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邮政网点优势拓展业务的利器——电子邮政多媒体服务终端(论文文献综述)
叶舜雅[1](2014)在《电子商务在邮政行业发展中的应用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邮政行业现已步入了市场化轨道,但在发展的同时存在的不足,也制约了它的发展。从电子商务角度入手,提出开展、完善邮政网上商城,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加强支付、认证体系这几条思路,为邮政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宋卫权[2](2014)在《南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信息技术行业的竞争也逐步走向自热化。呈现出管理专业化,分工多样化,结构复杂化,交易公开化,建设集中化,渠道扁平化,利润微薄化等等趋势。在此形势下,信息技术企业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强化企业发展战略意识,实现企业规模化、专业化,产品差异化,并迅速壮大自身实力,形成成本优势、产品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中谋求企业的发展之路。本文以南天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采取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了SWOT分析和蓝海战略等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国内传统型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路径和经验。本文首先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流派和优秀信息技术企业的成功企业发展战略,并从行业外部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及公司内部环境(条件)入手,进而阐述了公司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威胁与机会。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司原有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结合公司的战略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企业发展战略保障,企业发展战略决策,企业发展战略执行,企业发展战略评估)。该研究论文对作者本人的工作、对所在公司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对其他国内IT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吴剑明[3](2012)在《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研究》文中认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是全球信息化条件下信息网络技术介入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活动后出现的一种政府管理现象。具体而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就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国家信息化总体战略框架下,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地方民族构成、民族文化和行政环境所开展的本级和下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信息化以及引领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现和发展过程。从信息技术角度而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所使用的技术方法、技术工具和技术设备等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化并无二致。但是,由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的特殊性,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具有自己的特征、特定的内容和相对滞后的发展阶段。技术性、政治性和民族性士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本源特征;公共性、异步性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衍生特征。国家、上级政府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本身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政府网站、民族工作和民族资源信息化等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客体。从实践来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在不同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之间不完全同步,与一般地方政府相比也存在总体上相对落后的现象。从总体上看,计算机单机应用、民族资源信息化、政府外网建设特别是政府网站建设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主要阶段。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具有独特的内在机理。首先,从技术机制角度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实施后的作用要大于一般地方政府,具体表现在网络结构、信息交换速率、信息成本和收益等方面。其次,从非技术机制角度看,国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信息政策的制定等方式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进行着干预控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消极效应、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的滞后状态、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心理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制约因素。最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政治性、民族性和技术性等三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互动关系。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语境中,政治性与民族性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一体——多元”互动,技术性与民族性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形式——内容”互动,政治性与技术性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人——机”互动。本文基于以上互动关系进一步认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政治性、民族性和技术性等三个方面,构成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较为稳定的“三角”结构,忽视任何一方的两方互动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极后果。