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矿山自动化的推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1](2020)在《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间的学生流动已然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逐渐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教育质量衡量标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化的大潮中日新月异,其中来华留学生教育也随之诞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历经七十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强有力的推动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成为中国敞开国门,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论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其演进进行系统考察,并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为研究背景,从各个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内容入手,以来华留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结合广泛的统计和调研,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历程及特点,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以期达到以史鉴今、以外鉴内的目的。论文首先按照历史分期,概述了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伴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进而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提质增效的深刻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初步创立、开放探索、调整规范和提升完善等各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并突出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招生和管理两个重要方面的政策演进的研究。在总结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和国际政治、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全球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等因素及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演进历程中的特征进行提炼,系统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制定和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即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招生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留学资费由援助向收费转变,招生模式由计划向开放转变;管理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管理手段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为使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适应国际化实际发展要求论述得更加充分,论文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优势、地缘、语言、文化、经济和教育水平等各项因素,选择并集中描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及政策特点,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和影响因素,以及演进特点的分析,总结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助力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总体政策高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社会服务以及就业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服务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质量、完善社会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建议,包括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服务政策和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等。最后,论文就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启示和对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期待。
余韵[2](2019)在《浅析全球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的共性特征》文中指出文章对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印度、南非等国家或地区2017年以来制定的矿产资源战略报告进行了梳理。从目的和意义看,全球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的共性主题是展示矿业应有的担当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活力发展、持续发展新形象;从基础和前提看,全球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的共性背景是正视矿业发展面临的土地准入越来越难、地质调查资料渴求强烈、勘查技术亟待提高等新问题;从思路和方法看,全球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的共性对策是加强国内矿产勘查、强化全产业链生命周期管理、发挥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走绿色发展的基本途径、密切关注矿种重点的重大转变等新举措。
丁久荣,张伟东[3](2019)在《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矿山生产实时监控与智能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文中认为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计算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采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直接相关的,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采矿信息技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有着很重要的推动力作用。可以促进矿山生产智能化、自动化。还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
