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立军[1](2021)在《基于电热耦合理论的牵引网潮流计算及动态增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牵引负荷越来越大,人们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已有多起关于牵引网供电能力不足、牵引网导线温度过高、机车端电压过低等方面问题的报道。明确牵引网供电能力和潮流分布情况才能合理的进行牵引供电系统设计、负荷调度及运营维护,充分发挥牵引网的传输能力,使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牵引网导线温度受电流以及地理气候因素影响,而导线电阻参数与导线温度有关,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牵引网导线的电阻参数是变化的。现有的牵引网潮流计算多注重模型的建立和算法的研究,没有考虑牵引网导线电阻参数的变化,影响潮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牵引网导线达到最大允许温度时对应的载流量是不同的。牵引网导线的额定载流量是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计算的,这种特定的气象条件出现的概率非常低。牵引网沿线长、跨度大,不同地点、季节以及时间的气候参数是不同的。所以,可根据牵引网所处位置的实时气象条件动态计算牵引网的载流量,实现动态增容的目的。本文基于导线电热耦合理论,提出了牵引网潮流计算及动态增容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牵引网导线的电热耦合理论。导线电热耦合理论框架是本文研究的基础。首先分析了牵引网导线的热平衡方程;其次分析了热平衡方程的影响因素;再次分析了拉萨、兰州和南京地区地理气候特点,总结出对电热耦合影响较大的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取值和变化范围,作为本论文的气候参数取值的基础数据;最后以算例的形式分析了牵引网接触线电阻随电流及地理气候条件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导线温度及电阻的地理气候参数有环境温度、风速、风向角、光照强度、空气密度、海拔等。(2)考虑电热耦合影响的牵引网潮流计算。为了使牵引网潮流计算结果更准确和符合实际,将电热耦合理论引入牵引网的潮流计算,提出了考虑电热耦合影响的潮流计算方法。首先分析牵引网的供电方式,建立了牵引网统一潮流计算模型;其次提出了考虑电热耦合影响的潮流计算方法和实现流程;最后以拉萨和南京四季气候条件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牵引网潮流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牵引网导线电阻参数的变化对牵引网潮流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在潮流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导线电阻参数的变化。(3)牵引网载流量计算及动态增容。导线载流量是导线选型和负荷调度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而载流量受牵引网所处的地理气候因素影响。首先分析了考虑地理气候因素影响的单根导线载流量及牵引网综合载流量计算方法;其次提出了导线匹配和动态增容方法;最后以算例的形式说明了牵引网载流量计算及动态增容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气候条件对导线载流量影响很大;通过导线容量利用率可判断所选择导线的匹配程度;利用动态增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牵引网载流能力。该研究成果对牵引网导线选型、负荷调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牵引网导线载流量预测。实际牵引负荷调度过程中,往往需要提前进行规划,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牵引网导线的载流量对牵引负荷调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改进GM(1,1)模型进行牵引网导线载流量预测。首先分析了GM(1,1)模型及其改进方法;其次提出了集多重改进于一体的载流量预测方法及其实现流程;最后以算例的形式说明了载流量预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改进GM(1,1)模型的载流量预测结果与实际载流量偏差小,可作为牵引负荷调度提前规划的理论依据。(5)考虑增容影响的牵引供电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牵引网动态增容是在导线温度不超过最大允许温度的前提下动态提高牵引网的额定载流量,但是动态增容对继电保护系统是否造成影响需要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牵引供电继电保护系统的配置以及增容对继电保护可能造成的影响;其次建立了牵引供电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继电保护可靠性评分计算方法及其实现流程,并对可靠性评分等级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对各继电保护进行评分和可靠性等级评定,对评分等级达到“中”级及以下的继电保护装置给予重点关注,为铁路运维人员提供参考。本文在导线电热耦合理论框架基础上,形成了包括考虑电热耦合影响的潮流计算、动态增容、载流量预测以及考虑增容对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理论体系。