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部伽玛刀照射正常脊髓所致放射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哲[1](2021)在《体部伽玛刀治疗转移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体部伽玛刀治疗肝转移瘤、肺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肝转移瘤、肺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资料,经过整理入组资料齐全,诊断为肝转移瘤、肺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共71例,共119个转移灶行伽玛射线治疗,其中肝转移瘤12例(22个肝转移灶),肺转移瘤46例(70个肺转移灶),肾上腺转移瘤13例(26个转移灶)。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KPS评分、病变部位、分期、既往是否接受过其他治疗、治疗时间、剂量与剂量分割模式等基本信息;收集患者治疗前、中、后血常规、肝功肾功离子、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化验结果供分析使用。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剂量分割模式分别为:肝转移瘤患者剂量:3~8Gy/F×5~14F;肺转移瘤患者剂量:3~8Gy/F×5~18F;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剂量:3~5Gy/F×8~18F;5次/周;均以50%剂量线为处方剂量。之后,根据要求进行随访记录,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3月近期疗效、1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生存率(Over survival,OS)、副反应以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治疗3种转移瘤3个月的有效率为72%;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1%;局部控制率为97.5%;其中肝转移瘤的1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8.3%和95.5%;肺转移瘤的1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7%和97.1%;肾上腺转移瘤的1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和96.2%。而在46例肺转移瘤的患者分别有17例采用3~4Gy/F×10-18F;29例患者采用5~8Gy/F×5~14F,结果显示单次剂量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更长。71例患者至2021年1月30日存活10例,死亡61例;其中有26(36.6%)例死于心梗、肺心病、脑出血等其他内科疾病,有28(39.4%)例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还有7例(9.9%)不明原因死亡。(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治疗部位、是否伴有其他部位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70岁的患者与年龄<70岁的患者相比,前者的死亡风险是后者的2.75倍,(P=0.001);治疗部位是肝转移瘤的是肺转移瘤的21.967倍,治疗部位是肺转移瘤的是肾上腺转移瘤的5.953倍(P<0.001),有其他部位转移是没有其他部位转移2.885倍(P<0.001)。(3)副反应:放疗期间有10(14.08%)例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有20(28.17)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没有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半年后有6(8.45%)例患者出现放疗区域的纤维化,没有其余不良反应,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1)伽玛刀治疗晚期肝转移瘤、肺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生存率高,毒副反应小,是安全有效的;(2)治疗肺转移瘤采用单次剂量大、次数少的分割模式,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影响晚期转移瘤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治疗部位和是否伴有其他部位转移。
张柳霞,刘利民,杨妤,杨新辉,陈忆玲,李树梁[2](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局部复发再程放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首次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再程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17年6月入住我院的53例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再程立体定向放疗(体部伽玛刀治疗)或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观察再程放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再程放疗后所有患者的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1.1%、50.9%、22.6%,复发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1.2%、30.2%、15.1%,3名患者无再次复发且无远处转移生存>5年(62、70、110个月)。再程放疗后有4名患者发生I级放射性肺炎;3名患者发生Ⅱ级放射性肺炎;没有患者发生Ⅲ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用于再程放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李翔[3](2020)在《一贯煎加味联合伽玛刀治疗肝肾阴虚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一贯煎加味联合伽玛刀治疗肝肾阴虚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癌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一贯煎口服+伽玛刀治疗组),对照组30例(单纯伽玛刀治疗组);观察从伽玛刀治疗开始至伽玛刀治疗后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实体瘤近期疗效、中医症候评分、KPS评分、AFP值水平、疼痛程度评分、放疗毒副反应等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美国统计软件包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治疗后近期疗效的分布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10 P=0.044<0.05);客观缓解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4.267,P=0.039<0.05);疾病控制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1.667,P=0.197>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67,P=0.039<0.05)。2.疼痛缓解程度比较,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17,P=0.034<0.05)。3.