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抓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洪早清,袁声莉[1](2022)在《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向与教学质量提升》文中研究指明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从根本上说,课程思政建设是一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终极目标指向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应紧扣课程思政导向推动课程体系革新,围绕课程思政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立足课程思政施行需要补齐课程建设的制度短板,使课程全面反映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新内涵和新要求;在深化课程认知与优化教学过程中、在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坚守质量底线基础上、在发挥教师主体的能动作用中提升教学质量,对关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质疑声作出正面回应,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与推进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的耦合共进。
张燕[2](2021)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下“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连云港市教育局推出了“三案·六环节”教学试行模式,经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各基层学校针对学科特点,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观察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由横宽向纵深方向不断推进,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从理论与实践上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课改策略,从而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学校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秉承本校“科学定位,多样成长”的教学思想,结合本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基础的具体情况,在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实践适合自身发展的“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它以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学校课堂教学再次注入新鲜的活力。本文在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立足赣马中学,深入观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发放38份教师问卷和100份学生问卷,采用“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的现状做教学实践改革,并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下“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以期能为赣马中学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贡献一份力量。本论文由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包括对“建构式生态课堂”、“三步一清订单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概念界定,进而阐述了“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内涵要求。第三部分立足赣马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调查与访谈,结合“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初步与教师的解读、与学生的解读以及与教材的解读。第四部分以高中语文教材《管仲列传》课堂教学为例,介绍了“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下具体实践操作,接着对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科检测与学习状态分析,以及学习能力评估指标检测与分析。第五部分赣马中学实施“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并对该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宁瑞[3](2020)在《规范与自觉:新时代学校体育常态课的现状与对策 ——以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学校体育要有新常态。体育课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体育常态课是日常状态下的体育课,能最真实、最本质的反映一个学校体育课的质量。随着新时代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体育常态课应该是符合规范的体育课。文章以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参考依据,随机调查汉中市汉台区8所小学教师和学生,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从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贯彻上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对体育常态课的规范性进行调查分析;从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认可程度和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等方面来对体育教师的自觉性进行调查分析;并从软、硬件条件等多方面来分析对体育常态课的影响因素。通过整理访谈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发现,目前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常态课并不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计划执行存在刚性不足、课堂常规规范性不足、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感强、上课缺乏激情等。通过分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1.从规范制度方面提出严格落实《标准》,加强研修,规范备课上课制度;规范体育常态课看课、听课及日常督导制度:规范室内体育课教学内容及考核制度等对策。2.从思想自觉方面提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积极响应课程改革;教师转变对体育常态课的态度,提升自身自觉性;教师改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等对策。3.从硬件条件方面提出完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足体育常态课的需求;多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合理引进专业体育教师,提升体育常态课的质量等对策。
杨一帆[4](2020)在《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户外运动于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初从欧美地区传入中国,虽然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但发展的速度时分迅猛,其特点是休闲性、健身性、观赏性、拓展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等。户外运动作为我国近现代迅速崛起的一项新兴产业,运动项目主要包括登山、徒步、露营、溯溪、速降、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在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心理健康状况及不稳定以及户外教育缺失的大环境下,受到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和社会一致支持并认可高校户外教育对大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找到合理开发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基础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及政府扶持资源的方法及有效途径,找到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对策。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以武陵山片区3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武陵山片区高效户外运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可分为户外运动课程人力资源、户外运动课程场地资源、户外运动课程器材资源以及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资源等,同时对户外运动课程开展的方法与手段、户外运动课程资源经费投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结果对武陵山片区高效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发现有如下几点:1、户外运动课程教师缺稀,业务能力不够支撑教学;2、户外运动场地资源匮乏,学校运动场所不完全适用于户外运动教学3、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储备量达不到课程开展所需;4、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资源结构松散,教学大纲未统一;5、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硬件设施不足教学质量差。针对武陵山片区高效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1、加强户外运动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业务能力培养;2、加大课程资源开发经费投入,合力建设校内户外运动场地资源;3、整合校外户外运动自然场地资源,加强户外运动基地建设;4、优化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资源,统一教学大纲;5、加强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完善教学硬件设施提升教学质量。
