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热宁治疗小儿温病疗效观察

川热宁治疗小儿温病疗效观察

一、穿琥宁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方吉华[1](2021)在《康复推拿手法联合穿琥宁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小儿发热应用康复推拿手法联合穿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 54例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行注射用穿琥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推拿手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家长就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为(1.12±0.41)d,舌苔恢复时间为(1.01±0.42)d,精神状态恢复时间为(0.98±0.35)d,均短于对照组的(2.42±0.85)、(1.95±0.64)、(1.77±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就医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发热应用康复推拿手法联合穿琥宁治疗,效果明显,可缩短患儿康复时间,提高家长就医满意度。

邓怡平[2](2021)在《穿心莲活性成分高值化加工利用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为一年生草本,药用部位为其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其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D)是一种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血栓生成、镇静、抗生育、保肝、抗癌、调节免疫和糖尿病的作用。尤其是以它的高抗炎作用,以及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特性而被广泛认可,有“中药消炎药”、“天然抗生素”的美誉。但其脂溶性较低、水溶性极低,生物利用度低,这制约了其药效的发挥。且穿心莲内酯味极苦,服用较大剂量时会导致胃脘不适。将其制备成聚合物后,可以改善穿心莲内酯的吸收和分布,同时提高肺部和结肠的抗炎效果,降低毒副作用,丰富穿心莲内酯的剂型选择,提高穿心莲内酯稳定性;还可以减少病人用量,节约中药资源,进而可以减少穿心莲栽培量,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了达到穿心莲有效成分高值化利用的目的,本研究中选用穿心莲叶为原料,利用超声微波辅助胶束提取法来提取穿心莲有效成分,并将其中的穿心莲内酯进行纯化。将穿心莲内酯与甘露低聚糖进行共价连接形成两亲性的聚合物,其可以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胶束,并考察了其理化表征、体外和体内评价以及抗炎活性。本研究中选择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作为表面活性剂并利用超声微波辅助胶束提取法来提取穿心莲有效成分。在超声功率为固定的50 W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穿心莲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表面活性剂用量为3%,料液比为1:20,微波功率为800 W,微波时间为8 min。在该条件下,最终的穿心莲内酯提取率为2.41%,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提取率为1.32%。将穿心莲提取液用盐沉降后,所得的提取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经过脱色纯化后,得到了纯度为97.85%的穿心莲内酯结晶,总收率为70.62%。将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酯反应形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DAS),与甘露低聚糖链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两亲性聚合物结构,即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甘露低聚糖聚合物(DAS-Man)。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其化学结构,发现制备成的DAS-Man成功将甘露低聚糖和穿心莲内酯通过琥珀酸酐连接到了一起。以DAS-Man的临界胶束浓度作为考察标准,确定了 DAS-Man的最佳制备比例为,穿心莲内酯和甘露低聚糖单个糖单元之间的摩尔比例为2:1,反溶剂类型为乙酸乙酯,所得产物的收率为28.79%,载药量为9.78%,临界胶束浓度为0.43 mg/mL。通过激光粒度仪的检测可以发现,DAS-Man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15.1±13.74 nm,冻干后复溶的DAS-Man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33.0±11.86 nm。电镜结果表明,DAS-Man粉体为40-70 nm小微粒构成的疏松的块状,DAS-Man胶束粒子为球形,部分粒子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核壳结构,冻干使DAS-Man胶束的粒径变大,但对其分散性和溶解性无明显影响。XRD和DSC图谱中显示出,穿心莲内酯是典型的晶体结构,DAS-Man和DAS-Man冻干粉是以无定形态存在。穿心莲内酯吸热时伴随着失重,说明穿心莲内酯在熔融过程中同时伴有分解。DAS-Man和冻干DAS-Man的失重曲线与甘露低聚糖的类似,其原因可能是穿心莲内酯在DAS-Man中的载药量偏低导致。同时说明,DAS-Man溶解冻干后对其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DAS-Man中乙酸乙酯和DMSO的残留量分别为0.06%和0.09%,远小于中国药典中对Ⅲ类溶剂的要求,可以安全使用。体外溶出、释放、稳定性和模拟消化结果表明,DAS-Man可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束,且在去离子水,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溶出度均接近完全溶出,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率低于其他两种介质。DAS-Man的化学键和其形成的胶束在这三种溶剂体系中均稳定存在,其结构不易在水中被破坏,这有助于其以整体的胶束状态被摄入细胞,同时有助于其以完整状态进入结肠发挥作用。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DAS-Man在模拟体液中以胶束状态存在。在经历了口腔、胃、小肠、大肠阶段的模拟消化以后,口腔中的游离的穿心莲内酯含量仅为投药量的 0.02±0.01%,在胃中为 0.17±0.02%,在小肠中为 0.63±0.02%,在大肠中为 16.63 ±1.82%。DAS-Man在口腔、胃、小肠中的粒径稳定,释放量低;在大肠中粒径变大、游离药物量增加,其原因可能是聚合物结构受到模拟大肠液中的细菌作用,部分共价键被破坏,穿心莲内酯被释放出来一部分,同时其胶束结构也受到影响,粒径增大。说明DAS-Man的胶束结构和聚合物结构在口腔到小肠阶段中非常稳定,而在大肠阶段中在细菌作用下被破坏,穿心莲内酯被释放,达到结肠给药的效果。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DAS组和DAS-Man组的AUC值分别是是穿心莲内酯组的0.59倍和1.85倍,DAS-Man出峰时间比穿心莲内酯组晚,且存在双峰现象。组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组在达到脾脏、肾脏和小肠峰值的时间为0.5 h,达到心脏、肝脏、肺脏中的达峰时间为1h,在脑、脊髓、大肠中达到峰值的时间为4 h。DAS-Man组在心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中的达峰时间为1h,在肝脏中的达峰时间为2 h,在大鼠脑、脊髓、大肠中的达峰时间为4 h。其原因可能是有部分DAS-Man以聚合物或者胶束的状态被摄取入细胞,并在肝脏中代谢成游离穿心莲内酯,另外有一部分在大肠中被分解后形成游离穿心莲内酯后再进入血液循环。