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放、合作、分工(论文文献综述)
马光威,莫晓莹[1](202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对"一带一路"建设及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本文从思想萌芽、交换理论与分工理论三个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理论探索与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带一路"建设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思想基础,为"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提供了思想萌芽;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发展的一项现实实践。
王赞新[2](2022)在《知识分工、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发展格局的视角》文中认为知识分工,是指知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和组织间走向分化、分解与重新整合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组织变革和价值链重塑。价值链知识分工使知识成为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核心资源,从而使企业合作从能力依赖走向知识依赖,全球价值链形态也从线性形态走向网络形态。在这种趋势下,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技术、价值创造、创新空间都朝平权化方向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要抓住知识分工深入发展的契机,通过加工制造企业"垂直升级"、建设国家价值链、形成多层次区域性国际价值链等途径,积极融入全球知识分工,推动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王灵桂,洪银兴,史丹,洪永淼,刘俏,周文[3](2021)在《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会议精神,《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策划了"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邀请经济学领域6位知名学者选择不同的视角,畅谈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以飨读者。
国务院[4](2021)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国发[2021]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10月9日"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新华社[5](2021)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文中研究表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主要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
于海洋,崔健,廉晓梅,郭锐[6](2021)在《“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笔谈》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全球纷繁复杂矛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深入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编辑部组织召开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座谈会,就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深入研讨,会后组织四位专家对各自的会议发言进行再梳理和完善,并分别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题进行刊发,以期深化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与政策实践的研究,引导学术界深入开展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黄凤志,谭桂照[7](2021)在《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批判与“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经济蕴意》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地缘政治解读之所以长期受制于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框架,问题在于研究忽视了对地理逻辑的演进,造成对分工及其地理内涵的忽视。而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它的发展使地表不仅是相对静态的自然特征的集合,同时还被层层叠加的社会生产关系包裹。产品内分工阶段,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取用与改造,推动了新的地表动态变化过程。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中,通过国际区域合作参与到分工经济对地理的改造中,实现了国家对空间的再生产,控制空间生产资料功能的获得,决定未来分工发展空间形态,推动不平衡发展的再现。而"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介入分工经济"地理—经济"过程的创新方式,其本质是一项为推动分工发展而团结海陆国家以创造新地理基础的计划。它凭借解决分工经济两难冲突的新方案、立足正确地理观的空间设计以及对空间矛盾的精准定位和有效修正,超越以往国际区域合作框架,形成了一个能够促进分工经济持续发展、推动生产地理优化更新,并促使两者良性循环的崭新空间。
陈雯,孙伟,刘崇刚,刘伟[8](2021)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各城市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文章从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切入,系统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差异化、高效率、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遵循经济集中、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平的空间优化准则。同时,重点梳理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及三省一市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行动计划等落实情况,分析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戴翔,金碚[9](2021)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基于全球分工演进视角》文中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开放发展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经济理论的新境界,因而,新阶段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前一轮开放发展形成的国际大循环模式,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目前转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亦是实现动态比较优势变迁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之变高度契合的必然性要求和必由之路。顺应乃至引领全球分工演进大趋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以坚持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另一方面要实施更高水平开放。
戴翔,张雨[10](2021)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全球价值链进入亟待重构的新阶段,朝着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既有国际分工自然演进规律的作用,也有危机冲击期间"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更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亟待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既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重大机遇。其中,挑战主要包括产业回流、不正当技术竞争以及布局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创新驱动的倒逼效应、依托区域价值链构建的"低端锁定"突破效应以及扩大国际合作等。化解风险,把握机遇,中国需要探寻有效的对策思路。一方面,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推动的重构,需要做到因势利导,在顺应乃至引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演进发展大势中,推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另一方面,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的全球价值链重构,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实施高水平开放,化解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带来的风险,着力推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二、开放、合作、分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放、合作、分工(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评述 |
