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26例临床分析

儿童抽动障碍26例临床分析

一、小儿抽动障碍2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亮[1](2021)在《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抽动障碍的动态回顾及其对PD-1/PD-L1通路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一 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抽动障碍的疗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韩斐主任门诊建立的TD科研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各年龄段TD患儿及减药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疗程差异,分析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TD疗程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韩斐主任门诊建立的TD科研病历,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历进行资料采集,包括患儿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首发症状、危险因素、中医证候类型、治疗方式和疗程。分析各年龄段TD患儿及减药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疗程差异,对可能影响疗程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TD病例的一般情况:本研究的TD病例中有男孩548例(77.29%),女孩161例(22.71%),平均就诊年龄为8.34±2.41岁,超过半数的患儿来自华北地区(355例,50.07%)。平均发病年龄为6.55±2.10岁,平均病程为21.20±19.94个月,多数患儿就诊时表现为运动发声联合性抽动(401例,56.56%),疾病严重程度多为轻度(334例,47.11%)或中度(348例,49.08%),平均YGTSS评分为35.67±14.56分,脑电图正常者581例(81.95%),无共患病者637例(89.84%)。以眼部抽动为首发症状者最多(419例,59.10%)。情绪变化(391次,23.63%)、感染/炎症(356次,21.51%)、学习压力(282次,17.04%)是最常见的疾病危险因素。肝亢风动证(184例,25.95%)、阴虚风动证(128例,18.05%)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未联用西药者538例(75.88%),规律服药者562例(79.27%)。2.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TD的疗程:平均疗程为32.84±14.41个月。各年龄段TD患儿疗程存在差异(P=0.048),5岁及以下为28.09±12.61个月,5.1~10岁为31.70±13.02个月,10.1~15岁为33.72±14.45个月,15岁以上为38.32±13.37个月。减药过程中不同阶段疗程存在差异(P=0.000),1日1剂为6.39±2.86个月,3日2剂为9.30±4.41个月,2日1剂为8.15±3.73个月,3日1剂为5.15±2.51个月,4日1剂为3.92±1.88个月。3.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TD疗程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疗程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r=0.136),与脑电图呈正相关(r=0.160),与YGTSS评分呈正相关(r=0.559),与联用西药呈负相关(r=-0.085),与规律服药呈负相关(r=-0.168),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452),且与抽动类型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YGTSS评分、是否规律服药、疾病严重程度、脑电图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同时联用西药会对疗程产生影响,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疗程=0.496*YGTSS评分-5.373*规律服药+10.371*重度+4.465*脑电图-2.261*联用西药+18.833(F=82.325,P=0.000<0.01,R2=0.365)。结论:1.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不同年龄阶段抽动障碍患儿的疗程有所差异,所需疗程与患儿的年龄呈正相关。2.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抽动障碍在减药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疗程有所差异,3日2剂和2日1剂所需疗程更长。3.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抽动障碍的疗程受到YGTSS评分、疾病严重程度、是否规律服药、脑电图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同时联用西药的影响。研究二 韩斐教授运用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抽动障碍用药规律的动态变化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对韩斐教授在不同阶段运用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TD用药规律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各阶段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而挖掘潜在的新方组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韩斐主任门诊建立的TD科研病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首诊处方按照初诊时间的不同分别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方剂管理模块,建立4个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比较各阶段首诊处方的高频药物、功效分类、性味归经和组方规律,挖掘2016~2018首诊处方的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新方组合。结果:1.高频药物分析:2007~2009首诊处方常用珍珠母、枳壳、白芷、白芍。2010~2012首诊处方常用珍珠母、枳壳、白芷、芦根。2013~2015首诊处方常用荆芥、石斛、辛夷、蝉蜕2016~2018首诊处方常用白芷、辛夷、首乌藤、蝉蜕。此外,各阶段首诊处方均常用龙骨、牡蛎、酸枣仁、柏子仁、柴胡、僵蚕。2.药物功效分类及性味归经分析:各阶段所用药物均以安神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且安神药和补虚药的使用比例大体呈递增趋势,清热药的使用比例则逐渐降低。各阶段所用药物的四气均以寒、温、平为主,且寒性药的使用比例大体呈递减趋势,平性药的使用比例则逐渐升高。各阶段所用药物的五味均以苦、辛、甘为主,且甘味药的使用比例逐渐升高,苦味、辛味药的使用比例逐渐降低。各阶段所用药物的归经均以心、肝、肺为主,且归心经、肺经药物的使用比例大体呈递增趋势。3.关联规则分析:2007~2009首诊处方常以柴胡配枳壳,石菖蒲配远志;2010~2012首诊处方常以柴胡配芦根,僵蚕配白芍;2013~2015首诊处方常以石斛、僵蚕配柴胡,柴胡配僵蚕、蝉蜕;2016~2018首诊处方常以首乌藤配酸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配酸枣仁、柏子仁。此外,各阶段首诊处方中均常以龙骨配牡蛎、酸枣仁配柏子仁、柴胡配僵蚕、白芷配辛夷。4.2016~2018首诊处方的新方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对2016~2018首诊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6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得到新方组合8个。结论:1.韩斐教授治疗TD从心肝肺立论,以安神、息风、解表为基本治法,尤重安神法的使用。龙骨、牡蛎、酸枣仁、柏子仁、柴胡、僵蚕为静心止动方的核心药物组。2.韩斐教授在治疗TD时越来越重视心肝阴血不足、外风引动内风的病理机制,在安神法的基础上着重滋养心肝阴血、宣肺解表通窍;温补平和的药物使用逐渐增多,苦辛燥烈的药物使用逐渐减少,说明导师治疗TD的用药更加偏于轻清平和。3.通过对2016~2018首诊处方进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新方组合8个,新方功效多偏于解表和养阴,与上述用药规律变化的特点相符。研究三 静心止动方对抽动障碍患儿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通路表达影响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TD组与非TD组儿童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分析其与TD组YGTSS评分的相关性,并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该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PD-1/PD-L1通路与TD的相关性以及静心止动方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TD患儿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非TD儿童,检测两组儿童CD4+T、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并对TD患儿进行YGTSS评分,比较两组儿童PD-1/PD-L1的表达,分析其与YGTSS评分的相关性。TD组患儿用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CD4+T、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分析静心止动方对TD患儿PD-1/PD-L1表达的影响。