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动力学研究压力/流率分析方法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伟[1](2021)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拟行TURP手术的膀胱逼尿肌功能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对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参数进行量化评估。方法根据患者典型的前列腺增生临床症状、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B超、残余尿量、IPSS、血清PSA确诊为BPH,对45例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分为膀胱充盈时压力和流率的同步测量,根据BPH患者检测结果分析尿流动力学特点,将BPH患者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分为BOO(+)、BOO(±)、BOO(-),讨论各组患者Qmax、IPSS评分、残余尿量之间的关系;讨论BOO各组膀胱功能改变之间的特点。结果45例BPH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年龄68.3岁,前列腺体积为(38.0±10.3)m1)。所有患者Qmax均<15 m 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为20.5±8.17分,最大尿流率对应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49.4±47.9)。BOO(+)组最大尿流率对应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55.5±40.76)cm H2O,Qmax为(6.56±3.32)ml/s,IPSS评分为22.89±5.78,BC值为(22.6±7.6)m l/cm H2O,高顺应性膀胱者6例,低顺应性膀胱13例,膀胱顺应性正常者11例,膀胱逼尿肌不稳定(DI)患者为17例,均值为16.3±8.52,逼尿肌正常占16.1%(5例),逼尿肌低下(HDB)占74.2%(28例),逼尿肌无力(BDW)占9.8%(3例)。BOO(+)组、BOO(±)组、BOO(-)组三组间的尿动力学参数比较:BOO(+)组的Qmax较BOO(±)组、BOO(-)组Qmax显着降低(P<0.05),BOO(±)组的Qmax较BOO(-)组的Qmax无明显差异(P>0.05);BOO(+)组的RUV较BOO(±)组、BOO(-)组的RUV显着增高(P<0.05);BOO(+)组的IPSS较BOO(±)组、BOO(-)组的IPSS显着增高(P<0.05);BOO(+)组的Pdet(Qmax)较BOO(±)组、BOO(-)组Pdet(Qmax)显着增高(P<0.05);Qmax、RUV、IPSS评分、Pdet(Qmax)均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BOO(+)组引起的膀胱逼尿肌低下或逼尿肌无力的发生率较BOO(-)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OO(+)组引起的膀胱逼尿肌低下或逼尿肌无力较BOO(±)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OO(±)组与BOO(-)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OO组的DI、低顺应性膀胱及高顺应性膀胱发生率与BOO(±)和BOO(-)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出口梗阻与膀胱逼尿肌低下、无力的相关性明显。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能够用数据评估排尿的真实状况,确定患者是否真正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及梗阻的相关程度,可提供更为直观的图形和实验数据。确定膀胱功能:包括膀胱逼尿肌不稳定、顺应性的改变、逼尿肌肌力的改变等,这些都影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尿流动力学检查时目前确定患者膀胱逼尿肌情况最可靠的实验方法,对膀胱出口梗阻的定位诊断提供依据,还能预测上尿路是否会发生损害,提供数据支持。Qmax、RUV、IPSS症状评分的严重程度均受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影响,膀胱出口梗阻也能使膀胱逼尿肌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上述结果提示BPH患者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包括肌力的改变、不稳定性、顺应性等,指导BPH患者的诊断(即是否存在BOO和膀胱功能状况)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组资料表明,本区BPH患者膀胱逼尿肌受损、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的比例均大;尿动力学检查可分析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帮助鉴别诊断,是否存在梗阻,帮助筛选适合行TURP手术的患者。
梁钰[2](2021)在《女大学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现状及对心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每年影响数百万人的生活,是一种包括尿急、尿频、夜尿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的综合症。OAB的症状虽不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但会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生活水平下降,临床医生应该给予重视。目前国内外研究关注更多的是中老年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对大学生OAB研究缺乏,因此本研究开展此次流行病学调查旨在评估女大学生OAB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丰富国内的相关研究数据。目的调查女大学生OAB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OAB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自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选取面向全国招生高校中14300名17-21岁女大学生当作受试者,使用无记名问卷对OAB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研究。2.