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抗原修复液对抗原微波修复结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闫红娟,马晓平,李曼,张楠,郁晓丹,徐江[1](2021)在《SEMA3A、SEMA3B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中抗原修复方法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信号素3A(SEMA3A)是信号蛋白家族成员中第一个被研究的潜在肿瘤抑制因子,其被认为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近期研究表明,SEMA3A在不同类型肿瘤,如黏液表皮样癌[1]、舌鳞状细胞癌[2]、头颈部鳞状细胞癌[3]、胃癌[4]、前列腺癌[5]等中均呈低表达。SEMA3B是信号蛋白家族成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功能,是一个位于染色体3p21.3区域的抑癌基因。SEMA3B在黏液表皮样
崔锦珠,文亦磊,覃绍勇,陈玲[2](2020)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开始应用于病理诊断,发展到今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已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尤其在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为了确保免疫组化技术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实行可靠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操作。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的使用有利于规范化操作,使流程更加标准化,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在抗原修复环节仍有许多不同意见,该文就免疫组化技术操作环节中的抗原修复标准化进行综述。
曹莉莉[3](2019)在《基于全景分析的巨噬细胞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仍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原癌基因活化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对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键性作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的恶性行为不仅与肺癌细胞自身特性有关,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肺癌目前以手术、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尽管靶向EGFR和ALK等通路的分子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中取得显着进展,但对于肺鳞癌和野生型肺腺癌患者的治疗却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仍然只有1年左右。因此,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免疫检测点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获得显着临床疗效,在肺癌治疗中,PD-1抗体药物已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一/二线治疗,为无法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治疗的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生。虽然PD-1/PD-L1通路是PD-1抗体药物治疗靶点,但肿瘤PD-L1表达作为疗效预测因子并不精准,部分肿瘤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仍能从PD-1/PD-L1抗体治疗中获益。这与PD-1/PD-L1通路所处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有关。除了肿瘤细胞外,PD-L1也表达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活化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巨噬细胞等。另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数量多少及微环境中其他免疫细胞分布,比如髓源性抑制细胞,巨噬细胞等,共同影响患者免疫状态及预后。目前,基于肿瘤细胞PD-L1表达和肿瘤组织浸润淋巴细胞数量将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亚型包括:I型:肿瘤PD-L1表达阳性并且TILs浸润,此类患者处于适应性免疫抑制状态,肿瘤表达PD-L1主要通过T细胞释放的INF-γ诱导适应性上调,抗PD-1/PD-L1治疗获益最佳,而且预后相对较好;II型:肿瘤PD-L1阴性并且无TILs浸润,此类患者处于一种免疫无知(immune ignorance)状态,由于缺乏可检测的免疫反应,这类患者预后很差,单药检查点阻断很可能不会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将考虑设计使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然后避免其功能被关闭的组合疗法;III型:肿瘤PD-L1阳性并且无TILs浸润,肿瘤细胞PD-L1表达主要来源于肿瘤内源性因素驱动,该类型免疫微环境强调单独的肿瘤PD-L1表达阳性不能作为对抗PD-1或抗PD-L1疗法的反应预测因素,因为在肿瘤微环境中没有TILs浸润,不可能解除PD-1/PD-L1导致的T细胞免疫抑制;IV型:肿瘤PD-L1阴性并且有TILs浸润,目前,此类患者免疫状态及预后情况并不明确,具体情况有待挖掘。IV型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强调了其他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比如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此外,有意思的是,临床研究中发现,虽然此类微环境中肿瘤细胞PD-L1表达阴性,但仍有部分患者能够从抗PD-1治疗中获益。由此我们推测,即使肿瘤细胞PD-L1表达阴性,肿瘤微环境中其他细胞可能表达PD-L1并起到免疫抑制作用。然而,在肿瘤细胞PD-L1阴性的患者中,到底何种细胞表达PD-L1并发挥主要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有怎样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中PD-L1的表达,研究肺癌微环境中表达PD-L1的免疫细胞及免疫细胞表达PD-L1的作用及机制,明确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1、从TCGA数据门户网站(http://cancergenome.nih.gov/)下载1035例NSCLC患者的RNA测序数据进行基因表达分析。