DAS-Man组的肝肾中药物含量高于穿心莲内酯组,原因可能是其血流丰富,同时其也是穿心莲内酯的代谢部位。除肝肾外,DAS-Man在肺中的穿心莲内酯含量也高于穿心莲内酯组,其原因除了血药浓度高于穿心莲内酯组外,穿心莲内酯连接的亲水端甘露糖对肺部的靶向性也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这对其在用于肺部炎症和感染的时候提高药效有一定作用。以脂多糖(LPS)致肺炎小鼠和恶唑酮(OXZ)致结肠炎作小鼠为模型动物对穿心莲内酯和DAS-Man的抗炎作用进行了考察。DAS-Man和穿心莲内酯能够降低LPS致急性肺炎小鼠肺组织的湿/干比、脾脏系数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也能够降低血清和组织中的TNF-α、IL-6和IL-1β炎症因子含量,改善肺组织病理状态。DAS-Man 和穿心莲内酯能够延长 OXZ 致结肠炎小鼠生存时间,降低炎症小鼠结肠组织的DAI评分,减轻结肠缩短,降低脾脏系数,同时也能够降低血清和组织中的MPO活性、NO、TNF-α、IL-4和IL-1β炎症因子含量,降低水肿程度,改善结肠病理状态。DAS-Man对肺炎小鼠和结肠炎小鼠抗炎效果好于穿心莲内酯,提示DAS-Man对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和OXZ所致的结肠炎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穿心莲内酯可以抑制细胞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段笑娇[3](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和意义呼吸系统疾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在全球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排名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对全球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中药注射剂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其疗效已被众多学者通过循证医学理念,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证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且缺乏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直接对比的临床研究来证明中药注射剂间疗效的优劣,这就使得临床医务人员无法快速甄选出疗效更好、更适合的优势中药注射剂品种。鉴于此,探索新的方法来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证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干预措施成为最佳方案的概率,从而得到各干预措施的疗效排序。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小儿支原体肺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疱疹性咽峡炎为切入点,评价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网状Meta分析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PICOS原则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来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纳入分析的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用Stata软件调用WinBUGS结果得出曲线下面积概率值,并绘制网状关系图、比较-校正漏斗图、不一致性检验图、聚类分析图,以预测干预措施的优劣排序,甄别最优干预措施。研究结果(1)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结果纳入了 155个RCTs,涉及12种中药注射剂(川芎嗪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丹红注射剂、黄芪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以及9个不同的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都比仅用西医常规疗法效果好,且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比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效果好;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方面,与仅用西医常规相比,参麦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提高患者FEV1/FVC,此外,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较喜炎平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FEV1%;对于血气分析指标来说,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相比,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降低患者PaCO2的效果更明显,痰热清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提高患者Pa02的能力更好。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丹红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在FEV1/FVC、酸碱度、白细胞总数方面疗效最好;参麦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喘可治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分别是FEV1%、Pa02、PaC02、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考虑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FEV1%、临床总有效率和C反应蛋白,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更好:针对临床总有效率和Pa02,细辛脑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更好。(2)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7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以及8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除细辛脑注射剂之外的4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均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较仅用阿奇霉素,可以减少患者X线体征恢复时间;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仅用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TNF-α、IL-6水平;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与喜炎平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更好地减少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其余四种中药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相比,可以减少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均优于仅用阿奇霉素;痰热清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成为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减短退热时间、改善TNF-α、IL-6水平方面效果最好;炎琥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为减少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X线体征恢复时间的最佳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剂联合阿奇霉素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退热时间、住院时间、TNF-α水平综合分析时,疗效较为明显。