问卷内容包括受试者基本情况、既往尿路感染史、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肠道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表(Overactive bladder score scale,OABS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3.OAB的定义是一种在排除下尿路感染和其他确诊疾病的情况下,有或没有急迫性尿失禁,往往有尿急、尿频和夜尿的综合征。以OABSS得分评价受试者是否患有OAB以及OAB的病情程度,其中尿急的得分不低于2分,且总分不低于3分即诊断为OAB,轻度OAB的OABSS得分在3-5分之间,中度OAB在6-11分之间,重度OAB不低于12分。4.分析OAB患病率与居住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肠道症状、既往尿路感染史、月经是否规律、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的关系。比较OAB组和非OAB组的自尊、抑郁、睡眠质量得分的差异以及OABSS得分与睡眠得分的相关性。结果1.共发放14300份问卷,回收13129份问卷,排除428份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共12701名受试者符合统计分析要求,年龄(19.0±1.0)岁。结果显示女大学生OAB的总体患病率为6.1%(770/12701),干性OAB患病率为3.8%(478/12701),湿性OAB患病率为2.3%(292/12701)。轻度OAB患病率为4.9%(618/12701),中度OAB患病率为1.2%(152/12701),无重度OAB患者。2.女大学生OAB的患病率与BMI(χ2=7.592,P<0.05)、NE(χ2=15.111,P<0.001)、便秘(χ2=20.519,P<0.001)、既往泌尿系感染史(χ2=92.032,P<0.001)、月经不规律(χ2=19.493,P<0.001)有关,与居住地(χ2=0.000,P>0.05)无关。3.OAB组的抑郁得分[(29.61±4.08)分与(28.00±3.56)分,P<0.001]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5.20±2.41与4.22±2.42,P<0.001)高于非OAB组,OAB组的自尊得分低于非OAB组[(47.92±9.46)分与(52.01±8.93)分,P<0.001],另外OABSS得分和睡眠各维度得分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5)。结论女大学生OAB常见,并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肥胖、NE、便秘、既往泌尿系感染、月经不规律是OAB患病的危险因素。
胡振凯[3](2021)在《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逼尿肌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 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逼尿肌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20年住院并接受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 LEP)治疗的1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术前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不同分为3组:正常组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正常患者50例,减弱组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患者38例,无收缩组为逼尿肌无力患者28例,3组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 LEP),术前本人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Qo L评分),常规行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超声,评估术前手术耐受情况,于术后6个月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IPSS、Qo L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手术并发症方面,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正常组患者有1例出现继发出血,减弱组患者共有1例出现继发出血,1例泌尿道感染;无收缩组患者中有1例术后出现继发出血;2.在手术有效率方面,总体手术有效率为93.10%,其中正常组患者手术有效率为100%(50/50),减弱组患者有效率为97.37%(37/38),无收缩组有效率为75.00%(21/28);3.正常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IPSS为(4.56±0.91)分、Qo L为(1.02±0.38)分,术后残余尿为(14.14±3.59)ml、术后Qmax为(15.91±4.44)ml/s,减弱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IPSS为(6.47±1.70)分、Qo L为(1.58±0.50)分,术后残余尿为(17.53±7.60)ml、术后Qmax为(12.86±3.68)ml/s,无收缩组术后IPSS(8.75±2.58)分、Qo L(1.83±0.57)分,术后残余尿(40.08±20.59)ml、术后Qmax(10.73±2.70)ml/s,三组患者术后IPSS、Qo L、术后残余尿、Qmax改善程度不同,正常组患者较减弱组及无收缩组改善更为明显,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数据表明,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功能障碍患者行Ho LE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改善BPH患者的排尿症状。
田军,张潍平,孙宁,黎思宇,李明磊,宋宏程,李宁,屈彦超,梁海燕,韩文文,李振武,杨洋,王冠男,刘超,王文杰,黄澄如[4](2020)在《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功能异常与上尿路损害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造成上尿路持续损害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月26例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3.4岁(5个月至14岁)。瓣膜切除术后4个月至12.5年,平均5.5年。患儿术后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手术前后均进行血生化(包括尿素氮、肌酐)检查、泌尿系统B超检查、静脉肾脏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VCUG)。