2、应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JAVA软件)分析PD-L1与生物过程/信号转导通路基因集的关系。3、应用多重定量荧光染色技术在同一组织标本同时进行CD68、CD163、CK、PD-L1、DAPI、PD-1、CD8指标染色,呈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免疫微环境景观。4、采用蛋白免疫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标蛋白表达。5、采用RT-qPCR实验方法检测目的基因mRNA水平表达。6、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分选及表面蛋白表达。7、采用脂质体介导siRNA转染,沉默基因表达。8、统计学分析:每项细胞实验均进行3次重复独立实验,实验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Fisher精确计算概率法。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存活,并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估计HR和95%CI。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与MHCII类抗原提呈功能相关:下载TCGA10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分为PD-L1高表达与PD-L1低表达组,通过GSEA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抗原识别及提呈功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表达有显着相关性。对富集结果中的参与抗原识别及提呈功能的81个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参与MHC II类抗原提呈功能。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巨噬细胞正相关:将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与非小细胞肺癌CD274基因表达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性(R=0.392,P<0.01)。多重线性回归方法纳入M1巨噬细胞标记物CD11c,NOS2以及M2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CD163来分析巨噬细胞两种极化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D-L1表达的相关性,发现M2巨噬细胞标记物CD163(bata=0.332,P<0.01)是对肺癌组织PD-L1表达影响最大的指标。3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进行多重定量免疫荧光染色证明巨噬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正相关:收集137例I-II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多重定量免疫荧光染色呈现肺癌免疫微环境景观。相关性分析显示,巨噬细胞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PD-L1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7066,P<0.01),且M2巨噬细胞与PD-L1相关性(R=0.5636,P<0.01)强于M1巨噬细胞(R=0.4688,P<0.01),这与前文1035例NSCLC患者基因表达结果一致。证明巨噬细胞、尤其是M2型巨噬细胞是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D-L1表达相关。4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丰富表达PD-L1:通过观察非小细胞肺微环境景观,发现巨噬细胞确实表达PD-L1。对1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环境中PD-L1表达进行详细分析,发现约88%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表达PD-L1阳性,且M2巨噬细胞PD-L1表达高于M1巨噬细胞。5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景观分析巨噬细胞的分布特点:分析137例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数量、亚型及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数量占据整个肺癌组织的15.84%(占所有间质细胞的27.8%)。其中36.68%为M1型巨噬细胞,63.32%为M2型巨噬细胞。另外,有77.18%分布于肿瘤微环境间质区域(此部分定义为边缘型巨噬细胞),而有22.82%浸润至癌巣中心部位(此部分定义为中心型巨噬细胞)。6巨噬细胞分布随肿瘤分期变化:接下来我们分析了巨噬细胞数量、分布和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之间的关系。从I期到III期,M2巨噬细胞总密度增加,M2极化状态(M2/M)也增加。另外,我们还观察了不同阶段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浸润位置的特点。中心型M2巨噬细胞和边缘型M2巨噬细胞都随分期变晚逐渐增加,而中心型M1巨噬细胞在I期较少,II期迅速增加,同时边缘型M1巨噬细胞在II期显着减少,随后中心和边缘M1巨噬细胞在III期均减少,并且,随肿瘤发展至后期,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大部分均极化为M2状态。提示M2巨噬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7巨噬细胞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类型、EGFR状态及吸烟史相关:分析巨噬细胞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时发现,肺鳞癌患者,EGFR野生型患者以及吸烟患者巨噬细胞密度显着高于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患者及无吸烟史患者。分析M1和M2巨噬细胞时,发现了相同的结果。此外,各亚组间的M2极化状态(M2/M)基本相同。8巨噬细胞极化与分布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分析1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与巨噬细胞分布的关系。