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丽,宁宇,丁莹,潘军英[1](2022)在《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现阶段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治疗方案,其中非手术治疗是现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笔者查阅近年来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资料,发现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手法治疗、针刀治疗、牵引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封闭治疗等疗法单独或综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程瑶,谭子虎,梅应兵,胡雅兰,陈希[2](2021)在《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内镜术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弊端凸显,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等微创术式成为新的技术手段[1]。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UBE)具有视野清晰开阔、手术操作方便灵活等特点[2],尤其针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够有效进行椎管减压,保持良好的复位与稳定状态,并在减压的同时达到微创的效果[3]。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退化,且大多合并基础性疾病,
王岩,相宏飞,海涌,陈伯华[3](2021)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文中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鉴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有必要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方法进行总结和规范其诊疗流程。本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参照2013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制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病诊疗指南》和2020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和骨科康复学组共同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组建指南制订专家工作组及确定临床问题,根据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工作组相关方法进行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评定,形成推荐意见;经专家工作组三轮讨论,最终确定终稿。指南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理特点、诊断、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加速康复理念的应用7个方面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措施进行阐述,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
陈志敏[4](2021)在《补肾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补肾活血类中药汤方或中成药制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结局指标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可靠、科学、客观依据。方法:1.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The Cochrane library、SCI、Pub Med等数据库,筛选关于补肾活血类中药方剂及中成药制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包括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10月。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词为:“补肾活血”、“补肾祛瘀”、“益肾活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随机”。英文检索词包括:“Bu Shen Huo Xue”、“Bu Shen Qu Yu”、“Yi Shen Huo Xue”、“Lumbar disc herniation”、“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Random”等检索词。2.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剔除重复文献,再由两个人精读摘要、全文根据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制定文献特征表,质量评价,数据分析,结果解读等。结果:纳入的29项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共有3465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最大样本量为754名,最小样本量为40名。1.共有27项研究比较总有效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RR=1.18,95%CI1.13to1.24,P<0.00001。共有16项研究比较了VAS评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治疗LDH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MD=-1.27,95%CI-1.47to-1.08,P<0.00001)。共有10项研究比较JOA评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治疗LDH的JOA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MD=3.16,95%CI2.43to3.89,P<0.00001)。共有3项研究比较ODI评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治疗LDH降低ODI评分优于常规治疗组(MD=-5.79,95%CI-9.52to-1.96,P=0.003<0.05)。共有3项研究比较IL-6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治疗LDH降低IL-6优于常规治疗组(MD=-12.66,95%CI-24.90to-0.42,P=0.04<0.05)。共有3项研究比较IL-1β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治疗LDH降低IL-1β优于常规治疗组(MD=-0.12,95%CI-0.14to-0.10,P<0.0001)。共有2项研究报道了比较TNF-α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治疗LDH降低TNF-α优于常规治疗组(MD=-0.27,95%CI-0.36to-0.17,P<0.0001)。2.补肾活血法治疗LDH的不良反应有12项研究报道了补肾活血法治疗LDH的不良反应数据,其中5项研究报道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剩余7项研究对不良反应进行了报道,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过敏、荨麻疹、恶心、嗜睡等,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治疗LDH的不良反应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4,95%CI0.40to1.04,P=0.07>0.05)。结论:补肾活血类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总有效率、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IL-6、IL-1β、TNF-α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稳健。补肾活血类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安全性较高。