结果:1.两组儿童的性别和年龄组成无明显差异,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TD组患儿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高于非T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D组患儿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面PD-L1表达高于非T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TD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与YGTSS评分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600X+13.341;TD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与YGTSS评分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50.724X+8.042。4.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临床控制者1例(4.17%),显效者11例(45.83%),有效者9例(37.50%),无效者3例(12.50%),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后YGTSS评分较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儿的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无异常变化。5.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TD组患儿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TD患儿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显着高于健康儿童,且与YGTSS评分具有相关性,推测PD-1升高导致的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与TD密切相关。2.静心止动方治疗后TD患儿外周血CD4+T、CD8+T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明显降低,说明静心止动方可以通过下调PD-1/PD-L1表达,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增强患儿的免疫力。3.本研究中静心止动方治疗TD的总有效率为87.50%,患儿经治疗后抽动症状明显改善,YGT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无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再次证实了从心论治T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杨福双[2](2021)在《安脑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王烈教授自拟“安脑方”对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阳亢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析王烈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将总样本量定为72例,纳入的研究对象均连续口服安脑方治疗3个月,研究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3个不同时间节点(短疗程:治疗30±3天;中疗程:治疗60±3天;长疗程:治疗90±3天)上,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发声性抽动评分、运动性抽动评分、YGTSS总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计算患儿在短疗程、中疗程、长疗程的YGTSS和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情况;此外,计算3个不同观察点的临床总有效率,以评价该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后的发声性抽动评分呈现显着差异(F=154.061,P=0.000),其评分具有显着的线性降低趋势(F=199.445,P=0.000),且不同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前后的运动性抽动评分呈现显着差异(F=374.222,P=0.000),其评分具有显着的线性降低趋势(F=604.185,P=0.000),且不同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后的YGTSS总评分呈现显着差异(F=353.267,P=0.000),其评分具有显着的线性降低趋势(F=489.528,P=0.000),且不同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呈现显着差异(F=357.955,P=0.000),其积分具有显着的线性降低趋势(F=555.173,P=0.000),且不同观察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以YGTSS评分为评价标准的短、中、长疗程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80.88%、89.71%,中疗程的总有效率高于短疗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的总有效率高于短疗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以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价标准的短、中、长疗程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75.00%、88.24%,中疗程的总有效率高于短疗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疗程的总有效率高于短疗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1.王烈教授认为肾不足、心肝有余是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临证以平肝安神、补肾益脑为治法,自拟安脑方治疗。2.安脑方治疗阴虚阳亢证儿童抽动障碍安全有效,且临床疗效与干预时长呈正相关。

樊李根[3](2021)在《疏风平肝止动汤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基于中医学理论,从辨病、辨证与辨体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疏风平肝止动汤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抽动障碍专病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导师经验方“疏风平肝止动汤”,B组予天麻钩藤饮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C组予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加减,三组中药汤剂均根据患儿症状随症加减用药,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疗程为6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分别测量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The 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及中医证候评分表,统计肝、肾功能实验室检验指标及不良反应事件,运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研究结果1.三组在性别、年龄分布、病程、抽动严重程度、治疗前YGT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三组YGTSS评分均出现明显的降低,说明三组均可改善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症状。组间比较可知,A组较B组、C组下降更显着,而B组比C组下降明显,故疏风平肝止动汤组和天麻钩藤饮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组治疗效果优于天麻钩藤饮组,说明抗过敏治疗效果更好,且疏风平肝止动汤组在降低抽动障碍患儿症状方面治疗效果最佳。3.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都有降低,说明三组均可改善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中医证候。A组与B组、C组分别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的组间比较,A组分数最低且减分最多,说明疏风平肝止动汤组改善中医证候效果最显着。4.治疗后,A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B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1.48%;C组临床控制0例,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A组、B组有效率高于C组,且A组比B组有效率更高,说明疏风平肝止动汤组总有效率最高;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方面,A组90.00%、B组77.78%、C组66.67%,通过比较,A组、B组比C组总有效率更高,而A组与B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说明联合抗过敏在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证候方面总有效率更高。5.