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达标升级应做到“四到位”(论文文献综述)
刘正国[1](2013)在《铁法能源公司对标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铁法能源公司往往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相对稳定的队伍和相对稳定的效益中,存在着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思潮,严重制约着铁法能源公司追求卓越、挺进全国煤炭行业第二集团军战略目标的实现。引入对标管理机制,通过内外对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机制,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对标管理的实质是以优秀榜样为目标找差距、增效益的方法和过程,对铁法能源公司充分调动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并实现动态的最佳组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论文结合企业对标管理,探讨铁法能源公司对标管理模式的构建,着重分析对标管理模式的框架体系、对标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对标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对标管理模式的主要任务及对标管理模式的规范程序等方面。以此为指导完成铁法能源公司标杆甄选与指标体系建设,并论证了标杆甄选、指标体系的确定和指标分析的具体方式与步骤。论文提出了铁法能源公司对标管理工作考核的关键任务,全面阐释对标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对标管理考核的程序、对标指标评价的一般方法、对标指标考核计分方法等。进而,论文提出了铁法能源公司对标管理的保障措施,论述了对标管理组织架构、对标管理实施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及对标管理岗位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对企业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李红霞[2](2013)在《XX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这一主题思想,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对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定位、目标、保障的措施,及管理模式的确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XX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模式及相应的实施对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介绍了集团公司基本情况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出了企业原有的战略管理、内部管理,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促使企业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阶段,必须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型企业向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转变,顺利实现企业的转型。第二部分,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和SWOT分析法。外部环境包括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组织架构,产品和生产能力现状,安全状况,人力资源等。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了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所在,对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实证性研究、探讨,指出实施战略管理管理是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要务。第三部分,根据上述的分析,提出了XXX集团公司可采取的发展战略,即以“以煤为主,相关多元”的总体发展战略。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的结构调整为抓手,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突出煤炭主业,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形成煤、煤化工、电、铝、建材、物流等六大产业全面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确立了发展的定位,发展的思路,发展的重点。最后论文对XX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希望对煤炭企业实现顺利转型为多元化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杨彬,纪爱梅[3](2008)在《村级财务乡镇代管的难点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近年来,村级财务由乡镇代管作为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财务收支混乱、干群关系紧张等社会问题的对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伺题。鉴此,尽快找出难点,进一步
孙海涛[4](2008)在《德州供电公司生产计划系统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供电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是约束和调整生产系统各项工作的体系和框架,联系着物资采购、调度、运行、检修、设计、施工等环节,通过事先筹划、安排、沟通和调整,促成各部门单位协调一致,是企业有步骤、有安排的开展生产工作的基本手段。论文界定了生产计划系统的管理范畴,结合公司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分析,查找影响因素,详细研究生产计划系统的管理要素,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并对推动计划管理改进提出了措施建议。 论文提出建立完善计划管理辅助体系,为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进度,分析限制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提出完善计划系统结构,在时间范畴上,以年度生产计划协调全年基建、改造、检修等项目安排,以月度生产计划为细化;在管理范畴上,建立完善现场作业计划,作为公司生产计划的有力补充。
张文婧,孙兰君[5](2006)在《高起点上的新跨越》文中认为$T抓住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在衡水劳动技工学校调研、采访时所感受到的,是该校领导班子在这方面保持了那么一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经过多年的努力,衡水劳动技工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命名为“?