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庞杂的,本文遵循“环境—因子—因素”的思路对一些相对重要的影响因子予以展开分析。从国内环境来看,存在物质经济因子、政治法律因子、人口文化因子、民族资源因子、信息技术因子、安全保障因子和地理交通因子;从国际环境来看,存在跨界民族因子、技术优势因子和网络空间因子。本文在关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内在机理相关章节的讨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管理体制、推动性政策、信息素养、人才队伍、跨界民族、国外技术优势、国际网络空间和国外安全威胁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无论是其内在机理还是所处的行政生态环境,都表明了其结构性和系统性的整体特点,因而具有特定的功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功能是在多方面和多层次发挥作用的,可以分为技术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等四个主要方面。共享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和提高政府回应性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技术功能;更新政府文化、引导网络文化和宣扬民族文化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文化功能;增强内部效能、提高外部效益和实现信息扶贫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主要经济功能;推动政府组织变革、促进政府流程再造和提升公共管理能力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政治功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士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既有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个性;既表现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层级上的纵向共性,也表现为层级上的横向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本文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现状概括为:“两网、一站、四库、十八金”等工程在民族自治地方具有一种纵向贯通能力、政府信息化成为一科,政策要求、信息技能要求成为一种人事制度、公文交换系统成为一种实践共识、政府网站建设成为一种潮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层级共性问题主要有:思想认识不统一、建设水平不平衡、重建设轻应用、人才匮乏和流失等问题。本文进一步认为,顶层设计欠缺问题是自治区政府信息化的主要问题,政府信息特别是民族信息的采集规范问题是自治州政府信息化的主要问题,而自治县政府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则表现为对上级政府的依赖性较大、网络化程度总体较低、信息到达基层用户的推送问题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价值取向、模式选择、制度设计、信息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塑造等多个方面。首先,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应当坚持服务性的价值取向,这一服务取向具有特定的内容、意义和实现途径。在建设和管理模式选择上,针对不同的建设内容应当分别采取创新式外包、流程式外包和混合式外包等不同的外包形式。其次,在建设框架和重点内容方面包括基础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务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等“六大体系”。其中,民族资源信息化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而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及其专门人才培养也成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进行网络空间和网络边疆治理的基础性条件。再次,民族自治地方在开展政府信息化的实践中还要做好相关制度设计,并同时关注相关制度的共时态作用和历时态作用。关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制度的历时态作用是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制度设计中,既需要同级人大的立法支持,又需要工信部门对技术性和民族工作部门对民族性的具体把握。最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信息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治理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信息文化建设既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文化的时代性要求,也是其功能性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文化的主要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网络文化治理,既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政治管理职能,也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社会文化管理职能,其治理模式具有特定的内容。总之,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特殊性。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特殊性并不完全是相关民族“自为”的结果,它是国内和国外、民族内和民族外、技术的和政治的、地方的和国家的等等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性问题、技术性问题,更是一个政治性问题,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及其完备性是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民族平等的必由之路。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步伐加快的形势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的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王锋[4](2009)在《广东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央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基础设施,广东省邮政公司是中国邮政属下最大的一个省级邮政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邮政针对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邮政电子商务、建设现代化邮政的战略,作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邮政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本文第一部分案例主体,首先描述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广东省邮政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介绍了广东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背景以及几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历程,从电子商务切入到以后遇到的发展瓶颈,期间经历了发展定位不清晰、业务盲目扩展、业务收入下降等困难。