三组不同时间的YGT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比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YGTSS评分和中医证候的变化具有差异(时间因素p<0.05,时间和组别交互作用p<0.05),说明三组治疗效果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A组、B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YGTSS评分有差异,C组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YGTSS评分有差异,说明联合抗过敏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起效更快;A组分别与B组和C组在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有差异,而B组和C组在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评分有差异,说明疏风平肝止动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评分更低,起效更快。6.本研究所搜集的所有患儿在服药前后进行的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在治疗过程中,C组患儿服药后出现腹泻脱落1例,A组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三组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疏风平肝止动汤在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对改善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的症状及中医证候具有显着的疗效,起效快,安全性高,预后好。2.联合抗过敏治疗对改善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的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更显着,为临床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提供新思路。

杨晴晴[4](2021)在《以干支运气理论为基础探讨出生时运气先天禀赋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探究出生时干支运气禀赋对抽动障碍发病、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及复发情况的影响。2.根据回顾性研究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结果,探究此因素是否是影响抽动障碍短期疗效的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既往留存已临床控制的抽动障碍患儿共721例,将病例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登记录入患儿姓名、性别、就诊年龄、初次就诊时间、末次就诊时间、联系方式、并电话回访其停药后是否复发及复发相关情况。根据患儿的出生日期计算出干支,进而推演出岁运、主运、客运、司天、主气、客气,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抽动障碍患儿出生时干支运气禀赋的整体分布及各自分布是否符合期望分布、其与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的相关性及其对抽动障碍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前瞻性研究: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来源于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门诊病人。依据DSM-V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中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证治分类标准纳入3-18岁的患儿,根据回顾性研究中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结果,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主气少阴君火组)与对照组(主气非少阴君火组)。观察两组患儿同一治疗周期下的疗效差异,探究主气因素中少阴君火因素较其他因素而言是否会对抽动障碍的短期疗效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回顾性研究:1.本研究纳入的721例抽动障碍患儿中,以男性患儿居多,占77.53%,女性患儿占22.47%,男女性别比例为3.45:1,与抽动障碍诊疗指南中男女比例一致,在年龄的分布中,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多见。2.出生日期对应运气因素分布分析(1)单一因素五运因素中岁运、主运、客运及六气因素中主气、客气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抽动障碍的罹患无相关性。少阴君火司天时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抽动障碍的罹患与少阴君火司天有一定的相关性。(2)综合因素出生时六气客主加临因素与抽动障碍的罹患无相关性,岁运-司天运气因素最多为太木-少阴君火、太土-少阳相火,且其整体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运气相合后根据岁运及六气的五行属性关系分为运气同化(天符、岁会、太乙天符、同天符、同岁会)与运气异化(天刑、顺化、不和、小逆)两部分,结果显示各因素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对于是否平气之年的判断自古以来有不同的推算方式,因此,不能明确表示气候的平和与否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2.不同运气因素疗程在721例达到临床控制的抽动障碍患儿中,主气少阴君火因素的患儿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最短,且主气中各因素两两比较可见,少阴君火与其余各因素均有差异,其余因素两两比对均无差异。3.复发情况在回访的287例抽动障碍患儿中,显示影响抽动障碍患儿复发的保护因素为岁运水运太过与木运太过、客运太金与太木、客气太阴湿土,危险因素为少阳相火司天。前瞻性研究:基于达到临床控制疗程结果显示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总体有效,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主气少阴君火不是影响肝亢风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短期疗效的因素。结论:1.出生时干支运气禀赋与抽动障碍的患病、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及复发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抽动障碍患病与少阴君火司天、岁运太木-司天少阴君火、岁运太土-司天少阳相火相关;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中主气少阴君火疗程最短,停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为岁运水运太过与木运太过、客运太金与太木、客气太阴湿土,危险因素为司天少阳相火。2.静心止动方对TD患儿抽动症状疗效显着,但其短期疗效不受主气少阴君火因素的影响。

张艺馨[5](2021)在《抽动障碍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药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儿童抽动障碍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中医药治疗对复发的影响,为临床减少复发提供初步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抽动症专病门诊病例共388例,其中经治疗后控制未复发的病例213例,复发病例175例,出现复发者全部纳入研究,未复发者随机选取175例纳入研究。观察患儿的性别、年龄、胎产情况、出生时健康情况、家族史、情绪、所处环境变化、心理因素、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病程长短、抽动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情况等各种因素对抽动障碍复发的影响;同时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服药疗程及停药快慢对复发的影响。结果:(1)抽动障碍经治后复发175例,未复发213例,复发率约为45.10%。(2)抽动障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患儿出生时健康状况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发病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复发无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胎产情况:异常胎位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如高龄产妇、脐绕颈等对复发无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既往病史及过敏史:患儿既往有结膜炎、手术/外伤史、发病前出现呼吸道感染、食物药物过敏情况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如多动、癫痫对复发无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家族史:患儿近亲属有抽动障碍、癫痫、精神障碍病史对抽动障碍的复发无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血铅及脑电图:患儿血铅、脑电图异常对抽动障碍的复发无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社会心理环境因素:患儿生活中出现情绪刺激、压力/劳累、看电子设备过多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如教养不当、父母吵架、搬家等对复发无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服用西药种类:患儿服用硫必利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用其他西药如阿立哌唑对复发无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抽动障碍情况:抽动严重程度与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病程长短及抽动不同分类对复发无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复发不良刺激:复发组分析此次复发前出现的不良刺激比例,其中呼吸道感染30例(30%),所占比例最高,其他刺激因素分别为情绪波动12例(20%)>压力、劳累8例(13.3%)>看电子设备过多7例(11.7%)>其他疾病2例(3.3%)>手术后1例(1.7%)。