首先,总体M2巨噬细胞高浸润(M2more)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M2巨噬细胞低浸润(M2less)患者(P=0.003),而总体巨噬细胞密度和M1巨噬细胞密度不影响患者总生存。进一步分析发现,边缘型M1巨噬细胞高浸润患者的OS比边缘M1低浸润患者更佳(p=0.034),而中心型M1巨噬细胞对患者生存无显着影响。中心型M2巨噬细胞低浸润的患者相比,中心型M2巨噬细胞高浸润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更长(P=0.000),而且边缘型M2巨噬细胞的高浸润也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不良(p=0.036)。并且中心M2/边缘M2比值越大,患者总生存越差(p=0.001),这表明中心M2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更大。9中心型M2巨噬细胞高浸润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不良的独立预后因子: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得到,中心型M2巨噬细胞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HR=2.859,95%CI(1.125-7.262),P=0.027)。10巨噬细胞极化与分布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分析了1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与巨噬细胞分布的关系。总体巨噬细胞密度、总M1巨噬细胞密度及总M2巨噬细胞密度不显着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中心型巨噬细胞高浸润导致患者无病生存不良(P=0.023)。中心型及边缘型M1巨噬细胞均不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中心型M2巨噬细胞高浸润的患者比中心型M2巨噬细胞低浸润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更短(P=0.006),而且中心M2/边缘M2比值越大,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越短(P=0.005),说明M2巨噬细胞越向肿瘤中心浸润,患者预后越差。11中心型M2巨噬细胞高浸润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病生存不良的独立预后因子: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得到中心型M2巨噬细胞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HR=2.859,95%CI(1.125-7.262),P=0.027)。这些结果提示癌巣中心M2巨噬细胞浸润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键性影响。12 M2巨噬细胞与肿瘤PD-L1表达联合预后分析:联合分析M2巨噬细胞和肿瘤PD-L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结果显示M2巨噬细胞低浸润且肿瘤细胞PD-L1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最佳,M2巨噬细胞高浸润且肿瘤细胞PD-L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最差(p=0.027)。无病生存时间分析无显着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中心型M2巨噬细胞与肿瘤PD-L1表达联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心型M2巨噬细胞低浸润且肿瘤细胞PD-L1阴性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均是最佳,而中心型M2巨噬细胞高浸润且肿瘤细胞PD-L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最差(分别为P=0.002(总生存)、P=0.034(无病生存))。这些结果表明M2巨噬细胞和肿瘤PD-L1的联合分析可以提高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的准确性。13 M2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表达PD-L1的重要免疫细胞,且为肿瘤细胞PD-L1阴性患者的PD-L1主要来源:无论肿瘤细胞是否表达PD-L1,88%患者的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能够表达PD-L1。且肿瘤细胞PD-L1表达阴性的92例患者中,肿瘤微环境中PD-L1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巨噬细胞PD-L1更多表达于M2型细胞。14总体巨噬细胞PD-L1表达不影响肿瘤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分析肿瘤微环境中总体巨噬细胞、总体M1细胞、总体M2细胞PD-L1表达对92例肿瘤细胞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及无病生存时间(DFS)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还是DFS,总体巨噬细胞PD-L1表达对其无显着影响。15中心型M2巨噬细胞PD-L1高表达导致肿瘤细胞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对癌巣中心PD-L1表达预后作用进行分析,发现中心型巨噬细胞PD-L1表达及中心型M1巨噬细胞PD-L1表达对肿瘤细胞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无显着影响,而中心型M2巨噬细胞PD-L1高表达导致患者预后不良(OS:P=0.000;DFS:P=0.032)。16边缘型M1巨噬细胞PD-L1高表达导致肿瘤细胞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好:对癌巣周边间质中巨噬细胞PD-L1表达进行预后分析,发现边缘型巨噬细胞PD-L1表达及边缘型M2巨噬细胞PD-L1表达对肿瘤细胞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无显着影响,而边缘型M1巨噬细胞PD-L1高表达导致患者预后较好(OS:P=0.000;DFS:P=0.032)。