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产rHG-CSF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淑红[1](2016)在《培门冬酶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活性变化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比较,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化疗中的应用,以及PEG-Asp体外活性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124例初诊ALL患儿,PEG-Asp组51例,L-Asp组73例,评价两组在诱导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疗效。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15例初诊ALL患儿,均在使用国产培门冬酶后D1、D15天监测PEG-Asp活性及底物浓度。结果:(1)入组患儿共124例,两组初诊患儿在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急性胰腺炎、血栓形成、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方面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G-Asp组具有较高的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与L-Asp组比,APTT、PT延长及FIB、AT-III降低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PT均以1级障碍为主,FIB均以2、3级障碍为主。(3)PEG-Asp组51例,CR率90.2%,总有效率94.1%;L-Asp组73例,CR率91.8%,总有效率9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9)。(4)诱导治疗中,D1天血清PEG-Asp活性均值为289.27±260.193IU/L,D15血清PEG-Asp活性均值为466.20±273.978IU/L(最低下限值为75 IU/L);D1、D15血清门冬酰胺(ASN)底物浓度低于最低下限值(150ng/ml)。结论:(1)PEG-Asp与L-Asp在儿童ALL诱导化疗中疗效无差异;(2)与L-Asp组相比,PEG-Asp组在凝血功能异常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较高;(3)监测PEG-Asp活性和底物浓度变化可作为评价其是否有治疗效价的依据。
徐嘉莉[2](2014)在《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CODP(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hG-CSF辅助化疗,比较2组患儿化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完全缓解率92.5%、部分缓解率7.5%,2组患儿化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和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亦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辅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ODP方案化疗对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降低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权柄涛,谯进[3](2006)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治疗化疗后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促进骨髓造血功能重建和对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有计划用药,追踪观察分析研究。结果AL初治患者应用rhG-CSF组化疗后ANC<0.5×109/L的持续时间为(8.4±2.1)d,医院感染持续时间为(8.5±4.8)d,短于对照组的(14.6±4.6)d和(12.8±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AL巩固治疗患者应用rhG-CSF组化疗后ANC<0.5×109/L的持续时间为(5.6±1.6)d,医院感染持续时间为(5.2±2.3)d,短于对照组的(11.0±2.4)d和(10.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医院感染率AL初治和巩固治疗患者应用rhG-CSF组分别为80.00%和42.86%,对照组为87.50%和5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国产rhG-CSF能够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缩短医院感染持续时间,而不降低医院感染率。
胡宛如,胡蒲滨,何莉[4](2002)在《国产rHG-CSF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沈亦逵[5](2000)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现状与展望》文中指出
赵利忠[6](2002)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能特异刺激粒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乃至维持其功能、存活。在80年代初被发现。1986年G-CSF基因的克隆和在哺乳类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中的表达获得成功,其受体cDNA也于1990年克隆成功,并且在哺乳类动物细胞中获得表达。1991年在美国,重组G-CSF(rgC-CSF)与rhGM-CSF一起通过了美国FDA的严格审查,正式投放市场,应用于临床。近10年来rhG-CSF的临床应用已经表明,这种因子对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对近几年来G-CSF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夏焱,方建培,薛红漫,陈纯,钟凤仪,李文益[7](2000)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和对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急性白血病患儿 ,以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 (WBC) <1 0× 10 9/L和 (或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 <0 5× 10 9/L为标准 ,分为接受rhG -CSF治疗的治疗组 (110例次 )和对照组 (2 9例次 ) ,比较两组间粒细胞恢复的程度和时间 ,以及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rhG -CSF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 ,有效率达 95 5 % ,治疗组外周血WBC及ANC恢复的数值和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rhG -CSF可明显缩短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对感染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化疗后WBC低下时应及时应用rhG -CSF。
