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pp17肽对Tau蛋白超磷酸化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孟姮[1](2013)在《APP17肽对糖尿病脑病的改善作用及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应用药理学、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首先从整体水平上开展了APP17肽对糖尿病脑病的改善作用研究,并应用PET/CT显像技术探讨了其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部糖代谢的影响;然后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探讨了APP17肽对胰岛素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1. APP17肽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通过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的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表现,符合糖尿病的典型特征,成模率为90%。糖尿病模型建立12周后,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出认知功能减退的糖尿病脑病模型,成摸率为41.3%。在给予模型大鼠不同剂量的APP17肽治疗后,发现其并不能改善糖尿病脑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标,但是对模型大鼠的记忆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 PET/CT显像及免疫组化初步判断APP17肽的作用机制利用PET/CT显像技术对模型组和治疗组中的大鼠脑部糖代谢水平进行了研究。大鼠脑部的糖代谢评价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脑病组大脑皮层和海马的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与糖尿病脑病组相比,APP17肽给药组,葡萄糖摄取显着增加,脑组织糖代谢水平得到大幅改善。此外,通过对模型大鼠脑部海马区相关蛋白的检查,发现APP17肽可以显着增加Glut4的表达,对IGF1R和IR的表达无显着性影响,提示APP17肽的作用可能与胰岛素相关通路有关。3. APP17肽对低表达IGF1R的ΔIGF1R-PC12细胞株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APP17肽改善糖尿病脑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及对胰岛素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通过慢病毒包装转染技术,使IGF1R在PC12中的表达受到抑制,通过G418筛选获得了低表达IGF1R的ΔIGF1R-PC12细胞株。以此细胞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APP17肽作用与IGF1R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APP17肽提高了胰岛素对PC12细胞IR磷酸化的敏感性,而该作用的触发可能与抑制IGF1R通路有关,同时,PI3K-Akt Pathway在APP17肽改善PC12细胞糖代谢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STZ诱导加Morris水迷宫筛选的方法成功的建立了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并证实APP17肽具有改善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PET/CT发现APP17肽可以改善模型大鼠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而免疫组化的结果证实其可能与增加了脑内Glut4的表达有关。进一步通过研究APP17肽对低表达IGF1R的ΔIGF1R-PC12细胞株的作用,发现APP17肽的改善作用与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IR、IGF1R和PI3K有关。此项研究,将为糖尿病脑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王蓬文[2](2011)在《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以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病。特征性病理变化表现为胆碱能神经元功能障碍、神经元和突触丢失、细胞外β-淀粉样肽(Amyloid beta, 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s)和细胞内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AD主要的神经分子病理改变是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和加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揭示脑内这些蛋白质合成、运输和聚集机制提供了所需工具。本研究旨在通过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42/Aβ40的比例及ADDLs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ADDLs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探讨姜黄素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客观评价其疗效,为开发AD的中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1.采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同月龄同背景的正常小鼠作为实验对象,每组12-15只。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组于3月龄对小鼠实施姜黄素灌胃治疗,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1次/日,连续治疗3个月2.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评价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3.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治疗前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Shank1和PSD95的变化,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和突触的改变,评价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影响。4.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治疗前后IDE、PS2、Aβ42、Aβ40和ADDLs的变化,判断姜黄素对Aβ级联反应的影响。5.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观察APP/PS1双转基因小鼠InR、IRS-1等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判断姜黄素对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1.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和学习记忆的影响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分别明显延长和延长(P<0.01和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姜黄素大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尽管如此,姜黄素大剂量组和姜黄素小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相比逃避潜伏期长(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罗格列酮组、姜黄素中剂量和姜黄素大剂量组的小鼠游泳距离缩短(P<0.01和P<0.05)。2.