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爆破振动控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新霞,胡英国,刘美山,赵根,杨招伟[1](2021)在《水利水电工程爆破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水电工程建设的高峰期,爆破技术作为水电工程开挖施工的主要手段,经历多座重大水电工程的建设,已取得一定发展。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我国重大水电工程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特高拱坝基础开挖精细爆破控制技术、水工地下洞室群开挖爆破控制关键技术、水工级配料爆破开采控制关键技术以及水电工程智能化爆破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工程案例的形式重点介绍了上述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涵盖了水利水电工程精细爆破技术、智能爆破技术以及特殊水工岩体结构的爆破拆除等相关成果。研究成果可为土木、矿山、交通以及核电等工程领域的开挖爆破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吉凌,周传波,张波,王凤喜[2](2021)在《大断面隧道爆破作用下围岩动力响应特性与损伤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大断面隧道爆破,单次循环装药量大,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影响显着。以赣-深高铁龙南隧道1#斜井大断面隧道为工程背景,借助数值模拟与现场测试方法,揭示了隧道开挖爆破作用下的围岩的振动响应特征,基于此特征进一步研究隧道爆破作用下不同位置沿开挖轴线方向损伤范围的分布,并提出围岩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值。研究表明:不同开挖断面,各方向峰值振动速度最大值出现的位置均不相同,剪应力最大值与拉应力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不一致;隧道爆破作用下,底板中部爆破振动速度衰减最快,围岩损伤范围最大。拱肩与拱顶位置衰减最慢,围岩损伤范围最小。本次爆破条件下,隧道围岩最大损伤深度为4.0 m,距掌子面34 m开挖断面处围岩爆破振动控制值为5.83 cm/s。
王涛[3](2021)在《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及其洞群效应分析》文中提出
张聪聪[4](2021)在《隧道施工对近接精密实验室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国家精密重力测量项目某重点大学山洞实验室隧道工程建设为背景,针对大学校园内新山洞实验室隧道在破碎围岩地质条件、周边复杂建筑结构环境下的施工技术难题,对控制邻近隧道分别在机械施工和钻爆法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以指导隧道安全快速完成施工,并将对精密实验室的影响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国内外邻近精密实验室隧道钻爆法施工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深入论证洞口段和地下连接段隧道分别邻近地面建筑和精密实验室隧道时爆破施工的可行性,并明确了本项目中邻近既有实验室隧道安全稳定性控制限值、振动控制限值和噪声控制限值。(2)通过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对洞口段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进行优化。Ⅴ级围岩浅埋段施工方法由三台阶七步法优化为台阶法;Ⅳ级围岩一般段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优化为2m进尺无核心土台阶法开挖和仰拱取消喷射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的支护型式。(3)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计算,得到了洞口段上台阶爆破开挖的振速纵向传播规律,即距已开挖区的距离越大其放大作用越明显;然后对将K+070作为洞口段爆破起始点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K+070处开始爆破开挖时地表各建筑物监测点振速均在安全标准范围内。(4)对新老隧道连接段爆破终点位置和爆破区间位置进行了研究。采用原方案1.2m爆破进尺时,必须在K+493前停止爆破开挖改用机械开挖;将爆破循环进尺优化为0.6m后,爆破终点延长至K+516处,增加了23m长可采用爆破开挖的区间。
陈旭,王鹤[5](2020)在《宫地水电站高地应力地下厂房预裂爆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官地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为例,研究在高应力条件下预裂爆破参数的确定;在无预裂缝,一道预裂缝和二道预裂缝的情况下,对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并进行了衰减对比,总结出在高应力条件下如何控制地下厂房预裂爆破的爆破参数,为保证官地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施工,也为类似地下厂房开挖支护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施工经验。
