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膀胱移行上皮癌诊断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论文文献综述)
李仕存[1](2020)在《旋毛虫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旋毛虫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它的整个生活周期都在同一宿主中完成,并且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在宿主体内寄生的部位也不相同,旋毛虫成虫(Adult worm,Ad)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肠道中,新生幼虫(Newborn larvae,NBL)主要分布在肠道和血液循环系统中,肌幼虫(Muscle larvae,ML)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横纹肌中。为了在宿主体内创造一个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同时又不对宿主产生过度的刺激,旋毛虫能够在各个发育阶段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诱导宿主机体产生复杂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旋毛虫的排泄/分泌产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P)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ESP可降低旋毛虫入侵宿主细胞时引起的炎症反应、诱导宿主细胞凋亡、参与宿主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以及细胞结构的重建等。基于ESP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能力,旋毛虫及其ESP已被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研究。国内外研究表明感染旋毛虫能够提高宿主对肿瘤的抵抗能力,旋毛虫ESP能够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目前旋毛虫抗肿瘤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旋毛虫感染以及旋毛虫肌幼虫ESP(ML ESP)和成虫新生幼虫ESP混合物(Ad6 ESP)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感染旋毛虫(350条/只)第7 d的BALB/c小鼠,通过右前肢腋下注射5×106个小鼠H22肝癌细胞构建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同时设置未感染旋毛虫的实体瘤模型作为对照组,探究旋毛虫感染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抑瘤率为63.49%,表明旋毛虫感染能够明显抑制小鼠H22肝癌实体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为进一步探索旋毛虫感染诱导宿主免疫对抗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的作用,本研究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20只)、旋毛虫组(20只)、荷瘤组(30只)、旋毛虫+荷瘤组(30只)。旋毛虫+荷瘤组小鼠在感染旋毛虫后的第7 d(实验第7天)接种小鼠H22肝癌细胞,荷瘤组与旋毛虫+荷瘤组小鼠接种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时间点相同。在实验的第7 d,14 d,21 d,28 d,35 d每组各处死3只小鼠并收集脾细胞,一部分细胞用于培养收集上清,一部分细胞-80℃冰箱保存用于提取总RNA。采用qPCR法检测脾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显示旋毛虫组和旋毛虫+荷瘤组小鼠脾细胞中IL-2和IFN-γ的表达量在实验第7 d、14 d、21 d呈现较高水平的表达,在实验第28d、35 d旋毛虫组和旋毛虫+荷瘤组IL-2和IFN-γ的蛋白表达量下降且与空白组和荷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旋毛虫组和旋毛虫+荷瘤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的表达量在实验第14 d、21 d一直处于高表达状态,表明旋毛虫感染早期诱导宿主产生的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可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本实验收集旋毛虫不同时期的ESP,于体外探究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建立旋毛虫与肿瘤共感染模型于体内探究旋毛虫感染是否能够诱导肿瘤组织内细胞发生凋亡。CCK-8检测结果显示当旋毛虫ML ESP和Ad6 ESP浓度大于0.2 mg/mL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显示浓度为0.4mg/mL的旋毛虫ML ESP和Ad6 ESP刺激小鼠H22肝癌细胞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8.02%和14.89%,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小鼠H22肝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中Bax/Bcl-2比例和Caspase-3的表达量均上调。结果表明ML ESP和Ad6 ESP能够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发生凋亡,旋毛虫感染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内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表达量升高,促进了肿瘤组织内细胞凋亡,抑制了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的进一步发展。
刘娇[2](2020)在《MiR-214靶向netrin-1降低膀胱癌细胞的顺铂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膀胱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膀胱癌的发病率居第八位,死亡率居前十位。高达70%的膀胱肿瘤患者最初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5%的膀胱癌患者在诊断之初已有肌层浸润,属浸润性膀胱癌。这类肿瘤在细胞病理分级上多表现为低分化或未分化,常早期发生微转移,即使采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预后也较差,浸润性膀胱癌多以手术切除和顺铂为核心的新辅助化疗治疗。虽然以顺铂为核心的新辅助化疗显示了对晚期膀胱癌的良好疗效,但是患者对顺铂产生的耐药造成了其使用的局限性。目前需要攻克的临床难点在于增强膀胱癌患者对顺铂药物的敏感性和减少膀胱癌的复发率。因此,寻找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一直是膀胱癌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而对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研究仍需要从其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基础入手进行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在本研究中原癌基因netrin-1的异常活化是促进膀胱癌肿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之一,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且降低顺铂的化疗敏感性。UNC5B是netrin-1依赖性受体之一,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结果显示:netrin-1/UNC5B在膀胱癌中存在表达并参与癌细胞凋亡。并且miR-214的过表达可以逆转netrin-1造成的肿瘤进展。通过报告基因分析,体外功能实验等方法,力图证实netrin-1/miR-214调控膀胱癌的侵袭转移和耐药的产生。方法:选取人膀胱癌细胞系5637,T24,BIU-87,SV-HUc-1,RT-4和J82,通过细胞培养,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和总蛋白,同时收集2008年至2015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集手术中切除的膀胱癌及癌旁组织标本,提取总RNA和总蛋白,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etrin-1、UNC5B、MiR-214的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检测netrin-1、UNC5B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trin-1/UNC5B表达及定位,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通过摇菌、质粒提取,细胞瞬转和稳转miR-214,细胞增殖实验(CCK-8),克隆形成实验,EdU细胞增殖检测实验,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分析netrin-1、UNC5B、miR-214在膀胱癌细胞系及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膀胱癌细胞的功能作用,进一步证实miR-214通过下调netrin-1促进膀胱癌细胞对顺铂耐药的敏感性。结果:Real time PCR&Western-blot分别从RNA及蛋白水平检测netrin-1/UNC5B的表达,发现UNC5B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膀胱癌组织相比明显高并且在低级别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高级别癌组织,netrin-1则相反。Netrin-1/UNC5B的高/低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转移相关,同时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etrin-1和UNC5B的表达成负相关。Real time PCR&Western-blot从RNA及蛋白水平检测膀胱癌细胞系(T24、BIU-87、5637和SV)中netrin-1/UNC5B的表达水平,UNC5B在正常膀胱细胞系SV中表达高,而在恶性度高的T24细胞系中表达低,netrin-1则相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UNC5B在膀胱癌细胞浆中表达而netrin-1在细胞浆及核中均存在表达。采用RT-qPcR检测30例新鲜膀胱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miR-214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miR-21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miR-214在膀胱癌细胞株中表达下调,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用顺铂(10μg/ml)对T24和J82细胞进行CCK-8检测,结果表明miR-214增加膀胱癌细胞对顺铂的化学敏感性,miR-214模拟物转染可将J82和T24细胞系顺铂治疗24小时后的凋亡率显着上调,miR-214的转染模拟下调总caspase-3和总PARP表达,上调裂解的caspase-3和切割的PARP表达。利用Target Scan软件对miR-214的潜在靶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netrin-1是miR-214的靶基因之一,转染miR-214后,netrin-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着下调。将具有netrin-1野生型(ccU-GcU-G)和突变型(ccU-uu-G)3’-UTR结合位点的报告子与miR-214模拟物一起导入J82细胞,荧光素酶报告物分析表明,miR-214模拟物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抑制了野生型报告物的荧光素酶强度,以上数据表明,miR-214与netrin-1的3’-UTR结合降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未接受顺铂治疗的细胞相比,顺铂(2和5微克/毫升持续2天)诱导J82和T24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增加。用5μg/ml顺铂处理的细胞的在mRNA有显着增加。Annexin V/PI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etrin-1过表达会明显抑制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Westernblot显示netrin-1基因转染上调AKT磷酸化。结论:miR-214的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下调,并与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和肿瘤分级显着相关。尿中无细胞miR-214水平可作为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独立预后指标。miR-214通过下调癌基因PdRG1的表达在膀胱癌中发挥抑癌作用。在本研究中,miR-214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被下调。miR-214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然而,其在膀胱癌细胞抗药性发展中的作用尚待探索。因此,本研究探讨miR-214对J82和T24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结果表明,miR-214模拟物通过上调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耐药率。检测一系列凋亡相关蛋白,结果显示,转染miR-214模拟物后,总caspase-3和总PARP表达水平降低,而裂解的caspase-3和裂解的PARP明显上调。这些结果表明miR-214促进细胞凋亡。此外,AKT信号通过上调Bcl-2家族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因此,miR-214对化疗耐药的影响可能依赖于其对AKT/Bcl-2信号的调节。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miR-214调控细胞凋亡和耐药的机制。利用Target Scan软件预测miR-214的潜在靶基因,确定netrin-1为靶基因之一。netrin-1质粒转染显着下调膀胱癌细胞凋亡,显着上调AKT磷酸化。此外,miR-214可显着降低netr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膀胱癌组织中miR-214和netrin-1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此外,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显示miR-214可以直接与netrin-1的3’-UTR结合,这表明netrin-1是miR-214的直接靶点。这些结果共同表明miR-214下调了netrin-1,而netrin-1又反过来抑制pAKT和降低化疗抵抗力。Netrin-1质粒转染修复miR-214下调的顺铂耐药性。综上所述,这些数据表明miR-214通过靶向netrin-1抑制膀胱癌的化疗耐药性。
