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堂生动活泼的物理课(论文文献综述)
闵以森[1](2020)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文中提出随着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学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把立德树人当作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把“待优生教成优等生,把优等生教活”是一线教师应该着重去研究的课题。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没能够真真实实地领略到、理解到课本中知识的原理、本质及其核心。究其本质原因:学生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不到位,不懂得如何在相应的物理情景中对其进行运用,往往在读题的过程中就把这句课本上的原话忘得一干二净;在做题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个题教师辛辛苦苦地讲懂了,但下一个同样类型的题又不会,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学生口中所传的“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对于以上情况,新教改提出使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和探究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本质。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体现出了比传统教学方式更优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就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基本特点,以及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并且指出它是在物理课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源于五方面理论依据: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笔者通过对所在的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找出研究性教学难以实施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整体物理基础较差,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不足,在学校升学的指标的压力下不愿意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笔者就调查研究中出现的研究性学习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引入需要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并且教师需要做好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其次,研究性学习中要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然后,学校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笔者设计并实施三个研究性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别是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并对每个案例进行了教学反思,更加鲜明的突出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对比的优点。并且进行了在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性学习模式下的教学实践的班级对比实验研究,同时进行班级成绩跟踪对比分析。从案例研究和教学实践班级对比实验的数据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在研究性学习下,学生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通过笔者六年来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经历,跟传统教学相比,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具有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主动研究的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有较大进步,同时也对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现有的研究性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宁曦莹[2](2020)在《“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在人们的心中普遍以“物理难学”“物理很枯燥”“物理就是纯理科”等类似的刻板印象出现。物理中的人文素养很少被人们发现,更少被人们加以重视。其实,在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之美学素养,存在多种多样的“物理美”。为实现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以舒缓人们对于物理的“社会焦虑症”,让高中物理教学美味盎然,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文章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第一章介绍“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现状等。在第二章中深入挖掘物理学与美学的内涵,探索其相互关系,发现物理学中的美学特点,探讨蕴含在物理学之中的规律之美、思维之美、情境之美、实验之美。第三章着重通过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探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美”的交流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同一性原则、渗透性原则。通过对一线物理教师的访谈研究其实施途径。通过物理语言的表达、教学载体的设计、物理实验的演示、物理学史的讲述、物理习题的设计,在高中物理课堂内对学生进行美育。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等在物理课堂外对学生进行美育。第四章例举出“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并对学生进行相关访谈对实施现状进行反馈。第五章为研究成果、反思与展望。通过“物理美”在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表明,“物理美”可以实现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让发掘“物理美”、了解“物理美”、运用“物理美”作为陶冶学生欣赏美、向往美、追求美之情操的切入点,从而令学生主动走进物理学科、爱上物理世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环节较少,这一现状还需物理工作者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对“物理美”有着向往和追求,需要物理教师适当的引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审美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物理中的美,提倡审美式的教学。当学生的审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当学生处于发现和创造的审美氛围之中的时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会从内心接受物理之美、欣赏物理之美、追求物理之美。本研究仅是从一些方面对“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限的探讨,但物理美学素养的培养还任重而道远。
虞开磊[3](2020)在《基于CPCP模型的初中物理优质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基础教育开始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呈现方式。课堂教学行为的表现情况对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效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在相关教学理论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课堂教学的概念、有效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概念和标准进行界定。在分析CPCP模型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CPCP模型分析课堂教学行为的一般过程,并应用CPCP模型对15节优质课进行视频分析,从而总结出初中物理优质课堂教学行为的一般特征;进一步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差异和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了应用CPCP模型分析课堂教学行为的案例。