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心肌梗死42例(论文文献综述)
贾利清,王月平,郝一鸣[1](2017)在《瑞通立与普佑克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研究瑞通立与普佑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瑞通立组、普佑克组和尿激酶组(每组42例),分别应用瑞通立、普佑克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三组的血管再通率、心功能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普佑克组的再通率及完全再通率分别为76.19%、64.29%,与瑞通立组的78.57%、6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着高于尿激酶组的52.38%、42.86%(P<0.05);治疗7d后,普佑克组与瑞通立组的LVEDD、LVEF、E/A值、E峰值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善幅度均显着优于尿激酶组(P<0.05);普佑克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显着低于瑞通立组的14.29%和尿激酶组的16.67%(P<0.05);普佑克组与瑞通立组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6%、7.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着低于尿激酶组的28.57%(P<0.05)。结论:瑞通立与普佑克溶栓的成功率均优于尿激酶,两药在STE-AMI静脉溶栓中的血管再通率及完全再通率相当,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普佑克的出血风险更低,可作为早期溶栓的首选药物。
郁念明,龚黎[2](2012)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AMI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MI患者84例,所有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均不超过4h,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早期应用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然后观察上述不同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冠脉开通情况、4周病死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实施愈早冠脉再通率愈高,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5.7%,而对照组为52.4%。观察组4周内死亡率为2.4%,对照组为11.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尿激酶溶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明显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李中华[3](2020)在《溶栓加抗凝治疗与单纯溶栓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转运PCI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溶栓加抗凝治疗与单纯溶栓治疗对转运PCI术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提高临床对院前溶栓加抗凝治疗的认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可靠有效的院前治疗手段。方法:2018年04月至2019年11月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1例,将院前溶栓并行转运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4例)和非抗凝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血脂指标、肌酐、肝功能指标、Killip分级、犯罪血管、溶栓时间、导丝通过时间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及心脏超声EF、FS值,观察院内不良反应事件。并将抗凝组根据APTT数值分为三组:一组(10例APTT数值小于50秒)、二组(4例APTT数值50-70秒)、三组(10例APTT数值大于70秒),比较三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及心脏超声EF、FS值。结果:1.抗凝组与非抗凝组、一组与二组与三组之间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血清肌酐(Scr)、溶栓时间、导丝通过时间、Killip分级、犯罪血管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抗凝组24例溶栓再通20例,非抗凝组27例溶栓再通14例,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3.33%、51.85%,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凝组与非抗凝组EF、FS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一组10例溶栓再通7例、二组4例溶栓再通4例、三组10例溶栓再通9例,溶栓再通率分别为70%、100%、90%,三者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一组、二组、三组EF比较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FS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将三组相互之间比较得出一组与二组EF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非抗凝组牙龈出血1例(3.57%),皮下出血1例(3.57%),抗凝组牙龈出血2例(8.33%)、鼻衄1例(4.17%)、血小板减少1例(4.1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行转运PCI治疗的STEMI患者,溶栓加抗凝治疗对溶栓再通率的影响优于单纯溶栓治疗。2.行转运PCI治疗的STEMI患者,溶栓加抗凝治疗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溶栓治疗。3.溶栓加抗凝治疗APTT数值维持在50-70s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为显着。
李珍慧[4](2020)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住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其中男42例,女44例。将患者分为丹参多酚酸盐组和常规溶栓组,常规溶栓组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入院30min内首先取重组人尿激酶原(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批号520110003)20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3min静脉推注完毕;再取重组人尿激酶原30mg溶于90ml生理盐水中,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丹参多酚酸盐组:溶栓治疗同时给予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7060021),2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每日1次,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后24h检测血浆c Tn T、CK-MB、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所有入选患者2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出血。结果:治疗前丹参多酚酸盐组和常规溶栓组的CK-MB,c Tn T,SOD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丹参多酚酸盐组和常规溶栓组的CK-MB,c Tn T,SOD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24小时后,丹参多酚酸盐组的CK-MB、c Tn T水平低于常规溶栓组,而SOD水平高于常规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溶栓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丹参多酚酸盐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常规溶栓组,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低于常规溶栓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丹参多酚酸盐组与常规溶栓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肺水肿、病死率和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后易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再灌注治疗的疗效,而在溶栓后联合应用丹参多酚酸盐,一方面能够显着降低患者血清CK-MB,c Tn T,且升高SOD,另一方面能降低患者超声心动图LVSD、LVDD水平,提高LVEF。表明丹参多酚酸盐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心功能的疗效,可能与其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发挥益处相关,具有实际临床推广的价值。