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以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超微结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和神经毡内结构均正常。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程度不等的退行性变。细胞核形态不规则,部分核内染色质浓集;胞浆内脂褐素、脂滴增多,高尔基体囊泡扩张,粗面内质网离散,多聚核糖体解聚,部分线粒体变性。神经毡内可见髓鞘变性,突触数量减少、结构异常,突触小泡聚集增多。姜黄素可使突触增加,并使上述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PSD-95和Shank1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SD-9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组蛋白表达增多(P<0.05)。3.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β生成酶PS2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罗格列酮组,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β降解酶IDE和NEP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增加(P<0.05);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NEP阳性细胞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Aβ40和Aβ42阳性细胞计数模型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小鼠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其中Aβ42阳性细胞计数增加更加明显;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治疗各组小鼠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低。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0、Aβ42、ADDL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姜黄素中剂量组、姜黄素小剂量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各蛋白表达结果与免疫组化相符。4.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InR、IRS-1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和P<0.01);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中剂量组InR、IRS-1阳性细胞计数增加得到改善(P<0.05和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p-IRS-1、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中剂量组p-IRS-1、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各蛋白表达结果与免疫组化相符。RT-P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InR mRNA和IRS-1 mRNA表达明显增加,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可使其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姜黄素保护神经元的机制是通过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减少Aβ42和ADDLs生成并增加其降解,影响Ap级联反应起作用的。
陈玉静[3](2008)在《金思维提取物对拟AD模型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途径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散发性老年性痴呆(SAD)大鼠模型,应用具有益气活血、补肾化痰作用的中药复方提取物金思维进行治疗,观察金思维对该模型行为学、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tau蛋白磷酸化相关酶类以及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金思维治疗AD的作用机理,为指导临床应用和开发新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等分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和金思维大、中、小剂量治疗组。采用双侧脑室注射微量链脲佐菌素(ICV-STZ)的方法建立拟AD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治疗组分别予盐酸多奈哌齐和金思维(分为大、中、小三个不同剂量)进行三个月的治疗,同时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采用Morris水迷宫、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电镜以及图像分析技术等手段,观察模型鼠行为学、海马CA1区形态学的改变,分别检测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199/202)和相关酶类(GSK-3β、PP-2A、PP-1),以及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IR、IGF-I、IRS-1、IRS-2)的含量和表达水平。结果:1金思维能明显改善ICV-STZ模型大鼠出现的学习记忆障碍:定位航行试验中,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或/P<0.01),金思维各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P<0.01);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原平台象限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金思维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原站台象限活动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且与盐酸多奈哌齐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2 ICV-STZ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障碍:IR、IGF-I、IRS-1、IRS-2的含量和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金思维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上调这些蛋白的含量和表达(P<0.05/P<0.01)。3与假手术组相比,ICV-STZ模型组大鼠在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1),非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金思维各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在此二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P<0.01),非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尤以大、中剂量组突出。4 ICV-STZ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微管出现断裂和溶解,金思维可修复断裂或溶解的微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蛋白激酶GSK-3β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磷酸酶PP-2A、PP-1表达明显下降(P<0.01);金思维各剂量组GSK-3β的含量和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P<0.01),PP-2A和PP-1的含量和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与假手术组接近。结论:1 ICV-STZ模型大鼠存在胰岛素/ IGF-I信号转导异常以及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该模型可成功地模拟SAD的病理特征。2金思维提取物可明显改善tau蛋白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程度,从而防止了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产生及其带来的毒性作用;金思维能够保持蛋白激酶和磷酸酶表达平衡,确保海马神经元tau蛋白的正常磷酸化,保护微管结构,防止轴突损伤。3金思维可改善胰岛素/ IGF-I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胰岛素及IGF-I营养和保护神经元的功效,从而恢复和促进学习记忆功能。