希望能对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陈丽华[4](2020)在《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以多媒体为中心的可视性教学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凭借可视性、趣味性、便捷性等特点,可视性教学资源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视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导致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等,这些都阻碍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这个问题上,高中物理教学亟需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可视性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在物理课上的积极参与,而VIPP教学法正是强调了教学的可视性和学生的参与。所以笔者认为,如何将VIPP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笔者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学师生的调查和课堂观察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现状,在此基础上对VIPP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本论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参与、可视性、VIPP教学法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简述了对本研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脑科学研究理论。第三部分是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笔者首先自编了调查问卷、教师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表,对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教师可视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统计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分别从学生、教师层面总结出这两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是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笔者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并提出了 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第五部分是教学案例。在校外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笔者根据本研究提出的部分策略,设计了有关教学案例,并进行了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第六部分是结束语。笔者对本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研究中的收获,并反思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何静[5](2019)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新课改倡导教学中要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研究教师的教学特质与学生课堂参与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初中物理学科为背景,研究了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学生参与现状和不同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总结出初中物理教师存在民主宽松型、严肃务实型、渊博智能型和热情技巧型四种教学风格。通过自编的《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情况调查问卷》调查了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的现状,并分析了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较为积极,其中行为参与最高,认知参与次之,情感参与最低。(2)三个维度整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单个成分分析发现,只有成功感存在性别差异。(3)学生参与度与学生学习成绩显着相关。(4)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有影响,而对学生的认知参与影响不明显。在学生的行为参与中,学生的听讲情况与互动情况受到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听讲情况中,教师的热情会促进学生的听讲,教师过于宽松会降低学生听讲水平;互动情况中,教师的积极情绪能提高学生互动水平,而课堂气氛严肃、语言平淡的教师会降低学生互动参与水平。在学生的情感参与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厌倦感均有影响。乐趣感中,民主、教学形式多样、善于运用幽默技巧的教师,学生的乐趣感会更高;成功感中,教师具有一定竞争意识、注重技巧与策略指导能提高学生成功感;焦虑感中,教师忽略学习技巧的指导、对学生缺少鼓励会导致学生焦虑感较高;厌倦感中,教师教学幽默风趣、注重与实际联系能降低学生厌倦感。教师教学过于严肃、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拖堂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情感的参与水平相对较低,消极情绪偏高。这些研究结果对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李鑫艳[6](2019)在《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实施和推广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新课改的代名词,国内已涌现出一大批课改成功的学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如今,教育改革已经不是改与不改的问题,而是应该探究课程改革的症结所在,应该如何去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出更为完善的新模式出来,尽管存在许多困难,但只有改才能找出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仍然很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课堂效率低、课外补课的现象尚未完全消除。其次,自从2008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深化有效教学行动,但在各中小学的实施过程中难以落实,只有建立一个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深化有效教学行动的具体实施。此外,课程改革的概念正在引领和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但从调查来看,许多一线物理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行为仍然与新的课程概念脱节。只有构建基于物理课程标准概念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行为,真正实现课程理念。通过作者对新课程改革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研究和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更适合中学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可以提高中学物理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必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校创造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的研究流程是:提出问题—研究文献—调查当前的中学物理课堂现状—分析存在的原因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个人的实践研究—研究的结论与展望。笔者根据当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对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流行的几大教学模式进行了整理,通过实地现状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得到本文研究的必要性。本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对教师和学生新课改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总结,并提出了在中学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和建议。接下来在笔者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学期的教学质量最终呈现的学习成绩比较,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有力地证明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传统的讲授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相比,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因此,构建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中学物理的发展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解决了教学时间有限和教学任务艰巨的矛盾,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目前,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对实习学校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得到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本校正在以物理学科为起点,把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渗透辐射到其它学科。