范勇,崔先泽,冷振东,卢文波,王峰[6](2020)在《侧向爆破荷载作用下地下厂房高端墙振动预测与安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水工建筑物附近进行大规模爆破施工时,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直接影响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稳定。针对侧向爆破荷载作用下邻近厂房高端墙的振动效应展开研究,结合萨道夫斯基公式和薄板模型建立了反映中心放大效应的高端墙爆破振动峰值预测模型,以深溪沟水电站灌排洞爆破开挖为例,分析了灌排洞爆破施工在邻近厂房高端墙产生的振动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实测爆破振动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检验;基于确定的高端墙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对侧向爆破荷载作用下地下厂房高端墙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爆破应力波传至地下厂房高端墙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应力波与入射应力波叠加,会加剧高端墙的振动效应,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中心放大现象;保障厂房高端墙安全的关键在于控制其中心的爆破振动峰值,尤其要严格控制垂直于高端墙方向的爆破振动幅值,不得大于1.2 cm/s(以C20标号的混凝土厂房为例),从而避免高端墙发生张拉破坏。
韩进奇,曾强,薛本垚[7](2020)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巨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机坑开挖支护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水电站地下厂房机坑开挖具有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不可预见因素多等特点。高地应力和玄武岩等不利地质构造共同作用的巨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机坑开挖前期施工的围岩变形较大,挖空率高,在机坑进一步下挖的过程中机坑间隔墩卸荷松弛加剧,安全风险高。总结并分析了高地应力条件下巨型水电站地下厂房采用的机坑开挖施工技术,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郭广涛[8](2020)在《开挖强卸荷下深埋花岗岩宏细观破坏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高应力地下工程围岩稳定课题中,深埋硬岩应力型脆性破坏是构成其严重威胁影响因素之一。从现场的宏细观破坏模式出发,为探究深埋花岗岩强卸荷下破坏特征的本质,因此由宏观试验与细观试验两方面,得出了深埋花岗岩的宏细观变形破坏机理。首先采用MTS815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对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中钻孔得到的花岗岩进行了 10MPa、30MPa、40MPa和50MPa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及循环加卸载试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宏观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应力路径下,各围压下花岗岩试样均呈现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2)两种应力路径下,试样峰值强度、裂纹损伤应力随围压线性增大;弹性模量、起裂应力随围压先增大后减小;泊松比随围压先增大后保持不变或减小,同等围压下,循环加卸载下的试样峰值强度、起裂应力、裂纹损伤应力和泊松比总体上大于常规三轴下的量值,卸荷弹性模量小于常规三轴下的弹性模量;(3)常规三轴与循环加卸载应力路径下,试样的宏观破坏均以剪切破坏为主。而后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破坏断面进行细观扫描,得到10MPa、30MPa、40MPa和50MPa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及循环加卸载的细观破坏特征。得出:(1)该深埋花岗岩中不同矿物成分晶体的破坏方式不随应力路径、围压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差异;(2)该深埋花岗岩中钠长石和钾长石容易发生穿晶断裂,石英易发生沿晶断裂。研究揭示的花岗岩试样宏细观变形破坏规律对深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岩体力学模型选择、力学参数随损伤变量演化规律以及围岩支护对策的制定均具有显着的参考价值。
