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炎出血特点分析

十二指肠炎出血特点分析

一、十二指肠炎所致出血的特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涵[1](2021)在《延边地区6164例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延边地区通过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的常见消化道疾病的分布特点,为延边地区临床消化道多发疾病的早期防治和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延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6164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主要疾病的性别、民族、年龄、疾病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1.延边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常见的主要有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息肉、胃癌,其检出率分别为53.89%、14.75%、7.46%、6.36%、5.11%(3.18%、1.93%)、1.09%、0.85%。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女性患者的检出率为38.65%,男性则为25.85%;胃息肉在女性患者的检出率为11.00%,而男性为3.94%,两种疾病男性检出率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炎、残胃炎、食管胃黏膜异位、食管癌及胃癌女性检出率均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朝鲜族与汉族患者中,汉族慢性非萎缩性、十二指肠溃疡和Barrett食管所占比值高于朝鲜族,而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胃癌、门脉高压性胃病检出水平均低于朝鲜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不同年龄组方面,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息肉、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癌、胃癌检出率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老年组最多见。另外,恶性肿瘤发病率以老年组最高,检出率为2.51%,中年组恶性肿瘤检出率为0.78%,青年组恶性肿瘤检出率为0.08%,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以气候统计法将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夏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所占比值高于春季,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炎所占比值低于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所占比值低于夏季,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所占比值及冬季慢性萎缩性胃炎所占比值均高于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延边地区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有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2)各类疾病在45岁及以上人群中有相对较高的检出率,普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汉族患者多于朝鲜族患者,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女性多于男性。(3)胃癌与食管癌在中老年人群检出率高,明显高于青年组,且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胃癌患病率朝鲜族高于汉族。

加倩[2](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蒋暑雨[3](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周惠志[4](2020)在《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中医证型及其在不同病理改变情况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患者,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与一般人口学资料、相关致病因素、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在不同病理改变中的分布特征。运用SPSS.26统计软件,对性别、年龄、病程、地域分布等基线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对计数资料采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平取a=0.05。研究结果:1.本组研究一共收集107例病例,其中男性有62例,女性有45例,男女比例1.37:1,其中年龄最大者为80岁,年龄最小者为29岁,平均年龄为55.30±10.29岁;本组患者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5.33%,学历以中学和本科居多,共占74.77%,劳动性质以脑力劳动居多,占59.81%;本组病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排名前五的为进食过快、吸烟、饮食偏嗜、熬夜、饮酒;本组患者BMI为22.21±3.05,正常者占69.17%,偏瘦者占10.29%,偏胖者占18.70%,肥胖者占0.94%;本组患者既往病史最多见的胆道疾病和十二指肠疾病;本组患者Hp既往感染率为78.50%,现症感染率为12.15%;本组研究中有29.91%的患者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其中27.10%的患者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2.81%的患者有CAG家族史;本组患者中胃镜伴发诊断中黄色瘤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胆汁反流和十二指肠炎;本组患者十二指肠白斑在部位分布上以降部为主,占99.06%,球部及降部均有者1例,占0.94%,无分布于球部的病例;在形态分布上以散在分布为主,占82.25%,密集分布者占17.75%;2.本组患者证型频次为224次,证型频次占比为脾胃虚弱证(34.82%)>肝胃郁热证(18.30%)>脾胃湿热证(16.96%)>胃络瘀血证(14.29%)>肝胃气滞证(11.16%)>胃阴不足证(4.46%);复合2种证型中,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最多;复合3种证型中,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最多。3.(1)不同病理改变与证型分布:萎缩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为主;肠化生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为主。(2)不同病理改变程度与证型分布:1.在轻度萎缩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血证为主;2.在中度萎缩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血证为主;3.在重度萎缩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为主;4.在轻度肠化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为主;5.在中度肠化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为主;6.在重度肠化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血证为主;(3)不同病理改变范围分布:萎缩以1个部位萎缩居多;肠化以3个部位肠化居多;(4)不同病理改变范围与证型分布:在1个部位萎缩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血证为主;在2个部位萎缩中证型的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血证为主;在3个部位萎缩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为主;在1个部位肠化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血证为主;在2个部位肠化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为主;在3个部位肠化中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血证、脾胃湿热证为主;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2.十二指肠白斑的分布以降部和散在分布为主;3.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证为主,其次为肝胃郁热证和脾胃湿热证,复合证型多于单一证型;萎缩和肠化均以脾胃虚弱证和脾胃湿热证占比最高;脾胃虚弱证在不同的病理改变阶段占比始终最高;轻度萎缩和轻度肠化中更容易出现是脾胃湿热证;在中、重度萎缩和中、重度肠化中更容易出现的是肝胃郁热和胃络瘀血证,随着病理程度的加重,脾胃湿热证的比重逐渐降低,胃络瘀血证的比重逐渐上升;4.3个部位肠化的病人占比重,提示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萎缩肠化的范围有关。