(3)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68个RCTs,涉及6种中药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细辛脑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7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结局指标中,大部分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优于仅用西医常规。曲线下面积概率值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效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此外,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方面,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也是最好的;而在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炎琥宁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为最优干预措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与其余结局指标综合分析,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均为最优干预措施。(4)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2个RCTs,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和3个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喜炎平注射剂和炎琥宁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并且在临床总有效率中,双黄连注射剂和痰热清注射剂的疗效较利巴韦林好。从曲线下面积排序结果可知,在所有结局指标中,热毒宁注射剂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可能性均排第一,且所有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均优于利巴韦林。在聚类分析中,不论临床总有效率与退热时间还是疱疹消失时间综合分析,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均最好。研究结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在西医常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注射剂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其中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时,丹红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值得关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时,痰热清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的疗效相对突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细辛脑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的疗效相对较好;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时,热毒宁注射剂的疗效优于其他干预措施。但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在不同结局指标方面疗效各有侧重,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需求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王雪[4](2014)在《注射用穿琥宁与相关药物配伍稳定性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考察在不同条件下注射用穿琥宁(PDSI)分别与维生素B6注射液(VBI)、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HI)、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CHI)的配伍稳定性,同时,对上述药物在离体血液中的配伍情况进行考察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观察在不同厂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配伍顺序的情况下注射用穿琥宁(PDSI)分别与维生素B6注射液(VBI)、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HI)、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CHI)配伍后,配伍液外观颜色、pH值、紫外图谱及吸收度值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离体血液中的注射用穿琥宁,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磷酸盐缓冲液(用磷酸调节pH值)-甲醇(40:6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3nm,比较配伍前后注射用穿琥宁含量有无显着差异结果:通过观察紫外图谱和含量变化,得出注射用穿琥宁(PDSI)分别与维生素B6注射液(VBI)、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HI)、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CHI)配伍后,其外观颜色、pH值紫外图谱及吸收度值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有配伍禁忌;又通过高效液相测定离体血液穿注射用琥宁(PDSI)的含量,得出配伍后注射用穿琥宁(PDSI)含量明显减少甚至没有。结论:注射用穿琥宁(PDSI)分别与维生素B6注射液(VBI)、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LHI)、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CHI)在上述配伍条件下存在配伍禁忌,在离体血液中其他三种药对注射用穿琥宁的吸收产生明显影响,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在输液过程中禁止注射用穿琥宁与上述三种药物配伍使用。