在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切实提高了牵引网导线的容量利用率,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琦[2](2021)在《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影响及换相序预测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一直面临着稳定性方面的挑战。为了解决系统振荡和功角失稳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稳定控制措施——换相序技术。“换相序”会改变三相电力系统固有的连接方式,导致保护安装处测得的电气量发生变化,从而对电力系统原有的继电保护造成影响。此外,换相序预测控制也是换相序技术的重要研究部分,预测系统受扰轨迹可以为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换相序策略的制定等提供依据。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具有前瞻性研究的价值。围绕换相序技术这两方面的内容,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详细分析了换相序装置安装在不同位置时的电气量变化过程以及对保护的影响。通过对时域方程和特征方程的求解,分析了电气量中工频分量、非工频分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换相序过程中,保护安装处的电压和电流都会发生突变,并且电压、电流还包含了各种暂态分量,这些电气量的变化都会对保护造成影响。(2)对于换相序装置,提出了安装在变压器和母线之间、并独立配置保护的设计方案,确保了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很小;对于零序电流保护Ⅰ段,提出了增加小延时的对策,防止误动。在换相序过程中,距离保护Ⅰ、Ⅱ段已经进入了振荡闭锁模式,无需采取特殊措施。(3)换相序预测控制的核心是系统受扰轨迹预测,首先采用典型的三角函数法和自回归法分别建立了轨迹预测模型,然后对这两种预测模型在不同工况、不同预测步长下功角轨迹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自回归预测模型具有精度高、计算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够为换相序预测控制提供有力支撑。应用MATLAB/SIMULINK和PSASP对上述影响、对策及预测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所采取的对策能够有效抑制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且自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受扰轨迹预测效果。
赵婧宜[3](2021)在《川藏铁路对西藏弱电网电能质量及安全稳定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川藏铁路作为我国第二条进藏铁路,连接起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通道,但川藏线缺少高压等级电网,川藏500k V电力联网工程距离线路较远,大部分区段外部电源条件较为薄弱,缺乏有力电网支撑。同时作为电力系统的一种特殊用电负荷,牵引负荷对电网冲击性较强、随机性波动较大,而且牵引负荷属于单相、非线性负荷,会引发负序和谐波,需要对上述问题综合考虑。本文首先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了电力机车-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对AT全并联供电方式的牵引供电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和CRH2型交直交机车的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总结不同工况下的电流电压特点并进行谐波分析;然后结合实测的实时波动的牵引负荷,使用MATLAB编程语言从单车功率和行车密度的角度构建牵引负荷概率模型,基于正态分布从牵引变电站角度描述一系列机车依次经过相邻牵引变电站的实时功率变化。其次,从电网承载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西藏弱电网的特点对其薄弱环节进行辨识和深入研究,对比所提以边韧性度和加权-边韧性度做适应度的两种方法,确定了以加权-边韧性度为目标函数的准确性。从拓扑结构和供电能力两个角度出发,采用BPSO粒子群算法对电网薄弱环节筛选,并用IEEE39节点系统验证。不同于传统方法的薄弱程度排序,本文所提方法更侧重于薄弱环节的整体影响,粒子群迭代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评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新方式。本文通过百度地图API获得实际数据,对西藏电网建模。以川藏铁路中具有代表性的拉林铁路为例,面向拉林铁路所在11个牵引变电站建立牵引负荷概率模型。选取枯季大方式、枯季小方式、枯大孤网三个方式,拉林铁路投运前、投运1h、投运9h三个时间节点对西藏电网薄弱环节进行辨识,分析随着拉林铁路的投运,薄弱环节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跟踪牵引负荷变化,体现电网的薄弱环节分布。所提出的考虑移动冲击负荷下的脆弱线路辨识的方法,对铁路沿线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本文所研究结果对电气化铁路对电网电能质量影响具体分析,根据川藏铁路实际情况提出治理方案。分析归纳谐波负序对继电保护影响,详细研究了由于谐波负序引起的误动案例,并从监控、治理、配置等等方面给出了具体防控措施。