(3)中医药治疗对抽动障碍复发的影响:(1)两种不同服药种类:单纯服用中药汤剂与服用中药汤剂加西药的不同情况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中医证型:首次发病时不同中医证候分型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外风引动证与复发有明显相关性;再次探究患儿复发后,不同中医证候分型对复发的影响,结果与首次发病时相同。(3)服用中药汤剂时长:服药3月内、3月至半年、半年至1年、1年至2年以及2年以上几种不同服药时长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服药时间不足3月者更容易出现复发。(4)中药汤剂减药时长:直接停药、减药时间不足1月、1至2月、2至3月以及3月以上几种不同减药时长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发现在减药时间不足2月的情况下更容易复发。(5)停服中药汤剂后复发时间:复发组分析此次复发前停服中药不同时间人数,其中停药后3个月至6个月出现复发94例(53.7%),所占比例最高,3年以上出现复发1例(0.6%),所占比例最低。结论:在本次研究中:(1)抽动障碍复发率约为45.10%;(2)患儿母亲孕期异常胎位,患儿出生时健康状况欠佳、呼吸道感染、结膜炎、手术/外伤、食物药物过敏、情绪刺激、压力/劳累、看电子设备过多,是否服用硫必利以及疾病严重程度与抽动障碍的复发有关;(3)单纯服用中药汤剂与服用中药汤剂加西药与复发有相关性,服用中药的基础上是否加服西药对抽动障碍的复发与否有关;(4)中医证型与抽动障碍复发有相关性,其中外风引动证与复发有明显相关性;(5)服用中药汤剂的时长与复发有相关性,服药时间不足3月及1年至2年与复发有明显相关性,在服药不足3月的情况下更容易复发;(6)中药汤剂减药时长与复发有相关性,减药时间在2月以内及2至3月与复发有明显相关性,在减药时间不足2月的情况下更容易复发。

罗旺[6](2021)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观察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希望为优化儿童TD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临床对象,按照就诊时的顺序进行编号,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针药组(中药联合针刺治疗)32例,中药对照组32例,西药对照组(硫必利治疗)32例。1个月为一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的观察。观察治疗前、后YGTS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在YGTSS运动性、发声性及总积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三组在中医证候积分的主症与次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亦均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三组治疗该病的治疗方案均有显着疗效。2.经过治疗后,在运动性及发声性抽动方面,中药对照组与西药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的治疗效果相当;针药组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本病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3.经过治疗后,三组在治疗1月、2月、3月后的YGTSS总积分方面,中药对照组与西药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在治疗1月、2月、3月后的治疗效果相当;针药组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本病在治疗1月、2月、3月后的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4.在中医证候积分的主症及次症方面,中药对照组与西药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无论是在中医证候积分的主症还是次症方面,两者治疗效果相当;针药组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本病在改善患儿中医症状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5.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及针药组的有效率分别76.67%、80%、93.33%,三组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的治疗效果有差异。西药对照组与中药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纯使用中药治疗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效果相当;针药组的有效率对比西药对照组与中药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本病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或单纯使用西药治疗。6.经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方面,西药对照组有效率73.33%,中药对照组组83.33%,针药组96.67%。三组对比,P<0.05,说明三组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中药对照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本病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本病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相当;针药组与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本病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或单纯使用西药治疗。7.在治疗过程中,三组患儿的安全指标均未见异常。但在治疗过程中,西药对照组出现了6例不良反应,中药对照组出现了2例不良反应,针药组出现了1例不良反应。【结论】1.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儿童TD的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或使用硫必利治疗,其疗效最佳。2.单纯使用中药治疗儿童TD的治疗效果与使用硫必利的治疗效果相当。3.相比于使用硫必利治疗,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儿童TD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更少,副作用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刘媛媛[7](2021)在《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熄风涤痰汤治疗风痰扰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并且在2019年01月~2020年10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及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患儿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给予熄风涤痰汤加减口服配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口服配合基础治疗。拟定12周为1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及随访后,对试验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完成情况:试验组共计纳入患儿36例,中途脱落1例;对照组共计纳入患儿36例,中途脱落4例;试验组最终纳入35例,对照组最终纳入32例。(2)总体疗效评估:治疗后分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试验组控制例数为6例,显效例数为21例,总控显率为77.14%;对照组控制例数为6例,显效例数为18例,总控显率为75%;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均有显着疗效。(3)耶鲁量表评分比较:对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耶鲁量表各项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为P<0.001,说明两组治疗措施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治疗后,对两组的耶鲁量表各项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总评分、运动性抽动评分及发声性抽动评分方面,均为P>0.05,说明两组治疗措施在改善患儿抽动症状方面疗效相当。(4)中医证候疗效评估: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各项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为P<0.001,说明两组治疗措施均能够显着改善风痰扰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中医证候。