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果树选育目标及近年来栽培的主要新品种

韩国果树选育目标及近年来栽培的主要新品种

一、韩国果树育种目标及近年培育的主要优良新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王力荣[1](2021)在《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桃育种取得显着成就,支撑桃产业约90%的品种为自主育成品种,是大宗水果中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树种。60多年来,我国桃育种主要目标为优质、广适、多样和成熟期配套,基础亲本主要包括18个地方品种、日本品种和美国品种;胚挽救技术在早熟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开始应用;在育成的683个品种中,杂交品种占比近2/3,芽变和实生占比1/3;普通桃占70%、油桃占20%、蟠桃占10%;白肉桃占70%、黄肉桃占30%;早、中、晚成熟期配套达150 d。展望未来,我国桃育种应拓展遗传背景,加强地方品种、野生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桃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加快远缘杂交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程。

郑妮[2](2021)在《‘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文中研究指明柑橘育种的根本任务是选育优良新品种,杂交育种可以定向培育出亲本性状互补或超亲遗传的优良品种。柑橘杂交育种始终把果实品质作为第一育种目标,优良的果实品质应同时具备好吃、好看、方便等特点,成熟期也是杂交育种的极为重要的育种目标,尤其是早熟品种的选育。本试验以中熟品种‘红美人’为母本,分别和早熟父本‘金秋砂糖橘’杂交的308株F1代、和中熟父本‘城固冰糖橘’杂交的88株F1代、和晚熟父本‘春见’杂交的202株F1代为试验材料,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观测这三个杂交组合的果实主要性状。以正态分布图体现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规律,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各杂交组合的早熟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旨在探明以‘红美人’为母本的三个组合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规律,筛选出早熟优异株系或杂交亲本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分布情况在所有杂交后代的1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果皮厚度、可滴定酸、固酸比和种子数这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0.30以上,后代出现了较大的性状分离。三个杂交组合杂交后代成熟期均分离了早熟、中熟、晚熟三种成熟期的后代,整体成熟期呈趋中亲特点。‘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早熟单株(146~190 d),占比53.25%;‘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成熟期主要为中熟单株(191~250 d),占61.36%;‘红美人’ב春见’的杂交后代中熟单株占68.81%。三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呈连续变异,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单果质量性状相较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为最大,范围为0.39~0.51,其中‘红美人’ב春见’F1代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和小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的杂交后代主要为中等果型,果形主要为高扁圆形和圆形或近圆形。‘红美人’ב春见’组合的杂交后代主要为大至极大果型,果形主要为圆形或近圆形和椭圆形。‘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10:63:29: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1:16:12;‘红美人’ב春见’杂交后代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深红色=4:62:35:1,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三个杂交组合F1代主要为中等果皮厚度。三个杂交组合TSS多在12%以下,高于12%的后代有一部分但较少;TA多分布在0.41~0.80%;TSS/TA多呈两峰或三峰分布,18.01~30.00分布相对较多。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果肉风味变异非常广泛,从酸、偏酸、酸甜、偏甜、甜均有分布,‘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和‘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组合杂交后代主要为酸和偏酸风味,酸甜风味略次之;‘红美人’ב春见’组合主要为酸甜风味,酸和偏酸风味略次之。各组合后代以较化渣占绝大部分,不化渣次之,极化渣的最少。‘红美人’ב金秋砂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17.86%,少核株系占33.77%,中等数量株系占28.57%,多核株系占19.81%。‘红美人’ב城固冰糖橘’F1代无核株系占6.82%,少核株系占18.18%,中等数量株系占43.18%,多核株系占31.82%。‘红美人’ב春见’F1代无核株系占26.73%,少核株系占37.62%,中等数量株系占22.77%,多核株系占12.87%。2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三个杂交组合成熟天数F1均值均接近中亲值,且成熟天数时间段为中熟,说明大多杂交后代的成熟期呈趋中趋势,各组合的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大。三个组合后代的低于低亲率高于其超高亲率,成熟天数小于低亲的比例较多,更偏向于成熟期早的亲本遗传。要想得到更多比例的早熟后代,双亲之一要为早熟株系或者选择两亲本成熟期相差较大的组合杂交。各组合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F1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其低于低亲率较高,有减小趋势。同样,杂交后代的TSS、TA、TSS/TA也有显着的劣变趋势,以‘金秋砂糖橘’和‘城固冰糖橘’为父本的两组合TSS、TSS/TA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低于低亲率也远高于其超高亲率,TA含量平均值高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较高。以‘春见’为父本的组合的TSS含量平均值小于中亲值,TA、TSS/TA接近中亲值。相应的,杂交后代整体风味和化渣性也弱于双亲,各组合F1评分均值都小于中亲值,且低于低亲率较高。各组合F1代果皮颜色评分接近中亲值,三个杂交组合均以橙黄色后代占据大多数,更偏母本遗传,想要培育果皮红色的品种最好选择红色品种作为母本。三个组合果皮颜色评分遗传力较低,为0.28~0.34,说明果皮颜色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少,可能受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效应的影响较大。三个杂交后代种子数F1均值皆大于中亲值,超高亲率远高于其低于低亲率,种子数有增多的趋势。种子数性状更偏向于父本遗传,要想选育更多数量的无核建议选择无核的双亲进行杂交,尤其是父本的无核性更为重要。3早熟优株的筛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果实性状简化为4个核心评价指标,联用层次分析法和优劣解距离法计算三个组合早熟杂交后代的综合得分,选取各组合前两名的株系作为优株,最终筛选出中10-4-5、南12-6-12、南29-1-4、南29-1-2、1中20-7-5和2中21-4-8共6个优株,综合品质优良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