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组采用秩和检验,Z=-4.707,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秩和检验,Z=-4.572,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样本经秩和检验,Z=1.995,P=0.04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Z=2.416,P=0.01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数采用卡方检验,x 2=4.356,P=0.037<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KP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采用秩和检验,Z=4.132,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采用秩和检验,Z=2.822,P=0.00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2.006,P=0.049<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AFP水平比较,治疗3个月后,组内比较:治疗组Z=-4.659,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Z=-3.301,P=0.00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Z=1.989,P=0.047<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放疗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贯煎加味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及单纯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一贯煎加味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在提高近期疗效、缓解疼痛程度、改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改善AFP值水平及提高卡氏评分上均优于单纯伽玛刀治疗;一贯煎加味联合伽玛刀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魏胜涛[4](2020)在《食管癌放疗中脊髓外扩边界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脊髓是食管癌放疗重点考虑的危及器官,如果超量照射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评价和控制其照射剂量是放疗重点关心的环节;基于放疗分次照射的特点,靶区和危及器官需要一个外扩范围,以保证肿瘤足够的剂量覆盖及危及器官有效保护。对于脊髓的外扩边界,当前多数放疗中心采用统一的外扩建议值,可能没有考虑脊髓的亚段、采用何种放疗技术,本研究尝试依据最新的影像引导技术根据椎体的命名进行分段分析和计算。目的依据诊断级CT图像分段分析食管癌放疗患者脊髓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和残差,确定脊髓是否需要分段给予外扩边界。方法根据治疗部位,选取颈组、胸组、腹组食管癌患者各20例,共60例,均进行影像引导放疗。颈组采用颈胸热塑面膜固定体位,胸、腹组采用真空固定垫固定体位。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利用西门子CTVision加速器诊断级螺旋CT获取的治疗前验证影像,每个病例连续收集20次影像,均为在线影像引导方式;在MIM软件上导入CT图像,处理并提取摆位参数;勾画验证和计划CT脊髓,处理并提取勾画脊髓的Dice系数、Hausdorff距离最大值、质心坐标值。采用配伍方差检验、FriedmanM检验分析数据,外扩值计算公式为MPRV=1.3∑总群体+0.5σ总群体。结果影像引导前颈、胸、腹脊髓摆位误差依次增大;影像引导后颈、胸、腹脊髓dice系数依次增大,豪斯多夫距离依次减小,质心偏差颈部最大、胸部最小。影像引导前各段脊髓摆位偏差总体不同,颈与胸、腹差异明显,胸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引导后各段脊髓质心偏差总体不同,颈胸差异明显,颈胸、胸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引导后各段脊髓豪斯多夫距离总体不同,颈胸、颈腹差异明显,胸腹差异没统计学意义。影像引导前后脊髓任一分段参数间的多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引导校正前颈、胸、腹脊髓质心法摆位外扩X、Y、Z分别是:3.44、5.09、6.12;3.45、3.42、4.16;3.66、4.51、6.84mm;配准后颈、胸、腹脊髓质心法残差外扩X、Y、Z分别减少为:1.87、1.33、2.24;1.71、1.37、2.24;1.89、1.35、1.29mm。影像引导校正前颈、胸、腹脊髓豪斯多夫距离法X、Y、Z摆位外扩分别是:2.57、5.04、5.90;2.81、3.35、4.27;2.87、4.44、6.65mm;配准后颈、胸、腹脊髓豪斯多夫距离法X、Y、Z残差外扩分别减少为:1.23、0.93、1.55;1.23、0.93、1.55;1.23、0.93、1.55mm。结论各段脊髓影像引导校正前摆位误差、配准后残差均不同,应给予不同外扩值。
徐雪晶[5](2017)在《原发性肝癌伽玛刀治疗疗效回顾性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收集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疗方案及治疗效果,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09年2月–2016年6月某三甲医院伽玛刀肿瘤中心行伽玛刀治疗的7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2)研究内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转归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化验指标变化情况、近期及远期疗效情况。(3)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好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近期有效率与年龄、卡氏评分(KPS)、临床分期和治疗剂量等因素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治疗前后化验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1)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7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630例,占84.8%;女性113例,占15.2%。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92岁,中位年龄为53(46,61)岁。KPS评分<80分的患者76例,占10.2%;KPS评分≥80分的患者667例,占89.8%。有明确临床分期的患者共426例,其中Ⅰ期18例,占4.2%;Ⅱ期17例,占4.0%;Ⅲ期284例,占66.7%;Ⅳ期107例,占25.1%(2)原发性肝癌患者转归情况:7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出院时,发生好转706例、无明显变化31例、恶化3例、死亡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性脑病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好转率为95.0%。不同KPS、远处转移、累积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BED)组间好转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80分、无远处转移、接受累积剂量≥3000c Gy和BED≥4000c Gy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好转率(95.7%、97.4%、97.2%、97.6%)均高于KPS<80分、有远处转移、接受累积剂量<3000c Gy和BED<4000c Gy患者好转率(81.6%、90.7%、90.6%、93.3%);(3)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入院后发生不良反应243例,占32.7%,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不同累积剂量组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接受累积剂量≥3000c Gy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低于接受累积剂量<3000c Gy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7.7%;(4)原发性肝癌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伽玛刀治疗后白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较治疗前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5);(5)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3个月部分缓解(Part Remission,PR)为63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33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为3例,1-3个月有效率为63.6%;不同累积剂量患者1-3个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接受累积剂量≥3000c Gy组患者的有效率(67.8%)高于接受累积剂量<3000c Gy组(33.3%)。