杨傲然[4](2007)在《参知健脑片组分配伍对拟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认为目的:依据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理中的“Aβ级联假说”,从Aβ产生的氧化损伤毒性的环节的各个靶点入手,并与神经营养肽APP17进行对比,探讨参知健脑方组分对Aβ的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1.选择参知健脑方组成中药的有效组分(即人参皂苷Rg1、知母皂苷元Sar、芍药苷Pae),首先利用细胞毒性试验确定各组分有效且无毒的作用浓度,再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将各个浓度按不同配比组合,通过对正常SH-Y5Y细胞和拟AD细胞模型SH-Y5Y细胞增殖率的观察,比较各组配比组合后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配比组合用于下一步实验。2.用25μmol/L的Aβ25-35孵育SH-Y5Y细胞复制AD细胞模型,分别在6h、24h、48h、72h观察β淀粉样蛋白对于细胞的活性和存活率、乳酸脱氢酶的释放量、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量、细胞周期的变化、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及6h和24h细胞内产生的凋亡相关信号转导蛋白Bcl-2、Bax、Caspase-3的变化来观察Aβ产生的神经毒性的作用,在各个时间点分别给予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和APP17肽10μmol·L-1,通过与模型组对比观察对Aβ产生的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结果:1.人参皂苷、知母皂苷元、芍药苷三种组分对细胞有增殖作用且无毒的作用浓度分别是人参皂苷(1.5625,3.1256,6.25μg·mL-1)知母皂苷元(6.25,12.5,25μg·mL-1),芍药苷(6.25,12.5,25μg·mL-1),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所得的最佳配比是(人参皂苷1.5625μg·mL-1,知母皂苷元6.25μg·mL-1,芍药苷6.25μg·mL-1)。3.Aβ作用细胞后,细胞的存活率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应,细胞的LDH释放量表现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的趋势。参知健脑方组分组对细胞的存活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对LDH释放量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与APP17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4.细胞的凋亡率在6h开始升高,至24h达峰值,此后凋亡率又逐渐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始终差异显着。细胞周期表现为细胞被阻抑于G0—G1期的比例增加,S期的比例下降。参知健脑方组分组对细胞的凋亡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促进细胞周期S期的比例增加,与APP17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5.细胞内的活性氧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参知健脑方组分组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与APP17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6.细胞内的凋亡信号转导蛋白Bax和Caspase逐渐增加,而Bcl-2表现为逐渐增加。参知健脑方组分组可以促进Bcl-2表达的增加,促进Bax和Caspase表达减少,与APP17肽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参知健脑方组分对Aβ引起的神经元毒性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Aβ产生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周期异常有关,同时对凋亡信号转导蛋白的产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APP17肽的神经营养作用相似。
张馨[5](2007)在《APP17肽对慢性缺血致痴呆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由于血管性痴呆具有智能持续性受损的特点,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VD已成为全球性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明确VD的发病机制,开发有效防治VD的药物是当今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建立了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痴呆模型大鼠,对痴呆大鼠的行为学、组织学、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及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进行研究,并从这些方面研究了APP17肽的神经细胞保护机制。本研究利用Morris水迷宫、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印记方法(Westernblot)发现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额叶、海马组织学变化明显,Bax和Aβ、β-分泌酶(BACE)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PP17肽能上调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抑制促凋蛋白Bax表达,减少Aβ、BACE生成,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减少Aβ的表达,改善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为APP17肽治疗VD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VD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孙蓉[6](2007)在《人参皂甙Rb1对慢性缺血致痴呆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Tau蛋白及PP-2A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或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发血管性痴呆也随之升高,它不仅给病人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同时由于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可以预防及有希望治疗的痴呆之一,因此血管性痴呆的防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实验通过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慢性前脑灌注不足,建立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研究在VD中人参