张涛,路向阳,李雷,秦晓辉,栾小飞[4](2019)在《露天矿山运输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与标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回顾了国内外露天矿山运输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矿山运输作业中采用无人驾驶技术能带来的优越性;介绍了涉及矿山运输无人驾驶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的情况,总结一系列矿山运输无人驾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我国矿山运输现状与对无人驾驶技术的需求,并展望了我国发展矿山运输无人驾驶技术的前景。
张立新[5](2016)在《基于SCP范式的中国黄金产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黄金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金属资源,由于其在工业生产、经济运行、国家安全、财富展示等方面的巨大价值而被成为“金属之王”。改革开放后,中国黄金产业开始遵循着市场化、科学化、国际化的思路加速前进,并在近年来崛起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黄金企业。研究当前中国黄金行业整体现状、短板位置以及国际差距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了综合归纳方法,以SCP理论范式为基础,对黄金产业结构、产业行为和产业绩效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第2章首先梳理了产业绩效相关的概念定义,明确了评价内容的内涵及外延。同时根据发展顺序对战略绩效评价方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汇总。第3章对黄金和黄金产业的属性、地位作用进行了总结和界定,同时也对中国黄金产业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第4章、第5章和第6章从SCP范式下“结构-行为-绩效”三个维度出发对中国黄金产业进行了完整的基于SCP范式的分析。第7章结合定量的层次分析法(AHP)与定性的软系统方法论(SSM)框架对黄金产业战略绩效、权重指标进行提取和计算,并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黄金产业战略绩效评价框架。第8章根据上一章中所确定、采集、处理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数据对中国黄金产业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第9章和第10章分析了国际标杆选择及国际经验总结、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国黄金航母企业”是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规律,也是下一阶段中国黄金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加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和市场布局,进而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降低企业本地运营风险;深化“以金为主多矿并举”理念,通过深入分析国际资源市场的价格规律,合理搭配矿种、产能是当前矿业发达国家保障其行业利润的核心手段;加速绿色矿山、安全矿山、数字矿山发展,中国黄金产业虽然近五年在上述三个领域一跃从落后国家跻身为中等发达国家,但在软硬件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深入贯彻“负责任开采”战略,将黄金产业发展与黄金企业周边自然、人文、社区环境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构建和谐的权益人结构有效降低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道德、社会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将SCP产业分析范式应用于中国黄金产业,分析了中国黄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2)结合国际标杆从行业视角开展了中国与国外黄金产业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国黄金产业整体绩效在国际黄金产业中的现状与地位;(3)将战略绩效评价纳入SCP范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SSM+AHP+3E综合评价框架,剖析中国黄金产业发展战略绩效水平。
王亚东,南世卿,冯相印[6](2014)在《自动化技术在露天金属矿山的应用实践》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矿山资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对矿山连续生产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自动化技术在矿山生产中的充分运用,促进了矿山开采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文章结合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某铁矿工程中相关的自动化应用技术,例如GPS卡车智能调度系统、配电室无人值守、磨矿自动化系统等方面,简述了我们在实践中如何构建数字化矿山,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带动金属矿山的改造与发展,创安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矿业发展新模式。
粟进[7](2014)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探索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与技术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技术创新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和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的生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活跃的技术创新群体。实践表明,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力量重心开始逐步由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转向创新活动密集的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不具规模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势越发凸显。