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林坤[1](2019)在《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苗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建设改革中,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与适宜的苗族文化课程进行整合,有利于建设学校特色课程,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并可持续推进学校课程信息化建设。本研究围绕着苗族文化课程的课程实践,探索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进行整合和建设。在本研究中,主要以西部省区的一所省属重点高校G校为研究个案,通过观察和分析该校苗族文化课程设置、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基础、条件及逻辑框架,在此逻辑框架下,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规划与设计,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重构,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信息化课程管理及评价等基本策略。通过研究发现:1.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传统课程资源的容量将会得到扩充,课程内容更多元、课程表现形式更多维、课程教学方式更多样……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课程结构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苗族文化经验、苗族文化活动在课程中得到更多的呈现,传统“学科中心”的课程结构得到改善。2.数字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的整合,并非只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实现辅助教学,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效果。而是要将信息技术适宜地应用于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学习环境创设、课程内容建构、课程教学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全过程之中,在这种深度的整合中,拓展课堂空间和时间,在提高学习者苗族文化素养、能力的同时,帮助课程参与者获得更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力,实现“1+1>2”的效果。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在充分考虑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与信息技术、信息化学习之间的“匹配性”“适宜性”等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整合”。将信息技术恰当应用于经验性、活动性特征突出的课程中,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获取更多直接经验或接近直接经验的条件。将信息技术恰当应用于课程内容具有“非语言符号”性、动态性特征的课程中,可以丰富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用最便捷的方式建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于适宜具身化、创生性教学方式的课程之中,可以延展学习体验,丰富学习经验,帮助学习者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建构知识。4.在充分把握苗族文化课程特征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建设与重构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资源库。这是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重要资源基础,包括建设课程资源素材库,积件式课程资源知识元,适宜课堂教学、适宜活动课程、适宜网络化学习、适宜移动学习的资源等。5.应结合课程及实践环境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合理的应用苗族文化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策略及方法(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选择、组织信息化教学内容,探索苗族文化信息化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网络化学习、移动学习策略等),并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苗族文化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中,实现科学化课程管理与评价。如分析信息化课程管理平台的内容、功能及用户,探讨UML用例视图、网络在线课程、微课程信息化管理策略,探讨在线学生成绩管理、搜集学习过程数据统计分析等信息化评价策略等。

尹成鑫[2](2017)在《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施》文中提出互联网时代的纵深发展,使得信息数字化、智慧化成为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近些年来,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必须要优化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型,在顶层设计的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下按照体系结构图,探索实施路径,完整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高校在教学和科研中规划、预测、决策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施勇[3](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与思想,处理数据挖掘利用、数据质量等问题,能推动高校建立较为完备的数据采集体系、数据质量的规范管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分析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大数据,将助力提升高校的软实力,为学校的决策分析提供参考,提升广大师生数字化校园平台的高效服务体验。

江锦明[4](2016)在《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些考虑》文中认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实生活中,各大高校都已经初步建成了功能相对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数字化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校园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并且是整个高校校园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推动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本文首先简单的梳理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和讨论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并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了措施和方案,以便更大力度的促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