周晓媛[5](2014)在《香芩解热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香芩解热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感冒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口服香芩解热颗粒,对照组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疗程2天,疗程结束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体温变化及症状、体征积分,对疗效予评价。结果:1.两组退热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体温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体温比较,治疗组退热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退热起效情况比较:治疗组退热起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3.两组体温降至正常情况比较: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4.两组体温复升情况比较:两组部分患儿体温有复升情况,治疗组退热且不再回升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5.两组服药期间体温曲线比较:治疗组降温疗效优于对照组。6.两组症状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伴随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消除,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7.两组体征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阳性体征均有所减轻或消失,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8.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香芩解热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疗效肯定,有退热快、持续时间长,且体温不易回升的特点,并能明显减轻或消除伴随症状和阳性体征。

侯茜茜[6](2014)在《穿琥宁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穿琥宁,化学名为14-脱氢-11,12-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属于穿心莲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穿心莲系列解热抗炎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抗炎杀菌的作用,还具有抗HIV、抗肿瘤和免疫功效。穿琥宁是穿心莲内酯的衍生物,易溶于水,常见剂型为注射剂。由于穿琥宁药效强、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逐渐代替其他仅能口服的穿心莲制剂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穿心莲药物品种。因此对其合成工艺的研究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也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查阅了大量关于穿琥宁合成方法的文献,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合成路线与工艺条件,再根据现有实验条件最终确定实验路线:首先以穿心莲内酯、琥珀酸酐为原料,吡啶为溶剂,在无水无氧反应下生成穿琥宁中间体——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将反应液倒入酸性分散溶液中固化析晶得粗品,粗品经活性炭脱色精制后,与碳酸氢钾饱和水溶液在乙醇中反应生成穿琥宁。实验表明,在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合成过程中,无水无氧、延长反应时间能够明显提高目标产物的收率和纯度,且温度是决定反应产物的关键,通过HPLC-MS监测,此反应中存在单酯化产物转化为二酯化产物的过程;对固化析晶步骤进行了优化,创造性采用弱酸性溶液代替纯水进行分散得粗品,大大降低了产品中的溶剂残留,减少了去除溶剂的操作难度;精制过程中,粗品采用活性炭加热脱色,冷却后低温真空除去溶剂得精制品。该方法除杂效果明显强于文献普遍报道的重结晶法;在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成盐步骤,通过溶解度考察实验筛选出最佳反应溶剂,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反应条件,确定了反应温度对产物析出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对每步的原料用量、反应条件、后处理步骤进行了优化,该优化工艺具有收率高、纯度好、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条具有很高潜在经济价值的工业生产路线。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等分析鉴别手段,对每一步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此方法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文献报道一致。

冯鹏程[7](2013)在《利巴韦林联合穿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穿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穿琥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除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穿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着,值得应用。

罗伟华,石燕明[8](2012)在《穿琥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穿琥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穿琥宁和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更昔洛韦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退,异型淋巴细胞消失;热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穿琥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有效缩短退热时间,疗效显着,作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琼[9](2011)在《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足浴在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对退热的效果和对相关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与冰力降温贴组进行对照;分析中药足浴对不同发热程度患儿退热效果的差异,总结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最优化病例标准,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体现中医特色护理。研究方法将2009.7-2010.9入住江苏省中医院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课题开始前,对参与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分工,统一指导语言和治疗方法。腋温超过37.5℃时,观察组予2000ml中药煎剂足浴30min,药液温度37-40℃,体温复升亦可重复足浴1-2次;对照组予冰力降温贴敷于患儿额头,如体温不降可隔4小时再用一次。高热持续不退者,可遵医嘱酌情予支持疗法。观察记录治疗后0.5h、1h、1.5h、2h、4h、6h、24h、48h、72h体温,连续观察四天患儿相关症状体征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0.5h、1h、1.5h、2h、4h、6h、24h、48h、72h体温情况,两组在<24h、24-48h、48-72h、>72h退热病例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相关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内37.5-38.0℃组、38.1-39.0℃组、39-40℃组三组患儿治疗后6h内平均体温和体温下降幅度。