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凭借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灵活的运行机制,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全国65%的专利、74%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如此多技术创新成果,探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技术创新驱动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源头问题,而已有研究成果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问题鲜有涉及,而基于逼真质性数据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更为缺乏。为此,本研究运用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两大质化研究方法,精选了石基信息、中科三环、四方继保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扎根分析和比较研究,探寻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案例研究是验证理论、阐释概念、发现和描述未知现象的有效研究方法;与一般基于假设进行检验的研究相区别,扎根理论是基于原始资料进行理论构建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实地观察、网络、期刊文献、报纸报道等,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关于石基信息、中科三环、四方继保三个案例的资料,为形成概念和发展理论奠定多重证据基础。本研究对三案例进行开放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后,继而通过跨案例比较,识别出8个共性驱动因素,挖掘这8个共性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内在驱动机理,并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模型。本研究得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8个驱动因素分别是:市场需求、市场竞争、企业家、研发团队、研发投入、政府政策、激励机制、产品开发。技术创新驱动机理:市场需求是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市场需求意味着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在收益,市场竞争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压力,企业家受市场需求的启发,以及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家组织、激励研发团队实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调动研发人员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同时政府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引和支持,进一步鼓舞研发团队开展技术创新,企业的研发投入为研发团队实施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提供了保障。产品开发一方面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也面临同行企业产品的竞争,市场的需求与竞争驱使企业家启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另外,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一步探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演化特征。
刘炯天[8](2012)在《感知矿山成煤矿安全“守护神”》文中研究指明叙述了感知矿山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和核心技术突破情况,指出,感知矿山物联网重在实现智能化和实用性。
王虎[9](2012)在《TCY-2HL地下内燃铲运机PosiStop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地下铲运机在巷道行驶中的制动稳定性与可靠性对矿井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地下路面情况复杂,地下铲运机工况恶劣,因此其制动可靠性及机动性成为衡量地下铲运机的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国内2立方地下铲运机普遍采用LCB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在恶劣环境中,制动盘上容易粘有水和泥,制动效果非常不佳,且维修不方便。本文首次提出在2立方地下铲运上首次采用PosiStop制动系统,并对TCY-2HL内燃地下铲运机PosiStop制动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系统地论述了地下铲运机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分别对LCB制动系统与PosiStop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两种不同制动系统的制动效果及优缺点进行对比后,论证选用PosiStop制动系统对2立方米地下铲运机进行改造的可行性。(3).对地下铲运机的制动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在不同工况下铲运机的制动力矩;并根据制动力矩对制动器进行设计计算;对液压系统中的主要零部件蓄能器、充液阀与液压泵进行计算与选型;最后对采用新系统后的制动性能进行分析。(4).根据Matlab/Simulink软件的特点,分别建立了液压泵、脚踏阀、液压缸与弹簧的Simulink模型;并将各模型组装成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单位冲击响应分析,得到在制动过程中液压泵出口压力、活塞缸压力、弹簧位移以及活塞缸容积的变化曲线。(5).对制动器的制动过程进行了键合图仿真分析,分别建立了蓄能器、液压缸、压缩弹簧与摩擦力的键合图模型,并对铲运机的启动与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制动性。(6).对改进后的TCY-2HL地下内燃铲运机制动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动初速度为20km/h时,系统的制动加速度为7.32m/s2,制动距离为2.85m,满足地下铲运机的制动要求。
