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中医师如何搞好急诊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龚玉[1](2021)在《当你老了——我陪老伴的求医经历》文中提出这是一篇亲历性纪实作品。作者讲述了自己独自一人多年陪老伴儿就医,先后历经右股骨胫骨折住院动手术、因阿尔茨海默症进养老院,直至去世的悲凉经历,呈现此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无助、痛苦与不堪,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唏嘘感慨……任何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当你孤老无助的时候,该怎么办,你想过吗?1.灾难,突降在春节前我们都已老了。老伴80多岁,我70多岁,所幸俩人身体一向都还好,很少去医院看病。2018年2月9日星期五,距离2月16日春节只还余一周时间了,一场突然的灾难降临至我们家,打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
张晓涯[2](2021)在《力攻“神魔”与志做“凡人” ——抖音中的医生自塑媒介形象》文中指出
何珍[3](2021)在《民营医院HZ医院医生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民营医院的数量迅速增长,民营医院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民营医院在医疗市场的占比越来越重,与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医院必须引进人才才能发展,而引进优秀的医生人才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民营医院医生离职也越发频繁,严重影响着医院的长期持续发展,医生流失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难题。因此,民营医院要想防止优秀医生人才的流失,就需要加强对医生的有效管理。HZ医院2006年成立,是菏泽市首家民营二级综合医院。近年来,医院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HZ医院医生流失严重的问题依然存在,致使医院在招聘、引才、培训和管理方面费用投入加大,用工成本大幅提升,严重影响医院发展的速度。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提出民营医院医生流失问题研究这一研究主题。调查HZ医院医生流失的原因,分析影响医院医生流失的因素。为改善医院目前这种现状,就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方面着手,合理规划目标,制定人才的任用、培养、引进和留用等管理相关制度,加强人才建设管理,建立人才评价体系、人才招聘管理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员晋升机制,构建公平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等有效措施来解决和防范医院医生的流失,使医院永续发展。通过HZ医院医生流失情况数据分析和在职医生访谈及问卷调查,得出HZ医院各层级医生流失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薪酬待遇低、晋升机会少、学习培训少、绩效考核不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工作压力大、医院文化缺失等方面。根据以上医生流失原因,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解决HZ医院医生流失率高的相应对策:建立公平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从社会环境、医院因素、个人因素三个方面缓解员工压力;拓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渠道。通过这些解决方案,提高HZ医院的竞争优势,使医院长期持续地发展下去。本研究关于避免民营医院优秀医生人才流失的研究结果,将为民营医院留住人才给予一定的启发,并提供有益借鉴。
毛和荣[4](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系统梳理,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征、历史影响、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通过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及传播学分析,以及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中阿中医中心)建设过程回顾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分析,揭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规律,为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方法1.通过查阅地方志、卫生志、文化志、医学史、学术论着、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蕲春、荆州、神农架等地,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证。2.通过深度访谈荆楚中医药文化专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医疗援外项目负责人、医疗援外翻译、医生等,获取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对外交流传播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弥补纯文献资料的不足,为提出有针对性论点和建议提供参考。3.通过河南、江西、荆楚等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及荆楚本地各次区域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对比,归纳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为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传播提供借鉴。4.通过中阿中医中心这个重要平台建设的过程回顾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透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规律,剖析“一带一路”战略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逻辑关联。5.通过将预设的理论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实践相结合,剖析相关理论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实践的指导意义,为当下及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结果1.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经历了孕育发展期(远古时代-商朝)、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发展徘徊期(民国-解放前)、恢复发展期(解放后-20世纪末)、全面发展期(21世纪以来)。荆楚中医药文化在每个时期都产生了较重要的历史影响。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经历了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发展滞缓期(民国-改革开放前)、全面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每个阶段都留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传播学特征。