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藏铁路环境保护概算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詹木子豪[1](2020)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适用标准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路工程造价理论出现得较晚,是由一般工程造价理论发展而来的,其内容和形式也与其大致相同。目前,由于现行公路工程造价标准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故急需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适用标准。本文根据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特点,充分调研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和建设管理状况及现行公路工程造价标准的适用性,对高寒高海拔特性而引发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并通过测算验证后,得出《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标准》(建议稿)。由于影响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的因素众多,因此本文将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视作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系统,首次提出了高寒高海拔综合难度系数,即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项目计算造价时应增加的各种额外难度因素的综合。同时明确了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定义,提出高寒高海拔地区相关调整系数,并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相关费进行调整,最终达到对概(预)算费用的合理调整(项目海拔越高造价增幅越大)。本标准制定出了符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费用标准和定额,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和规范性,为公路建设提供科学的计价依据。
徐纯[2](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林翰[3](2016)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社会责任耦合机理及评价体系》文中研究说明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简称重大工程)是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公众健康与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公共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重大工程投资规模巨大、实施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复杂、利益相关者众多、对生态环境潜在影响深远。随着重大工程建设的开放性、主体多元化以及新技术运用等所造成的工程复杂性日益突出,我国重大工程的管理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亟需对其未来发展路线图进行全新思考,促进其与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是指“重大工程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为增进人类福祉,通过其决策和活动而承担的责任”。重大工程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参与方)社会责任严重缺失,如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以及与社区的冲突等,其引发的后果已经超越工程本身演化成为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环境敏感期和价值重构期,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重大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与一般工程相比,重大工程具有全生命期漫长、利益相关者众多的特点。其冲突属性尤为突出,如参与方(组织)目标冲突、公共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与绩效冲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冲突等。这就导致重大工程与一般工程具有显着不同的差异,其社会责任呈现出多维复杂性和互动交叉性。然而,迄今为止,学者们在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方面已经开展了有价值的研究工作。但对工程社会责任的研究多侧重于从单一的组织层面(承包商)、单一的阶段(施工期)、有限的视角(环境、安全与健康)。从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全生命期各个阶段、不同利益相关者、不同维度社会责任之间研究其互动性和传导性明显不足,总体上处于零散的块状结构,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无法适应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面临的现实需求。因此,本研究立足我国重大工程管理实践和重大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整合重大工程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具体化“全生命期—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三维动态模型,初步构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社会责任的指标及评价体系,通过实证辨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社会责任行为的驱动和阻滞要素,初步探究重大工程社会责任互动、传导、耦合机理及多层次协同机理,以期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并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及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演进及知识结构。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中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文献为样本,进行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绘制重大工程社会责任主题网络和知识网络,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主题网络和知识基础网络的结构进行子群体识别。研究发现对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关注正在快速升温,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面向重大工程的可恢复性研究和评估指标体系是重要主题,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目前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的基础理论。(2)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基于“全生命周期-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三维动态模型,通过总结、梳理和整合文献及资料,开发涵盖重大工程组织层面和项目层面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通过专家访谈、现场考察和问卷调研方法初步构建了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核心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分配。