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唐温谦[1](2021)在《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肝卵圆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MNNG诱导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目的:研究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KXRG)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干预WB-F344细胞系制备肝癌前病变细胞模型,实验组用高、中、低不同浓度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KXRG)刺激细胞,正常组、模型组加等量大鼠空白血清;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OD值、细胞上清中AFP浓度、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含药血清各组细胞OD值、细胞上清中AFP浓度、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且含药血清浓度越高,上述指标下降越明显;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含药血清浓度越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越明显。结论: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可以抑制大鼠肝卵圆细胞WB-F344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第二部分基于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抗纤软肝颗粒调控肝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癌细胞的机制目的:探讨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通过Wnt-1/β-catenin途径抑制肝卵圆细胞向肝癌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应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向肝癌细胞分化。进一步利用质粒上调Wnt-1的表达。随后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KXRG)干预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检测Wnt-1和β-catenin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角质蛋白(CK19)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甲胎蛋白(AFP)的含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 D1、C-myc、MMP-7、Axin2和EpCA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s期细胞比例、细胞上清液中甲胎蛋白浓度、CK19蛋白水平、Wnt-1、β-catenin、Cyclin D1、C-myc、MMP-7、Axin2、Ep CAM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经KXRG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着下降。另外,经Wnt-1过表达质粒干预后,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有进一步提高。同时,KXRG对Wnt-1上调后的模型细胞上述指标仍有抑制作用。结论: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能够通过Wnt-1/β-catenin通路抑制肝卵圆细胞向肝癌细胞的分化,对抗纤软肝颗粒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从而预防肝细胞性肝癌。
石玉红[2](2021)在《右归饮在正常和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及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右归饮由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炒山药、制附子、肉桂、姜杜仲、炙甘草组成,具有阴阳双补,填精补血的功效,主治命门不足,精血亏虚之证。本课题组前期已通过UPLC-Q-TOF/MS质谱峰测得右归饮水煎液共有特征峰89个,并确定了其中85个化学结构明确的成分。也证明了右归饮对肾虚骨质疏松大鼠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但哪些成分可以吸收入血,发挥右归饮“益精生髓”的功效,尚未可知。本文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和血清药理学相结合,拟研究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机制。本研究得到西南重庆市科委-计生委联合中医药科技重点项目(zy201801001)的支持。目的1.研究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模型大鼠的入血成分。2.探究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1.右归饮在正常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方法:(1)UPLC-Q-TOF/MS的液质条件: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2.1×100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45℃;进样量6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2)MRM监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100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样品室温度:30℃;进样量:6μL。2.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入血成分分析方法:(1)模型复制:6只SD雄性大鼠每天定时灌胃给予腺嘌呤(150 mg·kg-1)一次,持续4周。(2)模型成功标准:与正常组相比,观察模型组动物体征形态的变化,肾功能指标肌酐(CREA)、尿素(UREA)的含量显着上升,血清中睾酮(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等指标含量显着下降,即判断模型成功。(3)UPLC-Q-TOF/MS的液质条件: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2.1×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A);0.1%的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45℃;进样量6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4)MRM监测色谱条件:采用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100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样品室温度:30℃;进样量:6μL。3.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的比较方法:根据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的入血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大鼠通过对照品确定的和通过文献推测的成分有何异同。4.网络药理学筛选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作用靶点及机制的方法:以右归饮的入血原型成分为切入点通过sea、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的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CTD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肾虚症相关9种疾病靶点。通过韦恩图确定右归饮治疗肾虚9种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string平台分析其化合物与疾病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使数据可视化,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GO生物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找出右归饮治疗肾虚证多种疾病的相关机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关系图。