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6个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为1例、PR为18例、SD为9例、PD为2例,4-6个月有效率为63.3%;入院前接受和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4-6个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入院前未接受过治疗患者的有效率(90.9%)高于入院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47.4%)。(6)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疗效: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有远期随访资料,其生存时间为1-6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半年、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9.6%、25.7%、10.7%和3.8%。不同累积剂量和出院后是否接受过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累积剂量≥3000c Gy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接受累积剂量<3000c Gy的患者(P=0.004);出院后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P=0.001)。结论:(1)行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中老年患者居多,患者治疗时多数处于中晚期。(2)原发性肝癌患者出院时好转率为95.3%,其中KPS较高、无远处转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接受高剂量照射的患者好转率较高;(3)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接受高累积剂量照射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4)伽玛刀治疗对肝功能和血常规会产生影响,使血液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白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下降;(5)入院前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和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接受较高累积剂量照射的患者近期疗效较好;(6)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接受较高累积剂量和出院后接受其他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长。
宋云风,单国用[6](2016)在《放射性脊髓病的临床分析(附2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肿瘤所导致的放射性脊髓病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患者首次或再程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脊髓病2例。结合文献分析脊髓照射后的病理变化、放射生物学效应、耐受剂量、修复及防治。结果:放射性脊髓病一旦发生,往往造成患者截瘫,虽然经过多种治疗方法但仍不可逆转,2例患者均死亡。结论:放射性脊髓病是临床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极差,应以预防为主。
陈子印[7](2016)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约占全部NSCLC的30%,对于早期NSCLC来说手术是首选,但是由于年龄、肿瘤的位置或者个人原因等一些患者无法手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具有疗程短、单次剂量高、生物有效剂量(BED)高、局控率高等特点。由于SBRT单次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都很高,所以对这种较为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要严格限制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来降低相关放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论文研究了呼吸门控技术和非共面野技术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性。首先给患者做呼吸门控定位和自由呼吸定位并在模拟机下观察患者的呼吸运动幅度。通过靶区体积、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和靶区剂量参数的比较发现,呼吸门控定位勾画的靶区在GTV和CTV方面大于自由呼吸定位,但是PTV体积明显被缩小了(P=0.000);应用相同条件制定的SBRT治疗计划在危及器官受量方面,呼吸门控定位降低大部分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在患侧肺和全肺的V2.5、V5、V20、V25、Dmean及健侧肺Dmean方面呼吸门控计划(Plan-RPM)都小于自由呼吸计划(Plan-FB),其他危及器官受量方面除脊髓和胸壁最大照射剂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靶区参数(HI、CI)方面两种定位方式制定的计划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论文进一步比较了共面野SBRT计划(Plan-CO)和非共面野SBRT计划(Plan-Non)的剂量学特性,非共面野虽然增加了患侧肺和全肺的V2.5、V5及患侧肺Dmean,但是缩小了患侧肺和全肺的V20、V25和健侧肺的Dmean,增加了SBRT计划的剂量梯度,同时也降低了脊髓、食道、气管、胸壁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只有心脏的照射剂量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靶区剂量学参数的比较发现,非共面野提高了靶区的适型性,均匀性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的结合在剂量学方面有明显优势,在早期NSCLC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值得被推广运用。