本文第二部分案例分析,首先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电子商务的概况,然后利用PEST分析方法和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对该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广东邮政作为具备金融、实物送递、信息“三流合一”优势的企业,必须抓住机遇通过电子商务发展传统邮政业务,创新发展新业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接着,对广东邮政相关政策、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做出了相关的SWOT模型和价值链的分析,得出广东邮政在网络、品牌、渠道等资源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在机制、资金、人才方面劣势明显,必须依托邮政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在重点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发展邮政特色的电子商务道路。文章最后分析了该企业应采取的目标市场选择和竞争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市场进入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
胡宏[5](2009)在《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成为继工业革命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冲击着社会经济各领域,对传统产业和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邮政企业作为典型的传统通信产业,面临着信息化带来的复杂影响。及时实现产业升级,开拓新兴业务,成为邮政企业在信息化形势下的当务之急。各国邮政都逐步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邮政,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与之相伴随的是世界邮政的大力改革,各国邮政都逐渐实现了政企分开,并推进了公司化和股份化改造。在全球信息化和邮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邮政企业的资源与能力究竟是什么?信息化对其核心资源发挥什么影响?邮政企业面对新形势应该如何有效地围绕核心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邮政横向边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邮政业与物流业原本核心资源不同,缘何发生融合,其融合的具体范式又是什么?在信息化条件下,中国邮政产业边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发展战略上应该注意什么?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论文首先回顾了企业资源能力、多元化经营、企业边界、产业融合等领域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本文针对研究问题展开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对邮政企业基于资源的多元化经营研究中,本文构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分析模型,认为相关多元化是邮政企业的最好选择;在界定邮政企业的核心资源与能力后,研究了邮政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推力和拉力机制,并提出全网性、科学管理和有所为有所不为三大多元化原则;并应用母合优势理论探讨了邮政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问题。在信息化对邮政边界的影响研究中,本文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邮政横向边界产生多向的影响:部分传统业务开始萎缩;部分传统业务实现了升级;更有很多新兴业务出现并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对邮政业与物流业的融合研究中,本文首先对邮政产业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追溯,并界定了邮政产业的属性;之后分析了邮政业与物流业传统边界的演变和融合,并就其融合动力和范式展开了讨论。在对中国邮政的实证研究中,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邮政的改革之路,并介绍其信息化建设概况;接下来着重分析了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然后讨论了信息化对中国邮政企业边界的影响,并就中国的邮政业和物流业的融合进行实证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邮政全网资源进行整合后形成的合力,信息化总体上提升了邮政企业的核心资源与能力;第二,在信息技术的综合作用下,邮政企业有必要也有可能开展多元化经营,但需要在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实施相关多元化经营,业务关联度越高,越能提高邮政企业的绩效;第三,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下,邮政企业的边界产生了多向的改变,虽然信息化对部分邮政传统业务带来强烈冲击,严重地威胁邮政的生存,但同时创造了巨大的邮政潜在市场;第四,由于产业边界扩张,邮政业与物流业这两个原本界限清晰、没有交集的独立产业发展到现代阶段后边界呈现出重叠部分,产品和市场存在竞争关系,产生融合;第五,以中国邮政为案例对本文的理论研究结论进行实证验证。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通过应用现象描述、定性分析、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邮政横向边界变动模型,并得出变动规律;第二,建立了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多元化经营关联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多元化绩效的影响,提出了邮政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原则;第三,建立了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范式模型;第四,对信息化条件下中国邮政横向边界的影响、多元化经营、邮政与物流融合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
