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长期近距离放疗后性功能的变化

前列腺长期近距离放疗后性功能的变化

一、近距离长期放射治疗前列腺后性功能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赛麦提喀日·阿布都巴日,安恒庆,邱瑞莹,杨芬,摆俊博,王路路,陶宁[1](2022)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前列腺癌患者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RP)、放射治疗(Radio Therapy,RT)和主动监控(Active Surveilance,AS)疗效进行对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database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查找并筛选RP、RT和AS与前列腺癌疗效有关的研究。两人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iewManager5.4和R4.0.5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其他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60 971例,RP组32 749例,RT组22 188例,AS组6 034例。meta分析显示,RP的死亡率低于RT和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RP和RT在复发率上无差别;RP的性功能障碍发病危险高于RT和AS,RT的性功能障碍发病危险高于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的泌尿功能障碍发病危险高于RT和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的肠功能紊乱发病危险低于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病危险上有差异,手术治疗后死亡率和肠功能障碍的发病危险低于其他治疗方法,放疗后性功能障碍和泌尿功能障碍的发病危险低于其他治疗方法,主动监控死亡率较高,但各种并发症的发病危险都较低。故选择治疗方法时,告知患者各种治疗方法的死亡风险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结合患者情况和患者意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后森林,王颖,张建华,杨邵昆,王震,赵振华,刘辉,陆伟,侯俊清[2](2021)在《精准医学模式下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结合目前关于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简述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发现无论是体外放射治疗,还是近距离放射治疗,或者是作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方式,均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并且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治疗后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随访,以监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陈小梅[3](2021)在《饮食结合运动对改善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研究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引起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2.探讨饮食结合运动对前列腺癌ADT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生活质量、疲乏程度、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效果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连续6个月行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70例,检测病人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血压、血糖、血脂、腰围、骨密度值的变化;同时采用增订版前列腺癌症状临床综合扩展指数量表(Expanded prostate cancer index composite for clinical practice,EPIC-CP)、piper疲乏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RPF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ADT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疲乏程度、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及骨质疏松及代谢综合征。第二部分: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前列腺癌ADT患者95例分成46例干预组和49例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饮食(地中海式饮食模式结合国人的饮食习惯)结合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干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在ADT治疗前1天、干预12周后评估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生活质量、疲乏程度、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结果第一部分:ADT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癌因性疲乏、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均比治疗前增多(p<0.05)。EPIC-CP评分5个维度中,ADT治疗后患者的性功能、激素症状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干预前、后患者的尿失禁、尿路刺激、排便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况、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干预前血清PSA、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白蛋白、血清血红蛋白、Gleason评分、是否根治性手术/放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代谢综合征、癌因性疲乏、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代谢综合征差异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的癌因性疲乏、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ADT增加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生活质量维度中激素症状、癌因性疲乏、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的发生,降低生活质量维度中性功能。饮食结合运动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疲乏程度、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

何立儒,李春媚,刘明,刘跃平,马茗微,王皓,王萱,朱辉,钟秋子[4](2021)在《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前列腺癌是威胁我国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贯彻前列腺癌整个治疗过程。国际上多应用欧洲及美国前列腺癌指南,近年关于中国前列腺癌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指南结合最新版国内外各项研究,联合国内多家泌尿肿瘤诊疗权威单位,制定我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进一步规范、提高我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水平。