吴宸宇[3](2021)在《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评价及自交不亲和基因型鉴定》文中研究表明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是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枇杷属(Eriobotrya Lindl)多年生乔本植物,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得名。本研究以课题组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圃的93份三倍体单株为材料,对其重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三倍体单株;进行了雌雄配子育性检测,授粉亲和性检测和自然实生后代倍性分析,并对其中60份单株进行了自交不亲和基因型(S-RNase)鉴定。此外,本研究开展了田间辅助授粉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三倍体枇杷农艺性状评价本研究调查的25个农艺性状中,极差最大的是种子数、果实数和果穗数,同一株系不同单株的结果数量,种子数以及果穗数存在极大差异。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tion,CV)的分布在5%~190%之间,平均值为72%,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果穗数(CV=190%),变异系数最低的是可食率(CV=5%)。多样性指数的范围分布在1.0775~2.0290之间,平均值为1.7612。果形指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290,果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0775。1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4937~1.1948。种皮颜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948,果肉颜色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4937。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8851。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质量越大,可食率相对越高;果形指数越大,单果平均种子数越少,果肉厚度越小。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纵径增大,横径减小,果形指数增大时,果实形状也相对变的更长,果实的平均种子数也相对减小。主成分因子分析表明前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7.592%,可代表绝大部分农艺性状信息。包含了数量因子、重量因子和外观特征因子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单株是B356-2,果实垂挂,排列紧密度中等,共有果穗121个,果实312,果实洋梨形,纵径4.83 cm,横径3.37 cm,果形指数1.432,果肉颜色橙红色,果肉厚度7.73 cm,可食率74.1%,可溶性固形物13.7%,平均单果重21.7g,大果重45.4 g,株产量5.15 kg,共有种子数337,多呈卵圆形,其中瘪籽32粒,平均单粒种子重1.24 g,平均单个果实种子数1.08。具有少核、优质的特点,是优良的三倍体单株。聚类分析表明在类间距离为22.5时,可将93份材料分成3个亚类,第一亚类包含单株最多,以坐果量多的单株为主;第二亚类中多为自然坐果量中等,果形较大,可食率高,种子单粒重较大的单株;第三亚类中同一株系不同单株之间自然坐果结实量差异不大。为了分析单果重、种子数、种子重量和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之间的相关性,对结果量较大的B378-2、A348-3、K351-2、B356-2单果重、种子数、种子重量与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的回归分析表明,单果重和种子重量可从不同方向影响可食率;此外,B356-2的可食率的还会受到种子数量影响;B356-2和K351-2可溶性固形物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果重和种子重量对可溶性固形物有显着影响。以大五星枇杷为对照,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A368-1、A368-2、H324-1、H324-2、A322、B356-1、B356-2、新X69和B337的维生素C含量显着低于大五星;H30-6、B384、A348-3、B378-1、B372-1、B372-2和A376-2的维生素C含量显着高于大五星枇杷;其余各个三倍体单株的维生素C含量与大五星无显着性差异。对自然结实后代倍性进行鉴定,其后代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和非整倍体均有分布,其中以非整倍体居多。2.三倍体枇杷自然结实机理探究为了进一步分析三倍体枇杷自然结实的生物学机理,本研究采用TTC染色法进行花粉活力测定,结果表明,三倍体各个单株花粉活力极显着低于二倍体大五星(50.64%);三倍体单株中,A368-2、B414-2活粉活力最高,分别为15.59%,9.42%,15.18%;A368-1、J386、Q27、Q16、H324-2、B414-1花粉活力相对较高,分别为9.42%,5.65%,6.06%,5.58%,7.72%和6.05%;其中A384(1.95%)、东湖早3X(1.56%)、A322(0.99%)、E39-1(2.54%)、E39-2(1.31%)等15个单株花粉活力极低,均在5%以下;其余各个单株花粉均未被染色,花粉基本不具活力。使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柱头可授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三倍体枇杷单株柱头可授性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绝大部分三倍体柱头可授性极强,如A35-1、A35-2、A348、东湖早3X、A322等;其次,A384、A348-1、K380-1、K380-2、B372-1和B372-2等部分单株柱头可授性相对较差;而A384-1、E39-1、B347、B365-2、B377-1、B377-2、B442-1、B442-2和B444-1单株柱头基本无可授性。花粉原位萌发实验结果显示,相同的二倍体花粉在不同的三倍体单株柱头上有着不同的萌发率。A35和A322果实数量较多,柱头上花粉粒粘附较多且花粉萌发率较高,已穿过柱头进入花柱,而A384和A313则基本无花粉粒附着。3.自交不亲和基因型鉴定采用9对已知枇杷S基因特异性引物,鉴定了60个单株的基因型,在52个单株中检测出S6-RNase基因型,在6个单株中检测出S2-RNase基因型,在7个单株中检测出S9-RNase基因型,其余S-RNase基因型未检测出。其结果为:S2S6:A35,A313,B378,B355,A379,W1-2;S6S9:A348,E319,B316,NHB3#,B337,B4331,Q27。其余单株中,除B365、C523、K374、Q16、A330、K364、H30-6和A322外都含有S6-RNase基因,有21个单株只检测出了单一的S6-RNase基因。