周坤[5](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将自身所学内化为相关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全新指标,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日益增长的体育教师素养需求与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以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时期对体育人才的要求,是当下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认知度较低;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够满足自身职业需求,只有少数暂不明确自身职业规划;多数学生对教育见习的安排较为满意,但教育实习的评价不理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整体存在科研水平不高的问题;少部分学生认为实验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在实验内容和教师教学情况方面反响较好。(2)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过于紧凑,有待优化;实践教学认知较低,学生缺乏信息意识;专业技能素养较低,学生缺乏学习精神;教育实习评价匮乏,学生缺乏反思精神;科研水平普遍偏低,学生缺乏科学精神;实验实践资源缺失,学生缺乏创新能力。(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对策包括: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紧抓学生核心素养;增设理论认知环节,加强学生信息意识;注重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教育实习评价,培养学生反思精神;重抓毕业论文环节,提升学生科学精神;改善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张元贵[6](2018)在《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优质均衡——努力发展好适合学生成长的小学教育》文中研究表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发展好公平普惠、优质均衡、适合孩子成长的小学教育,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江苏省淮安市深化小学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实践,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坚守教育公平底线,促进优质均衡发展;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立足课程教学改革,丰富教育特色内涵;追求适合儿童的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张元贵[7](2018)在《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优质均衡 努力发展好适合孩子成长的小学教育》文中研究说明淮安自古崇文重教、文教昌盛。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97所、在校生87.38万人、专任教师5.61万人。近年来,在省教育厅和淮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关心支持下,淮安教育坚持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均衡、提升质量,教育发展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16年我市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达到84.97分,居苏北第一、增幅全省第一。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承载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寄托着万千家庭的希望。大力发
陶薇[8](2017)在《基于AHP和FCE的省属高校教学管理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扩招”式的跨越发展,使得高等教育完成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教育的质量是高校的生命源泉,教学质量又是教育质量的重点。教学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构建一套完善的科学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有:1.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引入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从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五个方面建立了基于学生感知服务水平的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2.构建了省属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以衢州学院各二级学院为例,对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找到本校目前在教学质量和发展定位方面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的改进建议。3.针对衢州学院的自身办学特色,以教师业务水平情况,学生知识接受情况,教学相关管理人员工作情况、相互间的测评与反馈为对象,构建了教学管理成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该校教学管理的成功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找出了本校目前在学生学习方面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改进建议。4.将建立的三个指标体系进行集成,提出了一套高校教学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目前本校的教学管理综合水平的等级。本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为衢州学院的教学管理评价提供初步的较科学的依据,评价结果可为学院在今后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和制定政策方面指明方向。
赵守庆[9](2013)在《落实五个有效 提高教学质量》文中研究说明扶余县教育局提出"质量立校,安全为要"的办学方针,是具有时代意识的战略决策。有效教学管理目标应该定位为"围绕一个中心,增强两个意识,突出三个重点,实现四个提升",即: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管理效益意识,重抓有效教学、有效教研、有效管理,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师表形象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提升。
丁玉祥[10](2014)在《规范办学行为,持续质量推进,建设品质秦淮——区域性义务教育初中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文中提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强调,要更加积极主动抓紧抓实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要在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上下功夫。南京市秦淮区根据南京市教育局"区县义务教育初中质量评估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区"教育质量提升年"的工作任务,围绕《南京市区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方案(试行)》和评估细则,及时调整提升全区初中教育质量的工作着力点,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引导全区初中质量优质均衡
二、重抓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抓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向与教学质量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 课程功能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再认识 |
(一) 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
(二) 课程思政体现了课程功能的回归 |
(三) 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新抓手 |
二、 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下高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策略取向 |