3.“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中阿中医中心的建设进程。中阿中医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体制不畅、缺乏长远规划、存在潜在传播风险等现实困境。从传播学视角看,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反馈与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大要素又自成体系,构成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结论1.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为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荆楚中医药文化反过来也为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荆楚中医药文化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汇通南北、开拓创新、内涵丰富等特征,同时存在地域、科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对相关问题给予关切和处理,以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良性和全面发展。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特别是《本草纲目》一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以自发为主。随着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3.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证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与文化自身的影响力有关,而且与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支持,特别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等因素息息相关。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五大要素自成体系,五大要素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对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5.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还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相关事务上的顶层设计,取决于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身内涵尤其是其普适价值的挖掘和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另外,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在中医药学、外语、跨文化交际、国际政治、当地法律、传播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亦显得尤为重要。
邵生宽[5](2020)在《中医内科之启延与中医辨证思维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青年始学中医,多方拜师,树发扬中医之宏心;初入中医内科,以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黄疸,以四神丸、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泄泻,彰显中医疗效;一甲子临证历练,初心不改,倡中医为主导,并结合西医诊治咳嗽、中风等,成就铁杆中医;耄耋之年,回归经典守正,融合科技创新,再论中医辨证思维。
李玉尚[6](2020)在《从城镇到乡村:民国时期江南公共卫生的扩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时期是现代医疗卫生制度和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江南处于开风气之先的地位。1930年代初期是江南公共卫生机构的扩张时期,卫生机构集中分布在南京和上海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城市周边地区,显示出公共卫生由城市向乡镇和农村扩张的迹象。烈性传染病的触动和西医的推广可能是这一扩张的重要动力。在1945~1949年的浙北地区(嘉兴、吴兴、硖石镇),除了急性传染病的防治外,在医疗机构与设施、环境卫生与食品卫生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城乡差异。1950年代的公共卫生扩张是1945~1949年的延续,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伟大的成就之一。
郑文洁[7](2019)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强调“支持对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医药献方具有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特色,开展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整理挖掘运用名老中医的经验,也是贯彻中医药法的举措。笔者通过走访本校图书馆,利用校图书馆检索系统和读秀系统检索,对馆藏献方专着及中医期刊内广东省献方进行收集整理研究。目的:重整医学家底,填补当代医学史里献方运动广东板块的空缺,完善岭南医学史。同时对医学宝库进行挖掘,为现今临床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献方运动中不少名老中医首次将秘方验方公开,对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的追本溯源也有一定帮助。方法:综合利用文献普查法、数据库检索法、历史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对九本广东省中医药献方与八种中医药杂志所载广东省献方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以下成果。成果:1.发现了九本献方专着:《广东省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展览会·中医药验方汇编上编》《广东省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展览会·中医药验方汇编下编》《广东省中医验方选集》《广东省各县市中医验方交流汇编第一集》《广州市中医验方选第一集》《中医验方汇集(五九年第一辑)》《中医验方汇编第一集》《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工作展览会资料汇编·常用草药验方集解》《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和八种中医期刊所载广东省献方。2.整理了九本献方专着献方3254首,八种中医期刊中广东省献方7首。3.辑录体例6万余字(61957)。4.绘制献方统计图61幅,统计表70张。5.完成了九本献方专着的分类统计,其中内科分为11大类,包含疾病113种。内科献方总数1510方,所包含传染病514方,消化系统疾病348方,泌尿系统疾病200方,呼吸系统疾病143方,肢体经络病72方,其他内科疾病68方,神经系统疾病64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38方,血液系统疾病24方,循环系统疾病22方,泌尿男性疾病17方。外科分为7大类,包含疾病34种。