徐艺格,王丽娟[4](2020)在《草莓品质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草莓育种逐渐从追求产量目标转向了品质育种。该研究综述了草莓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中色泽、硬度、风味以及影响品质性状表达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草莓品质育种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将亲本优良性状结合到杂交后代,在育种过程中为加速育种进程可利用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手段。该研究为今后确立草莓品质育种目标和选择相应育种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英[5](2020)在《苹果“大群体”杂交后代果实性状评价方法的优化》文中指出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新品种选育的方法与途径较多,其中杂交育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育种研究中“少组合、大群体”的育种策略被广泛应用,苹果育种群体普遍较大。相较于小群体而言,大群体育种的工作量增加数倍,其中复选阶段果实性状的评价工作难度最大。为提高育种研究的效率,本研究选用‘富士’ב嘎拉’、‘富士’ב金冠’、‘富士’ב秦冠’和‘富士’ב粉红女士’4个杂交组合的部分杂交后代群体为试材,于2018年和2019年的8月~11月,采用感官评价和仪器测定相结合的方式,对复选过程中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分级鉴评。按三级选择淘汰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分批淘汰杂种后代个体,并统计淘汰比率。旨在简化果实性状评价指标,优化果实性状评价方法,为简化苹果“大群体”杂交育种程序、提高选择效率提供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对4个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果实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性状进行感官评价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形、颜色、果锈、果肉质地、果肉粗细、汁液多少等感官指标在4个组合的杂交后代中分离广泛,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肉硬度等理化指标,在4个组合的杂交后代中均呈现两端少、中间多的分布状态,属于表型连续变异的数量性状,但颜色不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点。在连续两年的调查期间,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稳定。2. 果实性状评价方法的优化。对评价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并建立了果实性状三级评价体系:一级评价以果锈、异味作为评价指标,主要淘汰果实有明显缺陷的植株;二级评价以光洁度、着色程度、质地、风味作为评价指标,香气为辅助选择指标,淘汰果实主要品质性状表现较差的植株;三级评价以感官综合评价为主,同时结合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两个理化指标,对淘汰后选留的优系进行同熟期对比优选。3. 将杂交后代的复选淘汰率阈值定为95%。利用2018年、2019年的杂交后代果实性状调查数据,对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分级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阶梯式”分级选择评价后,‘富士’ב嘎拉’、‘富士’ב金冠’、‘富士’ב秦冠’和‘富士’ב粉红女士’4个组合可分别淘汰96.94%、98.39%、99.56%和95.74%的杂种单株。