邹积慧[6](2005)在《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探讨的热点和重点。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已通过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被世界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信仰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围绕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研究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趋向于多学科交叉,围绕同一个主题在理论上逐步融合。 我国做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举足轻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重点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等多重压力,严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只能从原有的靠大量增加资源消耗的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到尽量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垦区的国有农场从1947年开始创建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分布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等54个县(市),现有土地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2%;耕地面积205万公顷,约占全国农垦系统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全省耕地面积的近四分之一;拥有林地87万公顷,草原37万公顷,水面27.4万公顷。到2004年底,黑龙江垦区拥有资产总额545亿元,实现生产总值195.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7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31万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械8115台,喷灌机5024套,挖掘机382台,水稻插秧机2.18万台,农用飞机30架,机场53处,各种汽车1.62万辆,旱地农田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95%。水田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84%,综合机械化率达86.5%以上。粮食生产占全省粮豆总量的30%,商品率达87.3%以上,同时还向国家交售大量的农副产品。黑龙江农垦在全省农业乃至全国农业生产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目前,黑龙江农垦总局下辖九个分局,104个国有农(牧)场,各类工、商、运、建、服企业1354个,从业人员70.8万人,总人口157.5万人,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政、社、企一体的社会经济区域。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机械化程度较高,耕地面积较大,每年上交的商品粮可以供京、津、沪和陆海空三军一年的口粮,是共和国重要的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由于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资源和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如何实现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垦区人面前既现实又严肃的重大课题。因此,本论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论述,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 (1) 本文首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在黑龙江垦区的地位和
刘爱国[7](2002)在《会计达标升级应做到“四到位”》文中研究说明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避免“一阵风”、“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领导和银行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是搞好会计达标升级工作的关键。充分认识到会计达标升级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建立会计工作的良好秩序。
马建民,刘士航[8](1999)在《会计达标升级应“四到位”》文中认为会计工作作为金融部门的基础工作,是提高其业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会计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全面工作的开展。而搞好会计达标升级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朱钅容基总理提出的恢复银行“三铁”信誉,切实加强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会计达标升级工...
二、会计达标升级应做到“四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达标升级应做到“四到位”(论文提纲范文)
(1)铁法能源公司对标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铁法能源公司对标管理模式的构建 |
2.1 对标管理模式的框架体系 |
2.2 对标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 |
2.3 对标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
2.4 对标管理模式的主要任务 |
2.5 对标管理模式的规范程序 |
第3章 铁法能源公司标杆甄选与指标体系 |
3.1 煤矿对标的分类 |
3.2 标杆甄选 |
3.3 对标的主要内容 |
3.4 各部门对标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4章 铁法能源公司对标管理工作的考核 |
4.1 对标考核的组织与管理 |
4.2 对标管理考核的程序 |
4.3 对标指标的评价方法 |
4.4 对标指标考核计分方法 |
第5章 铁法能源公司对标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对标管理组织架构 |
5.2 对标管理岗位精细化管理 |
5.3 对标数据库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XX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XXX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
1.3 研究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XX集团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2.1 外部环境分析 |
2.1.1 政策、法律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产业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1.5 市场环境 |
2.2 内部环境分析 |
2.2.1 集团公司组织架构 |
2.2.2 产品和生产能力现状 |
2.2.3 安全况状 |
2.2.4 人力资源 |
2.3 SWOT分析法 |
2.3.1 优势分析 |
2.3.2 劣势分析 |
2.3.3 机会分析 |
2.3.4 威胁分析 |
3 XX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构建 |
3.1 发展战略 |
3.1.1 指导思想 |
3.1.2 XX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
3.2 发展战略总体目标 |
3.2.1 集团公司生产规划目标 |
3.2.2 集团公司销售收入总额预测目标 |
3.2.3 集团公司利润总额预测 |
3.3 发展战略实施步骤 |
3.4 发展战略的重点 |
4 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4.1 推行管理体制创新 |
4.2 实施低成本领先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
4.3 加强对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
4.4 完善资本运营,为战略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
4.5 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为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
4.6 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4.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4.8 完善煤炭营销机制,提高应对多变市场风险能力 |
4.9 推进信息化建设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德州供电公司生产计划系统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实用价值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德州供电公司计划管理体系 |
2.1 德州供电公司基本情况 |
2.1.1 德州供电公司概况 |
2.1.2 公司发展战略 |
2.2 公司综合计划管理 |
2.2.1 综合计划管理的目标描述 |
2.2.2 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 |
2.2.3 综合计划管理的企业文化 |
