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蒋铭,李军[1](2011)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治疗各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52例,观察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针对其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等进行探讨。结果 52例中恢复良好46例占88%,重残4例占8%,死亡2例占4%。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何师民,徐福民,杨小玲,师鹏[2](2004)在《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52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 :总结微创术对各种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CT定位下用 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对 5 2例各类颅内血肿进行穿刺抽吸引流。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42例 ,30 d内死亡 6例 ,病死率 1 4.3% ,3个月后存活 36例 ,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ADL11 0例 ,ADL2 1 3例 ,ADL31 1例 ,ADL4 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及外伤性硬膜下血肿 1 0例 ,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微创术是治疗各种颅内血肿的有效方法 ,值得推广
赵邦,黄海能,唐习强,张高练,邓元央,黄华东[3](2003)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最佳手术治疗方式。 方法 采用微创术治疗 40例患者 ,同时与钻孔引流术治疗的 45例患者做对照 ,对比 2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微创术组 40例全部治愈 ,钻孔引流术组 45例治愈 44例 ,死亡 1例 (术后并发脑出血而死亡 ) ,2组治愈率差异无显着性 ;术后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微创术组 2例 ,钻孔引流术组 11例 ,2组比较 ,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 )。 结论 微创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优于钻孔引流术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林运全,郭大华,郑泽洲,许奕聪,王能强[4](2017)在《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治疗效果》文中提出目的分析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单纯钻孔引流法治疗,实验组给予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与84.78%(P<0.05);实验组血肿消失时间、残存硬膜下积液率、血肿复发率分别为(7.22±2.12)d、2.17%、0.00%,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降低血肿复发率,具有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简便易行等优势,可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任红军[5](2013)在《钻孔引流术和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的临床资料的总结和分析,探讨钻孔引流术与微创穿刺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4月~2009年7月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2000年4月~2004年4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2004年5月~2009年7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41例,采用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并对共7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分别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年龄、血肿量和临床治愈率、有效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治疗。钻孔引流术治疗组术后顺利安全拔除引流管;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组术后顺利安全拔除微创针,手术切口均为I期愈合。对患者术前年龄和血肿量进行比较,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组均高于钻孔引流术治疗组,但是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 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组均高于钻孔引流术治疗组,但是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钻孔引流术治疗组相比较,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钻孔引流术治疗组高于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组,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在对年龄、血肿量和临床治愈率、有效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后得出:影响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组与钻孔引流术治疗组治疗效果的因素,年龄和血肿量无明显差异;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组具有与钻孔引流术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钻孔引流术治疗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一样安全可靠,而且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操作过程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俞国鑫,俞若锋[6](2013)在《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34例患者,均实施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该组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体征显着好转,CT所见明显血肿腔术后均消失,未出现癫痫、感染、再出血、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将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上,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张鲁林[7](2013)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术后并发症及复发原因的研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研究使用钻孔引流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复发原因。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探讨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经钻孔引流术治疗的255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分析CSDH患者的病因、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差异。采用CT对CSDH患者进行扫描,对患者的血肿进行分型,探讨研究哪些血肿易发生误诊以及复发。调查患者术后治愈情况,分析研究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的发生、发生原因以及如何防治。结果:1、病因:有161例(63.1%)患者明确有头部外伤史,其中交通事故38 例(14.9%),打击伤 25 例(9.8%),摔伤 98 例(38.4%);有 8 例(3.1%)患者病因为脑积水术后引起;有10例(3.9%)患者因凝血机能下降引起;剩余76例(29.8%)患者发病原因不甚明显。2、临床表现:发现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60岁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其次为肢体麻木,发生率分别为70.5%与19.3%。而在≥60岁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肢体麻木,其次为头痛,发生率分别为50.9%与27.5%。3、影像学检查:对所有255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根据患者血肿密度,将血肿密度分为五个类型,分别为: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混杂密度以及分隔型,其中低密度75例(29.4%),等密度51例(20.0%),高密度10例(3.9%),混杂密度113例(44.3%),分隔型6例(2.4%)。等密度型易出现误诊。4、术后并发症:255例患者共治愈251例,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肺部感染2例以及癫痫发作1例。并发症发生共19例,其中癫痫3例,脑卒中4例,血肿复发11例,张力性气颅1例。结论:1、CSDH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硬膜下少量而持续出血、桥血管断裂使硬膜下积液(SFC)转化为CSDH、SFC演化引起的蛛网膜主动修复过程,诱导新生毛细血管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增加、纤溶亢进导致CSDH的发生与发展、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为诱因的包膜出血机制。