王志丰[6](2008)在《邮政网线路复用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基于邮政信息网的系统不断增加,邮政信息网承载的数据传输量明显增大,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线路资源,减少通信线路费用的支出,加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满足邮政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现有的广域网网络和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即整合全网通信资源,优化网络和线路结构。本文通过了解、分析邮政网部分省份及其他行业的线路复用技术,对邮政信息网网络架构及线路类型的选择提供了合理的建议。根据邮政业务发展的需求,本文结合邮政网广域网的现状,同时结合线路复用的现状及新技术的发展,对虚拟电路、复用器、MPLSVPN、IP混合等几种线路复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探讨符合邮政实际,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省内邮政信息线路复用的模式。通过对邮政信息网线路复用方案的研究,可以看出线路复用不仅可以使邮政信息网的线路资源得到整合,网络结构更加合理,更为邮政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的提供了动力。
曾凡永[7](2005)在《铁通黔东南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电信业是国家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通过对电信行业改革历程的回顾,引出当前市场竞争格局形成的过程,既而分析电信业发展和竞争的趋势,指明行业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出改革、电信技术的进步、电信市场需求的旺盛发展是中国电信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历史性飞跃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铁通是电信和铁路改革的产物,铁通黔东南分公司是其地市级分公司。目前铁通发展处于比较困难的起步阶段,成立四年多来,换了三个董事长,三位总经理,发展战略不明确。而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本文在第二章主要采用PEST、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SWTO分析等技术手段,得出以下的结论:中国铁通具有全国一张网,专业维护队伍,包袱不重等优势。也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市场份额小等劣势;面临电信行业业务量仍在高速增长,数据业务方兴未艾,国家正在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等机会。但也面临加入WTO时承诺的国内电信市场开放,《电信法》即将实施,国内竞争环境趋于全面放开,国家对电信资费放松管制等威胁。这些都是制订铁通黔东南分公司竞争战略要重点关注的内外因素。 文章最后通过叙述迈克尔·波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理论,重点阐述三种基本战略的概念,实现途径,对企业资源和技术,组织结构的要求以及实施的风险,并且将铁通黔东南分公司基本情况与之相比较,从而得出结
权忠敏[8](2004)在《以科技创新促发展 利用新技术开拓市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多年来,北京市南区邮电局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以创新求生存,靠科技促发展,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企业后劲为出发点,通过对传统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的改革,使企业在服务水平、经济效益、科技层次、整体实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余芳[9](2004)在《中国邮政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商务在科技领先、经济发达国家中悄然兴起,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各国邮政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邮政部门在提供邮政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了与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的邮政业务流通体系,这一体系使邮政置身于电子商务的市场范畴中,为邮政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对营销模式的研究,通过把中国邮政的行业特点,与企业营销模式的理论框架结合,论述了中国邮政在目前的基础上,如何组建完整的中国邮政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平台。这一营销模式是按照“价值链分析——业务流程分析——营销策略分析”的过程来研究企业的营销问题。文章分别在第三、第四、第五章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邮政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价值链重构、业务流程重组和营销策略创新,分析了中国邮政为了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从企业的价值链的特点出发,研究自身开展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然后根据价值链重组的构思,分析、设计和调整企业的业务组合,拟定业务组合的流程和发展战略规划;最后根据市场的具体特点,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环节,设计了一系列的营销策略活动。
钟光伟[10](2005)在《广东电信实业集团通信营销服务网络的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东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省实业)作为广东电信主辅分营后的存续企业,肩负着深化中国电信改革,分流富余人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其战略定位为“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商”。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以广东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的总公司层级战略(Corporate Level)为指导,重点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明确了通信营销服务网络作为广东电信实业集团的战略业务单位(Strategic business unit,缩写SBU)的具体意义,提出了该SBU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成为运营商的增值业务伙伴和电信零售市场的领导者,定位为客户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提供者(Solver)”,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对资源、能力、行业特征等战略要素的分析,并以GE矩阵分析作为战略选择标准,明确由此做出的战略选择符合省实业的发展战略。
二、发挥邮政网点优势拓展业务的利器——电子邮政多媒体服务终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邮政网点优势拓展业务的利器——电子邮政多媒体服务终端(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商务在邮政行业发展中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邮政行业发展现状 |