5.网络药理学预测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作用靶点及机制的方法:以右归饮的入血原型成分为切入点通过sea、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的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CTD四个在线数据库预测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靶点,通过韦恩图确定右归饮治疗肾虚骨质疏松的潜在作用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string平台分析其化合物与疾病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使数据可视化,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GO生物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出治疗肾虚骨质疏松的主要信号通路;实验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关系图。6.血清药理学验证右归饮含药血清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及通路的方法:(1)用MTT法检测右归饮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法鉴定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3)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信号通路中PI3K、AKT、AKT1、P-AKT、BAD、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入血成分的检测结果:在正常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42个特征峰,鉴定和推测出13个化学成分,还有29个代谢产物未鉴定。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技术鉴定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6个化学成分。2.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入血成分的检测结果:(1)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外观变化:对照组大鼠体型较大,精神饱满,活泼好动,毛发强韧,光泽较好。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型消瘦,畏寒怕冷,弓背蜷缩,精神萎靡,毛发枯燥,光泽暗淡。肾脏形态和组织变化: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肿胀,颜色苍白,出现典型的“大白肾”;对照组可见肾脏组织结构完好且肾小管排列紧密,肾小球饱满完整,模型组肾组织中可见较多空泡,肾小管扩大且管内可见棕褐色腺嘌呤沉淀,肾组织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血清中CREA、UREA、T的含量显着升高,血清中T3、T4、ACTH、CORT的含量显着下降(均**P<0.01)。(2)右归饮在肾虚模型大鼠入血成分的检测结果;在模型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22个特征峰,鉴定并检测出12个化学成分,还有10个代谢产物未鉴定。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技术鉴定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6个成分。3.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的比较结果: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正常大鼠血浆中有42个特征峰,鉴定出13个化学成分,其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黄酮类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单萜类成分各1个。从肾虚大鼠血浆中有22个特征峰,鉴定出12个化学成分,其中2个环烯醚萜类成分,6个生物碱类成分,2个黄酮类成分,单萜类、三萜皂苷类成分各1个。采用MRM技术在正常组和肾虚大鼠血浆中均检测到了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马钱苷、莫诺苷。研究表明,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血浆中得出共有的原型成分有17种。它们是来源于熟地黄的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地黄苦苷元,来源于杜仲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来源于山茱萸的马钱苷、莫诺苷,来源于附子的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来源于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在正常大鼠血浆中还检测到31个腺嘌呤所致肾虚模型大鼠血浆中没有的药材成分的代谢产物,在该肾虚模型大鼠血浆中还检测到正常大鼠血浆中没有的12个药材成分的代谢产物。4.网络药理学预测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靶点及通路的结果: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与肾虚证9种疾病筛选出194个共同靶点,168条相关通路。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可以通过AKT1、STAT3、VEGFA、HRAS、SRC等靶点发挥作用,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的主要通路包括PI3K/Akt、MAPK、破骨细胞分化、HIF-1、VEGF等信号通路。构建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靶点-肾虚证9种疾病-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图。5.网络药理学预测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靶点及通路的结果: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与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筛选出84个共同靶点,131条相关通路。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可以通过STAT3、MAPK1、AKT1、VEGFA、SRC、TNF等靶点发挥作用,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主要通路包括PI3K/Akt、MAPK、破骨细胞分化、HIF-1、VEGF等信号通路。构建出“右归饮入血原型成分-靶点-骨质疏松病-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图。6.右归饮含药血清对肾虚骨质疏松具有治疗作用:(1)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的含药血清在5%-20%浓度范围内对BMSCs在24 h、48 h、72 h均具有增殖活性。(2)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的含药血清均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增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和矿化钙结节的形成。(3)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模型大鼠的含药血清均上调了PI3K/AKT通路中PI3K、AKT、AKT1、P-AKT、BCL-2蛋白的表达,并且下调了BAD和BAX蛋白的表达。结论1.通过对照品共鉴定出右归饮在正常大鼠血浆中16个原型成分,主要有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4个苯丙素类及其三萜皂苷类化合物,3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推测了1个黄酮类原型化合物,2个黄酮类代谢产物,还有29个代谢产物未鉴定。2.