郭程浩,丁雪飞[5](2020)在《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前列腺癌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局部治疗等。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前列腺癌局部治疗作为非根治性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随着PSA筛查的广泛应用和模板定位下的经会阴穿刺技术的改进与提升及多参数MRI的发展,越来越多低级别、局限性的前列腺癌被发现。避免过度治疗是目前关于此类前列腺癌在治疗上的研究热点。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初步表明了局部治疗在疗效和并发症上都有满意的结果,使得局部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本文就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方法、原理及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功能评估作一综述。

谭聪[6](2020)在《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瘤控、功能保护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及尿控和性功能恢复效果,以期为开展RARP的医学中心进行术式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信息。材料和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本研究纳入符合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前有性活动、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共86例,其中46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40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PSA水平、切缘阳性(PSM)率、生化复发(BCR)率、IIEF-5评分、尿控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所有对患者术后情况的评估分别是在患者术后6周、3月、6月、12月、24月的随访中进行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图描述分析累积生存函数,以log-rank检验发现经过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级分层后可能存在的组间差异,所有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名患者,RARP组46人,LRP组40人。RARP组与LRP组相比,手术时间(208.72±33.63vs227.63±49.75,p=0.046)、术中失血量(132.24±46.83vs167.75±63.22,p=0.004)、术后住院天数(9.28±2.87vs12.54±5.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RP组相较LRP组术后即刻(78.3%vs57.5%)、3月(84.8%vs65.0%)及6月(91.3%vs75.0%)尿控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LRP组相比,RARP组患者术后IIEF-5评分在术后第12个月(14.54±6.09vs10.85±6.64,p=0.009)以及术后第24个月(17.50±5.35vs14.20±6.37,p=0.011)显着升高,但两组性交成功率及ED发生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6月时IIEF-5评分无明显区别(p=0.144)。两组患者术后12月尿控率、术后PSA水平、PSM发生率、24月内BCR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RARP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较LRP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住院天数更短、术后6月内尿控恢复率更高,并且能显着提高术后第12月及第24月的IIEF-5评分,但对患者性交成功率和ED发生率无明显改善作用,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RARP手术在肿瘤控制、术后12月尿控恢复方面的作用与LRP的效果相似。

魏思琪[7](2020)在《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开发适用于宫颈癌患者的症状评估量表。2.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信效度。3.调查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症状,并提取症状群,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症状群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采用研究小组讨论、宫颈癌患者访谈及参考现有量表和已发表文献,建立“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条目池,然后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进行条目的筛选,通过对50名宫颈癌患者的预调查,进一步调整量表的语言表述。2.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相关资料调查问卷、初始版“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调查274名宫颈癌患者,采用内部一致性评估量表的信度,采用内容效度指数、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效度。然后,采用因子分析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各个领域的单维性;使用Stata 15.0分析“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前4个领域中各条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并绘制各条目的项目特征曲线、项目信息曲线和整个领域的测验信息曲线。3.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相关资料调查问卷和“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调查184名盆腔外照射第三周的宫颈癌患者,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从发生频率>20%的症状中提取症状群,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各症状群的稳定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4个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差别,探究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与放疗期间症状群的关系。研究结果1.量表开发。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访谈以及参考现有相关量表及已发表文献后,确定该量表应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心理精神症状、治疗相关症状等4个方面。编写量表的条目池共包括38个症状条目。每个条目均采取0-10分多级评分方式,0分表示该症状不存在,10分表示能想象的最严重程度。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删除I-CVI<0.78的18个症状,将阴道异常出血和阴道异常分泌物合并为一个症状条目。最终形成“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初始版,共包含19个生理、心理症状。2.量表测量学特性的评估结果。