(一) 紧扣课程思政导向推动课程体系革新 |
(二) 围绕课程思政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三) 立足课程思政施行需要补齐课程建设的制度短板 |
三、 课程思政建设时代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诉求 |
(一) 在深化课程认知与优化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 |
(二) 在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坚守质量底线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 |
(三) 在发挥教师主体的能动作用中提升教学质量 |
(2)“建构式生态课堂”下“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本选题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四 本选题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建构式生态课堂”理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教育原则 |
第三节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 |
(一)自然与和谐 |
(二)民主与平等 |
(三)开放与选择 |
(四)自主、合作与探究 |
(五)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 |
(六)多元评价与个性发展 |
第二章 “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
第一节 教学模式与教师可行性分析 |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及问卷设计 |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三)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
第二节 教学模式与学生可行性分析 |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与学生问卷设计 |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三)倡导学生学习角色的转变 |
第三节 教学模式与教材可行性分析 |
一、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部分研读 |
二、对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部分研读 |
第三章 “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成果 |
第一节 课堂教学实践 |
第二节 成绩检测及学习状态分析 |
第三节 学习能力评估指标及相应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的总结 |
第一节 教学总结 |
第二节 实践反思 |
结语 |
附录 A.1 |
附录 A.2 |
附录 B.1 |
附录 B.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规范与自觉:新时代学校体育常态课的现状与对策 ——以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新时代对体育课程提出了新要求 |
1.1.2 “回归课堂”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
1.1.3 不被关注的常态课,“推门看常态体育课让人心情悲凉”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应用价值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对新时代体育课的研究 |
1.3.2 关于对体育教学的规范性研究 |
1.3.3 关于对教师自觉的研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观察法 |
2.2.4 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第3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 体育常态课 |
3.2 规范与教学规范 |
3.3 自觉与教师自觉 |
第4章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常态课的现状 |
4.1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
4.2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常态课教学环节的现状 |
4.2.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
4.2.2 教学内容选择情况 |
4.2.3 教学计划制定与执行情况 |
4.2.4 教学方法选择情况 |
4.2.5 体育课结构安排情况 |
4.3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常态课课堂常规的现状 |
4.4 恶劣天气下汉中市汉台区体育常态课的执行情况 |
4.5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常态课的态度 |
4.5.1 体育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可情况 |
4.5.2 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态度情况 |
第5章 影响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常态课的因素分析 |
5.1 软件 |
5.1.1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对“体育常态课”的重视程度 |
5.1.2 体育教师对待体育常态课与公开课的态度情况 |
5.1.3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学生体育常态课的主观感受 |
5.2 硬件 |
5.2.1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
5.2.2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的体育师资队伍 |
5.2.3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常态课”师生教学比例情况 |
第6章 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体育常态课发展的对策 |
6.1 规范制度 |
6.1.1 严格落实《标准》,加强研修,规范上课备课制度 |
6.1.2 规范体育常态课看课、听课及日常督导制度 |
6.1.3 规范室内体育课教学内容及考核制度 |
6.2 教师自觉 |
6.2.1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积极响应课程改革 |
6.2.2 教师转变对体育常态课的态度,提升自身自觉性 |
6.2.3 教师改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
6.3 完善硬件 |
6.3.1 完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足体育常态课的需求 |
6.3.2 多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
6.3.3 合理引进专业体育教师,提升体育常态课的质量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对象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
2.1 武陵山片区户外运动课程环境资源开发现状 |
2.2 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
2.3 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场地资源开发现状 |
2.3.1 校外户外运动课程场地资源开发现状 |
2.3.2 校内户外运动体育场馆场地资源开发现状 |
2.4 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器材资源开发现状 |
2.5 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现状 |
2.5.1 户外运动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
2.5.2 武陵山片区内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情况 |
2.6 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与手段 |
第3章 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 户外运动课程教师缺稀,业务能力不够支撑教学 |
3.2 户外运动场地资源匮乏,学校运动场所不完全适用于户外运动教学 |
3.3 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储备量达不到课程开展所需 |
3.4 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资源结构松散,教学大纲不完善 |
3.5 户外运动的安全隐患影响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 |
3.6 校外课程资源整合不够,课程项目开展受限 |
第4章 促进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
4.1 加强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完善教学硬件设施提升教学质量 |
4.2 加强户外运动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
4.3 加大课程资源开发经费投入,合理建设校内户外运动场地资源 |
4.4 整合校外户外运动自然场地资源,加强户外运动基地建设 |
4.5 优化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资源,优化教学大纲 |
4.5.1 借鉴成功个案,丰富户外运动课程项目种类 |
4.5.2 合理设置户外运动课程教学过程 |
4.5.3 加强学生对户外运动理论课的教学 |
4.5.4 丰富户外运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