二、电子商务在邮政行业发展中的应用 |
(一)网上商城 |
1.选择业务方向 |
2.丰富商城内容 |
3.加强网上消费分析 |
4.提升网站反应速度 |
(二)完善电子邮政物流配送体系 |
1.构建第三方网络物流 |
2.改进传统业务流程 |
3.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 |
4.适当降低费用标准 |
(三)加强支付系统及完全认证系统建设 |
(2)南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内容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蓝海战略理论 |
2.2 PEST分析理论 |
2.3 波特五力模型 |
2.4 SWOT分析理论 |
2.5 国内外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的现状分析 |
3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
3.1 南天公司简介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法律政策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技术环境 |
3.2.4 社会环境 |
3.3 行业环境分析 |
3.3.1 行业发展趋势 |
3.3.2 竞争态势分析 |
3.4 内部环境分析 |
3.4.1 资源分析 |
3.4.2 区位分析 |
3.4.3 人力资源 |
3.4.4 经营管理 |
3.4.5 营销分析 |
3.5 SWOT分析 |
3.6 战略选择 |
4 南天公司发展战略 |
4.1 公司愿景及使命 |
4.2 战略目标 |
4.2.1 市场目标 |
4.2.2 经营目标 |
4.3 组织结构设计 |
4.4 人力资源战略 |
4.5 营销战略 |
4.6 财务战略 |
4.7 产品战略 |
5 公司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5.1 授权体系 |
5.2 企业文化 |
5.3 绩效考评体系 |
5.4 风险控制体系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界定 |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内涵 |
一、相关概念辨析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 |
第二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特征 |
一、本源特征——技术性、政治性、民族性 |
二、衍生特征——公共性、异步性 |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内容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主体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客体 |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形成和发展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形成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
第二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内在机理 |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技术机制分析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中的网络结构 |
二、政府信息的传输速率 |
三、政府信息的成本和收益 |
第二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非技术机制分析 |
一、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干预控制 |
二、民族因素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制约 |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
一、政治性与民族性——“一体-多元”互动 |
二、技术性与民族性——“形式内容”互动 |
三、政治性与技术性——“人-机”互动 |
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内在互动关系模型 |
第三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环境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生态环境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影响因子 |
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管理体制和推动性政策的影响 |
一、管理体制的涵义 |
二、管理体制的静态和动态影响 |
三、推动性政策的积极意义 |
第三节 信息素养和人才队伍的影响 |
一、信息素养 |
二、人才队伍 |
三、信息素养和人才队伍的相互关系 |
第四节 国际环境方面的影响 |
一、跨界民族的影响 |
二、国外技术优势的影响 |
三、网络空间方面的影响 |
四、安全威胁方面的影响 |
第四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基本功能 |
第一节 技术功能 |
一、共享政府信息 |
二、公开政府信息 |
三、提高政府回应性 |
第二节 文化功能 |
一、更新政府文化 |
二、引导网络文化 |
三、宣扬民族文化 |
第三节 经济功能 |
一、增强内部效能 |
二、提高外部效益 |
三、实现信息扶贫 |
第四节 政治功能 |
一、推动政府组织变革 |
二、促进政府流程再造 |
三、提升公共管理能力 |
第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 |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现状 |
一、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化的现状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现状 |
第二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层级纵向共性问题 |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问题 |
二、建设水平不平衡问题 |
三、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 |
四、人才匮乏和流失问题 |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层级横向个性问题 |
一、自治区政府信息化的问题 |
二、自治州政府信息化的问题 |
三、自治县政府信息化的问题 |
第六章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 |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价值取向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服务取向及其内容 |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坚持服务取向的意义 |
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实现服务取向的途径 |
第二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模式框架 |