金朝辉,吴树杰,李运双[8](2015)在《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1265例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1265例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伽玛刀治疗中心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行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的126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伽玛刀联合化疗,选择同期行单纯化疗的患者76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及晚期不良反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9,P=0.003),P<0.05;生存期比较在治疗18月后(χ2=5.128,P=0.033)、24月后(χ2=12.500,P=0.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性放射损伤中,以0级和Ⅰ级损伤较为常见;晚期不良反应以肺脏损伤最为常见;两组患者在治疗12月后(t=3.023,P=0.0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肺癌效果确切,并且能够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龙志雄[9](2015)在《肝癌放疗的临床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γ-刀与X-刀治疗旱期小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丫射线与X射线立体定向全身治疗系统(简称γ-刀与X-刀)治疗早期小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1月我院70名不愿意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小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Y-刀治疗,70%等剂量曲线覆盖GTV体积,5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体积,GTV处方剂量为70Gy/10F,PTV处方剂量为50Gy/10F;另一组采用X刀治疗,90%等剂量曲线包绕GTV体积,GTV总剂量70Gy/10F,PTV总剂量63Gy/10F。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两组计划处方剂量一致时,γ-刀组肝脏V5、V10、V20、V30、V40和MDTNL均较X-刀组低(P<0.05)。γ-刀组、X-刀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4.7%和96.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1.000)。γ-刀组和X-刀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7月和37.9月,丫-刀组与X-刀组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γ-刀组和X-刀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37/38)和96.9%(31/32)(P=1.000),92.1%(35/38)和90.6%(29/32)(P=1.000),73.7%(28/38)和78.1%(25/32)(P=0.666)。丫-刀组和X-刀组Ⅰ-Ⅱ级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3.7%(9/38)和46.9%(15/32(P=0.042),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1.6%(12/38)和31.3%(10/38)(P=0.976)。γ-刀组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为26.3%(10/38),X-刀组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为50.0%(16/32),两组放射性肝炎发生率相比较,X-刀组高于γ-刀组(P=0.041)。结论:γ(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治疗小肝癌的一种有效无创治疗手段。其中γ-刀与X-刀治疗早期小肝癌疗效相当,具有较好的局控率,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但γ-刀在对周围正常组的保护、保护胃肠道、减少肝脏放射性损伤方面有一定优势。第二部分γ刀联合TACE与调强适形放疗联合TACE台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γ刀联合TACE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9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深圳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月亮神γ刀设计放疗联合TACE治疗,B组患者接受瑞典医柯达公司生产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设计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TACE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两个月复查肝脏增强CT,根据病灶大小评估疗效。所有患者均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一次,四周后重复一次,休息两周后再根据分组情况分别行Y刀治疗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γ刀及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具体方法为:在各自的立体定向放疗定位系统下以5mm层厚行CT增强扫描靶区,对所获图像在TPS上进行三维重建,勾画靶区,GTV为影像学上所见肿瘤靶区,PTV在GTV基础上均外扩1cm,修饰解剖学边界。γ刀为5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照射剂量为每次3GY,每周五次,总共15次。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为9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照射剂量为每次2.5GY,每周五次,总共28次。结果:两组计划处方剂量一致时,Y-刀组肝脏V5、V10、V20、V30、V40和MDTNL均较IMRT组低(P<0.05)。A组完全缓解(CR)2例(5.7%),部分缓解(PR)20例(57.1%),稳定(SD)8例(22.9%),进展(PD)5例(14.3%),总有效率RR62.8%,B组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19例(55.9%),稳定(SD)8例(23.5%),进展(PD)7例(20.6%),总有效率RR55.9%。A、B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2.9%(29/35)、79.4%(27/34)(P=0.714),2年生存率分别为60.0%(21/35)、58.8%(20/34)(P=0.921),A组生存率偏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轻度肝功能损伤,A组和B组Ⅰ-Ⅳ级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7.1%和61.8%,B组高于A组(P=0.041);A、B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64.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0)。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1.4%和20.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29)。结论:γ刀与调强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相对安全,有效率、近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别。γ刀保护性能好,放射性肝炎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IMRT低。第三部分“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2例巨块型肝癌(肿瘤大小15-35cm)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肝脏子病灶,子病灶放疗间隔至少6小时,子病灶均2Gy/次,1次/天,5次/周,总剂量30-40Gy。B组患者肝脏病灶行调强适形放疗,2Gy/次,1次/天,5次/周,总剂量30-40Gy。结果:A组患者有1例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而未完成放疗,B组患者有4例因放疗反应重未能完成放疗,剔除观察。