比较瓣膜切除前后肾和输尿管积水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情况,分析造成前尿道瓣膜术后上尿路持续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前尿道瓣膜切除手术前肾和输尿管积水患儿共15例24侧,占57.7%(15/26);膀胱输尿管反流8例11侧,占30.8%(8/26)。瓣膜切除术后有5例7侧肾和输尿管积水消失,占19.2%(5/26); 2例3侧膀胱输尿管反流消失。瓣膜切除术后肾和输尿管积水患儿共10例17侧,占38.5%(10/26);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8侧,占23.1%(6/26)。有7例11侧肾和输尿管积水较术前加重,占26.9%(7/26),其中4例6侧膀胱输尿管反流较术前加重。根据术后肾和输尿管积水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恢复情况,分为上尿路损害加重组(7例)和上尿路损害减轻或消失组(19例)。行瓣膜切除术后尿动力学检查发现,在上尿路损害加重组7例患儿中,压力流率图显示5例依然存在下尿路梗阻或可疑梗阻。上尿路损害减轻或消失组19例患儿压力流率图均显示无梗阻(P <0.05);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值、膀胱顺应性、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上尿路损害加重组中5例动态VUCG显示排尿时膀胱颈全程开放不全,行膀胱尿道镜检查发现3例膀胱壁增厚,呈小梁样改变和膀胱假性憩室形成,尤其膀胱基底以及膀胱内口附近组织明显增厚。结论前尿道瓣膜是一种罕见的下尿路梗阻性疾病,瓣膜切除之后上尿路损害仍然会持续存在或加重,可能与患儿异常的膀胱功能有关。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升高、最大尿流率低、膀胱顺应性低以及压力流率图显示梗阻仍存在是导致膀胱功能异常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可能与前尿道瓣膜患儿同时存在膀胱颈部功能与结构的异常有关。
王俊[5](2020)在《清心助阳方治疗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清心助阳方治疗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型的临床观察,探讨清心助阳方治疗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同时对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进行反应度测评,为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证候量化诊断及疗效判断提供较好的帮助。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心火旺、肾阳虚型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应用清心助阳方治疗,对照组应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卫喜康)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OABSS)评分和试验组10位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指标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患者在畏寒肢冷、腰酸、尿道灼热、口干、心中烦热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在膝软、失眠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频、尿急、听力减退、健忘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为43.33%,对照组为6.70%,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OABSS积分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积分及膀胱过度活动症(OABSS)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性显着(P<0.01);但试验组患者在急迫性尿失禁积分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SS)总积分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次数积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患者为96.67%,对照组患者为66.67%,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反应度测评方面,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火旺维度、肾阳虚维度和总量表维度的P值均小于0.01,治疗前后差异性显着;舌尖红条目P值小于0.01,治疗前后差异性显着;而脉沉、尺脉无力条目P值均大于0.05,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效应尺度1.925,为较大效应。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清心助阳方对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相比西药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能有效改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SS)评分,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一种良好选择。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效应尺度为较大效应,反应度良好,表明该量表能够对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临床证候量化诊断与疗效判断提供较好的帮助。