边兴[9](2020)在《深埋洞室高边墙爆破振动规律及放大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大量具有数百米高度的竖井直立边墙和近百米高度的地下厂房高边墙相继开工建设,直立高边墙的爆破开挖施工与振动预测控制难度与日俱增。在爆破开挖过程中,更多的能量以振动波的形式在边墙表面传播,诱发围岩与衬砌的损伤破坏,进而导致边墙失稳、密闭功能失效等,极大的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和运行维护投入。因此,深埋洞室高边墙振动传播规律的预测成为技术难题。本文以世界级水电站白鹤滩地下主厂房爆破开挖为背景,运用综合分析法从理论模型、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研究了地下洞室高边墙爆破PPV传播衰减规律及其放大效应。在理论模型方面,以简支板和简支梁力学分析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地下洞室边墙围岩的振动响应机制并求得考虑“边界约束”因素的PPV无量纲量,结合量纲分析法获得了地下洞室边墙围岩的PPV预测公式。在现场试验方面,以桃花嘴地下洞室边墙爆破试验为基础,分析了边墙爆破PPV衰减规律及放大效应分布特征,证实了由简支板模型及其PPV预测公式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数值模拟方面,利用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以桃花嘴地下洞室为原型建模,通过分析边墙长高比、地应力大小及侧压力系数对地下洞室爆破PPV的影响展开研究,揭示了地下洞室爆破PPV衰减规律和放大效应的分布特征。最终通过白鹤滩实测爆破数据证实了在一定范围内本文模型及PPV预测公式可以较好的描述深埋洞室高边墙振动传播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三个方向的爆破振动速度随高程差增加均呈整体递减趋势;垂直于边墙表面方向的质点峰值振速最大,大于其它两个方向的峰值振速。(2)深埋地下洞室高边墙存在振动放大效应,且放大系数呈现出“中心放大”的分布现象。分析其原因是爆炸应力波传至地下洞室边墙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应力波与入射应力波叠加,会加剧边墙的振动效应。(3)地下洞室边墙爆破PPV随着边墙长高比、围岩地应力的增加相应的增大,但增加的趋势并不明显;洞室边墙爆破PPV基本不受侧压力系数的影响。
张雪屏[10](2020)在《地下洞室群爆破开挖诱发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下洞室爆破开挖时,其爆破振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开挖洞室和邻近洞室的稳定和安全产生影响,已成为洞室群爆破施工的技术难点之一。根据国内外有关规范,爆破工程除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外,爆破振动持续时间以及振动频率对爆破振动效应和安全评价也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的爆破振动研究中对于爆破振动频率的研究不够完善。因此,研究地下洞室群爆破诱发的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地下圆形洞室群爆破开挖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回归分析和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下洞室群爆破开挖诱发的围岩振动幅频规律,根据规律推导出围岩振动速度幅值谱表达式,并采用瀑布沟水电站引水隧洞群爆破工程对公式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三角形和指数衰减型爆破荷载的频域表达式,并基于黏性岩体中爆破振动速度的幅值谱,得到群孔爆破时掏槽孔及非掏槽孔激发的岩体振动速度幅值谱表达式。群孔爆破振动速度幅值谱与爆心距、孔间距、弹性区边界半径、爆破荷载作用参数、岩石参数等因素相关。(2)采用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崩落孔圈径及不同爆破进尺下,爆破地震波在本洞围岩中轴向和径向的传播规律。结合洞室轴向围岩的幅频变化规律,从而推导出地下圆形洞室爆破崩落孔起爆激发洞室轴向围岩的速度幅值谱。(3)建立地下圆形洞室群三维模型,研究地下洞室群爆破时,洞室间距和大小对邻近既有洞室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的影响。根据得到的幅频变化规律,推导出洞室间距和洞室直径变化时邻洞迎爆侧拱腰的速度幅值谱。(4)以瀑布沟水电站引水隧洞群爆破工程为背景,对推导的振动速度幅值谱公式加以验证,并给出其适用范围。
二、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爆破振动控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爆破振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利水电工程爆破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特高拱坝边坡及基础开挖精细爆破控制技术 |
2.1 坝肩槽开挖精细控制爆破技术 |
2.2 坝基岩体保护层开挖技术 |
2.2.1 孔底设垫层的保护层一次爆除法 |
2.2.2 保护层一次爆除的水平预裂/光面爆破法 |
2.3 复杂节理分布的拱坝建基面爆破控制技术 |
3 水工地下洞室群开挖爆破技术研究进展 |
3.1 开挖爆破荷载对深埋洞室围岩的扰动机理 |
3.2 大型水工地下洞室群爆破安全控制标准与效果评价 |
3.3 大跨度洞室群复杂结构精准爆破成型控制技术 |
3.4 引水工程岩塞爆破技术 |
4 水工级配料开采控制爆破技术 |
4.1 基于KUZ-RAM模型的爆破块度控制方法 |
4.2 数理统计方法在爆破块度预测中的应用 |
4.3 基于其他效果指标预测的爆破块度预测模型 |