外科献方总数453方,所包含外科感染212方,其他外科疾病151方,腹外疝31方,肛门直肠疾病27方,肿瘤21方,泌尿男性疾病9方,骨关节结核2方。妇产科分为7大类,包含疾病29种。妇产科献方总数317方,月经病96方,产后病77方,妇科杂病76方,妊娠病31方,带下病18方,前阴病10方,乳汁喂养类9方。儿科分为16大类,包含疾病39种。儿科献方总数292方,所包含消化系统疾病88方,传染病62方,神经系统疾病44方,皮肤病26方,发热24方,咽喉口腔病方12方,新生儿病9方,呼吸系统疾病6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4方,泌尿系统疾病4方,其他儿科疾病3方,腹外疝3方,耳疾2方,眼疾2方,鼻病1方。骨伤科分为6大类,包含疾病8种。骨伤科献方总数189方,所包含跌打伤96方,骨折38方,枪弹伤23方,外伤20方,刀伤10方,内伤2方。皮肤科分为8大类,包含疾病21种。皮肤科献方总数134方,所包含细菌性皮肤病40方,真菌性皮肤病36方,皮炎31方,其他皮肤病8方,荨麻疹类皮肤病7方,动物性皮肤病5方,病毒性皮肤病4方,性病3方。五官科分为4大类,包含疾病25种。五官科献方总数359方,所包含咽喉口腔病182方,眼疾95方,鼻病47方,耳疾35方。6.发现献方十则以上23人,共献方526方,占比16.16%。献方最多前十位者为关济民106、何中和34、赵思竞33、邬碧泉32、赵裕才30、邓鹤芝27、李庭芬25、覃振安20、赵芳伯20、陶葆荪18。十人献方达345方,占比10.6%。7.总结出献方人两大特点:(1)不乏着名医家、生草药家以单人献方为主(2)单位献方(不记名,以单位名义献方)其次,联合献方(多人献方或多单位献方联合)最少。8.发现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质量较高。9.中医献方运动产生的背景与领导人的号召,建国初期卫生条件差,医药资源不足有关。10.统计发现传染病献方占比15.8%,是所有病种中数量最多的。而其中痢疾、肺结核、麻疹最多。痢疾献方129则,占所有献方的3.96%。结论:献方以传染病方最多,原因有三:首先建国初期卫生条件差,医药资源分布不均;其次岭南地区向来因独特的气候环境温病疫症横生。献方人以临床名家为多,其中有41位广东省名老中医献方共计355则,关济民献方最多,达106方,涉及24个病种。广东省献方具有疗效好,善用岭南草药等特点。
张晓海[8](2019)在《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以长汀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的号召,对深化医改作出系统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承载着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期盼,不断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水平,而医改要突破,关键是在基层,因此要实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就要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目标,推动基层医改不断深化。在新一轮医改的背景下,长汀县严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战略机遇期,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经过几年的持续推进,基本形成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才到大医院”的分级诊疗新格局。本文基于长汀基层医改的典型经验样本,通过对全县18个乡镇卫生院近年来的硬件投入、人力资源、运行情况以及访谈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查阅关于基层医改的相关文献资料,到县卫健局、医改办、医保局等有关部门收集关于长汀医改的资料,走访调查对象并分别向就诊群众、卫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结合本人在乡镇人民政府、改革办工作的经历,从整体上分析长汀县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原因,探讨长汀医改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哪些是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医改政策如何更好的在乡镇卫生院得到有效落实,促进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如何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获得感。同时,作为新医改的试点区域,为总结推广基层医改“长汀模式”,提出推进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推进基层医改向纵深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的主要特征与成效;第三部分长汀县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基本概况,主要对长汀县乡镇卫生院硬件情况、人力资源情况以及运行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第四部分“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分析“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影响的路径以及“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第五部分基层医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财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医保对基层支持和倾斜力度有待加强、医疗人才瓶颈问题突出、卫生健康信息化严重滞后等;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对策建议,论述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和论文的基本结论,对进一步深化基层医改“长汀模式”,推动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一是要落实政府办医职责,保障乡镇卫生院健康发展;二是要党政主导,统筹县域综合医改;三是要“三医联动”,破解群众“看病贵”;四是要多元办医,开展特色专科服务;五是要深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六是人才强医,激发医改内生动力;七是信息互联,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八是筑牢网底,稳住健康“守门人”。
