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清FT3、FT4联合放免检测法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李祎楠[1](2021)在《基于“神形统一观”探讨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理论探讨三个部分。临床研究是辽宁省中医药临床学(专)科能力建设项目课题——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亚临床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一部分,基于张兰教授研制的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中药复方——逍遥散加味,从主客观评价该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患者的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建立EAT肝郁脾虚模型,从mi RNA326调控Th17细胞分化角度探讨逍遥散加味的疗效机制。理论部分以神形统一观为基础,提出神形失和即肝郁脾虚是桥本甲状腺炎亚临期的病机核心,以疏肝健脾为法通过调神养形达到神形统一。为桥本病亚临床期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及治疗药物,丰富了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在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1临床研究:本课题临床研究采用随机、阳性药对照方法,针对HT亚临床期、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限制含碘食物摄入,戒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生活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逍遥散加味颗粒剂,一次二袋(一袋约15g),一日3次开水冲服;对照组予金水宝片,一次4片,一日3次口服。两组的疗程均为12周。首先,通过两组临床试验数据,观察逍遥散加味对HT亚临床期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下降率和中医症状指数等判定标准的影响,评价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疗效;其次,研究110例患者治疗前TGAb滴度值(应变量),与年龄、BMI、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血细胞簇分化抗原及中医症状积分等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回归关系,分析其相关性;最后,研究根据甲状腺双抗体滴度下降率的疗效判定标准,将TGAB或TPOAB滴度下降率≥30%的患者视为有效病例,划入有效病例组,TGAB或TPOAB滴度下降率<30%的患者则为无效病例,划入无效病例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个指标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检验有差异的观察指标与是否有效之间的相关性,寻求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是否有效作为因变量(赋值无效为1,有效为0),将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影响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HT疗效的因素,初步明晰其作用靶点。2动物实验:以SPF级大鼠为载体,通过高碘诱发结合异源性甲状腺抗原免疫法诱导EAT大鼠模型,在EAT大鼠模型基础上,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方法复制出类中医肝郁脾虚证的大鼠模型,建立EAT肝郁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逍遥散组及金水宝片组,并与正常SPF级大鼠(正常组)比较,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FT3、FT4、TSH、TGAb、TPOAb,采用RT-PCR检测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mi R326、IL-4m RNA、IL-17m RNA、IFN-γm RNA基因表达,采用Wes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蛋白Ets-1的表达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脾组织中的CD4+IFN-γT细胞、CD4+IL-4 T细胞、CD4+IL-17 T细胞的分泌情况。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2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3理论探讨:根据HT亚临床期肝郁脾虚的病机核心,试从“神形统一观”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医学阐述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病亚临床期的理论内涵,为临床防治HT提供新思路。结果1临床试验结果:(1)治疗前两组一般性资料比较,性别、年龄、BMI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FT3、FT4和TSH的比较: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清FT3、FT4、TSH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GAb、TPOAb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TGAB、TPOAb及下降幅度的比较: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清TGAb、TPOAb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组间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GAb、TPOAb较对照组下降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TGAb下降幅度显着(P<0.01),而其血清TPOAb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当(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及中医症状积分统计比较:治疗前两组受患者的单项中医症状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后两组内比较,治疗组在甲状腺肿大、周身乏力、胸胁胀满、情绪不宁、便溏、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方面和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单项症状在除周身乏力以外均有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及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分析上的意义。(5)TGAB、TPOAb滴度下降率疗效判定结果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55%,对照组总有效率52.73%,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两组单项中医症状疗效评定结果的比较由表3-2可知,治疗组在改善肝郁脾虚主症“便溏”和“舌象”的疗效与对照组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甲状腺肿大、周身乏力、胸胁胀满、情绪不宁、脉象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1.82%、89.09%、78.18%、87.27%和8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52.17%、50.00%、64.71%、64.00%和71.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组中医症状综合疗效评定结果的比较:表3-3示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3.36%,对照组总体有效率30.91%,经卡方检验,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0.01)对照组。提示逍遥散加味改善中医症状的疗效优于金水宝片。(8)110例患者治疗前血清TGAb与各指标的多重线性回归:治疗前110例患者血清TGAb滴度值与Th17、CD4+T细胞百分比、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CD19+B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5个指标与血清TGAB滴度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其中Th17、CD4+T细胞百分比、CD19+B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TGAb间呈正相关(r>0,P<0.05),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TGAb间存在负相关(r<0,P<0.05),其余指标与治疗前TGAb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9)治疗组55例患者不同疗效组别间治疗前各指标比较:治疗组55例患者不同疗效组别间各指标比较,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两组间Th17、CD19+B细胞百分比、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4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效组Th17、CD4+T细胞百分比、中医症状积分显着高于有效组,无效组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有效组。其余指标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h17表达水平与无疗效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与有无疗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二者均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即血清Th17水平越高、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越低,患者治疗后无效的概率越高。而CD19+B细胞百分比和中医症状积分与疗效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10)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观察中,治疗前后心电图、血尿常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等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出现异常,两组均无不良事件的发生。2动物实验结果(1)成功构建EAT模型:造模8周时测定大鼠血清甲功五项,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大鼠TSH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大鼠处于亚临床甲亢期;TGAb、TPOAb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且升高水平大于正常组均值的2倍,提示EAT造模成功。36只大鼠中有3只鼠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小于正常组抗体均值的2倍,遂予剔除。造模组与正常组FT3、FT4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成功构建脾虚模型大鼠: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显着下降(P<0.01)。摄食量显着降低(P<0.01),粪便含水率显着升高(P<0.01),提示大鼠存在脾虚症状。(3)成功构建肝郁模型大鼠:造模8周后,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大鼠5min运动总距离和中央穿格数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造模组大鼠中央区运动总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鼠中央区运动总距离较正常组降低,停留时间较正常组延长,提示大鼠肝郁模型成功。