王家珍,李俊才,沙守峰,蔡忠民,李宏军,姜晓艳,孙丽梅[6](2020)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梨育种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作者对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近40年来育种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包括杂交育种、芽变选种、实生选种等不同育种方法及在梨果实性状遗传规律方面取得的成就等。并对未来的育种趋势进行了展望。

郑元燕[7](2019)在《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试研究》文中提出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植物,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前景的特色果品之一。目前荔枝选育种工作已经开展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实生选种方面,难以育成熟期错开、大果优质和丰产稳产集于一身的品种。人工杂交则可望克服实生选种的局限性,培育优点更多、缺点更少的优良新品种,进而用于改善荔枝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从以特晚熟品种‘马贵荔’为母本、特早熟优系‘焦核三月红’为父本的代MS群体和以‘马贵荔’为母本、无核优质品种‘无核荔’为父本的代MW群体中筛选出六个杂种优系(MS08、MS12、MS48、MS56、MS78和MW09)为材料,根据《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第3部分:荔枝》,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供试材料进行物候期调查、植物学性状观测,了解其优异性状和特异性状,分析性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为申请新品种权提供数据资料;其次,开展区域试验,系统评价荔枝杂种优系的成熟期、果实品质、丰产性和适应性,为申请新品种审定和进一步的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物候期方面,在广州,同一年份中,六个优系的末次秋梢萌发时期与母本‘马贵荔’基本一致。五个MS优系的现蕾期和抽穗期都介于双亲之间,MW09的现蕾期和抽穗期与父本‘无核荔’基本一致。六个优系的开花期与母本‘马贵荔’基本一致,单株花期在15~20 d左右。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和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比‘焦核三月红’或‘无核荔’晚,与‘马贵荔’基本一致。除MW09于7月上旬成熟外,其余五个优系均于7月上中旬成熟,与‘马贵荔’相近,属于极晚熟类型。2.六个优系系在一些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包括果实大小、果肉厚度、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另外,MS08小叶长度和宽度比双亲都大,假种皮内褐色物少;MS12的皮孔大,雌花柱头开裂程度深;MS48假种皮内褐色物少;MS56的雌花柱头开裂程度深;MS78的树势强,叶片宽;MW09的叶片宽等。3.六个优系具备一致性和稳定性。性状测试结果表明,同一杂种优系的不同单株在数量性状、质量性状以及假质量性状上均表现一致,没有发现异型株,即同一品系的性状具有一致性,同时,也认为其具备稳定性。4.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六个优系的生长势强,早结丰产性好;成熟期晚或极晚,皮色鲜艳,果大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浓甜微酸。其中,MS12、MS48和MS56的果实特大,而且MS48的果实成串性特别好;MW09、MS08和MS78的果实大,果皮厚,不易裂果,而且MS78的肉质特别清脆化渣。六个优系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紫娘喜’或‘马贵荔’,在荔枝晚熟产区的商业栽培前景看好。上述研究表明,六个优系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具有成熟期晚或极晚,果大质优等特点。目前已进行新品种保护申请,为后续的品种审定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闫东玲,张明军,王贺新,徐国辉,赵丽娜,刘国玲,娄鑫,姜长辉[8](2019)在《USDA-ARS 2016年公布的蓝莓新品种及其育种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蓝莓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外育种学家一直在致力于蓝莓新品种的开发工作,2016年美国农业部(USDA-ARS)推出58个蓝莓新品种,本研究对这些新品种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国外近年来的育种趋势加以剖析。此次公布的蓝莓新品种共58个,其中包括北高丛蓝莓7个,南高丛蓝莓40个,兔眼蓝莓2个,半高丛蓝莓1个,观赏类蓝莓3个,未知类别的蓝莓4个,并且还有1个5倍体蓝莓新品种。