A、B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2.9%(29/35)、81.3%(26/32),无统计学意义(P=0.864)。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7个月和6.5个月,A组长于B组(P=0.002)。A、B两组放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2.9%(22/35)和59.4%(19/32)(P=0.770),48.6%(17/35)和21.9%(7/32)(P=0.040),17.1%(6/35)和0%(0/32)(P=0.025),2.9%(1/35)和0%(0/32)(P=1.000)。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肝炎、骨髓抑制(主要为Ⅰ-Ⅱ级)和放射诱发的肝病。两组Ⅰ-Ⅱ级消化道反应、Ⅰ-Ⅱ度骨髓抑制发生率相当(P值分别为:0.864,0.587)。两组Ⅰ-Ⅱ级放射性肝炎、放射诱发的肝病发生率B组高于A组(P值分别为:0.021,0.046)。结论:“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巨块型肝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副反应更轻,经对症处理后患者能耐受,“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不失为巨块型肝癌的一种有效放疗模式。第四部分半肝交替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中草药治疗晚期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半肝交替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中草药治疗晚期弥漫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6例弥漫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中草药组,B组为单纯放疗组。放疗方法:将肝脏分为左右半肝,进行半肝交替调强适形放疗,2Gy/次,5次/周,每半肝照射完15次换位,先照射病灶多的一侧半肝。放疗前后加服中草药。B组患者不服中草药,单纯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放疗方法、剂量同A组。结果:A、B两组按计划完成治疗的患者例数分别是32例、3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上升大于10分的比率分别为90.6%、71.0%(P=0.047)。A、B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相当(P分别为0.863,0.901,0.814,0.647),A、B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A组P分别为0.000、0.000、0.000,B组P分别为0.029、0.047、0.001),CD8+较治疗前下降(A组P为0.009,B组P为0.044),A、B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47、0.035、0.045),CD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为0.490)。A、B两组患者获益率分别为78.1%(25/32)、77.4%(24/31),无统计学意义(P=0.946)。A、B两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2月和5.1月(P>0.05),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90.6%(29/32)和87.1%(27/31)(P=0.708);40.6%(13/32)和32.3%(10/31)(P=0.490);18.6%(6/32)和0%(0/31)(P=0.024)。治疗的毒性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肝炎及骨髓抑制。两组Ⅰ-Ⅱ级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1.3%、38.7%(P=0.535),Ⅲ-Ⅳ级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5.6%、38.7%(P=0.039),Ⅰ-Ⅱ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50.0%、74.2%(P=0.048)。结论:半肝交替调强适型放疗联合中草药治疗晚期弥漫性肝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力,延长生存期,降低放射性肝损伤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第五部分TGF-β信号通路在肝癌放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研究放射线对肝癌细胞HepG2中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肝癌细胞系HepG2,采用不同分次剂量6 MV X射线对肝癌细胞系进行放射(分次剂量为0,2,4,6,8Gy,单次照射)。实验细胞先用含TGF-β1(0或5 ng/ml)的细胞培养液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然后细胞按照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外照射。经外照射后2小时,我们对细胞的增殖、凋亡、TGF-p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次剂量放射线对HepG2细胞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同时可以诱发细胞凋亡,且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与放射性剂量呈正相关。相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放射前使用不含TGF-βl培养液培养的细胞的凋亡率较TGF-β1培养液培养的细胞的凋亡率更高。放射线均可以诱导肝癌细胞中Smad3和p-Smad3的表达,而Smad7表达下降。相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放射前使用不含TGF-β1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其Bax的表达较含TGF-β1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中Bax的表达增强。相反,无论是单独X线照射组或TGF-β预培养组的细胞,我们并没有发现Bcl-2的表达有明显变化。用siRNA-Smad3将HepG2细胞中Smad3表达沉默后,同样剂量放射线照射肝癌细胞,这种生长抑制效应被削弱(P<0.05)。Smad3沉默后的肝癌细胞受放射线照射后,其凋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放射线可以使肝癌细胞中Smad3与p-Smad3高表达,且Smad7表达下调。同时,放射线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而当加入外源性TGF-β之后,上述现象均被减弱。这一新的现象提示放射线对肝癌细胞系中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田春红,田春娟[10](2013)在《肝癌的放射疗法》文中认为人类与肝癌的抗争已经有100多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治疗肝癌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手段也日趋多样。从早期的单纯手术治疗,到目前的手术、放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的综合运用,肝癌正由以往的"不治之症"逐渐变为现在的"部分可治之症"。
二、体部伽玛刀照射正常脊髓所致放射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部伽玛刀照射正常脊髓所致放射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体部伽玛刀治疗转移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体部伽玛刀治疗转移瘤的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非小细胞肺癌局部复发再程放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全组疗效 |