4.4 基于天然块度的爆破块度控制技术 |
5 水电工程智能爆破设计技术 |
6 结 语 |
(2)大断面隧道爆破作用下围岩动力响应特性与损伤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背景 |
2 数值模型及验证 |
2.1 等效爆炸荷载 |
2.2 材料模型及参数 |
2.3 数值计算模型 |
2.4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
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3.1 隧道开挖断面质点振动速度分布规律 |
3.2 隧道开挖断面不同位置爆破振动衰减规律 |
3.3 隧道开挖断面应力分布规律 |
3.4 隧道开挖断面振速峰值与应力最大值位置 |
3.5 隧道围岩损伤效应分析 |
3.5.1 循环爆破作用下围岩的损伤深度 |
3.5.2 循环爆破作用下围岩的损伤范围 |
4 结论 |
(4)隧道施工对近接精密实验室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
1.2.2 邻近建筑物隧道爆破施工影响研究 |
1.2.3 邻近建筑物隧道爆破振动的控制方法研究 |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依托项目概况及重难点 |
1.3.1 依托项目建设概况 |
1.3.2 工程重难点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2 隧道施工对近接精密实验室的影响控制标准 |
2.1 开挖对既有隧道结构安全稳定性影响控制标准 |
2.1.1 衬砌结构应力控制标准 |
2.1.2 衬砌结构变形控制标准 |
2.2 爆破振动影响控制标准 |
2.2.1 爆破振动破坏原理 |
2.2.2 爆破振动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控制标准 |
2.2.3 爆破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控制标准 |
2.2.4 依托工程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爆破振动控制标准确定 |
2.3 爆破噪声影响控制标准 |
2.4 小结 |
3 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1.1 工程地质情况 |
3.1.2 水文地质情况 |
3.1.3 地震效应及结构等级 |
3.2 隧道Ⅴ级围岩浅埋段开挖施工方法及支护方案分析 |
3.2.1 隧道断面及支护结构 |
3.2.2 隧道开挖工法比选 |
3.2.3 三台阶七步法施工数值模拟 |
3.2.4 台阶法(二台阶)施工数值模拟 |
3.2.5 结果对比分析 |
3.3 隧道Ⅴ级围岩一般段台阶法施工的开挖参数优化分析 |
3.3.1 隧道断面及支护结构 |
3.3.2 隧道开挖方式 |
3.3.3 开挖参数模拟优化分析 |
3.4 隧道Ⅳ级围岩一般段台阶法施工的开挖及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
3.4.1 隧道断面及支护结构 |
3.4.2 开挖支护参数模拟优化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隧道施工爆破参数优化及振动控制 |
4.1 爆破方案设计 |
4.2.1 控制爆破技术 |
4.2.2 控制爆破方案设计 |
4.2 隧道入口段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结构安全影响研究 |
4.2.1 爆破振动荷载模拟 |
4.2.2 开挖计算模型及参数 |
4.2.3 隧道纵向振速分布及传播变化规律 |
4.2.4 爆破振动对地表建筑结构安全影响分析 |
4.3 新老隧道连接段爆破开挖对老山洞实验室结构安全影响研究 |
4.3.1 工程概况 |
4.3.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4.3.3 爆破开挖终点位置及爆破开挖区间段位置研究 |
4.3.4 优化爆破参数后爆破开挖区间段位置研究 |
4.3.5 贯通施工完成后老山洞隧道及精密实验室的结构响应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现场监测及结果分析 |
5.1 隧道开挖变形监测 |
5.1.1 现场监测方案 |
5.1.2 监测结果分析 |
5.2 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建筑物振动的监测 |
5.2.1 现场监测方案 |
5.2.2 监测结果分析 |
5.2.3 爆破振动控制措施 |
5.3 爆破施工噪声监测 |
5.3.1 噪声监测方案 |
5.3.2 噪声控制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侧向爆破荷载作用下地下厂房高端墙振动预测与安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厂房高端墙爆破振动幅值预测模型 |
1.1 分析模型 |
1.2 侧向爆破荷载作用下厂房高端墙振动求解 |
2 工程验证 |
2.1 工程概况 |
2.2 高端墙爆破振动中心放大效应 |
2.3 预测模型的训练和检验 |
2.4 厂房高端墙爆破振动安全分析 |
3 结 论 |
(7)高地应力条件下巨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机坑开挖支护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重难点问题分析 |
3 控制措施 |
3.1 隔墩及下游岩桥成型控制措施 |
3.1.1 隔墩及下游岩桥预支护加固 |
3.1.2 机坑下游岩桥的加强支护 |