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的育种趋势加大了南高丛蓝莓的育种比例,且改良的新品种具有果个大、成熟期早、风味好、耐贮运、树势旺盛以及土壤适应性强等特点;北高丛蓝莓新品种的开发则侧重于提高果实品质、土壤的适应能力以及增强树势等方面,并将其与南高丛蓝莓品种杂交,以改变其遗传基础狭窄的现状。另外,数据分析也表明鲜食品种多于加工品种,并且具有特殊性状的观赏类蓝莓和5倍体无籽蓝莓的开发也开始受到重视。国外蓝莓新品种的开发趋势对于中国蓝莓育种工作有很多启示,利用本土丰富的野生越桔属资源开发出更加适宜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蓝莓新品种已迫在眉睫,而且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对于促进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孙玉刚,侯森,付全娟,魏国芹,杨兴华[9](2018)在《世界甜樱桃育种成就及主要品种》文中认为介绍了甜樱桃主栽国家及其主栽品种;综述了世界各国甜樱桃育种机构及育种目标、主要国家的育种成果分析了国内甜樱桃育种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甜樱桃育种目标,推荐部分甜樱桃新品种,为甜樱桃育种发展提供支撑。

夏乐晗,陈玉玲,回经涛,冯义彬,王其海[10](2018)在《我国杏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杏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熟甘美的杏果在早春、初夏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繁多杏加工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杏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结果早、丰产性好;管理容易、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寿命长;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生态效益明显等优点,中国杏育种研究起步较晚,但仍然取得了显着成效。简要介绍了我国杏育种方法、育种目标和育种成果。针对目前我国李、杏育种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韩国果树育种目标及近年培育的主要优良新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韩国果树育种目标及近年培育的主要优良新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育种成就
    1.1 育种阶段
        1.1.1 起步阶段(1956—1979年)
        1.1.2 追赶阶段(1980—1999年)
        1.1.3 并跑阶段(2000至今)
    1.2 育种目标
        1.2.1 优质
        1.2.2 多样
        1.2.3 广适
        1.2.4 熟期配套
        1.2.5 简约
        1.2.6 营养
    1.3 育种亲本
        1.3.1 基础亲本
        1.3.2 亲本变迁
    1.4 育种技术
        1.4.1 杂交为主、实生次之、芽变为辅
        1.4.2 胚挽救技术在早熟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育种单位
    1.6 性状分布
        1.6.1 普通桃占70%、油桃占20%、蟠桃占10%
        1.6.2 早熟占40%、中熟占27%、晚熟占33%
        1.6.3 白肉占70%、黄肉占30%
        1.6.4 单果质量增加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20%
        1.6.5 肉质类型分布
        1.6.6 黏核和离核比例约为3∶1
2 不同果实类型育种进展
    2.1 鲜食普通桃
        2.1.1 育种历史
        2.1.2 育种亲本
        2.1.3 遗传特点
        2.1.4 标志性品种
    2.2 加工桃育种
        2.2.1 育种历史
        2.2.2 主要亲本
        2.2.3 标志性品种
    2.3 油桃育种
        2.3.1 育种历史
        2.3.2 主要亲本
        2.3.3 遗传特点
        2.3.4 标志性品种
    2.4 蟠桃/油蟠桃育种
        2.4.1 育种历史
        2.4.2 主要亲本
        2.4.3遗传特点
        2.4.4 标志性品种
    2.5 观赏桃育种
        2.5.1 育种历史
        2.5.2 主要亲本
        2.5.3 遗传特点
        2.5.4 标志性品种
3 几点思考
    3.1 育种目标性状
        3.1.1 风味品质
        3.1.2 外观品质
        3.1.3 同质化问题
    3.2 育种亲本
    3.3 育种技术
        3.3.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用化
        3.3.2 突破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
        3.3.3 突破桃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
        3.3.4 突破李属植物远缘杂交技术