“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共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心理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消化道系统症状、化疗相关症状和疼痛-疲乏5个领域,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23%。量表的I-CVI的范围是0.86-1.00,S-CVI/Ave为0.94。“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与MSAS-Ch中相同的13个条目及两个量表总分的聚合效度的相关系数范围是0.01-0.99,其中两个量表的疼痛、恶心、呕吐、精神紧张、压抑、焦虑和脱发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腹胀和腹泻不相关,疲乏、食欲不好、体重下降三个症状方面相关性不好,手脚麻木或刺痛和两个量表的总分属于中等程度相关。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整体Cronbach’s系数为0.858,心理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和疼痛-疲乏三个领域的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94、0.97和0.92,消化系统症状和化疗相关症状两个领域的Cronbach’s系数为0.68和0.67。应用项目反应理论评估量表质量。经主成分分析法运算后,4个领域的第一特征根与第二特征根的比值均大于3,满足单维性假设。心理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消化道系统症状和化疗相关症状四个领域中各条目的区分度分别为0.61-0.71、0.68-0.72、0.72-1.48和0.68-3.25。17个条目中除条目2、3、19外,其他条目的反应阈值(难度)均明显超过-33的理论范围。各条目的IIC中,只有条目2的信息量>3,其他条目的信息量均不超过0.5。3.量表初步应用。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频率最高的症状是腹泻(88%)、疲乏(82.1%)、大便带血(56.0%)、腹胀或身体肿胀(54.3%)、肛周疼痛或出血(53.3%)等。最严重的症状是疲乏(3.33±2.19)、腹泻(3.20±2.06)、肛周疼痛或出血(1.97±2.80)、腹胀或身体肿胀(1.96±2.22)、大便带血(1.80±1.95)和疼痛(1.80±2.48)。14个发生频率>20%的症状,共提取4个症状群,分别为心理相关症状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消化道-疼痛症状群以及消化道-疲乏症状群。4个症状群的累积贡献率为78.87%。各个症状群的Cronbach’sα分别为0.96,0.94,0.75和0.67。不同工作状态的患者在心理相关症状群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放疗前是否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1.初始版“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条目包含宫颈癌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常见的生理及心理症状症状,覆盖面较广。语言表述清晰易懂。2.“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相关的症状。该量表心理相关症状领域、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领域、化疗相关症状领域和消化系统症状领域的条目区分度较好,但是难度过大。3.腹泻和疲乏是宫颈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最常出现且最严重的症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4个相对稳定的症状群,分别是心理相关症状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消化-疼痛症状群和消化-疲乏症状群。治疗前仍在工作的患者的心理相关症状群的得分低于不工作的患者,而放疗前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得分更高。

张埔[8](2020)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近距离放疗在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前列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危害着老年男性的健康状态。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人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该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好的肿瘤控制效果,但由于对患者勃起功能和控尿功能的影响,降低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创伤性更小的治疗,近距离放疗或可成为一种可替代选择。目前尚不清楚,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近距离放疗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加有效。我们通过开展Meta分析以比较与评估此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差异,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我们使用Pub 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三个文献数据库进行系统性的文献检索,查找相关文献,对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及近距离放疗在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人相关治疗结果。我们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及I2统计量检验统计学异质性,使用总的OR(比值比)以及标准化均数差(SMD)在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以及采用百分之九十五可信区间的情况下进行计算。结果:我们最终针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纳入了两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两个前瞻性对照研究以及二十一个回顾性研究。我们没有发现这些研究中有表明上述的两种的治疗方式在病人治疗后的生化复发率(BCR)(OR:1.24;95%CI:0.91-1.68P=0.17)以及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PCSM)(OR:1.62;95%CI:0.86-3.04;P=0.13)存在显着差别。至于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率(OR:2.06;95%CI:1.15-3.70;P=0.02)以及尿失禁率(OR:4.62;95%CI:2.33-9.16;P<0.0001)方面,则提示相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近距离放疗的患者有着更少的功能异常。在患者生活质量相关评分中,接受近距离放疗的患者相对于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在尿失禁方面(SMD:-11.52;95%CI:-18.32,-4.72;P=0.0009)亦有着更高的得分而在性功能方面(SMD:-5.62;95%CI:-13.81-2.57;P=0.18)未发现显着性差异。结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及近距离放疗在前列腺癌特异死亡率以及生化复发率治疗效果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近距离放疗在勃起功能障碍以及尿失禁方面的发生上则具有更小的风险。我们的研究证明对于寻找在尿失禁以及勃起功能障碍方面更小发生风险的病人,近距离放疗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一种潜在性替代选择。

