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昌鸭胚胎细菌分离鉴定及防制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宋楠楠[1](2018)在《死鸭胚中大肠杆菌的耐药与毒力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具有广泛的宿主性,可导致人畜共患病,其成为危害养殖业发展最为严重的病原菌之一,尤其是大肠杆菌在种蛋孵化过程中能引起鸭胚的死亡,而且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对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论文为研究死亡鸭胚中病原菌的感染状况,以探究鸭胚在孵化过程中的死亡原因;通过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初步掌握鸭胚源大肠杆菌耐药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通过对鸭胚源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的检测及ETT2毒力岛类型的分析,探讨鸭胚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本研究共分五部分。(1)死亡鸭胚中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对无破损的死亡鸭胚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16SrDNA鉴定等方法,从415枚鸭胚中共分得细菌370株,分属27个种,其中324枚存在细菌感染,感染率为78.1%。在分离的所有细菌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别占33.2%和25.4%,是死亡鸭胚中的主要菌群。结果表明,造成种鸭孵化场胚胎死亡率和弱雏率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所致,并且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之一。(2)鸭胚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纸片法(Kirby-Baure法)对123株鸭胚源大肠杆菌进行18种抗生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等)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123株大肠杆菌对18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最高,头孢氨苄耐药率为82.9%,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77.2%,头孢噻吩耐药率72.4%;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环丙沙星为54.5%,诺氟沙星耐药率为49.6%,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8%;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其中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39.0%,其次是卡那霉素为30.9%,最低为庆大霉素,耐药率为10.6%;其他类药物中耐药率最低的为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13.8%。该项研究调查表明,在治疗和预防泰安地区种鸭孵化场致病性细菌感染时可以选择性配合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多粘菌素B。(3)鸭胚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对鉴定的123株鸭胚源大肠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三重PCR检测,结果显示123株大肠杆菌中耐药基因ant(3’’)-Ia、aac(6’)-Ib和aph(3’)-IIa携带率分别为22.8%、3.3%和2.4%。16S甲基化酶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123株鸭胚源大肠杆菌中耐药基因armA、rmt A和rmtB的携带率分别为95.1%、19.5%和0.8%。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表明,qnrD、qnrS、oqxA和oqxB的携带率分别为11.4%、22.0%、22.0%和15.4%,而qnrA、qnrB和qnrC未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123株大肠杆菌中50株携带有TEM型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基因携带率40.7%。(4)鸭胚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对123株鸭胚源大肠杆菌进行了18种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分离强毒株42株,占比34.1%。其中yijp、fimC、iss、ibeB、ompA五种基因有非常高的检出率,此项调查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长期监测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对123株鸭胚源大肠杆菌进行了ETT2毒力岛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00株携带有ETT2毒力岛,检出率为81.3%。123株鸭胚源大肠杆菌的ETT2毒力岛共分为AK 11个类型,其中包括1个完整型和10个不同程度的缺失型。其中B型和C型的ETT2毒力岛检出率最高,检出率分别为31.7%(39株)和26.8%(33株)。