王铭灏[4](2021)在《计及电压扰动的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多通过电力电子设备集中并入交流电网,深刻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物理结构以及作用规律,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又提出了新要求,受物理拓扑结构和非线性受控源双重影响下,其故障后暂态特性与传统同步机有很大差异,传统故障分析理论和交流继电保护在大规模高比例光伏并网的新环境下都面临着极大考验,外部因素如网侧电压扰动,以及自身因素如控制环节的动态性能对光伏故障谐波特性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考虑不同场景下的光伏故障谐波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机理。本文以光伏交流集中并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网侧电压严重跌落和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场景下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分量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与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主变低压侧区内三相短路故障的场景,分析了锁相环在其输入电压信号严重跌落时的工作性能,研究了锁相环动态特性对光伏输出特性的影响,指出在光伏接入弱电网场景下,并网点发生电压严重跌落会导致锁相环误差增大,导致光伏输出电流中含有大量谐波分量,进而影响主变差动保护的性能。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记忆电压的锁相环改进方案,有效改善了三相短路故障下光伏输出特性,解决了主变差动保护二次谐波制动判据误闭锁的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相关分析和改进方案的正确性。(2)针对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的场景,分析光伏逆变器交直流侧电压扰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一步通过列写光伏控制结构传递函数,揭示网侧电压扰动下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分量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弱电网中光伏场站主变轻微故障场景,研究了光伏电流较高的二次谐波含量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并从优化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环节中加入陷波器的抑制措施,仿真结果验证了相关分析和改进方案的正确性。(3)针对光伏送出线发生经过渡电阻短路时传统距离保护可能无法正确动作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现有自适应距离保护存在区外故障误动的风险,并在现有自适应曲边四边形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基础上,划定不同延时的动作区域,与相邻线路配合;针对可能存在的误动的情况,分析相应的故障位置和过渡电阻大小规律,通过分析零序电流相位与故障电流相位关系,近似求取线路短路阻抗,构成保护的辅助判据;最后通过实际故障数据和仿真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林士琪[5](2021)在《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阐述继电保护装置的定义及其功能的重要性,谐波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包括对于电磁型继电器、感应型继电保护装置、整流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分析了应对的措施。
赵念[6](2020)在《抑制电力系统中谐波及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策略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个领域的用电需求也是越来越大,面对当前情况,用电安全成为需要克服的问题之一,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同时还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本文首先对国内研究谐波的现状进行概括,然后说明抑制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的基本原则,最后对继电保护装置受到谐波影响的表现加以说明,提出应对谐波具体的措施。
茹予波[7](2020)在《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稳定性是它的必须要求,由于电力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在满足用户的基础功能上,实现对电能生产以及运行过程中的保护和控制,并且减少功率在这个过程中的损耗,但是在电力系统中,由于各种配件的作用,导致其中存在不少潜在的安全隐患,谐波的产生以及所构成的不同结构形式就是对电力系统产生危害的一部分,需要有关人员进行具体的研究。本篇文章通过对谐波构成的原因及危害进行阐述,分析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从而探讨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造成的影响,并且就如何抑制谐波进行明确的说明。
