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联合变性一例报告

亚急性联合变性一例报告

一、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左益璇,昌雪琴,迟海涛[1](2021)在《误诊为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风湿性多肌痛1例报告》文中提出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炎症性风湿病的一种,累及肌肉、肌腱、滑膜、滑囊、筋膜、韧带、骨与关节等,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老年人的慢性免疫类疾病[1],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发病率约为2.4%,女性约为男性的2~3倍,属于排除性诊断的疾病。现报道1例51岁男性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并文献复习。

蔡丹丹,黄燕燕,桂冬辉,吴向平,周文华[2](2021)在《笑气滥用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一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滥用笑气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年轻女性滥用笑气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和随访情况。结果:患者滥用笑气11月余,导致下肢不能独立行走2次,主要表现下肢麻木、无力并出现肌电图的改变。经过积极营养神经和康复训练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笑气滥用不仅可导致成瘾,还容易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和精神障碍,临床需警惕识别,避免漏诊和误诊。

刘杨,王志晔,张作念,倪梦园,陆兆敏,潘锡近[3](2021)在《吸食笑气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笑气(一氧化二氮)因价格低廉、容易获得, 目前存在滥用情况。本文探讨1例吸食笑气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四肢麻木、步态不稳,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 颈椎MRI提示颈髓(C2-6)侧索及后索内节段性异常信号;神经电生理检查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经补充维生素B12治疗, 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临床医生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尤其患者无消化道疾病、节食、营养不良等情况时, 需仔细询问有无吸食笑气史, 避免漏诊。

刘锐,杨雄杰[4](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笑气中毒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个案报道》文中研究说明笑气(N2O)以往经常被运用于医疗、食品行业,而现在在娱乐场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笑气的滥用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和继发亚急性脊髓变性的少见原因。临床表现为四肢萎软无力、肢体麻木,本病属于中医学痿病范畴。目前西医主要予以维生素B12、甲钴胺等营养神经处理。而中医予以辨证施治,结合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患者病程、减少并发症。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笑气中毒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对本病西医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机制加以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经验。

张文婷,徐鹏,张影,蒋荔,王健[5](2021)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等,临床表现以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性神经病变等为主,常归属于中医学"痿病"范畴[1]。SCD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SCD发病率较低且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

严进华[6](2021)在《SRM-IV前庭诊疗系统对中枢性眩晕治疗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中枢性眩晕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虽经治疗但眩晕症状却长期得不到消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前庭康复大致分为主动式全身协调康复模式和被动式局部辅助康复模式。前者,适用于具有一定自身活动能力的人,后者适用于前庭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自身活动受到较大限制、不能独立维持平衡的患者,如患者行动受限(偏瘫、头部或者颈部固定)、认知障碍(难以配合医生指令)、心理障碍(不信任康复医师、惧怕跌倒伤)等。SRM-IV前庭诊疗系统结合机械、电子及图像处理技术,可作为被动式局部辅助康复的工具,已有较多报道其对BPPV的复位及康复治疗效果显着,但SRM-IV前庭诊疗系统对中枢性眩晕的康复治疗及效果评估当前国内外尚无报道。本研究利用SRM-IV前庭诊疗系统进行机械辅助的前庭康复治疗,评估其对中枢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对进一步指导临床中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方式具有一定意义,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对象与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中枢性眩晕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患者20例,采用药物治疗联合SRM-IV前庭诊疗系统行前庭康复治疗:每7±2天一次,一月4次,方案为:双侧水平半规管及后半规管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20例,仅采用药物治疗,且两组患者具体用药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后予以量表评估,结果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1)通过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总分评估患者的头晕和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2)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患者重心主动转移与姿势控制能力;(3)采用起立行走试验(The Timed Up and Go test,TUGT)量表评估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4)应用主观疗效评价量表评估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比较两组患者量表差别,做出统计学推断。结果:(1)基线资料:本次研究共纳入中枢性眩晕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职业、既往病史及辅助检查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且可比。(2)DHI量表评分: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DHI量表总分没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一个月后,两组患者DHI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DHI量表总分康复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Berg量表评分: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Berg量表评分没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一个月后,康复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月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Berg量表评分没有显着差异(P>0.05)。(4)TUGT: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TUGT时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一个月后,康复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月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TUGT时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5)主观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行主观疗效评价,以“总有效=有效+显效+治愈”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治疗后主观总有效率为40%,康复组治疗后主观总效率为7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观总有效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1)SRM-IV前庭诊疗系统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均可改善中枢性眩晕患者眩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缓解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2)经过为期1个月前庭康复,SRM-IV前庭诊疗系统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对于患者姿势控制,重心转移,功能性步行的改善,两者无差异,而对于患者主观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3)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可通过改变体位刺激各半规管进行功能锻炼,可作为治疗中枢性眩晕的被动前庭康复方法。