此项试验对ETT2毒力岛在鸭胚源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为进一步研究ETT2毒力岛在鸭胚源大肠杆菌中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韩永俊[2](2007)在《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抗原、抗体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6周龄以下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高度致死性的烈性传染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该病在国内雏鸭群中频频发生,给养禽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实验从一群发病鸭的病料中分离到一株鸭肝炎病毒,并建立了检测鸭肝炎病毒抗原和血清抗体的ELISA快速检测方法,取得了如下结果:1.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理化特性的研究对湖北省内某疑似鸭病毒性肝炎感染鸭病料的收集,通过细菌分离、病毒分离、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雏鸭保护试验以及病毒的电镜观察,分离到一株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病毒株,对分离毒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2.鸭病毒性肝炎血清抗体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将通过鸭胚传代的病毒经过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血清中DH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ELISA反应条件的系列测定,确定了各组分的最适工作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3.75μg,血清稀释约1∶160时,阳性血清OD450值(P)接近1.0,阴性血清值(N)为0.125,P/N值最大.阴性和阳性分界明显;通过对40份阴性鸭血清的检测结果,确定阴阳性临界点为0.2。根据建立的ELISA方法及最佳反应条件,检测了一批雏鸭携带母源抗体及其消长情况以及一批免疫雏鸭的抗体消长情况。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法可用于鸭血清中鸭肝炎病毒抗体水平的检测以及未免疫鸭群鸭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的检测。3.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以纯化的鸭抗DHV IgG为包被抗体,兔抗DHV IgG为第二抗体,通过ELISA反应条件的优化选择,建立了检测DHV抗原的夹心ELISA法。结果表明,鸭抗DHV IgG的最佳包被浓度为约2μg/ml,兔抗DHV IgG的最适工作浓度约为3.4μg/ml;与已知鸭病毒性肝炎标准病毒呈强阳性反应,与已知的阴性样品及其它禽类病毒(NDV、IBV、DP、MDPV、IBDV、MDV)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对97份疑为鸭肝炎的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有73份呈阳性。经过比较测定,夹心ELISA法要比琼脂免疫扩散方法要敏感64倍,说明本方法在检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抗原方面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
李建,廖品丽,蒋朝龙,黎朝春[3](2000)在《建昌鸭胚胎细菌分离鉴定及防制试验》文中认为对西昌市部分鸭场及个体孵坊建昌鸭死胚进行剖检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确诊为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所致。采用疫苗注射、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和多维 ,提高孵化率 1 1 34 %
岳华,刘内生,刘亚刚,汤承,袁圣蓉,李健,余琼,蒋朝龙,马正中[4](1994)在《臭鼻克雷伯氏菌感染鸭胚胎及其防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西昌市各养鸭区暴发臭鼻克雷伯氏菌性眼炎的同时,当地产蛋受精卵孵化率明显下降,通过对死胚进行剖检、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及抗菌药物治疗试验证明:臭鼻克雷伯氏菌是引起当地鸭胚胎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该菌广泛存在于圈舍、水塘、蛋盘、孵化器、出雏床等与种鸭活动及孵化有关的环境和器具中,鸡鸭鹅肠道健康带菌情况也较为普遍。通过对蛋壳表面及蛋内细菌分布研究及对不同保存时间种蛋的孵化率比较。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对胚胎的水平传染是胚胎感染死亡的主要途径。本文还对该菌的传染周期、感染暴发原因及公共卫生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二、建昌鸭胚胎细菌分离鉴定及防制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昌鸭胚胎细菌分离鉴定及防制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死鸭胚中大肠杆菌的耐药与毒力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大肠杆菌 |
1.1.1 大肠杆菌病 |
1.1.2 病原特性 |
1.2 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
1.2.1 免疫学检测技术 |
1.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
1.2.3 死活菌检测技术 |
1.2.4 其他新型检测技术 |
1.3 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
1.3.1 细菌的耐药机制 |
1.3.2 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
1.4 大肠杆菌毒力因子 |
1.4.1 黏附素 |
1.4.2 铁摄取系统 |
1.4.3 保护素 |
1.4.4 侵袭素IbeA |
1.4.5 毒素 |
1.5 毒力岛 |
1.5.1 毒力岛的特征 |
1.5.2 毒力岛的结构特点 |