三、“一带一路”建设历程与现状 |
四、“一带一路”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实践运用 |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开放思想是“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思想萌芽 |
2. 马克思主义社会交换理论是“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基本前提 |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是“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合作基础 |
五、结论 |
(2)知识分工、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发展格局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知识分工:理论回顾与实践演进 |
(一)传统理论中的知识分工 |
(二)基于价值链的知识分工 |
(三)价值链知识分工的深化 |
三、由知识分工推动的全球价值链重构 |
(一)全球价值链知识的分化分解趋势加快 |
(二)知识成为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核心资源 |
(三)全球价值链企业合作从能力依赖走向知识依赖 |
(四)全球价值链从线性形态走向网络状形态 |
四、平权化:知识分工下的全球价值链演进趋势 |
(一)核心技术平权化 |
(二)价值创造平权化 |
(三)创新空间平权化 |
五、在积极融入知识分工中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一)深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赋能,推动生产制造企业在细分领域“垂直升级” |
(二)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建设以内需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 |
(三)深化国际区域合作,构建多层次区域性国际价值链 |
六、简短的结论 |
(3)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携手在新起点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
二、新发展理念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大动力 |
三、以“五个统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创新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贡献 |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三、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
四、工业现代化的创新驱动之路 |
坚守建设工业强国之初心、开创工业发展新道路 |
百年党史中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
一、导言 |
二、中国经济发展基本历史经验 |
1. 始终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为中心 |
2. 建立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
3. 确认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 |
4. 坚持渐进式改革方法论 |
5. 不搞私有化,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
6.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7.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8. 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两只手”的作用,并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 |
9. 主动对外开放,大胆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 |
1 0. 坚持“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方式 |
三、结论 |
碳中和与中国经济增长逻辑 |
一、碳中和提出的战略意义与时代背景 |
二、碳中和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最大动能 |
三、对碳中和认知的几个误区 |
四、碳中和愿景下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实施路径 |
五、结语 |
用中国经验丰富和发展市场经济理论内涵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对标西方市场经济 |
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
三、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 |
四、现代化高水平市场经济一定是坚持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 |
(6)“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了严密且宏大的理论逻辑 |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回应了时代的迫切需要 |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思想基础 |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一、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
二、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
三、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
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
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 |
三、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 |
四、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
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
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
(一)当前国家主权利益面临的挑战 |
(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举措 |
二、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
(一)当前国家安全利益面临的挑战 |
(二)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举措 |
三、坚决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
(一)当前国家发展利益面临的挑战 |
(二)坚决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举措 |
(7)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批判与“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经济蕴意(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已有解释及不足 |
(一)反思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解释及其不足 |
(二)基于批判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及其不足 |
(三)基于“空间修复”理论的研究及其不足 |
三、地缘政治研究中地理思维的特点与突破 |
(一)当前地缘政治学地理思维的主要特点 |
(二)当前地理思维背后的问题及产生根源 |
(三)突破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地理思维的束缚 |
1.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地理逻辑的来源 |
2. 突破麦金德的地缘政治世界观 |
四、当代全球化的地理动态发展及其地缘政治新模式 |
(一)当代全球化“地理—经济”进程中的地理动态发展 |
(二)当代全球化“地理—经济”进程中的国家行为模式 |
(三)当代全球化地缘政治模式及其影响 |
1. 国际区域合作:国家的空间生产行为 |
2. 国家空间生产行为的地缘影响 |
(1)国际区域整合决定了经济发展所需社会空间生产资料的开发与利用 |
(2)国际区域整合赋予了分工发达国家决定未来地理空间演进形态的能力 |
(3)国际区域整合将是一个不平衡发展再生产的过程 |
五、“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内涵及影响分析 |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内涵 |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影响 |
1.“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促进社会空间生产资料开发并重塑欧亚大陆地理的过程 |
2.“一带一路”将是一个促进分工经济持续发展的空间再生产过程 |
3.“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一个促进分工良性循环的地理依托的形成 |
六、结论 |