禹凯歌[8](2020)在《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以及居民的用电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新的电器设备的出现,也让电力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如何抑制电力系统中的谐波以及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已经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韩枫[9](2020)在《考虑频率偏移的风电场继电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电主要以并网的形式接入电网,且风电场的保护配置仍与传统电网相同,并未考虑到风电场独特的暂态特性,导致风电场得不到可靠、有效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场的继电保护做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上搭建双馈风电场电磁暂态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仿真发现当系统故障前运行在非同步状态时,风电场侧的短路电流发生频率偏移现象,因此基于傅里叶工频算法的保护不再适用。然后,对风电场中三绕组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展开研究。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搭建变压器保护模块,针对不同工况下保护的适应性进行仿真研究,发现由于故障电流频率偏移,导致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产生波动,部分动作曲线落入制动区。针对这一现象,在频率偏移较轻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动作边界从而保证保护的正确动作,但当频率偏移较严重时,此方法不再可行。在分析短路电流暂态特性的基础上,使用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得到故障后的三绕组变压器各侧电流瞬时频率,根据各侧电流瞬时频率的差异提出保护判据,在不同工况下验证所提保护判据的可行性。最后,针对由直驱风电场和双馈风电场组成的混合风电场的送出线保护展开研究。针对基于余弦相似度的纵联保护,在混合风电场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做进一步仿真分析,仿真表明基于余弦相似度的纵联保护方法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运行条件,能够正确区分故障相与非故障相,为保护的不正确动作提供了解决方案。
毕鹏[10](2020)在《基于信号自适应谐波畸变率重构的继电保护仿真实验平台》文中提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也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在继电保护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实验,以便分析复杂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下的各种保护。因此,设计一套经济实用、准确高效的继电保护仿真实验装置对继电保护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继电保护实验设备的优缺点,针对大多数继电保护实验设备功能单一、造价昂贵、忽略解法器误差等常见问题,设计了基于计算机MATLAB软件和数模转换输出硬件系统的继电保护仿真实验平台。平台依靠MATLAB强大的仿真运算和程序处理功能,通过高性能的数模转换模块和功率放大电路,将电网模型仿真得到的模拟量传送到待测继电保护设备中,并将设备动作信号实时采集。然后介绍了在仿真过程中由数值算法引入的数值误差,结合电力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分析,为解决此类仿真算法引入的误差,使信号稳定的进行转换和输出,提出了基于小波理论结合电压电流谐波畸变率的仿真信号输出重构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重构方法的原理以及实用公式的推导过程,结合实验平台的实验过程给出了完整的自适应重构流程;通过仿真数据对比,在消除解法器引入的误差时,所提方法明显优于常用的滤波方法。在此基础上,为使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对于不同频率信号的适用性,使用分立元件设计了电压电流功率放大电路,电路设计结合了高电压、大电流功率放大系统以及现代OCL高精度音频功放的特点,将射随缓冲驱动级配合消振电容的结构引入至高压功放系统,并对功率放大模块进行了软件仿真和实物测试。最后通过实际微机保护测试实验验证了该实验平台的可行性。
二、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电热耦合理论的牵引网潮流计算及动态增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热耦合理论研究现状 |
1.2.2 牵引网潮流计算研究现状 |
1.2.3 动态增容技术研究现状 |
1.2.4 牵引网导线载流量预测研究现状 |
1.2.5 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牵引网导线电热耦合理论 |
2.1 引言 |
2.2 牵引网导线电热耦合关系 |
2.3 牵引网导线热平衡方程 |
2.3.1 动态热平衡方程 |
2.3.2 静态热平衡方程 |
2.3.3 对流散热功率 |
2.3.4 辐射散热功率 |
2.3.5 太阳辐射吸热功率 |
2.3.6 焦耳热功率 |
2.4 气象参数取值 |
2.5 牵引网导线电阻的计算 |
2.5.1 计算流程 |
2.5.2 算例分析 |
2.6 小结 |
3 考虑电热耦合影响的牵引网潮流计算 |
3.1 引言 |
3.2 牵引网等效电路模型及参数计算 |
3.2.1 牵引网的主要供电方式 |
3.2.2 牵引网等效电路模型 |
3.2.3 牵引网参数计算 |
3.3 动态潮流计算方法及其实现 |
3.3.1 考虑电热耦合影响的动态潮流计算模型 |
3.3.2 动态潮流计算方法的实现 |
3.4 算例分析 |
3.4.1 算例条件 |
3.4.2 牵引网及导线参数计算结果 |
3.4.3 潮流计算结果分析 |
3.5 小结 |
4 牵引网动态增容及导线匹配 |
4.1 引言 |
4.2 接触网导线电流分配 |
4.3 牵引网动态增容 |
4.3.1 导线载流量计算 |