1.5.3 大肠杆菌中的毒力岛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料来源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分子生物学试剂 |
2.1.4 实验仪器设备 |
2.1.5 引物合成 |
2.2 方法 |
2.2.1 死亡鸭胚中细菌的分离鉴定 |
2.2.2 鸭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
2.2.3 鸭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
2.2.4 鸭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鉴定 |
2.2.5 鸭源大肠杆菌ETT2毒力岛类型分析 |
3 结果 |
3.1 死亡鸭胚中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
3.1.1 革兰氏染色结果 |
3.1.2 16SrDNA基因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
3.1.3 16SrDNA测序结果 |
3.1.4 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培养特性 |
3.2 鸭胚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
3.2.1 部分细菌药敏试验生长状况 |
3.2.2 鸭胚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统计结果 |
3.3 鸭胚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与鉴定结果 |
3.3.1 耐药基因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
3.3.2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检测与鉴定结果 |
3.3.3 16S甲基化酶基因检测与鉴定结果 |
3.3.4 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与鉴定结果 |
3.3.5 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测与鉴定结果 |
3.3.6 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测与鉴定结果 |
3.4 鸭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鉴定结果 |
3.4.1 毒力基因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
3.4.2 毒力基因检测与鉴定统计结果 |
3.4.3 强毒株毒力基因统计结果 |
3.5 鸭源大肠杆菌ETT2毒力岛类型分析结果 |
3.5.1 ETT2毒力岛PCR扩增产物部分电泳结果 |
3.5.2 ETT2毒力岛类型统计结果 |
4 讨论 |
4.1 死亡鸭胚中细菌的流行状况 |
4.2 鸭胚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 |
4.3 鸭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 |
4.4 鸭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 |
4.5 鸭源大肠杆菌ETT2毒力岛类型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抗原、抗体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概述 |
2. 鸭肝炎病毒病原学特点 |
2.1 DHV-I的病原学特点 |
2.2 DHV-II的病原学特点 |
2.3 DHV-III的病原学特点 |
2.4 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病原学特点 |
2.5 鸭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3 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
4 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4.1 经典方法为中和试验 |
4.2 琼脂扩散试验 |
4.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
4.3.1 间接ELISA |
4.3.2 Dot-ELISA法 |
4.3.3 双夹心ELISA |
4.4 胶体金法 |
4.5 血凝试验 |
4.6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
4.7 直接荧光抗体检测 |
5. 鸭肝炎病毒培养方面 |
5.1 细胞培养 |
5.2 胚胎培养 |
6. DHV的防治 |
第二章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相关溶液的配置 |
2.3 方法 |
2.3.1 病料来源 |
2.3.2 病料处理 |
2.3.3 鸭胚接种与传代 |
2.4 病毒的鉴定 |
2.4.1 鸭抗DHV阳性血清的制备 |
2.4.2 鸡胚半数致死量的测定(ELD50) |
2.4.3 鸡胚中和试验(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 |
2.4.4 动物回归试验 |
2.4.5 雏鸭保护试验 |
2.4.6 病毒的电镜观察 |
2.5 病毒理化性质 |
2.5.1 温度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
2.5.2 不同浓度氯仿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
2.5.3 病毒对红细胞的凝集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细菌分离结果 |
3.2 病毒分离结果 |
3.3 病毒的理化特性 |
3.4 病毒的鉴定 |
3.4.1 ELD_(50)测定结果 |
3.4.2 中和试验结果 |
3.4.3 动物回归试验 |
3.4.4 雏鸭保护试验 |
3.4.5 病毒的电镜观察 |
4 讨论 |
4.1 关于病毒分离 |
4.2 关于中和试验 |
4.3 病毒的鉴定 |
5 小结 |
第三章 鸭抗DHV、兔抗DHV和山羊抗兔IgG高免血清的制备及山羊抗兔IgG的HRP标记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F60) |