李若愚[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为载体,挖掘总结导师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为使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方法进行分析,提高附子类方的临床使用准确率,进一步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方法:1资料来源:收集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间刘铁军教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运用附子类方诊治的患者。研究选取方剂的主要组成药物皆为原书组成,附子类方包括桂枝加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再造散、附子泻心汤、乌梅丸、大黄附子汤、温脾汤、附子理中丸、黄土汤,病例要求一般资料、初诊记录、四诊信息完整。2资料收集与处理:对于附子类方病例的病名、体征、症状、舌脉、药物名称等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由专人负责数据的录入,并由专人监督把关病例质量,非指定人员不得私自修改病例中的任何信息,从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结果:对500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桂枝加附子汤24例、麻黄细辛附子汤48例、再造散70例、附子泻心汤40例、乌梅丸29例、大黄附子汤35例、温脾汤66例、附子理中丸134例、黄土汤54例,通过系统中的“数据分析系统”中的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得出导师刘铁军运用以上9种附子类方的基本适应证及其主症、舌脉,方药;利用“数据分析系统-新方分析”模块中的药物聚类功能,总结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使得潜在的合方用药得以明确详细提炼。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具体的应用,总结提炼出导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该类方药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处方特点、临床思路、辨证规律等,丰富导师使用附子类方的学术思想内涵,并将其结合中医“扶阳”理论进行相关论述。1桂枝加附子汤:导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十二指肠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5种西医类别。主要证型为营卫失调,阳气虚弱。主要症状:纳差、畏寒、四肢凉、心慌。主要药物:大枣、桂枝、白芍、生姜、附子、白术、甘草、黄芪、鹿角霜。次要药物:茯苓、防风、陈皮、山药、炙甘草、党参、麦冬、干姜、黄连。常用合方:桂枝加黄芪汤、炙甘草汤、异功散、白术附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丸、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木香槟榔丸、痛泻药方。2麻黄细辛附子汤:导师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肠型感冒、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炎、胃糜烂、消化道憩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10种脾胃病。主要证型为外寒阳虚。主要症状:畏寒、四肢凉、无汗、纳差、乏力、胃脘喜暖、泄泻。主要药物:麻黄、附子、细辛、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白术、川芎、防风、柴胡。常用合方:玉屏风散、再造散、枳实导滞丸、柴胡疏肝汤、四君子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参苓白术散、理中丸、炙甘草汤、痛泻药方。3再造散:导师运用再造散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胃息肉等9种脾胃病。主要证型为外感寒邪,阳气虚弱。主要症状:畏寒、纳差、发热、四肢凉、无汗、乏力、腹泻。主要药物:附子、党参、桂枝、细辛、大枣、炙甘草、生姜、防风、川芎。次要药物:黄芪、羌活、大黄、麻黄、白芍、白术、柴胡、当归、三棱、水蛭、甲珠、陈皮。常用合方:柴胡疏肝散、芪归甲蛭方、四物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汤、黄芪建中汤、麻黄人参芍药汤、四君子汤。4附子泻心汤:导师运用附子泻心汤主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食管反流病、急性胃肠炎等9种脾胃病。主要证型为阳虚热结,心下痞满。主要症状:四肢凉、胃脘痛、大便黏腻、畏寒、胃脘喜暖、胃胀、嗳腐吞酸。主要药物:大黄、黄芩、附子、黄连、桂枝、甘草、白芍、陈皮、香附、藿香、枳实、佩兰。次要药物:石膏、防风、木香、厚朴、栀子、黄柏、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常用合方:泻黄散、柴胡疏肝散、健脾丸、厚朴温中汤、防风通圣丸、保和丸、桂枝汤。5乌梅丸:导师运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具体类别为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10种脾胃病类别。主要证型为中脏虚寒兼郁热(即寒热错杂之厥阴证)。主要症状:腹痛、四肢凉、泄泻、纳差。主要药物:乌梅、黄连、当归、细辛、黄柏、桂枝、干姜、花椒、附子。次要药物:白芍、白术、党参、川芎、茯苓、泽泻。常用合方: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汤、苓桂术甘汤、四物汤、丁香柿蒂汤、木香槟榔丸。6大黄附子汤:导师运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脾胃病,具体脾胃病类别为慢性结肠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炎等8种。主要证型为寒积阻滞。主要症状四肢凉、腹痛、便秘、胃脘喜暖、畏寒。主要药物:细辛、大黄、附子、白芍、川芎、干姜、茯苓、厚朴、黄芪、大枣、白术、香附。次要药物:当归、炙甘草、陈皮、甘松、柴胡、炒枳壳、生姜、泽泻、桂枝。常用合方:厚朴温中汤、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四物汤、桂枝汤、保和丸。7温脾汤:导师运用温脾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结肠炎、不完全性肠梗阻、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十二指肠炎等9种。主要证型为素体阳虚,寒积中阻。主要症状:四肢凉、腹痛、便秘、胃脘喜暖。主要药物:枳实、炙甘草、干姜、当归、大黄、芒硝、白术、附子、党参。次要药物:细辛、白芍、柴胡、陈皮、瓜蒌、香附。常用合方:瓜蒌承气汤(自拟方)、柴胡疏肝汤、大承气汤、四君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保和丸。8附子理中丸:导师运用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呕吐、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等16种。主要证型为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主要症状:胃脘喜暖、四肢凉、畏寒、胃脘痛、恶心、纳差。主要药物:干姜、炙甘草、附子、党参、炒白术、白芍、桂枝、大枣。次要药物:黄芪、当归、茯苓、陈皮、柴胡、川芎、白术、香附、大黄、枳实、生姜、鹿角霜、防风。常用合方: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汤、黄芪建中汤、桂枝汤、四物汤。9黄土汤:导师运用黄土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不完全性肠梗阻、慢性结肠炎、胃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7种。主要证型为脾肾阳虚,统摄无权。主要症状:便血、胃脘痛、四肢凉、面色萎黄、乏力。主要药物:生地黄、黄芩、阿胶、赤石脂、附子、炒白术、甘草、黄芪。次要药物:柴胡、白芍、大蓟炭、当归、荆芥穗炭、干姜、桂枝、陈皮。常用合方:四物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完带汤、甘草干姜汤、槐花散、柴胡疏肝汤。结论:导师运用附子类方特点可归结如下:1经典为纲,临床循迹: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熟悉,以此作为临床用药的基础环节,临床诊疗过程中,尊经论治,察阴阳,别脏腑,活络中医思维,提高辨病准确。同时,对于经典方药的使用,强调勿随意减改,以维持方药间的结构。2未病先防,扶阳祛邪:从运动的眼光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扶阳的思想与治未病理论相结合,从阳气充足的角度御(祛)邪与外,防治疾病加重。本文涉及的附子类方所致疾病可看做逐渐进阶的,为体外寒邪逐渐侵入人体,造成体内阳气不足且不断发展并加重的发展过程。在使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时候,根据疾病发展情况,选择适合处方,添加合适防止疾病进展的药物。3灵活用方,优化疗效:导师主导在遣方用药时,以合方、对药的模式进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附子类方主方的不足,同时最大程度保持原方的原汁原味,故在使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时候,常常根据患者症状使用不同功效的合方,数量较多、主治不一,疗效甚佳。4注重调护,兼顾情志:导师认为治疗脾胃病是中医的优势:疗效佳病程短。同时导师也认为脾胃病是一种反反复复的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脾胃病的关键在于治愈后长期的预防顾护。同时脾胃病与情绪精神关系密切,二者可以互为因果,影响甚至加重躯体与情志问题,注重精神调畅也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