朱向峰[5](2015)在《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案例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高校一项基础性的办学设施,是建设一流高校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力保障,已成为高校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高校,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晚,建设程度也不高。目前中职学校的基本现状是,各校己经初步配备了基本的网络设施,且大多数学校均有能力提供网络基础服务及其应用服务。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但是目前国内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也面临很多问题。本文结合了笔者所在学校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案例,通过实际的参与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发现在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很多困难和难题,尤其是一些普遍存在的“通病”,已经阻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为了能使数字化校园建设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些阻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困难和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实践和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对应用过程的分析,发现了许多诸如思想观念、工作惯性、系统设计、工作量、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学校现有网络以及其他信息化资源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管理等各项管理效率及水平,针对以上问题,加之后期实践,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改善对策及建议,对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且重要的意义。也可为同类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提供一些经验以供借鉴。

刘铖[6](2015)在《基于SOA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变革趋势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逐步地在高校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这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全面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将来能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初,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建设了各自的业务应用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各业务系统选用不同的数据库,设计不同的数据标准,这样各系统之间各自为政,形成了校园网上的多个‘信息孤岛”。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数据无法实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分散存储在多个管理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同时,各部门都需要维护一套数据信息,造成了数据的重复管理,降低了工作效率,数据的多源头管理还造成了数据不一致,给各部门协同工作带来了困难,严重制约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认证接口及访问界面,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不便;各系统的功能模块无法集成,无法实现系统的扩展,导致校园上的资源缺乏有效的统一组织和管理。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进行系统开发的一种新体系结构,是一种基于对象的计算模型。它能够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间预先设定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SOA架构能够实现不同功能的服务实现松散耦合,能够提高分布式系统的可伸缩性,有利于实现对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有效地集成内部资源,共享现有资源。基于SOA的数字校园正是出于以上几个问题的考虑,使得高校在现有的各个业务系统基础上,根据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在基于SOA架构基础上完成各类应用服务的横向集成,有效共享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运行成本,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实现全方位管理,最终实现数据集中化、信息共享化、硬件集群化、文件电子化、流程规范化。本文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SOA架构有关知识及实现技术,讨论了SOA架构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构建基于SOA技术的数字化校园模型,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思路。将SOA架构思想应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工作中,搭建了信息标准及数据共享平台,制定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等支撑平台设计方案及应用系统整合集成方案,有效解决了数字化校园中存在的数据不统一、认证繁琐的问题,消除了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孤岛”,为数字化校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本文可以为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杨洋[7](2015)在《基于顶层设计的中职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人口红利的时代正在逐渐离我们而去,如何将中国的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已经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主要输出口的中职院校,受到的关注度愈来愈多,对其的信息化进程关注度也跟着提高,而被关注的最终结果是传统数字化校园各类问题的暴露。信息孤岛、资源分散、应用繁多、管理混乱、数据不通、重复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给中职院校的管理带来诸多困扰,限制了中职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办学质量。本文从中职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以顶层设计的思维方式来构建中职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第一步:构建标准体系,实现数据和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第二步:建设基础架构服务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数字化校园提供硬件基础支撑平台。第三步:搭建统一三大基础平台。通过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和统一登录平台,实现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解决应用系统繁多而造成的使用不便的问题。建设统一数据平台,对数字化校园中的数据进行集中化管理,实现数据采集口的唯一,从而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并且提供相应的智能决策支持功能,为用户提供直观、准确的决策数据支持服务。第四步:根据学校具体需求和情况,建设应用系统和多样的展示平台,实现中职院校管理便捷化和高效率。第五步:完善运维管理机制。提出多种运维管理方式,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最后以中山市某中职学校新一代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为例,着重介绍了传统数字化校园所缺乏模块的功能设计。

王栓杰,李春鹏,王昌盛[8](2014)在《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在介绍数字化校园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设计原则以及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构建等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高等院校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应加强的几个问题。