刘锐锋[3](2020)在《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NSCLC的临床应用及多线束辐照EGFR突变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世界范围及我国恶性肿瘤的第1位,造成严重的医疗卫生负担;靶向治疗为驱动基因阳性不可手术NSCLC的主要系统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最佳联合治疗策略尚不明确,放疗联合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与单独EGFR-TKI比较的临床获益尚存争议。以上问题目前均尚未发现系统性的研究报告。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全面检索世界范围内关于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Thoracic Radiotherapy,TRT)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明确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治疗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二部分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比较真实世界中单独应用埃克替尼与埃克替尼联合胸部病灶放疗治疗的III/IV期或术后复发转移的EGFR突变阳性的NSCLC的临床疗效差异。论文第三部分针对EGFR-TKI应用中不可避免出现获得性耐药的临床问题,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索不同剂量碳离子束和X射线辐照两种EGFR突变细胞株PC-9(19 DEL)和H1975(21外显子L858R和20外显子T790M双突变)的辐射生物学差异,为不同LET射线在不同EGFR突变状态NSCLC中的应用及利用多线束克服EGFR-TKI耐药提供基础理论依据。通过本系列研究的开展,以期为不可手术NSCLC的综合治疗提供较为全面的研究证据。方法(1)循证医学研究: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检索的方式,分别检索外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CENTRIAL),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全面收集中英文发表的关于EGFR-TKI联合TRT或化放疗(Chemo-radiotherapy,CRT)治疗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合并,对该类患者的疾病缓解率(Response rate,R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安全性结局进行全面评价,为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这种治疗模式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首次采用埃克替尼联合TRT或单独埃克替尼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的III/IV期或术后复发转移的NSCLC患者,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均衡匹配后,比较两种治疗模式在胸部原发灶RR、PFS、OS、埃克替尼耐药时间及毒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各临床因素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缓解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复发转移模式的差异,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估计两组PFS和OS方面的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OS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体外细胞实验:体外培养两种EGFR突变细胞株PC-9和H1975,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利用等同剂量的碳离子束和X射线进行辐照后,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生存分数(Survival fraction,SF)、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观察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提取乏氧诱导因子-1a(Hypoxic induction factor-1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VEGF和HIF-1α蛋白的表达。获得数据采用SPSS17.0和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SF比较采用t检验;细胞周期阻滞、凋亡率及HIF-1α、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a=0.05。结果(1)循证医学研究中,共有16项前瞻性单臂研究和14项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被纳入进行Meta分析。12项单臂研究(包括446例患者)报告了TRT联合EGFR-TKI治疗EGFR基因状态未知的NSCLC的RR和生存结果,其中CR、PR、SD和PD分别为0.06(95%CI 0.03-0.09)、0.44(95%CI 0.38-0.49)、0.29(95%CI 0.24-0.34)和0.15(95%CI 0.11-0.19),1年和2年OS分别为0.52(95%CI0.44-0.60)和0.26(95%CI 0.18-0.33)。4项单臂研究(182例患者)报告了CRT联合EGFR-TKI治疗EGFR基因状态未知NSCLC的RR和生存结果,其中CR、PR、SD和PD分别为0.12(95%CI 0.02-0.22)、0.41(95%CI 0.27-0.55)、0.31(95%CI 0.16-0.46)和0.14(95%CI 0.01-0.30,),1年和2年OS分别为0.83(95%CI0.71-0.94)和0.67(95%CI 0.54-0.81)。TRT或CRT联合EGFR-TKI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7项临床对照研究(包括695例患者)报道了TRT+TKI vs.单药TKI治疗EGFR突变型NSCLC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95%CI)和p值分别为[1.69(1.44-1.98),p<0.00001]和[1.35(1.25–1.46,p<0.00001],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优于单独TKI组;生存率方面,1年和2年OS合并效应量的RR(95%CI)和p值分别为[1.22(1.06-1.41),p=0.007]和[1.56(1.09-2.23),p=0.02],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优于单独TKI组;安全性方面,间质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异常方面两组间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均高于单独TKI组。7项研究(包括493例患者)报道了TRT+TKI vs.TRT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ORR和DCR的RR(95%CI)和p值分别为[1.40(1.22-1.61),p<0.00001]和[1.13(1.05-1.21,p=0.0007],生存率方面,1年和2年OS的RR(95%CI)和p值分别为[1.42(1.16-1.74),p=0.0006]和[1.71(1.15-2.54),p=0.008],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优于单独TRT组;安全性方面,皮疹和腹泻方面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RT+TKI组均高于单独TRT组。(2)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共纳入56例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其中埃克替尼+TRT组28例,单独埃克替尼组28例。两组比较,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ORR方面埃克替尼+TRT组显着优于单独埃克替尼组(p=0.019);生存情况方面,1、2年PFS和1年OS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OS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2,中位OS为40.8月vs.25.7月,中位PFS为20.3月vs.13.3月,埃克替尼+TRT组均优于单独埃克替尼组;亚组分析显示,ECOG 2分(HR0.43,95%CI 0.03-0.79)、腺癌(HR 0.44,95%CI 0.02-0.81)、EGFR 19 DEL突变(HR 0.43,95%CI 0.08-0.93)和入组前进行化疗(HR 0.65,95%CI 0.15-0.97)亚组中埃克替尼+TRT组获益更明显;多因素分析显示,埃克替尼耐药时间及总应用时间与PFS和OS均成正相关(p=0.000),患者近期疗效与患者PFS和OS也密切相关(p=0.000)。毒副反应方面,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TRT组高于单独埃克替尼组;而埃克替尼药物相关的皮疹、腹泻、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血栓形成、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体外细胞实验中,碳离子照射对两种细胞存活抑制较X射线均明显,存活分数明显下降;同等剂量下,碳离子束照射对PC-9细胞存活分数的影响更大,剂量越大,与H1975细胞的差值就越大;但在X射线照射组,两种细胞在不同剂量下存活分数较为相似,说明两种细胞对X射线的辐射敏感性较为一致;细胞存活曲线拟合的碳离子相对于X射线对PC-9和H1975细胞的RBE值分别为2.86和1.85。细胞辐照后24h检测凋亡率,碳离子较X射线辐照所致两种细胞的凋亡更加显着,且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这种差异更加显着。PC-9和H1975细胞凋亡率进行比较,无论是1、2、4Gy同等剂量的X射线或碳离子辐照,PC-9细胞均显示出较H1975细胞更高的凋亡率,特别是PC-9细胞经碳离子辐照后其凋亡率最高,说明碳离子辐照会导致PC-9细胞更高的凋亡率,且随剂量的增大,这种差异更加显着。细胞周期阻滞方面,无论是碳离子还是X射线均对PC-9和H1975细胞S期影响不明显,辐照主要改变G1期和G2/M期的再分布,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显着增加,碳离子对PC-9和H1975细胞在1、2、4Gy剂量组与0Gy对照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X射线仅在2、4Gy单次较大剂量辐照下才显示出G2/M期阻滞效应,两种细胞之间比较在各剂量组中均无明显差异。