闫伟[9](2020)在《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前列腺癌基因组甲基化差异的初步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目前研究表明不同种族之间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差异性,并且导致这种差异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为不同种族前列腺癌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明显不同。本实验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基因组甲基化差异性,初步探讨了蒙古族与汉族前列腺癌基因组甲基化特点。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例前列腺癌患者(蒙古族3例、汉族2例)、2例蒙古正常人进行研究。将3例蒙古族前列腺癌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即Treat组(分别为T1、T2、T3);2例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B即Control B组(分别为C1、C2);2例蒙古组正常人为对照组A即Control A组(C3、C4)。抽取各组人群的血样,提取DNA,以Illumina hiseq XTen测序平台为基础,结合全基因组Bisulfite处理和生物信息数据分析,获得蒙古族人群(前列腺癌、正常人)与汉族前列腺癌人群基因组甲基化模式,通过进一步比较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差异程度,将具有显着甲基化水平修饰差异的基因组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进行基因结构注释,明确各基因结构甲基化情况,从而获得基因组差异性甲基化结果。结果:1.通过比较3个蒙古族前列腺癌样本与2个汉族前列腺癌样本,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蒙古族前列腺癌基因组总体C甲基化水平范围是2.52%-2.65%;CG甲基化水平为74.51%-77.94%。汉族前列腺癌基因组总体C甲基化水平范围是3.54%-3.57%。CG甲基化水平为83.97%-84.33%。蒙古族前列腺癌基因组的总体C与CG甲基化水平均低于汉族前列腺癌;并且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各样本基因组在所有的甲基化胞嘧啶中,CG类型的甲基化胞嘧啶比例占所有甲基化胞嘧啶>99%,而CHG、CHH类型的甲基化胞嘧啶所占比例极少。(2)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在所有的基因组区域(Intergenic,Exon,Gene,UTR3,Intron,UTR5,Promoter)中CG甲基化水平均明显高于C、CHG、CHH甲基化水平;并且与汉族前列腺癌相比,蒙古族前列腺癌所有基因组区域C甲基化水平均低于汉族前列腺癌,有统计学差异(P≤0.05)。蒙古族前列腺癌所有基因组区域CG、CHG、CHH甲基化水平与汉族前列腺癌无统计学差异(P>0.05)。(3)我们通过分析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各样本基因组在不同甲基化水平环境中C位点(CG、CHG和CHH)占所有甲基化C位点的比例,结果表明,相对于CHG与CHH,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基因组CG的甲基化处于高甲基化水平。(4)我们通过Motif来分析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所在的基因组在不同的甲基化水平环境中(高甲基化水平、中甲基化水平、低甲基化水平)以及甲基化C位点(CG、CHG和CHH)附近9bp范围内的碱基序列是否有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所在的基因组在不同的甲基化环境中各类型的甲基化C位点附近9bp范围偏好的碱基序列均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人群基因组在不同的甲基化水平环境中,CHG的H偏好均为腺嘌呤,CHH的第一个H偏好均为腺嘌呤,第二个偏好均为胸腺嘧啶。(5)我们分析了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基因组之间具有显着甲基化水平修饰差异的基因组区域(DMR),研究发现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在所有基因组中共检测到DMRs5246个。对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所有的DMRs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发现与汉族前列腺癌相比,蒙古族前列腺癌DMR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低于汉族前列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将所有的DMR进行基因结构注释,再对注释结果进行统计,注释结果为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在所有的基因组中注释到Intron的DMR数量最多,其次是Promoter,而注释到UTR3及UTR5的DMR数量最少。我们通过分析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各基因组结构中DMR的数量分布,发现上述两种人群基因组中CGI高甲基化DMR的数量多于低甲基化DMR的数量,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因组结构区域(Exon,Intron,Promoter,UTR3,UTR5)的高甲基化DMR数量少于低甲基化DMR数量,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比较了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各基因组结构区域中DMR的平均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与汉族前列腺癌相比,蒙古族前列腺癌CGI的DMR平均甲基化水平高于汉族前列腺癌,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前列腺癌Exon,Intron,Promoter,UTR3,UTR5五个基因区域DMR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低于汉族前列腺癌,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3个蒙古族前列腺癌样本与2个蒙古族正常人样本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以下研究结果:(1)蒙古族前列腺癌基因组总体C甲基化水平范围是2.52%-2。65%。CG甲基化水平为74.51%-77.94%。蒙古族正常人基因组总体C甲基化水平范围是3.80%-3.90%;CG甲基化水平为82.46%-85.74%。蒙古族前列腺癌基因组的总体C与CG甲基化水平均低于蒙古族正常人,并且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各样本基因组在所有的甲基化胞嘧啶中CG类型的甲基化胞嘧啶比例特别高,均占所有甲基化胞嘧啶>99%,而CHG、CHH类型的甲基化胞嘧啶所占比例极少。(2)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在所有基因组区域中CG甲基化水平均明显高于C、CHG、CHH甲基化水平。与蒙古族正常人相比,蒙古族前列腺癌UTR5的C甲基化水平低于蒙古族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P≤0.05)。蒙古族前列腺癌其余基因组区域(Region,Intergenic,Exon,Gene,UTR3,Intron,Promoter)C甲基化水平与蒙古族正常人无统计学差异(P>0.05)。蒙古族前列腺癌Exon,UTR3,UTR5,Promoter的CG甲基化水平均低于蒙古族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P≤0.05)。蒙古族前列腺癌其余基因组区域(Region,Intergenic,Gene,Intron)CG甲基化水平与蒙古族正常人无统计学差异(P>0.05)。蒙古族前列腺癌所有基因组区域CHG、CHH甲基化水平与蒙古族正常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我们分析了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各样本基因组不同甲基化水平环境中,C位点(CG、CHG和CHH)占所有甲基化C位点的比例,结果表明,相对于CHG与CHH,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基因组CG的甲基化处于高甲基化水平。