胥晓鹏[9](2013)在《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文中指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任务要求。当前,上海市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茶的开展,全市81所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由上海市教委统一领导和支持,分阶段组织实施,集中评估验收。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需求,而且成为学校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式。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开发出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软硬件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各方利益,存在大量复杂的沟通协调工作,是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管理的难点。因此,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以项目管理的理论来指导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本文是对该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做出的规划和思考:首先,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该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介绍了建设项目的内容;其次,根据SWOT分析和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制定了项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成立了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并以最终成果和服务为分解标准进行WBS分解,编制了初步的进度计划,包括网络计划图、进度甘特图等;再次,通过建立周期估算的数学模型和数据计算,探讨了项目工期控制、资源冲突平衡控制、进度缓冲区控制等3种进度控制的手段,合理地调整了项目进度计划;最后,总结上述进度管理分析,构建了该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整体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本文紧紧围绕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和讨论,力求科学合理的做好项目的进度规划,有效控制项目的实施进度,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于上海市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具有相似性,本文的一些分析和结论,对于其他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王瑞昌[10](2012)在《面向教职工的数据中心数据共享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大部分高校都依托各自的校园网建立起与自己各个部门相适应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高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巨大的改变,需要共享的资源与数据越来越多。教职工是高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教职工数据的管理各高校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规划导致各应用系统数据标准不一致,院系、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其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最终导致数据重复录入,难以共享使用,出现了一个个的“教职工信息孤岛”。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有望解决前面所说的“信息孤岛”问题,建立数据共享中心又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首先学习和研究了当前国内外数字化校园建设,特别是共享数据中心教职工数据库的建设情况,然后分析学校部分部门教职工数据并收集国家、教育部和学校正在使用的有关教职工的数据标准,从而制定了学校的数据中心教职工数据标准。同时利用PowerDesigner数据建模工具对数据中心教职工数据库进行设计,完成了数据中心数据库的建模并生成数据库脚本语句。最后在分析数据异构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数据交换与同步技术,并利用XML等技术实现了数据中心与部分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原型系统。本文对数据中心教职工数据共享的研究为学校数字化建设中解决数据共享问题提供了参考。

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一)教育发展视角: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发展需求
        (二)文化传承视角:民族多元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教学改革视角:民族地区高校教学改革的具体需要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核心概念
        (一)苗族文化
        (二)课程整合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苗族文化课程研究文献
        (一)苗族文化课程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理论
        (三)我国多元文化课程建设的主要理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研究
        (一)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及述评
        (二)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及述评
    三、信息技术在民族文化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
        (二)信息技术在苗族文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三)信息技术与民族文化教育的整合应用模式研究
    四、文献综合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五、研究信度、效度及研究伦理
第三章 样本学校苗族文化课程整合实施现状分析
    一、样本学校深描
        (一)具有苗族文化课程实践基础
        (二)苗族文化研究基础较好
        (三)具备课程与教学研究相关师资
        (四)构建了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五)苗族师生人数比例较高
    二、样本学校苗族文化课程开设概况
        (一)苗族语言文学类课程
        (二)苗族文化习俗类课程
        (三)苗族歌舞体育类课程
        (四)苗族工艺美术类课程
    三、问卷及访谈调查设计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及分析
        (二)教师问卷调查设计及分析
        (三)师生访谈调查设计及分析
    四、苗族文化课程教学情况分析
        (一)师生对课程设置认可度较高
        (二)课程实施有利于苗族文化传承
        (三)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
        (四)师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五)师生对课程信息化整合教改期望值较高
    五、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划不足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不足
        (三)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不足
