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滴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梁俐丽,高永丽,王琳[1](2016)在《依替米星不良反应文献概述》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了依替米星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陈航[2](2015)在《硫酸小诺霉素注射剂的质量检测研究》文中提出小诺霉素(Micronomicin,MCR),又称相模霉素或沙加霉素(sagamicin,SG]M),是由小单孢菌及棘孢小单孢菌所产生的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国家基本药物。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良好疗效,是常用的抗感染药之一,临床上常用其硫酸盐。此类药物极性较大,水溶性好而脂溶性较低,口服给药吸收困难,多制成注射剂。现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存在的问题:没有对有关物质进行控制,缺少对另一组分庆大霉素Cla量的控制。为了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标准,保证其安全稳定有效可控,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上述两项开展了探索性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有关物质检查(定性)一采用HPLC-ESI-IT-MSn方法进行杂质谱分析建立HPLC-ESI-IT-MSn方法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有关物质。从硫酸小诺霉素注射剂中共检出32个有关物质,对其中31个的结构进行了归属并用归一化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批次之间主要杂质相对固定,但杂质个数、杂质量有显着的区别。与同时建立的HPLC-ELSD方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2.有关物质检查(定量)—采用HPLC-ELSD方法建立HPLC-ELSD方法,使用强碱性流动相梯度洗脱;该方法专属性强,杂质检出量多,稳定性好。结果显示:检验的28批注射液中,除庆大霉素Cla外,其他单个最大杂质的量为1.3%~2.2%,其他总杂质量为6.3%~12.4%。该结果为本品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3.新的检测方法在检查小诺霉素上的应用—采用HPIC-PAD初步探讨了 HPIC-PAD(脉冲安培检测器)的检测方法,提示该方法可以作为氨基糖苷类HPLC-ELSD检测手段的补充,具体可行性有待深入研究。4高分子杂质测定—采用HPLC-UV-RI分子排阻色谱法文献报道硫酸小诺霉素有导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为考查其原因,建立了紫外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串联的方式进行分离检测。结果显示:3个厂家11批注射液样品中均未检出蛋白或高分子杂质。5.组分与效价的关系—探讨仪器方法替代微生物检定法的可行性考察采用自行标化的高纯度的庆大霉素Cla对照品及中检所的小诺霉素标准品,测定二者的"效价校正系数",用于校正仪器法的组分测定结果与效价测定结果的偏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后,小诺霉素与庆大霉素Cla仪器测定值和与效价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明显优于校正前,表明本品具有用仪器法测定组分来替代效价法测定可能性。
黄利[3](2013)在《注射用硫酸奈替米星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文中认为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仍为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和肾毒性是大家所熟知的,因其过敏反应较少,而不被重视。现将本院1例过敏性休克死亡病例报道如下。
刘雅莉[4](2013)在《基于实证视角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传统精华与西药先进制剂技术结合的产物,为中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ADR)和各种潜在风险。因此,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中药注射剂ADR的防控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为科学、直观的参考,也为ADR的评价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论文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为研究目标,以引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将系统理论引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评价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定量研究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诱发ADR的相关因素及发生规律,并对各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防控及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品种主要集中在清热类和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全身性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比例大致相当,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没有显着性差异。(2)将灰色关联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用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评价研究,确立应用模式并建立综合评价函数,两者研究结果相互印证,表明两种方法用于评价研究中药注射剂ADR可行有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说明临床用药时引起严重ADR的因素与引起一般ADR的因素基本一致,具有相关性。(3)实证研究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中,患者是否初次用药及原患疾病的类型对ADR的发生影响最大,其中,男性、25~49岁患者、患呼吸道感染、初次用药、有过敏史、合并使用抗生素、给药剂量在20ml以上、使用GS配液及配液用量偏小更易引发ADR;原患疾病类型、患者有无过敏史及用药剂量这3个因素会带来更高的严重ADR风险。葛根素注射液中,配液类型及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对ADR的发生影响最大,其中,用GS配液、患者有过敏史、男性、非初次给药、有合并用药、配液量较小、患者年龄大于50岁、患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易出现ADR;患者有无过敏史、是否初次用药、有否合并用药这3个因素会带来更高的严重ADR风险。
李外,魏宇宁[5](2011)在《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63例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94-2010年国内文献,收集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案63例,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报道的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多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30min内的占95.24%。过敏性休克症状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其中61例痊愈,2例死亡,死亡率为3.17%。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为患者体质、药物因素、临床合理用药三个方面。