研究结果治疗后0.5h、1h观察组平均体温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1.5h、2h、4h、6h观察组平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24h、48h观察组平均体温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72h观察组体温显着低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退热时间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33%,两组间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对于单项症状、体征的疗效比较,对恶寒、咳嗽的疗效,两组间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鼻塞、流涕的疗效,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口渴、头痛、咽红肿的疗效,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内37.5-38.0℃组、38.1-39.0℃组、39-40℃组在治疗后6h内平均体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0.01),37.5-38.0℃组在各时间点体温最低;三组在治疗后6h内体温平均下降幅度方面均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39-40℃组体温下降幅度最大。研究结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观察组在退热效果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能明显改善小儿外感发热相关的症状、体征;可主要适用于中低体温患儿,对高热患儿可视情况配合使用退热药物,减少家长对退热药物的过度依赖;方法经济、方便,对患儿无疼痛刺激,无副作用,患儿依从性好,符合儿科临床实际,体现了中医护理特色。

邓名珉[10](2011)在《穿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穿琥宁粉针剂在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重症上呼吸道感染28例、急性胃肠炎1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1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6例、流行性腮腺炎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穿琥宁粉针剂进行肌注或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7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3%。结论穿琥宁粉针剂在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并且副作用极小。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

二、穿琥宁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穿琥宁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康复推拿手法联合穿琥宁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1.4.2 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1.4.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1.4.4 两组家长就医满意度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2.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2.4 两组家长就医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2)穿心莲活性成分高值化加工利用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穿心莲简介
        1.2.1 穿心莲的生物学特性
        1.2.2 穿心莲的生长特性
        1.2.3 穿心莲资源分布
        1.2.4 穿心莲化学成分研究
        1.2.5 穿心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
        1.2.6 穿心莲的药理作用
        1.2.7 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3 穿心莲内酯研究概况
        1.3.1 穿心莲内酯结构和理化性质
        1.3.2 穿心莲内酯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1.4 聚合物胶束研究进展
        1.4.1 pH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1.4.2 还原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1.4.3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1.4.4 光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1.4.5 酶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1.4.6 多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1.4.7 聚合物前药胶束
    1.5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2 穿心莲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HPLC法检测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
        2.3.2 穿心莲原料内有效成分含量的确定
        2.3.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2.3.4 超声微波辅助胶束提取穿心莲有效成分的工艺优化
        2.3.5 提取率计算
        2.3.6 穿心莲内酯的纯化
    2.4 实验结果
        2.4.1 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标准曲线的绘制
        2.4.2 穿心莲原料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4.3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2.4.4 穿心莲内酯纯化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甘露低聚糖聚合物(DAS-Man)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制备
        3.3.2 DAS-Man的制备
        3.3.3 制备体系中高沸点溶剂的去除
        3.3.4 DAS-Man制备条件优化
    3.4 材料表征和评价方法
        3.4.1 HPLC法检测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含量
        3.4.2 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检测(FTIR)
        3.4.3 紫外吸收光谱检测
        3.4.4 核磁共振氢谱检测(~1H NMR)
        3.4.5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DAS标准曲线的绘制
        3.5.2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合成结果
        3.5.3 DAS-Man的合成结果和收率
        3.5.4 DAS-Man的红外光谱
        3.5.5 DAS-Man的紫外光谱
        3.5.6 DAS-Man的核磁共振氢谱结果
        3.5.7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DAS-Man的理化性质和溶剂残留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粒径检测
