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诊治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诊治体会

一、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吴锐辉,邓东海,周云飞,黄星球,史成龙,廖绪强[1](2020)在《PTED与M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7-02诊治的4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采用PTED治疗(PTED组),20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初次起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4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26.5(22~36)个月。PTED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住院时间较MIS-TLIF组少,初次起床时间较MIS-TLIF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ED组1例复发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出现神经炎症,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1个月PTED组腰痛VAS评分较MIS-TLIF组高,ODI指数较MIS-TLIF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腰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M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可作为治疗椎间孔内型与混合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庞寅田[2](2020)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进行比较,并于术后2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术中神经根或硬膜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63~102(平均73.6)min;住院时间4~7(平均5.1d)。术后即时和不同随访时间,腰、腿痛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着下降(P<0.05)。术后随访2年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中26例、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8.5%。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何易祥,王文己[3](2020)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是腰腿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少见。虽发病率较低,但因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特殊,产生的下肢症状较椎管内突出剧烈,因此需早期明确诊断,并予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症状。文章就近年来对FLLDH的解剖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FLLDH提供参考依据。

刘海文[4](2020)在《基于经筋理论探讨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经筋理论为基础探讨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效果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两组:A组:小于4周41例。B组:大于4周35例。A、B两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强刺激推拿组与针刺组。所有患者均治疗4疗程:1次/2d,1周/疗程。A、B两组组内分别于治疗前及4周后进行评价,疗效评定量表采用VAS、JOA评分及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进行评价。结果:1.基线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组内强刺激推拿组和针刺组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果显示:(1)A组根据VAS、JOA评分及红外线热成像得出:两组组内前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根据VAS、JOA评分及红外线热成像得出:两组组内前后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以后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强刺激推拿组(P<0.05)。(3)在治疗4周内推拿组总有效率95.24%,针刺组总有效率95.00%;大于4周推拿组总有效率83.33%,针刺组总有效率94.12%。结论:1.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显着疗效。2.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小于4周,处于炎症阶段时,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效果无显着差异。3.当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超过4周,处于慢性黏连时,针刺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强刺激推拿组。

林海,张世民,吴冠男,靳蛟,刘昱彰[5](2019)在《两种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适应证、手术要点。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男17例,女15例,年龄(60.22±16.55)岁,病程(2.18±2.68)月;16例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男7例,女9例,年龄(42.25±15.89)岁,病程(2.90±3.02)月。统计分析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VAS、ODI,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且均获得随访。两组患者性别、病程、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年龄(60.22±16.55)岁高于PEID组(42.25±15.89)岁(P<0.05)。PETD组中,高龄患者(70岁以上)10例,非游离型(24例)多于游离型(8例),肩上型(27例)多于腋下型(1例)和腹侧型(4例),5例外侧型和2例极外侧型均采用PETD;而在PEID组中,腋下型(8例)多于肩上型(2例)、腹侧型(6例),4例高位脱垂游离型(Ⅰ区和Ⅳ区)均采用PEID。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点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PETD组优2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PEID组优12例,良3例,可0例,差1例。结论:经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PETD更适合高龄患者、非游离型、外侧型、极外侧型、肩上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而高位脱垂游离型(Ⅰ区和Ⅳ区)、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者宜选择PEID。

吴贤良,杨智明,黄建军[6](2019)在《经微创通道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经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总结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1诊治的3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行微创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微创通道组),20例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椎间孔镜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结果。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复发。微创通道组与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椎间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微创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通道组与椎间孔镜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创通道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不破坏手术节段稳定性,临床疗效相似,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创伤更小。然而高髂棘、横突肥大、腰骶角度过大、巨大髓核脱出钙化患者不适宜采用这两种手术。

刘合庆[7](2017)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极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及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32例极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极外侧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结果术前ODI、VAS评分与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极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段丽群,张文志,刘鹏飞,张锋,贺瑞,李旭,葛畅[8](2016)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08-2015-01,共有2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腿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价,采用ODI功能评分及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5125 min,平均85 min,住院时间36 d,平均4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8个月,手术前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6±2.5)分,术后当天为(2.0±1.1)分,末次随访(1.8±0.8)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为(65.4±21.8),末次随访为(1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感觉异常;1例出现髓核残留,另有1例术后9个月复发,均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翻修后症状缓解。按照Macnab标准评定,其优良率为9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苏洪,张雪林[9](2015)在《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收治2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1例、女17例;年龄2166岁,中位数45.5岁;L34突出2例、L45突出18例、L5S1突出8例;向左侧突出18例、向右侧突出10例;15例患者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外,其余13例突出物在椎间孔内外并存。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腰椎X线及CT检查,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采用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牵引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腰椎斜扳法2天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3例、好转11例、未愈4例。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外的15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5例、未愈1例;突出物在椎间孔内外并存的13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6例、未愈3例。疗效评定为未愈的4例患者最终行手术治疗,其余24例患者在61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或症状加重。结论: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可有效缓解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清和,尹祖昌,刘璞,裴世深,李士学,王铁铸[10](2015)在《CT薄层扫描与肌电图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CT薄层与肌电图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经手术治疗且术后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692例,筛选出32例术前影像学与症状不符的患者进行分析。经CT薄层扫描与肌电图检查后初步定位神经根损伤,手术中探查该阶段椎间孔。结果 32例患者经手术探查证实为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术前VAS评分(6.88±0.98),术后(1.03±0.78),术后与术前下肢疼痛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薄层扫描与联合肌电图能准确诊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PTED与M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3 讨论

(3)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FLLDH的解剖特点及分型
2 FLLDH的临床表现
3 FLLDH的诊断
4 FLLDH的治疗
5 展望

(4)基于经筋理论探讨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两种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临床资料
        1.2.1 一般资料
        1.2.2 影像学分型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过程
        1.3.2 围手术期处理
    1.4 观察项目及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先选择PETD
    3.2 根据影像学分型选择PETD或PEID
    3.3 靶向穿刺技术、椎板成形术的应用

(6)经微创通道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微创通道组
        1.2.2 椎间孔镜组
    1.3 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极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测指标及评价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与规划
        1.2.2 手术步骤
        1.2.3 术后处理
        1.2.4 疗效评价
        1.2.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9)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四、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PTED与M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 吴锐辉,邓东海,周云飞,黄星球,史成龙,廖绪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09)
  • [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J]. 庞寅田.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5)
  • [3]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J]. 何易祥,王文己. 实用临床医学, 2020(05)
  • [4]基于经筋理论探讨强刺激推拿和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分析[D]. 刘海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两种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J]. 林海,张世民,吴冠男,靳蛟,刘昱彰. 中国骨伤, 2019(10)
  • [6]经微创通道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 吴贤良,杨智明,黄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05)
  • [7]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极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J]. 刘合庆.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4)
  • [8]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 段丽群,张文志,刘鹏飞,张锋,贺瑞,李旭,葛畅. 颈腰痛杂志, 2016(03)
  • [9]患侧下肢牵引配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 苏洪,张雪林. 中医正骨, 2015(10)
  • [10]CT薄层扫描与肌电图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J]. 王清和,尹祖昌,刘璞,裴世深,李士学,王铁铸. 河北医药, 2015(15)

标签:;  ;  

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诊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