(4)以上结果表明有33只大鼠成功构建成EAT肝郁脾虚模型,成模率达91.67%。进一步对33只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逍遥散组和金水宝组进行药物干预。药物干预阶段5只大鼠死亡,其中逍遥散加味组死亡3只,金水宝片组死亡2只。对死亡大鼠进行尸检发现除肺部有残留药物,其余组织未见明显异常。8周后进行后续药效与机制的实验研究。(5)对实验各组大鼠一般行为观察发现,正常组进食饮水正常,大鼠毛色亮泽,精神状态良好,行动灵敏,大便色深量多且颗粒饱满,外观行为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造模前束缚时性情暴躁、易怒,挣扎反抗并伴有嘶叫声,束缚解除后迅速躲避、背毛竖立。模型组大鼠造模后期出现外界刺激反应迟缓表现,挣扎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喜扎堆聚集,同时伴并懒动、眯眼倦怠等症状,毛色无光泽,食少,大便色浅质软,颗粒变小,甚至便溏。灌胃治疗后,逍遥散加味组和金水宝组大鼠一般状况较模型组大鼠进食情况,情绪、毛色等一系列外观行为明显改善。(6)通过8周治疗,各组大鼠血清FT3、FT4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经检测模型组血清TSH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给予药物治疗后,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SH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金水宝组大鼠血清TSH表达水平却无显着变化,且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SH的表达明显高于金水宝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给予逍遥散或金水宝治疗后,血清TGAb和TPOAb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逍遥散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表达水平与金水宝组相比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有下调的趋势。以上结果均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以显着升高大鼠TSH表达水平,同时可以显着降低TGAb、TPOAb水平,且治疗效果优于金水宝片。(7)通过8周药物治疗后,分别对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mi R326的表达和IL-4、IL-17以及IFN-γm 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模型组大鼠mi R326的表达以及IL-17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逍遥散加味或金水宝片后mi R326的表达和IL-17 m RNA的表达显着下调,且逍遥散组mi R326的表达和IL-17m 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金水宝组。而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IL-4和IFN-γm 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以显着降低mi R326的表达以及IL-17m RNA的表达水平,且逍遥散加味的药效明显优于金水宝片。(8)T淋巴细胞异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之一。自身免疫相关的效应T细胞包括Th1,Th2和Th17细胞,它们分别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7。为了确定逍遥散加味是否可以对效应T细胞有影响,我们测量了大鼠脾脏Th1,Th2和Th17细胞的比例。CD4+IFN-γ+T细胞,CD4+IL-4+T细胞和CD4+IL-7+T细胞分别代表Th1细胞,Th2细胞和Th17细胞。模型组大鼠脾组织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也与IL-17 m RNA水平升高一致,而IFN-γm RNA水平各组则没有差异。Th2细胞的比例在各组间也没有差异,这与IL-4 m RNA在各组之间的表达水平一致。以上结果表明了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桥本甲状腺炎疾病的发病机制。经给予金水宝进行治疗后虽然减少了Th1细胞的比例,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给予逍遥散加味药物治疗后,大鼠脾组织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显着下降(P<0.01),且逍遥散组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金水宝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以通过调节Th17细胞对桥本甲状腺炎有治疗作用,且对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明显优于金水宝片。(9)采用Wes法检测四组大鼠甲状腺Ets-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ts-1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逍遥散加味或金水宝片治疗后Ets-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金水宝组相比,逍遥散组对Ets-1蛋白的表达的上调作用更为显着(P<0.01)。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上调mi R326下游靶蛋白Ets-1表达水平。(10)为了检测逍遥散加味对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病理形态的影响,我们对四组大鼠甲状腺组织切片进行了HE染色。正常组大鼠甲状腺结构完整,滤泡大小及形态规则,无明显淋巴浸润;模型组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完整,大量滤泡萎缩,滤泡腔及间质组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逍遥散加味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腔扩大,部分滤泡结构破坏,滤泡腔内及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轻;金水宝片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结构不完整,病理形态与逍遥散加味组类似,其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重于逍遥散加味组。以上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味可减少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并对甲状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3理论探讨:(1)“神形”涵义之源流考;(2)形神失和与肝郁脾虚关系的阐述;(3)以“神形统一观”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病的理论内涵。结论:1逍遥散加味可有效降低HT患者甲状腺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滴度,减轻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可能参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外周血中Th17表达水平和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是逍遥散加味早期干预肝郁脾虚HT临床患者的独立疗效预测指标。临床早期应用于辨证干预HT的中药复方—逍遥散加味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逍遥散加味散可通过降低EAT肝郁脾虚大鼠甲状腺组织中mi R326的表达,上调靶蛋白Ets-1的表达,从而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减少IL-17 m RNA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最终对甲状腺组织产生保护作用。3“神”紊乱参与了HT的发病,并且可能是诱发HT患者肝气郁结的潜在病因。脾肾不足导致“形”的损伤,可能是HT发病的基础。最后,从疏肝健脾为主治疗角度诠释“神形统一观”的理论内涵。
吕艳敏[2](2020)在《海藻玉壶汤特定剂量条件下的反药组合加减抗甲状腺肿的作用及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海藻与甘草属于十八反反药组合之一,明代陈实功所着《外科正宗》中的海藻玉壶汤中就含有海藻与甘草这对反药,却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胆囊息肉等。然而反药组合配伍使用涉及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合理性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到目前为止,关于反药组合能否配伍使用,虽然有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重视和参与,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颇具争议。课题组前期开展的国家973计划课题从方药结合的角度对含海藻甘草反药组合的海藻玉壶汤进行研究,分别从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在复方中的不同配伍比例、甘草的不同炮制品种、海藻甘草同一配伍比例下的不同给药剂量等方面展开实验来研究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应用的特点及规律。后续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者依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甘草、海藻的使用剂量,分为《中国药典》底限、高限、高限的两倍三个剂量组,从量-毒-效的角度研究海藻不同品种以及海藻甘草不同配伍剂量是否是影响海藻与甘草配伍反与不反的因素,结果显示各配伍剂量组对纠正甲状腺肿大大鼠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及甲状腺组织形态的效果有差异,筛选出了“效”相对明显的条件:即海藻品种选用海蒿子,甘草使用生甘草,海藻、甘草的剂量选用《中国药典》高限剂量的两倍;在此条件下模型大鼠的心肝肾各项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未发现明显毒性。但关于其起效的物质基础以及起效的作用机制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目的:本实验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在海藻、甘草剂量为《中国药典》高限剂量的两倍(即海藻24g、甘草20g)条件下,海藻与甘草在海藻玉壶汤中的加减应用,从物质基础,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作用,甲状腺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其抗甲状腺肿大的机制,以期为完善海藻与甘草反药组合的配伍实质及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物质基础:选择海藻玉壶汤所含中药材的共有成分以及结合文献报道中提到的反药组合对其溶出含量影响较大的成分:橙皮苷(醋青皮、陈皮共有成分);阿魏酸(川芎、当归、独活共有成分);连翘苷;甘草苷、甘草酸(文献报道中提到的反药组合对其溶出含量影响较大的成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检测方法,对海藻玉壶汤全方组(以下简称HYD)、海藻玉壶汤减甘草组(以下简称HYD-G)、海藻玉壶汤减海藻组(以下简称HYD-H)、海藻玉壶汤减海藻甘草组(以下简称HYD-GH)、海藻甘草组(以下简称GH)、甘草组(以下简称GC)间相同活性成分溶出含量进行比较。2机制探究: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g,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优甲乐)、HYD组、HYD-H组、HYD-G组、HYD-GH组。通过甲状腺病理组织形态方面的变化及检测血液生化指标重点检测甲状腺功能、初步分析成模及药物的起效情况,再通过电镜下观察其微观结构的形态变化以及TUNEL检测凋亡指数后进一步通过蛋白、基因的检测来探究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应用抗甲状腺肿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对方中主要活性成分溶出含量的影响比较各组中活性成分溶出含量得出:甘草苷、甘草酸在各组中的溶出含量由高到低为HYD-H>HYD>GC>GH;连翘苷、橙皮苷、阿魏酸在各组中溶出含量由高到低为:HYD-H>HYD-GH>HYD-G>HYD。