补肾活血类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虽然对不良反应进行了报道,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过敏、荨麻疹、恶心、嗜睡等,但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余婷[5](2021)在《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红外热断层技术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型和血瘀证型的红外特征,并观察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和出现的灸感类型,为中医临床辨证和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证、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30例,另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共90例受试对象,利用红外热断层像技术采集每位受试者腰阳关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委中穴的红外温度值,共采集两次,中间间隔8小时,取两次平均值,观察各证型的红外特征。其次采用灸感探查法对90例受试者的腰阳关、双侧肾俞、双侧委中进行探查,以有无热敏灸感为标准,记录各证型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和热敏腧穴的灸感类型,观察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热敏化腧穴出现率、分布情况、热敏灸感规律;最后分别对比30例寒湿证和30例血瘀证患者的热敏化腧穴与同名非热敏腧穴的红外温度值,分析热敏化腧穴的红外特征。结果:共纳入90例受试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各项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红外热断层像检测结果:寒湿组腰阳关31.99±0.89℃,左侧肾俞32.21±0.74℃,右侧肾俞32.25±0.79℃,左侧委中30.11±0.52℃,右侧委中30.15±0.55℃,血瘀组腰阳关红外值33.52±0.87℃,左侧肾俞33.33±0.74℃,右侧肾俞33.31±0.76℃,左侧委中30.57±0.53℃,右侧委中30.52±0.52℃,对照组腰阳关32.95±0.62℃,左侧肾俞32.89±0.64℃,右侧肾俞32.93±0.63℃,左侧委中30.96±0.53℃,右侧委中30.92±0.49℃,相同腧穴两两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热敏化腧穴探查结果如下:寒湿证型的患者热敏灸感出现率为76.67%,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右侧肾俞(17次),之后依次为左侧肾俞(16次)、腰阳关穴(8次)、左侧委中(4次)、右侧委中(3次),血瘀证型的患者热敏灸感出现率为73.33%,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腰阳关穴(18次),之后依次为左侧肾俞(9次)、右侧肾俞(8次)、右侧委中(4次)、左侧委中(3次),健康人群中热敏灸感出现率为13.33%,只在腰阳关穴(1次)、左侧肾俞(2次)、右侧肾俞(2次)出现灸感,双侧委中无灸感出现。热敏化腧穴红外特征结果:寒湿组热敏化腧穴红外温度值腰阳关32.98±0.49℃、左侧肾俞32.85±0.44℃、右侧肾俞32.89±0.43℃,非热敏化腧穴红外值腰阳关31.63±0.54℃、左侧肾俞31.47±0.42℃、右侧肾俞31.43±0.48℃,血瘀组热敏化腧穴红外温度值腰阳关34.14±0.52℃、左侧肾俞34.57±0.45℃、右侧肾俞34.69±0.41℃,非热敏化腧穴红外值腰阳关32.61±0.49℃、左侧肾俞32.79±0.41℃、右侧肾俞32.81±0.47℃,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热敏化腧穴与同名非热敏化腧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到寒湿证、血瘀证有热敏灸感的委中穴样本量较少,不具备代表性,故比较有无热敏化腧穴的红外特征对比时未将其纳入。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血瘀证两种证型的红外温度值存在差异,相比寒湿证型,血瘀证型呈现了高温态势。2.热敏化腧穴与非热敏化腧穴的红外温度值存在差异,TTM可作为热敏灸腧穴探查工具之一。3.寒湿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化腧穴出现率相似,但是热敏化腧穴出现部位、灸感类型存在差异。
鲍秀红[6](202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了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现状,并研究其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运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月~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门诊部及住院部抽取符合标准的30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工具是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26.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描述;经检验,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对不同组别间的自我感受负担进行差异比较;双变量服从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与自我感受负担之间的关系。以自我感受负担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有效调查对象为283例,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29.54±6.75)分;其中身体因素(14.76±2.99)分,情感因素(11.88±3.82)分,经济因素(2.90±0.93)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度水平,无明显自我感受负担占7.0%,轻度占35.7%,中度占51.6%,重度占5.7%。(2)LDH患者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焦虑为(9.19±2.35)分,处于可疑存在焦虑状态。抑郁为(8.79±2.17)分,处于可疑存在抑郁状态。(3)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功能(RE)及精神健康(MH)分别是(36.02±14.20)分、(22.88±20.52)分、(31.77±12.93)分、(40.19±10.93)分、(37.42±9.33)分、(40.90±14.78)分、(40.13±28.20)分和(53.70±11.48)分。(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在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身体状况、有无医保、患病时长及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呈正相关(r=0.382,P<0.05)、与抑郁呈正相关(r=0.320,P<0.05)、与生活质量中的PF、RP、BP、VT、SF、RE、MH呈负相关(r分别是-0.154、-0.219、-0.255、-0.258、-0.361、-0.372、-0.502,P<0.05),与GH没有相关性(P>0.05)。(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身体状况、疼痛程度、焦虑和生活质量中的PF、VT、SF、RE及MH是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因子,共解释其自我感受负担的53.3%的变异量。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度水平,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生活质量较差。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提供全面的关怀与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身体状况、有无医保、患病时长及疼痛程度,护理患者要因人施护。(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4)患者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者身体状况、疼痛程度、焦虑和生活质量中的PF、VT、SF、RE及MH是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因子。