朱晓伟[9](2019)在《公立医院改革下的S医院医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医师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作为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意义为遵照国家改革要求,结合医院自身特点,以“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按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原则,设立专项绩效奖励,构建新型医师绩效评价体系,以“注重实效、体现公益”为出发点,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属性。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医改政策文件,归纳总结国家对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详细阐述了医师绩效评价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通过典型分析天津市S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体系现状以及医改政策所带来的影响,遵照公益性导向、科学激励和预算管理原则,引入DRGs和RBRVS等方法工具,利用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法,构建以质量、效率、效益和满意度考评为一级指标,以院内感染发生率、门诊药占比等37项为二级指标,以科室为单位配以权重值的评价体系,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实施及反馈。最后,对医院新的医师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前后关键数据对比得出该体系在彰显医院公益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升医院质量与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同时,深入分析体系依旧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未来绩效评价体系继续完善的几个方面和总体方向。
蔡政忠,杜晓纯,陈玉婷,黎敏仪[10](2018)在《医改新制下社工发展处遇与重要性——以DRGs制度为例》文中提出发明诊断关联群制度(Diagonsis Related Groups简称DRGs)的美国近年来研究发现,病患在疾病尚未完全康复就被迫出院,造成病患家属后续的安养照护问题,该制度陆续增加病患、家属、医院三方互不理解的紧张关系,引起一些学者建议引进社工来协助DRGs团队,本文从美国、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分析医务社工在DRGs出院准备服务团队的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和社会保障等三个层面该如何拓展其专业能力。
二、浅谈中医师如何搞好急诊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医师如何搞好急诊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当你老了——我陪老伴的求医经历(论文提纲范文)
1. 灾难,突降在春节前 |
2. 没有必要的一次转院折腾 |
3. 五进五出J医院 |
4. 漂亮的股骨头置换手术 |
5. 京城的大小养老院及康复机构 |
6. 我终于也累病了 |
7. 尴尬的送礼经历 |
8. 重病中仍被要求出院周转 |
9. 残酷的低端竞争,护工之众生相 |
1 0. 没有太平间的大医院 |
1 1. 殡葬一条龙,最后宰一刀 |
1 2. 医疗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3)民营医院HZ医院医生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论文框架结构 |
1.3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激励理论 |
2.1.2 薪酬理论 |
2.1.3 职业生涯理论 |
2.1.4 企业文化理论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小结 |
第3章 HZ医院医生人员现状 |
3.1 HZ医院基本情况 |
3.2 HZ医院组织架构 |
3.2.1 HZ医院人力资源配置 |
3.2.2 HZ医院医生资源配置 |
3.3 HZ医院医生流失现状 |
3.4 医生流失造成的影响 |
3.4.1 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 |
3.4.2 动摇医院员工士气 |
3.4.3 技术力量削弱 |
3.4.4 引发信任危机 |
3.5 小结 |
第4章 HZ医院医生流失原因分析 |
4.1 医生访谈 |
4.1.1 确定医院访谈对象 |
4.1.2 确定员工访谈提纲 |
4.1.3 统计访谈结果 |
4.2 医生问卷调查 |
4.2.1 确定问卷调查对象 |
4.2.2 调查问卷设计 |
4.2.3 调查问卷分析 |
4.3 医生流失原因分析 |
4.3.1 晋升渠道单一 |
4.3.2 个人职业规划不明确 |
4.3.3 薪酬达不到预期 |
4.3.4 工作压力大 |
4.3.5 企业文化缺失 |
4.4 小结 |
第5章 HZ医院医生流失问题解决对策 |
5.1 完善医院内部晋升机制 |
5.1.1 建立多渠道晋升制度 |
5.1.2 公正公开晋升程序 |
5.2 帮助医生完善职业规划 |
5.2.1 帮助员工正确认知工作 |
5.2.2 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 |
5.2.3 帮助员工肯定自我价值 |
5.3 建立公平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
5.3.1 合理扩大薪酬总额 |
5.3.2 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 |
5.3.3 重视非经济性薪酬激励 |
5.4 缓解医生压力 |
5.4.1 社会环境方面 |
5.4.2 医院因素方面 |
5.4.3 个人因素方面 |
5.5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
5.5.1 医院精神文化建设 |
5.5.2 医院管理文化建设 |
5.5.3 医院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1.1 选题缘起 |
1.1.1 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 |
1.1.2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受到各方重视 |
1.1.3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
1.1.4 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助于推动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深入研究 |
1.2.2 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
1.2.3 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
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2.1 研究对象 |
2.2 概念界定 |
2.2.1 荆楚文化 |
2.2.2 中医药文化 |
2.2.3 荆楚中医药文化 |
2.2.4 “一带一路” |
2.2.5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4.1 研究内容 |
4.2 基本框架 |
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5.1 研究重点 |
5.2 研究难点 |
5.3 创新之处 |
第二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特征 |
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 |
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历史影响 |
2.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孕育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1.1 孕育发展期(远古-商朝) |
2.1.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定型期与历史影响 |
2.2.1 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 |
2.2.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快速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3.1 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 |