皂苷Rb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对Tau蛋白磷酸化、PP-2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并且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探讨其在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人参皂甙Rb1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模型大鼠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增多,PP-2A分泌减少,人参皂甙Rb1能够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可减轻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加PP-2A的分泌,考虑其神经保护作用与此有关系,为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闵嵘,秦川,赵志炜,姬志娟,刘梦霞,盛树力[7](2006)在《APP17肽对APP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APP17肽对APP转基因小鼠(APP V717 I)海马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 mon龄的AP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P17肽治疗组(皮下注射0.16 mg.kg-1.d-1,每周3次),并以相同年龄和背景的C57BL/6 J小鼠做正常对照组。7 mon后行Morris水迷宫测定,小鼠脑组织灌注固定后进行PSD-95、Shank1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且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CA4区中的PSD-95、Shank1阳性反应神经元明显减少,染色浅;APP17肽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APP转基因小鼠大脑中存在突触后致密区蛋白表达异常,由此引起突触功能损害,进而导致记忆、学习能力的改变;而APP17肽能通过提高PSD-95、Shank1的表达,使突触的损伤接近恢复正常。并能改善小鼠的记忆、学习能力。
姚洁[8](2006)在《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17肽对神经保护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17肽对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7/2003关于淀粉样b蛋白前体蛋白研究的文章,检索词为“amyloidprecursorprotein,Alzheimer’sdisease”等,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网1999/2004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阿尔茨海默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研究论着,排除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17篇。资料综合: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17肽无论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均显示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它通过上调其他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存活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影响神经细胞蛋白质代谢,从而改善模型动物神经系统超微结构的损害,提高模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结论: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是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17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有效机制之一;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17肽对神经细胞存活信号通路的各个步骤均有影响,可以促进细胞存活是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17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另一有效机制。
徐意,田金洲,盛树力[9](2005)在《糖尿病脑病的研究概况》文中指出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引起视网膜、肾脏、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而中枢神经系统被证明与糖尿病很少相关。20世纪初,Miles等首先报导糖尿病患者有认知功能损害。此后,大量的研究发现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
程勇[10](2004)在《(一)黄皮酰胺对Aβ和自然衰老大鼠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糖尿病鼠tau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说明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的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的减退。AD病人主要有三个病理学特征,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丢失。 黄皮酰胺是从芸香科植物黄皮中分离出的新化合物,现已人工合成并拆分为(-)、(+)黄皮酰胺,其部分结构类似脑复康,一系列研究证明(-)黄皮酰胺对中枢神经具有保护作用而(+)黄皮酰胺无效。本研究采用培养PC12细胞、大鼠脑室泵入Aβ、糖尿病导致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小鼠、以及老龄大鼠作为模型,从细胞和整体水平探讨了(-)黄皮酰胺在AD病理模型中的潜在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 第一部分 左旋黄皮酰胺对β淀粉样肽神经毒性的影响 老年斑的核心成份由β淀粉样肽(Aβ)的沉积引起。Aβ可引起脑内钙稳态失调、细胞凋亡和神经细胞对有害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导致认知功能受损。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黄皮酰胺对Aβ25-35所致PC12细胞的损伤和微渗泵脑室注射Aβ(1-4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神经损伤的作用。 在细胞学试验中,将10μM老化的Aβ25-35与PC12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共同孵育24小时,应用MTT,LDH和Hoechst33258染色方法观察Aβ25-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以及左旋黄皮酰胺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左旋黄皮酰胺对Akt/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二、App17肽对Tau蛋白超磷酸化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p17肽对Tau蛋白超磷酸化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APP17肽对糖尿病脑病的改善作用及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2 型糖尿病脑病的研究进展 |
1.1.1 2 型糖尿病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1.1.2 2 型糖尿病脑病的影像学研究 |
1.1.3 2 型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