(3)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及耦合机理。基于重大工程的问卷调研数据,对重大工程参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及耦合机理进行了识别及实证检验。基于中介模型、被调节的中介模型、被调节的调节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辨识了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和耦合机理,揭示了重大工程参与企业CEO自恋通过组织社会责任认知驱动社会责任履行的路径和被公众诉求、规制压力、竞争强度等调节的作用条件,以及政府、企业、公众、媒体等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社会责任的传导耦合机理。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将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描绘成可视化的网络形式,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清晰地描绘了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发展的热点,脉络和演进过程,全面、系统地揭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管理这一科学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勾勒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结构,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构建提供参考。(2)本研究针对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都是从工程自身的功能或者建造过程出发的,缺乏针对不同工程全生命周期特定阶段的指标的不足,开发了涵盖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不同利益相关者及众多社会责任维度的指标体系。研究所得到的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反映了当前社会对重大工程参与方履行社会责任的诉求,对于合理地引导或驱动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众多利益相关者积极地、协同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为后续构建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指数奠定了基础。(3)整合制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行为动机理论等理论,构建了重大工程社会责任驱动要素及耦合机理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研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组织领导个人心理特质、认知以及和社会情景要素交互对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同时发现了政府在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领头羊”效应和重大工程参与方社会责任履行的“接力棒”式耦合机理。
孙永福,王孟钧,陈辉华,唐娟娟[4](2016)在《青藏铁路工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藏铁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其成就集中体现了我国铁路工程管理新水平。基于对青藏铁路工程特性及建设过程中辩证关系的认知,在先进建设理念指导下,以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验收阶段为主线,突出施工阶段目标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法,构建了青藏铁路工程方法体系。青藏铁路工程方法来源于对青藏铁路工程探索与实践的总结,其研究和推广应用具有显着价值。
傅浩,赵慈,傅尧[5](2014)在《国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与对策—对西藏自治区开展环境监理的认识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仍处于起步阶段,环境监理管理体系尚不完备。对西藏自治区而言,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在许多行业领域尚属空白,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本文通过介绍国内环境监理的发展态势及各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经验,结合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特征,借鉴青藏铁路环境监理试点工程取得的宝贵经验,对西藏自治区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照,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西藏自治区的环境监理模式,逐步使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化,并在西藏自治区范围内成功实施。
韩瑜[6](2014)在《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体系界定》文中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发展和对环境的忽视,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功能下降,环境资源被消耗,致使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环保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保护环境进行投资的一种行为。环保投资是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目前在我国环保投资没有统一的定义,存在多种学术观点,国家也没有明确界定环境保护投资范围和口径,可操作性、针对性较差。铁路作为我国运输的大动脉,在各种交通运输中具有特殊地位,铁路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我国对铁路建设项目的环保投资研究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并实用的环保投资界定体系,确保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改善并维持铁路沿线生态环境。本文以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什么是环保投资,什么是铁路建设环保投资,如何界定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等几个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在系统梳理了环保投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环保投资的目的、主体和受体、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环保投资进行界定。结合我国铁路行业的特点,进一步对铁路建设环保投资进行界定。其次,在统计分析青藏铁路等多条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和环保投资的基础上,总结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的统计现状,结合铁路建设环保投资的定义,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体系的界定原则。然后,按照建设前期、施工期、竣工验收期,梳理出不同时期项目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界定原则,建立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体系,最终形成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统计体系。选取遂渝二线铁路的环保投资为研究对象,论证本文建立的体系的合理性。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的铁路建设环保投资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最终的成果是建立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体系,为了方便统计工作,在该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出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统计体系。该统计体系既适用于环境影响中的环保投资统计,也适用于竣工验收时环保投资的统计。该体系包括整个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分类明确,便于统计各个阶段、各种类别的环保投资,有利于不同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的比较,为铁路建设环保投资研究提供资料,促进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的发展及我国环保投资的发展。