2.3.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4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4.1 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 |
2.4.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5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高峰期与历史影响 |
2.5.1 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 |
2.5.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6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徘徊期与历史影响 |
2.6.1 发展徘徊期(1912 年-1949 年) |
2.6.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7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恢复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7.1 恢复发展期(1949 年-20 世纪末) |
2.7.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8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8.1 全面发展期(21 世纪以来) |
2.8.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规律 |
3.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 |
3.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规律 |
4 本章小结 |
第三部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 |
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 |
1.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的提出 |
1.2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
1.3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要义 |
1.4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
2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 |
2.1 文化对外传播的内涵要义 |
2.2 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价值 |
2.3 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 |
2.4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
第四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启示 |
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传播学分析 |
1.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孕育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
1.1.1 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 |
1.1.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
1.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黄金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
1.2.1 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 |
1.2.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
1.3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发展滞缓期与传播学分析 |
1.3.1 发展滞缓期(1912 年-1978 年) |
1.3.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
1.4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全面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
1.4.1 全面发展期(1978 年以来) |
1.4.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
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经验启示 |
3 本章小结 |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中阿中医中心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
1 中阿中医中心建立背景 |
1.1 历史基础 |
1.1.1 中医药医疗实践基础 |
1.1.2 中医药文化传播基础 |
1.2 现实因素 |
1.2.1 阿尔及利亚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
1.2.2 中医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 |
2 中阿中医中心建设概况 |
2.1 建设过程 |
2.2 建设模式 |
2.3 建设成效 |
2.4 建设困境 |
3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分析 |
3.1 传播主体分析 |
3.2 传播内容分析 |
3.3 传播媒介分析 |
3.4 传播受众分析 |
3.5 传播效果分析 |
4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反思 |
5 本章小结 |
第六部分 构建“一带一路”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
1 “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意义 |
1.1 坚定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彰显荆楚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
1.2 增强荆楚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
1.3 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
2 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
2.1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对接 |
2.2 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普适价值 |
2.3 增强多元传播要素的协同效应,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
3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事记 |
附录三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大事记 |