陆竹仙[7](2021)在《穴位注射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以病位肝肾为基础,制定穴位注射干预方案,并开展临床研究,验证其改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方面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丰富中医护理内涵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0月针灸科住院的80例肝肾亏虚型老年LDH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腰背肌锻炼及针灸科的日常治疗及护理。运用VAS量表和ODI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腰椎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结果:在疼痛改善方面,治疗2周后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ODI改善方面,治疗1周后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干预组疼痛评分和ODI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对改善老年LDH肝肾亏虚型患者的疼痛和腰椎运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胡伟,赵军华,苏达明,刘明明[8](2021)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患者使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临床效果显着,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对老年患者腰椎功能有明显改善。
刘培太,张军,吴硕柱[9](2021)在《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门诊和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186例,其中男95例,女91例;年龄20~87岁,平均(51.1±14.5)岁。保守治疗54例,手术治疗132例。根据临床表现与腰椎影像学的关系,将患者分8种类型,1型:单节段型;2型:双节段型;3型:多节段型;4型:椎管狭窄型;5型:临椎病型;6型:跳跃型;7型: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型;8型:混合型。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20~40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比例、性别分布、责任间盘水平、极外侧突出、移行椎、退变性滑脱出现率以及影像学类型的差异。结果中年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老年组,青年组发病率最低。随着年龄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比例逐渐减少,女性比例逐渐增加。L5S1椎间盘比例逐渐降低,而L4~5椎间盘比例逐渐增高,高位椎间盘比例也有逐渐增高趋势。极外侧突出、腰椎退变性滑脱比例逐渐增高,而移行椎比例呈逐渐降低趋势。影像学分型也逐渐趋于复杂。结论年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性别分布、椎间盘突出水平、腰椎退变及影像学类型有显着影响。
潘宣竹,吕立江,陈家正,李景虎[10](2020)在《仰卧牵抖法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仰卧牵抖法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就诊的6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仰卧牵抖法联合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ODI评分分别为18.0(13.5,25.5)分,7.0(1.0,15.0)分;前后VAS评分分别为6.0(5.0,7.0)分,3.0(1.0,5.0)分。对照组治疗前后ODI评分分别为20.0(14.5,27.0)分,12.0(6.5,18.5)分;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0(5.5,7.0)分、4.0(3.0,6.0)分。治疗后两组ODI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仰卧牵抖法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状况,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疗法 |
2 针灸疗法 |
3 推拿疗法 |
4 综合疗法 |
5 小结 |
(2)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内镜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7] |
1.3 纳入标准[8] |
1.4 排除标准[9] |
1.5 护理方法 |
1.5.1 对照组 |
1.5.2 观察组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评分与QOL评分 |
2.2 两组护理前后ODI评分、VAS评分与住院时长 |
3 讨论 |
(3)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一、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义 |
二、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特点 |
(一)腰椎间盘突出与年龄的相关性 |
(二)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类型 |
(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节段分布 |
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
(一)临床特点 |
(二)症状 |
(三)体征 |
(四)辅助检查 |
四、保守治疗 |
五、手术治疗 |
(一)手术适应证 |
(二)手术方式 |
(三)手术效果 |
(四)手术疗效评估 |
六、手术并发症 |
七、加速康复理念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
(4)补肾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文献提取方法 |
5 文献质量评价 |
6 数据提取方法 |
7 统计学分析方法 |
分析结果 |
1 文献检索 |
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4 Meta分析结果 |
4.1 补肾活血法治疗LDH的总有效率及发表偏倚 |
4.2 补肾活血法治疗LDH对于VAS评分的影响及发表偏倚 |
4.3 补肾活血法治疗LDH对于JOA评分的影响及发表偏倚 |
4.4 补肾活血法治疗LDH对于ODI评分的影响 |
4.5 补肾活血法治疗LDH对于IL-6的影响 |
4.6 补肾活血法治疗LDH对于IL-1β的影响 |
4.7 补肾活血法治疗LDH对于TNF-α的影响 |
4.8 补肾活血法治疗LDH的不良反应 |
讨论 |
1 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认识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学认识 |
3 补肾活血法现代医学认识及临床试验 |
4 纳入研究的各观察指标疗效分析 |
5 补肾活血中药方或中成药的安全性分析 |
6 本研究特点及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疗效评定标准 |
附录B 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 |
附录C 疗效判定 |
文献综述 补肾活血法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意外事件与不良反应的处理 |
1.4 医学伦理原则 |
2 研究结果 |
2.1 试验完成情况 |
2.2 基线比较 |
2.3 红外检测值比较 |
2.4 热敏化腧穴探查结果 |
3 分析讨论 |
3.1 选题依据 |
3.2 应用TTM检测的依据 |
3.3 病种及选穴的依据 |
3.4 结果分析 |
3.5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3.6 研究的展望及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介 |
(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概述 |
1 研究背景 |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
1.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流行病学现状 |
1.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
1.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现状 |
1.2 自我感受负担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自我感受负担研究现状 |
2.2 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因素 |
2.2.1 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 |
2.2.2 焦虑抑郁因素 |
2.2.3 生活质量因素 |
3 自我感受负担评估工具 |
4 理论框架 |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诊断标准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剔除标准 |