顾义海[6](2019)在《儿童消化道出血16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为提高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诊断的165例消化道出血的儿童患者的详细临床病例资料,按患儿年龄阶段分组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前期和学龄期,分析、总结各组儿童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临床特点和出院转归。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165例患儿,其中男117例(70.90%),男女比例为2.44:1,平均年龄6.09±4.50岁。年龄分期:新生儿期19例(11.52%),婴儿期17例(10.30%),幼儿期18例(10.90%),学龄前期39例(23.64%),学龄期72例(43.64%)。农村患儿114例(69.09%),城镇患儿51例(30.91%),不同年龄组之间患儿居住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78例(47.27%),下消化道出血62例(37.58%),全消化道出血16例(9.70%),不明部位的消化道出血9例(5.45%),不同年龄组之间患儿消化道出血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下消化道出血较多;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基本持平;学龄期多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2.临床表现呕血72例(43.63%),黑便56例(33.94%),解暗红色血便79例(47.88%),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73例(44.24%),腹胀7例(4.24%),腹痛、腹胀症状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多集中于3岁以上患儿,腹胀在新生儿期较多;贫血表现71例(43.03%),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生,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13例(7.88%),新生儿发生较多;发热33例(20.00%),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主要集中于婴儿期和幼儿期。3.病因分布165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胃十二指肠溃疡(25.45%)、过敏性紫癜(12.73%)、血液系统疾病(12.12%)、梅克尔憩室(10.91%)、胃十二指肠炎(7.88%)和食管静脉曲张(7.88%)。胃十二指肠溃疡、过敏性紫癜主要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分别占20.00%、12.73%);血液系统疾病在除幼儿期外的各年龄组中所占比例相当(新生儿期3.03%,婴儿期3.03%,学龄前期2.42%,学龄期3.64%);梅克尔憩室发生于婴儿期儿童(3.64%)、幼儿期儿童(2.42%)和学龄期儿童(3.64%);胃十二指肠炎多发生于大龄儿童(学龄期占2.42%,学龄前期占3.64%);食管静脉曲张主要发生于学龄前期儿童(3.03%)和学龄期儿童(4.24%)。4.出院转归165例患儿出院转归为:143例(86.67%)出院病情好转,8例(4.85%)出院病情恶化,13例(7.88%)因治疗无效转院,仅1例死亡,死亡率为0.61%。结论:1.儿童消化道出血男性多于女性,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多见,上消化道出血多于下消化道出血。2.儿童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血液系统疾病、过敏性紫癜和梅克尔憩室。3.在儿童中,发生消化道出血大多转归良好。

