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窦损伤手术治疗21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张传东,仇洪,韦继明,曹德晨[1](2015)在《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采取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42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行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过程中有6例行开颅手术治疗,42例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23例,有不同程度残疾13例,植物生存状态4例,死亡2例。结论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采取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属于微创手术,对于不同意行开颅手术或病情相对平稳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需要掌握其适应证范围,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胡以发[2](2012)在《横窦损伤致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16例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16例横窦损伤致硬膜外血肿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横窦损伤中治愈15例,死亡1例,治愈病例术后随访一年无异常。结论:及时清除血肿,正确处理损伤的横窦,止血及适当的引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奚健[3](2012)在《岩静脉保护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中岩静脉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7月施行的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患者共149例为观察对象。详细回顾研究了岩静脉未保留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对比了岩静脉保留组和未保留组的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回顾性研究了听神经瘤术后再次后颅窝减压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149例患者中岩静脉保留完整141例,保留率达94.6%。岩静脉未能保留患者(以下简称前者)平均年龄为43.5岁,岩静脉保留患者(以下简称后者)平均年龄46岁;前者男女各4例,后者男性50例,女性84例;前者病程平均6.8年,后者病程平均3.8年;前者肿瘤最大径平均46mm,后者肿瘤最大径平均38.6mm;前者肿瘤囊性变为主者仅1例,后者肿瘤囊性变为主有27例。前者术后复查见术区血肿发生为(4/8),小脑水肿发生为(5/8),小脑出血发生为(3/8),1例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无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平均住院14天;后者术后复查发现术区血肿40例,小脑水肿56例,小脑出血12例,行后颅窝减压6例,行脑室外引流2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0.6天。统计分析两组之间在发生术区血肿和小脑水肿的几率无显着性差异。统计分析显示岩静脉保留组和未保留组的小脑出血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岩静脉保留是缩短住院天数的保护性因素。后颅窝减压的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7.6岁,男3例女4例,病程平均4.0年,肿瘤最大径平均40.7mm,肿瘤囊性变为主者0例。术后复查见术区血肿发生为(6/7),小脑水肿发生为(7/7),小脑出血发生为(5/7)。6例患者岩静脉保留。术后平均住院14天。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应尽可能对岩静脉进行良好的保护,在目前显微外科技术条件下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保护好岩静脉可能减少小脑出血的发生几率,同时可能会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一旦未能保留岩静脉,手术中及时扩大缝合硬脑膜甚至敞开硬脑膜,扩大骨窗减压,若小脑外侧份肿胀明显伴挫伤,可考虑切除部分外侧小脑减压,手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的准备。听神经瘤术后再次行后颅窝减压的主要原因是小脑出血、术区血肿和小脑水肿。建议后颅窝减压指征应适当放宽,才可能减少后颅窝高压引起的枕骨大孔疝致患者突发呼吸停止的死亡。预防措施则是术中注意保护小脑引流静脉和小脑组织,手术结束时彻底止血,术后常规复查CT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任民,尹华锦,吴岱宗,李国平,王志军,裔德超[4](2011)在《采用枕部横窦上入路开颅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9例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采用Poppen切口入路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Poppen切口入路,铣刀作骨瓣开颅,暴露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矢状窦及横窦,清除血肿,修补受损的横窦,颅骨连接片固定颅骨。结果 9例手术患者均顺利治愈,无术后再出血,无神经功能障碍及颅骨缺损。结论采用Poppen切口入路,能良好暴露并清除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安全修复颅骨。
柯超,赛克,牟永告,张湘衡,蒋小兵,陈忠平[5](2011)在《后颅窝骨瓣开颅手术技巧32例体会》文中提出后颅窝肿瘤传统采用骨窗开颅进行手术治疗,然而骨窗开颅术后遗留骨缺损不但会影响美观,还容易造成患者局部不适以及切口部位脑脊液漏和假性脑膜膨出。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后颅窝肿瘤176例,其中2009年4月开始32例采用骨瓣成形开颅,术后骨瓣复位,减少了因为骨缺损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王晔东,邢玉宝,骆荣军[6](2010)在《钻孔引流治疗跨窦急性硬脑膜外血肿1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形骨折患者。而跨窦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是一种特殊类型,其中骑跨横窦者较骑跨上矢状窦者常见。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早期不易发现,而一旦进展则病情加重迅速,预后较差。现将我科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5例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行钻孔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5例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男11例,女