        (四)信息化教学策略有待改进
        (五)信息化教学管理及评价跟进不力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理论及实施框架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一)促进苗族文化保护传承
        (二)丰富课程内容多样化表征
        (三)优化整合文化课程资源
        (四)有益于课程教学方法多元化
    二、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一)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撑协作
        (二)苗族文化课程资源丰富
        (三)师资具备课程信息化整合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理论分析
        (一)行为主义理论及其对“整合”的影响
        (二)认知主义理论及其对“整合”的作用
        (三)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整合”的影响
        (四)关联主义理论对课程资源整合的作用
        (五)传播过程理论对“整合”的支撑
    四、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实施框架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规划设计
        (二)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与重构
        (三)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应用
        (四)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管理与评价
第五章 整合起点: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规划及设计
    一、确立课程整合目标与路径
        (一)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目标定位
        (二)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基本路径
    二、选择适宜整合的课程
        (一)苗族文化课程分类
        (二)适宜整合的课程特点
        (三)适宜整合的课程示例
    三、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与特征
        (一)学习者情感态度特征分析
        (二)学习者认知特征分析
        (三)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
    四、课程整合所需的师资构建分析
        (一)课程整合所需的教师专业素养分析
        (二)课程整合所需的师资构建
第六章 整合基础:建设与重构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
    一、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重构理念分析
        (一)树立教育信息时代信息化课程资源观
        (二)围绕教学要素搭建课程资源体系
        (三)整合重构现有苗族文化课程资源
    二、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特征分析
        (一)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二)地域差异性显着
        (三)动态性、生成性特征突出
    三、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及规范
        (一)技术标准
        (二)元数据规范
    四、苗族文化信息化课程资源导航设计
        (一)课程导航作用
        (二)课程导航内容
    五、建设与重构信息化课程资源
        (一)构建课程资源素材库
        (二)设计积件式课程资源知识元
        (三)建设适宜课堂教学的资源
        (四)建设适宜活动课程的资源
        (五)适宜网络化教学的资源
        (六)适宜移动学习的资源
第七章 整合实施: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教学
    一、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二、选择及组织教学内容
        (一)构建关联型课程内容知识体系
        (二)优选苗族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合理呈现苗族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教与学的基本策略
        (一)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中“教”的策略
        (二)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中“学”的策略
    四、整合教学模式及示例
        (一)“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苗族文化微课网络教学模式
        (三)游戏引导型教学模式
        (四)基于虚拟现实(VR)的教学模式
        (五)智慧教学模式
    五、“活动学习”中的整合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活动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三)信息技术在苗族文化活动创设中的应用
        (四)信息技术在苗族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第八章 整合的管理评价:苗族文化课程信息化管理及评价
    一、课程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内容及功能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用户分析
        (三)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四)网络在线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五)苗族文化微课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策略
    二、课程信息化评价
        (一)信息技术在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评价中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大数据搜集、统计与分析
第九章 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的反思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
    1. 缺乏统一规划
    2. 系统间关联性不强
    3. 用户缺乏统一接口
    4. 组织力度不够
    5. 管理队伍薄弱
二、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
    1. 数据采集
    2. 数据库建立
    3. 数据存储与处理
    4.数学模拟
    5. 决策支持
四、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实施
    1.基础设施层
    2.应用支撑平台
    3.信息服务层

(3)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化校园平台概述
二、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大数据应用现状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
    (一) 开展大数据主题查询
    (二) 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
    (三) 提供大数据驱动决策支撑
        1. 以人为本的建立数据处理机制
        2. 数据标准化、碎片化、流程化处理
        3. 数字化校园平台场景应用
四、小结

(4)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些考虑(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1.1. 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1.2 信息缺乏有效共享
    1.3 应用缺乏有效集成