4.3.2 接触网综合载流量计算 |
4.3.3 短路载流量计算 |
4.3.4 接触网允许过载时间的计算方法 |
4.4 接触网导线匹配方法 |
4.4.1 接触网导线容量利用率 |
4.4.2 不同情形下的接触网导线匹配 |
4.5 算例分析 |
4.5.1 电流分配系数 |
4.5.2 载流量计算结果 |
4.5.3 接触网导线匹配分析 |
4.5.4 过载时间的计算 |
4.6 小结 |
5 牵引网导线载流量预测方法 |
5.1 引言 |
5.2 基于GM(1,1)模型的导线载流量预测 |
5.2.1 预测方法的选择 |
5.2.2 GM(1,1)预测模型 |
5.2.3 预测精度评价 |
5.2.4 牵引网导线载流量预测途径选择 |
5.3 GM(1,1)模型的改进 |
5.3.1 原始数据平滑处理 |
5.3.2 背景值参数修正 |
5.3.3 残差修正 |
5.3.4 灰色关联度加权改进 |
5.3.5 新陈代谢数据更新方法 |
5.4 预测方法的实现 |
5.4.1 总体实现流程 |
5.4.2 各分模块的实现流程 |
5.5 算例分析 |
5.5.1 算例条件 |
5.5.2 历史载流量计算及数据处理 |
5.5.3 牵引网导线载流量预测结果 |
5.5.4 GM(1,1)模型改进方法的比较分析 |
5.6 小结 |
6 考虑增容影响的牵引供电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
6.1 引言 |
6.2 牵引供电继电保护系统配置分析 |
6.3 可靠性评价方法 |
6.3.1 可靠性评价模型 |
6.3.2 影响因素归一化 |
6.3.3 影响因素专家评判方法 |
6.3.4 可靠性评分计算与等级评价 |
6.3.5 可靠性评价方法的实现 |
6.4 动态增容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算例分析 |
6.4.1 算例条件 |
6.4.2 各级指标评分计算 |
6.4.3 单个影响因素变化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影响 |
6.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地理气候以及导线参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影响及换相序预测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换相序技术及继电保护有关问题研究现状 |
1.2.2 系统受扰轨迹预测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
2.1 引言 |
2.2 换相序过程的电气量分析 |
2.2.1 换相序过程的工频分量分析 |
2.2.2 换相序过程的非工频分量分析 |
2.2.3 电气量变化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
2.3 不同位置换相序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
2.3.1 在线路保护范围内换相序的影响 |
2.3.2 在母线保护范围内换相序的影响 |
2.3.3 在变压器保护范围内换相序的影响 |
2.4 仿真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抑制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影响的对策研究 |
3.1 引言 |
3.2 换相序装置的保护控制一体化设计 |
3.3 继电保护的对策研究 |
3.4 仿真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受扰轨迹预测研究 |
4.1 引言 |
4.2 受扰轨迹预测模型的建立 |
4.2.1 三角函数预测模型 |
4.2.2 自回归预测模型 |
4.2.3 预测误差评价指标 |
4.3 受扰轨迹预测仿真分析 |
4.3.1 三角函数预测模型仿真分析 |
4.3.2 自回归预测模型仿真分析 |
4.3.3 不同预测模型效果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3)川藏铁路对西藏弱电网电能质量及安全稳定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 |
1.1.2 川藏铁路概况 |
1.1.3 电气化铁路对电网的影响 |
1.1.4 西藏弱电网面临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气化铁路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
1.2.2 大规模电网的承载能力研究 |
1.2.3 电铁冲击负荷对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
1.3 本文所做工作 |
2 电力机车简介及车-网仿真模型搭建 |
2.1 电力机车 |
2.1.1 电力机车牵引传动系统拓扑结构及特点 |
2.1.2 列车变流器工作原理 |
2.1.3 列车变流器控制策略 |
2.1.4 列车变流器的PWM技术及中性点平衡问题 |
2.1.5 谐波分析 |
2.2 电力机车牵引供电系统及列车仿真模型搭建 |
2.2.1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建模 |
2.2.2 列车仿真建模 |
2.2.3 车-网仿真模型 |
2.3 牵引负荷概率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弱电网特点及薄弱环节筛选 |
3.1 电力系统脆弱性及电网承载能力研究 |
3.2 薄弱环节辨识 |
3.2.1 薄弱环节定义 |
3.2.2 粒子群算法筛选薄弱环节流程 |
3.2.3 IEEE39算例验证 |
3.3 基于潮流计算的的薄弱环节辨识 |
3.3.1 加权-边韧性度 |
3.3.2 基于潮流计算的辨识算法 |
3.3.3 IEEE39算例验证 |
3.4 本章总结 |
4 川藏铁路对西藏弱电网安全稳定性影响 |
4.1 西藏电网的结构及川藏铁路概况 |
4.2 西藏电网及拉林铁路牵引负荷建模 |
4.2.1 西藏电网建模 |
4.2.2 拉林铁路牵引站移动冲击负荷建模 |
4.3 川藏铁路对薄弱环节的电压稳定性影响 |
4.3.1 西藏电网枯大方式 |