一、建设和管理模式 |
二、建设框架和重点内容 |
三、发展战略和实现策略 |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制度设计 |
一、共时态功能的相关制度 |
二、历时态功能的相关制度 |
三、制度设计中的几个关系 |
第四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的文化塑造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信息文化 |
二、建设人才队伍和提高信息素养 |
三、增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对网络文化的治理能力 |
结论 |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具有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信息化的特殊性 |
二、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及其完备性是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民族平等的必由之路 |
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在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建设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广东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电子商务有关概念 |
1.1.2 世界各国邮政发展趋势 |
1.1.3 电子商务发展对邮政的影响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和评论 |
1.3.1 企业竞争战略概述 |
1.3.2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
1.3.3 PEST分析 |
1.3.4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1.3.5 SWOT分析 |
1.3.6 价值链分析 |
第一部分 案例主体部分 |
第二章 邮电分营,启动广东邮政电子商务战略 |
2.1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历程及现状 |
2.2 广东省邮政公司发展历程及概况 |
2.3 邮政电子商务启动背景 |
第三章 广东邮政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
3.1 电子商务起步阶段 |
3.2 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电子商务 |
3.3 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务 |
3.4 信息增值服务 |
3.5 广东邮政电子商务发展瓶颈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外部环境分析 |
4.1 当时国内外电子商务概况 |
4.1.1 国内状况 |
4.1.2 国际状况 |
4.2 邮政电子商务竞争环境PEST分析 |
4.2.1 政治环境(Political) |
4.2.2 经济环境(Economic) |
4.2.3 社会环境(Social) |
4.2.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
4.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4.3.1 航空客票代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4.3.2 包裹业务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4.4 广东邮政必须抓住机遇发展电子商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部条件分析 |
5.1 广东邮政政策分析 |
5.2 资源分析 |
5.2.1 基础网络资源 |
5.2.2 渠道资源 |
5.2.3 人力资源 |
5.2.4 服务品牌和信誉 |
5.3 SWOT分析 |
5.3.1 广东邮政SWOT分析 |
5.3.2 航空客票代理业务SWOT分析 |
5.3.3 包裹业务SWOT分析 |
5.4 价值链分析 |
5.5 广东邮政电子商务应在重点行业进行突破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邮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
6.1 目标市场选择 |
6.1.1 航空客票代理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
6.1.2 包裹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
6.2 公司竞争战略 |
6.2.1 航空客票代理业务的目标市场竞争战略选择(低成本战略) |
6.2.2 包裹业务的目标市场竞争战略选择(最佳价值战略) |
6.3 市场进入战略 |
6.3.1 采取先同行业合作再独立运营进入航空客票代理市场 |
6.3.2 整合网购和包裹的创新模式进入包裹业务市场 |
6.4 品牌发展战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世界邮政信息化进程 |
1.1.2 世界邮政改革趋势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综述 |
2.1 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 |
2.1.1 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的起源与分化 |
2.1.2 企业资源理论 |
2.1.3 企业能力理论 |
2.1.4 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的界定 |
2.2 企业多元化经营 |
2.2.1 多元化经营理论溯源 |
2.2.2 我国多元化经营理论的发展 |
2.2.3 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
2.2.4 多元化经营的分类 |
2.2.5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2.2.6 相关多元化与归核化 |
2.3 企业边界 |
2.3.1 企业边界的界定 |
2.3.2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边界理论 |
2.3.3 交易费用理论中的企业边界理论 |
2.3.4 企业资源能力理论中的企业边界理论 |
2.3.5 迈克尔·迪屈奇的企业边界理论 |
2.3.6 企业横向边界理论 |
2.3.7 信息技术对企业边界的影响 |
2.4 产业融合 |
2.4.1 产业及产业划分 |
2.4.2 产业融合的提出 |
2.4.3 产业融合的定义 |
2.4.4 产业融合的类型 |
2.4.5 我国产业融合研究现状 |
2.5 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 |
2.5.1 信息化浪潮的兴起 |
2.5.2 信息化的含义 |
2.5.3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与内容 |
2.5.4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成果 |
第三章 邮政企业基于资源的多元化经营 |
3.1 企业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分析模型 |
3.1.1 条件假设 |
3.1.2 多元化经营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
3.1.3 多元化经营与内部协调成本的关系 |
3.1.4 多元化经营与生产总成本的关系 |