2.2 不同放疗剂量的疗效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一贯煎加味联合伽玛刀治疗肝肾阴虚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或终止标准 |
2.分组与实验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3.1 观察指标 |
3.1.1 安全性观测指标 |
3.1.2 疗效评定指标 |
4.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1.1 性别情况 |
1.2 年龄情况 |
1.3 肿瘤情况 |
1.4 疼痛程度 |
2.疗效评价 |
2.1 瘤体近期疗效比较 |
2.2 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
2.3 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
2.3.1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2.3.2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2.4 KPS评分疗效评定 |
2.5 两组治疗前后AFP值水平比较 |
2.6 放疗毒副反应比较 |
3.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研究进展 |
1.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
1.2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2.1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
1.2.2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
2.古方一贯煎的组方分析及现代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
3.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 B |
附录 C 临床观察表 |
附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食管癌放疗中脊髓外扩边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原发性肝癌伽玛刀治疗疗效回顾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1.2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
1.2.1 伽玛刀放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2.2 伽玛刀放疗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
1.2.3 伽玛刀治疗的临床适用范围 |
1.3 原发性肝癌 |
1.3.1 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特征 |
1.3.2 原发性肝癌发病危险因素 |
1.3.3 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 |
1.3.4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 |
1.4 立题依据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资料来源 |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1.3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
2.2 研究内容 |
2.2.1 基本情况 |
2.2.2 治疗情况 |
2.2.3 转归情况 |
2.2.4 不良反应情况 |
2.2.5 实验室检查情况 |
2.2.6 近期疗效评价 |
2.2.7 远期疗效评价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原发性肝癌患者基本情况 |
3.1.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 |
3.1.2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情况 |
3.1.3 原发性肝癌患者慢性病史 |
3.1.4 原发性肝癌患者既往史 |
3.2 原发性肝癌患者转归情况 |
3.2.1 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入院临床症状与转归情况 |
3.2.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的转归情况比较分析 |
3.2.3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的转归情况比较分析 |
3.2.4 不同慢性病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转归情况比较分析 |
3.2.5 不同既往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转归情况比较分析 |
3.2.6 不同治疗方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转归情况比较分析 |
3.3 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
3.3.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的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
3.3.2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的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
3.3.3 不同慢性病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
3.3.4 不同既往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
3.3.5 不同治疗方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
3.3.6 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剂量与KPS评分关系 |
3.3.7 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剂量与T分期关系 |
3.3.8 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剂量与临床分期关系 |
3.4 原发性肝癌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 |
3.4.1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情况 |
3.4.2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常规情况 |
3.5 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情况 |
3.5.1 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随访 |
3.5.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的1-3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5.3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的1-3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5.4 不同慢性病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5.5 不同既往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5.6 不同治疗方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5.7 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的4-6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5.8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的4-6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5.9 不同慢性病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5.10 不同既往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5.11 不同治疗方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个月疗效比较分析 |