2海藻玉壶汤中反药组合加减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比较各组大鼠甲状腺系数,光镜下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形态改变,并统计甲状腺组织切片的细胞核数、滤泡面积发现各拆方组间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改善情况:HYD>HYD-GH>HYD-H>HYD-G。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发现海藻玉壶汤及其拆方组均表现出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回调作用,其回调情况从高到低分别为:HYD、HYD-G、HYD-H、HYD-GH;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指标并与模型组比较发现HYD组、HYD-G组甲状腺球蛋白(Tg)含量升高,HYD及其各拆方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水平均降低;检测甲状腺激素的转运指标并与模型组比较发现HYD及其各拆方组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检测甲状腺激素的调控指标并与模型组比较发现HYD组及其各拆方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3海藻玉壶汤中反药组合加减对甲状腺肿大大鼠细胞凋亡及其凋亡通路的影响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微观结构发现,与模型组相比HYD组表现出细胞全面皱缩,细胞核固缩或崩解而弥散在胞浆内,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减少,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减小,溶酶体数量增多,可见典型的自噬囊泡等凋亡特征,拆方组虽有典型的凋亡特征性变化但凋亡程度不及HYD组。通过TUNEL法检测甲状腺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发现,与模型组相比,HYD组甲状腺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HYD-G组、HYD-GH组未见明显变化,HYD-H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检测甲状腺组织中Caspase-8、Caspase-9蛋白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8、Caspase-9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Caspase-8、Caspase-9水平无明显差异。检测Fas、Bcl-2 mRNA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Fas、Bcl-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经HYD组及其拆方各组给药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Fas、Bcl-2 mRNA含量无明显变化。研究结论:1海藻与甘草这对反药组合单独配伍时,表现出引起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的溶出含量降低的结果。二者在复方中配伍应用时,甘草苷、甘草酸的溶出含量与甘草组基本持平。而与复方全方组相比,去掉海藻甘草反药组合的拆方组表现出引起甘草苷、甘草酸、连翘苷、橙皮苷、阿魏酸溶出含量升高的结果,可为海藻玉壶汤临床应用及反药组合能否配伍应用研究提供参考。2海藻玉壶汤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组织形态均有改善作用。复方各组比较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其改善情况为HYD>HYD-GH>HYD-H>HYD-G;复方各组比较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水平,其恢复情况为HYD>HYD-G>HYD-H>HYD-GH。在改善甲状腺肿大方面,海藻玉壶汤中反药组合同用的效果优于去反药组合的效果。改善甲状腺肿大的机制与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转运,调控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有关。3通过电镜微观观察甲状腺细胞及TUNEL法检测甲状腺凋亡指数发现海藻玉壶汤能够促进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甲状腺细胞的凋亡,全方组促进凋亡的水平强于拆方组。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本实验中海藻玉壶汤及其拆方促进甲状腺肿大细胞凋亡与Caspase-8、Caspase-9蛋白以及Fas、Bcl-2基因表达无显着相关性,没有统计学差异。
田莉峰[3](2020)在《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心理特征及AR基因突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个具有生殖、代谢和心理特征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PCOS的主要临床特点有:月经不规律、高雄激素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状态。PCOS的患者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表现包括心理(焦虑、抑郁、身体形象)、生殖(月经不调、多毛、不孕和妊娠并发症)和代谢特征(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由于它的高度异质性,全球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高雄激素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仍是其突出特点。目前国内外对PCOS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确,普遍认为遗传、表观遗传及环境等共同作用于疾病的发生。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展较多关于PCOS患者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研究,但多集中在AR基因CAG重复多态性及剪接变体等方面,关于AR突变与PCOS的相关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本研究将从PCOS患者临床、心理特点及AR基因突变与雄激素的关系来探讨AR突变与PCOS的关系。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中雄激素过多是其典型的特点。临床上表现为多毛、痤疮和男性型秃发,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雄激素代谢异常是PCOS发病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高雄激素血症是PCOS患者LH分泌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卵泡发育障碍、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血症可抑制肝脏对胰岛素的降解,加重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雄激素过多与胰岛素抵抗、排卵障碍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和促进PCOS的发生发展。因此,雄激素过多与PCOS关系密切。本研究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首先,通过对PCOS人群与非PCOS不孕症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寻找PCO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可能的相关高危因素。初步建立简单易行的PCOS风险评估模式,对临床管理及防治PCOS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通过完成PCOS患者焦虑量表问卷调查,结合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结果,探讨雄激素与PCOS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预防PCOS的发生及调整生活方式、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第三,通过检测PCOS患者AR基因,了解AR突变在PCOS人群中的发生率及潜在致病性突变,构建AR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慢病毒载体,感染人卵巢颗粒细胞瘤细胞(KGN),检测AR突变病毒感染KGN细胞后,培养液中各项激素表达情况,分析AR突变与各项激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AR突变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雄激素的影响。为含AR突变的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第一部分育龄期PCOS患者临床实验室特征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育龄期PCO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探讨PCOS患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调阅病历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PCOS患者及非PCOS对照人群进行研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门诊诊断为PCOS的育龄期不孕症患者258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就诊的520名非PCOS且月经规则的育龄期不孕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中国2011年PCOS诊断标准,分析PCOS患者与非PCOS对照组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PCOS组患者平均BMI、月经周期间隔时长、AFC、改良F-G评分、腰臀比及痤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OS患者的基础LH、T、AMH、FT3、TSH、空腹血糖、甘油三脂均高于非PCOS对照组,而基础FSH、HDL及LDL均低于非PCO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E2、PRL、FT4、CA125、总胆固醇与非PCOS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3)PCOS患者吸烟/被动吸烟比例、压力大小、运动情况、高血压家族史及肥胖家族史占比均高于非PCOS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饮酒、PCOS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及男性早秃家族史与非PCOS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PCOS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窦卵泡数增多、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多毛、痤疮等高雄激素体征;实验室指标特征为高LH、T、AMH。PCOS具有家族遗传性,PCOS的发病可能与压力过大,吸烟/被动吸烟多、缺乏运动等相关。第二部分育龄期PCOS患者焦虑情绪研究目的:探讨育龄期PCOS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雄激素与PCOS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预防PCOS的发生及调整生活方式、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已经收集的258例PCOS患者中,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下对其中147例PCOS患者进行了SAS量表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患者病史及基本情况采集如前所述,并进行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本研究中147例PCO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08±3.24岁;平均BMI23.33±3.4 kg/m2;平均月经周期间隔短值为28.51±6.34天,间隔长值为102.08±42.25天;月经周期在<90天、90180天、>180天的例数分别为66例(44.90%)、69例(46.94%)、12例(8.16%);平均不孕年限为3.93±1.45年;合并肥胖者48例(32.65%),中心性肥胖者(WHR>0.8)者126例(85.71%);存在糖耐量受损者36例(24.49%),胰岛素抵抗者114例(77.55%);多囊分型为月经紊乱+PCO型135例(91.84%),月经紊乱+高雄激素状态型0例(0%),月经紊乱+高雄激素状态+PCO型12例(8.16%)。