RT-PCR结果显示,PC-9和H1975细胞中HIF-1αmRNA水平在碳离子和X射线各剂量组中下降均不明显,与0Gy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离子和X射线在各个剂量组下进行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离子对PC-9和H1975细胞中VEGF mRNA的水平有一定下调作用,在4 Gy剂量组下调结果最为显着,与0Gy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对H1975细胞作用更为明显,但X射线却无明显下调作用;两种细胞之间进行比较,碳离子在4Gy剂量组下对H1975细胞中VEGF mRNA水平的下调作用较PC-9细胞更为显着,且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两种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0Gy对照组比较,无论碳离子和X射线,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在两种细胞中各剂量组变化均不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两种射线对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均有下调作用,碳离子辐照下两种细胞在2、4 Gy剂量组与0Gy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辐照下仅在4Gy剂量组与0Gy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离子辐照下,H1975细胞VEGF蛋白的下降较PC-9细胞更为显着,特别是在2、4 Gy剂量组,二者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当前有限研究证据表明,与其他治疗手段比较,如单独TKI、单独TRT、CRT或最佳方案的化疗,TRT联合EGFR-TKI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能显着提高近期疾病缓解率,同时改善生存率,甚至对于EGFR基因突变状态未知的患者,也能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生存获益,且未增加TKI药物相关的毒副反应发生。(2)埃克替尼联合胸部放疗与单独埃克替尼比较在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NSCLC中,提高了肺部原发灶的近期缓解率,改善了总生存期,但增加了放疗相关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特征个体化选择,并密切关注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3)对于不同EGFR突变型NSCLC细胞株,PC-9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在碳离子及大剂量X射线辐照下较H1975更高;碳离子相对于X射线,具有更高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同等剂量下具有显着降低细胞克隆存活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促进G2/M期阻滞等效应,而且碳离子具有显着下调H1975细胞中VEGF水平的作用,提示碳离子可能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而逆转EGFR-TKI耐药、改善肿瘤化疗敏感性。
杨碧华[4](2019)在《刘凤斌教授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传统中医治疗脾胃病历史悠久且疗效显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凤斌教授在辨治脾胃消化病、脾胃肝病及脾胃肌肉病等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想,本研究通过刘教授的口耳亲授、跟师笔记、临证诊疗医案的记录、刘教授的交流与访谈和文献研究等,系统总结刘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统中医传承并结合现代数据挖掘方法对其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学术思想内涵及其诊疗过程的具体方法进行系统深入剖析,找寻刘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以期提高中医药辨治脾胃病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方法:一、检索、筛选、整理、总结刘凤斌教授诊疗脾胃病相关文献,对刘凤斌教授进行深度访谈,撰写定性访谈研究报告,通过提炼分析、归纳文献资料及访谈研究报告,总结刘凤斌教授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渊源与成才之路的内容。二、研读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技术专长、处方用药的相关文献,并对刘凤斌教授进行定性访谈,收集相关资料,总结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三、收集并筛选刘凤斌教授治疗胃脘痛、吐酸、泄泻、便秘、胁痛的临床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该软件系统做报表分析、药物频次统计、常用药物用量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基于复杂系统化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分析等挖掘分析。病例资料按不同疾病进行挖掘,从而探讨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探析他对该病的辨治特点。结果:一、刘凤斌教授的学术思想渊源及成才之路。本部份通过对刘凤斌教授学术思想背景及学术思想渊源、学术思想萌芽过程的阐述,学习与借鉴名中医刘教授的成才之路,领会和继承他的治学精神。刘凤斌教授的学术思想萌芽源于他苦心钻研中医典籍,学习前人的医学智慧,继而建立对诊疗脾胃病的坚实基础。他坚信读经典、跟名师、多临证是中医成才之道,因此他熟读多部中医经典,先后师从多位名老中医如中医儿科专家卓权教授、名中医王建华教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河南省名老中医孙一民教授、国医大师陆广莘教授临诊学习,通过学习医家的临床诊疗经验,积极参与临证工作,积累治疗脾胃病的丰富经验,总结出一套诊治脾胃病的系统方法及实践经验。二、刘凤斌教授诊治脾胃病学术思想:1.调和脾胃,治病之本。脾胃的调和以保脾气,养胃阴为原则,顾护脾胃的基本功能;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纳疏转枢,斡旋一身之气,善用药物的升降浮沉的特性,使人体气机升降有度,气血调畅则脏腑平和,诸症皆安;百病首治脾胃,脾胃健运,元气充足,脏腑得安,百病皆除。2.四诊合参并用,以舌诊为要。四诊之中,望诊位列于首,透过观察整体及探查局部能完善望诊所需的讯息,而望舌更是重中之重,透过舌体厚薄与润燥反映脾胃的气血及津液的充盈,舌苔的厚薄与色泽有助判断胃气的盛衰与病邪深浅,根据舌象反映患者的体质状况。3.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模式。以传统结合四诊合参及病因病机的辨证理念,同时沿用现代化的辨病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掌握该疾病发生的病理及辨病要点,对病下药,以辨证为主,兼以辨病两者全面相互为用。4.三因制宜,治人为本。根据人体体质的变化与差异设立治疗原则,此为因人制宜;根据人所在地的季节气候的转变设立的治疗原则,乃因时制宜;根据人的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证候而制订的治疗原则,为因地制宜,刘教授以传统中医三因制宜结合岭南医学文化,善用岭南药材,针对个体体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始终贯穿以人的整体为根本的理论。5.五脏相关学说的传承发挥。刘教授继承与发挥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学说理论,从“肝脾胃肺”相关论治胃痛、胃痞,创新性地提出调胃气八法及从“肝脾肾”相关论治黄疸、鼓胀,同时提出从肝论治六法及“治肝先治肝脾,扶脾养肝补肾”的理论;调胃气八法包括健脾法、疏肝法、平肝法、纳肾法、温阳法、清热法、宣肺法、通腑法;从肝论治六法包括疏肝法、平肝法、柔肝法、养肝法、清肝法、泻肝法。6.病位于肝,治于肝脾。由“见肝之病当先治脾”为理论基础,提出治疗慢性肝病,病位在肝而治于肝脾,以治脾(健脾、运脾、温脾、清脾)、治肝(养肝、柔肝、平肝、疏肝、清肝)的治法治疗慢性肝病,根据“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肝体阴而用阳”及“人卧则血归于肝”的基础理论治疗慢性肝病。7.中医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刘教授首创把量表的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能客观地量化和评价临床疗效,研制中医疾病特异性量表,“中华健康状况量表”、“中华脾胃系疾病PRO量表”、“中华脾胃系疾病PRO-慢性胃炎量表”、“中华脾胃系疾病PRO-胃食管反流病量表”、“中华脾胃系疾病PRO-肠易激综合征量表”、“中华脾胃系疾病PRO-便秘”、“中华慢性肝病PRO量表”、“重症肌无力PRO量表”,将中医的脾胃病的证候、疗效进行评价,为中医研究脾胃病提供具体实质的数据。8.传统中医与现代诊断结合的模式。刘教授根据中医治法治则的思维理论,结合现代化的疾病诊断方法及治疗技术,发展中医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同时提出围手术期的中医药辨证治疗,刘教授提出术后禁食不禁药的崭新理论,患者于手术后随即继续使用内服药治疗,令药直达病所;开展不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阐述胃炎消、胃炎1号、胃萎清颗粒、肠安菌泰等药的疗效,带领传统中医迈向现代化。刘凤斌教授的治疗思路:1.健脾清热、化瘀散结法。通过胃萎清颗粒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适用于病机为脾虚热毒血瘀证,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法,药物有黄芪、五指毛桃、白术、半枝莲、莪术、枳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症状有改善,同时能改善患者胃脘痛、痞满嗳气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法。通过邓氏胶七散治疗各种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阿胶珠粉及炒三七末二药,能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化瘀而不伤新血,止血而不留瘀,修复消化道粘膜溃疡,能抗凝血,促纤溶,改善血管炎症。3.开郁降逆法。通过开郁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适用于脾气不足,肝郁不疏,气机上逆之证,开郁降逆方有健脾益气,开郁降逆之功,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枳壳、大腹皮、浙贝母、海螵蛸、黄连、吴茱萸、代赭石、沉香等药,有效地改善反酸的症状。4.益气养血,活血散结法。通过三甲散结散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纤维分割性难治性腹水、对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硬化失代偿期以及并发的难治性腹水,机体正气虚伴血瘀阻滞肝络,常用三甲散结散穿山甲、鳖甲、鸡内金三药配伍,益气养血,活血散结以通肝络,肝之脉络畅通能消除肝硬化及难治性腹水。5.以益气健脾,补肾振元治法治疗重症肌无力,通过补中益气汤治疗脾气不足,肾气不固的重症肌无力,药用黄芪、五爪龙、人参、茯苓、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紫河车、当归、千斤拔及牛大力治之。刘凤斌教授的诊疗经验概述:1.专病专方,特色用药。对于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便秘、慢性肝炎等病常采用专病专方,特色用药,药性柔和。2.对药配伍,用药精准,药效显彰。经辨病辨证后,刘教授经常使用主方与对药随症加减,即两药相配作用加强治疗效果,刘教授经辨病、辨证、辨治后处方用药,合理地应用医家的偏方及验方,经临床的证实其疗效再推而广之。3.三位一体,内外合治。有内服汤剂、中成药及外用穴位埋线、针刺、中药封包治疗、药敷穴位、热敷肝区、通络宝、按摩、耳穴压豆、拔火罐、栓塞灌肠等方法对人的整体进行治疗,根据五脏一体的观念,运用上病下治,内病外治及腹病背治的中医药特色疗法,以三位一体,内外合治的体系治疗。4.重视后天,调神养生。包括治未病的思想防治脾胃病变,未病先防,扶正祛邪;见微知着,及早诊治;既病防变,防邪深入;病后调理,以防复发。三、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1.刘凤斌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分析根据频数统计,刘凤斌教授治疗胃脘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型主要是脾虚湿滞、脾胃不和、肝胃不和,治法以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理气化湿为主。胃脘痛药物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以性温味苦的性味药出现频率最高,常用药物有白术、麸炒枳壳、大腹皮、紫苏梗、太子参、茯苓、海螵蛸、五指毛桃、木香、蒲公英等,主要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消食药为主。关联规则在支持度个数为100的条件下,药物组合频次排列首十位的组合依次为白术,麸炒枳壳;白术,大腹皮;太子参,白术;白术,紫苏梗;大腹皮,麸炒枳壳;紫苏梗,麸炒枳壳;白术,大腹皮,麸炒枳壳;白术,茯苓;太子参,麸炒枳壳;白术,紫苏梗,麸炒枳壳。设定置信度0.95,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发现太子参及麸炒枳壳,大多情况下会与白术同用;太子参及大腹皮及麸炒枳壳同用时,大多情况会出现白术。经关联规则得到的核心药物有白术、麸炒枳壳、大腹皮、紫苏梗、太子参、茯苓、海螵蛸,为刘凤斌教授治疗胃脘痛的健脾和胃核心药物组方。演化成八首新方,处方1:建曲、焦山楂、炒麦芽、白花蛇舌草、制吴茱萸;处方2:茵陈、白豆蔻、通草、苦杏仁;处方3:焦山楂、佩兰、乌梅、芒果核;处方4:黄芩、柴胡、红曲、漏芦;处方5:薏苡仁、紫苏梗、土茯苓、藿香、麦芽;处方6:玄参、芦根、芒果核、栀子;处方7:煅磁石、首乌藤、炒白术、茯神、百合;处方8:海螵蛸、醋莪术、五指毛桃、土鳖虫、肿节风、半枝莲。