吕建伟,李茵,陈惠红,孙丽[6](2011)在《丹参注射剂配伍禁忌及配伍后稳定性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进行以紫外光谱相似度考察丹参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提供技术依据,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以"丹参"为关键词,全面检索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万方数据库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丹参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稳定性考察、配伍禁忌或不良反应的文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丹参注射剂与某些药物配伍后可发生理化反应、药效降低、药理拮抗,从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结论应尽量规范临床药物配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吕传法[7](2011)在《头孢类抗生素的临床配伍禁忌》文中研究表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临床应用广泛,是一线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低、广谱抗菌而适应证广、临床疗效好等优点。由于此类抗生素品种繁多,从青霉素类到碳青酶稀类,临床常用的有几十种,因此头孢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安全事关重要,本文对临床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特点进行了归纳,涉及与临床其他常用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为头孢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郝然,梁爱华,刘婷,李春英,曹春雨,赵雍,易艳[8](2010)在《鱼腥草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抗生素的配伍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文献报道的总结发现,鱼腥草注射液所引发的过敏反应常常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关,其中多为合用抗生素而引起。目前针对鱼腥草注射液的配伍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鱼腥草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以及与抗生素配伍两方面。鱼腥草注射液与其他药液或注射用液混合后,在混合液的外观、pH值、微粒数以及含量等理化性质方面或稳定,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内毒素含量检测未见有改变的报道。鱼腥草注射液对多种抗生素的体外抑菌作用没有明显影响,而对某些抗生素的体内抗菌作用有协同作用。
雷光远,黄玉娇,雷招宝[9](2010)在《奈替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奈替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37例奈替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奈替米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可发生于用药后各个时段,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但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黏膜的损害多见,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了解奈替米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对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意义。
熊丹东,雷招宝,李永安,聂建平[10](2010)在《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70岁,农民。头昏眼花,加重伴头晕半月,于2009年9月17日上午10时入住我院心内科。自诉5年前反复出现头昏眼花,曾测血压最高时达200/100mmHg,在当地诊所就医给予口服降血压药,但血压控制不理想。近半月头晕、头昏眼花加重,血压时高时低,颈部有紧扎感,头晕时伴步态不稳,偶有双下肢肌肉抽搐疼痛在当地诊所就医无缓
二、静滴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滴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依替米星不良反应文献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 1 过敏反应 |
1. 2 双手紫绀 |
1. 3 过敏性休克 |
1. 4 呕血 |
1. 5 肾损害 |
1. 6 神经肌肉阻滞 |
2 讨论 |
(2)硫酸小诺霉素注射剂的质量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简介 |
2 基本特性 |
3 适应症或功能主治 |
4 不良反应 |
5 药品处方与生产工艺简述 |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液质联用法研究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的杂质谱(有关物质定性分析) |
1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定性分析部分 |
4 小结 |
第三章 HPLC-ELSD法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定量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试药 |
1.2 仪器 |
1.3 方法 |
2 方法学验证 |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2.2 方法专属性考察 |
2.3 检出限 |
2.4 定量限 |
2.5 精密度和溶液稳定性 |
2.6 线性 |
3 样品测定与结果分析 |
4 小结 |
第四章 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HPIC-PAD)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试药 |
1.2 仪器 |
1.3 方法 |
2 方法学研究 |
2.1 专属性 |
2.2 线性 |
2.3 精密度 |
2.4 检出限 |
2.5 定量限 |
3 样品测定及结果分析 |
4 讨论 |
4.1 柱后加碱 |
4.2 电极保护 |
5 小结 |
第五章 硫酸小诺霉素中高分子杂质探索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试药 |
1.2 仪器 |
1.3 方法 |
2 方法学考察 |
2.1 系统适用性溶液 |
2.2 线性 |
2.3 检出限 |
3 样品测定及结果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六章 组分与效价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试药 |
1.2 仪器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庆大霉素C_(la)效价的测定 |
2.2 庆大霉素C_(la)组分的测定 |
2.3 相关性考查 |
3 讨论 |
3.1 庆大霉素C_(la)的分布分析 |
3.2 如何控制已知杂质庆大霉素C_(la)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注射用硫酸奈替米星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4)基于实证视角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 |
2.1 中药及我国中药的发展现状 |
2.2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及发展进程 |
2.2.1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
2.2.2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进程 |
2.3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ADR ) |
2.3.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概述 |
2.3.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 |
2.3.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
2.3.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 |
2.4 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的现状和发展 |
2.4.1 国内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的现状 |