方向明[7](2008)在《外伤性骑跨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6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表明外伤性骑跨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是一种颅脑外伤中较少见的疾病,系指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并发横窦上方枕部的硬膜外血肿。本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外伤性骑跨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病人16例,由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陈刚[8](2006)在《小脑幕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小脑幕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病理学特征及随访结果,以提高小脑幕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0年2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过CT诊断,41例病人行MRI检查,7例行MRA血管造影。 结果:女性53例,男性19例,平均年龄49.8岁(22~75岁)。平均病程20.9个月。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69.4%)和步态不稳(45.8%)。根据肿瘤基底位置将小脑幕脑膜瘤划分为6类。Simpson 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50例,Ⅳ级切除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6%,死亡率为2.8%。54例病人获得随访0.5~11.5年(平均62.7个月),其中48例恢复正常生活。3例肿瘤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 结论:1、小脑幕脑膜瘤的发生率很低,以中年女性多见,男性病人病程较短。2、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以颅内压增高和小脑症状最为常见。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脑膜尾征有利于小脑幕脑膜瘤的诊断。3、MRA可以明确肿瘤的血供及静脉窦受累程度,一般不用常规DSA检查,除非欲行术前栓塞。4、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切除满意,但是术后并发症较高。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已经成为标准的替代治疗方案。5、静脉窦受累但未完全闭塞,或者肿瘤紧密粘连脑干、深静脉及颅神经时,应该考虑不全切除。6、小脑幕脑膜瘤以纤维型和脑膜皮型两种病理类型最多见,术后复发仍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徐潮[9](2002)在《横窦损伤手术治疗21例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总结横窦损伤所致的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 2 1例横窦损伤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1例横窦损伤中治愈 17例 (81% ) ,死亡 4例 (19% )。结论 :及时清除硬膜外及横窦沟血肿 ,正确处理损伤的横窦 ,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黄培赞,赵应群,赵伟,宋永福,蒋顶[10](2016)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外伤性跨横窦性硬膜外血肿54例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外伤性跨横窦性硬膜外血肿(TEHSTS)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初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得分8-10(平均=9)54例TEHSTS患者(3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在CT指导下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并注入尿激酶。分别在术后4h、3d、7d进行CT扫描,计算血肿体积和术后3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结果血肿体积在术后4h和3d分别为(20±5)ml和(10±2)ml,明显低于术前(40±10m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7d血肿均完全消除。术后3d GCS评分(12±1),显着高于术前(9±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43(79.6%)例患者恢复良好(GOS评分:5)和8(14.8%)例患者有中度残疾(GOS评分:4)。结论微创穿刺引流可以有效地治疗GCS评分等于或大于8的TEHSTS。
二、横窦损伤手术治疗21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横窦损伤手术治疗21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2)横窦损伤致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16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头颅X线及CT检查: |
1.4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2.1 出院时情况:术后硬膜外血肿均未见复发。16例中治愈15例, 1例有严重的脑挫裂伤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及肾衰而死亡。 |
2.2 术后随访:随访采用电话或门诊复诊随访, 随访1年, 15例患者均未有明显的功能异常情况出现。 |
3 讨论 |
3.1 手术指证及手术方式: |
3.2 个人体会: |
(3)岩静脉保护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表 |
前言 |
第一章 149例听神经瘤手术中岩静脉的保护及其观察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章 149例听神经瘤手术后7例行再次后颅窝减压的观察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采用枕部横窦上入路开颅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9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8)小脑幕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横窦损伤手术治疗21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手术方法 |
1.4 结果 |
2 讨论 |
2.1 横窦的解剖及临床处理特点 |
2.2 横窦损伤的判断、处理方法及抢救关键 |
(10)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外伤性跨横窦性硬膜外血肿54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资料和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影像学资料 |
1.3操作方法 |
1.4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3术后3个月, 恢复良好患者 (GOS 5分) 达到了43例 (79.6%) 与中度残疾患者 (GOS 4分) 8例 (14.8%) 。 |
3讨论 |
四、横窦损伤手术治疗21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体会[J]. 刘军,张传东,仇洪,韦继明,曹德晨. 海南医学, 2015(04)
- [2]横窦损伤致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16例体会[J]. 胡以发. 中国美容医学, 2012(18)
- [3]岩静脉保护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D]. 奚健. 中南大学, 2012(12)
- [4]采用枕部横窦上入路开颅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9例体会[J]. 任民,尹华锦,吴岱宗,李国平,王志军,裔德超. 四川医学, 2011(12)
- [5]后颅窝骨瓣开颅手术技巧32例体会[A]. 柯超,赛克,牟永告,张湘衡,蒋小兵,陈忠平.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 2011
- [6]钻孔引流治疗跨窦急性硬脑膜外血肿15例临床分析[J]. 王晔东,邢玉宝,骆荣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11)
- [7]外伤性骑跨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6例诊治体会[J]. 方向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08(02)
- [8]小脑幕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D]. 陈刚. 山东大学, 2006(12)
- [9]横窦损伤手术治疗21例体会[J]. 徐潮.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2(01)
- [10]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外伤性跨横窦性硬膜外血肿54例体会[J]. 黄培赞,赵应群,赵伟,宋永福,蒋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