以上八条新处方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清热养阴、活血化瘀、宣肺、祛湿解毒等功效,新处方能治脾胃虚弱,兼有热毒血瘀、气滞郁结、痰湿阻滞等因素而致的胃脘痛,符合调胃气八法中的健脾法、清热法、疏肝法的原则,扶正同时能祛邪,祛而不伤正气。综合刘教授治疗胃脘痛的基本治法多以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理气化湿为主,与刘教授提出“肝脾胃肺”相关论治及调胃气八法治疗胃痞、胃痛的学术思想基本符合,与调和脾胃,乃治病之本相符,遵循保脾气,养胃阴的理论,调节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使全身气机升降有度,气血畅旺,恢复脏腑功能,经辨证论治以四君子汤基础方配合新处方灵活加减治疗胃脘痛有一定效果。2.刘凤斌教授治疗吐酸的用药规律分析根据频数统计,刘凤斌教授治疗吐酸(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虚湿热,治法健脾和胃,清热燥湿,开郁降逆为主,归经按顺序是脾经、胃经与肝经,以性温味苦的性味药出现频率最高,常用药物有麸炒枳壳、白术、煅赭石、太子参、黄连、海螵蛸、大腹皮、茯苓、制吴茱萸、浙贝母等,主要以理气药、补气药及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在支持度个数为120的条件下,药物组合频次排列首十位的组合依次为白术,麸炒枳壳;海螵蛸,麸炒枳壳;煅赭石,麸炒枳壳;黄连,麸炒枳壳;白术,海螵蛸;太子参,麸炒枳壳;白术,海螵蛸,麸炒枳壳;大腹皮,麸炒枳壳;白术,煅赭石;太子参,煅赭石。设定置信度0.95,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发现大腹皮及海螵蛸,一定会与麸炒枳壳同用;蒲公英大多情况下会与麸炒枳壳同用;大腹皮及海螵蛸出现时,同时大多与麸炒枳壳同用。经关联规则得到的核心药物有麸炒枳壳、白术、煅赭石、太子参、黄连、海螵蛸、大腹皮、茯苓、制吴茱萸为刘凤斌教授治疗吐酸的健脾和胃,开郁降逆的核心药物组方。经分析演化成十一首新方,处方1:大黄、前胡、麸炒枳壳、麸炒枳实、鸡骨香、槟榔;处方2:姜厚朴、法半夏、瓜蒌皮、旋复花、栀子炭;处方3:姜厚朴、海螵蛸、沉香、降香;处方4:布渣叶、土茯苓、首乌藤、远志;处方5:浙贝母、当归尾、降香、沉香;处方6:制佛手、鸡骨香、大腹皮、赤芍;处方7:瓦楞子、紫苏梗、黄连、大腹皮、五指毛桃;处方8:蒲公英、制吴茱萸、黄柏、黄连;处方9:土茯苓、茯苓、藿香、石菖蒲;处方10:煅赭石、知母、鸡内金、防风;处方11:黄柏、枇杷叶、五指毛桃、大腹皮。以上十一条新处方有健脾和胃,平肝泻火,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治脾胃不和,肝火上逆,湿热血瘀阻滞等因素而致的吐酸,能扶正祛邪,新处方与刘教授倡调节脾胃气机升降,开郁降逆,斡旋一身之气的学术思想一致,与调节脾胃气机以安脏腑及调和脾胃,乃是治病之本的理论相符。刘凤斌教授处方开郁降逆方及四君子汤治疗吐酸,临床上适宜配合新处方的主治功效进行加减使用。3.刘凤斌教授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分析参照频数统计,刘凤斌教授治疗泄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脾虚湿热、脾胃虚弱,治宜疏肝健脾,理气和胃,归经按顺序是脾经、胃经与肺经,以性温味苦的性味药出现频率最高,药物频率最高的有白术、太子参、木香、黄连、茯苓、白芍、防风、蒸陈皮、炙甘草、藿香等,主要以补气药、渗湿药及理气药为主。关联规则在支持度个数为150的条件下,药物组合频次排列首十位的组合为白术,茯苓;白术,木香;黄连,木香;黄连,白术;黄连,茯苓;太子参,白术;茯苓,木香;太子参,茯苓;黄连,白术,木香;太子参,木香。设定置信度0.95,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发现太子参及防风同用,一定会出现茯苓;防风与白术或白芍同用一定会出现茯苓;防风出现时,较常出现茯苓。经关联规则得到的核心药物为白术、太子参、木香、黄连、茯苓、白芍、防风、蒸陈皮核心药物组方,刘凤斌教授治疗泄泻的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治法。演化成九首新方,处方1:合欢花、首乌藤、珍珠母、煅赭石、郁金;处方2:黄芩、连翘、柴胡、木香、百合;处方3:制佛手、炒白术、百合、白术;处方4:肉豆蔻、藿香、太子参、石斛、砂仁;处方5:建曲、制吴茱萸、栀子炭、制佛手、炒麦芽、苍术;处方6:白芍、茯苓、防风、茯神;处方7:山药、芡实、砂仁、五倍子、乌梅;处方8:炒白术、神曲、茯神、茯苓、白术;处方9:蒸陈皮、炙甘草、白芍、防风、茯神。以上九条新处方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清热祛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多用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湿热阻滞,肠失固涩等证,其治疗原则与刘教授提倡以调和脾胃,乃是治病之本的思想符合,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调和,气机和顺,恢复胃肠固涩的功能。刘凤斌教授治疗泄泻以疏肝健脾,理气和胃的治法,运用由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组成的肠易泻综合症协方配伍九条新处方治疗,以提高疗效。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分析根据频数统计,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血不足、脾胃不和、脾虚湿滞,治法宜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润肠通便,常用药物归经按顺序是胃经、脾经与肝经,以性温味甘的性味药出现频率最高,常用药物有瓜蒌子、炒莱菔子、煅赭石、白术、蒲公英、大腹皮、麸炒枳实、桑椹、五指毛桃、芦根等,主要以理气药,化痰药,补气药,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在支持度个数为90的条件下,药物组合频次排列首十位的组合为瓜蒌子,炒莱菔子;瓜蒌子,煅赭石;白术,瓜蒌子;煅赭石,炒莱菔子;瓜蒌子,煅赭石,炒莱菔子;蒲公英,瓜蒌子;白术,炒莱菔子;蒲公英,煅赭石;白术,煅赭石;蒲公英,炒莱菔子。设定置信度0.90,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发现当芦根出现时,一定同时出现瓜蒌子;当瓜蒌子及五指毛桃出现时,同时出现白术的机率较大。经关联规则得到的核心药物为瓜蒌子、炒莱菔子、煅赭石、白术、蒲公英、大腹皮、麸炒枳实、桑椹、五指毛桃、芦根、燀桃仁,符合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治法。经分析演化成八首新方,处方1:燀桃仁、炙甘草、白芍、生地黄、山楂;处方2:浙贝母、荔枝核、瓜蒌子、海螵蛸;处方3:浙贝母、茯苓、紫苏梗、党参;处方4:炙甘草、白芍、煅赭石、党参;处方5:醋莪术、鸡内金、黄连、珍珠母;处方6:土茯苓、川芎、薏苡仁、蚕砂、火麻仁;处方7:沉香、柴胡、白术、山楂;处方8:黄芪、大腹皮、五指毛桃、蒲公英、当归、制何首乌、熟地黄。以上八条新处方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能治气血亏虚,脾胃不和,肝气郁结,瘀血阻络等因素而致的便秘,治则治法与刘教授的调和脾胃,是治病之本的临床思维基本一致,调和脾胃之气,使全身上下之气机升降有序,恢复肠动力,补虚泻实,便秘虚证以经验方当归补血汤合枳术丸为基础加减新处方治疗,实证以经验方六磨饮子为基础加减新处方治疗。5.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刘凤斌教授治疗胁痛的用药规律分析频数统计,显示刘凤斌教授治疗胁痛(肝损害,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胆湿热、肝脾血瘀、肝肾不足,归经按顺序是脾经、肝经与胃经,以性寒味甘的性味药出现频率最高,常用药物有白术、赤芍、五指毛桃、黄芪、半枝莲、当归、丹参、紫苏梗、鸡内金、苦参等,主要以补气药、补血药、清热药及活血药为主。关联规则在支持度个数为80的条件下,药物组合频次排列首十位的组合为白术,五指毛桃;赤芍,白术;黄芪,白术;黄芪,五指毛桃;赤芍,五指毛桃;赤芍,丹参;白术,半枝莲;白术,紫苏梗;丹参,白术;白术,当归。设定置信度0.85,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发现丹参与白术同用,出现赤芍的机率最高;赤芍,丹参同用,出现白术的机率较高。经关联规则得到的核心药物为白术、赤芍、五指毛桃、黄芪、半枝莲、当归、丹参、紫苏梗、鸡内金,为刘凤斌教授治疗胁痛的治法有益气养血,健脾养肝,清热活血祛湿的功效。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获得八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处方1:葶苈子、炒九香虫、桂枝、车前草、姜厚朴、防己;处方2:叶下珠、虎杖、山楂、大腹皮;处方3:建曲、覆盆子、猪苓、茯苓;处方4:白芍、丹参、赤芍、炒白术;处方5:甘草、白花蛇舌草、鸡内金、紫苏梗;处方6:菟丝子、石斛、灵芝、太子参;处方7:虎杖、枳实、苏铁贯众、蒸陈皮;处方8:泽兰、甘草、白花蛇舌草、水牛角、白术。以上八条新处方有清肝利胆、温阳化气、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补益肝肾的功效,能治肝胆湿热,肝脾血瘀,肝肾不足等因素而致的胁痛,扶正祛邪,补益健脾,与刘教授提出的“肝脾肾”相关论治黄疸、鼓胀及从肝论治六法的疏肝法、平肝法、柔肝法、养肝法、清肝法、泻肝法基本符合;以“见肝之病当先治肝脾”理论;慢性肝病病位于肝而治肝脾之法,治疗肝脾两脏之法及胁痛的用药规律符合,八首新处方能达到治疗胁痛的基本治法要求。刘凤斌教授治疗胁痛以益气养血,健脾养肝之中药配伍八条新处方加减治疗。结论:全文通过总结刘凤斌教授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归纳其辨治脾胃病的理论与方法,刘教授推崇脾胃理论的整体观,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纳疏的枢纽,斡旋中焦气机,气机升降有度,脏腑平和,诸症皆安。治疗原则力倡以调和脾胃为主,认为脾胃和顺,人体趋向平衡,而致阴阳中和,此乃治病之本;百病首治脾胃,主张调理脾胃,有利于脏腑的功能协调,人体之气血阴阳充盛,遵循保脾气,养胃阴的原则,首治脾胃,脾胃恢复健运,元气充足,脏腑安和,百病皆除。“见肝之病当先治脾”为理论基础,提出治疗慢性肝病,病位在肝而治于肝脾之法,同时兼顾治疗肝脾两脏,扶助中州,调节肝木。刘教授所研制的中医疾病特异性量表,有效地量化和评价症状、证候、疗效,提高临床疗效,解决现时中医欠缺数据指标的问题,使中医标准化趋向新的局面。本文透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刘凤斌教授在胃脘痛、吐酸、泄泻、便秘、胁痛等中医脾胃病的用药规律,归纳药物组合并由此提出新的药物处方,分析结果有效验证其学术思想,以期传承。
徐云钊[5](2017)在《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A9对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促进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MAGE-A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目的: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A9,MAGE-A9),是一个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的人类癌症中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并且被广泛认为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然而,MAGE-A9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情况及具体作用迄今尚未研究。本研究旨在检测MAGE-A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表达在人类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人类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正常卵巢、输卵管组织以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检测MAGE-A9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估EOC的预后。结果:MAGE-A9的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卵巢、输卵管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MAGE-A9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浆内。本实验发现MAGE-A9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CA-125水平和肿瘤转移显着相关(P<0.05),而与其它病理学参数无关。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OC患者癌组织中MAGE-A9高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研究表明检测MAGE-A9表达的高低可以作为评估EOC患者预后情况的生物学标志物。MAGE-A9高表达预示EOC患者的不良预后。