庞慧[10](2011)在《矿山信息管理系统中集成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以支家地铅锌银矿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在矿业部门的发展,数字矿山的建设在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有矿山信息管理系统通常基于某一技术平台,由于矿山工作的多类型性和一种技术平台对多种数据管理的缺陷性,多种平台的集成是数字矿山的必然。基于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项目“山西省灵丘县支家地铅锌银矿成矿规律及预测专题研究”中的“数字矿山”课题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中的“矿山信息技术集成研究及应用探讨”课题,本文结合金属矿山实际,对矿山信息管理集成技术进行研究。探讨SQL Server、.net、GIS、Surpac、Office等技术的集成思路和途径,以MapGIS SDK为GIS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在.NET平台上利用MapGIS SDK进行组件式二次开发设计并建立了C/S模式矿山信息管理系统,为下步的B/S模式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作者开展了金属矿山的数据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和目标分析,采用UML建模技术详细设计了系统总体结构、开发模式、功能结构体系以及数据库;对异构数据和多平台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异构数据和多平台的集成机制,建立了储量计算模型和空间对象坐标转换的算法,实现了储量计算和自动成图功能,并将其与GIS进行有机集成。探讨了异构数据的集成方式,实现了对多平台异构数据的有效管理,完成了空间及属性数据的合理组织,实现了数据处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用户权限等功能。
二、信息技术——矿山自动化的推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技术——矿山自动化的推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
二、研究问题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研究 |
(二)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研究 |
(三)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的研究 |
(四)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
(五)关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留学和留学生 |
(二)来华留学生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 |
(四)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
五、研究的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意义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历史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七、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
一、初创阶段(1950-1977年) |
(一)初启交换留学生计划 |
(二)初探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政策体系 |
(三)初建来华留学生教学和实习管理政策 |
(四)初次召开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 |
(五)中断和积极恢复 |
二、开放探索阶段(1978-1992年) |
(一)两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实现继往开来 |
(二)加强经费管理,增加教育投入 |
(三)扩大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提高生源层次 |
(四)注重语言培训,实现汉语言推广 |
(五)打造综合管理,开启自费留学 |
三、调整规范阶段(1993-2009年)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走上依法办学道路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步入信息化建设 |
(三)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 |
四、提升完善阶段(2010—2019年) |
(一)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
(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的演进 |
一、来华留学生招生方式政策的演进 |
(一)以协定方式接受来华留学生政策 |
(二)开放自主招收来华留学生政策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资费政策转变 |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高度集中的招生管理政策 |
(二)招生管理政策向宏观管理过渡 |
三、来华留学生招生类别政策的演进 |
(一)来华留学生类别的明确 |
(二)来华留学生类别的细化 |
(三)招生专业政策的调整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教学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教学管理政策启动出台 |
(二)教学管理政策的规范完善 |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初步建立 |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调整补充 |
(三)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科学前瞻 |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日常管理政策的初步探索 |
(二)日常管理政策的稳步调整 |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顺势规范 |
(四)日常管理政策的应势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
(一)国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 |
(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方向 |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
(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 |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
三、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
(一)文化交流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
(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特点阐释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中的基本特点 |
(一)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 |
(二)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 |
(三)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 |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
(一)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
(二)留学资费——“从援助到收费”的转变 |
(三)招生模式——“由计划到开放”的转变 |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