吴玉虹[8](2021)在《儿童BCR/ABL(+)-ALL应用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BCR/ABL(+)在儿童ALL中提示预后不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这一分子靶向药物提高了该病的生存率,Ⅰ代、Ⅱ代TKI在儿童ALL中各有利弊及相应的毒性,本课题旨在对比分析Ⅰ代伊马替尼、Ⅱ代达沙替尼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征、疗效、不良反应及EFS、OS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方 法]收集2015.01.01至2020.12.31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BCR/ABL(+)儿童ALL,分别统计他们的发病年龄、性别、初发血象、临床特征、基因分型,根据他们服药的种类进行分组,分别对比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及疗效,并分析生存预后。[结 果]1.在47例样本中,男26例,女21例,男女比例:26:21。发病中位年龄为8岁10月(1岁8月-14岁4月),其中1-10岁发病人数最多,占63.83%(30/47)。2.在47例样本中,初发时白细胞计数中位数:64.26 × 109/L(0.53-547.2×109/L),其中白细胞计数≥100×109/L有19人(40.43%0);BCR/ABL(+)蛋白定性P190有32例(68.08%,32/47),P210有14例(29.7990,14/47),有1例(2.13%,1/47)同时合并P190、P210;骨髓免疫学分型均为B-ALL。3.伊马替尼组<3月基因转阴有11例(45.8%),达沙替尼组<3月基因转阴有15例(65.2%),通过卡方检验对比,P=0.181(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在早期基因转阴率无明显差异。4.服药期间伊马替尼组出现耐药有6例(25%),达沙替尼组未出现耐药,通过卡方检验对比,P=0.022(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达沙替尼更不容易出现耐药。5.对比骨髓缓解状态,第19天MRD中,伊马替尼组缓解13例(54.2%),达沙替尼组缓解12例(52.2%),通过卡方检验对比,P=0.891(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药物第19天骨髓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异;第46天MRD中,伊马替尼组缓解19例(79.2%),达沙替尼缓解20例(87.0%),通过对比分析,P=0.52(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药物在第46天骨髓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异。6.达沙替尼组有12例(52.2%)患儿在服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伊马替尼组有11例(45.8%)患儿在服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通过对比,P=0.773(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药物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根据CTCAEv4.0分级,两种药物不良反应级别多在1-2级。7.通过Log-rank生存分析对比达沙替尼组及伊马替尼组的3年0S率及EFS率,P值分别为0.044及0.005(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达沙替尼在生存方面优于伊马替尼。[结 论]1.BCR/ABL(+)儿童ALL好发于1-10岁儿童、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初发时白细胞偏高、免疫分型以B-ALL多见、蛋白定性以BCR/ABL(P190)多见等临床特征表现。2.达沙替尼在0S及EFS上都优于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生存预后更佳。3.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顾敏[9](2021)在《不同类型CRLF2基因表达异常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点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CRLF2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CRLF2表达上调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B-ALL)细胞系Nalm6增殖、细胞周期及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构建空载体和4种不同CRLF2基因表达异常的荧光质粒,即CRLF2过表达、CRLF2-IK6、P2RY8-CRLF2、CRLF2突变型(F232C)和Vector,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带有GFP荧光标记的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的慢病毒和对照病毒,同时建立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慢病毒稳定感染Nalm6细胞系和对照病毒稳定感染Nalm6细胞系;实时定量PCR方法(q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转染后CRLF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在Nalm6细胞系中上调;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LF2不同类型基因异常引起的基因表达上调对细胞增殖、周期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RLF2不同类型基因表达异常对增殖、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高通量药敏检测CRLF2不同基因异常对19种化疗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比较CRLF2不同基因异常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慢病毒感染B-ALL细胞系及对照病毒感染的B-ALL细胞系,4种CRLF2基因表达异常均可引起CRLF2表达上调,同时促进Nalm6细胞增殖。RNA-seq检测到在CRLF2突变型(F232C)中JAK/STAT通路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到F232C中p-STAT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RNA-seq检测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转录失调通路在CRLF2-IK6、P2RY8-CRLF2、F232C过表达Nalm6细胞系中都表达上调,造血细胞系、破骨细胞分化等通路在大多数过表达Nalm6细胞系中表达下调。在5种细胞系中,表达F232C的细胞系对地塞米松的半抑制浓度(IC50或GI50)与对照组及表达CRLF2、CRLF2-IK6、P2RY8-CRLF2的细胞系相比明显增高,对地塞米松耐药。结论: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基因过表达均可促进B-ALL细胞增殖,并激活JAK/STAT等信号通路。同时导致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减低,特别是CRLF2突变型(F232C)对地塞米松明显耐药,对研究地塞米松在B-ALL中耐药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刘冯,秦小虎,肖丁华[10](2018)在《急性白血病诊疗的费用效果分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疾病,可发生于男女各年龄段,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化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预后不佳,死亡率高,门诊、住院等诊疗费用高,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使社会劳动力健康成本上升。近年来,随着新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的推广,如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新型药物治疗,干细胞治疗,血细胞分离机等应用,血液病的诊疗费用,尤其急性白血
二、国产rHG-CSF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rHG-CSF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培门冬酶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活性变化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病例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2)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化疗疗效 |
1.3.2 化疗副作用 |
1.3.3 临床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儿化疗疗效比较 |
2.2 2组患儿化疗副作用比较 |
2.3 2组患儿临床指标情况 |
3 讨论 |
(3)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治疗化疗后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rhG-CSF应用对外周粒细胞的作用 |
1.2 rhG-CSF应用对医院感染的作用 |
3 讨论 |
(5)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对策 |
1.1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 |
1.1.1 按型治疗 |