王英,官瑞磊,谭军[7](2021)在《合并舌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的吸收、摄取、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机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等[1]。SC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下肢痉挛性瘫痪以及肢体末端感觉异常(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等,同时常常伴有贫血的临床表现。近年相关研究发现,SCD的发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

暴丽华,张璐琴,张丽芳[8](2021)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合并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1例》文中提出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APS)是少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现报告1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合并APS ⅢB型。1 病例患者,女性,69岁,因"头晕、行走不稳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9年7月5日入院。患者于2019年4月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行走不稳,无踩棉花感。当时查血常规正常,维生素B12<50 pmol/L,同型半胱氨酸(Hcy)46 μmol/L,诊断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给予维生素B1 0.1 g/d、

崔文豪[9](2021)在《晚发型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症的临床、病理、肌肉MRI与ETFDH基因突变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症(multiple acyl 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MADD)是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ETF)或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ETFDH)基因突变,引起脂肪酸、氨基酸和胆碱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MADD的临床表型,可分为新生儿伴或不伴先天性异常、晚发型三种类型。人们最早认识MADD始于1976年,随着肌肉病理诊断技术和基因二代测序的开展,国内外报道的MADD病例数越来越多,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多为晚发型MADD。由于MADD临床表型的高度异质性,缺乏对其充分认识,造成目前仍有较多患者经历着漫长且曲折的诊断过程。MADD作为一种可治性肌病,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能为大多数患者带来一个较理想的转归,已是各大肌病中心研究的重要肌病之一。目的探讨晚发型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症(MADD)患者的临床、骨骼肌病理、骨骼肌MRI和基因突变特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从而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2021年1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就诊,经骨骼肌活检病理检查及基因检测诊断的43例晚发型MAD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患者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行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归纳总结其临床、病理、肌肉MRI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1.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上以四肢近端肌肉无力和运动不能耐受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恶心、呕吐、咀嚼吞咽无力甚至呼吸肌无力症状。血清肌酶呈不同程度升高,以CK升高为主。肌电图多呈肌源性损害,少数可正常或合并神经源性损害。所有患者经核黄素治疗效果均显着。2.肌肉病理特点:所有患者肌肉病理可见肌纤维中大量脂质沉积,主要累及Ⅰ型肌纤维。8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肌纤维变性坏死,其中5例偶见变性坏死肌纤维,坏死肌纤维比率0.1%~0.9%,病程较长且年龄偏大,有反复出现肌无力的病史;3例可见较多变性坏死肌纤维,坏死肌纤维比率>1.0%,病程较短、进展迅速且较年轻,其中2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CD4(-)、CD8(-)、CD20(-)、CD68(+)。3.肌肉MRI特点:21例患者行双下肢肌肉MRI检查,发现受累肌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和水肿样改变,以臀大肌、大腿股二头肌和半膜肌、小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受累最为明显。部分患者MRI影像上可见小腿肌筋膜水肿,尤其是临床上伴有下肢肌肉疼痛的患者。经核黄素治疗后复查肌肉MRI影像,脂肪浸润和水肿均有所减轻。4.基因突变特点:19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中,18例为ETFDH基因突变,1例无ETFDH突变。18例ETFDH突变中复合杂合突变15例,单一杂合突变2例,纯合突变1例。共发现20种突变类型,19种已知突变和1种新发突变:c.1115A>G。所有突变中错义突变17种,移码突变2种,无义突变1种。所有突变中c.770A>G出现7次,c.1454C>G出现3次,其他突变出现的频率为2次或1次。结论1.晚发型MADD患者临床存在高度异质性,躯干中轴肌、咀嚼肌受累是其特征性表现,CK呈轻至中度升高,肌电图多为肌源性损害,核黄素治疗有明显疗效。2.晚发型MADD患者骨骼肌病理除大量脂质在肌纤维内沉积外,部分患者可见到变性坏死肌纤维,坏死纤维数量可能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3.晚发型MADD患者骨骼肌MRI具有下肢后组肌群选择性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骨骼肌MRI可作为MADD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4.ETFDH基因突变是晚发型MADD患者的主要病因,c.770A>G和c.1454C>G是河南地区ETFDH基因常见的突变位点。

刘茹雪,徐菁敏,司国民[10](2020)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医学、西医学角度就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脊髓SCD是由维生素B12(VitB12)缺乏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变性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性且呈非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VitB12并非诊断脊髓SCD的金标准,需结合同型半胱氨酸(Hcy)、甲基丙二酸(MMA)、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诊断,神经电生理检查灵敏度高于MRI,有助于MRI正常的脊髓SCD病人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恢复脊髓SCD病人的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病程延长则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害,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更优。

二、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误诊为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风湿性多肌痛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讨论
    2.1 PMR概述
    2.2 PMR的诊断
    2.3 PMR的治疗
3 研究方向

(2)笑气滥用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一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1)急性脊髓炎:
    (2)周围神经病:

(4)中西医结合治疗笑气中毒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个案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5)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SCD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古代认识
        1.1.1 肺热叶焦
        1.1.2 阳明气血亏虚
        1.1.3 湿热浸淫
        1.1.4 肾精不足
        1.1.5 肝肾亏损
    1.2 现代认识
2 现代医学对SCD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1 病因
        2.1.1 维生素B12摄入不足
        2.1.2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2.1.3 维生素B12转运障碍
        2.1.4 药物因素
    2.2 发病机制
3 诊 断
4 中医学对SCD的治疗
    4.1 辨证论治
        4.1.1 气血亏虚
        4.1.2 肝肾亏虚
        4.1.3 脾肾阳虚
        4.1.4 寒湿阻络
        4.1.5 肝经郁热
        4.1.6 痰瘀阻络
    4.2 针药结合
    4.3 特殊针灸疗法
5 现代医学对SCD的治疗
    5.1 药物治疗
    5.2 康复治疗
6 小 结

(6)SRM-IV前庭诊疗系统对中枢性眩晕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与综述
    2.1 眩晕分类
    2.2 流行病学特点
    2.3 眩晕疾病病因学分析
    2.4 中枢性眩晕发病机制
    2.5 常见中枢性眩晕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2.5.1 脑血管病
        2.5.2 前庭性偏头痛
        2.5.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5.4 脱髓鞘疾病
        2.5.5 占位性病变
        2.5.6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5.7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2.5.8 其他少见的中枢性眩晕
    2.6 辅助检查
        2.6.1 神经内科常用辅助检查
        2.6.2 耳鼻喉及其他科室相关检查
    2.7 眩晕诊断与鉴别诊断
    2.8 中枢性眩晕的治疗原则
        2.8.1 对因治疗
        2.8.2 对症治疗
        2.8.3 康复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纳入标准
        3.1.2 病例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病史采集
        3.2.2 治疗方法
        3.2.3 量表评估
        3.2.4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纳入患者治疗前情况
        4.1.1 纳入患者一般情况
        4.1.2 纳入患者头晕表现形式及伴随症状
        4.1.3 纳入患者辅助检查分布
        4.1.4 纳入患者各量表评分分布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DHI、Berg 评分、起立行走试验比较
        4.2.1 DHI量表评分
        4.2.2 Berg量表评分
        4.2.3 起立行走试验结果
    4.3 两组治疗结束后患者主观疗效评价
第5章 讨论
    5.1 前庭康复治疗生理基础
        5.1.1 外周前庭可塑性
        5.1.2 中枢前庭代偿
    5.2 前庭康复机制
        5.2.1 前庭代偿
        5.2.2 前庭适应
        5.2.3 前庭习服
    5.3 前庭康复治疗方法
    5.4 SRM-IV前庭诊疗系统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对患者头晕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5.5 SRM-IV前庭诊疗系统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对患者姿势控制及重心转移的影响
    5.6 SRM-IV前庭诊疗系统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对患者起立行走的影响
    5.7 SRM-IV前庭诊疗系统前庭康复联合药物治疗疗效满意程度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致谢

(7)合并舌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诊断及治疗
3 讨 论

(8)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合并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
2 讨论

(9)晚发型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症的临床、病理、肌肉MRI与ETFDH基因突变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 因
2 病 机
3 中医病因病机
    3.1 外邪浸淫
    3.2 脏腑虚损
    3.3 情志内伤
    3.4 奇经八脉
4 诊 断
    4.1 临床表现
    4.2 实验室检查
        4.2.1 血常规
        4.2.2 血清VitB12浓度
        4.2.3 同型半胱氨酸(Hcy)、甲基丙二酸(MMA)、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4.3 神经电生理
    4.4 MRI
5 治 疗
    5.1 病因治疗
    5.2 VitB12治疗
    5.3 中药治疗
    5.4 针灸推拿
6 小 结

四、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误诊为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风湿性多肌痛1例报告[J]. 李佳,左益璇,昌雪琴,迟海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12)
  • [2]笑气滥用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一例分析[J]. 蔡丹丹,黄燕燕,桂冬辉,吴向平,周文华.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21(06)
  • [3]吸食笑气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一例[J]. 刘杨,王志晔,张作念,倪梦园,陆兆敏,潘锡近.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1(11)
  • [4]中西医结合治疗笑气中毒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个案报道[J]. 刘锐,杨雄杰. 山东中医杂志, 2021
  • [5]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张文婷,徐鹏,张影,蒋荔,王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28)
  • [6]SRM-IV前庭诊疗系统对中枢性眩晕治疗效果观察[D]. 严进华. 吉林大学, 2021(01)
  • [7]合并舌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J]. 王英,官瑞磊,谭军. 内科, 2021(02)
  • [8]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合并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1例[J]. 暴丽华,张璐琴,张丽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1(02)
  • [9]晚发型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症的临床、病理、肌肉MRI与ETFDH基因突变特点分析[D]. 崔文豪.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10]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刘茹雪,徐菁敏,司国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21)

标签:;  ;  ;  ;  ;  

亚急性联合变性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