马青变,郑亚安,朱继红,陈玉国,董淑杰,高伟波,葛洪霞,韩金涛,李蕾,栾景源,乔蕊,孙阿萍,王黛黛,王军红,王永清,叶圣龙[5](2019)在《中国急性血栓性疾病抗栓治疗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血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急症,属于急性非创伤性血管急症的范畴;按照累及的血管系统分类可分为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静脉系统血栓栓塞,按照解剖器官分类可以分为头颈部血栓栓塞、胸部血栓栓塞、腹部血栓栓塞、肢体血栓栓塞等。动脉系统血栓栓塞表现为受累血管支配的相
苏其春[6](2017)在《临沧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救治现状调查及现实不同干预策略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该研究对近2年来临沧市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了解目前临沧市ACS患者救治现状,同时对比现实医疗条件下ACS不同药物治疗策略的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住院的ACS患者(包括首诊及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STEMI患者188例,NSTEMI患者94例。对STEMI患者救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比无血运重建药物治疗组(122例)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组(66例)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NSTEMI患者未用替罗非班治疗组(52例)及替罗非班治疗组(42例)住院及治疗3个月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出血及LVEF改善情况。结果:1.188例STEMI患者,①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的平均时间为5.78±5.16h;②呼叫120的患者比例为33.51%;③首份心电图检查平均时间为6.15±5.47h;④获得首次心肌钙蛋白结果的平均时间为7.21±6.34h;⑥溶栓治疗比例为35.11%;⑦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6.11±5.29h;⑦首诊乡镇医院、县级二级医院、市级三级医院的患者分别为47、65、76 人,占患者总人数的 25%、34.57%、40.43%,溶栓率为 4.2%,16.92%,56.58%,不同等级首诊医院间溶栓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⑧对比2017 ESC《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管理指南要求,仅21例(11.17%)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9例(13.64%)患者心电图确诊STEMI后10分钟内接受溶栓治疗。2.STEMI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组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时间均小于未溶栓治疗组(P<0.05)。3.NSETMI患者住院及3个月随访期间,替罗非班治疗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未用替罗非班治疗组(P<0.05);TIMI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未用替罗非班治疗组(P<0.05);两组中度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均未达到严重出血的标准;治疗3个月后替罗非班治疗组LVEF改善差值优于一般治疗组(P<0.05)。结论:1、在血运重建方法有限的边疆地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仍能带来明显获益,但是溶栓比例仍低,减少救治流程中患者及医疗系统的时间延迟、加强基层医师培训、提高溶栓率、缩短溶栓时间是目前医疗现状下提高STEMI救治效果的重点,但是需要公众、医疗机构及政府的共同努力。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减少住院及近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但增加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对比获益及风险,单纯药物治疗方案中,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是适宜的。
王雪莉,魏丽丽,秦元山,艾尼瓦尔·吉力力[7](2016)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11—2015-03就诊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例,按是否溶栓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尿激酶组39例,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尿激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组中按发病至溶栓时间分为6h之内溶栓组25例和6-12h内溶栓组14例。分别比较对照组与尿激酶组、6h之内溶栓组和6-12h内溶栓组的冠脉再通率。结果尿激酶组的冠脉再通率为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1,p<0.05);尿激酶组中,发病至溶栓时间6h之内的冠脉再通率为68%,明显高于发病至溶栓时间6-12h内的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是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至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值得临床推广。
于晓羽,代倩,程淑群,夏茵茵[8](2014)在《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VIP、CNKI、WanFang Data、CBM、PubMed和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期),查找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使用肝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包括23个RCT,26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溶栓前使用肝素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通率,降低再梗死率和病死率,减少再通时间、ST-T段回落≥50%时间、酶峰出现时间和胸痛缓解时间,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的肝素治疗能有效提高溶栓效果。
张正光[9](2013)在《小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19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130多家医院入组93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用小剂量(50 mg)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6693例,阻塞相关血管开通5318例,开通率为79.46%;死亡293例,病死率为4.38%;出血550例,出血率为8.22%,其中重度出血7例,颅内出血21例(0.31%),再次梗塞60例(0.90%)。超过40家医院对rt-PA(50 mg)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进行了比较,共计入组34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t-PA治疗1689例,先静脉推注8 mg,其余42 mg在30或60和90 min滴注;尿激酶治疗1760例,150万U位滴注30 min。结果显示,阻塞相关冠脉血管开通率分别为79.40%(1341例)和57.33%(1009例),相差非常显着(P<0.001)。12家医院研究了rt-PA50与100 m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共计入组1054例患者,其中50 mg组487例,100 mg组567例,阻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分别为78.85%和82.36%。另有22家医院入组1017例病人,行rt-PA 50 mg 30 min给药临床试验,冠脉开通率达80.53%;18家医院行rt-PA 50 mg 60 min给药临床试验,入组942例病人,阻塞相关血管开通率为77.92%;50家医院用rt-PA 50 mg 90 min给药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组2768例患者,冠脉开通率为77.89%。6家医院对用rt-PA(50 mg)与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关血管开通率分别为81.4%和65.2%。22家医院比较了小剂量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作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表明症状发作时间越短,用药的溶栓效果越好。刘光对入院前和入院后用小剂量rt-PA溶栓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入院前溶栓比入院后效果好。对冠脉内输注rt-PA(50 mg)和2次静脉推注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也进行了探索。