4.3.2 西藏电网枯小方式 |
4.3.3 西藏电网枯大孤网方式 |
4.4 本章小结 |
5 电铁对电网电能质量及继电保护的影响 |
5.1 电气化铁路谐波及负序对电网的影响 |
5.1.1 电气化铁路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
5.1.2 电气化铁路负序对电网的影响 |
5.2 川藏铁路引起的谐波和负序治理方案 |
5.3 电气化铁路谐波及负序对继电保护动作行为的影响 |
5.4 电能质量防控策略与继电保护配置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计及电压扰动的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侧电压严重跌落下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现状 |
1.2.2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时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现状 |
1.2.3 光伏接入对线路距离保护影响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网侧电压严重跌落时光伏输出特性对变压器保护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
2.1 引言 |
2.2 光伏并网系统及控制策略 |
2.2.1 正常运行控制策略 |
2.2.2 低电压穿越策略 |
2.2.3 锁相环原理 |
2.3 网侧电压严重跌落条件下锁相环性能对光伏故障特性的影响 |
2.3.1 基于小信号模型的锁相环动态性能分析 |
2.3.2 锁相环动态性能对光伏输出特性影响分析 |
2.3.3 光伏输出谐波特性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分析 |
2.4 基于记忆电压原理的锁相环改进措施 |
2.4.1 记忆电压原理 |
2.4.2 锁相环改进措施 |
2.5 仿真验证 |
2.5.1 网侧电压严重跌落条件下锁相环性能验证 |
2.5.2 锁相环改进措施有效性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时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分量对变压器保护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
3.1 引言 |
3.2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下光伏二次谐波电流产生机理 |
3.2.1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的影响分析 |
3.2.2 光伏输出电流中的二次谐波产生机理 |
3.2.3 系统参数对二次谐波的影响 |
3.3 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产生过程影响分析及其抑制措施 |
3.3.1 光伏二次谐波电流产生过程影响分析 |
3.3.2 光伏输出二次谐波电流的抑制措施 |
3.4 仿真验证 |
3.4.1 电网强弱程度对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影响仿真验证 |
3.4.2 光伏电源与普通电源输出电流二次谐波仿真对比 |
3.4.3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下光伏主变差动保护性能分析 |
3.4.4 光伏二次谐波电流抑制措施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送出线距离保护适应性分析及改进方案研究 |
4.1 引言 |
4.2 光伏场站侧距离保护适应性分析 |
4.2.1 传统距离保护 |
4.2.2 现有自适应距离保护原理 |
4.2.3 现有自适应距离保护存在的问题 |
4.3 基于多判据融合的自适应距离保护改进方案 |
4.3.1 动作区域划分及整定原则 |
4.3.2 自适应距离保护辅助判据 |
4.4 仿真验证 |
4.4.1 区内故障仿真验证 |
4.4.2 区外故障仿真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5)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谐波 |
2 继电保护装置的定义及其功能的重要性 |
2.1 继电保护装置的定义 |
2.2 继电保护的功能及作用 |
3 谐波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
3.1 对电磁型继电器的影响 |
3.2 对感应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
3.3 对整流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
4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应对谐波的方法 |
4.1 对谐波振荡过电压的形成的限制。 |
4.2 加入滤波器的应用 |
4.3 系统的改进,限制消除谐波 |
5 结语 |
(6)抑制电力系统中谐波及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对谐波的研究现状 |
2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产生和危害 |
2.1 电力系统中谐波产生的原因 |
2.2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 |
3 谐波对继电保护影响的具体表现 |
3.1 继电保护的作用 |
3.2 电力系统中谐波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
4 应对电力系统中谐波影响的方法 |
4.1 改进继电保护装置 |
4.2 改进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处理技术 |
5 结语 |