(4)我们通过Motif分析研究了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基因组在不同的甲基化水平环境中(高甲基化水平、中甲基化水平、低甲基化水平),甲基化C位点(CG、CHG和CHH)附近9bp范围内的碱基序列是否有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基因组在不同的甲基化环境中各类型的甲基化C位点附近9bp范围偏好的碱基序列均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人群基因组在不同的甲基化水平环境中,CHG的H偏偏好均为腺嘌呤,CHH的第一个H偏好均为腺嘌呤,第二个偏好均为胸腺嘧啶。(5)我们分析了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基因组间具有显着甲基化水平修饰差异的基因组区域(DMR),研究发现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在所有基因组中共检测到DMRs11013个。通过对蒙古族前列腺癌与汉族前列腺癌所有的DMRs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发现与蒙古族正常人相比,蒙古族前列腺癌DMR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低于蒙古族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将所有的DMR进行基因结构注释,再对注释结果进行统计,注释结果为,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在所有的基因组中注释到Intron的DMR数量最多,其次是Promoter,而注释到UTR3及UTR5的DMR数量最少。我们分析了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各基因组结构中DMR的数量分布,发现上述两种人群在所有基因组中CGI的高甲基化DMR数量多于低甲基化DMR数量,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因组结构区域(Exon,Intron,Promoter,UTR3,UTR5)的高甲基化DMR数量少于低甲基化DMR数量,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进一步比较比较蒙古族前列腺癌与蒙古族正常人各基因组结构区域中DMR的平均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与蒙古族正常人相比,蒙古族前列腺癌CGI的DMR平均甲基化水平高于蒙古族正常人,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前列腺癌Exon,Intron,Promoter,UTR3,UTR5五个基因区域DMR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低于蒙古族正常人,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蒙古族人群(前列腺癌、正常人),汉族前列腺癌人群基因组C位点甲基化水平均为3%左右,CG甲基化水平均为80%左右,并且蒙古族前列腺癌C位点与CG位点甲基化水平均低于汉族前列腺癌,也低于蒙古族正常人。(2)蒙古族人群(前列腺癌、正常人),汉族人群(前列腺癌)主要的甲基模式是均为CG位点甲基化;并且上述两种人群基因组CG位点甲基化水平相对为高甲基化水平,而CHG位点与CHH位点甲基化水平相对为低甲基化水平。(3)蒙古族前列腺癌所有基因组区域C位点甲基化水平均低于汉族前列腺癌;所有基因组区域CG位点、CHG位点与CHH位点甲基化水平与汉族前列腺癌无明显差异。(4)蒙古族前列腺癌UTR5的C位点甲基化水平低于蒙古族正常人;Exon,UTR3,UTR5,Promoter的CG甲基化水平均低于蒙古族正常人;所有基因组区域CHG位点与CHH位点甲基化水平与蒙古族正常人无明显差异。(5)蒙古族人群(前列腺癌、正常人),汉族人群(前列腺癌)基因组在不同的甲基化环境中CG、CHG、CHH位点附近9bp范围内均有不同的碱基序列偏好,但是在不同的甲基化水平环境中,所有样本基因组CHG的H偏偏好均为腺嘌呤,CHH的第一个H偏好均为腺嘌呤,第二个偏好均为胸腺嘧啶。(6)与汉族前列腺癌相比,蒙古族前列腺癌整体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低于汉族前列腺癌;蒙古族CGI甲基化水平高于汉族前列腺癌。(7)与蒙古族正常人相比,蒙古族前列腺癌整体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低于蒙古族正常人;蒙古族CGI甲基化水平高于蒙古族正常人。

范李[10](2019)在《MicroRNA-301a-3p过表达通过靶向RUNX3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增殖》文中认为微小RNA(micro RNAs)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过程相关,Micro RNA-301a-3p(mi R-301a-3p)已被报道在多种人类癌症中表达失调并参与癌症发生发展,但是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阐明mi R-301a-3p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前列腺癌治疗提供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分成以下3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mi R-301a-3p和RUNX3在前列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目的:mi R-301a-3p和RUNX3分别在前列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标本,包括15例前列腺癌癌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前列腺组织。购入前列腺癌细胞LNCa P、PC-3、DU-145及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前列腺癌组织、细胞中及正常前列腺组织、细胞中mi R-301a-3p和RUNX3 m 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中mi R-301a-3p表达升高,RUNX3表达降低。第二部分mi R-301a-3p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mi R-301a-3p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合成的mi R-301a-3p mimics和anti-mi R-301a-3p转染至前列腺癌细胞,MTT实验比较两组增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平板克隆实验观察细胞中比较mi R-301a-3p mimics及anti-mi R-301a-3p对前列腺癌细胞克隆形成数目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将mi R-301a-3p mimics及anti-mi R-301a-3p转染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结晶紫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 R-301a-3p过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沉默mi R-301a-3p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第三部分mi R-301a-3p靶基因及其促癌机制的初步研究。研究目的:mi R-301a-3p的靶基因以及mi R-301a-3p通过靶基因的促癌机制。研究方法:构建RUNX3高表达质粒,明确RUNX3蛋白在mi R-301a-3p引起的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突变RUNX3 3’UTR,利用荧光素酶表达质粒探讨3’UTR区对mi R-301a-3p调控RUNX3表达的影响。Western方法检测RUNX3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mi R-301a-3p可直接靶向调控RUNX3基因,mi R-301a-3p过表达显着降低前列腺癌细胞RUNX3蛋白表达。