17中心型M2巨噬细胞PD-L1及边缘型M1巨噬细胞PD-L1是肿瘤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中心型M2巨噬细胞PD-L1表达(OS:HR=10.332,95%CI(2.863-37.291),P=0.000;DFS:HR=2.607,95%CI(1.337-5.085),P=0.005)及边缘型M1巨噬细胞PD-L1表达(OS:HR=0.190,95%CI(0.068-0.534),P=0.002;DFS:HR=0.413,95%CI(0.213-0.801),P=0.009)为影响肿瘤细胞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及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18巨噬细胞PD-L1通过结合T细胞PD-1抑制CD8+T细胞活化从而导致免疫抑制:随机选取1例肺腺癌患者标本又进行了CD8和PD-1的染色,观察发现巨噬细胞表面PD-L1与CD8+T细胞表面PD-1存在结合,使用PMA对人单核细胞系THP-1进行诱导,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并对巨噬细胞进行PD-L1敲减;同时采集人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利用CD25/CD3抗体对T细胞进行激活,将巨噬细胞与活化的T细胞进行共培养,结果发现,表达PD-L1的巨噬细胞抑制CD8+T细胞活化,而敲减PD-L1的巨噬细胞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但对CD4+T细胞无显着影响。这进一步证明巨噬细胞表面PD-L1可通过结合CD8+T细胞表面PD-1,从而抑制T细胞功能,导致免疫抑制。19巨噬细胞PD-L1表达促进其向免疫抑制表型转化:沉默巨噬细胞PD-L1基因表达,发现巨噬细胞PD-L1减低后,代表其抗炎作用的效应因子,包括IL-1,IL-6,TNF-α,Arg-1等,均发生升高,证明巨噬细胞PD-L1表达抑制其炎性因子的释放,使巨噬细胞向免疫抑制表型转化。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浸润丰富,其数量及分布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巨噬细胞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类型、EGFR状态及吸烟史相关;3、癌巣中心M2巨噬细胞高浸润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子;4、巨噬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正相关;5、巨噬细胞是表达PD-L1的重要免疫细胞,肿瘤细胞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中巨噬细胞是PD-L1的主要来源;6、癌巣中心型M2巨噬PD-L1高表达是肿瘤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子;7、边缘型M1巨噬PD-L1高表达是肿瘤PD-L1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好的独立预后因子;8、巨噬细胞PD-L1通过抑制T细胞功能及促进自身表型转换导致免疫抑制。
韦翠容[4](2018)在《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析三种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方法的对比情况。方法分别采用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并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为酶消化组、高压加热组与微波修复组,三组均实施maxvison试剂盒,检测CD45RO和CDla、Ki-67和CD8、CD4和CD83及CD3染色结果。结果三种抗原修复方法存在的差异性显着,相比微波修复方法,高压修复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最次为胰酶修复法。结论相比胰酶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方法,高压加热组织抗原修复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和经济等优势,能在大量标本中广泛应用。
黄大可,李报,桂丽,贾雪梅[5](2016)在《二次微波修复法和高压过修复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中的比较》文中提出免疫组织化学是免疫学和形态学的完美结合。因其既能确定抗原在组织和细胞中的位置,还可进行半定量分析,已成为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1]。随着抗体产品的完善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改进,免疫组织化学也被广泛运用至科学研究中,是检测目的蛋白在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病理科和实验室中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多运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然后进行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高压加热修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打开的抗原表位较
陈娇娇,赵菁[6](2015)在《不同抗原修复液对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液对肿瘤组织内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来源于小鼠的肝癌组织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修复方法为1mo L/EDTA(p H9.0)微波修复、0.01mo L/L柠檬酸钠缓冲液(p H6.0)微波修复、1mo L/L Tris-EDTA(PH8.0)微波修复。结果:用1mo L/L Tris-EDTA(PH8.0)微波抗原修复,修复效果比其它修复液要好,ki67蛋白表达量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组织内ki67蛋白免疫组化检测中,使用1mo L/L Tris-EDTA(PH8.0)抗原修复液微波修复,效果比其它修复液好。
何丹,王杜娟,曾丽华,孔桂兴,黄彬华[7](2015)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对比。方法:取CD4、CD8、IL17、Ki67四种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浆与细胞核的不同抗原,分别作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并在食管癌连续切片上采用微波抗原修复与高压抗原修复两组方案,分析两组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结果:高压抗原修复方法,CD4抗体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微波修复的45.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IL17及Ki67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组织不脱片的条件下,采取高压抗原修复方案,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定位清晰,背景着色浅,非特异性着色弱。但在两种修复方法阳性率对比无差异的条件下,建议尽可能选择相对柔和的微波修复方法。