(2)‘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柑橘生产现状
    1.2 杂交育种
        1.2.1 国内外杂交育种现状
        1.2.2 我国杂交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 育种目标
        1.2.4 亲本选择
    1.3 柑橘果实主要性状遗传
        1.3.1 成熟期
        1.3.2 果实大小
        1.3.3 果皮性状
        1.3.4 果实糖酸
        1.3.5 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1.3.6 种子数
    1.4 综合评价方法
        1.4.1 主成分分析法
        1.4.2 层次分析法
        1.4.3 优劣解距离法
        1.4.4 各评价方法联用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主要内容
        2.2.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2.2.2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
        2.2.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与材料
        3.1.1 试验地点
        3.1.2 实验材料
        3.1.3 亲本材料概况
    3.2 果实品质测定
        3.2.1 成熟期
        3.2.2 果实大小
        3.2.3 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3.2.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固酸比
        3.2.5 果肉风味和化渣性
        3.2.6 种子数
    3.3 遗传力的计算
    3.4 综合评价方法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分布情况
        4.1.1 杂交后代成熟期分布
        4.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分布
        4.1.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分布
        4.1.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分布
        4.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分布
        4.1.6 杂交后代种子数分布
    4.2 杂交后代的果实性状的遗传
        4.2.1 杂交后代成熟期遗传
        4.2.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遗传
        4.2.3 杂交后代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的遗传
        4.2.4 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的遗传
        4.2.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的遗传
        4.2.6 杂交后代种子数遗传
    4.3 杂交后代早熟优株的筛选
        4.3.1 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
        4.3.2 核心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3.3 早熟株系综合评分
        4.3.4 早熟优株的各性状值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
        5.1.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
        5.1.3 杂交后代果实果皮颜色及果皮厚度
        5.1.4 杂交后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
        5.1.5 杂交后代果肉风味及化渣性
        5.1.6 杂交后代果实种子数
        5.1.7 优株的筛选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评价及自交不亲和基因型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枇杷种质资源概况
    2.枇杷育种概况
        2.1 引种
        2.2 实生选种
        2.3 杂交育种
        2.4 倍性育种
    3.枇杷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3.1 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意义
        3.2 枇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4.三倍体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4.1 三倍体植物的直接应用
        4.2 三倍体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
        4.3 三倍体应用主要问题与前景
    5.植物自交不亲和现象研究概况
        5.1 自交不亲和的现象与机理
        5.2 蔷薇科果树自交(不)亲和突变的分子机理
        5.3 蔷薇科果树S-RNase等位基因的结构特征
        5.4 枇杷自交不亲和研究及S基因型研究概况与进展
    6.枇杷自交不亲和基因型的鉴定方法
        6.1 杂交授粉实验
        6.2 授粉花柱离体培养
        6.3 花柱S糖蛋白电泳分析
        6.4 S基因特异性PCR分析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点地理位置及气候
        3.1.3 试验仪器及试剂
        3.1.4 数据调查方法
        3.1.5 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各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1.6 果肉维生素C含量测定
        3.1.7 雌雄配子育性检测
        3.1.8 花粉原位萌发观察
        3.1.9 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及染色体制片
        3.1.10 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赋值
    3.2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果实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与多样性分析
        3.3.2 果实质量性状分布频率及多样性分析
        3.3.3 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3.4 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3.3.5 果实品质重要性状回归分析
        3.3.6 果实维生素C含量测定
        3.3.7 自然结实后代出苗率分析
        3.3.8 三倍体枇杷雌雄配子育性检测
        3.3.9 花粉原位萌发分析
        3.3.10 实生后代倍性分析
    3.4 讨论与小结
        3.4.1 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3.4.2 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3.4.3 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3.4.4 单果重、种子重、种子数、可溶性固形物和可食率的回归分析
        3.4.5 维生素C含量、实生后代出苗率以及倍性
        3.4.6 雌雄配子育性分析
第4章 三倍体枇杷自交不亲和基因型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片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
        4.2.2 60 个三倍体枇杷单株的基因型鉴定
        4.2.3 辅助授粉结果统计
    4.3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草莓品质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品质性状
    1.1 营养品质
    1.2 感官品质
        1.2.1 色泽
        1.2.2 硬度
        1.2.3 风味
2 品质育种方法
    2.1 杂交育种
        2.1.1 杂交育成草莓品种的综合性状
        2.1.2 杂交育成草莓品种的品质性状
    2.2 诱变育种
    2.3 生物技术
3 展望