1.1.2 化疗策略 |
1.2 早期强烈化疗是保证急性白血病患儿长期无病生存的基础 |
1.2.1 诱导缓解治疗 |
1.2.2 诱导缓解后治疗 |
1.3 进行有效的髓外白血病防治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的关键之一 |
1.4 应用诱导分化治疗 |
1.5 造血生长因子在强烈化疗中的应用 |
2 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展望 |
2.1 进一步提高难治性、复发性白血病的治疗水平 |
2.2 探索白血病治疗的新途径 |
2.3 进一步提高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整体水平 |
(7)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药品 |
1.3 rhG-CSF的用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化疗方案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用rhG-CSF治疗对白细胞的作用 |
2.2 用rhG-CSF治疗 |
2.3 rhG-CSF治疗对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
2.4 国产制剂与进口制剂效果的比较 |
2.5 副作用 |
3 讨论 |
(8)儿童BCR/ABL(+)-ALL应用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的临床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不同类型CRLF2基因表达异常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点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CRLF2低表达人白血病细胞株的筛选及CRLF2过表达质粒的构建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 |
2.1.2 病毒包装及感染相关试剂 |
2.1.3 流式抗体及荧光染料 |
2.1.4 分子生物学实验相关试剂 |
2.1.5 常用有机和无机试剂 |
2.1.6 主要仪器及耗材 |
2.2 研究方法和分组 |
2.2.1 常用细胞系 |
2.2.2 细胞的复苏及培养 |
2.2.3 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 |
2.2.4 过表达载体构建与质粒提取 |
2.2.5 载体构建 |
2.2.6 慢病毒包装与感染 |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2.8 Western blot |
3 结果 |
3.1 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alm6中CRLF2相对表达低 |
3.2 CRLF2过表达载体构建 |
3.3 CRLF2过表达载体鉴定 |
第二部分:CRLF2过表达对Nalm6及SupB-15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研究方法和分组 |
2.2.1 细胞增殖分析 |
2.2.2 细胞周期分析 |
2.2.3 Annexin V/7AAD细胞凋亡检测 |
2.2.4 CRLF2基因表达的qPCR检测 |
2.2.5 相关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检测 |
2.2.6 CCK-8法检测药物敏感性 |
2.2.7 细胞系高通量体外药效评估(HDS)检测 |
2.2.8 综合药物敏感性评估 |
3 结果 |
3.1 CRLF2过表达对Nalm6细胞及SupB-15白血病细胞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3.1.1 CRLF2过表达促进Nalm6细胞增殖 |
3.1.2 CRLF2过表达对B-ALL细胞凋亡的影响 |
3.1.3 CRLF2过表达对B-ALL细胞周期的影响 |
3.2 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基因过表达对Nalm6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3.2.1 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基因过表达对Nalm6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 |
3.2.2 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基因过表达B-ALL细胞系药物敏感性差异 |
3.2.3 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基因过表达B-ALL细胞系中多药耐药性比较 |
4 讨论 |
第三部分:CRLF2、CRLF2-IK6、P2RY8-CRLF2、F232C基因过表达对B-ALL细胞系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2 研究方法和分组 |
2.2.1 RNA测序文库的构建 |
2.2.2 测序数据分析 |
2.2.3 Western blot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CRLF2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急性白血病诊疗的费用效果分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住院诊疗的费用效果分析 |
2 病因预防的费用效果分析 |
3 检测方法的费用效果分析 |
4 并发症的费用效果分析 |
4.1 并发院内感染 |
4.2 并发口腔及牙齿损害 |
4.3并发症应用抗感染药物 |
5 治疗方法的费用效果分析 |
5.1 主要治疗方法 |
5.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药物 |
5.1.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药物 |
5.1.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药物 |
5.2 辅助治疗方法 |
5.2.1 辅助药物 |
5.2.2 层流床应用 |
5.2.3 心理干预 |
6 诊疗费用效果对患儿照顾者的影响 |
7 结语 |
7.1 目前研究的局限 |
7.2 研究转化为政策 |
四、国产rHG-CSF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培门冬酶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活性变化的意义[D]. 张淑红. 苏州大学, 2016(01)
- [2]rhG-C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ODP方案化疗中的辅助作用[J]. 徐嘉莉. 实用癌症杂志, 2014(08)
- [3]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治疗化疗后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研究[J]. 权柄涛,谯进. 白血病.淋巴瘤, 2006(02)
- [4]国产rHG-CSF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J]. 胡宛如,胡蒲滨,何莉. 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2(S1)
- [5]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现状与展望[J]. 沈亦逵. 广东医学, 2000(11)
- [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研究进展[J]. 赵利忠.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2(03)
- [7]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J]. 夏焱,方建培,薛红漫,陈纯,钟凤仪,李文益. 广东医学, 2000(11)
- [8]儿童BCR/ABL(+)-ALL应用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的临床有效性研究[D]. 吴玉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9]不同类型CRLF2基因表达异常对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点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D]. 顾敏.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10]急性白血病诊疗的费用效果分析研究进展[J]. 刘冯,秦小虎,肖丁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12)
标签:白血病论文; 细胞系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 伊马替尼论文; 达沙替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