宿颖,刘曼,张辛燕[8](2014)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KLF4在小鼠舌黏膜上皮中表达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KLF4(Krüppel-like factor 4)是新发现的真核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其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增殖,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KLF4主要在消化道和上皮细胞中表达,在口腔、食管、皮肤、睾丸、胸腺、角膜、淋巴细胞等处也有表达。KLF4蛋白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在检测过程中,按实验室常规免疫组化染色条件,KLF4
陈晨,傅春燕,金中元[9](2011)在《抗原修复对乳腺冷冻切片后组织ER、PR、c-erbB-2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很多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影响冷冻后乳腺癌组织ER、PR、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为此,我们选用了不同的抗原修复时间、不同的抗原修复液、不同pH值的抗原修复液对乳腺癌冷冻组织进行了ER、PR、c-erbB-2蛋白的检测,观察它们的效果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诊断。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用湘雅医院外科手术乳腺癌组织标本,所有标本经冷冻快速切片后再行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3~5μm连续切片,市售家用800 w微波炉,市售家用高压锅,ER、PR、c-erbB-2鼠抗人单克隆抗体,通用型polymer检
邹金,李亨芬,邢咏梅,聂金梅,白如玉,刁勇[10](2011)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Ki-67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对A549肿瘤组织内Ki-67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酶修复法、柠檬酸微波修复法、柠檬酸高压修复法、Tris/EDTA微波修复法、Tris/EDTA高压修复法等对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修复,采用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组织的核蛋白Ki-67经柠檬酸微波修复后,染色效果较其他修复方法明显增强,且定位佳,对比度清晰。结论:在核蛋白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柠檬酸微波修复法优于其他抗原修复方法。
二、不同抗原修复液对抗原微波修复结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抗原修复液对抗原微波修复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SEMA3A、SEMA3B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中抗原修复方法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方法 |
1.3 结果判定 |
2 结果 |
2.1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正常组织中SEMA3A染色的影响 |
2.2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正常组织中SEMA3B染色的影响 |
3 讨论 |
(2)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具体因素 |
2.1 修复的方法 |
2.2 修复液的选择 |
2.3 修复过程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
3 展望 |
(3)基于全景分析的巨噬细胞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巨噬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D-L1表达相关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 |
2.2 主要仪器 |
2.3 研究人群 |
2.4 实验方法 |
2.4.1 网络数据库下载及数据分析 |
2.4.2 多重定量免疫荧光染色 |
2.4.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TCGA在线数据分析证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 表达与MHCII类抗原提呈功能相关 |
3.2 TCGA在线数据证明非小细胞肺癌PD-L1 表达与巨噬细胞正相关 |
3.3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进行多重定量免疫荧光染色证明巨噬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D-L1 表达正相关 |
3.4 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丰富表达PD-L1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巨噬细胞数量、极化状态及分布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 |
2.2 主要仪器 |
2.3 研究人群 |
2.4 实验方法 |
2.4.1 多重定量免疫荧光染色 |
2.4.2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景观分析巨噬细胞的分布特点 |
3.2 巨噬细胞分布随肿瘤分期变化 |
3.3 巨噬细胞数量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类型、EGFR状态及吸烟史相关 |
3.4 巨噬细胞极化与分布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 |
3.5 中心型M2 巨噬细胞高浸润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不良的独立预后因子 |
3.6 巨噬细胞极化与分布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 |