1.1.4 2 型糖尿病脑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及潜在治疗方法 |
1.2 1 型糖尿病脑病的研究进展 |
1.2.1 1 型糖尿病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2 1 型糖尿病脑病的影像学研究 |
1.2.3 1 型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
1.2.4 1 型糖尿病脑病动物模型的结构改变研究 |
1.3 APP17 肽的研究进展 |
1.3.1 APP17 肽的神经保护作用 |
1.3.2 APP17 肽对 Aβ沉积和 Tau 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
1.3.3 APP17 肽的对凋亡相关因子的作用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仪器 |
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动物和细胞株 |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5 实验方法 |
2.5.1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2.5.2 Morris 水迷宫试验筛选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 |
2.5.3 APP17 肽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 |
2.5.4 PET/CT 检测 APP17 肽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部糖代谢的影响 |
2.5.5 脑组织的处理及准备 |
2.5.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5.7 ΔIGF1R-PC12 即 IGF1R 缺失的 PC12 细胞构建及筛选 |
2.5.8 WST-1 检测 APP17 肽对 PC12 细胞的杀伤作用 |
2.5.9 IGF1R 缺失对 APP17 诱导 IRS 磷酸化的影响 |
2.5.10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3.1.1 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3.1.2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3.1.3 糖尿病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3.2 PP17 肽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
3.2.1 APP17 肽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血糖、体重的影响 |
3.2.2 APP17 肽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
3.3 PET/CT 检测 APP17 肽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部糖代谢的影响 |
3.4 免疫组化法检测 APP17 肽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内 IGF1R、IR和 GLUT4 表达的影响 |
3.5 IGF1R 缺失的ΔIGF1R-PC12 细胞的构建 |
3.6 APP17 肽对胰岛素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3.6.1 APP17 肽对 PC12 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
3.6.2 APP17 肽对 PC12 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
3.6.3 IGF1R 可能为 APP17 肽改善 PC12 细胞糖代谢的靶受体 |
3.6.4 PI3K-Akt Pathway 在 APP17 肽改善 PC12 细胞糖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 |
第4章 讨论 |
4.1 APP 糖蛋白性质及代谢产物相关研究情况 |
4.2 AKT 的磷酸化修饰在胰岛素通路中的作用 |
4.3 APP17 治疗糖尿病脑病相关情况的总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Ⅰ |
参考文献 |
综述Ⅱ |
参考文献 |
引言 |
实验一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以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页 |
电镜图片 |
水迷宫彩图 |
免疫组织化学彩图 |
解链曲线彩图 |
(3)金思维提取物对拟AD模型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途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引言 |
AD 的病理特征和发病机制 |
AD 动物模型的选择 |
AD 的治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祖国医学对AD 认识及治疗概况 |
金思维的研究现状 |
本课题的意义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金思维提取物对拟AD 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一部分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金思维提取物对拟AD 模型大鼠海马胰岛素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金思维提取物对拟AD 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 蛋白超磷酸化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金思维提取物对拟AD 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和tau 蛋白磷酸化相关酶类表达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六部分 创新点与展望 |
综述一 tau 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 |
综述二 阿尔茨海默病是另一种形式的糖尿病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参知健脑片组分配伍对拟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的研究概况 |
1.2 AD发病机制研究 |
1.3 AD的病理变化 |
1.4 AD的临床表现 |
1.5 AD的诊断 |
1.6 AD的治疗 |
1.7 参考文献 |
2 中医学对于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
2.1 病名源流 |
2.2 病位在脑 |
2.3 病因病机 |
2.4 辩证论治 |
2.4.1 古代研究 |
2.4.2 现代研究 |
2.4.3 专方治疗 |
2.4.4 成药制剂 |
2.5 其他疗法 |
2.6 参考文献 |
3 参知健脑方各药物组分研究进展 |
3.1 用于痴呆的现代研究 |
3.1.1 对动物学习记忆的影响 |
3.1.2 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 |
3.1.3 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3.1.4 对神经元和突触的保护作用 |
3.2 知母用于痴呆的现代研究 |
3.2.1 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3.2.2 胆碱能系统 |
3.2.3 自由基 |
3.3 白芍用于痴呆的现代研究 |
3.3.1 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和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3.3.2 白芍的免疫调节作用 |
参考文献 |
4 Aβ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
4.1 Aβ的形成和代谢 |
4.1.1 APP的3种代谢途径 |
4.1.2 Aβ的降解 |
4.1.3 脑内淀粉样β蛋白沉淀的形成 |
4.2 Aβ的毒性作用 |
4.2.1 可溶性寡克隆Aβ具有毒性作用 |
4.2.2 Aβ引起细胞毒作用的途径 |