1.2 样本量估算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工具 |
2.1.1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
2.1.2 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 |
2.1.3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 |
2.1.4 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 |
3 资料收集方法 |
4 质量控制 |
4.1 设计阶段 |
4.2 资料收集阶段 |
4.3 数据录入阶段 |
4.4 数据统计处理阶段 |
5 统计分析 |
6 医学伦理原则 |
7 预调查 |
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1 LDH患者一般特征 |
1.1 LDH患者人口学资料分布情况 |
1.2 LDH患者疾病相关资料分布情况 |
2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 |
2.1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
2.2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
2.3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 |
3 LDH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
3.1 LDH患者焦虑水平 |
3.2 LDH患者抑郁水平 |
4 LDH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5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
5.1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一般资料的分析 |
5.1.1 自我感受负担与人口学相关资料的分析 |
5.1.2 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相关资料的分析 |
5.1.3 自我感受负担与疾病相关资料的分析 |
5.2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
5.3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6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6.1 自我感受负担相关因素的赋值 |
6.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1 LDH患者一般资料 |
1.1 LDH患者人口学资料 |
1.2 LDH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
2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急需降低 |
3 LDH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有待改善 |
4 LDH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
5 LDH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一般资料 |
5.1.1 患者年龄 |
5.1.2 家庭人均月收入 |
5.1.3 照顾者身体状况 |
5.1.4 疼痛程度 |
5.2 焦虑、抑郁 |
5.3 生活质量 |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2.1 患者方面 |
2.2 护理方面 |
2.3 家庭方面 |
2.4 社会方面 |
3 研究的创新性 |
4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性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相关性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穴位注射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穴位注射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现状 |
2.1 穴位注射的理论基础 |
2.2 穴位注射治疗LDH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计算 |
2.2 分组 |
2.3 干预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观察时间 |
3.2 基线资料 |
3.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
3.4 ODI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 |
4 伦理原则 |
5 质量控制 |
6 注意事项 |
7 统计方法 |
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基本资料比较 |
1.1 两组患者性别对比 |
1.2 两组患者年龄对比 |
1.3 两组患者病程对比 |
2 疼痛评分变化趋势研究 |
3 ODI评分变化趋势研究 |
第四章 讨论 |
1 西医对LDH的认识 |
2 中医对LDH的认识 |
3 临床分析 |
3.1 穴位注射治疗LDH(肝肾亏虚型)的分析 |
3.2 选穴分析 |
3.3 药物分析 |
3.4 临床结果的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附件 |
致谢 |
(8)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
2.2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对比 |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3 讨论 |
(9)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影像学分型 |
1.2.2 患者分组与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规律性 |
3.2 不同年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类型特点 |
(10)仰卧牵抖法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方法 |
1.4.1 观察组 |
1.4.2对照组 |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5.1 疗效评价 |
1.5.2 改良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10] |
1.5.3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1.5.4 安全性评价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2.4 两组安全性比较 |
3 讨论 |
四、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J]. 王艳丽,宁宇,丁莹,潘军英. 中医药信息, 2022(01)
- [2]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双通道内镜术的应用[J]. 程瑶,谭子虎,梅应兵,胡雅兰,陈希.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21(05)
- [3]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 王岩,相宏飞,海涌,陈伯华.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03)
- [4]补肾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D]. 陈志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特征研究[D]. 余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研究[D]. 鲍秀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穴位注射疗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干预研究[D]. 陆竹仙.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8]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J]. 胡伟,赵军华,苏达明,刘明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7)
- [9]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J]. 刘培太,张军,吴硕柱. 实用骨科杂志, 2021(01)
- [10]仰卧牵抖法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潘宣竹,吕立江,陈家正,李景虎. 中国现代医生, 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