3.1.5 多元化经营关联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
3.1.6 信息技术水平变动对多元化经营绩效影响 |
3.1.7 相关结论 |
3.2 邮政企业资源概述 |
3.2.1 邮政企业资源的本质和属性 |
3.2.2 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3.3 信息化对邮政企业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
3.4 邮政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时代性 |
3.5 邮政企业多元化的原则 |
3.5.1 全网性业务优先原则 |
3.5.2 科学管理的原则 |
3.5.3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
第四章 信息化与邮政企业横向边界 |
4.1 世界主要国家邮政业务构成 |
4.1.1 美国邮政业务构成 |
4.1.2 德国邮政邮政业务构成 |
4.1.3 英国邮政业务构成 |
4.1.4 日本邮政业务构成 |
4.2 信息技术对邮政横向边界的影响 |
4.2.1 以书信为代表的邮政传统业务萎缩 |
4.2.2 邮政传统业务借助信息化实现服务升级 |
4.2.3 信息技术发展给邮政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
4.3 几点启示 |
第五章 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研究 |
5.1 邮政产业的发展与属性 |
5.1.1 邮政起源及发展 |
5.1.2 邮政产业属性的两种不同观点 |
5.2 物流业与邮政业的融合现状 |
5.2.1 邮政业与物流业的传统边界界限 |
5.2.2 邮政业与物流业出现融合 |
5.3 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驱动因素 |
5.3.1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
5.3.2 激烈的市场竞争 |
5.3.3 政府管制放松 |
5.4 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范式 |
5.4.1 产业融合范式——以信息产业为例 |
5.4.2 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范式 |
第六章 中国邮政实证研究 |
6.1 中国邮政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
6.2 中国邮政信息化建设情况 |
6.2.1 基础网络平台建设阶段 |
6.2.2 应用系统的建设与推广阶段 |
6.2.3 应用系统的整合提高阶段 |
6.3 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 |
6.3.1 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现状 |
6.3.2 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问题 |
6.3.3 中国邮政多元化经营建议 |
6.4 信息技术对中国邮政横向边界影响 |
6.4.1 信息技术发展对函件市场的影响 |
6.4.2 信息技术对中国邮政速递业务发展的影响 |
6.4.3 信息技术与中国邮政电子商务 |
6.4.4 信息技术与中国邮政代理业务 |
6.4.5 信息技术与中国邮政金融业务 |
6.4.6 中国邮政横向边界变动分析 |
6.5 中国邮政业与物流业的融合 |
6.5.1 中国邮政经营物流业务的情况 |
6.5.2 中国物流企业经营邮政业务的情况 |
6.5.3 中国的邮政业与物流业融合范式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与不足 |
7.2.1 创新之处 |
7.2.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邮政网线路复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项目背景 |
1.2 线路复用的重要性 |
1.3 项目研究内容 |
1.4 名词说明 |
1.5 线路复用的思想 |
1.6 主要工作内容 |
第二章 线路复用的现状及发展 |
2.1 线路复用的概念 |
2.2 主要线路类型 |
2.3 主要线路复用技术 |
2.3.1 线路复用技术概况 |
2.3.2 二层线路复用的主要技术 |
2.3.3 三层线路复用主要技术 |
2.4 国内外其他行业线路复用的情况 |
2.4.1 广东发展银行 |
2.4.2 公安系统“金盾工程” |
2.4.3 美林证券 |
2.4.4 与邮政信息网的分析比较 |
第三章 邮政信息网网络现状 |
3.1 网络基本架构 |
3.1.1 省际骨干网的现状 |
3.1.2 省内骨干网现状 |
3.1.3 地市中心网络现状 |
3.2 省内网线路复用的主要模式 |
3.2.1 骨干网线路复用模式 |
3.2.2 网点线路复用主要模式 |
第四章 线路复用的设计原则 |
4.1 线路复用的范围及目标 |
4.2 线路复用的原则 |
4.3 线路复用总体技术方案 |
4.4 网络逻辑架构 |
4.5 复用通信线路的选择 |
4.6 线路复用技术选型 |
第五章 线路复用方案设计 |
5.1 虚拟电路 |
5.2 复用器 |
5.3 MPLS VPN |
5.4 IP混合 |
5.5 线路复用方案的对比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铁通黔东南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我国电信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1.1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历程 |
1.2 我国电信业发展现状 |
1.3 我国电信业的发展趋势 |
1.4 中国铁通及铁通黔东南分公司的基本情况 |
2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
2.1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PEST分析 |
2.1.1 电信行业PEST分析 |
2.1.2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PEST分析 |
2.2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产业结构分析——五种力量分析 |
2.2.1 电信产业五种力量模型及分析 |
2.2.2 黔东南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 |
2.3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SWOT分析 |
2.3.1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优势劣势分析 |
2.3.2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机会威胁分析 |
3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
3.1 一般竞争战略 |
3.2 三种一般竞争战略的差异 |
3.3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
3.4 铁通黔东南分公司如何实施差异化集中战略 |
结束语 |
参考资料、文献 |
致谢词 |
中文详细摘要 |
(9)中国邮政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邮政的影响 |
一、 电子商务的发展 |
二、 电子商务对中国邮政的影响 |
第二节 论文选题及研究思路 |
一、 论文选题及其意义 |
二、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基本框架 |
第一节 营销模式的相关概念 |
一、 营销模式(Marketing Model) |
二、 价值链(Value Chain) |