mi R-301a-3p过表达增加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可以被RUNX3过表达所降低。mi R-301a-3p过表达增加Wnt通路活性,以及增加Wnt下游基因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相反,抑制mi R-301a-3p表达降低Wnt通路活性,以及降低Wnt下游基因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论:mi R-301a-3p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癌细胞系明显表达升高,并通过降低RUNX3的表达作用到Wnt信号通路,增加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mi R-301a-3p在前列腺癌中的关键作用以及mi R-301a-3p和RUNX3的直接关系。mi R-301a-3p通过靶向调控RUNX3促进前列腺癌增殖和侵袭,提示其可能作为前列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二、近距离长期放射治疗前列腺后性功能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距离长期放射治疗前列腺后性功能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前列腺癌患者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数据库与关键词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的提取及质量评价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2.3 敏感性分析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手术治疗和放疗死亡率比较
        2.4.2 手术治疗和主动监控的死亡率比较
        2.4.3 放疗和主动监控的死亡率比较
        2.4.4 手术治疗和放疗复发率的比较
        2.4.5 手术治疗和放疗后性功能障碍发病危险的比较
        2.4.6 手术治疗和主动监控的性功能障碍发病危险比较
        2.4.7 放疗和主动监控的性功能障碍发病危险比较
        2.4.8 手术治疗和放疗的泌尿功能障碍发病危险比较
        2.4.9 手术治疗和主动监控的泌尿功能障碍发病危险比较
        2.4.1 0 放疗和主动监控的泌尿功能障碍发病危险比较
        2.4.11手术治疗和放疗的肠功能紊乱发病危险比较
        2.4.12手术治疗和主动监控的肠功能紊乱发病危险比较
        2.4.13放疗和主动监控的肠功能紊乱发病危险比较
    2.5 发表偏倚检验
3 讨论

(2)精准医学模式下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体外放射治疗
2 近距离放射治疗
    2.1 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2.2 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2.3 挽救性近距离放射治疗
    2.4 mCRPC骨转移的近距离放射治疗
3 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3)饮食结合运动对改善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样本量估计
    2 研究理论框架
        2.1 操作性定义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理论框架
    3 研究技术路线
    4 科研伦理
    5 科研质量控制
第一部分 调查研究前列腺癌ADT患者的症状负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评价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患者的ADT治疗前1 天、治疗6 个月后评估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生活质量、疲乏程度、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
    3 讨论
第二部分 饮食结合运动对改善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干预措施
        1.3 评估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2.2 2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代谢综合征、癌因性疲乏、焦虑及抑郁症状比较
        2.3 2组患者干预12周后代谢综合征、癌因性疲乏、焦虑及抑郁症状比较
    3 讨论
    4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4.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
        4.3 未来研究的方向
        4.4 研究结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2 体格检查和直肠指检
3 辅助检查
    3.1 实验室检查
        3.1.1 一般检查
        3.1.2 肿瘤标记物
        3.1.3 DNA重组修复缺失基因检测
        3.1.4 免疫相关标志物检测
    3.2 影像学检查
        3.2.1 B超
        3.2.2 CT
        3.2.3 MRI
        3.2.3. 1 多参数成像
        3.2.3. 2 PI-RADS V2介绍与解读
        3.2.4 PET-CT
        3.2.5 骨扫描
4 前列腺穿刺活检
    4.1 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
    4.2 B超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
    4.3 磁共振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
    4.4 重复穿刺活检
5 其他检查
6 诊断
    6.1 临床诊断
    6.2 病理诊断
        6.2.1 前列腺癌形态学
        6.2.2 前列腺癌免疫组化
        6.2.3 Gleason评分
        6.2.4 前列腺癌分型
    6.3 分期和预后分组
7 鉴别诊断
    7.1 前列腺增生
    7.2 前列腺结核
    7.3 非特异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8 治疗
    8.1 治疗原则
    8.2 主动监测
    8.3 手术治疗
        8.3.1 手术治疗原则
        8.3.2 手术适应症
        8.3.2. 1 临床分期
        8.3.2. 2 预期寿命
        8.3.2. 3 健康状况
        8.3.2. 4 PSA或Gleason评分高危的患者
        8.3.3 手术禁忌症
    8.4 放射治疗
        8.4.1 根治性放疗
        8.4.1. 1 放疗技术
        8.4.1. 2 定位技术规范
        8.4.1. 3 放疗靶区定义
        8.4.1. 4 放疗计划优化
        8.4.1.5处方剂量和正常组织限量
        8.4.1. 6 验证和治疗
        8.4.1. 7 放疗后PSA失败的定义
        8.4.2 术后放疗
        8.4.2. 1 适应症
        8.4.2. 2 放疗技术
        8.4.2. 3 定位技术规范
        8.4.2. 4 靶区定义
        8.4.2. 5 放疗计划优化
        8.4.2. 6 处方剂量
        8.4.3 转移性前列腺癌放疗
        8.4.3. 1 寡转移放疗
        8.4.3. 2 姑息放疗
        8.4.4 近距离放疗
        8.4.4. 1 患者选择
        8.4.4. 2 治疗时机
        8.4.4. 3 技术流程
        8.4.4. 4 处方剂量
        8.4.5 质子放疗
        8.4.6 放疗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8.4.6. 1 放射性膀胱炎
        8.4.6. 2 放射性直肠炎
        8.4.6. 3 性功能障碍