2)147例PCOS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显示:焦虑检出比例为18.37%,平均得分为40.59±0.79分;轻度焦虑者27人;中度及重度焦虑者0人。3)147例PCOS患者,焦虑组患者痤疮评分、腰臀比、中心性肥胖占比、月经周期、LH/FSH、基础E2、T、血清TSH、甘油三脂、月经紊乱+高雄激素状态+PCO多囊亚型检出比例均高于非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改良F-G评分、BMI、血压、初潮年龄、月经紊乱时长、总胆固醇、HDL、糖耐量异常检出比例、胰岛素抵抗检出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PCOS患者月经周期越长,焦虑检出比例越高。焦虑检出比例在中心性肥胖组、痤疮组、高雄激素血症组及月经紊乱+高雄激素状态+PCO多囊亚型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组、高脂血症组、糖耐量异常组及胰岛素抵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经期越长,焦虑检出比例越高;中心性肥胖、痤疮、高雄激素血症、月经紊乱+高雄激素状态+PCO型PCOS患者焦虑检出比例高;PCOS患者的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与焦虑情绪无关。第三部分育龄期PCOS患者AR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AR基因突变在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作用。为含AR基因突变的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58例育龄期PCOS患者及520例非PCOS不孕症患者进行AR基因测序分析,寻找AR基因突变患者。进而对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进化保守性与变异性分析,寻找潜在致病性突变。构建AR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慢病毒载体,感染人卵巢颗粒细胞瘤细胞(KGN),观察AR突变后KGN细胞培养液中各项性激素表达变化情况,分析AR突变与各项激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258例育龄期PCOS患者中发现5例PCOS患者中出现AR基因突变(p.V3M,p.S158L,p.S176R,p.Q72R和p.G396R),而排卵正常不孕患者中未发现AR基因突变。2)p.V3M,p.S158L和p.S176R 3例AR基因突变存在潜在致病性,而p.Q72R和p.G396R 2例突变可能是良性突变。3)3个AR致病性突变组HCG注射日血清E2平均水平为2227.00±184.82pg/mL,明显低于255个AR良性突变或无突变组(3180.24±1710.25 pg/mL)(P<0.01)。3例致病性AR突变患者的基础血清FSH、LH、RPL、CA125及HCG注射日LH和孕酮的水平较高;而LH/FSH值、基础血清E2、T、AMH、甘油三酯、BMI、AFC、月经周期的长度、促性腺激素总剂量及获卵数比255个无或有良性AR突变的PCOS样本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AR基因突变型感染KGN细胞培养液中T、E2及胰岛素水平均低于野生型。结论:p.V3M,p.S158L和p.S176R 3例突变而非p.Q72R与p.G396R突变可能存在致病性。3例致病性AR突变的PCOS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更接近于排卵正常的不孕人群,属于非典型PCOS,较无或良性AR突变的PCOS患者,具有更低的BMI,月经周期更短,卵巢内窦卵泡计数更少,血清T水平更低。AR基因突变可能对PCOS患者有保护作用。
黄凯[4](2020)在《甲状腺干扰物:转运毒性引导识别和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文中提出甲状腺激素在人体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神经发育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而甲状腺是人体中毛细血管分布最多的组织之一,使得甲状腺细胞很容易暴露于各种环境污染物。其中,甲状腺干扰物(Thyroid-disrupting chemicals,TDCs)能够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转运、转化及代谢等过程,造成激素水平紊乱,引起一系列健康危害。研究表明,已知TDCs的毒性效应总和仅占样本总干扰毒性的小部分,存在大量未知干扰物。由此可见,已知污染物的靶向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环境与健康研究需要。效应引导污染物分析(Effect-directed analysis,EDA)以特定的生物学毒性效应为标尺,引导组分分离、化学分析与污染物鉴定,能够高效筛选样本中的未知干扰物,处于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18项甲状腺毒性评价方法中,排名前三的都是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ransthyretin,TTR)竞争结合实验。然而,此方法存在蛋白消耗量大、操作繁琐、耗时费力和放射性危害等弊端。分子印迹材料是一种三维高分子聚合物,也被称为仿生抗体,不仅能选择性富集靶标分子及(或)结构类似物,而且与色谱等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多个领域表现出优良性能。基于此,本研究创新性地制备了一种甲状腺素印迹仿生材料,能够代替价格昂贵的转运蛋白,高选择性识别和结合甲状腺素及其干扰物,且结合能力的强弱反映了干扰效应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将印迹材料作为填充柱固定相,利用色谱分离理论,以保留因子为评价指标,建立一种干扰甲状腺素转运毒性引导污染物的识别和分析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已知/未知干扰物的识别和分析,而且能够提供干扰物的毒性因子。随后,本研究借助人群横断面研究,开展已知TDCs复合暴露与甲状腺激素的关联性研究,从宏观层面论证其甲状腺干扰毒性效应。第一部分 分子印迹仿生材料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目的:以甲状腺素为模板,制备一种分子印迹仿生材料,能够代替价格昂贵的转运蛋白,实现甲状腺素及其干扰物的高选择性识别,深入探索分子印迹孔穴的识别机理。方法: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在硅胶表面制备甲状腺素印迹仿生材料。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探索印迹仿生材料的性能表征;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和选择性吸附实验评价印迹仿生材料对甲状腺素及其类似物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拟合分析,系统研究印迹仿生材料的选择性识别机理。结果:由商品化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仿生材料选择性识别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鉴于氨基酸是转运蛋白的基本组成单元,我们采用亲和色谱法在氨基酸库中筛选出与模板分子具有较高亲和力的色氨酸,并在此基础上合成功能单体:2-(3-吲哚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理论计算和核磁共振氢谱等表征结果显示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相互作用能为-82.7 k J mol-1,且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卤键为主。材料表征及其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高选择性识别甲状腺素的印迹仿生材料已经成功制备,其对模板分子表现出高选择性识别能力,最大吸附容量为22.2mmol g-1,印迹因子为2.1。印迹孔穴的识别机理主要依靠氢键和卤键的非共价作用,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筛选并合成了与甲状腺素存在较强相互作用的功能单体,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一种甲状腺素印迹仿生材料,有望代替价格昂贵的结合蛋白,实现甲状腺素及其干扰物的高选择性识别。第二部分 干扰甲状腺素转运毒性引导污染物的识别和分析研究目的:借助印迹仿生识别和色谱分离,以保留因子为评价指标,建立一种干扰甲状腺素转运毒性引导污染物的识别和分析方法,实现已知/未知TDCs的识别和分析。方法:将印迹仿生材料填充于色谱柱,借助色谱分离理论,系统优化流动相等色谱参数,实现对干扰物的高效甄别。以文献报道的72种典型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将国际通用的TTR竞争结合实验提供的相对效能(Relative potency,RP)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保留因子与RP值的一致性,计算新建筛选方法区分TTR干扰物和非干扰物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与阳性预测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印迹仿生柱分离结合高分辨质谱鉴定,实现灰尘样本中未知TDCs的非靶向筛选和验证。结果:流动相组成对化合物筛选具有显着影响,在0.05%乙酸/甲醇流动相条件下,TTR干扰物和非干扰物在印迹仿生柱上的分离效果最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保留因子的最佳临界点为0.97,在此条件下区分干扰物和非干扰物的预测准确率大于90%,且保留因子与RP值具有高度相关(rs=0.82),表明新建筛选方法与国际通用筛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外,我们通过高分辨质谱从灰尘中共筛选出100多种可疑的TTR干扰物。初步验证结果显示:四溴双酚S、部分酚类化合物等均属于干扰甲状腺素转运的污染物,说明新建方法能够实现环境中未知TDCs的筛选。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干扰甲状腺素转运毒性引导污染物的识别和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已知/未知TDCs的识别和分析,具有快速、便捷和高通量的优势,为未知污染物的识别和分析提供了新思路。第三部分 老年人群全氟化合物暴露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联性分析目的:了解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hemicals,PFCs)在老年人群中的暴露情况,并探讨其对老年人群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武汉市某社区746名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人群血浆中14种PFCs,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种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素(Thyroxine,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游离T4(Free T4,FT4)和游离T3(Free T3,FT3)。利用描述性分析探讨PFCs在老年人群中的暴露情况,并采用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TEQ)计算其联合暴露的TTR干扰毒性。采用线性相加模型检验PFCs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线性关系,然后将PFCs浓度和联合暴露指标TEQ作为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分别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讨PFCs暴露与激素水平的关联性。最后,按性别进行分层,探讨性别对PFCs暴露与激素水平关联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所检测的PFCs中,有12种PFCs的检出率大于80%,其中全氟辛基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的浓度最高,其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5.12和2.60 ng m L-1。全氟癸酸(Perfluorodecanoic acid,PFDA)、PFOS和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PFNA)与TSH水平具有负相关关系,其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TSH浓度分别降低2.14%(95%CI:-4.02,-0.26)、1.78%(95%CI:-3.53,-0.02)和3.04%(95%CI:-5.53,-0.54);全氟十三酸(Perfluorotridecanoic acid,PFTr A)与T4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其每增加一个IQR浓度,T4浓度升高4.52%(95%CI:0.25,8.78);全氟戊酸(Perfluoropentanoic acid,PFPA)与T3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其每增加一个IQR浓度,T3浓度升高1.14%(95%CI:0.13,2.15);全氟丁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与FT4水平具有负相关关系,其每增加一个IQR浓度,FT4浓度降低1.89%(95%CI:-3.09,-0.70)。联合暴露指标TEQ与TSH水平具有负相关关系,其每增加一个IQR浓度,TSH浓度降低1.91%(95%CI:-3.77,-0.06)。结论:本研究老年人群PFCs的暴露较为普遍,PFCs暴露与TSH和FT4水平降低有关,与T4和T3水平升高有关,提示该类化合物在老年人群中具有甲状腺干扰效应。