通过对照品共鉴定出右归饮在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血浆中16个原型成分,主要有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4个苯丙素类及其三萜皂苷类化合物,3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3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文献推测了1个黄酮类原型化合物,1个环烯醚萜类代谢产物,还有10个代谢产物未鉴定。3.通过对照品共鉴定出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中有16个相同的原型成分,它们是来源于熟地黄的毛蕊花糖苷、异类叶升麻苷、类叶升麻苷;来源于杜仲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来源于山茱萸的马钱苷、莫诺苷;来源于附子的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来源于甘草的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这些成分是各味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是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通过文献对比推测出1个相同的原型成分,来自熟地黄的地黄苦苷元。在正常大鼠推测出2个来自甘草的代谢产物phloretic acid和甘草素葡萄糖醛酸化,还有29个代谢产物未鉴定。在肾虚大鼠推测出1个来自杜仲的代谢产物京尼平葡萄糖醛酸开环,还有10个代谢产物未鉴定。4.右归饮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方式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5.右归饮含药血清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改善肾虚骨质疏松。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成骨细胞凋亡有关。
侯美辰[3](2020)在《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依照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研究说明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诱导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凋亡,从而以更接近于体内真实吸收、代谢后的组方药物条件,在体外研究复方黄黛片组方对癌症细胞系的作用,证实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体外实验中作用机制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混悬液,对洁净级SD大鼠进行灌胃,每天灌胃2次,连续3天。末次灌胃后采取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方法提取血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血清中砷的浓度。选取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10μg·L-1、20μg·L-1、40μg·L-1,光镜下观察HL-60细胞生长形态区别,Hochest/Calcein-AM/PI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选取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10μg·L-1、20μg·L-1、40μg·L-1、80μg·L-1、160μg·L-1,CCK-8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选取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光镜下观察Hep G2细胞生长形态区别,Hochest/Calcein-AM/PI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对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选取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4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200μg·L-1,CCK-8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结果:1.ICP-OES测定出复方黄黛片血清的砷浓度是10μg·L-1。2.含药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24 h后,光镜下可观察到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都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生长趋势越来越松散,边缘模糊甚至破碎。3.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24 h后,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10μg·L-1、20μg·L-1、40μg·L-1、80μg·L-1、160μg·L-1,其抑制率为1.25%、8.74%、47.45%、68.11%、75.62%,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4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200μg·L-1,其抑制率为1.70%、4.83%、37.55%、65.41%、93.21%。4.Hochest/Calcein-AM/PI荧光染色后,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活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多。5.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作用于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总凋亡率都依次升高。6.Western Blot法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随着含药血清浓度增加,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结论:1.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凋亡程度与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浓度正相关,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添加量增多,浓度升高,抑制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诱导细胞凋亡程度越显着。2.HL-60细胞是悬浮细胞属于血液肿瘤,Hep G2细胞是贴壁细胞属于实体肿瘤,实体肿瘤细胞与血液肿瘤细胞相比,产生抑制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的结果,需要更高的药物浓度。3.中药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使药物通过动物半体内作用后进行体外实验,增加了实验的可信性,科研上提供了中药组方作用于体外实验的新途径。
崔素华,梁枫,张瑞,黄维琳[4](2020)在《基于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化学分析手段的进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已成为药物药效研究的重要内容。中药血清药理学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在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借鉴。