3.7 中心型M2 巨噬细胞高浸润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病生存不良的独立预后因子 |
3.8 巨噬细胞景观分析证明中心型M2 巨噬细胞预后作用 |
3.9 M2 巨噬细胞与肿瘤PD-L1 表达联合预后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M2 巨噬细胞是肿瘤PD-L1 阴性非小细胞肺癌PD-L1 的重要来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 |
2.2 主要仪器 |
2.3 研究人群 |
2.4 实验方法 |
2.4.1 多重定量免疫荧光染色 |
2.4.2 单核细胞培养及巨噬细胞诱导 |
2.4.3 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及激活 |
2.4.4 脂质体介导siRNA转染沉默蛋白表达 |
2.4.5 蛋白免疫印迹 |
2.4.6 RNA提取及RT-qPCR技术检测基因mRNA表达 |
2.4.7 流式细胞术 |
2.4.8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M2 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表达PD-L1 的主要免疫细胞,且为肿瘤细胞PD-L1 阴性患者的PD-L1 主要来源 |
3.2 总体巨噬细胞PD-L1 表达不影响肿瘤PD-L1 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 |
3.3 中心型M2 巨噬细胞PD-L1 高表达导致肿瘤细胞PD-L1 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
3.4 边缘型M1 巨噬细胞PD-L1 高表达导致肿瘤细胞PD-L1 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好 |
3.5 中心型M2 巨噬细胞PD-L1 及边缘型M1 巨噬细胞PD-L1 是肿瘤PD-L1 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
3.6 巨噬细胞PD-L1 通过结合T细胞PD-1 抑制CD8+T细胞活化从而导致免疫抑制 |
3.7 巨噬细胞PD-L1 表达促进其向免疫抑制表型转化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组织来源 |
1.2 仪器 |
1.3 试剂 |
1.4 方法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5)二次微波修复法和高压过修复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组织标本 |
1.2 试剂 |
1.3 切片脱蜡至水 |
1.4 压力锅修复法 |
1.5 二次微波修复法 |
1.6 免疫组织化学显色 |
1.7 图像采集和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6)不同抗原修复液对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剂 |
1.2相关仪器设备 |
2方法 |
2.1石蜡切片的制备 |
2.2免疫组化染色步骤[2] |
2.3不同抗原复液修复方法 |
2.4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7)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4 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KLF4在小鼠舌黏膜上皮中表达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10)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Ki-67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材料 |
1.2 方法 |
1.2.1 制片 |
1.2.2 抗原修复 |
1.3 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 结 果 |
3 讨 论 |
四、不同抗原修复液对抗原微波修复结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SEMA3A、SEMA3B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中抗原修复方法的优化[J]. 闫红娟,马晓平,李曼,张楠,郁晓丹,徐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10)
- [2]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技术的研究[J]. 崔锦珠,文亦磊,覃绍勇,陈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4)
- [3]基于全景分析的巨噬细胞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曹莉莉.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4]胰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和微波修复法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分析[J]. 韦翠容.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01)
- [5]二次微波修复法和高压过修复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中的比较[J]. 黄大可,李报,桂丽,贾雪梅. 解剖学杂志, 2016(04)
- [6]不同抗原修复液对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J]. 陈娇娇,赵菁. 生物技术世界, 2015(11)
- [7]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J]. 何丹,王杜娟,曾丽华,孔桂兴,黄彬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5)
- [8]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KLF4在小鼠舌黏膜上皮中表达的比较[J]. 宿颖,刘曼,张辛燕. 北京口腔医学, 2014(06)
- [9]抗原修复对乳腺冷冻切片后组织ER、PR、c-erbB-2蛋白表达的影响[J]. 陈晨,傅春燕,金中元.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1(05)
- [10]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Ki-67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J]. 邹金,李亨芬,邢咏梅,聂金梅,白如玉,刁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