三、 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 |
四、 营销策略(Marketing Strategy) |
第二节 构建中国邮政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基本思路 |
一、 价值链重构 |
二、 业务流程重组 |
三、 营销策略创新 |
第三章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的价值链重构 |
第一节 邮政行业的价值链 |
一、 邮政企业的行业特点 |
二、 邮政企业的价值活动 |
三、 邮政企业价值链的基本模型 |
第二节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的价值链重构 |
一、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的系统构思 |
二、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价值链活动改进 |
三、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价值链重构 |
第四章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业务流程重组 |
第一节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的业务组合 |
一、 物流业务 |
二、 电子邮局 |
三、 邮政金融 |
第二节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重组 |
一、 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
二、 电子邮局业务流程分析 |
三、 邮政储蓄业务流程分析 |
四、 邮政电子商务业务流程的“三流融合” |
第五章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的营销策略创新 |
第一节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产品策略 |
一、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产品的效用特征 |
二、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特征 |
三、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产品的生命周期 |
四、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产品的开发策略 |
五、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产品设计 |
六、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产品的几个实例 |
第二节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价格策略 |
一、 我国邮政产品价格策略的问题 |
二、 邮政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
三、 邮政产品的定价方法 |
四、 邮政产品的定价技巧 |
五、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价策略 |
第三节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渠道策略 |
一、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的概念 |
二、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网络渠道功能 |
三、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网络分销渠道的建设 |
第四节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促销策略 |
一、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的促销方式 |
二、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广告策略创新 |
三、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销售促进策略创新 |
四、 中国邮政电子商务公共关系策略创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广东电信实业集团通信营销服务网络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附表与插图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的结构 |
1.4 本文涉及的一些战略管理学理论 |
第二章 构建通信营销服务网络的必要性 |
2.1 广东电信实业集团的总公司层级战略描述 |
2.2 中国通信行业分析 |
2.3 广东各大通信运营商发展现状分析 |
2.4 通信行业价值链分析 |
2.5 省实业构建通信营销服务网络的必要性 |
第三章 电信营销服务网络经营环境分析 |
3.1 广东省通信营销渠道服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3.2 通信营销渠道可开展的业务分析 |
第四章 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
4.1 省实业资源状况分析 |
4.2 省实业能力状况分析 |
第五章 通信营销服务网络战略 |
5.1 战略选择和定位模型 |
5.2 省实业资源和能力评价 |
5.3 通信营销渠道服务行业特征分析表 |
5.4 业务战略选择和定位的确定 |
第六章 计划实施中的风险控制 |
6.1 环境风险 |
6.2 经营管理风险 |
6.3 财务与投资风险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发挥邮政网点优势拓展业务的利器——电子邮政多媒体服务终端(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商务在邮政行业发展中的应用探析[J]. 叶舜雅.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2)
- [2]南天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宋卫权. 云南大学, 2014(01)
- [3]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研究[D]. 吴剑明. 云南大学, 2012(05)
- [4]广东邮政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王锋.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 [5]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D]. 胡宏.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6]邮政网线路复用的设计[D]. 王志丰.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7]铁通黔东南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曾凡永. 贵州大学, 2005(12)
- [8]以科技创新促发展 利用新技术开拓市场[A]. 权忠敏. 中国技术市场二十年辉煌历程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 2004
- [9]中国邮政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初探[D]. 余芳. 广西大学, 2004(04)
- [10]广东电信实业集团通信营销服务网络的战略研究[D]. 钟光伟. 暨南大学,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