王领弟,孙孟瑶,张芳,李盼盼,师伟,徐丽[5](2018)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药干预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药及复方的药理研究为中医中药的科学性提供证据,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在中药及复方的体外细胞实验中应用广泛,中药的复杂性使药物的添加方式成为研究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应用的干预方法主要有3种:中药提取物/纯化物直接添加、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血浆药理学。3种添加方法各有利弊,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干预方法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国内研究多采取中药血清/血浆药理学,但是局限于口服中药复方的研究,同时其他给药途径的研究方法基础薄弱,需要归纳与总结。总之,中药干预方法的选择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讨论。就此文章查阅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文献,对体外细胞实验中中药的干预方法及选择进行总结,为今后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吴沅皞,刘维,赵文甲[6](2018)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药理、药效学和新药研发的贡献》文中提出背景:对于复杂成分药物,尤其是复方中药,国内外诸多学者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药效评价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推动了药理药效学研究进展以及血清药理学技术方法本身的不断规范与完善。目的:对最近几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在各领域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作以综述,并对血清药理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与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相关,或采研究方法中应用了含药血清的研究,检索词为"血清药理学,含药血清,serum pharmacology,medicated serum,drug-containing serum"。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检索到的2 977篇文献,共纳入58篇并分析。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药物的药效及其作用环境,有助于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及其在体内的过程,因此已被众多学者和专家所采用。近年来对血清供体、给药剂量、频次方案、血清采集、处理保存、加药比例等研究方案的探索优化中取得了显着进展,并已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方向广泛应用,推动了药理学、药效学和新药研发等研究的发展进步。
卢磊,刘晓丹,张培影[7](2018)在《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制剂已成为中医药与国际质量标准相接轨的重要桎梏。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化学相结合,成为中医药复方发展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综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条件和血清药理学发展,以期将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更多地应用于中药及复方的药理和机制研究中,为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
郭丽娜[8](2017)在《金莲花三类成分的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金莲花总黄酮、总酚酸和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血液移行成分及三类成分不同时间点含药血清的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为明确金莲花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口服给予SD大鼠(200 ± 20 g)金莲花总黄酮(37.00 mg/200 g)、总酚酸(23.05 mg/200g)和总生物碱(20.00 mg/200g),并在不同的时间点于下腔静脉取血,获得含药血清;通过LC-MS法定性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含药血清中三类成分的组成,采用感染H1N1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模型研究三类成分含药血清的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结果:在金莲花总黄酮含药血清中检测到2个原形成分(牡荆素和日本异当药素)和10个代谢产物,黄酮类在体内主要发生羟基化、碳苷键断裂、还原、ω-氧化、C环裂解、去羟基化、硫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甘氨酸化等反应;在金莲花总酚酸含药血清中检测到原形成分藜芦酸和6个代谢产物,酚酸类在体内主要发生N-氧化、去甲基化、羟基化、ω-氧化、还原、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等反应;在金莲花总生物碱含药血清中没有检测到原形成分,只发现了 5个代谢产物,生物碱类在体内主要发生甲基化、ω-氧化、去羟基化、硫酸化、甘氨酸结合等反应。金莲花总黄酮、总酚酸、总生物碱、总提取物含药血清均表现出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他们最强的时间点分别为90、15、45、25 min。结论:金莲花三类总成分口服给药后,在体内多以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原形成分仅发现了牡荆素、日本异当药素和藜芦酸。前期研究表明金莲花总提取物口服给药后25 min时,含药血清的成分主要是酚酸类和生物碱类的代谢产物及原形成分,且此时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最强,说明酚酸类和生物碱类对金莲花抗流感病毒的贡献度比黄酮类的大。虽然三类成分含药血清都表现出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但是总酚酸和总生物碱含药血清的最强时间点更接近总提取物含药血清的最强时间点,进一步说明总酚酸和总生物碱对金莲花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贡献要大于总黄酮。
陈健媚,郭姣[9](2016)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都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方案、采血方案、血清灭活与保存、对照组的设定与血清的添加量、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阐明血清药理学在中药体外药效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张海英[10](2016)在《新疆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体外细胞实验,DPPH抗氧化研究新疆阿魏不同极性部位抗肿瘤、抗氧化作用,筛选出新疆阿魏抗肿瘤的活性部位;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清药理学、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明确阿魏活性部位的抗肿瘤作用;研究阿魏活性部位对小鼠S-180腹水瘤和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阿魏活性部位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为开发和有效利用新疆特色药材资源阿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通过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SRB)检测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甲醇部位)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以细胞增殖抑制率、总凋亡率作为指标筛选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2.通过TLC-DPPH法(薄层生物自显影)和DPPH自由基法,评价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甲醇部位)的抗氧化能力。3.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检测新疆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含药血清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4.应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以迁移抑制率、侵袭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5.