郭小陪,魏华琳,张夏璐,周平[7](2015)在《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三维适形、伽马刀、螺旋断层放疗等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肝癌、胰腺癌、肠癌等腹部肿瘤患者显示出更多的生存时间.腹部肿瘤放疗的广泛应用使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有关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特点、影响因素、诊疗进展等进行总结,指出放疗后行内镜检查的最佳时间仍无定论,胃V25、十二指肠V35、十二指肠a V55 Gy等物理因素与大于2级(CTCAE3.0)胃、十二指肠损伤相关,放射性胃、十二指肠炎现在无确定的诊断、治疗标准,而祖国医学在防治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闫慧敏[8](2013)在《小儿胃脘痛临床宏观辨证与胃镜微观辨证相互关系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儿胃脘痛是儿科脾胃病的主要病症之一,中医认识本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肯定。但临床辨证分型、疗效判断标准尚不统一。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总结完整的300例小儿胃脘痛病例,将胃镜下微观辨证引入到临床宏观辨证中,来探索小儿胃脘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病例来源:本组300例,全部为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因胃脘部或伴脐周疼痛而就诊的门诊

卢娟娟,卢启明,马欣,陈翔,刘金萍[9](2013)在《兰州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近30年兰州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490例UGIB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按年龄及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并详细记录临床、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结果,分析临床特点及病因变化。结果①前、后15年对比,老年组患者增加;且基础病变多(41.43%),再出血率高(17.6%),血尿素氮升高(10.3±14.4),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住院时间及最低血红蛋白等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②消化性溃疡(PU)出血是青年及中年组UGIB的最主要病因,而AGML(25.1%)是老年组的最主要病因。前、后15年相比,PU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DU较前明显减少,胃溃疡、复合溃疡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相对稳定。AGML出血较前明显增加。结论老年患者已逐渐成为UGIB的主要发病人群,具有基础病变多、尿素氮升高、再出血率高等特点;消化性溃疡(PU)仍为兰州地区UGIB的主要原因,AGML成为老年患者UGIB的另一重要病因。

李秋元,陈杰武,李郁声[10](2011)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60例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同时将此60例病例资料设置为观察组,另根据1:1比例选择60例非上述原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2组的的一般资料、胃镜表现及治疗方面的情况。结果从2组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年龄看,年龄小于40岁,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年龄大于等于60岁,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发病病史来看,观察组伴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消化性溃疡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表现:观察组表现为胃溃疡、胃单纯糜烂、胃黏膜萎缩、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糜烂性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多发性溃疡、复合性溃疡的比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ylori(+)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明确,治疗效果好,对需要NSAIDs治疗的患者应首先从能显效的最小剂量开始,并应告知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对于高危人群应考虑给予溃疡的预防措施,提高此病的认识,对需长期服药治疗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前列腺素E衍生物预防。