附录四 专家官员访谈录 |
4-1 温长路教授访谈录(节选) |
4-2 吕文亮教授访谈录(节选) |
4-3 巴元明教授访谈录(节选) |
4-4 周仲瑜教授访谈录(节选) |
4-5 胡峰队长访谈录(节选) |
4-6 王莎主任电话访谈录(节选) |
4-7 胡海涛老师访谈录(节选) |
附录五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译)着作 |
致谢 |
(5)中医内科之启延与中医辨证思维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树红心破众论彰显中医疗效 |
2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势做铁杆中医 |
3 树雄心学经典,融合现代医学基本知识 |
(7)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当代献方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1.1 研究现状 |
1.1.1 岭南地区单方、验方研究 |
1.1.2 献方运动及献方研究 |
1.1.3 民族医学的验方、单方、秘方研究 |
1.1.4 名医经验方收集整理 |
1.1.5 验方、单方、秘方的应用价值与现阶段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献方收集与整理 |
2.1 研究方法 |
2.2 献方收集 |
2.2.1 广东省中医献方专辑 |
2.2.2 中医期刊所载广东省中医献方收集 |
2.3 献方整理 |
2.3.1 献方纳入标准 |
2.3.2 献方排除标准 |
2.3.3 数据校订校勘 |
第三章 献方体例 |
3.1 《中医药验方汇编上编》编撰体例 |
3.2 《中医药验方汇编下编》编撰体例 |
3.3 《广东省中医验方选集》编撰体例 |
3.4 《广东省各县市中医验方交流汇编第一集》编撰体例 |
3.5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第一集》编撰体例 |
3.6 《中医验方汇集(五九年第一辑)》编撰体例 |
3.7 《中医验方汇编(第一集)》编撰体例 |
3.8 《常用草药验方集解》编撰体例 |
3.9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编撰体例 |
第四章 献方统计 |
4.1 九种献方专辑统计 |
4.1.1 《上编》统计 |
4.1.2 《下编》统计 |
4.1.3 《广东省献方集》统计 |
4.1.4 《各县市献方集》统计 |
4.1.5 《广州市献方集》统计 |
4.1.6 《兴宁县献方集》统计 |
4.1.7 《高要县献方集》统计 |
4.1.8 《荔湾区献方集》统计 |
4.1.9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统计 |
4.2 九种献方分类统计 |
4.2.1 内科 |
4.2.2 外科 |
4.2.3 妇产科 |
4.2.4 儿科 |
4.2.5 骨伤科 |
4.2.6 皮肤科 |
4.2.7 五官科 |
4.3 九本着述献方人统计 |
4.3.1 献方人特点 |
4.3.2 献方人介绍(献方数最多前十位) |
关济民 |
何中和 |
赵思兢 |
邬碧泉 |
赵裕才 |
邓鹤芝 |
李庭芬 |
赵芳伯 |
覃振安 |
陶葆荪 |
第五章 中医献方专题讨论 |
5.1 献方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
5.1.1 献方运动的产生 |
5.1.2 广东省献方运动启动与发展 |
5.1.3 广东省献方在全国献方运动中的地位 |
5.1.4 为什么要献方 |
5.1.5 存在问题 |
5.2 传染病献方数量居首 |
5.3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质量较高 |
5.3.1 名医所献,疗效当佳 |
5.3.2 经验传承,实属宝贵 |
5.3.3 用方心得,佐证佳效 |
5.3.4 疫病献方,应时之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以长汀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医药卫生领域改革研究 |
1.2.2 乡镇卫生院发展研究 |
1.2.3 基层医改对卫生院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
1.2.4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人物访谈法 |
1.5.4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
1.5.5 技术路线 |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6.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的主要特征与成效 |
2.1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的主要特征 |
2.1.1 “一归口、三下放”激发乡镇卫生院活力 |
2.1.1.1 归口管理,明确决策层地位 |
2.1.1.2 “三权”下放,落实执行层权力 |
2.1.1.3 加强约束,实现监督层制衡 |
2.1.2 用足用活医保政策 |
2.1.3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2.1.4 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并用” |
2.1.5 “一乡一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特色服务 |
2.1.6 开展多层次医联体建设 |
2.1.7 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服务管理 |
2.1.8 实施健康扶贫 |
2.2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取得的成效 |
2.2.1 新农合运行平稳、安全、高效 |
2.2.2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升 |
2.2.3 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
2.2.4 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
2.2.5 积极推进健康精准扶贫工作 |
2.2.6 长汀基层医改经验得到政府及社会的肯定 |
3 长汀县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基本概况 |
3.1 长汀县乡镇卫生院基本现状 |
3.2 长汀县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情况 |
3.3 长汀县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情况 |
3.3.1 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情况 |
3.3.2 乡镇卫生院收入情况 |
3.3.3 乡镇卫生院收支结余情况 |
4 “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
4.1 “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影响的路径分析 |
4.1.1 政府财政补助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
4.1.2 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
4.1.3 政府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
4.2 “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1 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满意度分析 |
4.2.2 乡镇卫生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分析 |