2.1.2 兔血清 |
2.1.3 鸡胚及实验动物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2 方法 |
2.2.1 鸭肝炎病毒的增殖与纯化(浓缩) |
2.2.2 健康兔血清IgG的粗提及纯化 |
2.2.3 粗提兔血清IgG的纯化 |
2.2.4 免疫原的乳化 |
2.2.4.1 DHV免疫原的乳化 |
2.2.4.2 兔IgG的乳化 |
2.2.5 鸭的免疫 |
2.2.6 家兔的免疫 |
2.2.7 山羊的免疫 |
2.2.8 鸭抗DHVIgG、兔抗DHV IgG和山羊抗兔IgG的粗提与纯化 |
2.2.9 山羊抗兔IgG-HRP的标记 |
2.2.10 山羊抗兔IgG-HRP标记物的纯化 |
2.2.10.1 G-200纯化山羊抗兔IgG-HRP标记物 |
2.2.10.2 ELISA纯化山羊抗兔IgG-HRP标记物 |
2.2.11 山羊抗兔IgG-HRP标记物的质量鉴定 |
2.2.11.1 山羊抗兔IgG-HRP标记物的克分子比值测定 |
2.2.11.2 山羊抗兔IgG-HRP效价的测定 |
2.2.12 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增殖与纯化(浓缩) |
3.3 兔、鸭抗DHV高免血清及山羊抗兔抗体的制备 |
3.3.1 鸭抗DHV高免血清的制备 |
3.3.2 兔抗DHV高免血清的制备 |
3.3.3 山羊抗兔IgG高免血清的制备 |
3.4 山羊抗兔IgG-HRP结合物的纯化 |
3.4.1 G-200纯化山羊抗兔IgG-HRP标记物 |
3.5 羊抗兔IgG-HRP的质量鉴定 |
3.5.1 HRP/IgG mol数比值 |
3.5.2 山羊抗兔IgG-HRP效价测定 |
3.6 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
4 讨论 |
4.1 抗原 |
4.2 关于免疫程序 |
4.3 关于羊抗兔IgG-HRP结合物的提纯 |
4.4 山羊抗兔IgG-HRP结合物的质量鉴定 |
5 小结 |
第四章 间接Elisa法检测鸭I型病毒性肝炎抗体的建立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病毒及微生物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ELISA试剂的配制 |
2.1.4 主要实验器材 |
2.2 方法 |
2.2.1 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的基本实验步骤 |
2.2.2 包被抗原和抗体(Ab)最佳工作浓度测定 |
2.2.3 敏感性试验及临界点的确定(设三个重复) |
2.2.4 特异性试验 |
2.2.4.1 特异性交叉试验 |
2.2.4.2 特异性阻断试验 |
2.2.4.3 批内重复试验 |
2.2.4.4 批间重复试验 |
2.2.5 临床中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的应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包被抗原和抗体(Ab)最佳工作浓度测定 |
3.2 敏感性试验 |
3.3 健康鸭群的检测 |
3.4 特异性交叉试验 |
3.5 特异性阻断试验 |
3.6 批内重复试验 |
3.7 批间重复试验 |
3.8 符合率试验 |
3.9 临床中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的应用 |
4 讨论 |
4.1 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 |
4.2 间接ELISA的初步应用 |
5 小结 |
第五章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病毒及微生物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ELISA试剂的配制 |
2.1.4 主要实验器材 |
2.2 方法 |
2;2.1 夹心ELISA测定的基本实验步骤 |
2.2.2 包被抗体(Ab_1)和第二抗体(Ab_2)最佳工作浓度测定 |
2.2.3 敏感性试验及临界点的确定 |
2.2.4 特异性试验 |
2.2.4.1 特异性交叉试验 |
2.2.4.2 特异性阻断试验 |
2.2.5 夹心ELISA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ELISA最佳包被抗体(Ab_1)和兔抗DHV抗体(Ab_2)最佳工作浓度测定结果 |
3.2 敏感性试验及临界点的确定 |
3.2.1 敏感性试验 |
3.2.2 判定标准的确定 |
3.3 其它禽类病毒交叉性试验 |
3.4 特异性阻断试验 |
3.5 重复性试验结果 |
3.6 在临床中的应用夹心ELISA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夹心ELISA最佳工作浓度的选择 |
4.2 夹心ELISA的初步应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建昌鸭胚胎细菌分离鉴定及防制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死胚的剖检变化 |
2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
2.1 材料 |
2.1.1 种蛋: |
2.1.2 种鸭: |
2.1.3 死胚: |
2.1.4 培养基: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防制试验 |
4 小结与讨论 |
四、建昌鸭胚胎细菌分离鉴定及防制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死鸭胚中大肠杆菌的耐药与毒力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 宋楠楠.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
- [2]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抗原、抗体方法的建立[D]. 韩永俊.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3]建昌鸭胚胎细菌分离鉴定及防制试验[J]. 李建,廖品丽,蒋朝龙,黎朝春. 四川畜牧兽医, 2000(S1)
- [4]臭鼻克雷伯氏菌感染鸭胚胎及其防制的研究[J]. 岳华,刘内生,刘亚刚,汤承,袁圣蓉,李健,余琼,蒋朝龙,马正中. 四川畜牧兽医, 1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