刘佳[5](2020)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肝郁脾虚病证结合模型构建过程中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高碘水对模型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并对EAT病证结合模型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本部分研究选取SPF级SD雌性大鼠,体重为180-220g,购买后适应性喂养1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大鼠自然饲养,不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大鼠采用“免疫介导+高碘水诱导联合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造模,从第8天开始除正常组大鼠喂养蒸馏水外,其余大鼠均饮用浓度为500mg/L的高碘水,第22天对大鼠进行初次免疫,背部多点皮下注射被完全弗氏佐剂(CFA)充分乳化的猪甲状腺球蛋白(Tg),每只注射100μg Tg,每周注射两次。第29-56天进行加强免疫,背部多点皮下注射被不完全弗氏佐剂(IFA)充分乳化的Tg,每只注射100μg Tg,每周注射一次,同时每天上午8:00将大鼠放入束缚筒内束缚3小时,并于下午1:00将大鼠放入盛有温水的大塑料桶中游泳至力竭,且隔日禁食,隔日给足量食物。第57-84天予12只大鼠浓度为500mg/L的高碘水继续喂养,剩余大鼠予非高碘水进行喂养。造模过程中,分别于造模4周、6周、8周、10周、12周处死大鼠,检测以下指标:(1)甲状腺重量指数;(2)甲功五项;(3)肝郁脾虚相关指标。结果:1.血清甲功五项(FT3、FT4、TSH、TG-Ab、TPO-Ab)的变化:模型组大鼠血清TPOAb、TGAb水平在第4周、6周、8周、10周、12周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第8周、10周、12周模型组大鼠血清TPOAb、TGA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2倍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FT3、FT4水平在第4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时模型组大鼠FT3、FT4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10周、12周时模型组大鼠FT3、FT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2倍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SH水平在4周、6周、8周、10周、12周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AT成模后第4周高碘水组大鼠血清FT3、FT4、TPOAb、TGAb水平明显高于非高碘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碘水组大鼠血清TSH水平明显低于非高碘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重量指数的变化:模型组大鼠甲状腺重量指数持续升高,第4周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8周、10周、12周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AT成模后第4周高碘水组大鼠甲状腺重量指数指数明显高于非高碘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郁脾虚相关指标: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5min运动总距离和中央区穿格数、体重、摄食量、胃排空率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粪便含水量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免疫介导+高碘水诱导联合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造模第8周成功建立了EAT病证结合模型。2.EAT造模过程中第4周出现亚临床甲亢,持续到第8周时出现临床甲亢。3.成模之后继续喂养高碘水4周的大鼠与未继续喂养高碘水的大鼠比较,甲状腺功能损伤加重。
高述[6](2020)在《唾液碘应用于儿童碘营养评价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评估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2.探究儿童唾液碘浓度(saliva iodine concentration,SIC)与儿童基础信息、碘营养状况、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疾病间的关系。3.探究唾液碘是否可以应用于儿童碘营养状况的评价,并为儿童唾液碘浓度正常值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三所小学的学龄儿童,采集调查儿童的唾液样、尿样、血样、饮水样,测定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儿童唾液碘浓度与相关指标的关系,以及唾液碘应用于评价儿童碘营养状况的可能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了来自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的453名8-13岁学龄儿童,其中男生238名(52.5%),女生215名(47.5%)。男生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水平均稍大于女生(P<0.05)。2.儿童饮用水水碘浓度(water iodine concentration,WIC)中位数为12.1(11.2,12.9)μg/L,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spot urinary iodine concentration,SUIC)中位数为120.6(63.8,220.1)μg/L,24h尿碘浓度(24 hour urine iodine concentration,24h-UIC)中位数为116.2(74.1,188.4)μg/L,唾液碘浓度中位数为106.2(67.8,180.8)μg/L,血清总碘(serum total iodine,St I)浓度中位数为101.4(90.2,112.4)μg/L,血清非蛋白结合碘(serum non-protein bound iodine,Snb I)浓度中位数为47.9(41.9,55.7)μg/L。3.儿童甲状腺体积(thyroid volume,Tvol)中位数为3.8(3.0,4.5)m L,Tvol/BSA中位数为3.3(2.7,3.9)m L/m2,甲状腺肿大率(total goiter rate,TGR)为6.2%,甲状腺结节率为25.7%。FT3水平为6.2±0.6 pmol/L,FT4水平18.3±2.0 pmol/L,TSH水平为2.2(1.6,2.9)m IU/L。FT3、FT4、TSH异常率分别为0.3%、0.3%、3.6%。4.唾液碘浓度与饮用水水碘浓度、一次性随机尿浓度、24h尿碘浓度、24h尿碘排出量(24 hour urine iodine excretion,24h-UIE)、碘摄入量水平(iodine intake level,IIL)、甲状腺体积、BSA校正的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P<0.05)。5.以唾液碘来诊断碘摄入缺乏,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P<0.001),最佳截断值为104.6μg/L,约登指数为0.305。以唾液碘浓度来诊断碘摄入过量,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P<0.001),最佳截断值为325.0μg/L,约登指数为0.504。6.将唾液碘与碘摄入量水平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94。7.当唾液碘浓度小于104.6μg/L时,儿童的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小于100μg/L、24h尿碘浓度小于100μg/L、碘摄入量水平缺乏的OR值分别是1.90、2.72、3.91,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唾液碘浓度大于325.0μg/L时,儿童的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大于300μg/L、24h尿碘浓度大于300μg/L、碘摄入量过量以及患有甲状腺结节的OR值分别是4.68、15.87、17.33、3.33,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调查儿童整体处于碘适宜状态。2.唾液碘浓度与饮用水水碘浓度、一次性随机尿碘、24h尿碘、24h尿碘排出量、碘摄入量水平、甲状腺体积、BSA校正的甲状腺体积呈正相关。3.用于诊断儿童碘营养缺乏和过量的截断值为104.6μg/L和325.0μg/L。唾液碘浓度小于104.6μg/L时,儿童的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小于100μg/L、24h尿碘浓度小于100μg/L以及碘摄入缺乏的风险显着高于其他儿童。当唾液碘浓度大于325.0μg/L时,儿童一次性随机尿碘浓度大于300μg/L、24h尿碘浓度大于300μg/L、碘摄入过量以及患有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显着高于其他儿童。4.唾液碘浓度与碘摄入量水平具有一致性。5.本次研究,证明唾液碘可以作为评价儿童碘营养状况的参考指标,但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验证。
李凤,鲁海峰,崔冰漪,秦春怡[7](2020)在《血清β-hCG和孕酮表达与妊娠剧吐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胃动素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妊娠剧吐患者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表达及与甲状腺功能、胃动素(MO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1例妊娠剧吐孕妇作为研究组,选取79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β-hCG、P、MOT水平、妊娠剧吐程度(VAS评分)、甲状腺功能[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素(TSH)],分析血清β-hCG、P水平与VAS评分、甲状腺功能、MOT的相关性,探讨血清β-hCG、P与妊娠剧吐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β-hCG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FT3、FT4水平及VAS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TSH及MO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β-hCG水平与血清TSH、MOT水平存在显着负相关,与血清FT3、FT4水平及VAS评分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血清P水平与血清TSH、MOT水平存在正相关,与血清FT3、FT4水平及VAS评分存在显着负相关(P<0.05);血清β-hCG、P与妊娠剧吐高度相关(P<0.05)。结论妊娠剧吐患者血清β-hCG表达异常升高,P表达较低,与患者甲状腺功能、MOT水平及妊娠剧吐程度关系密切,监测其变化情况可为临床合理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性参考。