4.2.3 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运行效率的影响分析 |
5 基层医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医疗卫生财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
5.2 医保对基层支持和倾斜力度有待加强 |
5.3 医疗人才瓶颈问题突出 |
5.4 卫生健康信息化严重滞后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本文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落实政府办医职责,保障乡镇卫生院健康发展 |
6.2.2 党政主导,统筹县域综合医改 |
6.2.3 “三医联动”,破解群众“看病贵” |
6.2.4 多元办医,开展特色专科服务 |
6.2.5 深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6.2.6 人才强医,激发医改内生动力 |
6.2.7 信息互联,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
6.2.8 筑牢网底,稳住健康“守门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致谢 |
(9)公立医院改革下的S医院医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结果评析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与不足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医师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与方法 |
2.1 主要概念 |
2.1.1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概述 |
2.1.2 绩效及绩效评价的定义 |
2.1.3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
2.1.4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 |
2.2 医师绩效评价相关方法 |
2.2.1 基于资源的相对价值量表(RBRVS) |
2.2.2 诊断相关分组(DRGs) |
2.2.3 平衡计分卡(BSC) |
2.2.4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
2.2.5 收支结余法 |
第3章 医改政策对医院医师绩效评价的影响及表现 |
3.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3.2 医改政策对医院医师绩效评价的导向 |
3.2.1 坚持公益性导向原则 |
3.2.2 科学激励原则 |
3.2.3 预算管理原则 |
3.3 医改政策对天津市S医院绩效评价的影响 |
3.3.1 取消药品加成 |
3.3.2 分级诊疗 |
3.3.3 支付方式改革 |
3.3.4 医师多点执业 |
第4章 天津市S医院新医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架构与实施 |
4.1 改革前天津市S医院医师绩效评价现状 |
4.1.1 天津市S医院概况 |
4.1.2 改革前天津市S医院医师绩效制度 |
4.2 新医师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和设立 |
4.2.1 新医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
4.2.2 新医师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立 |
4.3 新医师绩效评价指标模型的实施 |
4.3.1 新医师绩效核算 |
4.3.2 外科医师RVS考核 |
4.3.3 内科医师CMI考核 |
4.3.4 门急诊医师挂号就诊人次考核 |
4.3.5 医师绩效评价方案的实施 |
第5章 天津市S医院新绩效评价体系运行效果分析 |
5.1 天津市S医院新绩效评价体系运行前后对比 |
5.1.1 彰显医院公益性,凸显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 |
5.1.2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
5.1.3 提升医院质量与效率,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
5.1.4 重塑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让医务人员更有获得感 |
5.2 天津市S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
5.2.1 公益性与社会效益体现不足 |
5.2.2 满意度指标考核流于形式 |
5.2.3 信息化水平不高 |
5.2.4 目标值设置科学化有待提升 |
5.2.5 绩效沟通机制不佳 |
第6章 天津市S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改善一般性建议 |
6.1 改革对于医院的要求 |
6.1.1 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
6.1.2 健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
6.1.3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
6.2 改善建议 |
6.2.1 建立基于公益性的医院财务体系 |
6.2.2 增加满意度综合指标 |
6.2.3 建立信息化集成平台 |
6.2.4 重塑目标值设置方案 |
6.2.5 完善绩效沟通机制 |
6.3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浅谈中医师如何搞好急诊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你老了——我陪老伴的求医经历[J]. 龚玉.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21(12)
- [2]力攻“神魔”与志做“凡人” ——抖音中的医生自塑媒介形象[D]. 张晓涯.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民营医院HZ医院医生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 何珍.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 毛和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医内科之启延与中医辨证思维思考[J]. 邵生宽.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6]从城镇到乡村:民国时期江南公共卫生的扩张[J]. 李玉尚. 社会史研究, 2020(00)
- [7]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D]. 郑文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基层医改“长汀模式”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影响 ——以长汀县为例[D]. 张晓海.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9]公立医院改革下的S医院医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 朱晓伟.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10]医改新制下社工发展处遇与重要性——以DRGs制度为例[J]. 蔡政忠,杜晓纯,陈玉婷,黎敏仪. 法制与社会, 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