3.6 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疗效情况 |
3.6.1 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随访 |
3.6.2 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
3.6.3 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
3.6.4 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的分层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 |
4.2 原发性肝癌患者转归情况 |
4.3 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
4.4 原发性肝癌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 |
4.5 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 |
4.6 原发性肝癌患者远期疗效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7)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1.1 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呼吸运动管理办法 |
1.4 非共面野在放射治疗中的优势 |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
2.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
2.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发展 |
2.3 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手术的比较 |
2.4 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肿瘤的选择 |
2.4.1 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肿瘤体积的选择 |
2.4.2 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肿瘤位置的选择 |
2.5 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间-剂量分割模式的选择 |
2.6 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正常组织限值的特殊性 |
第3 章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两种定位方式剂量学比较 |
3.1 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模拟定位流程 |
3.1.1 主要应用到的仪器和设备 |
3.1.2 病例的选择标准和患者的体位固定 |
3.1.3 CT模拟定位和模拟机下观察患者肿瘤的运动情况 |
3.2 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 |
3.3 时间-剂量模式的选择和SBRT计划的设计 |
3.4 两种定位方式下勾画的靶区体积差异和计划剂量学差异比较 |
3.4.1 GTV、CTV、PTV体积差异 |
3.4.2 两个计划肺组织照射剂量差异的比较 |
3.4.3 两个计划脊髓、心脏、食道、气管受照剂量差异比较 |
3.4.4 两个计划关于胸壁照射剂量差异的比较 |
3.4.5 靶区参数比较(HI与CI) |
3.5 等剂量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的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共面野和非共面野SBR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
4.1 共面野与非共面野SBRT计划的设计 |
4.2 共面野和非共面野的SBRT计划剂量学比较 |
4.2.1 肺组织受照剂量的比较 |
4.2.2 脊髓、心脏、食道、气管、胸壁、胸壁V_(30)受照剂量比较 |
4.2.3 靶区参数比较(HI和CI) |
4.3 等剂量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的比较 |
4.4 SBRT计划照射的具体执行过程简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5.2.1 本研究的不足 |
5.2.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1265例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9)肝癌放疗的临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γ-刀与X-刀治疗早期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γ刀与调强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超分割”交替调强适形放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半肝交替调强适形放疗联合中草药治疗晚期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TGF-β信号通路在肝癌放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主持课题情况 |
致谢 |
(10)肝癌的放射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癌放疗的历史 |
2 肝癌放疗的种类 |
2.1 全肝照射 |
2.2 局部肝照射 |
2.3 肝移动条照射 |
2.4 三维适形放疗 |
2.5 体部伽玛刀治疗 |
3 放射治疗的一般程序 |
4 放射治疗的原理 |
5 肝癌放疗的疗效 |
6 肝癌的放射治疗指征 |
7 肝癌放疗的副作用 |
8 肝癌的放疗原则 |
9 肝癌放疗与介入 |
1 0 肝癌放疗后的注意事项 |
1 0.1 注意休息 |
1 0.2 皮肤护理 |
1 0.3 衣着 |
1 0.4 防止皮肤过敏 |
1 0.5 避免日晒 |
1 0.6 饮食 |
四、体部伽玛刀照射正常脊髓所致放射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体部伽玛刀治疗转移瘤的临床研究[D]. 王雨哲.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2]非小细胞肺癌局部复发再程放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张柳霞,刘利民,杨妤,杨新辉,陈忆玲,李树梁.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2)
- [3]一贯煎加味联合伽玛刀治疗肝肾阴虚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翔.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食管癌放疗中脊髓外扩边界的研究[D]. 魏胜涛.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5]原发性肝癌伽玛刀治疗疗效回顾性调查研究[D]. 徐雪晶. 吉林大学, 2017(01)
- [6]放射性脊髓病的临床分析(附2例)[J]. 宋云风,单国用. 中国社区医师, 2016(23)
- [7]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学特性研究[D]. 陈子印. 清华大学, 2016(04)
- [8]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1265例原发性肺癌临床疗效观察[J]. 金朝辉,吴树杰,李运双. 临床肺科杂志, 2015(06)
- [9]肝癌放疗的临床实验研究[D]. 龙志雄. 武汉大学, 2015(07)
- [10]肝癌的放射疗法[J]. 田春红,田春娟. 中国疗养医学, 2013(05)
标签:原发性肝癌论文; 伽玛刀治疗论文; 转移瘤论文; 肝癌介入治疗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