许婷[7](2013)在《基于全寿命期的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修建铁路不可避免地要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把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小,就需要对铁路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环境管理和控制。以往对于铁路工程项目环境问题和环境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单个铁路线环保的技术和措施分析上。本文基于全寿命期对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进行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铁路工程项目环境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调研环境管理现状,对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作总体评价,总结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分析环境管理存在差距的原因。这是本文后续研究的铺垫和基础。(2)构建基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项目合同与管理制度或办法,以及项目参与方内部管理实施细则与方案等多层次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分析各层次环境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地位与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保证环境管理制度实施发挥积极的正向作用。(3)构建基于政府、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等多维度的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分析各类型组织的体系结构、环境管理职责及其分解,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组织体系。(4)依据铁路工程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等规定,按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运营等阶段,探讨全寿命期环境过程管理内容,并提出各阶段环境管控措施。图4幅,表13个,参考文献54篇
徐亮[8](2013)在《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方案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线长点多,对环境影响不可忽视。目前,我国铁路建设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管理监理制度主要体现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运营期主要体现为“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后环评制度。而铁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是从勘探、选线开始的,主要发生在施工期,竣工验收时,早已发生生态破坏等不可逆转得环境影响。环境监理可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以及“环境后评价制度”三者融为一体,形成对铁路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维护期环境保护的有效监管体系。西南某铁路客运专线为《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之一的“沿长江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中一的部分。该客运专线为双线,电力牵引,设计行车速度250km/h。线路全长308.206km(运营长度309.224km),包括经过站点的枢纽配套工程。论文主要通过对环境监理含义的延伸,明确环境监理的特点,从而确定环境监理实施的工作依据、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及工作程序、监理机构组成形式及施工期环境监理要点,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探求西南某客运专线施工期环境监理方案。论文根据项目走向及组成等,确定环境监理工作范围为:西南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建设范围内(即正线DKO+000-DK306+302.2以及区间枢纽相关工程)的主体工程、临时工程(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制(存)梁场、预制厂、拌合站、铺轨基地、砂石料场及储存场等)施工场地以及需要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以西南某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设计方案中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为依据,明确环境监理的达标监理内容和环保工程建设情况监理内容;采取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的三级监理体系;将监理时段划分为监理准备期、工程施工期及竣工试运行期,并按时段制定环境监理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及监理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等,确保环境监理在工程建设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也为今后铁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借鉴。
丁桦,胡峰力,史玲[9](2012)在《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分析》文中指出青藏铁路作为全国乃至世界上首条高原生态环保铁路,通过其环保理念和环保实践及在全方位、多领域、各环节实施的环保措施,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是人与自然生态、建设项目与高原环境和谐相处的典范,它将为我国今后经济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提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同时能发挥良好示范和典型引导作用,正如曾培炎副总理关于"青藏铁路建设中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值得全面总结推广"的重要批示。可以预言,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青藏铁路建设生态环保体系,必将在今后铁路运营中发挥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肖桂蓉[10](2011)在《铁路线下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铁路建设工程分线上工程和线下工程。