3.2 控制爆破措施 |
3.2.1 开挖方案的选择 |
3.2.2 爆破振动控制 |
3.3 机坑快速支护控制措施 |
4 实施效果 |
5 结语 |
(8)开挖强卸荷下深埋花岗岩宏细观破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
1.2.1 细观力学特征研究 |
1.2.2 室内岩样尺度硬岩破坏机制研究 |
1.2.3 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路线 |
2. 深埋花岗岩性及现场宏细观破坏模式 |
2.1 深埋花岗岩岩性 |
2.2 现场深埋花岗岩的宏细观破坏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3. 强卸荷下深埋花岗岩变形破坏机理室内试验研究 |
3.1 试验目的及试验方案 |
3.1.1 试验目的 |
3.1.2 试验方案 |
3.2 试样制备 |
3.3 试验应力路径和控制参数的选取原则 |
3.4 深埋花岗岩三轴加载变形破坏特征 |
3.4.1 强度特征 |
3.4.2 变形特征 |
3.4.3 宏观破坏形态 |
3.5 深埋花岗岩循环加卸载变形破坏特征 |
3.5.1 强度特征 |
3.5.2 变形特征 |
3.5.3 宏观破坏形态 |
3.6 两种应力路径下的变形破坏特征对比 |
3.7 本章小结 |
4. 强卸荷下深埋花岗岩变形破坏机制细观解译 |
4.1 细观试验目的及试验制备 |
4.1.1 试验目的 |
4.1.2 试样制备 |
4.2 不同围压下常规三轴、循环加卸载断面细观结果分析 |
4.2.1 常规三轴断面细观结果 |
4.2.2 循环加卸载断面细观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其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9)深埋洞室高边墙爆破振动规律及放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爆破振动高程放大效应研究现状 |
1.2.2 地下工程爆破振速衰减规律研究现状 |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爆破振动传播机理 |
2.1 岩体爆破理论 |
2.1.1 岩体爆破破坏理论 |
2.1.2 爆炸荷载在岩石中的作用范围 |
2.1.3 爆炸荷载的计算 |
2.2 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
2.2.1 岩石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
2.2.2 地下洞室围岩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
2.3 基于力学模型进行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
2.3.1 力学模型的合理性 |
2.3.2 简支板力学模型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
2.3.3 简支梁力学模型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
2.3.4 悬臂梁力学模型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
2.4 考虑空间约束作用的振动PPV量纲分析 |
2.4.1 量纲分析方法 |
2.4.2 考虑四边约束作用的地下洞室边墙PPV量纲分析 |
2.4.3 考虑两端约束的调压竖井井壁质点PPV量纲分析 |
2.4.4 考虑底部约束的出线竖井井壁质点PPV量纲分析 |
2.5 公式的统一形式及适用性讨论 |
2.5.1 公式的统一形式 |
2.5.2 适用性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下洞室边墙爆破振动试验研究 |
3.1 试验选址 |
3.2 试验设计 |
3.2.1 测试系统介绍 |
3.2.2 爆破方案与测点布置方案 |
3.3 试验结果分析及 PPV 放大效应特征研究 |
3.3.1 测试结果汇总 |
3.3.2 测试结果分析 |
3.4 针对 PPV 放大效应特征探究本文预测公式的适用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下洞室边墙爆破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
4.1 数值计算基础 |
4.1.1 地应力的确定 |
4.1.2 流固耦合算法 |
4.1.3 等效爆炸荷载算法 |
4.1.4 塑性随动强化材料模型 |
4.1.5 子模型技术 |
4.2 桃花嘴现场试验数值模拟 |
4.2.1 子模型数值模拟 |
4.2.2 全局模型数值模拟 |
4.2.3 爆破前后主应力云图对比 |
4.2.4 数值模拟与实测对比分析 |
4.3 地下洞室爆破开挖数值模拟 |
4.3.1 边墙长高比对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 |
4.3.2 地应力大小对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 |
4.3.3 侧压系数对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白鹤滩地下厂房高边墙爆破振动规律 |
5.1 工程简介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地质条件 |
5.2 爆破方案及测点布置 |
5.3 爆破试验数据汇总 |
5.4 常用PPV预测公式拟合效果对比分析 |
5.4.1 常用PPV预测公式拟合值误差分析 |