(一)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 |
(二)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 |
(三)管理手段——管理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借鉴 |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英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三、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概况 |
(二)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四、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日本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评析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取得的显着成就 |
(一)助力国家外交战略 |
(二)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 |
(三)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 |
(四)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总体高度有待提升 |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有待完善 |
(三)教育结构政策有待调整 |
(四)质量保障政策有待统一 |
(五)社会服务政策有待补充 |
(六)就业政策体系有待建立 |
三、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建议 |
(一)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 |
(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
(三)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 |
(四)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
(五)完善社会服务政策 |
(六)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2)浅析全球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的共性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的共性主题 |
1.1 强调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福祉, 树立矿业的担当发展形象 |
1.2 强调矿产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 树立矿业的绿色发展形象 |
1.3 强调矿业是高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型行业, 树立矿业的创新发展形象 |
1.4 强调以不断提升矿业竞争力为战略目标, 树立矿业的活力发展形象 |
1.5 强调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 树立矿业的持续发展形象 |
2 全球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的共性背景 |
2.1 土地准入越来越难 |
2.2 地质调查资料渴求强烈 |
2.3 勘查技术亟待提高 |
3 全球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的共性对策 |
3.1 加强国内矿产勘查 |
3.2 强化全产业链生命周期管理 |
3.3 发挥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 |
3.4 走绿色发展的基本途径 |
3.5 密切关注矿种重点的重大转变 |
(3)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矿山生产实时监控与智能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网络技术 |
2 制约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常见因素 |
3 矿山生产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意义与优势 |
4 矿山自动化智能生产的技术基础 |
5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 |
6 结论 |
(5)基于SCP范式的中国黄金产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现有研究不足 |
1.3 研究创新 |
1.4 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绩效相关概念 |
2.1.1 抽象逻辑视角下的绩效概念 |
2.1.2 有界组织视角下的绩效概念 |
2.1.3 战略性视角下的绩效概念 |
2.2 SCP范式 |
2.2.1 SCP范式的基本框架 |
2.2.2 SCP范式的基本内涵 |
2.2.3 SCP范式在资源型行业中的应用 |
2.3 战略绩效评价框架 |
2.3.1 基于经验的评价框架 |
2.3.2 基于多元要素整合的评价框架 |
2.3.3 基于战略方法论式的评价框架 |
2.3.4 各类绩效评价方法在黄金行业中的应用 |
2.4 理论框架构建 |
2.4.1 绩效理论维度 |
2.4.2 SCP范式理论维度 |
2.4.3 绩效评价理论维度 |
第3章 中国黄金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背景要素 |
3.1 黄金的基本属性及主要用途 |
3.1.1 黄金的基本属性 |
3.1.2 黄金的主要用途 |
3.2 中国黄金产业的发展历程 |
3.3 中国黄金产业的基本现状 |
3.3.1 自然资源分布及勘探情况 |
3.3.2 黄金生产情况 |
3.3.3 行业大型企业发展情况 |
3.3.4 中国黄金产业技术发展情况 |
3.3.5 中国黄金产业交易情况 |
3.3.6 中国黄金产业消费情况 |
3.4 中国黄金产业当前发展中的特征 |
3.5 中国黄金产业当前发展中的问题 |
第4章 中国黄金产业市场结构维度分析 |
4.1 中国黄金产业自然资源结构 |
4.1.1 中国自然黄金资源的整体分布 |
4.1.2 中国黄金储量的地理分布 |
4.1.3 中国黄金储量的企业间分布 |
4.2 中国黄金产业市场结构 |
4.2.1 黄金市场供给结构 |
4.2.2 黄金市场需求结构 |
4.2.3 黄金市场整体供需情况 |
4.3 中国黄金产业价格结构 |
4.3.1 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
4.3.2 价格形成机制 |
4.3.3 价格形成机构 |
4.3.4 中国黄金产业价格结构 |
4.4 中国黄金产业整体结构态势 |
4.4.1 市场集中度 |
4.4.2 产品差异化 |
4.4.3 进出壁垒情况 |
第5章 中国黄金产业市场行为维度分析 |
5.1 中国黄金产业政策背景 |
5.1.1 规制政策体系 |
5.1.2 产业政策体系 |
5.1.3 系统影响及发展趋势 |
5.2 中国黄金产业技术进步行为 |
5.2.1 中国黄金产业技术发展历程 |
5.2.2 中国黄金产业技术发展的核心—信息化 |
5.2.3 技术进步行为对黄金行业的影响 |
5.3 中国黄金产业环保化行为 |
5.3.1 黄金行业绿色化行为内涵 |
5.3.2 黄金行业绿色化基本要素 |
5.3.3 绿色化行为对黄金行业的影响 |
5.4 中国黄金产业国际化行为 |
5.4.1 黄金行业企业国际化行为内涵 |