其中线下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过程中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产生重要影响,而施工期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到沿线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所以,要建设生态环保型铁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做好铁路线下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展开研究。在大量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大量的铁路线下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实例,从工程管理的角度,从组织、管理、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要做好铁路线下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强化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意识和加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全过程控制的探讨。阐述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充分重视全过程控制。2.设立简明、高效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严密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体系的探讨。结合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如何确定合理组织结构形式和明确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责。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应充分体现相应的组织措施、制度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3.制订完备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制度的探讨。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重点探讨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专项监理制度,专用资金保障制度,规划计划制度,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制度,目标责任制度,环境监测制度,检查制度,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考核奖惩制度等内容。4.铁路线下工程所包含的路基、桥涵、隧道施工时的各种污染防治的针对性具体技术措施的探讨。针对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工程内容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技术措施研究。针对每个部分,尽量结合相关的实例进行,突出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期为铁路工程建设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二、青藏铁路环境保护概算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藏铁路环境保护概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适用标准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工程造价概述 |
2.1 工程造价原理 |
2.2 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
2.3 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 |
第三章 高寒高海拔公路工程造价适用标准调研 |
3.1 调研背景 |
3.2 调研目的和意义 |
3.3 现行造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
3.4 制定的指导思想 |
3.5 调研内容 |
3.6 工作方法 |
3.7 成果体现形式和预期目标 |
3.8 调研项目 |
3.9 主要问题研究 |
第四章 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适用标准 |
4.1 以系统工程的观点看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 |
4.2 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适用标准概述 |
4.3 补充规定 |
4.4 补充定额 |
4.5 按高寒高海拔地区造价适用标准测算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2)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二、免疫系统理论 |
三、国家良治理论 |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五、理论评述 |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
三、理论评述 |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
二、国家审计功能 |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
一、审计组织方式 |
二、审计实施方式 |
三、审计评价方式 |
四、审计结论作出 |
五、审计报告方式 |
六、审计成果运用 |
七、审计人员管理 |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
一、效度检验 |
二、信度检验 |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
一、词频分析 |
二、关键词分析 |
三、语义网分析 |
四、聚类分析 |
五、情感分析 |
六、主题分析 |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 |
第三节 未来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社会责任耦合机理及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 |
1.4 逻辑结构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重大工程管理理论 |
2.1.1 重大工程复杂性 |
2.1.2 重大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 社会责任理论 |
2.4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 |
2.4.1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全生命周期维度 |
2.4.2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维度 |
2.4.3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维度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演进及知识结构 |
3.1 研究目的与目标 |
3.2 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分析 |
3.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
3.2.2 文献共被引分析 |
3.3 复杂网络分析 |
3.3.1 网络特征分析 |
3.3.2 基于模块度最优法的网络结构识别 |
3.4 方法与设计 |
3.4.1 数据来源 |
3.4.2 检索方案 |
3.4.3 软件工具 |
3.5 结果分析 |
3.5.1 总体性描述统计 |
3.5.2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研究热点结构分析(主题网络) |
3.5.3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知识网络结构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 |
4.1 研究目的与目标 |
4.2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 |
4.3 方法与设计 |
4.3.1 问卷设计 |
4.3.2 问卷发放及回收 |
4.4 结果分析 |