陈健[6](2020)在《ALPP分型在单纯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根据患者腹压漏尿点压(ALPP)分型对单纯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讨ALPP分型的临床价值,以及在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MUS)治疗女性SUI中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因“压力性尿失禁”就诊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患者中,收集单纯性SUI患者共289例的临床资料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基于ALPP分型,包括Ⅰ型(≥90 cmH2O)、Ⅱ型(60~90 cmH2O)和Ⅲ型≤60 cmH2O),比较不同ALPP分型下SUI患者高危因素、储尿期和排尿期各尿动力学检查参数的变化。同期,289例SUI患者中有185例接受了经闭孔MUS术,其中TOT术119例,TVT-O术66例。将ALPP分为ISD型(≤60cmH2O)和非ISD型(>60cmH2O),随访3个月,比较了 TVT-O和TOT治疗不同ALPP分型患者的效果,观察指标包括ICI-Q-SF评分、强烈尿意膀胱容量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同时记录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89例单纯性SUI女性患者中,Ⅲ型ALPP患者呈高龄、高BMI、阴道分娩次数和盆腔手术次数增多以及绝经数量,都明显高于Ⅰ型和Ⅱ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PP不同分型的SUI患者的储尿期尿动力学指标,如初始尿意膀胱容量、强烈尿意膀胱容量、急迫尿意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ALPP分型升高,SUI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指标,如排尿初始膀胱压、逼尿肌压及最大逼尿肌压呈下降趋势,Qmax呈上升趋势,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85例接受经闭孔MUS术的单纯性SUI患者中,ISD型患者的年龄、BMI、阴道分娩及绝经等与非ISD型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术前比较,经闭孔MUS患者术后3个月的ICI-Q-SF评分下降4-7分,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最大尿流率(Qmax)没有变化,P>0.05。逼尿肌压力增高组和降低组之间比较,手术前、术后3个月后SUI患者的ICI-Q-SF评分显着降低(F=5.501,P=0.02),而 Qmax 没有改变(F=1.160,P=0.282>0.05)。6.经闭孔MUS术的SUI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1.35%,TVT-O术与TOT术比较无差异,92.44%vs.89.39%,P>0.05。不过,非ISD型SUI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96%,明显高于ISD型的84.85%,P<0.05。7.185例SUI患者均顺利完成经闭孔MUS术,术中并发症是阴道壁损伤,发生率为2.16%;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术后疼痛(11.35%)和排尿困难(9.19%),术后3个月内都能治愈。5例术后尿潴留患者都是ISD型患者,3例进行间歇性清洁导尿。结论:1.尿道功能障碍越严重的单纯性SUI女性患者中,高龄、肥胖、绝经和盆腔手术史等高危因素越普遍。2.SUI患者的储尿期各参数与ALPP分型无关,符合单纯性SUI的诊断;但是,Ⅲ型ALPP患者,存在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的明显改变,表明尿道关闭功能严重下降。3.经闭孔MUS治疗SUI有效,对排尿期影响小,而且安全性较高,但是对于ISD型SUI患者手术时需谨慎。4.女性SUI患者术前需要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特别要重视ALPP分型,ALPP分型对MUS术式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付青云[7](2020)在《磁控内置式尿道阀仿真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男性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病症多由尿道括约肌失效或前列腺手术导致,同时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到病患的日常作息规律及心理健康。目前治疗尿失禁的几种常见手术疗法有人工尿道括约肌和吊索等,其中人工尿道括约肌可用于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尿失禁,应用较为广泛的产品AMS800已成为尿失禁治疗标准。然而人工尿道括约肌通过周向压缩尿道实现尿液控制,易造成尿道损伤甚至坏死。为解决此问题并更好的治疗男性压力性尿失禁,本文提出一种置于尿道内部的尿道阀。建立了开启尿道阀的磁驱动力数学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对比了磁驱动力影响因素的解析值及仿真值规律,并搭建了实验平台验证;建立了尿道阀固体域与流体域三维模型,仿真研究了流体域流场及固体域受力情况;简化了男性下尿道结构并建立流体域模型,仿真得到尿道阀开启特性及尿流率特性,同时搭建了下尿路模拟实验平台研究尿道阀植入后尿流率特性。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根据尿道阀和人体结构特征,初步设计出内、外磁体结构尺寸。通过选定内、外磁体材料型号,改变外磁体尺寸大小及空间位置,研究驱动特性及磁驱动力是否达到尿道阀开启要求。然后,利用等效磁荷理论推导出磁驱动力数学模型,通过MATLAB求解模型得到解析值,使用Maxwell仿真软件建立内、外磁体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仿真值。对比解析值与仿真值变化规律分析驱动特性,并建立磁力实验平台记录实验数据验证数学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其次,使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锥面阀芯、球面阀芯、平面阀芯固体域模型,同时建立相应流体域模型。研究尿道阀结构特点及阀口开度的影响规律,取不同阀芯结构下多组阀口开度值,基于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分析多组流体域及固体域模型,并运用多场耦合仿真平台Workbench进行有限元计算。最后,使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男性尿道简化模型,并与尿道阀固体域通过布尔运算得到计算流体域。采用Pumplinx专业泵阀仿真软件研究尿道阀尿流率特性,利用软件自带的滑阀模块进行仿真计算,比较不同尿道阀结构下尿流率规律。同时根据男性下尿路结构特点搭建模拟实验平台,实验研究尿道阀在近似逼尿肌入口压力作用下,尿流率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尿道阀整体设计可行,工作原理符合人体储排尿机制。磁驱动系统可提供尿道阀正常开启所需磁驱动力,其中外磁体增大厚度、选取合适半径、减小气隙和偏心均能提高磁驱动力;当不同阀芯结构的阀口开度开启至最大时,体积流量达到最大,易变形区域所受最大等效应力最小。改变锥面、球面、平面三种阀芯结构参数,流体域最大体积流量及固体域最大等效应力均发生变化;尿道阀植入下尿路后,在磁驱动力作用下阀芯正常开启,阀芯运动情况受弹簧刚度大小影响,弹簧刚度越大阀芯振动越强,不同阀芯结构达到最大开度时间不一。尿道阀开启后,尿流率特性曲线接近人体真实尿流率曲线。