(5)苹果“大群体”杂交后代果实性状评价方法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苹果育种方法概述
    1.3 国内外苹果杂交育种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国外苹果杂交育种研究现状与进展
        1.3.2 国内苹果杂交育种研究现状与进展
    1.4 苹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评价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果实性状评价体系构建
    2.3 试验仪器
    2.4 试验方法
        2.4.1 采样方法
        2.4.2 果实性状感官评价方法
        2.4.3 果实性状仪器测定方法
        2.4.4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分级评价方法
        2.4.5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苹果杂交F1代果实性状遗传趋势分析
        3.1.1 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的变异
        3.1.2 杂交后代果实性状感官评价
        3.1.3 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分析
    3.2 苹果果实性状各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3.2.1 一级评价指标选择
        3.2.2 二级评价指标选择
        3.2.3 三级评价指标选择
    3.3 评价指标合理性及分级评价方法可行性的验证
        3.3.1 果实性状一级评价
        3.3.2 果实性状二级评价
        3.3.3 果实性状三级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苹果果实性状的遗传特性
    4.2 苹果杂交F1代果实性状评价指标及方法
    4.3 苹果大群体杂交育种效率的提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梨育种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
2 选种
    2.1 芽变选种
    2.2 实生选种
3 杂交育种
    3.1 亲本的选配
    3.2 创建杂交实生苗管理体系
4 砧木育种
5 选育及引进的主要品种
    5.1 杂交育成品种
    5.2 芽变选育品种
    5.3 实生选育品种
    5.4 引进的新品种
6 梨果实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6.1 含糖量的遗传
    6.2 含酸量的遗传
    6.3 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其遗传
    6.4 果实肉质性状的遗传
    6.5 果点、果皮厚度、果柄和果汁的遗传
7 展望
    7.1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育种目标
    7.2 加强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7.3 创新育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