4.6 强化户外运动课程基础设施,建立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机制 |
第5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5)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1.4.2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养的研究 |
1.4.3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 |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
2.2 核心素养的意义与价值 |
第三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
3.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 |
3.1.1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
3.1.2 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构成 |
3.1.3 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情况 |
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
3.2.1 职业目标 |
3.2.2 专业技能 |
3.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 |
3.3.1 教育见习 |
3.3.2 教育实习 |
3.3.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裁判证考核情况 |
3.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科研实践 |
3.4.1 科研水平 |
3.4.2 科研内容与教师指导调查 |
3.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验实践资源情况 |
3.5.1 实验实践场地 |
3.5.2 实验设施 |
3.5.3 实验内容调查 |
3.5.4 教师资源 |
第四章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过于紧凑,有待优化 |
4.2 实践教学认知较低,学生缺乏信息意识 |
4.3 专业技能素养较低,学生缺乏学习精神 |
4.4 教育实习评价匮乏,学生缺乏反思精神 |
4.5 科研水平普遍偏低,学生缺乏科学精神 |
4.6 实验实践资源缺失,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
第五章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对策 |
5.1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紧抓学生核心素养 |
5.2 增设理论认知环节,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
5.3 注重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5.4 关注教育实习评价,培养学生反思精神 |
5.5 重抓毕业论文环节,提升学生科学精神 |
5.6 改善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2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
致谢 |
(6)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优质均衡——努力发展好适合学生成长的小学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守公平底线, 全力推进优质均衡 |
二、突出人才支撑, 全心建设优秀师资 |
三、追寻多元特色,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
(8)基于AHP和FCE的省属高校教学管理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5 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简介 |
2.1 层次分析方法(AHP) |
2.2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 |
2.3 小结 |
第3章 省属高校教学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3.1 定位学生的教学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 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教学管理成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 高校教学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3.5 小结 |
第4章 省属高校教学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应用实例 |
4.1 衢州学院简介 |
4.2 定位学生的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指标体系的应用实例 |
4.3 定位学生的教学管理服务水平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
4.4 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水平指标体系的应用实例 |
4.5 各二级学院教学工作水平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
4.6 教学管理成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例 |
4.7 教学管理成功度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
4.8 高校教学管理综合评价 |
4.9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落实五个有效 提高教学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有效管理, 提升学校内涵 |
1.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
2. 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
3. 加强学校日常管理。 |
二.打造有效课堂, 提升教学效益 |
1.提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
2.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4. 提高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
5. 提高教学检测的有效性。 |
三、促进有效学习, 提升学生素质 |
1. 注意创设情境, 激活学生求知欲望。 |
2. 提供探究机会, 满足学生求知欲望。 |
3. 灵活使用教材, 保持学生求知欲望。 |
4. 科学评价学生, 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
四、开展有效教研, 提升教师水平 |
1. 抓常规教研。 |
2. 抓课题研究。 |
3. 抓教研考核。 |
五.培养有效教师, 提升发展后劲 |
(10)规范办学行为,持续质量推进,建设品质秦淮——区域性义务教育初中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初中质量监测, 科学构建质量评估方案 |
1. 评估方案的设计 |
2. 评估方案的落实 |
3. 集中进行评估 |
4. 评估流程的进一步规范 |
二、着眼办学行为规范, 持续推进区域质量提升 |
1. 规范课程管理, 提高新认识 |
2. 强化质量管理, 实现新增长 |
3. 落实“五严”规定, 呈现新面貌 |
4. 强化常规管理, 落实新举措 |
5. 推进队伍建设, 取得新成效 |
三、着眼区域优质均衡, 提升义务教育初中办学品质 |
1. 着眼区情, 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的推进举措 |
2. 正视问题, 致力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的解决 |
四、重抓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向与教学质量提升[J]. 洪早清,袁声莉. 高校教育管理, 2022(01)
- [2]“建构式生态课堂”下“三步一清订单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D]. 张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规范与自觉:新时代学校体育常态课的现状与对策 ——以汉中市汉台区小学为例[D]. 宁瑞.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2)
- [4]武陵山片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杨一帆. 吉首大学, 2020(03)
- [5]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D]. 周坤.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4)
- [6]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优质均衡——努力发展好适合学生成长的小学教育[J]. 张元贵. 江苏教育, 2018(74)
- [7]深化改革创新 推进优质均衡 努力发展好适合孩子成长的小学教育[A]. 张元贵. 2017年江苏省小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现场观摩研讨会论文集, 2018
- [8]基于AHP和FCE的省属高校教学管理综合评价研究[D]. 陶薇.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4)
- [9]落实五个有效 提高教学质量[J]. 赵守庆.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4)
- [10]规范办学行为,持续质量推进,建设品质秦淮——区域性义务教育初中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J]. 丁玉祥. 基础教育研究,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