且治疗后试验组的次症评分及证候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均为P<0.001,说明试验组治疗措施更能够改善患儿的中医次症,并且试验组的中医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5)研究期间,未在试验组患儿中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共计出现2例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嗜睡,嘱患儿多饮水、多休息后患儿症状可自行缓解。结论:(1)熄风涤痰汤与盐酸硫必利片均能有效改善风痰扰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二者总体疗效相当。(2)熄风涤痰汤较盐酸硫必利片更能改善患儿中医次症,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朝阳[8](2021)在《耳穴贴压辅助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耳穴贴压配合熄风涤痰汤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临床研究,验证耳压辅助治疗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中医特色疗法在抽动障碍治疗方面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共纳入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仅予以熄风涤痰汤口服,治疗组服用熄风涤痰汤同时配合耳压治疗。按4周1疗程,合计观察2疗程。分别在初诊时及第4、第8周针对患儿来前1周的症状进行详细问诊,并填写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e Severity Scale,YGTSS)和中医证候量表,将两组数据录入SPSS17.0,处理分析后比较相关差异。结果:(1)完成病例:共纳入60例,两组各30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脱离2例,治疗组脱离3例,共完成55例。(2)基线结果: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YGTSS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差异:治疗4周后、8周后,对两组YGTSS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减分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内差异:治疗4周后、8周后,两组YGTSS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疗效差异:治疗4周后YGTS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78.57%、92.59%;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82.14%、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YGTSS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89.29%、96.30%;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为92.86%、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两组有效率均随疗程增加而增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耳穴贴压配合熄风涤痰汤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有效性、安全性值得肯定。(2)在抽动障碍治疗初期,可配合应用耳穴贴压更好更快的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其长期的辅助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吴棋辉(Ng KeiFai)[9](2021)在《“辨体施针”针法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中医体质分布与抽动障碍之间的关系,将“辨体施针”针法用于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提供临床治疗抽动障碍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和江苏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100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并作分析;结合100例样本调查,选择临床最常见的3种偏颇体质纳入临床治疗,纳入量为40例,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基础治疗+“辨体施针”针法,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对照组:基础治疗,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结果:(1)两组患儿疗程前后总抽动分数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抽动分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辨体施针”针法结合基础治疗改善抽动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34<0.05)。(2)两组患儿疗程前后整体损害得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整体损害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整体损害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05)。(3)两组患儿疗程前后总严重程度分数比较:两组治疗后总严重程度分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辨体施针”针法结合基础治疗改善TD的总严重程度更为显着。(4)两组治疗后,“辨体施针”针法结合基础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为90%,对照组为7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体施针”针法治疗TD的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使用基础治疗,透过辨体配穴改善患儿抽动症状和社交心理方面,提高治疗有效率,使患儿免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为患儿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沈莉[10](2020)在《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对比TD组与非TD组外周血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探讨与TD的相关性,明确TD患儿的免疫状态。2.通过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TD 12周的疗效,验证“从心论治”的科学性,通过研究疗前、疗后TD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明确静心止动方在细胞水平和免疫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寻找中医药治疗TD的突破点。方法:1.收集2018年8月-2019年8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儿科门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18岁TD患者和同期我院体检非TD者,分别纳入TD组、非TD组。2.检测、观察疗前TD患儿与非TD患儿外周血的CD8+CD28-、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观察有无异同;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TD患儿的CD4+CD25+CD127-、CD8+CD28-Treg 细胞水平变化情况。3.CRF表(病例报告表)记录:①TD患儿一般资料,②TD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③实验室相关指标:TD组治疗前、治疗后的CD8-CD28-、CD4+CD25+CD127-、尿常规、肝肾功能;非TD组入组时的 CD4+CD25+CD127-、CD8+-CD28、尿常规、肝肾功能;④记录有无不良事件。4.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参数检验,计数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差异性检验采用独立t检验、Mann-Whitney Utest、单因素方差、Kruskal-Wallis H、卡方检验等: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Kendalls tau-b秩相关等;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判别分析。结果:1 CD4+CD25+CD127-、CD8+CD28-Treg 细胞与 TD 的相关性1.1本试验最终纳入TD组65例,非TD组30例。1.2疗前TD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整体水平较非TD组无显着差异,P=0.550(P>0.05)。但在年龄<8岁组、肺脾气虚组、阴虚风动组中,疗前TD组CD4+CD25+CD127 Treg细胞水平低于非TD组;在年龄大于11岁组、心肝热炽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高于非TD组(年龄、证型无交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1.3非TD组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与年龄存在显着直线影响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207 X+10.40。而TD组在疗前中未呈现这种线性关系,再次验证了疗前TD组存在CD4+CD25+CD127-Treg细胞异常1.4疗前TD组的CD8+CD28-Treg细胞整体水平高于非TD组(P=0.042<0.05)。