    1.4 组织力度不够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3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策
    3.1 整合资源
    3.2 统一标准
    3.3 提高教学服务功能
    3.4 有连续合理的资金投入
4 结束语

(5)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问题和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3.1 核心概念界定
        1.3.2 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
        1.4.1 理论研究
        1.4.2 实践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1.6 论文研究步骤
        1.6.1 收集、阅读并分析文献阶段
        1.6.2 进行访谈调查并开始撰写学位论文初稿阶段
        1.6.3 学位论文完善阶段
        1.6.4 定稿与答辩阶段
第2章 数字化校园建设概述
    2.1 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2.1.1 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2.1.2 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2.2 数字化校园方案设计
        2.2.1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2.2.2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2.2.3 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
        2.2.4 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设计
    2.3 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展
第3章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有效的决策与组织协调
    3.2 数字化校园的推广及应用受阻
        3.2.1 数据准备阶段的拖沓造成系统的停滞
        3.2.2 培训失败直接影响数字化校园的推广
        3.2.3 应用阶段系统资源利用率极低
    3.3 系统设计存在缺陷
第4章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有一定差距
        4.1.1 使用者对于数字化校园认识的欠缺
        4.1.2 领导层意识不够强
    4.2 传统的工作惯性直接影响数字化校园的推广及应用
        4.2.1 数字化对于工作习惯的颠覆
        4.2.2 工作方式选择的不唯一性
    4.3 系统设计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
        4.3.1 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存在困难
        4.3.2 数字化校园系统各模块独立运行,形成了信息孤岛
    4.4 数据准备与录入工作量大
    4.5 用户具备的信息素养程度不同
第5章 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5.1 提高用户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认识
        5.1.1 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推广
        5.1.2 转变用户观念
    5.2 系统设计偏差重新定制开发
        5.2.1 功能的重新定位
        5.2.2 修改前期设计方案
        5.2.3 针对缺陷完善系统功能
    5.3 提高用户信息化水平,全员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5.3.1 加强用户培训
        5.3.2 动员用户参与建设
        5.3.3 建立健全信息化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SOA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1.2.2 SOA技术的发展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SOA相关技术介绍
        2.1.1 SOA的基本概念
        2.1.2 SOA参考架构
        2.1.3 SOA的服务体系结构及实现机制
    2.2 Web服务及相关技术
第三章 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方案的设计
    3.1 数字化校园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 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
        3.1.2 存在的问题
    3.2 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框架设计
        3.2.1 项目需求分析
        3.2.2 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3.2.3 系统设计的原则
        3.2.4 系统框架设计
第四章 信息标准及数据共享平台设计
    4.1 信息标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4.1.1 信息标准的实现
        4.1.2 信息标准的体系架构
        4.1.3 信息标准的实施
        4.1.4 问题与对策
    4.2 数据共享平台设计
        4.2.1 数据共享平台概述
        4.2.2 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目标
第五章 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设计及系统集成
    5.1 身份认证平台设计
        5.1.1 背景
        5.1.2 建设目标
        5.1.3 功能规划及建设内容
        5.1.4 功能实现
        5.1.5 平台构建
    5.2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设计
        5.2.1 平台概述
        5.2.2 平台目标
        5.2.3 平台功能设计及实现
    5.3 应用系统整合
        5.3.1 概述
        5.3.2 集成方案规划
        5.3.3 部分应用系统集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基于顶层设计的中职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2 顶层设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2.1 顶层设计概念剖析及分析
    2.2 新一代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数字化校园的区别
    2.3 顶层设计与中职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的结合分析
3 中职信息化建设问题及需求分析
    3.1 中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2 中职信息化项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 用户需求分析及角色定义
        3.3.1 用户需求分析
        3.3.2 用户组及角色定义
4 基于顶层设计的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设计
    4.1 总体设计目标,原则及思路
        4.1.1 总体设计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1.3 建设思路
    4.2 基础设施层的设计
        4.2.1 基础设施层设计的目标及思路
        4.2.2 系统功能
    4.3 统一基础平台的设计
        4.3.1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的设计
        4.3.2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设计
        4.3.3 统一数据平台
    4.4 标准体系的建设
        4.4.1 建设目标
        4.4.2 数据标准的建设