王西武[7](2017)在《物理学科课堂小结的方式》文中提出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物理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物理课应当精心设计好课堂结尾,巧妙的结尾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良好的结课设计,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知识、画龙点睛和激起学生思维高潮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宽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结课和导课
孙建清[8](2015)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现途径的探索》文中提出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所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不仅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缺少自主思考、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基于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2001年,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然而,新教改实施十年多来,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这无疑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有关。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甚至高效,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效课堂”呼之欲出。笔者试图通过本研究,对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本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研究建构高效课堂的时代背景及意义,简述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第二章是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依据。首先简介了西方对“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的研究;其次简介了我国尤其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关于“高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探索和研究;接着界定了关于“高效物理课堂”的相关概念,简述了作为本研究理论依据的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信息加工等学习理论。第三章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指标的编制。通过对有关课堂优质教学模式、优质物理课堂案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编制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指标》,并对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解读。第四章是影响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以扬州市新华中学为例,通过问卷、随堂听课、教师访谈等形式对影响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按“点量度法情”五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最后总结归纳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剖析。第五章是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及对策。结合较多的教学实例有针对性地从“点量度法情”五个维度提出了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及对策。第六章是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根据第五章的实现途径及对策,提供了两个教学设计案例,说明这些途径和对策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第七章是结束语,对本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反思了研究的不足,对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作出了展望。
张海英[9](2013)在《让物理课更多味——关于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实践与反思》文中研究说明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研究,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生动有趣的事例或实验引入。针对新课改理念中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注重学生融入互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要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上下工夫,打破原来课堂上为了应试注重讲授物理知识公式或数学计算方法等乏味的教学模式。另外,要突破上课的时间、空间限制,充分利用上课的时间带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物理课更有回味。
张龙飞[10](2012)在《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物理课》文中提出要上好一堂物理课,需要了解学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后要进行深入的反思,才能高效教学并不断取得进步。
二、一堂生动活泼的物理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堂生动活泼的物理课(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1.2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
1.3 研究性学习和物理教学的联系 |
1.4 研究性学习是物理课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
2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
2.1 发现学习理论 |
2.2 认知发展理论 |
2.3 建构主义理论 |
2.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实施的调查 |
3.1 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 |
3.2 研究性学习难以实施的归因 |
4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
4.1 高中教师引入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
4.2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 |
4.3 开展教师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5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 |
5.1 研究性学习概念课教学案例 |
5.2 研究性学习规律课教学案例 |
5.3 研究性学习实验课教学案例 |
5.4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性学习实践成果对比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 |
致谢 |
(2)“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内容 |
1.2 研究目标及方法 |
1.3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二章 物理学与美学 |
2.1 物理学的内涵 |
2.2 美学的内涵 |
2.3 物理学与美学的契合性 |
2.4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美”及其特点 |
2.4.1 物理规律之美 |
2.4.2 物理思维之美 |
2.4.3 物理情境之美 |