李品[8](2020)在《基于“火郁发之”研究“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疗效与机制》文中提出目的: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是常见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按照疾病表现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目前已证实SAT急性期治疗是本病的关键,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期。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学研究,对“火郁发之”理论进行系统溯源,再论述导师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采用“升阳清热”法治疗本病的理论依据和组方思想;其次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疗效及安全性;再次,应用Meta分析,验证高师提出的“升阳清热”法治疗SAT的疗效和安全性;最后,体外实验研究观察“升阳清热”法干预腺病毒致甲状腺滤泡上皮Nthy-roi3-1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阐释其治疗急性期SAT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火郁发之”理论用于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治疗的理论研究1.1“火郁发之”理论溯源:将“火郁发之”文献进行深度挖掘,采用文献学、逻辑学的方法,对“火郁发之”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其内容包括“火”、“郁”、“发”各自的内涵,历代医家对“火郁发之”的认知以及“火郁发之”代表方剂分别进行阐述。1.2吾师高天舒教授运用“火郁发之”理论论治SAT思想传承:从定义、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方面,阐释吾师高天舒教授对于SAT论治理念。论述基于“火郁发之”理论的中药复方瘿痛饮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理论基础和组方思想。2.“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临床疗效观察本课题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观察病例均为在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未经治疗的急性期SAT(热毒炽盛证)患者,本研究共纳入合格病例共计60人。结合诊断标准纳入患者,并符合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热毒炽盛证候。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强的松组和中药组。中药组采用具有“升阳清热”中药复方瘿痛饮,由导师高天舒教授自拟,具体组成如下:升麻、柴胡、僵蚕、薄荷、黄连、黄芩、牛蒡子、生甘草、桔梗、板蓝根、连翘、玄参、蝉蜕、姜黄,实验观察期为疗程均为4周,随访时间为12周。观察指标包括疼痛改善程度、疼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甲状腺肿大消退程度及时间、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率、中医证候改善率、甲状腺功能、血沉、SAT复发率、甲减发生率以及安全性指标、依从性指标和不良事件等。3.“升阳清热”法治疗SAT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基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等七个数据库进行系统文献搜索,共得到243篇SAT文献,经剔除重复,综述、系统评价等文章以及筛除研究内容不符、设计不严谨等文献后,应用Meta分析对“升阳清热”法治疗SA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验证,指标包括总体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率、中医证候改善率、疼痛缓解程度及止痛时间、退热时间、甲状腺肿大消退程度及时间、心悸、烦躁易怒症状、甲状腺功能、血沉、不良反应、SAT复发率、甲减发生率及等指标。4.“升阳清热”法干预腺病毒致甲状腺滤泡上皮Nthy-roi3-1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的体外研究4.1制备含药血清:5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200±20g体重的Wistar大鼠(购于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许可证号:SCXK(辽)2010-000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强的松组),每组10只。受试方剂瘿痛饮,其中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按照正常成人的0.5、1.0、2.0倍剂量。经过换算,低剂量组药物浓度=0.33g/ml,中剂量组药物浓度=0.67g/ml,高剂量组药物浓度=1.32g/ml,每次灌胃剂量为1ml/100g,每日3次,连续灌胃7d。强的松组大鼠,按照成人10mg日三次正常剂量计算,将醋酸波尼松龙用0.9%Nacl溶解为0.156mg/ml浓度,每次灌胃剂量为1ml/100g,每日3次,连续灌胃7d。大鼠空白组大鼠则予生理盐水1ml/100g,每日3次,连续灌胃7d。7d后处死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离心、灭活补体、过滤细菌后置于EP管中,密封保存于-80℃冰箱中。4.2培养细胞:正常人甲状腺滤泡上皮Nthy-roi3-1细胞购自上海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进行含10%胎牛血清、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细胞培养箱(环境温度37℃、5%CO2、相对饱和湿度)下细胞培养,1:2传代。4.3腺病毒感染:随机将Nthy-roi3-1细胞分为2组,即空白组和模型组。将模型组腺病毒感染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强的松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按照分组组别将模型组、强的松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进行腺病毒感染。将各组Nthy-roi3-1细胞对应加用含药血清,其中空白组为正常大鼠血清+正常非腺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组为正常大鼠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强的松组为强的松含药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中药低剂量组为低剂量中药含药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中药中剂量组为中剂量中药含药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中药高剂量组为高剂量中药含药血清+腺病毒感染细胞。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的Caspase-1蛋白含量,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的细胞上清液T3、T4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LDH,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IL-1β、IL-18水平,Western-blot测定细胞GSDMD-N、Caspase-1、NLRP-3、ELAVL-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测定细胞Tg、TPO、Caspase-1、NLRP-3、ELAVL-1 m RNA表达,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焦亡水平。结果:1.“火郁发之”理论用于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治疗的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了“火”、“郁”、“发”各自的概念涵义,并解释了“火郁”的成因和种类、“发之”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方法。分别比较各朝代对于“火郁发之”的理论认知,总结出“火郁发之”理论涵义由《内经》中五运六气“郁”、“发”到金元时期的发表出汗,到最终采用“因势利导”治疗火热性疾病的转变过程。从经方、验方的角度系统阐述“火郁发之”代表方剂和组方思想。最后以“火郁发之”理论为基础,深入传承吾师高天舒教授对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论治理论,并对自创中药复方瘿痛饮治疗本病的组方理论依据进行阐释。2.“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临床疗效观察2.1 VAS疼痛评分:治疗2周时,中药组改善VAS疼痛评分疗效优于强的松组(P=0.020<0.05);治疗4周时,中药组与强的松组两组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307>0.05)。2.2甲状腺肿大程度测定:分别于治疗前、2周、4周和16周对各组患者甲状腺肿大程度进行触诊,两组患者甲状腺肿大程度均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小,且2周、4周时中药组与强的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P=0.281>0.05,4周:P=0.875>0.05);随诊观察第16周时,中药组甲状腺肿大程度明显小于强的松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5)。2.3退热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中药组退热时间(5.90±2.81天)与强的松组(6.60±4.06天)相比无显着差异(P=0.375>0.05),中药组疼痛消失时间(6.87±2.35天)与强的松组(10.00±5.78天)相比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2.4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3.57±4.20)与强的松组(7.37±6.75)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均有显着降低(P=0.000<0.01,P=0.000<0.01),且中药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强的松组(P=0.009<0.01),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强的松组(P=0.026<0.05)。2.5甲状腺功能: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与强的松组血清FT3、FT4均有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3:P=0.774>0.05,FT4:P=0.264>0.05,TSH:P=0.186>0.05)。2.6血沉:治疗2周、4周时,中药组和强的松组ESR水平均成下降趋势,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周:P=0.744>0.05,4周:P=0.526>0.05)。2.7复发率、甲减发生率:在第16周时,中药组治疗后无病例复发,强的松组有1例复发;中药组甲减发生2例(甲减发生率6.7%),强的松组发生3例(甲减发生率10%),就复发率和甲减发生率而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0.05,P=064>0.05)。2.8安全性指标:对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检测,结果除强的松组治疗后白细胞总数(8.03±1.47^109/L)出现显着上升(正常范围内)外,两组其他指标均无异常。2.9不良事件及依从性指标:不良事件强的松组1例,中药组0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13>0.05)。