        4.3.2 扫描电镜检测(SEM)
        4.3.3 透射电镜检测(TEM)
        4.3.4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AFM)
        4.3.5 X射线衍射检测(XRD)
        4.3.6 示差扫描热量分析(DSC)
        4.3.7 热重分析(TG)
        4.3.8 溶剂残留检测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粒径检测结果
        4.4.2 扫描电镜结果
        4.4.3 透射电镜结果
        4.4.4 原子力显微镜结果
        4.4.5 X射线衍射结果
        4.4.6 示差扫描热量分析结果
        4.4.7 热重分析结果
        4.4.8 溶剂残留检测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DAS-Man自组装胶束的体外评价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HPLC法和UV法检测药物浓度
        5.3.2 穿心莲内酯的饱和溶解度检测
        5.3.3 溶出度检测
        5.3.4 释放率检测
        5.3.5 稳定性检测
        5.3.6 体外消化稳定性
        5.3.7 体外毒性检测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DAS-Man标准曲线的绘制
        5.4.2 饱和溶解度检测
        5.4.3 溶出度检测
        5.4.4 释放率检测结果
        5.4.5 稳定性检测结果
        5.4.6 体外模拟消化结果
        5.4.7 毒性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DAS-Man胶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HPLC法检测药物浓度
        6.3.2 生物利用度测定
        6.3.3 组织分布测定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1 生物利用度测定结果
        6.4.2 组织分布测定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DAS-Man胶束对LPS致肺炎小鼠的抗炎活性评价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与仪器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仪器
    7.3 实验方法
        7.3.1 LPS致小鼠肺炎模型的制备和给药
        7.3.2 样品处理和含量测定
        7.3.3 含量测定
    7.4 实验结果与讨论
        7.4.1 小鼠肝脏系数检测结果
        7.4.2 小鼠脾脏系数检测结果
        7.4.3 肺湿/干比检测结果
        7.4.4 MPO含量测定
        7.4.5 NO含量测定
        7.4.6 TNF-α含量测定
        7.4.7 IL-6含量测定
        7.4.8 IL-1β含量测定
        7.4.9 肺脏HE染色结果
    7.5 本章小结
8 DAS-Man胶束对恶唑酮致结肠炎小鼠的抗炎活性评价
    8.1 引言
    8.2 实验材料与仪器
        8.2.1 实验材料
        8.2.2 实验仪器
    8.3 实验方法
        8.3.1 OXZ致小鼠结肠炎模型的制备和给药
        8.3.2 疾病活动指数评价(DAI)
        8.3.3 样品处理
        8.3.4 含量测定
    8.4 实验结果与讨论
        8.4.1 小鼠存活数量
        8.4.2 小鼠DAI评分
        8.4.3 小鼠结肠形态
        8.4.4 小鼠肝脏系数检测结果
        8.4.5 小鼠脾脏系数检测结果
        8.4.6 MPO含量测定
        8.4.7 NO含量测定
        8.4.8 TNF-α含量测定
        8.4.9 IL-4含量测定
        8.4.10 IL-1β含量测定
        8.4.11 结肠HE染色结果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相关中药注射剂概述
    综述二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一、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三、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中药注射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注射用穿琥宁与相关药物配伍稳定性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临床安全用药概述
        1.1 药物不合理应用
        1.2 防止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对策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防治
        2.1 不良反应的类型
        2.2 不良反应的防治
    3 注射剂配伍稳定性及相关药物概述
        3.1 影响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的因素
        3.2 注射用穿琥宁及与其配伍的相关药物简介
        3.3 注射用穿琥宁在离体血.液中的含量测定
注射用穿琥宁与三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注射用穿琥宁与三种注射液配伍前考察
        2.1 注射用穿琥宁的考察
        2.2 维生素B6注射液的考察
        2.3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考察
        2.4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的考察
    3 注射用穿琥宁与三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3.1 注射用穿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3.2 注射用穿琥宁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3.3 注射用穿琥宁与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4 小结与讨论
注射用穿琥宁与相关药物在体外血液中的配伍情况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3 注射用穿琥宁与相关药物的配伍考察
        3.1 注射用穿琥宁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考察
        3.2 注射用穿琥宁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配伍考察
        3.3 注射用穿琥宁与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的配伍考察
        3.4 小结讨论
全文总结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5)香芩解热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分组
    四、治疗方法
    五、疗程及随访
    六、观测指标
    七、统计方法
    八、质量控制
    九、疗效判定标准
研究结果
    一、治疗前病情比较
    二、两组疗效比较
    三、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
讨论
    一、小儿生理病理与感冒发热的相关性
    二、三才相应背景下的小儿感冒特征
    三、香芩解热颗粒组方分析
    四、香芩解热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作用分析