第二部分MAGE-A9基因对上皮性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化疗耐药的作用目的:研究MAGE-A9在卵巢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干扰及过表达MAGE-A9对卵巢癌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化疗耐药的作用,为阐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针对卵巢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通过qRT-PCR和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细胞株HO-8910、A2780和SK-OV3中MAGE-A9 mRNA及蛋白的表达,选择MAGE-A9高表达的HO-8910细胞株,构建shRNA载体,对HO-8910细胞株采用q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转染shRNA-1、shRNA-2、shRNA-3、shRNA-4及shRNA-NC后细胞中MAGE-A9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将HO-8910细胞株分为正常组,shRNA组,shRNA+NC组,顺铂组,shRNA+顺铂组五组予以转染处理,通过MTT、细胞划痕和侵袭实验来探讨shRNA-3转染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存活及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以及与顺铂联合作用后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其对凋亡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和EMT相关蛋白的影响;选择MAGE-A9低表达的A2780细胞株,构建MAGE-A9过表达载体,将A2780细胞株分为正常组、空载体组、MAGE-A9过表达组、空载+顺铂组及MAGE-A9过表达+顺铂组予以转染处理,MTT试验、细胞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来检测MAGE-A9过表达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以及与顺铂联合作用后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其对凋亡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和EMT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1.q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各卵巢癌细胞株中MAGE-A9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发现MAGE-A9在HO-8910细胞株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MAGE-A9在A2780细胞株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构建的5种shRNA载体转染MAGE-A9高表达细胞株HO-8910后,检测对MAGE-A9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转染shRNA-3抑制MAGE-A9基因的表达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AGE-A9高表达细胞株HO-8910转染shRNA-3,MTT试验提示干扰MAGE-A9表达后可使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对比正常组、shRNA组、shRNA+NC组、顺铂组及shRNA+顺铂组,结果发现:shRNA组,顺铂组及shRNA+顺铂组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shRNA联合顺铂给药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更明显,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提示,干扰MAGE-A9表达后可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比较正常组,shRNA组,shRNA+NC组,顺铂组及shRNA+顺铂组,结果发现:shRNA组,顺铂组及shRNA+顺铂组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shRNA联合顺铂给药组的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试验中,shRNA+顺铂组细胞的划痕愈合速度较慢,表明shRNA载体shRNA-3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发现,转染shRNA-3和加入顺铂后可以上调p53,PARP和Caspase3的表达,促使癌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HO-8910细胞中转染shRNA-3单独或联合加入顺铂作用后,下调Akt,LC3B,P62,Vimentin和Ki67蛋白表达,加速癌细胞的凋亡,调节细胞的自噬及EMT的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AGE-A9低表达细胞株A2780转染MAGE-A9过表达载体,MTT试验提示A2780细胞株中MAGE-A9过表达后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提示,MAGE-A9过表达后促进了细胞的侵袭,MAGE-A9过表达组的细胞数明显多于顺铂组和MAGE-A9过表达联合顺铂组,MAGE-A9过表达联合顺铂组的细胞数介于两者之间,但仍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试验中,MAGE-A9过表达组细胞的划痕愈合速度较快,表明过表达MAGE-A9后能有效的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免疫印迹检测可知:MAGE-A9过表达后会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肿瘤细胞的自噬情况,MAGE-A9、Vimentin和Ki67蛋白表达升高,顺铂促进细胞凋亡(p53和Caspase3表达升高),减少细胞自噬(Akt、LC3B和p62表达下降),顺铂作用下MAGE-A9、Vimentin和Ki67蛋白表达明显下降;MAGE-A9过表达联合顺铂给药组的各蛋白表达介于MAGE-A9过表达和顺铂单独作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干扰MAGE-A9的表达能有效的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显着增强顺铂的化疗敏感性。2.干扰MAGE-A9联合顺铂给药后会增加细胞的凋亡,减少细胞的自噬作用。3.MAGE-A9的过表达会增强卵巢癌细胞株A2780的恶性生物学能力,包括高水平增殖能力、低水平细胞凋亡或细胞死亡能力、并增强顺铂的耐药性。
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6](2017)在《福建省妇产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回顾福建省妇产科学发展历程、各学组的创建过程,重点阐述妇科肿瘤、盆底功能障碍、妇科内分泌疾病、宫颈病变、妇科腔镜、生殖医学、病理学、产科、产前等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及不足,展望福建省妇产科学学科的发展前景和目标。
李鹏[7](2016)在《LM609通过integrinαvβ3-CXCR4/CXCR7生物学轴影响头颈鳞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及预后相关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最新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会统计,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SCCHN)已经成为世界上第6大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头颈部鳞癌大约40-50万例,且多为老年男性,每年约有10-15万人死于头颈部鳞癌。目前不同分期的头颈部鳞癌治疗方式不一样,总结起来就是手术、放化疗或其他辅助治疗。早期头颈部鳞癌治疗以手术或精确放疗为主,这两种治疗在局部控制率上没有差别,预后较好;中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辅助术后放疗、化疗为主,术前诱导化疗目前存在广泛争议,但是最新研究发现术前应用TPF诱导化疗与直接手术组相比,患者复发率、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诱导化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评估方面有优势;晚期治疗上多以姑息治疗为主,通常这一期患者已经进行了手术或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卡帕评分一般较低,对刺激更强的化疗方案一般不能耐受,通常可以辅助靶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或是中医药治疗等方案,多以姑息治疗减轻患者病症为主。中晚期生存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广泛的局部侵犯和近远处转移,应用单一药物或是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头颈部鳞癌侵袭转移过程种,存在广泛的信号传导通路,信号通路的复杂性限制了药物对头颈部鳞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正是因为中晚期头颈部鳞癌死亡率较高,死亡原因基本上都是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放在了如何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上。最新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要想在在体液和组织间穿行,至少包括4个步骤(细胞随体液流动;细胞稳固黏附到血管内皮上;细胞穿过内皮细胞间隙以及细胞迁移到特定组织中),在此过程中,趋化因子(Chemokine)控制着被选择细胞的稳固黏附以及渗出细胞的选择性,使各种免疫细胞到达感染、创伤和异常增殖部位,从而执行促进创伤愈合、清除感染源、消灭异常增殖细胞和维持组织细胞平衡的功能。与趋化因子的作用类似,整合素(Integrin)粘附介导位置主要位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黏附首先为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提供前提条件,在肿瘤转移四个关键步骤中原发肿瘤细胞的脱落是由于肿瘤细胞间粘附性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借助整合素粘附到基底膜,继而侵入循环系统;沿循环系统转移过程中,需要借助整合素的粘附作用再次特异地黏附到被选择器官的静脉内皮细胞上;穿出血管后再次粘附到靶器官的内皮基地部进行生长,在这四个总体步骤中,细胞的粘附能力是不断变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肿瘤的转移,在此过程中细胞粘附能力的增加或是降低,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调节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因此整合素的粘附介导功能功不可没,在此过程中趋化因子和整合素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趋化因子和整合素同属于跨细胞膜蛋白,趋化因子和整合素在恶性肿瘤领域的角色,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整合素和趋化因子的研究上,更多的是分别研究各自的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关于两者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不多。近期部分研究证实,整合素家族可以被某些趋化因子受体家族诱导激活,进而影响以整合素介导信号传导为基础的细胞部分功能,例如侵袭、转移、粘附、迁徙等功能改变。本课题探讨integrinαvβ3在SDF-1-CXCR4/CXCR7介导的头颈部鳞癌转移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SDF-1对头颈鳞癌转移细胞PCI-13的诱导作用,以及integrinαvβ3特异性抑制剂LM609、CXCR4抑制剂AMD3100、CXCR7抑制剂CCX754的阻断作用来证明SDF-1是否可以激活integrinαvβ3-CXCR4/CXCR7信号通路,同时探LM609/AMD3100/CCX754对SCCHN的抑制逆转作用。一方面先分析integrinαvβ3、CXCR4、CXCR7在头颈部鳞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以及正常淋巴结中的表达,以及对高表达的SCCHN患者进行UN-QOL和PSS-HN生存质量评估,初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再从全局角度出发,证实在PCI-13 SCCHN细胞系的体外实验中,通过一系列试验,验证SDF-1在SCCHN细胞系PCI-13中能否激活integrinαvβ3的表达;另一方面单从整合素自身角度出发,运用特异性抑制剂LM609/AMD3100/CCX754对SCCHN细胞系PCI-13转移方面的抑制拮抗作用,为头颈部鳞癌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integrinαvβ3、CXCR4、CXCR7在头颈部鳞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正常头颈部黏膜组织以及正常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统计学资料。2.采用甲基偶氮哇盐光吸收法(MTT)检测SDF-1和LM609/AMD3100/CCX754对SCCHN PCI-1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SDF-1和LM609/AMD3100/CCX754对SCCHN PCI-13细胞integrinαvβ3表达能力的影响。4.采用Western-Blot实验测定SDF-1和LM609/AMD3100/CCX754对SCCHN PCI-13细胞蛋白表达能力的影响。5.采用人造组织创口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SDF-1和LM609/AMD3100/CCX754对SCCHN PCI-13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6.