在不同分组中具体表现为:疗前TD女孩组、年龄小于8岁组、病情中度、重度组、TS组、CTD组、阴虚风动组的CD8+CD28-Treg细胞水平高于非TD组,在本试验中,病情程度与TD类型存在交叉影响,其余均为独立影响因素。1.5疗前TD组男孩与女孩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CD8+CD28-Treg细胞的异常也主要表现于在女孩组,即男孩、女孩对Treg细胞的表达能力存在差异。1.6以疗前TD组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对中医证型进行判别,总正确判别率为73.8%,其中对心肝热炽证判别的准确率高达83.9%。1.7 疗前 TD 组与非 TD 组在 CD4+CD25+CD127-、CD8+CD28、CD4+、CD8+、CD3+之间的关系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即TD的Treg细胞其与周围免疫细胞的关系仍相对稳定,表明TD免疫功能的异常是免疫系统的整体异常。2.静心止动方对TD的影响静心止动方治疗TD 12周后,病情得到控制者7例(10.8%),疗效显着者29例(44.6%),有效者23例(35.4%),无效者6例(9.2%),总有效率为90.8%。不同性别组、年龄组、证型组组间的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21<0.05。3.静心止动方对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影响3.1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疗后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水平向非TD组接近,各小组中Treg细胞疗后水平除阴虚风动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仍低于非TD组(P<0.05)、疗后TD女孩组CD8+CD28-Treg细胞水平仍高于非TD组(P<0.05),余较非TD组均已无显着差异。3.2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的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变化率与YGTSS减分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1.TD患儿存在免疫系功能异常,且是免疫系统的整体异常,而不仅仅局限于某类免疫细胞的异常。其免疫功能的异常即可表现免疫耐受降低,又可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增强。推测由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免疫交叉反应及(或)炎症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是导致TD发病原因之一。2.男孩、女孩对Treg细胞的表达能力不同,推测可能是TD男女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之一。3.证型是影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水平差异的显着因素,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可以考虑作为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4.在本试验中,静心止动方的总有效率为90.8%,其疗效不受性别、年龄、证型的影响,对于重度TD,其总有效率也可达78.6%。静心止动方治疗TD安全有效,且局限性小,可广泛的面向TD患病群体。5.静心止动的疗效与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疗前、疗后的变化率具有一致性,即静心止动方在治疗TD患儿同时,对Treg细胞具有纠偏作用,尤其对呈双向异常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双向调节作用。

二、小儿抽动障碍2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抽动障碍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抽动障碍的动态回顾及其对PD-1/PD-L1通路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治疗进展
        4. 实验研究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治疗现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研究一 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抽动障碍的疗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方法
        4. 入选标准
        5. 数据获取与处理
        6. 观察指标
        7. 质量控制
        8. 伦理审查
        9. 统计分析
        结果
        1. LTD病例的一般情况
        2. 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TD的疗程
        3. 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TD疗程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 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TD疗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1. LTD病例的一般情况分析
        2. 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TD的疗程分析
        3. 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TD疗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研究二 韩斐教授运用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抽动障碍用药规律的动态变化研究
        前言
        研究方案
        1. 处方来源
        2. 入选标准
        3. 一般资料
        4. 数据预处理
        5. 数据分析方法
        结果
        1. 高频中药频次分析
        2. 中药功效分类分析
        3. 中药性味归经分析
        4.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5. 2016~2018首诊处方熵聚类分析
        讨论
        1. 高频药物分析
        2. 药物功效分类与性味归经分析
        3.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4. 基于2016~2018首诊处方的新方组合分析
        结论
    研究三 静心止动方对抽动障碍患儿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通路表达影响的研究
        前言
        研究方案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入选标准
        4. 疗效评价标准
        5. 研究方法
        结果
        1. TD组与非TD组基线资料比较
        2. TD组与非TD组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比较
        3. TD组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与YGT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4. 静心止动方治疗TD的疗效评价
        5. 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差异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PD-1/PD-L1通路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2. 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与TD的相关性分析
        3. PD-1/PD-L1通路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表达影响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附件

(2)安脑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病名渊源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二、西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临床表现
        2 诊断标准
        3 病因与发病机制
        4 治疗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入选标准
        4 质量控制
    二、研究方案
        1 研究方法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
        2 疗效评定
        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二、导师学术思想浅析
        1 首创病名“妄为证”
        2 肾不足,心肝有余为病机关键
        3 重视大脑机能
        4 治疗关键
    三、方药分析
        1 功用主治及药理作用
        2 配伍分析
    四、从心肝肾论治的理论依据
        1 肝与本病之间的联系
        2 心与本病之间的联系
        3 肾与本病之间的联系
    五、结果讨论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