4.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2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核心指标得分 |
4.4.3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核心指标权重分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 |
5.1 研究目的与目标 |
5.2 理论与研究假设 |
5.2.1 CEO自恋 |
5.2.2 组织社会责任认知 |
5.2.3 公众诉求 |
5.2.4 规制压力 |
5.2.5 竞争强度 |
5.3 方法与设计 |
5.3.1 问卷设计过程 |
5.3.2 变量测度 |
5.3.3 问卷发放及回收 |
5.4 结果分析 |
5.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5.4.4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的耦合机理 |
6.1 研究目的与目标 |
6.2 理论与研究假设 |
6.2.1 政府社会责任履行 |
6.2.2 公众参与 |
6.2.3 媒体关注 |
6.2.4 重大工程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耦合 |
6.3 方法与设计 |
6.3.1 研究方法 |
6.3.2 变量测度 |
6.3.3 问卷发放及回收 |
6.4 结果分析 |
6.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6.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6.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6.4.4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性与实践启示 |
7.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指标调查问卷 |
附录2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耦合机理调查问卷 |
附录3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AHP权重计算过程 |
附录4 重大工程社会责任AHP权重计算程序(R语言)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青藏铁路工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青藏铁路工程的认知与思辨 |
1.1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及特性 |
1.2 青藏铁路工程的辩证关系 |
1.2.1 工程与自然的关系 |
1.2.2 工程与社会的关系 |
1.2.3 工程与人的关系 |
1.3 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理念 |
1.3.1 以人为本 |
1.3.2 环境协调 |
1.3.3 持续创新 |
1.3.4 系统优化 |
1.3.5 服务运输 |
2 青藏铁路工程方法体系的构建 |
3 青藏铁路工程方法 |
3.1 规划决策方法 |
3.1.1 进藏线路比选 |
3.1.2 综合效益评价 |
3.1.3 重大战略决策 |
3.2 设计优化方法 |
3.2.1 技术标准优化 |
3.2.2 地质勘察优化 |
3.2.3 工程设计优化 |
3.3 目标管理方法 |
3.3.1 目标统筹规划 |
3.3.2 质安环一体化管理 |
3.3.3 工期投资控制 |
3.4 技术创新方法 |
3.4.1 思维创新 |
3.4.2 协同创新 |
3.4.3 试验先行 |
3.5 组织管理方法 |
3.5.1 体制设计 |
3.5.2 制度创新 |
3.5.3 组织协调 |
3.6 动态验收方法 |
3.6.1 联调联试 |
3.6.2 动态检测 |
3.6.3 运行试验 |
4 青藏铁路工程方法的多元价值 |
(5)国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与对策—对西藏自治区开展环境监理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发展态势 |
1.1 西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发展现状 |
1.1.1 独特生态环境特征 |
1.1.2 环境监理工作开展概况 |
1.2 试点省份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发展特色 |
1.3 试点工程环境监理发展特色 |
2. 国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存在问题 |
3. 对策 |
4. 结论 |
(6)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体系界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目标 |
1.3.2 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现状 |
2.1 理论基础 |
2.1.1 投资的概念 |
2.1.2 环保投资的起源与发展 |
2.1.3 环保投资的概念 |
2.1.4 铁路建设环保投资的概念 |
2.2 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现状 |
2.3 青藏铁路环保投资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体系的界定 |
3.1 界定的意义 |
3.2 界定原则 |
3.3 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体系阶段分析 |
3.4 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体系的内容 |
3.4.1 建设前期环保投资 |
3.4.2 施工期环保投资 |
3.4.3 竣工验收期环保投资 |
3.4.4 运营期环保投资 |
3.5 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统计体系 |
3.6 小结 |
第4章 实例分析 |
4.1 遂渝二线铁路项目概况 |
4.2 遂渝二线铁路环保投资 |
4.2.1 建设前期环保投资 |
4.2.2 施工期环保投资 |
4.2.3 竣工验收期环保投资 |
4.3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基于全寿命期的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铁路工程项目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现状 |
2.1 铁路工程项目环境问题 |
2.2 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现状调研 |
2.3 影响环境管理水平和效果的原因分析 |
3 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
3.1 制度体系构建要求 |
3.2 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构成 |
3.2.1 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
3.2.2 项目合同及环境管理制度或办法 |
3.2.3 参与方内部环境管理制度 |
3.3 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
4 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组织体系 |
4.1 环境管理组织体系概述 |
4.2 国家与政府层面环境管理组织 |
4.3 市场主体层面环境管理组织 |
4.3.1 市场主体之间的环境管理职责 |
4.3.2 市场主体内部的环境管理职责 |
4.4 社会层面环境管理组织 |
5 铁路工程项目环境全寿命期过程管理 |
5.1 项目决策阶段环境管理内容及管控措施 |
5.2 勘察设计阶段环境管理内容及管控措施 |
5.3 施工阶段环境管理内容及管控措施 |
5.4 竣工验收阶段环境管理内容及管控措施 |
5.5 运营阶段环境管理内容及控制措施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方案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铁路建设概况 |
1.1.2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问题突出 |
1.1.3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的提出 |
1.2 环境监理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施工期环境监理的依据和内容 |