采用Transwell小室加Martrigel测定SDF-1和LM609/AMD3100/CCX754对SCCHN PCI-1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7.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FITC/Phalloidin/PI三染后SDF-1和LM609/AMD3100/CCX754对SCCHN PCI-13细胞骨架改变能力的作用。8.采用PSS-HN和UW-QOL量表,对CXCR4/CXCR7/integrinαvβ3高表达头颈部鳞癌患者生存率和术后缺损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照组采用CXCR4/CXCR7/integrinαvβ3低/无表达的患者。结果1.integrinαvβ3/CXCR4/CXCR7染色同样主要位于SCCHN细胞胞浆和细胞膜,并且表达的强弱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无周围组织侵犯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2.MTT结果显示SCCHN细胞系PCI-13的增殖速度,经过SDF-1诱导后,有明显增高,但是经过LM609/AMD3100/CCX754抑制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但是各自的抑制率有各不相同,AMD3100/与CCX754细胞抑制率类似,LM609抑制率高。3.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integrinαvβ3和CXCR4/CXCR7,均在PCI-13中高表达,并且表达位于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中。并且流式细胞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SCCHN细胞系PCI-13的integrinαvβ3表达,经过SDF-1诱导后,有明显增高,但是经过LM609/AMD3100/CCX754抑制后,PCI-13的integrinαvβ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4.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发现PCI-13经SDF-1诱导刺激后,PCI-13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8H/48H的划痕宽度明显降低;但是PCI-13细胞经过LM609/AMD3100/CCX754抑制后,划痕宽度较SDF-1诱导组明显改变,但是各自的抑制率又各不相同,AMD3100/与CCX754细胞抑制率类似,LM609抑制率高。同样在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实验结果,也与上述结果类似。5.FITC/Phalloidin/PI三染倒置显微镜下所见SCCHN细胞系PCI-13的细胞丝/片状伪足数目,经过SDF-1诱导后,有明显增高,但是经过LM609/AMD3100/CCX754抑制后,丝/片状伪足数目明显下降。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经过LM609抑制加SDF-1诱导后,再经过AMD3100/CCX754的抑制实验发现,其丝/片状伪足数目的抑制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是AMD3100/CCX754抑制后加SDF-1诱导后,再经过LM609抑制后,其丝/片状伪足数目的抑制率发生改变,进一步降低。从这一正反面研究结果层面提示,CXCR4和CXCR7可能通过αvβ3 integrin发挥其诱导层粘连蛋白细胞骨架改变的作用。6.UW-QOL测定结果发现对照组的术前得分一般高于实验组,但是其术后1个月和6个月后评分手术偏低,部分原因是在于对照组较高的期望值。术后12月,对照组最满意的3个条目是外观、反应和焦虑,而实验组则是外观、疼痛和焦虑,究竟其原因在于术后疼痛的消失,术前告知全面性以及疾病的去除。integrinαvβ3和CXCR4/CXCR7高表达的患者预期要求偏低。7.PSS-HN测定术前研究中,77.2分为实验组正常饮食,70.4和49.4为实验组语音和社交情景下进食,基本与对照组持平,但实验组正常进食和社交场合下进食均显着低于术后12个月,患者度随着术后时间的恢复,得分越来越高,满意度越来越高,其中言语功能变化最大。integrinαvβ3和CXCR4/CXCR7表达越高,患者满意度变化越大,但是其淋巴结转移率高,3年生存率略低。结论1.integrinαvβ3/CXCR4/CXCR7染色同样主要位于SCCHN细胞胞浆和细胞膜,并且表达的强弱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无周围组织侵犯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integrinαvβ3/CXCR4/CXCR7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和SCCHN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integrinαvβ3/CXCR4/CXCR7参与SCCHN淋巴结转移的具体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2.CXCR4-integrinαvβ3信号传导轴与CXCR7-integrinαvβ3信号传导轴均可通过SDF-1的诱导,促使integrinαvβ3的表达增加。LM609明显抑制了SDF-1对integrinαvβ3表达的诱导增加作用。3.CXCR4-integrinαvβ3与CXCR7-integrinαvβ3信号传导轴均可通过SDF-1的诱导,促使头颈部鳞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关键步骤例如增殖、趋化、侵袭作用的增加,并且这种诱导增加作用可以被LM609明显抑制。4.LM609与AMD3100/CCX754的抑制作用不同,并且更换前后抑制顺序后,LM609的抑制作用表现更为突出,提示了integrinαvβ3可能是CXCR4/CXCR7-integrinαvβ3信号传导轴的下游信号。5.integrinαvβ3/CXCR4/CXCR7高表达的SCCHN患者,利用PSS-HN和UW-QOL量表对其缺损修复重建后生存质量评估得分,高于integrinαvβ3/CXCR4/CXCR7中-低表达的SCCHN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高,3年生存率略低。6.PSS-HN和UW-QOL量表对SCCHN皮瓣修复术后评分发现,外观满意度得分最高,言语满意度得分最低,其次是吞咽进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术后缺损修复在外形上的成功,但是在具体使用功能上还有待提高。7.integrinαvβ3/CXCR4/CXCR7三者表达高低的不同,与预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低和生存率有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术前评估手术范围,以及术后病人随访观察时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患者的诊治和预后。
邱玙[8](2016)在《BLCA-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膀胱特异性核基质蛋白-1(bladder cancer specific antigen-1,BLCA-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确定血清及尿液BLCA-1对非浸润性膀胱癌诊断的cutoff值、敏感度及特异度,为BLCA-1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非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22例作为实验组,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患者及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总对照组(包括对照组A:前列腺增生患者共22例;对照组B:健康体检者共22例)。各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一天晨6:00时留取中段尿液及血液样本,3000转/秒离心后取上清液于-80℃环境下保存,通过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集中检测上述人群尿液及血清样本中BLCA-1的表达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将实验组血清及尿液BLCA-1的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中BLCA-1的表达水平及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BLCA-4的表达水平(该部分实验已由本实验室完成,且实验对象及实验方法均一致)进行比较。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述人群尿液中膀胱肿瘤抗原BTA的表达水平。分别绘制血清BLCA-1、尿液BLCA-1及尿液BT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别计算其cutoff值、敏感度及特异度,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尿液样本:实验组BLCA-1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总对照组(中位数1.64ng/ml vs 0.54ng/ml,P<0.05)。其中对照组A BLCA-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b显着升高(中位数0.71ng/mlvs0.44ng/ml,p<0.05);且对照组ablca-1的表达水平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样本:实验组blca-1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总对照组(中位数5.48ng/mlvs4.16ng/ml,p<0.05)。其中对照组ablca-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b显着升高(5.61ng/mlvs3.52ng/ml,p<0.05),但对照组a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blca-1蛋白浓度中位数为1.48ng/ml,血清blca-1的蛋白浓度中位数为6.62ng/ml,与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blca-4蛋白浓度中位数为0.76ng/ml,血清blca-4蛋白浓度中位数为5.68ng/ml,与blca-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及血清blca-1不同分级、分期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blca-1、血清blca-1及尿液bta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尿液blca-1的roc曲线:cutoff值为1.0ng/ml,曲线下面积0.757ng/ml,敏感度为59%(13/22),特异度为93%(41/44)。血清blca-1的roc曲线:cutoff值为4.5ng/ml,曲线下面积为0.735,敏感度为86%(19/22),特异度为56%(24/43,对照组1例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发生溶血)。尿液bta的roc曲线:cutoff值为90.3ng/ml,曲线下面积为0.614,敏感度为55%(12/22),特异度为67%(28/42,对照组2例尿液样本溶解后产生大量白色絮状物,未进行实验)。血清blca-1及尿液blca-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与尿液bta比较:血清blca-1敏感度显着高于尿液bta(p<0.05),特异度无明显升高(p>0.05);尿液blca-1敏感度较尿液bta无明显升高(p>0.05),特异度显着升高(p<0.05)。结论:1、blca-1是一种新型的膀胱肿瘤标记物,血清及尿液中的blca-1表达水平对非浸润性膀胱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当尿液blca-1的cutoff值取1ng/ml时表现出较高的特异度(93%),敏感度与b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血液blca-1的cutoff值取4.5ng/ml时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86%),特异度与b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blca-1的表达水平与非浸润性膀胱癌的分级、分期未显示出相关性。4、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及血清中BLCA-1的表达水平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及尿液BLCA-1的表达水平与BLCA-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马红爽[9](2009)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膀胱癌诊断及监测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膀胱癌为人类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首位。膀胱癌主要特点是多病灶性及复发率高,70%以上的浅表移行细胞癌在初次局部治疗后常在一年内复发,再次治疗后亦可复发,所以膀胱癌患者治疗后需要长时间监测复发。现阶段,膀胱癌患者的诊断及随访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但因其有创伤性及敏感性低,用于诊断膀胱癌及监测复发并不理想。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正在被广泛使用,可以代替膀胱镜及细胞学检查,具有无创伤,敏感性高及特异性强等优点。膀胱癌有特征性的染色体结构及数目的变异,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发生在3、7、17号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及9号染色体的部分缺失。目前在欧美等国家,非创伤性、非痛苦性的FISH技术已成为临床检测膀胱癌及监测复发最主要有效的方法之一。本实验旨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细胞形态学与FISH技术的对比研究,从而探索在中国人群中染色体异常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建立符合中国人群特点的膀胱癌分子细胞遗传学资料,为尿液脱落细胞早期诊断膀胱癌及监测膀胱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项确实有效的染色体变异的检测手段。2、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尿脱落细胞中存在较高的3、7、9p21及17号染色体变异率。3、FISH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查。4、9p21的非整倍体可能与膀胱癌复发及分期分级均相关,7号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可能与膀胱癌的分期分级相关,而1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可能仅与膀胱癌分级相关。