研究结果能够指导尿道阀结构设计及优化,同时为临床治疗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病症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吴红亮[8](2020)在《泌尿外科住院医师掌握尿动力学检查的学习曲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尿动力学检查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神经性膀胱等泌尿系统常见疾病。随着骶神经调控术和张力的各种尿道悬吊术等新术式的开展,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尿动力学检查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因此泌尿外科医生掌握尿动力学检查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作为一项有创且费用相对较高的检查,必须要明确适应症以及告知患者检查后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操作的部位位于会阴部且检查期间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同时检查者需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帮助患者缓解害羞、紧张等不利情绪,而且尿动力学检查要求检查者有对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的知识要熟练掌握,特别是尿道解剖、神经解剖以及神经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神经药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完成多少例检查才能初步掌握尿动力学检查成为值得探究的临床问题,这能为初学尿动力学的住院医师们提供信心,为他们快速掌握尿动力学检查提供帮助。研究目的:探究泌尿外科住院医师熟练掌握尿动力学检查的学习曲线。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同一名泌尿外科住院医师独立完成尿动力学检查50例,按时间顺序将50例患者分成A组(第1-10例)、B组(第11-20例)、C组(第21-30例)、D组(第31-40例)、E组(第41-50例),每组10例,记录每次操作置管时间、调零时间、分析报告的时间及每份报告的准确率后进行比较,并绘制学习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比较5组患者不同观测指标后得出,B组的置管时间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且B组的置管时间较C、D、E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的调零时间及分析报告的时间较A、B两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C组的调零时间较D、E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的报告准确率较A、B、C三组明显上升(均P<0.05)且D组的报告准确率较E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绘制置管时间、调零时间、分析报告时间以及报告准确率的学习曲线,置零时间的学习曲线拐点在A、B两组之间,调零时间与分析报告时间的学习曲线拐点在B、C两组之间,报告准确率的学习曲线拐点在C、D两组之间。研究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效应,泌尿外科住院医师大约独立完成30例后可初步掌握尿动力学检查。
王健健[9](2020)在《尿流率联合残余尿检测评估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后尿道狭窄》文中指出目的:尿道下裂是一种小儿泌尿生殖系统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治疗仍是该病主要治疗手段,但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有尿道狭窄等。如何及时发现尿道狭窄并了解其梗阻程度仍是大多数泌尿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术)治疗远端型尿道下裂手术前后尿流率(uroflowmetry,UFM)及膀胱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urine,PVR)的差异及特点,探讨尿流率联合残余尿测定评估对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及尿道扩张治疗的临床意义,从而为更好的早期发现术后尿道狭窄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尿道扩张治疗提供指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12年1月-2017年12月间298例行Snodgrass术的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纳入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各项尿动力学参数、以及手术前后患儿膀胱和上尿路形态等相关资料信息。评估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情况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各项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尿流率测定仪纪录尿流曲线(flow curve)、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Qave)、排尿量(voided volume,VV)、尿流时间(flow time,TQ/FT)、最大尿流率时间(time to maximum flow,Tqmax);超声测量PVR并检查膀胱及上尿路形态。结果:所有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膀胱和上尿路形态学异常。所有患儿年龄为2~11岁,平均年龄(4.9±2.3)岁;手术时间(即手术年龄)为0.6~9岁,平均手术年龄为(3.8±2.1)岁。其中尿道狭窄组15例、无尿道狭窄组283例,两组之间的年龄和手术年龄相比,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UFM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不同年龄段的术前、术后Qmax较正常儿童低。狭窄组患儿术后3个月Qmax、Qave、FT、TQmax、VV和PVR分别为(7.18±1.96)ml/s、(5.28±1.07)ml/s、(31.72±5.47)s、(15.88±3.94)s、(138.23±7.50)ml、(19.26±3.84)ml;而无尿道狭窄组相应各值分别为(8.09±1.39)ml/s、(6.45±1.34)ml/s、(29.05±4.59)s、(9.31±2.76)s、(134.87±9.11)ml、(16.42±4.31)ml。