2.1 环境监理 |
2.1.1 监理 |
2.1.2 环境监理 |
2.2 环境监理的工作依据 |
2.2.1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是实施环境监理的重要依据 |
2.2.2 工程设计和招标文件中的环保条款 |
2.2.3 工程环境监理的法律基础 |
2.3 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范围 |
2.3.1 环境监理的工作范围 |
2.3.2 环境监理的工作内容 |
2.4 环境监理的工作程序 |
2.4.1 施工准备阶段 |
2.4.2 施工阶段 |
2.4.3 交工及缺陷责任期阶段 |
2.5 环境监理机构组成形式 |
2.5.1 直线制项目监理机构 |
2.5.2 职能制项目监理机构 |
2.5.3 直线职能制项目监理机构 |
2.5.4 矩阵制项目监理机构形式 |
2.6 施工期环境监理要点 |
2.6.1 目标控制 |
2.6.2 组织协调 |
2.6.3 信息管理 |
第3章 高速铁路工程实例概况 |
3.1 西南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基本概况 |
3.2 西南某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环评及水保概况 |
3.2.1 环评主要内容 |
3.2.2 环评批复及摘要 |
3.2.3 水保批复摘要 |
3.3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
第4章 高速铁路工程环境监理方案 |
4.1 环境监理工作范围 |
4.2 环境监理工作时段 |
4.3 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
4.4 环境监理机构设置 |
4.5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
4.6 环境监理工作制度及保证措施 |
4.6.1 环境监理工作制度 |
4.6.2 施工现场巡视制度 |
4.6.3 工作记录制度 |
4.6.4 函件来往制度 |
4.6.5 培训制度 |
4.6.6 报告制度 |
4.7 环境监理质量保证措施 |
4.8 环境监理管理保证措施 |
4.9 环保质量控制的方法 |
4.9.1 事前控制 |
4.9.2 事中控制 |
4.9.3 事后控制 |
4.9.4 其他问题 |
4.10 环境监理工作要点 |
4.10.1 环境监理工作标准 |
4.10.2 环境监理工作要点 |
4.10.3 环保工程建设情况监理工作要点 |
4.11 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一) 环保项目工程意义 |
(二) 青藏铁路环境保护总体思路 |
二、青藏铁路沿线环境保护经济损益分析及评价 |
(一) 评价依据 |
(二) 经济损益分析的原则 |
(三) 评价内容 |
1. 收益部分 |
2. 成本部分 |
三、综合损益分析 |
(一) 青藏铁路生态效益分析 |
(二) 青藏铁路经济效益分析 |
(三) 青藏铁路社会效益分析 |
(10)铁路线下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 |
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强化环水保意识和过程控制的探讨 |
2.1 强化环水保意识 |
2.1.1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2.1.2 树立环水保理念 |
2.2 环水保工作的全过程控制 |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铁路环水保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探讨 |
3.1 组织的基本知识 |
3.1.1 组织的基本原理 |
3.1.2 组织结构设计 |
3.2 环水保组织机构的建立 |
3.2.1 确定环水保组织结构形式和明确环水保职责 |
3.2.2 环水保人员配备 |
3.3 环水保组织管理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铁路环水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探讨 |
4.1 三同时制度 |
4.2 合同管理制度 |
4.3 环水保专项监理制度 |
4.4 专用资金保障制度 |
4.5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规划计划制度 |
4.6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批制度 |
4.7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度 |
4.8 施工环境监测制度 |
4.9 环境保护检查制度 |
4.10 环保考核奖惩制度 |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铁路线下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探讨 |
5.1 各种污染防治一般技术措施探讨 |
5.1.1 水污染防治 |
5.1.2 大气污染防治 |
5.1.3 噪声污染的防治 |
5.1.4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
5.1.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5.2 施工准备时的环水保措施探讨 |
5.3 材料采购,强化环境保护措施探讨 |
5.4 路基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实施技术措施的探讨 |
5.5 隧道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实施技术措施的探讨 |
5.6 桥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实施技术措施的探讨 |
5.7 临时工程环水保技术措施的探讨 |
5.7.1 便道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
5.7.2 便桥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
5.7.3 拌合站环境保护措施 |
5.7.4 临时钢筋加工场地环境保护措施 |
5.7.5 取(弃)土(渣)场环境保护措施 |
5.7.6 施工营地环境保护措施 |
5.8 加大环保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青藏铁路环境保护概算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工程造价适用标准的探究[D]. 詹木子豪.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2]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 [3]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社会责任耦合机理及评价体系[D]. 林翰.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青藏铁路工程方法研究[J]. 孙永福,王孟钧,陈辉华,唐娟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6(05)
- [5]国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与对策—对西藏自治区开展环境监理的认识与思考[J]. 傅浩,赵慈,傅尧. 中国环境管理, 2014(03)
- [6]铁路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体系界定[D]. 韩瑜. 西南交通大学, 2014(10)
- [7]基于全寿命期的铁路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研究[D]. 许婷. 中南大学, 2013(03)
- [8]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方案探析[D]. 徐亮.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9]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分析[J]. 丁桦,胡峰力,史玲. 青海民族研究, 2012(02)
- [10]铁路线下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法探讨[D]. 肖桂蓉.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1)
标签:环境监理论文; 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论文; 审计报告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