        8.4.7 放疗后随访
9 药物治疗
    9.1 内分泌治疗
        9.1.1 根治性放疗内分泌治疗
        9.1.1. 1 适应症
        9.1.1. 2 可选择的药物
        9.1.1. 3 开始时间
        9.1.2 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
        9.1.3 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9.1.4 不良反应
        9.1.5 新型内分泌治疗
        9.1.5. 1 阿比特龙
        9.1.5. 2 恩杂鲁胺
        9.1.5. 3 阿帕他安
        9.1.5. 4 其他
    9.2 化疗
        9.2.1 适应症
        9.2.2 使用方法
        9.2.3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
1 0 根治性放疗生化复发后治疗
    1 0.1 治疗原则
    1 0.2 挽救性手术治疗
        1 0.2.1 挽救性前列腺癌根治术
        1 0.2.2 挽救性淋巴结清除术
    1 0.3 再程放疗
    1 0.4 挽救性冷冻疗法
    1 0.5 挽救性高强度聚焦超声
    1 0.6 药物治疗

(5)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适应证
    1.1 前列腺局部治疗的前提条件
    1.2 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适应证
2 当前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疗效评价
    2.1 冷冻治疗
        2.1.1 冷冻治疗的原理
        2.1.2 冷冻治疗治疗局灶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评价
    2.2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2.2.1 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原理
        2.2.2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局灶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评价
    2.3 不可逆电穿孔
        2.3.1 不可逆电穿孔的原理
        2.3.2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局灶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评价
    2.4 近距离放射治疗
        2.4.1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原理
        2.4.2 近距离放射治疗治疗局灶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评价
    2.5 前列腺部分切除治疗局灶性前列腺癌
3 局部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
4 局部治疗的未来方向
5 评价与展望

(6)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瘤控、功能保护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
    2.2 手术方式
    2.3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PSM和BCR等瘤控相关指标
    3.2 尿控恢复
    3.3 性功能恢复
第4章 讨论
    4.1 肿瘤控制
    4.2 尿控功能保护
    4.3 性功能保护
    4.4 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7)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背景、成果
        1. 研究背景
        2. 宫颈癌症状评估量表的现状
        2.1 治疗相关毒性反应评估量表
        2.1.1 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
        2.1.2 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3.0
        2.1.3 正常组织迟发不良反应判定系统
        2.2 症状评估量表
        2.2.1 记忆症状评估量表
        2.2.2 埃德蒙顿症状评估系统
        2.2.3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
        2.3 生活质量量表
        2.3.1 宫颈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
        2.3.2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宫颈癌特异性模块
        2.3.3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宫颈癌量表
        3. 测量学理论概述
        3.1 经典测量理论
        3.2 现代测量理论
    研究目的、方法
        4.1 研究目的
        4.2 理论框架
        4.3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宫颈癌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
    1.1 研究设计
    1.2 理论框架
    1.3 研究对象
        1.3.1 研究对象
        1.3.2 纳入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组建量表研究小组
        1.4.2 建立条目池
        1.4.3 确定咨询专家
        1.4.4 条目的筛选、删减和修改
        1.4.5 预调查
    1.5 质量控制
        1.5.1 建立条目池
        1.5.2 资料收集阶段
        1.5.3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1.6 结果
        1.6.1 条目池建立
        1.6.2 条目初步筛选
        1.6.3 预调查结果
    1.7 讨论
    1.8 小结
第二部分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测评
    2.1 研究设计
    2.2 经典测量理论
        2.2.1 基本思想
        2.2.2 CTT的三个假设
        2.2.3 相关概念
        2.2.4 CTT的优势与局限性
    2.3 项目反应理论
        2.3.1 概述
        2.3.2 基本原理
        2.3.3 相关概念
        2.3.4 IRT的理论假设
        2.3.5 常用模型
        2.3.6 参数估计
        2.3.7 IRT的优势与不足
    2.4 研究对象
        2.4.1 研究对象
        2.4.2 纳入排除标准
        2.4.3 样本量计算
    2.5 研究工具
        2.5.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2.5.2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
        2.5.3 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
    2.6 测量学特性考评
        2.6.1 统计统计
        2.6.2 测量学特性考评
    2.7 质量控制
    2.8 结果
        2.8.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8.2 量表的可行性
        2.8.3 信度测评
        2.8.4 效度测评
        2.8.5 单维性测评
        2.8.6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IRT分析
    2.9 讨论
        2.9.1 量表的接受度和可行性