4.3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参知健脑片有效组分的最佳配伍筛选 |
一 参知健脑片有效组分对正常SH一SY5Y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二 参知健脑片有效组分最佳配伍的筛选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参知健脑片组方配伍对Aβ致拟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存活率及凋亡率的影响 |
一 参知健脑片组方配伍对Aβ致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二 参知健脑片组方配伍对Aβ致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参知健脑片组方配伍对Aβ致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LDH及ROS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参知健脑片组方配伍对Aβ致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Caspase-3、Bax、Bcl-2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图版 |
(5)APP17肽对慢性缺血致痴呆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
2 血管性痴呆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 |
3 Aβ与血管性痴呆 |
4 细胞凋亡相关因子 Bcl-2,Bax 与 Aβ 的产生 |
5 APP17 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17 mer peptide)影响 Bcl-2,Bax 及 Aβ 的作用机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APP 17 肽对慢性缺血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 和组织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二 APP17 肽对慢性缺血致痴呆模型大鼠额叶及海马Bcl-2、Bax 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三 APP17 肽对慢性缺血致痴呆模型大鼠额叶及海马Aβ、BACE 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本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6)人参皂甙Rb1对慢性缺血致痴呆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Tau蛋白及PP-2A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
2. 血管性痴呆与细胞凋亡 |
3. Tau 蛋白与血管性痴呆 |
4. Tau 蛋白与细胞凋亡 |
5. 人参皂苷R61 对Tau 蛋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人参皂苷R61 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和组织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二 人参皂苷R61 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额叶、海马Caspase-3 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三 人参皂苷R61 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额叶、海马Tau、PP-2A 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本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7)APP17肽对APP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动物 |
1.1.3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试验分组 |
1.2.2 行为学实验 |
1.2.3 免疫组化染色 |
1.2.4 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
1.2.5 免疫印迹实验 |
2 结果 |
2.1 APP17肽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2.2 免疫组化结果 |
2.3 APP17肽对PSD-95和Shank1表达的影响 |
2.4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3 讨论 |
(10)(一)黄皮酰胺对Aβ和自然衰老大鼠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糖尿病鼠tau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黄皮酰胺对Aβ和自然衰老大鼠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糖尿病鼠tau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 |
前言 |
第一部分:(-)黄皮酰胺对β淀粉样肽神经毒性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黄皮酰胺对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黄皮酰胺对STZ诱导的糖尿病鼠tau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 |
材料和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合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小综述:神经保护信号 |
简历 |
致谢 |
四、App17肽对Tau蛋白超磷酸化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APP17肽对糖尿病脑病的改善作用及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D]. 孟姮. 吉林大学, 2013(08)
- [2]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D]. 王蓬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3]金思维提取物对拟AD模型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途径的影响[D]. 陈玉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4]参知健脑片组分配伍对拟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 杨傲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4)
- [5]APP17肽对慢性缺血致痴呆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张馨. 吉林大学, 2007(03)
- [6]人参皂甙Rb1对慢性缺血致痴呆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Tau蛋白及PP-2A影响的实验研究[D]. 孙蓉. 吉林大学, 2007(03)
- [7]APP17肽对APP转基因小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 闵嵘,秦川,赵志炜,姬志娟,刘梦霞,盛树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6(06)
- [8]淀粉样β蛋白前体蛋白17肽对神经保护的作用及其机制[J]. 姚洁. 中国临床康复, 2006(22)
- [9]糖尿病脑病的研究概况[A]. 徐意,田金洲,盛树力. 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5
- [10](一)黄皮酰胺对Aβ和自然衰老大鼠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糖尿病鼠tau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D]. 程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