2.2.4 综合计划管理的指标体系 |
2.2.5 综合计划管理的组织机构 |
2.2.6 综合计划管理的管理流程 |
2.2.7 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办法规定 |
2.2.8 综合计划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分析 |
2.3 公司生产计划管理 |
2.3.1 德州供电公司生产系统的构成 |
2.3.2 生产系统各单位分工 |
2.3.3 列入生产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
2.3.4 生产计划系统的管理范畴和作用 |
第三章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初步分析 |
3.1 生产计划的管理体系 |
3.1.1 生产运行管理状况 |
3.1.2 生产计划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流程 |
3.1.3 现有生产计划的申报范围和格式内容 |
3.1.4 管理标准 |
3.1.5 考核指标 |
3.2 影响计划执行的因素 |
3.3 计划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
3.4 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
3.4.1 计划补充和调整情况 |
3.4.2 重复停电情况 |
3.4.3 计划工作延期统计分析 |
3.4.4 生产计划执行情况汇总 |
3.5 对各类因素分析汇总得出结论 |
第四章 分析查找生产计划系统存在问题 |
4.1 针对计划系统主要要素展开分析 |
4.1.1 计划制定者 |
4.1.2 计划范围 |
4.1.3 与资源配置的协调 |
4.1.4 计划形式 |
4.1.5 与业绩评价的协调 |
4.2 对计划制定和执行控制流程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
4.3 存在问题汇总 |
第五章 生产计划系统的改进措施 |
5.1 基本改进思路 |
5.2 具体改进措施 |
第六章 工作分解法和网络图的应用与意义 |
6.1 为什么要引入工作分解法和网络图 |
6.1.1 供电公司的生产建设项目 |
6.1.2 供电公司项目管理现状 |
6.2 工作分解法 |
6.2.1 工作分解的目标 |
6.2.2 工作分解的方法 |
6.2.3 工作分解的过程和结果 |
6.3 工作分解结构图和责任分配矩阵 |
6.3.1 工作分解结构图的含义 |
6.3.2 工作分解结构图的内容 |
6.3.3 XX站10kV开关柜更换工作分解结构图 |
6.3.4 项目责任分配表 |
6.4 项目活动清单 |
6.4.1 项目活动定义 |
6.4.2 项目活动定义的方法 |
6.4.3 项目活动定义的成果 |
6.4.4 XX站10kV开关柜更换工作活动清单 |
6.4.5 项目活动时间估计 |
6.4.6 项目活动排序 |
6.4.7 XX站10kV开关柜更换活动清单和持续时间估算表 |
6.5 网络图 |
6.5.1 XX站10kV开关柜更换项目工序时间参数计算 |
6.5.2 XX站10kV开关柜更换项目网络图 |
6.5.3 关键路径的确定 |
6.5.4 项目进度计划的优化 |
6.6 工作分解和网络图的应用与意义 |
6.6.1 工作分解和责任分配表的作用 |
6.6.2 网络图和关键路径法的作用 |
6.6.3 工作分解和网络图的意义 |
第七章 现场作业计划的改进和效用 |
7.1 现有现场施工管理体系 |
7.1.1 “两票”管理规定 |
7.1.2 “工作票”的基本内容和管理规定 |
7.1.3 “操作票”的基本内容和管理规定 |
7.1.4 “两票”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
7.2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
7.2.1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基本要求 |
7.2.2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指导思想 |
7.2.3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种类和内容 |
7.2.4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
7.3 作业组织管理的改进思路 |
7.3.1 现有计划管理体系的不足 |
7.3.2 现场作业计划的提出 |
7.4 现场作业计划的应用实例 |
7.4.1 XX站10kV开关柜更换工作的停电计划 |
7.4.2 XX站10kV开关柜更换工作涉及的工作票和操作票 |
7.4.3 XX站10kV开关柜更换工作的作业计划 |
7.5 现场作业计划的作用 |
第八章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
8.1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
8.1.1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
8.1.2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
8.1.3 供电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
8.2 供电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 |
8.2.1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理念 |
8.2.2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 |
8.2.3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
8.3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
第九章 推动计划管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
9.1 计划管理改进面临的阻力 |
9.1.1 组织体系惯性的阻碍 |
9.1.2 技术力量的阻碍 |
9.2 推动计划管理改进的措施 |
第十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6)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概述 |
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界定 |
2.1.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2.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2.1.3 农业可持续发展在黑龙江垦区的地位和作用 |
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2.2.1 人与自然的协调性 |
2.2.2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
2.2.3 农业资源利用的永续性 |
2.2.4 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
2.2.5 人口规模的适度性 |
2.2.6 各种因素的互联性 |
2.2.7 发展目标的多元性 |
2.2.8 增长方式的集约性 |
2.3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
2.3.1 农业资源的规模性 |
2.3.2 资源环境的相对优越性 |
2.3.3 人口增长的低速性 |
2.3.4 产业结构的多元性 |
2.3.5 生产经营的先进性 |
2.3.6 人力资源的丰富性 |
2.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
2.4.1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2.4.2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
3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
3.1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
3.1.1 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 |
3.1.2 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
3.2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优势 |
3.2.1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 |
3.2.2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 |
3.2.3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优势 |
3.2.4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优势 |
3.3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3.3.1 资源和经济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
3.3.2 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 |
3.3.3 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制约因素 |
4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 |
4.1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垦区发展 |
4.1.1 人口、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
4.1.2 以人为本与人力资源开发 |
4.1.3 人力资源开发在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4.1.4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途径 |
4.2 垦区农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
4.2.1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发展 |
4.2.2 人力资本投资与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