(8)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
2 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
2.1 一体化红利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
2.2 高质量发展促进更深层次一体化 |
2.3 一体化和高质量共促区域空间优化 |
3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推进举措 |
3.1 注重统筹谋划和规划引领 |
3.2 聚焦重点领域区域协同发力 |
3.3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动力 |
4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与问题 |
4.1 工作成效 |
4.2 存在问题 |
5 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
5.1 着眼于一盘棋统筹谋划,各扬所长优化功能分工 |
5.2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协同组织产业链创新链 |
5.3 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培育绿色创新新动能 |
5.4 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促进社会公平与成果共享 |
5.5 深化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协调机制 |
(9)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基于全球分工演进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转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之变的契合 |
(一)形成国际大循环模式所依赖的基本条件和因素 |
(二)国际大循环模式所依赖的基本条件和因素已发生深刻变化 |
(三)转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条件和基础 |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竞争新优势:分工演进与本土市场规模优势的发挥 |
(一)国际分工演进新趋势 |
(二)超大市场规模的作用机理 |
1. 有助于发挥传统母市场效应 |
2. 有助于诱发价值链中高端国际梯度转移 |
3. 有助于吸引和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到国内市场 |
4. 有利于调整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体系 |
四、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
(10)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A New Stage of GVCs Restructuring |
1.1 The Call of Restructuring GVC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
1.2 The Call of Restructuring GVC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
1.3 Superimposed Effe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
2.Key Trends in GVCs Restructuring |
2.1 Localization |
2.2 Regionalization |
2.3 Diversification |
3.The Urgent Needs of Upgrading China’s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under GVCs Restructuring |
3.1 Intrinsic Requirements of Supply Chain Security and Stability |
3.2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Fostering Domestic Supply Chains |
3.3 Intrinsic Requirements for Optimizing GVC Development |
4.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
4.1 Key Challenges |
4.1.1 The shaking of industrial re-shor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4.1.2 The restraint of technology competition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4.1.3 The weakening of layout adjustment on growth momentum |
4.2 Key Opportunities |
4.2.1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
4.2.2 Opportunities in escaping low-end lock-up through region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
4.2.3 Opportunities for broad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5.Conclus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
5.1 The Strengthening of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through Innov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5.2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rough Open Platforms |
5.3 The Attraction of High-end Factors with a Sizeable Local Market |
5.4 The Proactive Implementation of FTA Strategy to Overcome Low-end Lock-up |
一、全球价值链进入亟待重构新阶段 |
(一)源自发展中国家的重塑诉求 |
(二)源自发达国家的重塑诉求 |
(三)全球新冠疫情的叠加作用 |
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主要发展趋势 |
(一)本土化发展趋势 |
(二)区域化发展趋势 |
(三)多元化发展趋势 |
三、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亟待升级 |
(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内在要求 |
(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扎根”国内的重要条件 |
(三)推动全球价值链优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
四、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一)面临的主要挑战 |
1. 产业回流动摇产业发展之基 |
2. 技术之争抑制产业发展之速 |
3. 布局调整弱化产业发展之力 |
(二)面临的主要机遇 |
1.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机遇 |
2. 依托区域化发展突破“低端锁定”机遇 |
3. 扩大国际合作的机遇 |
五、思路与对策 |
(一)依托科技创新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之基 |
(二)充分利用各种开放平台深化国际合作 |
(三)发挥本土市场规模优势集聚高端要素 |
(四)积极实施FTA战略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 |
四、开放、合作、分工(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J]. 马光威,莫晓莹. 特区经济, 2022(01)
- [2]知识分工、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发展格局的视角[J]. 王赞新. 晋阳学刊, 2022(01)
- [3]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J]. 王灵桂,洪银兴,史丹,洪永淼,刘俏,周文. 中国工业经济, 2021(12)
-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J].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32)
-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J].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31)
- [6]“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笔谈[J]. 于海洋,崔健,廉晓梅,郭锐. 东北亚论坛, 2021(06)
- [7]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批判与“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经济蕴意[J]. 黄凤志,谭桂照. 东北亚论坛, 2021(06)
- [8]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J]. 陈雯,孙伟,刘崇刚,刘伟. 经济地理, 2021(10)
- [9]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基于全球分工演进视角[J]. 戴翔,金碚. 开放导报, 2021(05)
- [10]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J]. 戴翔,张雨. China Economist,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