2.4.4 物理实验之美 |
第三章 “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3.1 高中物理美育的价值 |
3.1.1 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
3.1.2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3.1.3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
3.1.4 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 |
3.2 高中物理美育的原则 |
3.2.1 交流性原则 |
3.2.2 体验性原则 |
3.2.3 统一性原则 |
3.2.4 渗透性原则 |
3.3 教师访谈 |
3.3.1 访谈目的 |
3.3.2 访谈内容 |
3.3.3 访谈结果 |
3.4 高中物理美育的途径 |
3.4.1 在高中物理课堂内进行美育 |
3.4.2 在高中物理课堂外进行美育 |
第四章 教学案例 |
4.1 案例——《自由落体运动》 |
4.2 学生访谈 |
4.2.1 访谈目的 |
4.2.2 访谈内容 |
4.2.3 访谈结果 |
第五章 成果与展望 |
5.1 成果 |
5.2 反思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二 教学案例——《全反射》 |
附录三 学生访谈记录 |
致谢 |
(3)基于CPCP模型的初中物理优质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教学行为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教学行为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2.1 课堂教学 |
2.2 有效教学 |
2.2.1 有效教学的内涵 |
2.2.2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
2.2.3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概念 |
2.2.4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标准 |
2.3 课堂教学行为 |
2.3.1 课堂教学行为 |
2.3.2 课堂教学行为分类 |
2.4 CPCP模型理论 |
第三章 基于CPCP模型的物理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3.1 基于教学行为对的物理课堂教学分析的一般过程 |
3.1.1 分析的一般过程 |
3.1.2 分析的原则 |
3.2 课堂观察样本的确定 |
3.3 物理课堂教学行为对的整体特征 |
3.4 物理课堂教学行为对的类别特征 |
3.5 物理课堂教学行为链的特征 |
3.6 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分析 |
3.7 优质课的课堂教学行为的一般特征 |
3.7.1 教师主导的教学行为 |
3.7.2 学生主导的教学行为 |
第四章 基于CPCP模型的物理课堂教学行为对比分析 |
4.1 不同阶段教师的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特征对比分析 |
4.1.1 样本的选取 |
4.1.2 教学设计 |
4.1.3 测量结果与分析 |
4.1.4 结论与思考 |
4.2 不同教学内容的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特征对比分析 |
4.2.1 物理教学内容类别样本的确定 |
4.2.2 光学与电学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第五章 基于CPCP模型的物理课堂教学行为案例分析 |
5.1 “大气压强”的分析 |
5.1.1 教学基本要素情况 |
5.1.2 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5.2 “电源电压”的分析 |
5.2.1 教学基本要素情况 |
5.2.2 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5.3 “光的折射”的分析 |
5.3.1 教学基本要素情况 |
5.3.2 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
第六章 教学建议与反思 |
6.1 教学建议 |
6.2 反思 |
6.2.1 研究的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电源电压”教学设计 |
附录二: “电源电压”课堂教学实录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需要 |
1.1.2 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的需要 |
1.1.3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好的教学平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 |
1.4.2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的主要思路 |
1.5.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参与 |
2.1.2 教学中的参与 |
2.1.3 可视性 |
2.1.4 教学中的可视性 |
2.1.5 VIPP教学法 |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脑科学研究理论 |
第3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2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3.1.3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1.4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 |
3.1.5 问卷调查的分析 |
3.2 教师访谈 |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2 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
3.3 课堂观察 |
3.3.1 课堂观察表的编制 |
3.3.2 课堂观察表使用说明 |
3.3.3 课堂观察的实施 |
3.3.4 课堂观察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参与和可视性资源运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学生层面 |
3.4.2 教师层面 |
第4章 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4.1 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
4.1.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
4.1.2 民主性原则 |
4.1.3 直观性原则 |
4.2 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
4.2.1 围绕VIPP教学法,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
4.2.2 注重可视性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
4.2.3 注重可视性工具的运用,引导学生建构物理知识 |
4.2.4 提供多种物理课堂参与途径,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
4.2.5 丰富各种课后参与形式,促进学生的知识拓展 |
第5章 教学案例 |
5.1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实例 |
5.2 《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案例 |
第6章 结束语 |
6.1 本课题研究的收获 |
6.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设计 |
第二章 关于教学风格和学生参与的文献综述 |
2.1 教师教学风格 |
2.2 学生参与 |
第三章 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 |
3.1 目的 |
3.2 方法 |
3.3 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3.4 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问卷的编制 |
4.1 初步问卷的编制 |
4.2 问卷的试测和再修改 |
4.3 正式问卷的结构 |
第五章 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的调查研究 |
5.1 目的 |
5.2 方法 |
5.3 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5.4 讨论与结论 |
第六章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分析 |
6.1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分析 |
6.2 不同教师教学风格下学生参与情况的分析 |
6.3 教师对学生参与影响的学生观点统计 |
6.4 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相关建议 |
7.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外高效课堂的研究现状 |
1.3.3 国内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大模式 |
第2章 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 |
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