5.4.2 拟合效果较好的公式进行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10)地下洞室群爆破开挖诱发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爆破振动效应 |
1.2.2 爆破振动信号的分析与处理 |
1.2.3 爆破地震波对邻近洞室围岩振动的影响 |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岩体爆破开挖诱发的围岩振动 |
2.1 概述 |
2.2 爆破地震波的产生 |
2.2.1 药包爆炸过程 |
2.2.2 爆破破岩机理 |
2.3 爆炸荷载的确定及其等效模拟方法 |
2.3.1 爆炸荷载的确定 |
2.3.2 爆炸荷载的频域表达式 |
2.4 群孔爆破激发围岩振动频谱特性 |
2.5 地下洞室群爆破激发围岩振动 |
2.5.1 爆破振动对地下圆形洞室的影响 |
2.5.2 洞室围岩振动幅频变化的影响因素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下圆形洞室爆破开挖诱发的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 |
3.1 概述 |
3.2 地下圆形洞室爆破开挖数值模拟 |
3.2.1 数值模拟方法 |
3.2.2 洞室爆破开挖计算模型及工况 |
3.2.3 洞室爆破开挖计算参数选取 |
3.2.4 数值模型合理性评估 |
3.3 不同崩落孔圈径下本洞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 |
3.3.1 不同崩落孔圈径下爆破地震波沿洞室轴向传播规律 |
3.3.2 不同崩落孔圈径下爆破地震波沿开挖面径向传播规律 |
3.4 不同爆破进尺下本洞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 |
3.4.1 不同爆破进尺下爆破地震波沿洞室轴向传播规律 |
3.4.2 不同爆破进尺下爆破地震波沿开挖面径向传播规律 |
3.5 地下圆形洞室轴向围岩振动速度幅值谱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下洞室群空间分布对围岩振动幅频的影响 |
4.1 概述 |
4.2 地下洞室群爆破开挖数值模拟 |
4.2.1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4.2.2 数值模拟计算工况 |
4.2.3 多个邻近洞室的讨论 |
4.3 不同洞室间距下邻洞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 |
4.3.1 不同洞室间距下邻洞围岩振速幅值变化规律 |
4.3.2 不同洞室间距下邻洞围岩振动频率变化规律 |
4.4 不同洞室直径下邻洞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 |
4.4.1 不同洞室直径下邻洞围岩振速幅值变化规律 |
4.4.2 不同洞室直径下邻洞围岩振动频率变化规律 |
4.5 邻近洞室围岩振动速度幅值谱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速度幅值谱公式的验证与应用 |
5.1 概述 |
5.2 实测洞室群爆破开挖诱发的围岩振动 |
5.2.1 工程概况 |
5.2.2 实测围岩振动 |
5.3 实际工程数值模拟与理论方法对比 |
5.3.1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5.3.2 数值模型合理性分析 |
5.3.3 理论公式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
5.4 理论公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爆破振动控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利水电工程爆破技术研究进展[J]. 吴新霞,胡英国,刘美山,赵根,杨招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10)
- [2]大断面隧道爆破作用下围岩动力响应特性与损伤效应研究[J]. 吉凌,周传波,张波,王凤喜. 铁道学报, 2021(07)
- [3]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及其洞群效应分析[D]. 王涛. 三峡大学, 2021
- [4]隧道施工对近接精密实验室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控制研究[D]. 张聪聪.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5]宫地水电站高地应力地下厂房预裂爆破研究[A]. 陈旭,王鹤. 辽宁省水利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0
- [6]侧向爆破荷载作用下地下厂房高端墙振动预测与安全分析[J]. 范勇,崔先泽,冷振东,卢文波,王峰. 振动与冲击, 2020(22)
- [7]高地应力条件下巨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机坑开挖支护施工技术[J]. 韩进奇,曾强,薛本垚. 四川水力发电, 2020(05)
- [8]开挖强卸荷下深埋花岗岩宏细观破坏机制研究[D]. 郭广涛.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9]深埋洞室高边墙爆破振动规律及放大效应研究[D]. 边兴.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10]地下洞室群爆破开挖诱发围岩振动幅频变化规律研究[D]. 张雪屏.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