结论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穿琥宁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穿心莲二萜内酯类化合物
        1.1.1 穿心莲内酯
        1.1.2 莲必治
        1.1.3 喜炎平
        1.1.4 炎琥宁
    1.2 穿琥宁概述
        1.2.1 药理作用
        1.2.2 国内市场状况
    1.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合成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穿琥宁合成路线选择
    2.1 合成研究现状
        2.1.1 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
        2.1.2 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单钾盐
    2.2 穿琥宁的合成路线确立和分析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试剂与仪器
    3.2 合成路线
        3.2.1 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的合成
        3.2.2 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单钾盐的合成
    3.3 实验过程
        3.3.1 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的合成
        3.3.2 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的精制
        3.3.3 穿琥宁合成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的合成
        4.1.1 体系中水的影响
        4.1.2 体系中氧气的影响
        4.1.3 反应温度的影响
        4.1.4 反应时间的影响
        4.1.5 分散溶液的影响
    4.2 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的精制
        4.2.1 酸调碱法
        4.2.2 重结晶法
        4.2.3 活性炭脱色法
    4.3 穿琥宁的合成
        4.3.1 碱和反应溶剂的选择
        4.3.2 反应物比例的选择
        4.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4.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第五章 产品结构鉴定与表征
    5.1 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的图谱表征
    5.2 穿琥宁的图谱表征
        5.2.1 元素分析
        5.2.2 红外吸收光谱
        5.2.3 ~1H-核磁共振谱(~1H-NMR)、~(13)C -核磁共振谱(~(13)C-NMR)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识
        1.1 小儿外感发热的概念、病因、病机
        1.2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2.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病因
        2.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现状
    3 患儿家长对小儿外感发热的家庭认知、态度、行为
    4 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
        4.1 临床护士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知、态度、信念
        4.2 外感发热患儿的护理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选择
        2.2 一般资料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
        3.2 药物来源
        3.3 仪器设备
        3.4 人员培训与分工
        3.5 操作方法
        3.6 研究工具
        3.7 观察指标
        3.8 统计学处理
        3.9 研究路线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后6h各时段体温比较
        4.2 两组治疗后24h、48h、72h体温情况
        4.3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4.4 两组治疗综合疗效比较
        4.5 两组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情况比较
        4.6 观察组不同发热程度患儿6h内平均体温情况
        4.7 观察组不同发热程度患儿治疗6h内体温下降情况
    5 讨论
        5.1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起效慢于冰力降温贴,但1.5h后效果明显,作用持续时间长,退热后体温不易复升
        5.2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总有效率高,且对相关症状、体征的控制有明显优势.
        5.3 中药足浴对不同发热程度外感发热患儿的疗效分析
        5.4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优点
    6 课题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住院患儿病情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穿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讨论

四、穿琥宁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康复推拿手法联合穿琥宁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J]. 方吉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7)
  • [2]穿心莲活性成分高值化加工利用应用基础研究[D]. 邓怡平.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段笑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注射用穿琥宁与相关药物配伍稳定性因素研究[D]. 王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0)
  • [5]香芩解热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临床疗效观察[D]. 周晓媛. 云南中医学院, 2014(01)
  • [6]穿琥宁的合成工艺研究[D]. 侯茜茜. 河南师范大学, 2014(02)
  • [7]利巴韦林联合穿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J]. 冯鹏程.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3)
  • [8]穿琥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 罗伟华,石燕明. 药学实践杂志, 2012(02)
  • [9]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研究[D]. 张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穿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 邓名珉. 中外医疗, 2011(07)

标签:;  ;  ;  ;  ;  

川热宁治疗小儿温病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