2.4.2 国外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的现状 |
2.4.3 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在药品 ADR 评价中应用的展望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文献研究的中药注射剂 ADR 特点分析 |
3.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3.1.1 中药注射剂品种来源 |
3.1.2 文献检索的方法及入选标准 |
3.2 研究结果 |
3.2.1 中药注射剂品种案例分布情况 |
3.2.2 患者年龄、性别情况分析 |
3.2.3 ADR 累及系统 - 器官及临床表现情况分析 |
3.2.4 死亡案例情况分析 |
3.2.5 病案文献来源情况分析 |
3.2.6 病案来源地情况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在中药注射剂 ADR 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
4.1 系统综合评价技术 |
4.1.1 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 |
4.1.2 系统综合评价的特点 |
4.1.3 系统综合评价的方法和分类 |
4.2 中药注射剂 ADR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指标与指标体系 |
4.2.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4.2.3 中药注射剂 ADR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 灰色关联分析法(GRA) |
4.3.1 灰色系统理论 |
4.3.2 灰色关联分析(GRA) |
4.3.3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评价中的应用 |
4.4 主成分分析法( PCA) |
4.4.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
4.4.2 主成分的求法 |
4.4.3 主成分的个数 |
4.4.4 主成分分析在中药注射剂 ADR 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Logistic 回归分析在中药注射剂 ADR 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
5.1 Logistic 回归的理论基础 |
5.1.1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 |
5.1.2 Logistic 模型中参数的意义 |
5.1.3 Logistic 模型的参数估计 |
5.1.4 Logistic 模型的假设检验 |
5.1.5 Logistic 模型中变量的编码或赋值 |
5.2 Logistic 回归分析在中药注射剂 ADR 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模式 |
5.2.1 研究资料 |
5.2.2 研究问题的描述 |
5.2.3 变量赋值 |
5.2.4 建模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重点中药注射剂品种 ADR 的评价研究 |
6.1 清开灵注射液 ADR 评价研究 |
6.1.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6.1.2 清开灵注射液 ADR 特点分析 |
6.1.3 灰色关联分析在清开灵注射液 ADR 评价中的应用 |
6.1.4 主成分分析在清开灵注射液 ADR 评价中的应用 |
6.1.5 Logistic 回归分析在清开灵注射液 ADR 评价中的应用 |
6.1.6 结果分析 |
6.2 葛根素注射液 ADR 评价研究 |
6.2.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6.2.2 葛根素注射液 ADR 特点分析 |
6.2.3 灰色关联分析在葛根素注射液 ADR 评价中的应用 |
6.2.4 主成分分析在葛根素注射液 ADR 评价中的应用 |
6.2.5 Logistic 回归分析在葛根素注射液 ADR 评价中的应用 |
6.2.6 结果分析 |
6.3 结论与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7.2.1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2.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5)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63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
2.2 患者原患疾病及过敏史 |
2.3 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 |
2.4 溶液配制情况 |
2.5 联合用药 |
2.6 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 |
2.7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救治 |
3 讨论 |
3.1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分析 |
3.2 预防过敏性休克的措施 |
3.2.1 关注患者个体差异 |
3.2.2 提高注射剂质量 |
3.2.3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
(6)丹参注射剂配伍禁忌及配伍后稳定性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统计结果 |
2.1 丹参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考察 |
2.1.1 外观变化: |
2.1.2 成分变化: |
2.2 丹参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的相互作用 |
2.3 丹参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不良反应情况 |
3 结果分析与探讨 |
(8)鱼腥草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抗生素的配伍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
2 实验研究 |
2.1 鱼腥草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 |
2.2 鱼腥草注射液与抗生素配伍 |
2.2.1 配伍后混合液外观、pH、微粒数以及含量等的改变 |
2.2.1. 1 头孢菌素类 |
2.2.1. 2 喹诺酮类 |
2.2.1. 3 青霉素类 |
2.2.1. 4 氨基糖苷类 |
2.2.1. 5 其他抗生素 |
2.2.2 配伍后的抑菌作用 |
2.2.3 配伍后混合液中内毒素的检测 |
3 讨论 |
四、静滴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依替米星不良反应文献概述[J]. 梁俐丽,高永丽,王琳.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6(02)
- [2]硫酸小诺霉素注射剂的质量检测研究[D]. 陈航.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3]注射用硫酸奈替米星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 黄利. 现代医药卫生, 2013(10)
- [4]基于实证视角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评价研究[D]. 刘雅莉. 天津大学, 2013(02)
- [5]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63例文献分析[J]. 李外,魏宇宁. 中国药房, 2011(43)
- [6]丹参注射剂配伍禁忌及配伍后稳定性的文献研究[J]. 吕建伟,李茵,陈惠红,孙丽. 海峡药学, 2011(07)
- [7]头孢类抗生素的临床配伍禁忌[J]. 吕传法. 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
- [8]鱼腥草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抗生素的配伍安全性研究[J]. 郝然,梁爱华,刘婷,李春英,曹春雨,赵雍,易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13)
- [9]奈替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雷光远,黄玉娇,雷招宝.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0(08)
- [10]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J]. 熊丹东,雷招宝,李永安,聂建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