        3 安全性分析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疏风平肝止动汤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抽动障碍严重程度评定标准
        1.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收集病例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前各评分比较
        3.3 治疗6周前后各评分比较
        3.4 治疗6周后各评分比较
        3.5 治疗不同时间各评分比较
        3.6 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3.7 安全性分析
        3.8 随访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抽动障碍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探讨
    3 方义分析
    4 现代药理研究
    5 结果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以干支运气理论为基础探讨出生时运气先天禀赋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1 抽动障碍概述
        2 流行病学
        3 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3.1 遗传因素
        3.2 神经递质
        3.3 免疫及感染因素
        3.4 心理及环境因素
        4 诊断标准
        5 西医治疗
        5.1 健康教育及行为治疗
        5.2 药物治疗
        5.3 外科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及沿革
        2 病因病机
        2.1 心肝有余,情志失调
        2.2 脾常不足,饮食内伤
        2.3 肺常不足,外邪侵袭
        2.4 肾常虚,先天禀赋不足
        3 治疗
        3.1 内治
        3.2 外治及综合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五运六气学说与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
        1 五运六气的基本内涵
        1.1 五运
        1.2 六气
        1.3 运气相合
        2 运气与疾病相关
        2.1 运气与疾病发生
        2.2 疾病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回顾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临床观察指标
        2.1 病历资料
        2.2 运气资料转化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一般资料
        5.2 出生日期运气分布情况
        5.3 运气因素下疗程分布
        5.4 复发情况
        6 讨论
        6.1 一般资料
        6.2 出生日期对应运气因素分布分析
        6.3 不同运气因素疗程分析
        6.4 复发情况分析
        7 小结
    研究二 前瞻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样本量估计
        3 治疗方案
        4 临床疗效观察
        4.1 临床观察指标
        4.2 临床疗效评定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方法
        7 结果与分析
        7.1 基本资料比较
        7.2 疗效对比
        7.3 安全性评价
        8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调查一般情况采集表
    附录2:一般情况采集表(回访版)
    附录3: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

(5)抽动障碍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药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案
    4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抽动障碍及其复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2.1 遗传因素
        1.2.2 生物因素
        1.2.3 其他因素
        1.3 诊断
        1.3.1 脑电图检查
        1.3.2 血清学检验
        1.4 药物治疗
        1.5 非药物治疗
        1.5.1 行为干预疗法
        1.5.2 经颅刺激
    2 中医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2.1 中医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中药辨证治疗
        2.3.1 从肝论治
        2.3.2 从心论治
        2.3.3 从脾胃论治
        2.3.4 从肺论治
        2.3.5 从肾论治
        2.3.6 从风痰论治
        2.3.7 从血瘀论治
        2.4 中医外治疗法
        2.4.1 针刺治疗
        2.4.2 灸法治疗
        2.4.3 推拿治疗
        2.4.4 手法治疗
        2.4.5 耳穴贴敷
        2.4.6 综合疗法
        2.5 其他疗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辨证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含脱落及终止标准)
        1.6 实施难点
        1.7 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收集病例
        2.2 病例分组
        2.3 治疗方案
        2.3.1 治疗方法
        2.3.2 注意事项
        2.4 疗程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标准
        2.6.1 抽动症状疗效评判标准
        2.6.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7 安全指标观测
        2.8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三组患儿治疗前性别及年龄比较
        3.2 三组患儿发病年龄及病程比较
        3.3 三组治疗前、治疗后运动性抽动积分比较
        3.4 三组治疗前、治疗后发声性抽动积分比较
        3.5 三组治疗前、后YGTSS评分的比较
        3.6 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3.7 三组治疗3 月后YGTSS疗效情况
        3.8 三组治疗3 月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情况
        3.9 安全性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对抽动的认识
    2 对方药的分析
    3 对针刺处方的分析
    4 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随机数表
附录2 临床病例记录表
附录3 YGTSS 量表
附录4 中医证候(脾虚肝亢证)的症状体征积分评分表
个人简介

(7)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1.2 对本病病因的认识
        1.3 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1.4 对本病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2.1 概述
        2.2 本病的病因
        2.3 本病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治疗方案
        1.8 观察指标
        1.9 观察周期
        1.10 疗效评定
        1.11 不良反应观察
        1.12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完成情况
        2.2 一般资料分析
        2.3 疗效分析
        2.4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导师经验分析
    3 组方分析
        3.1 药物组成
        3.2 随症加减
        3.3 组方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耳穴贴压辅助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耳穴疗法治疗抽动障碍研究概况
        1.1 文献资料
        1.2 研究概况
        1.3 讨论
    2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概况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共患病
        2.4 药物治疗
        2.5 非药物治疗
        2.6 预后
    3 中医学对对抽动障碍的研究概况
        3.1 病名
        3.2 病因病机
        3.3 内治法
        3.4 外治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筛选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案
        3.1 对照组(熄风涤痰汤组)
        3.2 治疗组(熄风涤痰汤配合耳压组)
        3.3 注意事项