依从性方面,中药组95.87±5.70(%),强的松组94.10±6.17(%),均>80%,经秩和检验分析后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0.05)3.“升阳清热”法治疗SAT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经严格筛查文献,排除不合格文献223篇,本研究共纳入20篇文献,累计1445例病例数。3.1“升阳清热”法可以提高SAT治疗总体有效率,显着提高证候有效率。在改善SAT症状方面,“升阳清热”法在改善颈前疼痛、缩短疼痛时间,缩小颈前肿大、减轻心悸、烦躁易怒等方面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在退热时间,缩小甲状腺肿时间上与西药常规治疗相当。3.2检验指标方面,“升阳清热”法改善能够下调FT3,FT4指标,但目前仍需更多的临床临床观察佐证。“升阳清热”法在上调TSH、及下降ESR方面与西医常规治疗相当,但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3在不良反应、SAT复发率、甲减发生率等方面,“升阳清热”法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4.“升阳清热”法干预腺病毒致Nthy-roi3-1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的体外研究4.1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1:模型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各中药组和强的松组荧光均有不同程度减弱。免疫荧光观察,造模后Caspase-1大量表达于细胞质中,各组实验药物能够不同程度下调Caspase-1表达水平。4.2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3、T4:模型组T3、T4与空白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提示造模后存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3、T4水平均有不同水平的下调,其中中药中剂量、高剂量组、强的松组T3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下调,但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T4水平变化,中药中剂量组(9.483±0.194ng/ml)、高剂量组(10.267±0.121ng/ml)、强的松组(10.233±0.258ng/ml)与模型组(26.033±0.258ng/ml)相比均有显着下调,且中药中剂量组T4水平与强的松组相比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4.3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LDH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死亡率显着增高,其他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中药中剂量组(14.267±0.476%,P=0.000<0.01)和中药高剂量组细胞(14.700±0.623%,P=0.000<0.01))死亡率显着低于强的松组(18.983±0.69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18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的IL-1β、IL-18水平显着升高。各实验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IL-1β、IL-18水平均显着下调。其中中药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强的松组相比IL-1β(P=0.216>0.05)、IL-18水平(P=0.530>0.05),无统计学差异。4.5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1、ELAVL-1、GSDMD-N、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1、ELAVL-1、GSDMD-N、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各实验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在下调Caspase-1(P=0.019<0.05)、ELAVL-1(P=0.016<0.05)、GSDMD-N(P=0.011<0.05)、NLRP-3(P=0.006<0.01)蛋白表达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强的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 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Tg、TPO、Caspase-1、NLRP-3、ELAVL-1 m RNA: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TPO、Caspase-1、NLRP-3、ELAVL-1 m RNA水平均显着增高,各实验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m 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中药中剂量组在下调Tg(P=0.000<0.01)、TPO(P=0.000<0.01)、Caspase-1(P=0.000<0.01)、ELAVL-1m RNA(P=0.000<0.01)、NLRP-3(P=0.000<0.01)转录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强的松组。4.7细胞Annexin V-FITC PI染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nnexin V(+)/PI(+)和Annexin V(+)/PI(-)细胞比例显着升高。各实验药物组Annexin V(+)/PI(+)和Annexin V(+)/PI(-)细胞比例与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中药中剂量组、高剂量组Annexin V(+)/PI(+)细胞比例均显着低于强的松组,但Annexin V(+)/PI(-)细胞比例与强的松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结论:1吾师高天舒教授基于“火郁法之”理论提出的“升阳清热”法是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行之有效且安全的治法。2“升阳清热”法能够改善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患者缓解疼痛、缩短发热时间、减轻甲状腺肿大程度、恢复甲状腺功能、控制炎症(血沉)反应,且甲减发生率和SAT复发率均较低。经过Meta分析验证,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下的“升阳清热”法是治疗SAT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3“升阳清热”法能够抑制腺病毒致Nthy-roi3-1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其机制主要与下调焦亡上游调控分子ELAVL1表达和转录水平,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下调Caspase-1活化水平、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表达和GSDMD-N的表达有关。
AdHocWritingCommitteeforGuidelineso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thyroiddiseasesduringpregnancyandpostpartum;ChineseSocietyofEndocrin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Perin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9](2019)在《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指明《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2版)是2012年指南的更新。指南新增1个章节,提出78个问题,给出66个推荐。修定了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诊断切点值、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等,制定了妊娠前促甲状腺激素筛查后处理流程图,旨在为临床医师对相关问题做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AdHocWritingCommitteeforGuidelineo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ThyroidDiseasesduringPregnancyandPostpartum(2ndedition);ChineseSocietyofEndocrin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Perin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10](2019)在《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2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2版)是2012年版指南的更新。本版指南新增1个章节,提出78个问题,提供66条推荐;修定了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促甲状腺激素诊断切点值、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等,制定了妊娠前促甲状腺激素筛查后处理流程图,旨在为临床医师对相关问题做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二、血清FT3、FT4联合放免检测法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FT3、FT4联合放免检测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神形统一观”探讨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基于miRNA326调节Th17细胞探讨逍遥散加味干预EAT肝郁脾虚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基于“神形统一观”从肝脾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mircoRNA靶向调控相关免疫细胞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海藻玉壶汤特定剂量条件下的反药组合加减抗甲状腺肿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海藻反甘草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海藻玉壶汤中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海藻玉壶汤治疗甲状腺肿大的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应用对海藻玉壶汤中5种活性成分溶出含量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节 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对甲状腺肿大大鼠甲状腺形态的影响 |
实验一 甲状腺肿大大鼠模型的复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对甲状腺肿大大鼠体征、甲状腺系数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对甲状腺肿大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节 基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探讨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四节 基于凋亡信号通路探讨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对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