可见术后3个月时狭窄组患儿的Qmax、Qave明显低于无尿道狭窄组,而FT、TQmax、PVR均明显高于无尿道狭窄组,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尿道狭窄的患儿均给予规律尿道扩张治疗,其术后6个月复查时的UFM联合PVR结果较术后3个月时有明显改善,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患儿术后2周的狭窄组与无狭窄组结果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此外还发现,所有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术前、术后的尿流曲线类型均以平台型为主,其中狭窄组术后3个月钟形曲线占13.3%,平台曲线占66.7%;而无狭窄组分别为26.1%、45.6%。但值得注意的是术后2周、3个月、6个月所有患儿各项指标呈逐渐恢复趋势。结论:Snodgrass术治疗远端型尿道下裂术后UFM联合PVR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术后尿道狭窄,尤其手术后3个月内复查更有意义。UFM联合PVR检查为临床判断患儿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的恢复情况提供了简单易行且较为客观的实验室依据并为狭窄后尿道扩张治疗提供了指导。
王建业[10](2020)在《栉风沐雨 春华秋实 中国尿控事业发展历程回顾》文中研究说明尿控是泌尿外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最为复杂的领域之一。我国尿控领域的科研与临床工作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近40年来,在全国泌尿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尿控领域在尿动力学、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泌尿学、功能泌尿学、盆底功能障碍等领域有了飞速发展,取得了显着进步,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一直伴随着中国尿控事业的发展,正值她创刊40周年之际,我们以检索到的杂志发表论文为循证依据展开综述,系统回顾我国尿控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示学科建设成果,以兹祝贺《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0岁生日,并鞭策激励我国尿控工作者更加努力,共同推动我国尿控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尿动力学研究压力/流率分析方法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动力学研究压力/流率分析方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前列腺增生患者拟行TURP手术的膀胱逼尿肌功能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1 一般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数据处理 |
2.3 研究方法 |
2.4 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 |
3 结果 |
3.1 BPH患者尿流动力学的检测结果 |
3.2 各组膀胱功能的比较 |
3.3 三组间尿动力学参数比较 |
3.4 BOO各组间与膀胱功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
4 讨论 |
4.1 .临床应用 |
4.2 国外尿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
4.3 我国尿动力学的发展 |
4.4 我区尿动力学发展 |
4.5 BPH患者行尿动力检查的意义 |
5 小结 |
6 参考文献 |
7 综述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BP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
1 诊断 |
1.1 流行病学史 |
1.2 临床表现 |
1.3 BPH的临床症状评估 |
1.4 BPH的体格检查 |
1.5 BPH的辅助检查与检验 |
2 治疗 |
2.1 非手术治疗 |
2.2 手术治疗 |
3 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
3.1 BPH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 |
3.2 尿动力学检查在BPH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
3.3 尿动力学检查存在的问题 |
3.4 前景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2)女大学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现状及对心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流行病学现状和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逼尿肌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组名单 |
规培教师名单 |
个人简历 |
(4)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功能异常与上尿路损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5)清心助阳方治疗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实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治疗疗程 |
2.4 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统计检验(量表反应度测评) |
3.3 效应尺度 |
3.4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 |
3.5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6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OABSS积分的比较 |
3.7 试验组1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尿动力学检查指标的变化 |
3.8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 |
3.9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 |
2 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提出与探讨 |
3 清心助阳方药物组成及配伍分析 |
3.1 清心助阳方药物组成 |
3.2 清心助阳方单味药物渊源及现代药理研究 |
3.3 清心助阳方药物配伍分析 |
4 对照组治疗药物的选择 |