    4 疗效判定标准及安全性
        4.1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4.2 中医证候量表
        4.3 安全性评价
    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6 研究结果
        6.1 一般资料分析
        6.2 组间比较
        6.3 组内比较
        6.4 不同疗程疗效对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组方选穴分析
    2 结果分析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病例记录表
    附录二
    附录三 中医证候量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辨体施针”针法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1.1 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
        1.2 抽动障碍的治疗
    2.西医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治疗
    3.中医对于辨体的认识
        3.1 古代中医对辨体的认识
        3.2 古代中医对小儿辨体的认识
        3.3 现代中医对辨体的认识
    4.抽动障碍与体质的关系
        4.1 抽动障碍患儿的体质分型
        4.2 辨体施治应用于抽动障碍
        4.3 体质对针刺治疗抽动障碍的影响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
    2.诊断标准
        2.1 TD诊断标准(参照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
        2.2 体质分类标准
    3.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中止试验标准、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中止试验标准
    4.治疗方法
        4.1 基础治疗: 普通针刺+行为心理干预疗法
        4.2 治疗组: 基础治疗+“辨体施针”针法
        4.3 对照组: 仅采用基础治疗
    5.疗效评价
        5.1 疗效指标: YGTSS量表评分
        5.2 疗效判断
        5.3 安全评估
    6.统计学方法
    7.病情资料评估
    8.治疗结果
        8.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抽动分数比较
        8.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整体损害量表得分比较
        8.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严重程度分数比较
        8.4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8.5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事件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辨体施针”针法治疗抽动障碍的理论依据
    2.抽动障碍患儿体质分布的分析
        2.1 气郁质
        2.2 特禀质
        2.3 阴虚质
    3.辨体施针的选穴依据
        3.1 气郁质
        3.2 特禀质
        3.3 阴虚质
    4.普通针刺的选穴依据
    5.行为心理干预疗法的作用
    6.研究结果分析
        6.1 “辨体施针”针法结合基础治疗对总抽动分数的影响
        6.2 “辨体施针”针法结合基础治疗对整体损害得分的影响
        6.3 “辨体施针”针法结合基础治疗对总严重程度分数的影响
        6.4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
    7.结论
    8.问题与不足
    9.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2: 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
    附录3: 体质量表
致谢

(10)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中医综述
        1 与抽动障碍相关的古代文献记载
        2 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
        3 抽动障碍的治疗
        4 总结
        参考文献
    (二) 西医综述
        1. 抽动障碍的发展概述
        2. 抽动障碍的概念
        3. 抽动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4. 抽动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5. 抽动障碍的治疗
        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一) 临床研究方案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入选标准
        4 试验研究方法
        5 质量控制
    (二)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TD组与非TD组的构成情况
        1.2 计量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2 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的水平比较
        2.1 疗前TD组与非TD组总水平比较
        2.2 疗前TD组与非TD组在不同小组中的比较
        2.3 探讨影响因素的独立情况
        3 探讨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在“关系”上有无差异
        3.1 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纵横关系”
        3.2. 横向关系分析
        3.3 纵向关系分析
        4 CD4~+CD25~+CD127~-、CD8~+CD28~-对中医证型判别分析
        5 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的疗效及对Treg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
        5.1 静心止动治疗12周的疗效分析
        5.2 静心止动治疗12周的CD4~+CD25~+CD127~-、CD8~+CD28~-水平变化
        5.3 Treg细胞疗前疗后的变化率与减分率的相关性分析
    (三)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的水平差异分析
        3 疗前TD组与非TD组在CD4~+CD25~+CD127~-、CD8~+CD28~-、CD4~+、CD8~+、CD3~+之间关系上的一致性分析
        4 TD的Treg细胞异常及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
        5 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的疗效及CD4~+CD25~+CD127~-、CD8~+CD28~-变化分析
        6 Treg细胞在临床运用的潜在价值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个人简介

四、小儿抽动障碍2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静心止动方加减治疗抽动障碍的动态回顾及其对PD-1/PD-L1通路表达影响的研究[D]. 李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2]安脑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福双.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疏风平肝止动汤治疗特应性体质儿童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临床观察[D]. 樊李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以干支运气理论为基础探讨出生时运气先天禀赋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D]. 杨晴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抽动障碍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药治疗对其影响的研究[D]. 张艺馨.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罗旺.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熄风涤痰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痰扰动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媛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耳穴贴压辅助治疗抽动障碍风痰证的临床观察[D]. 陈朝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辨体施针”针法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观察[D]. 吴棋辉(Ng KeiFai).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D]. 沈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标签:;  ;  ;  

儿童抽动障碍2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