建立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12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阿魏高剂量组、阿魏中剂量组、阿魏低剂量组、顺铂(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阿魏活性部位10天后,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脾指数、胸腺指数和体重。6.建立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阿魏高剂量组、阿魏中剂量组、阿魏低剂量组、顺铂(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阿魏活性部位10天后,观察小鼠肿瘤抑制率、脾指数、胸腺指数和体重,用HE染色法检查小鼠肿瘤。7.流式细胞术研究阿魏活性部位对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法研究对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8.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阿魏活性部位对HCT116细胞作用后,PI3K-Akt通路中EGFR、PTEN、mTOR、Akt1、Bcl-xl、p53、PI3Kp85等基因表达的影响。9.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阿魏活性部位对HCT116细胞作用后,PI3K-Akt通路中PTEN、mTOR、Bcl-xl、p53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分离得到新疆阿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4个部位,其以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所占比重最高,分别为0.12g·g-1、0.15 g·g-1;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效果较好,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43.7、15.0、28.7μg·mL-1;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促进凋亡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效果较好,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6.6%、64.0%、80.8%。除石油醚部位外,阿魏各极性部位均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效果最好IC50分别为34.1mg·L-1和33.8mg·L-1;TLC-DPPH法(薄层生物自显影)表明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抗氧化活性较好。2.血清药理学结果表明,50%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含药血清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3%、27.6%、6.7%。3.划痕实验中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48 h的迁移率分别为35.8%、24.4%、43.5%;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细胞的48h迁移抑制率为70.67%;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测得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72h侵袭抑制率分别为55.1%、89.5%、75.0%。4.建立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灌胃给予阿魏乙酸乙酯部位10天后,阿魏低、中、阿魏高剂量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阿魏低、中、高剂量组的脾指数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指数和体重无明显变化。建立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灌胃给予阿魏乙酸乙酯部位10天后,阿魏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0.43%、50.86%、58.20%,阿魏低、中、高剂量组的脾指数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指数和体重无明显变化。5.流式细胞术测得阿魏乙酸乙酯部位作用HCT116细胞后,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与S期;Hoechst33258染色法、透射电镜观察到HCT116细胞形态不完整,核染色质凝聚且边缘化,可见凋亡小体。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到EGFR、PI3Kp8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N、p53基因表达明显增高,Akt1、mTOR、Bcl-xl基因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到PTEN、p5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mTOR、Bcl-x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体外细胞筛选得出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效果较好,浸膏得率较高,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因此确定为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2.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含药血清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强,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细胞的迁移、侵袭均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来发挥作用的。3.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可延长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的生存时间,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率≥40%,并经统计学处理(P<0.05),表明有抗肿瘤作用。
二、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肝卵圆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 MNNG 诱导肝卵圆细胞系WB-F344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抗纤软肝颗粒调控肝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癌细胞的机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右归饮在正常和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及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 |
第1节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 |
1 试验材料 |
2 试验方法 |
3 试验结果 |
3.1 筛选出甲醇:乙腈混合剂为处理血浆的条件 |
3.2 基于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正常大鼠体内的13个入血成分 |
3.3.基于MRM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正常大鼠体内的6个入血成分 |
4.试验小结 |
第2节 右归饮在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 |
1 试验材料 |
2 试验方法 |
3.试验结果 |
3.1 腺嘌呤所致肾虚大鼠模型复制成功 |
3.2 基于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肾虚大鼠的12个入血成分 |
3.3 基于MRM技术鉴定出右归饮在肾虚大鼠体内的6个入血成分 |
4.试验小结 |
第3节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的比较 |
1.试验方法 |
2.试验结果 |
2.1 从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鉴定出16个相同的原型成分 |
2.2 从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推测出1个相同的原型成分 |