        2.9.2 信度测评
        2.9.3 效度测评
        2.9.4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项目参数
        2.9.5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项目特征曲线和信息曲线
    2.10 小结
第三章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初步应用
    3.1 理论依据
        3.1.1 症状管理
        3.1.2 症状群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对象
        3.2.2 纳入标准
        3.2.3 排除标准
        3.2.4 样本量计算
    3.3 研究工具
        3.3.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3.3.2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
    3.4 资料收集方法
    3.5 统计学方法
        3.5.1 统计描述
        3.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3.5.3 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比较
    3.6 质量控制
        3.6.1 资料收集阶段
        3.6.2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3.7 结果
        3.7.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7.2 症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3.7.3 症状群
        3.7.4 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比较
    3.8 讨论
        3.8.1 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的发生情况
        3.8.2 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症状群
        3.8.3 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比较
    3.9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宫颈癌症状管理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近距离放疗在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质量评估
    2.5 数据提取
    2.6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文献筛选与纳入结果
    3.2 纳入文献特征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4 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
    3.5 生化复发率
    3.6 尿失禁率
    3.7 勃起功能障碍率
    3.8 病人尿失禁生活质量相关报告结果
    3.9 病人性功能生活质量相关报告结果
    3.10 发表偏移
4 讨论
5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6 结论
7 综述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近距离放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与对比
8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阶段成果
致谢

(9)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前列腺癌基因组甲基化差异的初步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MicroRNA-301a-3p过表达通过靶向RUNX3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列腺癌及microRNA的相关研究进展
    1 前列腺癌治疗
        1.1 前列腺癌综述
        1.2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案概述
    2 microRNAs在肿瘤个性化医学中的应用
        2.1 microRNA生源论
        2.2 microRNA和肿瘤
        2.3 microRNA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
        2.4 肿瘤诊断和分型的生物标志物
        2.5 肿瘤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3 RUNX 家族与 Runx3
引言
第2章 实验部分
    第一部分 miR-301a-3p和 RUNX3 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miR-301a-3p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miR-301a-3p靶基因及其促癌机制初步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3章 讨论
第4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近距离长期放射治疗前列腺后性功能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前列腺癌患者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J]. 赛麦提喀日·阿布都巴日,安恒庆,邱瑞莹,杨芬,摆俊博,王路路,陶宁.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2(01)
  • [2]精准医学模式下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J]. 后森林,王颖,张建华,杨邵昆,王震,赵振华,刘辉,陆伟,侯俊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5)
  • [3]饮食结合运动对改善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D]. 陈小梅.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 何立儒,李春媚,刘明,刘跃平,马茗微,王皓,王萱,朱辉,钟秋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1(05)
  • [5]前列腺癌的局部治疗进展[J]. 郭程浩,丁雪飞.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06)
  • [6]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瘤控、功能保护的临床对照研究[D]. 谭聪. 南昌大学, 2020(08)
  • [7]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及初步应用[D]. 魏思琪.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近距离放疗在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D]. 张埔.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9]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前列腺癌基因组甲基化差异的初步比较分析[D]. 闫伟.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MicroRNA-301a-3p过表达通过靶向RUNX3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增殖[D]. 范李. 吉林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前列腺长期近距离放疗后性功能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