4.2.3 建立新型的垦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
4.3 垦区农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
4.3.1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 |
4.3.2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
4.3.3 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组织的作用 |
4.3.4 增强农工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 |
5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 |
5.1 技术创新与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
5.1.1 以技术创新改造传统农业 |
5.1.2 以技术创新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
5.1.3 以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
5.2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优势与劣势 |
5.2.1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优势 |
5.2.2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劣势 |
5.3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趋势、领域及重点 |
5.3.1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趋势 |
5.3.2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 |
5.3.3 垦区农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重点 |
6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创新 |
6.1 生态农业的性质、类型及特征 |
6.1.1 生态农业的性质和类型 |
6.1.2 生态农业的特征 |
6.2 垦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原则、模式及技术 |
6.2.1 垦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 |
6.2.2 垦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模式 |
6.2.3 垦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适用技术 |
6.3 垦区的绿色食品开发 |
6.3.1 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 |
6.3.2 垦区开发绿色食品的成效及问题 |
6.3.3 垦区绿色食品开发的措施 |
6.4 垦区生态示范区建设 |
6.4.1 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样板 |
6.4.2 建立绿色账户 |
6.4.3 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
7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创新 |
7.1 可持续发展呼唤走循环经济之路 |
7.1.1 循环经济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
7.1.2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方式 |
7.2 垦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7.2.1 垦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7.2.2 垦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 |
7.3 垦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 |
7.3.1 发展清洁生产 |
7.3.2 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支撑 |
7.3.3 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
7.3.4 强化循环经济立法 |
8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创新 |
8.1 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 |
8.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
8.1.2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8.2 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
8.2.1 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成就 |
8.2.2 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存缺陷 |
8.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
8.3.1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
8.3.2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
8.3.3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垦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
8.3.4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
9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 |
9.1 垦区农地制度改革 |
9.1.1 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
9.1.2 积极推行农地流转制度 |
9.1.3 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 |
9.2 垦区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
9.2.1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
9.2.2 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的行为主体 |
9.2.3 改善农产品市场的运行环境 |
9.3 垦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
9.3.1 转变机关职能和强化服务组织的作用 |
9.3.2 大力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 |
9.3.3 营造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 |
9.4 完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 |
9.4.1 制定农业劳动力转移战略 |
9.4.2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
9.4.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9.4.4 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
9.4.5 加快城镇化进程 |
10 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创新 |
10.1 生产过程的“斤粮成本逆控法”管理 |
10.1.1 “斤粮成本逆控法”及其社会意义 |
10.1.2 推行“斤粮成本逆控法”的经济成效 |
10.1.3 进一步推行“斤粮成本逆控法”的措施 |
10.2 垦区的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 |
10.2.1 农业资源管理 |
10.2.2 农业生态环境管理 |
10.2.3 “三S”技术应用和数字农业 |
10.3 垦区农业企业的人本化管理 |
10.3.1 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
10.3.2 垦区农场要成为学习型组织 |
10.3.3 完善农业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
11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会计达标升级应做到“四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铁法能源公司对标管理研究[D]. 刘正国. 吉林大学, 2013(04)
- [2]XXX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红霞. 郑州大学, 2013(04)
- [3]村级财务乡镇代管的难点与对策[J]. 杨彬,纪爱梅.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8(08)
- [4]德州供电公司生产计划系统管理研究[D]. 孙海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
- [5]高起点上的新跨越[N]. 张文婧,孙兰君. 衡水日报, 2006
- [6]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D]. 邹积慧. 东北农业大学, 2005(01)
- [7]会计达标升级应做到“四到位”[J]. 刘爱国. 河北金融, 2002(12)
- [8]会计达标升级应“四到位”[J]. 马建民,刘士航.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1999(02)
标签:农业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产计划管理论文; 对标管理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