5.4.2 黄金行业企业国际化行为现状 |
5.4.3 黄金行业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影响 |
第6章 中国黄金产业市场绩效维度分析 |
6.1 中国黄金产业成本维度 |
6.1.1 综合生产成本 |
6.1.2 矿山成品金成本 |
6.1.3 含量金生产成本 |
6.1.4 综合成本 |
6.1.5 产品成本费用总额 |
6.2 中国黄金产业利润维度 |
6.2.1 行业整体利润情况 |
6.2.2 企业利润情况 |
6.2.3 销售利润率情况 |
6.2.4 五大重点企业盈利情况 |
6.3 中国黄金产业生产效率维度 |
第7章 中国黄金产业战略绩效评价整体框架 |
7.1 评价原则 |
7.2 评价方法 |
7.2.1 软系统方法论(SSM) |
7.2.2 层次分析法(AHP) |
7.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7.3.1 评价基本战略的确定 |
7.3.2 顶层战略的分解 |
7.3.3 评价要素细分和指标遴选 |
7.3.4 最终评价要素和指标的确定 |
7.3.5 评价权重的确定 |
第8章 中国黄金产业战略绩效实证评价 |
8.1 评价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8.2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黄金行业战略绩效动态变化情况 |
8.2.1 行业整体战略绩效变化趋势 |
8.2.2 市场结构维度变化 |
8.2.3 市场行为维度变化 |
8.2.4 市场绩效维度变化 |
8.3 基于国际标杆比较的中国黄金行业国际竞争力情况 |
8.3.1 国际标杆指标及数据的预处理 |
8.3.2 各国黄金行业整体战略绩效比较 |
8.3.3 市场结构维度国际比较 |
8.3.4 市场行为维度国际比较 |
8.3.5 市场绩效维度国际比较 |
8.3.6 中国黄金产业优势分析 |
8.3.7 中国黄金产业劣势分析 |
第9章 中国黄金产业国际标杆选择及国际经验总结 |
9.1 中国黄金产业国际标杆的选择 |
9.1.1 短期发展标杆的选择 |
9.1.2 中长期战略标杆的选择 |
9.2 国外先进黄金行业战略选择中的特征 |
9.2.1 个性化的战略定位 |
9.2.2 灵活的战略调整 |
9.3 国外先进黄金企业的运营特征 |
9.3.1 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举 |
9.3.2 全面深入的国际化战略 |
9.3.3 先进的资本运作能力 |
9.3.4 技术进步引导下的效率提升 |
9.3.5 国外先进黄金企业特征小结 |
9.4 国外先进黄金行业典型案例对我国黄金企业发展的启示 |
9.4.1 承担国际化进程中的本地化及社区责任 |
9.4.2 加强科技驱动下的环保建设 |
9.4.3 注重以人为本的劳工关系建设 |
9.4.4 建立合作多赢的本地社区关系 |
9.5 对策建议 |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7)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
一、国外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二、我国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分类 |
一、创新的概念 |
二、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
三、技术创新的分类 |
第三节 相关基础理论 |
一、系统理论 |
二、生命周期理论 |
三、技术创新理论 |
第四节 技术创新驱动相关研究 |
一、技术推进驱动 |
二、市场需求驱动 |
三、技术一市场联合驱动 |
四、政府政策驱动 |
五、企业家精神驱动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案例研究 |
一、选择多案例研究的原因 |
二、案例选择 |
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第二节 资料收集 |
第三节 资料分析 |
一、扎根理论 |
二、资料的扎根分析 |
第四章 石基信息技术创新驱动的扎根分析 |
第一节 案例简介 |
第二节 石基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开放性译码 |
第三节 石基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主轴译码 |
一、主范畴一:市场需求 |
二、主范畴二:市场竞争 |
三、主范畴三:政府的扶持政策 |
四、主范畴四:企业家 |
五、主范畴五:专业研发人才聚集 |
六、主范畴六:技术开发与升级 |
七、主范畴七:创新理念 |
八、主范畴八:研发投入 |
九、主范畴九:激励机制 |
第四节 石基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选择性译码 |
第五节 案例小结 |
第五章 中科三环技术创新驱动的扎根分析 |
第一节 案例简介 |
第二节 中科三环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开放性译码 |
第三节 中科三环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主轴译码 |
一、主范畴一:政府政策 |
二、主范畴二:研发投入 |
三、主范畴三:政府法规 |
四、主范畴四:市场需求 |
五、主范畴五:市场竞争 |
六、主范畴六:企业家精神 |
七、主范畴七:研发团队 |
八、主范畴八:企业战略 |
九、主范畴九:激励机制 |
十、主范畴十:创新环境 |
第四节 中科三环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选择性译码 |
第五节 案例小结 |
第六章 四方继保技术创新驱动的扎根分析 |
第一节 案例简介 |
第二节 四方继保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开放性译码 |
第三节 四方继保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主轴译码 |
一、主范畴一:企业家 |
二、主范畴二:市场前景 |
三、主范畴三:政府支持政策 |
四、主范畴四:行业竞争 |
五、主范畴五:研发投入 |
六、主范畴六:研发团队 |
七、主范畴七:激励机制 |
八、主范畴八:以人为本的企业制度 |
九、主范畴九:资源整合 |
第四节 四方继保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选择性译码 |
第五节 案例小结 |
第七章 基于扎根分析的案例比较与模型构建 |
第一节 三案例范畴比较 |
一、基于范畴归类的关键点 |
二、基于关键点的驱动力大小比较 |
第二节 三案例的核心范畴比较 |
一、石基信息案例的核心范畴及其性质、面向 |
二、中科三环案例的核心范畴及其性质、面向 |
三、四方继保案例的核心范畴及其性质、面向 |
第三节 驱动因素的相互关系与模型建构 |
第四节 三案例驱动因素演化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一、研究结论 |
二、创新点 |
第二节 实践启示与研究展望 |
一、实践启示 |
二、研究展望 |
附录A 石基信息案例贴标签过程 |
附录B 中科三环案例贴标签过程 |
附录C 四方继保案例贴标签过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8)感知矿山成煤矿安全“守护神”(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物联网催生感知矿山 |
2 感知矿山重在智慧 |
3 感知矿山重在实用 |
(9)TCY-2HL地下内燃铲运机PosiStop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1.2 地下铲运机的发展历史 |
1.2.1 地下铲运机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
1.2.2 国内地下铲运机发展概况 |