        4.4.3 技术标准的建设
    4.5 项目实施建议及运营管理
        4.5.1 项目实施建议
        4.5.2 项目运维管理
5 基于顶层设计的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以中山市某中职学校项目建设为例
    5.1 网络拓扑结构及主要硬件需求
    5.2 统一身份认证的设计
    5.3 统一信息门户设计
    5.4 数据管理平台的设计
    5.5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5.6 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
    5.7 主要应用系统及平台的设计
        5.7.1 OA系统设计
        5.7.2 招生工作管理系统的设计
        5.7.3 实习工作管理系统设计
        5.7.4 学工管理系统的设计
        5.7.5 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5.8 应用结果分析
6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9)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选题的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2章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需求和内容
    2.1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背景
        2.1.1 学校的基本情况
        2.1.2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
        2.1.3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足
    2.2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总体需求分析
        2.2.1 项目的利益相关者
        2.2.2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2.2.3 项目的需求
    2.3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内容
    2.4 结论
第3章 上海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
    3.1 项目的目标
        3.1.1 项目目标的依据
        3.1.2 项目的目标制定流程
        3.1.3 项目的目标体系
    3.2 项目的实施计划
        3.2.1 项目的生命周期
        3.2.2 项目的实施计划
    3.3 项目的管理组织结构
        3.3.1 项目的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
        3.3.2 项目的职责分配
    3.4 项目的工作任务分解
        3.4.1 WBS分解的原则
        3.4.2 WBS分解的方法和步骤
        3.4.3 WBS分解的结构
    3.5 项目的进度计划的编制
        3.5.1 项目任务先后关系表
        3.5.2 项目网络计划图
        3.5.3 项目进度甘特图
        3.5.4 项目的关键路径
        3.5.5 项目进度计划表
    3.6 结论
第4章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
    4.1 项目工期的控制
        4.1.1 项目工期的时间估算
        4.1.2 任务单元工期估算控制模型
        4.1.3 项目工期调整的条件分析
    4.2 平衡资源冲突的进度控制
        4.2.1 项目进度的人力资源分配负荷
        4.2.2 人力资源冲突点的识别
        4.2.3 平衡人力资源冲突的进度调整
    4.3 项目进度的缓冲区控制
        4.3.1 缓冲区管理
        4.3.2 缓冲区任务单元的选择
        4.3.3 缓冲区大小的设置
        4.3.4 设置缓冲区项目的进度调整
    4.4 项目进度控制整体策略与制度
        4.4.1 进度控制的整体策略
        4.4.2 进度控制的相关制度
    4.5 结论
第5章 本文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面向教职工的数据中心数据共享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字化校园和共享数据中心的研究
    2.1 数字化校园
        2.1.1 数字化校园概述
        2.1.2 学校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问题表现
    2.2 共享数据中心
        2.2.1 数据共享的定义
        2.2.2 共享数据中心简述
        2.2.3 共享数据中心体系结构
第3章 教职工数据的分析与数据标准的制定
    3.1 数据中心教工数据分析
    3.2 数据标准的收集与制定
        3.2.3 数据标准的收集
        3.2.4 数据标准的制定
第4章 面向教职工数据中心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库技术研究
    4.2 教职工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4.2.1 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研究
        4.2.2 数据库数据字典的设计
        4.2.3 数据库表分析与设计
    4.3 数据模型转换与数据库生成
        4.3.1 概念数据模型的建立
        4.3.2 物理数据模型的建立
        4.3.3 数据库脚本及数据库生成
第5章 数据交换与数据同步研究
    5.1 数据异构分析
        5.1.1 异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5.1.2 数据异构的解决
    5.2 数据交换理论研究
        5.2.1 数据交换模式
        5.2.2 数据交换方式
    5.3 数据同步研究
        5.3.1 数据同步方式
        5.3.2 数据同步策略
    5.4 相关技术研究
第6章 数据共享原型系统的实现方案
    6.1 系统实现需求分析
    6.2 系统实现环境与架构思路
        6.2.1 系统实现环境
        6.2.2 系统实现架构思路
    6.3 系统具体实现
        6.3.1 数据源架构
        6.3.2 数据上行同步的实现
        6.3.3 数据下行的实现
        6.3.4 数据查询的实现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技术与苗族文化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D]. 林坤.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2]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 尹成鑫.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3]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研究[J]. 施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4]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些考虑[J]. 江锦明. 电脑迷, 2016(07)
  • [5]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案例研究[D]. 朱向峰. 河北大学, 2015(03)
  • [6]基于SOA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刘铖. 山东大学, 2015(04)
  • [7]基于顶层设计的中职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D]. 杨洋. 江西农业大学, 2015(08)
  • [8]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究[J]. 王栓杰,李春鹏,王昌盛. 信息系统工程, 2014(05)
  • [9]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D]. 胥晓鹏. 复旦大学, 2013(03)
  • [10]面向教职工的数据中心数据共享的研究与实现[D]. 王瑞昌.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