实验一 电镜下观察甲状腺肿大模型大鼠细胞凋亡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TUNEL染色法计算凋亡指数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对大鼠甲状腺Caspase8、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四 海藻玉壶汤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对大鼠甲状腺Fas、Bc1-2 mRNA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3)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心理特征及AR基因突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概述 |
1.1.1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 |
1.1.2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原因研究 |
第2章 育龄期PCOS患者临床实验室特征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2.5 结果 |
2.5.1 PCOS患者与非PCOS不孕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5.2 PCOS患者与非PCOS不孕症患者实验室参数比较 |
2.5.3 PCOS患者与非PCOS不孕症患者生活环境因素比较 |
2.6 讨论 |
2.7 结论 |
第3章 育龄期PCOS患者焦虑情绪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诊断标准 |
3.3 研究方法 |
3.4 统计学分析 |
3.5 结果 |
3.5.1 PCOS患者一般概况 |
3.5.2 PCOS患者的焦虑情况分析 |
3.5.3 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3.5.4 PCOS患者不同月经周期及合并中心性肥胖、痤疮、高雄激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月经紊乱+高雄激素状态+PCO多囊亚型与否的焦虑检出比例 |
3.6 讨论 |
3.6.1 PCOS患者月经周期与焦虑关系 |
3.6.2 PCOS患者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与焦虑的关系 |
3.6.3 高雄与焦虑的关系 |
3.7 结论 |
第4章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AR基因突变研究 |
4.1 材料及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1.3 主要试剂 |
4.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4.2.1 外周血激素及生化指标测定 |
4.2.2 外周血总DNA提取 |
4.2.3 雄激素受体各外显子引物设计 |
4.2.4 PCR扩增 |
4.2.5 PCR产物纯化 |
4.2.6 AR基因DNA直接测序 |
4.2.7 AR基因突变生物信息分析 |
4.2.8 AR基因进化保守性与变异性分析 |
4.2.9 构建AR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慢病毒 |
4.2.10 KGN颗粒样肿瘤细胞培养 |
4.2.11 慢病毒质粒感染KGN细胞 |
4.2.12 细胞生物学功能检测分析 |
4.2.13 免疫印迹法检测AR野生型、突变型慢病毒在KGN细胞中的表达 |
4.2.14 统计学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研究对象临床特征、激素及生化测定结果分析 |
4.3.2 AR基因测序及突变结果分析 |
4.3.3 AR基因突变生物信息分析 |
4.3.4 AR基因进化保守性与变异性分析 |
4.3.5 不同AR基因型慢病毒感染KGN细胞AR蛋白表达结果 |
4.3.6 KGN细胞培养液激素及生化测定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甲状腺干扰物:转运毒性引导识别和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分子印迹仿生材料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与材料 |
1.2 氨基酸残基的筛选 |
1.3 功能单体的合成 |
1.4 IEMA与T4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 |
1.5 印迹仿生材料的制备 |
1.6 材料表征 |
1.7 吸附实验 |
2 结果 |
2.1 氨基酸残基筛选 |
2.2 功能单体与模板的相互作用研究 |
2.3 印迹仿生材料的合成和表征 |
2.4 印迹仿生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
2.5 吸附机理探讨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干扰甲状腺素转运毒性引导污染物的识别和分析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与材料 |
1.2 污染物在印迹仿生柱上的色谱评价 |
1.3 保留因子与TTR结合效应比较 |
1.4 TTR竞争结合实验 |
1.5 灰尘样本的采集与前处理 |
1.6 非靶向筛选 |
2 结果 |
2.1 流动相对污染物保留因子的影响 |
2.2 化合物在印迹仿生柱上的保留机理探讨 |
2.3 保留因子与TTR结合效应对比 |
2.4 灰尘中TDCs的非靶向筛选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老年人群全氟化合物暴露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与材料 |
1.2 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 |
1.3 血浆中污染物的检测 |
1.4 血浆中THs浓度测定 |
1.5 质量控制 |
1.6 PFCs联合暴露的毒性评价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与激素水平 |
2.2 研究人群PFCs的暴露情况及其TTR干扰效应 |
2.3 PFCs暴露与THs水平的关联性 |
3 讨论 |
4 结论 |
创新点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干扰物的筛选及其人群健康效应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附表和附图 |
附录二 :博士期间工作小结 |
致谢 |
(5)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综述二 桥本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唾液碘应用于儿童碘营养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体格检查 |
1.3 生物样本采集 |
1.4 实验室检测方法 |
1.5 评价及诊断标准 |
1.6 质量控制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儿童基本情况 |
2.2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基础信息间的关系 |
2.3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碘营养状况指标间的关系 |
2.4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指标间的关系 |
2.5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间的关系 |
2.6 儿童唾液碘水平与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关系 |
2.7 儿童唾液碘水平评价碘营养的可行性研究 |
3 讨论 |
3.1 儿童碘营养指标评价 |
3.2 唾液碘与儿童各指标的关系探讨 |
3.3 唾液碘应用于儿童碘营养评价的可行性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唾液作为人群健康指标评价的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血清β-hCG和孕酮表达与妊娠剧吐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胃动素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3 方法及检测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基本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血清β-hCG、P水平 |
2.2 两组甲状腺功能、MOT及VAS评分 |
2.3 血清β-hCG、P水平与甲状腺功能、VAS评分相关性 |
2.4 血清β-hCG、P与妊娠剧吐关系 |
3 讨论 |
(8)基于“火郁发之”研究“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疗效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火郁发之”理论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的理论渊源 |
1.火郁发之理论的内涵释义 |
2.“火郁发之”理论源流 |
3.“火郁发之”代表方剂与临床应用 |
4.高天舒教授运用“火郁发之”理论用“升阳清热”法治疗急性期 SAT 的临床思路 |
论文二 “升阳清热”法干预热毒炽盛证急性期 SAT临床疗效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升阳清热”法治疗SAT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四“升阳清热”法干预腺病毒致甲状腺滤泡上皮Nthy-roi3-1 细胞感染的焦亡过程的体外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用药日记 |
附录二 病例报告表 |
综述一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血清FT3、FT4联合放免检测法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神形统一观”探讨逍遥散加味治疗桥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李祎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海藻玉壶汤特定剂量条件下的反药组合加减抗甲状腺肿的作用及机制[D]. 吕艳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3]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心理特征及AR基因突变的研究[D]. 田莉峰. 南昌大学, 2020(08)
- [4]甲状腺干扰物:转运毒性引导识别和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D]. 黄凯.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5]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研究[D]. 刘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唾液碘应用于儿童碘营养评价的研究[D]. 高述.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血清β-hCG和孕酮表达与妊娠剧吐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胃动素相关性[J]. 李凤,鲁海峰,崔冰漪,秦春怡.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04)
- [8]基于“火郁发之”研究“升阳清热”法治疗热毒炽盛型急性期SAT的疗效与机制[D]. 李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2版)[J]. AdHocWritingCommitteeforGuidelineso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thyroiddiseasesduringpregnancyandpostpartum;ChineseSocietyofEndocrin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Perin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08)
- [10]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第2版)[J]. AdHocWritingCommitteeforGuidelineo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ThyroidDiseasesduringPregnancyandPostpartum(2ndedition);ChineseSocietyofEndocrin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SocietyofPerin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