性
        4 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5 体会
第二部分 调肝息风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总体设计
        1.3 病例来源
        1.4 诊断标准
        1.5 病例选择
        1.6 有效性指标
        1.7 安全性指标
        1.8 统计分析
    2 基线比较
    3 结果
        3.1 疾病总疗效
        3.2 中医证候疗效
        3.3 主要疗效指标及各分项目比较
        3.4 次要疗效指标比较
        3.5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中医病机分析
        3 调肝息风法中药分析
        4 现代药理研究
        5 临床研究结果及分析
        5.1 研究结果
        5.2 调肝息风法中药治疗抽动障碍分析
        6 研究展望
结论
    1 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Meta分析
    2 调肝息风法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
        1 中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先天不足,虚风内动
        1.2 后天之因
        2 辨证论治
        2.1 脏腑辨证
        2.2 经络辨证
        3 专方专药
        4 其他疗法
        4.1 针刺疗法
        4.2 推拿治疗
        4.3 中药穴位贴敷法
        4.4 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
        4.5 五音情志疗法
        5 健脾止动汤的研究进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发性抽动症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1 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遗传因素
        1.2 神经递质失衡
        1.3 感染免疫因素
        1.4 其他因素
        2 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
        2.1 药物治疗
        2.2 免疫调节治疗
        2.3 心理行为治疗
        2.4 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与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造模
        2.2 药物制备与给药
        2.3 标本采集
        2.4 指标观测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刻板运动评分变化的比较
        3.2 空白组与模型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3.3 模型组与西药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3.4 模型组与中药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3.5 西药组与中药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4 讨论
        4.1 健脾止动汤的理论基础和前期实验研究
        4.2 导师郝宏文教授对于TS的认识
        4.3 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结果的讨论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加味四妙散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湿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西医学对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
        1.1 抽动障碍的临床分型
        1.2 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
        1.3 抽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1.4 抽动障碍的非药物治疗
    2 中医学对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
        2.1 中医认识
        2.2 中医病因病机
        2.3 各医家辨证论治经验
        2.4 中医外治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与剔除标准
        1.6 中止研究标准
        1.7 脱落与剔除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2.3 观察方法
        2.4 疾病、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立题依据
        2.1 抽动障碍(湿热内蕴证)病因病机分析
        2.2 组方及方药分析
        2.3 现代药理研究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儿童抽动障碍中西医认识与治疗
    参考文献

(5)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小儿肝系疾病概述
        1.1 儿童多动症
        1.2 抽动障碍
        1.3 癫痫
    2 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述要
        2.1 虫类药的定义
        2.2 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的理论依据
        2.3 虫类药治疗小儿肝系疾病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复方来源
        1.2 复方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中药的规范
        1.4 复方主治疾病规范
        1.5 复方的录入与核对
    2 数据分析与结果
        2.1 高频单味药物频数统计
        2.2 复方中所有虫类药的使用频次统计
        2.3 毒性药物频数统计
        2.4 药物类别频数统计
        2.5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统计
        2.6 关联规则运算
        2.7 熵聚类分析
        2.8 三大疾病用药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高频单味药物与药物类别配伍规律分析
        1.1 配伍平肝息风药
        1.2 配伍补虚药
        1.3 配伍解表药
        1.4 配伍清热药
        1.5 配伍化痰止咳药
        1.6 配伍安神药
        1.7 配伍活血化瘀药
    2 虫类药物分析
    3 毒性药物分析
    4 药性分析
    5 药味分析
    6 归经分析
    7 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8 熵聚类结果分析
    9 三大疾病用药结果分析
    10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抽动障碍与RBP、叶酸、VB12相关性分析及静心止动方联合VAD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对照表
综述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1. 抽动障碍的概述
        1.1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1.2 诊断与分类
        1.3 常见共患病
        2. 流行病学研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抽动障碍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3.1 感染与免疫因素
        3.2 遗传、基因相关因素
        3.3 神经系统异常
        3.4 微量元素
        3.5 社会及家庭
        4. 抽动障碍的治疗现状
        4.1 药物治疗
        4.2 物理、手术治疗
        4.3 心理行为及家庭支持治疗
        5. 预后及影响因素
        5.1 国外相关研究
        5.2 国内相关研究
        6. 小结
    综述二 中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病名的中医认识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2.2 病机
        3. 治疗
        3.1 内治法
        3.2 外治及综合疗法
        3.3 调摄与防护
        4. 小结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部分
    前言
    一、抽动障碍与RBP、叶酸、VB12的相关性分析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讨论
        结论
    二、静心止动方联合VAD滴剂治疗抽动障碍疗效观察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一
附表二

(7)平动静安汤配合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TD(脾虚肝亢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经典病例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胃肠积热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性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研究进展概述
        1.流行病学调查
        2.病因学研究进展
        3.TS治疗现状
        4.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研究进展概述
        1.病因病机
        2.辨证施治
        3.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研究局限性
    7.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报告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廖氏推拿法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短暂性抽动障碍受试者的来源
        1.2 短暂性抽动障碍受试者的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
        2.2 随机方法
        2.3 盲法
        2.4 对照设计
        2.5 技术路线图
        2.6 治疗方案
        2.7 观察指标
        2.8 质量控制
        2.9 不良事件的处理
        2.10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试验完成情况
        3.2 基线比较
        3.3 治疗后及随访期组内比较
        3.4 治疗后及随访期组间比较
        3.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危害
    2 西医对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认识
        2.1 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西医治疗
    3 中医对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认识
        3.1 中医对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名的认识
        3.2 中医对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因的认识
        3.3 中医对短暂性抽动障碍病机的认识
        3.4 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
    4 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的确立
        4.1 选择推拿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
        4.2 廖氏推拿法治疗本病的组方依据
        4.3 廖氏推拿法治疗本病的组方分析
        4.4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依据
        4.5 疗效指标的选择
    5 本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
        5.1 基线分析
        5.2 疗效结果分析
        5.3 安全性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附件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的选择
        1.1.4 治疗方法
        1.1.5 观察指标
        1.1.6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1.1.7 不良反应观察
    1.2 统计与方法
    1.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1.3.2 研究结果
        1.3.3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
    1.4 讨论
        1.4.1 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1.4.2 立题依据
        1.4.3 遣方用药思路探讨
        1.4.4 研究结果分析
        1.4.5 研究结果探讨
        1.4.6 不足与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研究进展
        2.1.1 概述
        2.1.2 病因病机
        2.1.3 辨证论治
        2.1.4 外治疗法
    2.2 抽动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2.1 流行病学研究
        2.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3 诊断标准
        2.2.4 治疗方法
        2.2.5 其它疗法
    2.3 柴枣止抽颗粒的现代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附录B 抽动障碍评分细则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儿童多发性抽动症60例康复治疗临床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媛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Meta分析及调肝息风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观察[D]. 张馨心.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D]. 李欣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加味四妙散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湿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D]. 朱慈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小儿肝系疾病虫类药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D]. 许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抽动障碍与RBP、叶酸、VB12相关性分析及静心止动方联合VAD疗效观察[D]. 程增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7]平动静安汤配合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TD(脾虚肝亢证)的临床观察[D]. 卢琦.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胃肠积热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性病例对照研究[D]. 王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廖氏推拿法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贺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临床疗效观察[D]. 陈艳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儿童多发性抽搐康复治疗60例临床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