5 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反应度测评 |
6 清心助阳方治疗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型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分析 |
6.1 中医症状及证候疗效评价 |
6.2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SS)疗效评价 |
6.3 尿动力学评价 |
6.4 安全性分析 |
7 清心助阳方治疗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型可能疗效机制探讨 |
7.1 调控神经作用 |
7.2 调节免疫作用 |
7.3 调节平滑肌作用 |
7.4 调控激素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中西医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6)ALPP分型在单纯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不同ALPP分型在单纯性女性SUI患者中的应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ALPP分型对经闭孔MUS术治疗在单纯性SUI女性患者的临床意义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尿失禁的尿流动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 |
附录1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 |
附录2 |
致谢 |
(7)磁控内置式尿道阀仿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AUS研究现状 |
1.3.2 磁力驱动技术研究现状 |
1.3.3 流固耦合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向 |
第二章 内置式磁控尿道阀整体设计 |
2.1 储排尿机制及男性下尿路结构 |
2.1.1 储尿、排尿机制 |
2.1.2 男性下尿路解剖结构 |
2.2 尿道阀组成原理及植入方式 |
2.2.1 组成原理 |
2.2.2 植入方式 |
2.3 尿道阀结构 |
2.3.1 阀芯结构 |
2.3.2 磁驱动系统 |
2.3.3 锚定构件结构 |
2.4 小结 |
第三章 尿道阀驱动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 |
3.1 磁驱动系统理论基础 |
3.1.1 静磁场计算方法 |
3.1.2 等效磁荷理论 |
3.1.3 尿道阀磁驱动力计算模型 |
3.2 磁驱动系统初步设计 |
3.3 驱动特性理论研究 |
3.3.1 研究方法及仿真设置 |
3.3.2 解析与仿真结果 |
3.4 驱动特性实验研究 |
3.4.1 实验系统搭建 |
3.4.2 实验结果 |
3.5 小结 |
第四章 尿道阀流固耦合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
4.1 流固耦合概述 |
4.2 单向流固耦合理论基础 |
4.2.1 流体理论基础 |
4.2.2 固体理论基础 |
4.3 耦合模型的建立 |
4.3.1 固体域模型 |
4.3.2 流体域模型 |
4.4 耦合模型有限元分析 |
4.4.1 网格划分 |
4.4.2 边界条件 |
4.4.3 求解设置 |
4.4.4 流体域结果 |
4.4.5 固体域结果 |
4.5 小结 |
第五章 尿道阀尿流率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 |
5.1 Pumplinx软件概况 |
5.1.1 Pumplinx软件简介 |
5.1.2 Pumplinx技术优势 |
5.2 流体域模型及仿真 |
5.2.1 流体域模型建立 |
5.2.2 有限元仿真设置 |
5.3 尿道阀开启特性仿真研究 |
5.3.1 开启特性影响因素 |
5.3.2 开启特性仿真研究 |
5.4 尿道阀尿流率特性仿真研究 |
5.4.1 尿流率特性影响因素 |
5.4.2 尿流率特性仿真研究 |
5.5 尿流率特性实验研究 |
5.5.1 下尿路模拟实验平台 |
5.5.2 尿流率特性模拟实验 |
5.6 小结 |
总结和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泌尿外科住院医师掌握尿动力学检查的学习曲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尿流率联合残余尿检测评估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后尿道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
1. 背景介绍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尿流率检查在尿道下裂患儿术前术后的应用和评估作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尿动力学研究压力/流率分析方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前列腺增生患者拟行TURP手术的膀胱逼尿肌功能调查[D]. 刘俊伟. 西藏大学, 2021(12)
- [2]女大学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率现状及对心理的影响[D]. 梁钰.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3]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逼尿肌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D]. 胡振凯.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4]前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功能异常与上尿路损害的关系[J]. 田军,张潍平,孙宁,黎思宇,李明磊,宋宏程,李宁,屈彦超,梁海燕,韩文文,李振武,杨洋,王冠男,刘超,王文杰,黄澄如.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0(11)
- [5]清心助阳方治疗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型临床观察[D]. 王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ALPP分型在单纯性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D]. 陈健. 苏州大学, 2020(02)
- [7]磁控内置式尿道阀仿真与实验研究[D]. 付青云. 广东工业大学, 2020
- [8]泌尿外科住院医师掌握尿动力学检查的学习曲线分析[D]. 吴红亮. 山东大学, 2020(09)
- [9]尿流率联合残余尿检测评估尿道下裂Snodgrass术后尿道狭窄[D]. 王健健. 郑州大学, 2020(02)
- [10]栉风沐雨 春华秋实 中国尿控事业发展历程回顾[J]. 王建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