侯军儒[10](2006)在《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建设硕果累累》文中研究说明
二、“膀胱移行上皮癌诊断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移行上皮癌诊断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论文提纲范文)
(1)旋毛虫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寄生虫对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影响 |
1.1 寄生虫对癌症发生的正向调控 |
1.2 寄生虫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负向调控 |
1.3 小结 |
第二章 旋毛虫抗肿瘤研究进展 |
2.1 旋毛虫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2.2 旋毛虫相关抗原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2.3 小结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旋毛虫感染对H22荷瘤小鼠实体瘤抑制作用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旋毛虫感染对H22荷瘤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旋毛虫对H22肝癌细胞的体内外凋亡作用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成果 |
致谢 |
(2)MiR-214靶向netrin-1降低膀胱癌细胞的顺铂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NETRIN-1/UNC5B在膀胱癌中存在表达 |
1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细胞及组织样本 |
2.1.2 试剂 |
2.2 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 |
2.2.3 细胞瞬转和稳转 |
2.2.4 摇菌、质粒提取 |
2.2.5 细胞增殖实验(CCK-8) |
2.2.6 EdU 细胞增殖检测实验 |
2.2.7 免疫荧光染色 |
2.2.8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2.2.9 细胞凋亡检测 |
2.2.10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MIR-214对膀胱癌细胞的功能研究 |
1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细胞及组织样本 |
2.1.2 试剂 |
2.2 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 |
2.2.3 细胞瞬转和稳转 |
2.2.4 摇菌、质粒提取 |
2.2.5 细胞增殖实验(CCK-8) |
2.2.6 克隆形成实验 |
2.2.7 EdU细胞增殖检测实验 |
2.2.8 细胞凋亡检测 |
2.2.9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Mi R-214通过下调netrin-1促进膀胱癌细胞对顺铂耐药敏感性 |
1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细胞及组织样本 |
2.1.2 试剂 |
2.2 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 |
2.2.3 细胞瞬转和稳转 |
2.2.4 摇菌、质粒提取 |
2.2.5 细胞增殖实验(CCK-8) |
2.2.6 克隆形成实验 |
2.2.7 EdU细胞增殖检测 |
2.2.8 细胞凋亡检测 |
2.2.9 基质胶侵袭测定 |
2.2.10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2.2.11 验证靶基因和miRNA相互作用 |
2.2.12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NSCLC的临床应用及多线束辐照EGFR突变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肺癌概述 |
1.2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 |
1.3 EGFR生物学特性及EGFR-TKI概述 |
1.4 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TRT)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研究 |
1.4.1 EGFR-TKI联合放疗的临床前研究 |
1.4.2 EGFR-TKI联合TRT或放化疗(CRT)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 |
1.4.3 EGFR-TKI耐药患者的局部放疗 |
1.4.4 EGFR突变阳性患者一线TKI联合局部放疗的研究 |
1.5 不同LET射线对不同EGFR基因状态NSCLC细胞株辐射敏感性研究 |
1.5.1 LET与射线类型 |
1.5.2 不同EGFR基因状态NSCLC细胞株辐射敏感性研究 |
1.5.3 多线束对NSCLC细胞株辐射敏感性研究 |
1.6 放疗敏感性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
1.7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7.1 研究思路 |
1.7.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7.3 研究流程图(图1-7) |
第二章 EGFR-TKI联合胸部放疗或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2.1 研究背景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2 检索策略 |
2.2.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2.2.4 文献质量评价 |
2.2.5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文献筛选结果 |
2.3.2 纳入研究一般特征描述 |
2.3.3 质量评价结果 |
2.3.4 Meta分析结果 |
2.4 讨论 |
2.4.1 研究结果总结 |
2.4.2 比较其他相关研究结果 |
2.4.3 与其他相关研究安全性的比较 |
2.4.4 本研究局限性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埃克替尼联合胸部放疗治疗EGFR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技术路线及病例筛选流程图(图3-1) |
3.2.2 病例选择 |
3.2.3 药物治疗 |
3.2.4 放射治疗 |
3.2.5 基线资料的匹配 |
3.2.6 观测指标 |
3.2.7 统计学分析 |
3.2.8 随访及评估 |
3.3 结果 |
3.3.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3.3.2 患者治疗情况 |
3.3.3 胸部放疗情况汇总 |
3.3.4 近期疗效评价 |
3.3.5 疾病进展情况 |
3.3.6 生存分析 |
3.3.7 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8 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9 近期疗效对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
3.3.10 毒副反应的比较 |
3.4 讨论 |
3.4.1 研究结果总结 |
3.4.2 比较其他研究结果 |
3.4.3 本研究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展望 |
3.5 小结 |
第四章 碳离子与X线辐照EGFR突变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1.1 主要试剂 |
4.1.2 主要试验仪器 |
4.2 研究方法 |
4.2.1 细胞培养 |
4.2.2 照射条件 |
4.2.3 辐射后细胞克隆存活分数的测定 |
4.2.4 RBE(相对生物学效应)的计算 |
4.2.5 辐照后细胞增殖水平的测定 |
4.2.6 辐照后细胞周期阻滞的测定 |
4.2.7 辐照后细胞凋亡率的测定 |
4.2.8 RNA的提取及RT-PCR试验 |
4.2.9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VEGF和 HIF1α蛋白的表达 |
4.2.10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细胞存活情况 |
4.3.2 辐照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4.3.3 辐照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4.3.4 辐照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4.3.5 辐射对细胞HIF-1α和 VEGF mRNA水平的影响 |
4.3.6 辐射对细胞HIF-1α和 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性 |
5.3 研究不足之处分析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刘凤斌教授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渊源及成才之路 |
第一节 刘凤斌教授的简介与学术业绩 |
第二节 刘凤斌教授的学术思想渊源 |
一、刘凤斌教授的学术思想渊源的萌芽阶段 |
二、刘凤斌教授的学术思想渊源的形成 |
三、刘凤斌教授成才之路 |
第二章 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 |
第一节 刘凤斌教授辨治脾胃病学术思想 |
一、调和脾胃,治病之本 |
二、四诊并重,舌诊为要 |
三、辨病辨证,结合模式 |
四、三因制宜,治人为本 |
五、五脏相关,传承发挥 |
六、病位于肝,治于肝脾 |
七、中医量表,疗效评价 |
八、传统中医,现代模式 |
第二节 刘凤斌教授的治疗思路 |
一、健脾清热,化瘀散结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
二、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法治疗各种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 |
三、开郁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
四、益气养血,活血散结法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纤维分割性难治性腹水、对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硬化失代偿期以及并发的难治性腹水 |
五、益气健脾,补肾振元治法治疗重症肌无力 |
第三节 刘凤斌教授的临床经验概述 |
一、专病专方,特色用药 |
二、对药相伍,用药精准 |
三、三位一体,内外合治 |
四、重视后天,调神养生 |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刘凤斌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 |
第一节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刘凤斌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分析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二、研究标准 |
三、数据收集和管理 |
四、数据挖掘方法 |
五、数据挖掘结果 |
六、讨论 |
七、小结 |
八、医案举隅 |
第二节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刘凤斌教授治疗吐酸的用药规律分析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二、研究标准 |
三、数据收集和管理 |
四、数据挖掘方法 |
五、数据挖掘结果 |
六、讨论 |
七、小结 |
八、医案举隅 |