2.3 从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分别推测出2个和1个不相同的代谢产物 |
2.4 正常大鼠和肾虚大鼠入血成分中尚有4个不确定的共有成分 |
3.试验小结 |
本章讨论 |
第2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和预测右归饮改善肾精亏虚证疾病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 |
第1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精亏虚证9种疾病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筛选出右归饮16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 |
2.2 筛选出肾虚证9种疾病的作用靶点 |
2.3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与肾虚证9种疾病的蛋白互作网络图 |
2.4 预测出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证9种疾病的关键信号通路PI3K/AKT |
2.5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靶点-肾虚证9种疾病-通路”网络图 |
3.试验小结 |
第2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及通路 |
1 试验材料 |
2 试验结果 |
2.1 筛选出右归饮16个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 |
2.2 筛选出骨质疏松疾病的作用靶点 |
2.3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与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蛋白互作网络图 |
2.4 预测出右归饮入血成分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疾病的关键信号通路PI3K/AKT |
2.5 构建出“右归饮入血成分-靶点-骨质疏松病-通路”网络图 |
3.试验小结 |
本章讨论 |
第3章 右归饮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验证 |
第1节 右归饮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作用的观察 |
1 |
2 试验方法 |
3 试验结果 |
3.1 右归饮16个入血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
3.2 成功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3.3 右归饮在正常及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BMSCs的增殖活性 |
3.4 右归饮在正常及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BMSCs成骨分化ALP的表达 |
3.5 右归饮在正常及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增加BMSCs成骨分化钙结节的表达 |
4 试验小结 |
第2节 右归饮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关键信号通路PI3K/AK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
2 试验方法 |
3.试验结果 |
3.1 右归饮在正常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
3.2 右归饮在肾虚大鼠的含药血清显着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
4 试验小结 |
本章讨论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及意义 |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右归饮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科研工作汇报 |
附录: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件 |
(3)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校科研成绩 |
致谢 |
(4)基于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
1.1 含药血清的制备 |
1.1.1 动物选择 |
1.1.2 给药、取血方案 |
1.2 含药血清的处理及保存 |
1.3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研究 |
2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
2.1 单味中药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
2.2 复方中药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
3 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协同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3.1 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有机结合 |
3.2 谱效、量效关系分析数据处理方法 |
4 思考与展望 |
(5)体外细胞实验中药干预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干预方法 |
优劣对比 |
应用现状 |
结语 |
(6)血清药理学方法对药理、药效学和新药研发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2 检索方法 |
2 结果Results |
2.1 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
2.1.1 血清供体的选择 |
2.1.2 给药剂量 |
2.1.3给药方案 |
2.1.4 采血时间 |
2.1.5 含药血清的处理及保存 |
2.1.6血清添加量 |
2.2 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应用现状概述 |
2.2.1 在心血管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2 在呼吸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3 在消化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4 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5 在骨骼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6 在泌尿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7 在生殖系统研究中的应 |
2.2.8 在免疫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9 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
2.2.1 0 在抗炎作用研究中的应用[43-44] |
2.2.1 1 在抗菌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2.2.1 2 在抗病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3 综合评价与展望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
3.1 血清药理学应用的综合评价 |
3.2 展望 |
(7)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提出 |
2 中药血清药理学概念、方法及应用 |
2.1实验动物选择 |
2.2给药剂量 |
2.3 给药方案 |
2.4 采血时间 |
2.5 含药血清的处理和保存 |
2.6 血清添加量 |
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概念、方法及应用 |
4 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有机结合 |
(8)金莲花三类成分的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金莲花研究进展 |
2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2.1 黄酮类 |
2.2 酚酸类 |
2.3 生物碱类 |
3 金莲花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
4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
4.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