闫黔云,张鑫[10](2012)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的护理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过程。方法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42例达再通标准37例,再通率78.6%。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十分有效。
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心肌梗死4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心肌梗死42例(论文提纲范文)
(1)瑞通立与普佑克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选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常规治疗 |
1.3.2 静脉溶栓 |
1.4 观察指标 |
1.4.1 血管再通 |
1.4.2 心功能检测 |
1.4.3 出血并发症 |
1.4.4 不良心脏事件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三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
2.2 三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三组出血情况比较 |
2.4 三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2)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适应症 |
1.3 溶栓禁忌症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冠状动脉血管溶栓再通评定标准[6]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对再通率的影响 |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溶栓加抗凝治疗与单纯溶栓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转运PCI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 |
2.1 溶栓药物概述 |
2.2 第一代溶栓药物 |
2.2.1 尿激酶(UK) |
2.2.2 链激酶(SK) |
2.3 第二代和第三代溶栓药物 |
2.3.1 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 |
2.3.2 阿替普酶(rt-PA) |
2.3.3 替奈普酶(TNK) |
2.3.4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 |
2.4 三代临床溶栓药物的疗效对比 |
2.4.1 UK与SK比较 |
2.4.2 UK与rhPro-UK比较 |
2.4.3 UK与rt-PA比较 |
2.4.4 UK与rhTNK-TPA比较 |
2.4.5 SK与TNK比较 |
2.4.6 rhPro-UK与rt-PA比较 |
2.4.7 TNK 与rt-PA比较 |
2.4.8 rhTNK-TPA与rt-PA比较 |
2.5 溶栓治疗现状与展望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3.1.1 诊断标准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2 主要仪器及药物 |
3.3 研究方法 |
3.3.1 院前及转运情况 |
3.3.2 溶栓用药情况 |
3.3.3 PCI 经过 |
3.3.4 PCI术后用药 |
3.3.5 基本资料及血液标本采集 |
3.3.6 心脏彩超检查 |
3.3.7 记录不良反应 |
3.4 相关定义 |
3.4.1 Killip分级 |
3.4.2 TIMI血流分级 |
3.4.3 溶栓再通 |
3.4.4 溶栓再通率 |
3.4.5 转运PCI |
3.5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非抗凝组与抗凝组基本资料比较 |
4.2 非抗凝组与抗凝组溶栓再通率、心功能比较 |
4.3 非抗凝组与抗凝组不良反应比较 |
4.4 一组、二组、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4.5 一组、二组、三组患者再通率、EF、FS |
4.6 一组、二组、三组溶栓再通率、EF、FS两两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简介 |
致谢 |
(4)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临沧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救治现状调查及现实不同干预策略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资料 |
1.2 设备与仪器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回顾性统计分析 |
2.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对比分析 |
2.3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疗效对比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临沧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现状分析 |
3.2 尿激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3.3 替罗非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3.4 局限性与不足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第五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进展研究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略缩词表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7)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判断临床心肌再灌注的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8)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检索策略 |
1.3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1.4统计分析 |
2结果 |
2.1文献检索结果 |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3讨论 |
(9)小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1.1 rt-PA 50 mg与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
1.2 rt-PA 50与100 mg对比试验结果 |
1.3 rt-PA 50 mg, 30、60和90 min不同给药方案的临床效果 |
1.4 rt-PA 50 mg与链激酶比较 |
1.5 其他研究结果 |
2 结语 |
(10)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护理 |
3.1 一般护理 |
3.2 吸氧 |
3.3 心理护理 |
3.4 静脉溶栓的护理 |
3.5 病情观察 |
3.5.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首先观察胸痛变化 |
3.5.2 心电监护 |
3.5.3 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及护理 |
3.6 饮食、排便与活动 |
4 讨论 |
四、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心肌梗死4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瑞通立与普佑克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 贾利清,王月平,郝一鸣. 现代医学, 2017(06)
- [2]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 郁念明,龚黎. 海峡药学, 2012(03)
- [3]溶栓加抗凝治疗与单纯溶栓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转运PCI的疗效比较[D]. 李中华. 吉林大学, 2020(08)
- [4]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D]. 李珍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5]中国急性血栓性疾病抗栓治疗共识[J]. 马青变,郑亚安,朱继红,陈玉国,董淑杰,高伟波,葛洪霞,韩金涛,李蕾,栾景源,乔蕊,孙阿萍,王黛黛,王军红,王永清,叶圣龙. 中国急救医学, 2019(06)
- [6]临沧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救治现状调查及现实不同干预策略疗效观察[D]. 苏其春.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7]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王雪莉,魏丽丽,秦元山,艾尼瓦尔·吉力力. 新疆医学, 2016(11)
- [8]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J]. 于晓羽,代倩,程淑群,夏茵茵.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03)
- [9]小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概况[J]. 张正光. 生物技术通讯, 2013(06)
- [10]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的护理体会[J]. 闫黔云,张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