二、十二指肠炎所致出血的特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十二指肠炎所致出血的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延边地区6164例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胃镜检出疾病的一般分布
    3.2 胃镜检出疾病的种类及性别分布
    3.3 胃镜检出疾病的朝鲜族与汉族分布
    3.4 胃镜检出疾病的年龄差异分布
    3.5 胃镜检出的疾病的季节差异分布
    3.6 同一患者一年内重复胃镜检查分布情况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胃息肉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及恶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3)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简介
        1 节气的由来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设计
        2.2 具体步骤
    3 结果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3.5 结果总评价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3.9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简历

(4)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5. 治疗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 定义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制
        4. 临床症状
        5. 诊断
        6. 治疗
        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1. 中医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中医治疗
        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
        5. 讨论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周斌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撷英
        1. 脾胃虚弱,寒湿深伏胃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根本病理病机
        2. 脾肾同调以治本
        3. 多脏调燮以治标
        4. 用药特点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案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证型的分布特征
        2.3 证型与病理改变
    3 讨论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证型分布特征
        3.3 证型与病理改变
        3.4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2 数据库的建立
        3 数据挖掘
        二、研究结果
        1 桂枝加附子汤证治规律
        2 桂枝加附子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桂枝加附子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桂枝加附子汤适应证
        3 桂枝加附子汤症状规律
        4 桂枝加附子汤药物规律
        5 桂枝加附子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治规律
        2 麻黄细辛附子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麻黄细辛附子汤一般情况分析
        2 麻黄细辛附子汤适应证
        3 麻黄细辛附子汤状规律
        4 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物规律
        5 麻黄细辛附子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再造散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再造散证治规律
        2 再造散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再造散一般情况分析
        2 再造散适应证
        3 再造散症状规律
        4 再造散药物规律
        5 再造散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附子泻心汤证治规律
        2 附子泻心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附子泻心汤一般情况分析
        2 附子泻心汤适应证
        3 附子泻心汤症状规律
        4 附子泻心汤药物规律
        5 附子泻心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乌梅丸证治规律
        2 乌梅丸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乌梅丸一般情况分析
        2 乌梅丸适应证
        3 乌梅丸症状规律
        4 乌梅丸药物规律
        5 乌梅丸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大黄附子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大黄附子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大黄附子汤适应证
        3 大黄附子汤症状规律
        4 大黄附子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第七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温脾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温脾汤证治规律
        2 温脾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温脾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温脾汤适应证
        3 温脾汤症状规律
        4 温脾汤药物规律
        5 温脾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八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附子理中丸证治规律
        2 附子理中丸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附子理中丸一般情况分析
        2 附子理中丸适应证
        3 附子理中丸症状规律
        4 附子理中丸药物规律
        5 附子理中丸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九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黄土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黄土汤证治规律
        2 黄土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黄土汤一般情况分析
        2 黄土汤适应证
        3 黄土汤症状规律
        4 黄土汤药物规律
        5 黄土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总体讨论
    1 导师运用附子类方比较分析
    2 附子类方方证对比
    3 导师运用附子类方病证关系
    4 导师运用附子类方证治规律比较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6)儿童消化道出血16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病机制
2 症状及内镜下表现
3 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影响因素
4 放射性胃、十二指肠的治疗
5 结论
背景资料
同行评议者
研发前沿
相关报道
创新盘点
应用要点
同行评价

(10)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
    2.2 治疗及转归
3 讨论

四、十二指肠炎所致出血的特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延边地区6164例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D]. 王子涵. 延边大学, 2021
  • [2]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特征研究[D]. 周惠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D]. 李若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儿童消化道出血165例临床分析[D]. 顾义海. 宁夏医科大学, 2019(08)
  • [7]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研究进展[J]. 郭小陪,魏华琳,张夏璐,周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34)
  • [8]小儿胃脘痛临床宏观辨证与胃镜微观辨证相互关系的探讨[A]. 闫慧敏.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13
  • [9]兰州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 卢娟娟,卢启明,马欣,陈翔,刘金萍. 西部医学, 2013(03)
  • [10]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回顾性分析[J]. 李秋元,陈杰武,李郁声. 河北医药, 2011(14)

标签:;  ;  ;  ;  ;  

十二指肠炎出血特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