4.2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
4.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前言 |
第二章 金莲花总黄酮、总酚酸和总生物碱的制备 |
1 材料 |
1.1 仪器与耗材 |
1.2 试剂与试药 |
2 金莲花总黄酮和总酚酸的制备 |
3 金莲花总生物碱的制备 |
4 三类总成分制备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4.1 实验方法 |
4.2 色谱条件 |
4.3 检测结果 |
5 金莲花三类总成分的鉴别 |
5.1 总黄酮的鉴别 |
5.2 总酚酸的鉴别 |
5.3 总生物碱的鉴别 |
6 金莲花总提取物、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
6.1 材料 |
6.2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6.3 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
第三章 金莲花三类成分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试药 |
1.3 实验动物 |
2 金莲花总黄酮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
2.1 大鼠给药剂量的确定 |
2.2 口服溶液制备 |
2.3 采血与样品处理 |
2.4 色谱条件 |
2.5 质谱条件 |
2.6 结果与讨论 |
2.7 小结 |
3 金莲花总酚酸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
3.1 大鼠给药剂量的确定 |
3.2 口服溶液制备 |
3.3 采血与样品处理 |
3.4 色谱条件 |
3.5 质谱条件 |
3.6 结果与讨论 |
3.7 小结 |
4 金莲花总生物碱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
4.1 口服溶液制备 |
4.2 采血与样品处理 |
4.3 色谱条件 |
4.4 质谱条件 |
4.5 结果与讨论 |
4.6 小结 |
5 总结与讨论 |
第四章 金莲花三类成分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及仪器 |
1.1 细胞株和病毒株 |
1.3 试剂与耗材 |
1.4 试药 |
1.5 溶液配制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病毒扩增 |
2.3 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_(50))测定 |
2.4 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检测 |
2.5 体外抗病毒的有效率检测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_(50)) |
3.2 金莲花三类成分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研究 |
3.3 金莲花三类成分含药血清抗病毒有效率 |
4 总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1 金莲花三类成分的制备 |
2 金莲花的血液移行成分 |
3 金莲花三类成分的抗病毒活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9)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 |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1.2 给药方案及采血时间 |
1.3 血清灭活与保存 |
1.5 对照组的设定与血清的添加量 |
2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应用现状 |
2.1 中药含药血清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 |
2.2 中药含药血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
2.3 中药含药血清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 |
2.4 中药含药血清抗炎及免疫作用的研究 |
3 评价与展望 |
(10)新疆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
实验一 新疆阿魏抗肿瘤有效部位的筛选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实验二 新疆阿魏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的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二部分 新疆阿魏对肿瘤细胞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
实验一 阿魏乙酸乙酯部位HPLC图谱建立及特征成分含量检测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实验二 血清药理学考察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三部分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四部分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的急性毒性及药效学研究 |
实验一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 小结 |
实验二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S-180 腹水瘤的药效学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实验三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S-180 实体瘤的药效学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五部分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抗肿瘤作用的机理研究 |
实验一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 细胞周期与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实验二 荧光实时定量PCR考察新疆阿魏对PI3K-Akt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实验三 Western Blot检测新疆阿魏对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1 |
参考文献 |
综述2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四、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纤软肝颗粒含药血清对肝卵圆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机制研究[D]. 唐温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右归饮在正常和肾虚大鼠的入血成分分析及改善肾虚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D]. 石玉红. 西南大学, 2021(01)
- [3]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D]. 侯美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J]. 崔素华,梁枫,张瑞,黄维琳. 卫生职业教育, 2020(01)
- [5]体外细胞实验中药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 王领弟,孙孟瑶,张芳,李盼盼,师伟,徐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4)
- [6]血清药理学方法对药理、药效学和新药研发的贡献[J]. 吴沅皞,刘维,赵文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24)
- [7]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J]. 卢磊,刘晓丹,张培影. 中国中医急症, 2018(01)
- [8]金莲花三类成分的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研究[D]. 郭丽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J]. 陈健媚,郭姣.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6(03)
- [10]新疆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 张海英.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