(7)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产生原因和危害 |
1.1 谐波产生的原因 |
1.2 谐波的危害 |
2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作用 |
2.1 继电保护的概念 |
2.2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
3 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
3.1 对机电型继电保护的影响 |
3.2 对微机继电保护的影响 |
3.3 对整流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
4 电力系统中抑制谐波的具体措施 |
4.1 加入滤波器的应用 |
4.2 无源谐波的治理 |
4.3 有源谐波的治理 |
5 结语 |
(8)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 |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
谐波对线路保护的影响 |
消除系统中谐波的措施 |
总结 |
(9)考虑频率偏移的风电场继电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风电场基本原理及建模 |
2.1 DFIG的数学模型与仿真 |
2.2 PMSG的数学模型与仿真 |
2.3 双馈集群风电场故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风电接入对三绕组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及对策 |
3.1 双馈集群风电场故障特性 |
3.2 集群风电场三绕组主变传统保护的适应性 |
3.3 三绕组变压器保护的应对策略 |
3.4 基于瞬时频率差的变压器保护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余弦相似度的混合风电场送出线纵联保护 |
4.1 风电场送出线差动保护 |
4.2 混合风电场送出线保护 |
4.3 基于余弦相似度的纵联保护 |
4.4 保护方法的仿真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基于信号自适应谐波畸变率重构的继电保护仿真实验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实验平台软硬件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2.1 实验平台功能总体设计 |
2.2 实验平台硬件设计 |
2.3 实验平台软件功能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实验平台仿真非原型误差分析及其自适应滤除方法 |
3.1 仿真非原型误差引入机理分析 |
3.2 基于小波理论结合谐波畸变率指标的仿真信号输出重构方法 |
3.3 仿真实验和方法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4 实验平台电压电流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4.1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
4.2 电压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
4.3 电流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
4.4 电压电流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5 继电保护仿真实验平台的性能测试 |
5.1 继电保护仿真实验仪器及接线 |
5.2 微机继电保护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电热耦合理论的牵引网潮流计算及动态增容研究[D]. 孙立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1)
- [2]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影响及换相序预测控制的研究[D]. 高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川藏铁路对西藏弱电网电能质量及安全稳定影响研究[D]. 赵婧宜.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4]计及电压扰动的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D]. 王铭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5]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J]. 林士琪. 集成电路应用, 2021(01)
- [6]抑制电力系统中谐波及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策略分析[J]. 赵念. 低碳世界, 2020(12)
- [7]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 茹予波. 科技风, 2020(35)
- [8]电力系统谐波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 禹凯歌. 中国科技信息, 2020(16)
- [9]考虑频率偏移的风电场继电保护研究[D]. 韩枫.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10]基于信号自适应谐波畸变率重构的继电保护仿真实验平台[D]. 毕鹏.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标签:谐波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继电保护装置论文; 系统仿真论文;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