第三节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刘凤斌教授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分析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二、研究标准 |
三、数据收集和管理 |
四、数据挖掘方法 |
五、数据挖掘结果 |
六、讨论 |
七、小结 |
八、医案举隅 |
第四节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刘凤斌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分析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二、研究标准 |
三、数据收集和管理 |
四、数据挖掘方法 |
五、数据挖掘结果 |
六、讨论 |
七、小结 |
八、医案举隅 |
第五节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刘凤斌教授治疗胁痛的用药规律分析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二、研究标准 |
三、数据收集和管理 |
四、数据挖掘方法 |
五、数据挖掘结果 |
六、讨论 |
七、小结 |
八、医案举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A9对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促进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MAGE-A9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一、材料与方法 |
1 主要材料 |
1.1 标本收集 |
1.2 临床资料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1 组织芯片的制作 |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两步法): |
2.3 对照设置 |
2.4 结果判断 |
2.5 一步法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ONE-STEP QPCR ANALYSIS) |
2.5.1 引物设计资料 |
2.5.2 一步法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验步骤 |
2.5.2.1 组织总RNA抽提 |
2.5.2.2 RNA浓度测定 |
2.5.2.3 逆转录PCR |
2.5.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2.6 统计学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1. MAGE-A9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
2. MAGE-A9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
3. MAGE-A9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
4. MAGE-A9的表达与卵巢癌预后的关联性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AGE-A9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化疗耐药机制探讨 |
一、材料与方法 |
1 主要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1 细胞培养 |
2.1.1 细胞复苏 |
2.1.2 细胞传代培养 |
2.1.3 细胞冻存 |
2.1.4 HO-8910,A2780,SK-OV3和IOSE80细胞的培养 |
2.2 载体构建 |
2.2.1 MAGE-A9 SHRNA载体构建 |
2.2.2 MAGE-A9过表达载体构建 |
2.3 RT-PCR检测MAGE-A9基因的MRNA水平 |
2.3.1 MAGE-A9引物设计 |
2.3.2 提取细胞总RNA |
2.3.3 RT-PCR检测 |
2.3.4 RT-PCR筛选MAGE-A9最佳干扰RNAI靶点 |
2.4 免疫印迹检测 |
2.4.1 检测各细胞株MAGE-A9基因蛋白水平 |
2.4.2 检测各转染组MAGE-A9蛋白水平 |
2.4.3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 |
2.5 MTT筛选化疗药物顺铂的使用浓度 |
2.6 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
2.6.1 检测干扰MAGE-A9后HO-8910 增殖能力改变 |
2.6.2 检测MAGE-A9过表达后A2780增殖能力改变 |
2.7 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
2.8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
2.9 统计学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1 SHRNA干扰MAGE-A9的研究结果 |
1.1 MAGE-A9的MRNA和蛋白在不同卵巢细胞株中的表达 |
1.2 筛选最佳MAGE-A9干扰靶点 |
1.3 MTT筛选化疗药物顺铂的耐受浓度 |
1.4 CCK8检测MAGE-A9表达变化对HO-8910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1.5 TRANSWELL检测HO-8910 细胞侵袭能力 |
1.6 划痕实验检测HO-8910 细胞迁移能力 |
1.7 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
2 过表达MAGE-A9可促进卵巢细胞的耐药、增殖和侵袭 |
2.1 筛选MAGE-A9低表达细胞株 |
2.2 MTT筛选化疗药物顺铂的使用浓度 |
2.3 CCK8检测过表达MAGE-A9对A2780细胞对顺铂耐药能力的影响 |
2.4 TRANSWELL检测过表达MAGE-A9对A27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2.5 划痕实验检测A2780细胞迁移能力 |
2.6 免疫印迹检测相关凋亡和周期蛋白的表达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A9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表 |
附录:常规溶液配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项目 |
致谢 |
(6)福建省妇产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发展历程回顾 |
2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专业学组的医疗技术发展 |
3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专业发展现状 |
3.1学科建设 |
3.2人才培养 |
3.3学术进展 |
3.4科技成果 |
3.5学术交流 |
3.6科普教育 |
4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专业学组面临的挑战 |
4.1人力资源不足, 医疗资源不平衡, 医疗水平参差不齐 |
4.2学科基础相对薄弱, 缺乏优秀的开拓性人才 |
4.3医生乃至整个医疗系统的整体观念淡薄 |
4.4疾病筛查及诊治规范的推广与培训需要加强 |
4.5部分疾病原因不明, 缺乏有效诊疗手段 |
5福建省妇产科学发展趋势 |
5.1妇科肿瘤手术微创化趋势 |
5.2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
5.3生殖医学发展趋势 |
5.4妇产科病理学分子病理化发展趋势 |
5.5产科学的多学科合作发展趋势 |
5.6腔镜手术的多种能量技术融合发展趋势 |
6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学组发展的思路、目标及展望 |
6.1完善临床诊疗体系,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提高妇产医学医疗服务质量 |
6.2重视医学人才培养,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 |
6.3普及新技术、新理论、新项目, 革新医疗技术 |
6.4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人文并重, 转变医疗模式 |
6.5加强国际、国内交流, 提升学术地位 |
6.6充分发挥公立大医院的资源优势, 以专业学组牵头, 加强规范化培训 |
6.7多学科协作, 重视质量管理, 提高成绩 |
6.8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立 |
6.9建设高水平的医学实验中心 |
6.10产科文化引导建设新产科 |
6.10.1现代化产房、产科ICU的建设 |
6.10.2健全产科疾病管理机制 |
6.10.3多种手段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
6.10.4促进母胎医学, 胎儿宫内诊断、治疗 |
6.10.5适应产房文化的变迁 |
7学科发展展望 |
(7)LM609通过integrinαvβ3-CXCR4/CXCR7生物学轴影响头颈鳞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及预后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索引 |
前言 |
第一部分 Integrinαvβ3/CXCR4/CXCR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LM609通过SDF1-CXCR4/CXCR7生物学轴介导影响头颈鳞癌转移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PSS-HN和UW-QOL量表对CXCR4/CXCR7/ integrinαvβ3 高表达头颈部鳞癌缺损修复重建后生存质量评估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综述 整合素-趋化因子生物轴影响恶性肿瘤转移的基础研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BLCA-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膀胱癌诊断及监测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缩略词索引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FISH 探针的类型 |
2.2 与膀胱癌有关的染色体变异 |
第3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
3.1 实验对象 |
3.2 实验试剂 |
3.3 实验仪器 |
第4章 实验方法 |
4.1 玻片预处理程序 |
4.2 标本准备及变性 |
4.3 探针混合物准备及变性 |
4.4 探针与样本杂交 |
4.5 玻片洗涤 |
4.6 观察 |
第5章 结果 |
5.1 对照组结果分析 |
5.2 实验组结果分析 |
5.3 FISH 结果例图 |
第6章 讨论 |
6.1 各染色体变异与单发、多发及初发、复发的关系 |
6.2 各染色体变异与肿瘤分期的关系 |
6.3 各染色体变异与肿瘤分级的关系 |
6.4 FISH 技术用于膀胱癌诊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10)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建设硕果累累(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发展势头强劲 |
2 科研成绩硕果累累 |
3 展望未来服务社会 |
四、“膀胱移行上皮癌诊断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论文参考文献)
- [1]旋毛虫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李仕存. 吉林大学, 2020(01)
- [2]MiR-214靶向netrin-1降低膀胱癌细胞的顺铂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 刘娇.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NSCLC的临床应用及多线束辐照EGFR突变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研究[D]. 刘锐锋. 兰州大学, 2020(01)
- [4]刘凤斌教授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讨[D]. 杨碧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5)
- [5]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A9对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促进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D]. 徐云钊. 苏州大学, 2017(04)
- [6]福建省妇产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 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海峡科学, 2017(08)
- [7]LM609通过integrinαvβ3-CXCR4/CXCR7生物学轴影响头颈鳞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及预后相关的基础研究[D]. 李鹏. 郑州大学, 2016(03)
- [8]BLCA-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邱玙. 承德医学院, 2016(02)
- [9]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膀胱癌诊断及监测复发的临床研究[D]. 马红爽. 吉林大学, 2009(09)
- [10]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建设硕果累累[J]. 侯军儒. 天津科技,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