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学境界的研究性学习特征与教学论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朱建平[1](2009)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结合了在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际需求,探讨了研究性学习模式,以及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模式,用信息技术优化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构建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遵循师生共建的原则,为教师提供方便的操作功能,可以克服传统开发学习管理平台所存在的各种困难,有效地提高了该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建设的效率。在系统的实际运行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改变,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而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更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论文首先讨论了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然后着重分析、设计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流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型。论文设计了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内部分层结构,并以平台的研究性学习功能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其内部结构模块的功能设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为研究性学习者营造的环境,是传统的学习环境无法替代的,是符合研究性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发展规律的,是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因此,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何云峰[2](2008)在《农科院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来临,农科院校的弱势地位、"应试教育"向大学渗透的不良倾向,要求必须探索适应农科院校的新教学模式,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批判性、民主性、发展性等创新特质,能够满足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据此提出农科院校研究性学习三种教学模式,即课堂问题探讨模式、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模式、群体研讨综合模式。
马艳弘,何云峰[3](2004)在《研究性学习的创新特质及制约因素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具有与创新教育内涵相通的开放性、批判性、民主性、发展性等创新特质,但目前存在的评价导向、师资、物质条件及认识误区等成为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明确这些问题对推动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润平[4](2002)在《人学境界的研究性学习特征与教学论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与人的基本特征相对应,研究性学习也具有奠基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确证属于人的世界并弘扬人的主体性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对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理论的反思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人学境界的研究性学习特征与教学论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学境界的研究性学习特征与教学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 |
1.3 课题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2章 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概述 |
2.1 研究性学习概述 |
2.1.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
2.1.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2.2 网络研究性学习概述 |
2.3 网络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概述 |
2.3.1 网络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功能 |
2.3.2 网络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
2.4 工作流概述 |
2.4.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2.4.2 工作流过程 |
2.4.3 工作流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整合 |
第3章 系统设计 |
3.1 设计任务 |
3.2 平台功能逻辑结构设计 |
3.3 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 |
3.3.1 开发环境 |
3.3.2 开发工具 |
3.4 系统开发过程及方法 |
3.4.1 开发模型 |
3.4.2 模块化方法 |
第4章 系统工作流程分析和实现 |
4.1 教师的任务流程 |
4.2 研究者的任务流程 |
4.3 系统管理者的任务流程 |
4.4 访问者的任务流程 |
4.5 系统评价设计 |
4.6 系统实现举例 |
4.6.1 教师功能实现 |
4.6.2 研究者功能实现 |
4.6.3 系统管理者功能实现 |
4.6.4 访问者功能实现 |
第5章 总结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5.2 存在的问题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农科院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蕴涵 |
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2. 研究性学习的创新特质 |
二、农科院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
1. 课堂问题探讨模式 |
2. 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模式 |
3. 群体研讨综合模式 |
(3)研究性学习的创新特质及制约因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提出 |
(一) 概念的提出 |
(二)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二、研究性学习的创新特质分析 |
(一) 开放性 |
(二) 批判性 |
(三) 民主性 |
(四) 发展性 |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制约因素 |
(一) 现行的“偏重知识考核, 忽视能力考查”评价机制, 是制约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原因 |
(二)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误区, 是制约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直接原因 |
(三) 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是影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客观原因 |
(四) 现有师资缺乏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是制约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 |
四、人学境界的研究性学习特征与教学论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的研究[D]. 朱建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2]农科院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 何云峰. 中国大学教学, 2008(11)
- [3]研究性学习的创新特质及制约因素探析[J]. 马艳弘,何云峰. 高等农业教育, 2004(04)
- [4]人学境界的研究性学习特征与教学论意义[J]. 张润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