2、多数CSDH患者病人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头部外伤,其次为凝血机能障碍与脑积水分流术。有29.8%的CSDH患者发病原因不明。3、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有所不同,主要区别在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并且没有特征性临床表现。4、根据CT分型,CSDH一共可以分为五种,其中等密度型较易出现误诊,采用增强CT扫描或者MRI检查有助于这类病人的诊断。5、采用钻孔闭式引流治疗CSDH较为安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复发的情况,充分认识和预防这些并发症可以进一步提高CSDH的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刘平文[8](2012)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治疗作用、预防术后复发及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并探讨补阳还五汤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预防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0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予以复查头颅CT了解患者术后1、3、10、30、90d颅内血肿量的变化。同时记录术后第1、3、10、30、9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①对照组术后1、3、10d硬膜下血肿量减少,16例患者30、90d硬膜下血肿量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于术后30d复查CT血肿量较前增多,3例于术后90d复查发现血肿量增加;②治疗组术后1、3、10、30d血肿量较减少,术后90d19例血肿基本消失,1例血肿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的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吸收消散,预防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减轻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引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有助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为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王长成[9](2009)在《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68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68例采用一次性YL-I型针行颅内血肿穿刺及闭式冲洗引流血肿术治疗的硬膜下血肿患者情况,分析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结果68例均一次行成功(其中1例为复发型),均无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急性脑膨胀、张力性气颅及癫痫等并发症。结论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
陈劲松,周汇文[10](2009)在《改良单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7例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改良单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03~2008-096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改良单孔引流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皆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随访1~1.5年,仅2例遗留少量硬膜下积液,无需特殊治疗,1年后自愈,其余病人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采用改良单孔引流的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法简单,可降低传统单孔引流手术方式的诸多并发症,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手术方法。
二、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适应证 |
3.2 禁忌证 |
3.3 手术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
3.3.1 适应证的正确选择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3.3.2 熟练精湛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2)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5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表现 |
3 CT检查 |
4 出血至微创术的时间 |
5 手术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血肿消失时间与血肿消除情况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5)钻孔引流术和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手术方法 |
3. 评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影响两组疗效的因素 |
2. 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 |
3. 临床治疗治愈率及有效率 |
讨论 |
1. 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病因及机制 |
2. 临床诊断 |
3. 手术治疗方法 |
4. 钻孔引流术与 YL-1 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的比较 |
5. 微创针型号的选择 |
6. 穿刺点位置的选择 |
7. 微创手术中及术后的治疗 |
8.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 |
9. 微创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防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术后并发症及复发原因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发病原因 |
3.2 临床表现 |
3.3 影像学检查 |
3.4 术后并发症 |
第四章 讨论 |
4.1 病因 |
4.2 临床表现 |
4.3 常见并发症 |
4.3.1 脑组织损伤 |
4.3.2 颅内积气 |
4.3.3 继发性颅内血肿 |
4.3.4 急性硬膜外与急性硬膜下血肿 |
4.3.5 脑梗死 |
4.3.6 癫痫发作 |
4.3.7 术后脑脊液漏 |
4.3.8 继发颅内感染 |
4.3.9 术后死亡 |
4.4 血肿复发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CSDH的形成机理研究 |
二、CSDH的治疗进展 |
三、对CSDH术后复发的认识 |
四、补阳还五汤的作用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入院后第一天开始) |
4 统计分析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1、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6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症状 |
1.3 影像资料 |
1.4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观察[J]. 蒋铭,李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34)
- [2]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52例报告[J]. 何师民,徐福民,杨小玲,师鹏. 陕西医学杂志, 2004(01)
- [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研究[J]. 赵邦,黄海能,唐习强,张高练,邓元央,黄华东. 实用老年医学, 2003(04)
- [4]YL-1型针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治疗效果[J]. 林运全,郭大华,郑泽洲,许奕聪,王能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7(20)
- [5]钻孔引流术和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对比分析[D]. 任红军.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6]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研究[J]. 俞国鑫,俞若锋. 中国基层医药, 2013(05)
- [7]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术后并发症及复发原因的研究分析[D]. 张鲁林. 兰州大学, 2013(04)
- [8]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刘平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微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68例分析[J]. 王长成. 中国医疗前沿, 2009(17)
- [10]改良单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7例体会[J]. 陈劲松,周汇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