1.3 地下铲运机制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制动器的研究现状 |
1.3.2 制动执行机构的研究现状 |
1.3.3 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工作 |
第二章 TCY-2HL地下内燃铲运机制动系统结构与原理分析 |
2.1 TCY-2HL地下内燃铲运机制动系统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
2.2 POSISTOP制动系统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
2.2.1 制动器工作原理 |
2.2.2 PosiStop制动器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CY-2HL地下内燃铲运机POSISTOP制动系统的设计 |
3.1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
3.1.1 制动器的制动要求 |
3.1.2 不同工况下的制动力矩计算 |
3.1.3 制动弹簧预压缩量的计算 |
3.1.4 制动系统压力Pz的确定 |
3.1.5 制动力设计计算 |
3.1.6 温升校核 |
3.2 TCY-2HL地下内燃铲运机POSISTOP制动液压系统的设计 |
3.2.1 制动系统蓄能器的选择 |
3.2.2 充液阀的选择 |
3.2.3 制动泵的选取 |
3.2.4 PosiStop液压制动系统总体参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OSISTOP制动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
4.1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介绍 |
4.2 铲运机制动系统SIMULINK建模 |
4.2.1 液压泵建模 |
4.2.2 脚踏阀建模 |
4.2.3 液压缸与弹簧系统建模 |
4.2.4 铲运机液压系统的Simulink模型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OSISTOP制动系统制动过程键合图仿真分析 |
5.1 键合图理论简介 |
5.1.1 键合图的基本元件 |
5.1.2 由键合图模型推导系统状态方程 |
5.2 制动系统元件的键合图建模 |
5.2.1 蓄能器的键合图建模 |
5.2.2 液压缸的键合图建模 |
5.2.3 预压弹簧的键合图建模 |
5.2.4 摩擦力的键合图建模 |
5.3 制动系统键合图建模与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TCY-2HL地下铲运机POSISTOP制动系统实验分析 |
6.1 整机主要性能参数与整机主要配置 |
6.2 铲运机制动距离试验 |
6.2.1 铲运机制动距离试验方法 |
6.2.2 铲运机制动器的试验准备 |
6.2.3 试验条件、仪器及设备 |
6.2.4 试验方法步骤 |
经实验数据平均制动距离为2.85M左右 |
6.3 试验结果及仿真数据的分析 |
6.4 理论分析与实验对比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矿山信息管理系统中集成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以支家地铅锌银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GIS技术在矿业领域应用现状 |
1.1.2 组件技术及集成技术在GIS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项目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1 项目来源 |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系统功能需求 |
2.1.1 数据管理功能 |
2.1.2 储量计算功能 |
2.1.3 数据查询功能 |
2.1.4 信息输出功能 |
2.1.5 系统管理功能 |
2.2 数据需求分析 |
2.2.1 数据分析 |
2.2.2 多格式数据兼容需求 |
2.3 非业务需求 |
2.3.1 安全需求 |
2.3.2 性能需求 |
2.4 技术需求 |
第三章 集成技术分析与实现 |
3.1 异构数据集成 |
3.1.1 集成数据特点分析 |
3.1.2 数据集成技术路线探讨 |
3.1.3 异构数据集成实现 |
3.2 功能与平台集成 |
3.2.1 储量计算功能集成 |
3.2.2 自动成图功能集成 |
3.2.3 集成Microsoft Office功能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2 系统模块及功能设计 |
4.3 开发环境的分析及选择 |
4.4 系统开发的方案分析及确定 |
4.5 系统主界面设计及实现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
5.1.1 数据流设计 |
5.1.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5.1.3 数据库逻辑设计 |
5.1.4 数据库的建立 |
5.1.5 存储过程 |
5.2 接口设计与实现 |
5.2.1 地图管理接口 |
5.2.2 地图查询接口 |
5.2.3 数据库访问接口设计与实现 |
5.3 系统功能组件设计与实现 |
5.3.1 功能实现方式的选择 |
5.3.2 功能组件设计及实现 |
5.4 性能与安全 |
5.4.1 用户登录及权限管理 |
5.4.2 数据加密 |
5.4.3 日志追踪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信息技术——矿山自动化的推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D]. 陈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浅析全球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的共性特征[J]. 余韵.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06)
- [3]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矿山生产实时监控与智能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丁久荣,张伟东. 世界有色金属, 2019(03)
- [4]露天矿山运输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与标准[J]. 张涛,路向阳,李雷,秦晓辉,栾小飞.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19(02)
- [5]基于SCP范式的中国黄金产业战略绩效评价研究[D]. 张立新.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2)
- [6]自动化技术在露天金属矿山的应用实践[A]. 王亚东,南世卿,冯相印. 第三届全国数字矿山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 2014
- [7]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 粟进. 南开大学, 2014(04)
- [8]感知矿山成煤矿安全“守护神”[J]. 刘炯天. 能源与节能, 2012(06)
- [9]TCY-2HL地下内燃铲运机PosiStop制动系统设计与分析[D]. 王虎. 中南大学, 2012(02)
- [10]矿山信息管理系统中集成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以支家地铅锌银矿为例[D]. 庞慧. 中南大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