第3章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设计和实施 |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3.1.2 问卷调查样本的选取 |
3.1.3 问卷的内容 |
3.2 问卷的调查结果的呈现与解释 |
3.2.1 对教师问卷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2.2 对学生问卷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第4章 构建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与建议 |
4.1 构建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
4.1.1 运用有效预习辅助课堂教学 |
4.1.2 运用情景创设辅助课堂教学 |
4.1.3 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
4.1.4 运用物理实验辅助课堂教学 |
4.1.5 运用“探究式”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辅助课堂教学 |
4.2 构建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议 |
4.2.1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 |
4.2.2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生动多彩的教师语言 |
第5章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 |
5.1 教学实践对象的选取 |
5.2 教学实践的时间 |
5.3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学物理教学 |
5.3.1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新授课教学案例 |
5.3.2 教学实践效果反馈 |
5.3.3 教学反思 |
5.4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效果分析 |
5.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效果的比较 |
5.4.2 实验班在教学实践前后效果的对比 |
第6章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6.2.1 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6.2.2 研究时间较短 |
6.2.3 研究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教师卷) |
附录 B 新课改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学生卷) |
致谢 |
(7)物理学科课堂小结的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 总结式结课法 |
2 首尾呼应式结课法 |
3 设疑式结课法 |
4 检测式结课法 |
5 讲故事式结课法 |
(8)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现途径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路径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相关理论依据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高效物理课堂概念界定 |
2.3.1 有效教学 |
2.3.2 “高效课堂” |
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6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指标的编制 |
3.1 对课堂优质教学模式、优质物理课堂案例的搜集 |
3.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指标》的编制 |
第四章 影响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
4.1 调查设计和实施 |
4.1.1 问卷调查 |
4.1.2 听课记录 |
4.1.3 教师访谈 |
4.2 调查统计及分析 |
4.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五章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及对策 |
5.1 “点”的掌握 |
5.1.1 重视课堂准备环节 |
5.1.2 画龙“点”睛,让学生明确重、难点,顺利掌握重、难点 |
5.1.3 注意知识点的归类和梳理 |
5.1.4 合理进行能力点的训练 |
5.2 “量”的控制 |
5.2.1 针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选择合适的“知识量” |
5.2.2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练习量” |
5.2.3 针对不同课型和要求,安排合适的“探究量” |
5.3 “度”的把握 |
5.3.1 教学任务应难易适度 |
5.3.2 有效提高课堂互动度 |
5.4 “法”的运用 |
5.4.1 从生活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体验 |
5.4.2 开放课堂,坚持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
5.4.3 教学方法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
5.4.4 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预习、复习方法 |
5.4.5 好的教学方法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
5.4.6 发挥实验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5.5 “情”的培养 |
5.5.1 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 |
5.5.2 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
5.5.3 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
5.5.4 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六章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
6.1 教学设计案例1 |
6.2 教学设计案例2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的收获和体会 |
7.2 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展望 |
附录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卷) |
附录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让物理课更多味——关于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实践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让物理课更有趣味 |
二、让物理课更对味 |
三、让物理课更值得回味 |
(10)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物理课(论文提纲范文)
一、好课的标准 |
二、如何上好一堂课 |
1、了解学情 |
2、提升学习兴趣, 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
3、充满激情的上课 |
4、注重过程与体验 |
5、关注交流与合作, 重视评估的导向性 |
6、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
7、及时做好课堂总结反馈 |
8、课后要反思 |
四、一堂生动活泼的物理课(论文参考文献)
- [1]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D]. 闵以森. 西南大学, 2020(05)
- [2]“物理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宁曦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基于CPCP模型的初中物理优质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 虞开磊. 苏州大学, 2020(03)
- [4]VIPP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D]. 陈丽华. 扬州大学, 2020(05)
- [5]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D]. 何静.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D]. 李鑫艳. 河南大学, 2019(01)
- [7]物理学科课堂小结的方式[J]. 王西武.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3)
- [8]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现途径的探索[D]. 孙建清. 扬州大学, 2015(05)
- [9]让物理课更多味——关于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实践与反思[J]. 张海英. 中学时代, 2013(18)
- [10]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物理课[J]. 张龙飞. 家教世界,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