(7)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荔枝选育种研究现状
        1.1.1 国内外荔枝选育种现状
        1.1.2 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展望
    1.2 新品种选育规程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品种比较试验
        2.1.1 试验地点和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和实施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观测方法
        2.1.4.1 物候期
        2.1.4.2 植物学性状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区域试验
        2.2.1 供试材料及试验地点
        2.2.2 试验方法
        2.2.2.1 调查记载项目
        2.2.2.2 试验田间管理措施
3 结果与分析
    3.1 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品种比较试验
        3.1.1 物候期观察
        3.1.2 植物学特征
        3.1.2.1 植株和枝条性状特征
        3.1.2.2 叶片性状特征
        3.1.2.3 花性状特征
        3.1.2.4 果性状特征
        3.1.2.5 杂种优系的一致性分析
        3.1.2.6 杂种优系的稳定性分析
    3.2 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区域试验
        3.2.1 植物学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3.2.2 供试品种冠幅和产量
        3.2.3 物候期
        3.2.4 品质特性
    3.3 杂种优系综合性状评价
4 讨论
    4.1 荔枝杂交育种价值
    4.2 荔枝杂种优系的生产应用价值与前景
    4.3 对荔枝DUS测试指南提出的几点建议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USDA-ARS 2016年公布的蓝莓新品种及其育种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2016年美国农业部 (USDA-ARS) 公布的蓝莓新品种及其特征
        1.1.1 北高丛蓝莓新品种及其特征
        1.1.2 南高丛蓝莓新品种及其特征
        1.1.3 兔眼、半高丛蓝莓新品种及其特征
        1.1.4 观赏性、未知类型、五倍体蓝莓新品种及其特征
    1.2 蓝莓新品种构成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1.2.1 蓝莓新品种构成
        1.2.2 蓝莓新品种的主要特征及分析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发地环境分析
    3.2 分析方法
作者贡献

(9)世界甜樱桃育种成就及主要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甜樱桃主栽国家及主栽品种
2 世界甜樱桃育种成就
    2.1 育种目标和机构
    2.2 部分国家育种成果概述
        2.2.1 美国
        2.2.2 加拿大
        2.2.3 德国
        2.2.4 捷克
        2.2.6 乌克兰
3 中国甜樱桃育种概况及存在问题
    3.1 育种机构和成果简介
    3.2 中国甜樱桃育种存在的问题
4 展望及部分新品种介绍

(10)我国杏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方法
    1.1 资源调查、收集
    1.2 引种
    1.3 选种
        1.3.1 实生选种。
        1.3.2 芽变选种。
    1.4 抗性育种
    1.5 杂交育种
    1.6 诱变育种
    1.7 染色体倍性育种
    1.8 现代生物技术
        1.8.1 植物细胞工程。
        1.8.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1.8.3 植物基因工程。
2 育种目标和方向
    2.1 优质丰产
    2.2 适应性与抗性
    2.3 低需冷量品种
    2.4 成熟期
    2.5 产品多样性
    2.6 其他功能的开发利用
3 今后的研究方向

四、韩国果树育种目标及近年培育的主要优良新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J]. 王力荣. 果树学报, 2021
  • [2]‘红美人’柑橘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早熟优株的筛选[D]. 郑妮. 西南大学, 2021(01)
  • [3]三倍体枇杷种质资源评价及自交不亲和基因型鉴定[D]. 吴宸宇. 西南大学, 2021(01)
  • [4]草莓品质育种研究进展[J]. 徐艺格,王丽娟. 北方园艺, 2020(18)
  • [5]苹果“大群体”杂交后代果实性状评价方法的优化[D]. 王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梨育种回顾与展望[J]. 王家珍,李俊才,沙守峰,蔡忠民,李宏军,姜晓艳,孙丽梅. 北方果树, 2020(01)
  • [7]六个荔枝杂种优系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试研究[D]. 郑元燕.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8]USDA-ARS 2016年公布的蓝莓新品种及其育种趋势分析[J]. 闫东玲,张明军,王贺新,徐国辉,赵丽娜,刘国玲,娄鑫,姜长辉.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0)
  • [9]世界甜樱桃育种成就及主要品种[J]. 孙玉刚,侯森,付全娟,魏国芹,杨兴华. 落叶果树, 2018(04)
  • [10]我国杏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J]. 夏乐晗,陈玉玲,回经涛,冯义彬,王其海. 现代园艺, 2018(08)

标签:;  ;  ;  ;  ;  

韩国果树选育目标及近年来栽培的主要新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