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通引起血尿2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发明[1](2007)在《小儿药物性血尿40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对40例药物性肉眼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由感冒通引起10例,头孢派酮3例,头孢拉定9例,丁胺卡那5例,小诺霉素2例,复方新诺明4例,氟哌酸3例,消炎痛3例,甘露醇1例。经停药、卧床休息、补液、对症冶疗,肉眼血尿48h内消失,镜下血尿均在1个月内消失。儿科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慎用肾毒性药物。
崔丙忠,刘平,杜立亚,薛平梅[2](2006)在《儿童药物性血尿35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原因及临床合理用药观察。方法回顾分析35例药物性血尿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常见原因依次为解热镇痛药16例,先锋霉素Ⅵ6例,磺胺类4例,氨基苷类3例,先锋霉素与氨基苷类合用3例,中药3例;②药物性血尿发生与用药次数及时间无关(P>0.05),但却与用药剂量有明显关系,两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③年龄越小血尿发生率越高。结论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发生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年龄越小血尿发生率越高。
谢洁灵[3](2003)在《社区小儿药源性血尿3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1998年8月~2002年8月我院两个社区共收治小儿药源性血尿33例,为更好的预防、处理该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3例患儿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4岁9例,4~14岁24例。1.2 服药情况1.2.1 病因及应用药物见表1。以解热镇痛药引起者最多,占49%,磺胺类药物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占33%,头孢菌素类占18%。
毛兵,李廷谦,马建昕[4](2003)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及中医药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现的抗感冒药所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 ,进行了整理研究和报导。根据已知研究 ,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及耳鼻咽喉等器官。而造成这些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是西药制剂 ,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也有发现 ,但远较西药为少。认为大力提倡使用中药和开展抗感冒中成药制剂的开发与研究 ,对预防和减少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作用
毛兵[5](2002)在《复方连蒲颗粒治疗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中药三类新药复方连蒲颗粒治疗感冒(风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客观评价。 方法:在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的指导下,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感冒(风热证)患者48例,随机分为复方连蒲颗粒组(治疗组)24例,双黄连口服液组(对照组)24例;Ⅲ期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感冒(风热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连蒲颗粒,每日3次,每次8g;对照组给予双黄连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0ml。疗程均为3天。 结果:治疗组Ⅱ、Ⅲ期临床试验的临床综合疗效显效率分别为80.95%、81.67%,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8.33%;中医症状疗效显效率分别为80.95%、85.00%,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8.33%;体温疗效显效率分别为85.71%、75.61%,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97.56%。对照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显效率分别为60.87%、65.00%,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90.00%;中医症状疗效显效率分别为60.87%、65.00%,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85.00%;体温疗效显效率分别为86.96%、76.92%,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100.00%。以上疗效和体温平均起效时间、平均解热时间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复方连蒲颗粒所用剂量临床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施琦[6](2002)在《儿童药物性血尿3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观察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原因。方法 :对 3 8例儿童药物性血尿 (包括感冒通、安乃近、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以及抗病毒冲剂等所致 )进行分析。结果 :由感冒通等解热镇痛药引起者最多 ,占 5 0 .0 % ;其次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占 3 4.2 % ;另外 ,中药抗病毒冲剂同样可引起血尿 (占 10 .5 % )。结论 :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发生与服药次数无关 ,而与服药剂量有明显关系
皇甫抓英,黄文彦[7](2001)在《药物性血尿5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药物性血尿的常见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5 6例药物性血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引起药物性血尿最常见的原因为感冒通等解热镇痛药占 5 0 % (2 8/ 5 6例 ) ,其次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2 6 .8% ,15 / 5 6例 ) ,再次为先锋霉素 (12 .5 % ,7/ 5 6例 ) ,另外中药抗病毒冲剂同样可引起血尿 (占 10 .7% ,6 / 5 6例 )。 2药物性血尿的发生与服药次数无关 (P>0 .0 5 ) ,而与服药剂量过大有明显关系 (P<0 .0 5 )。结论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常见原因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中药等 ,且与不合理用药有关。
方世平,王燕萍,杨宝玉,潘振宇[8](2001)在《感冒通片不良反应系统性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索感冒通片 (GMT)所致不良反应 (ADRs)的发生规律 ,评价其应用安全性。方法 :以《中国药学文摘》1990年1月~1999年12月共10年发表的有关GMT的ADRs文摘为线索检索原刊文献 ,收集资料 ,按设定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MT所致ADRs20种共计568例 ,其中男性355例 ,女性151例 ,不详62例。在568例ADRs中 ,血尿442例 (77 82 % ) ,消化道出血43例(7 57 % ) ,紫癜15例 (2 64 % ) ,血小板减少症14例 (2 46 % ) ,休克、皮疹、哮喘、肝功异常、肾衰等计44例 ,永久性视力障碍2例 ,死亡10例 (1 76 % )。伴随症状25种275例次。超剂量或超疗程应用246例 ,占总数的43 3 %。结论 :GMT在推荐剂量下成人应用发生ADRs为一过性 ,但超剂量滥用可引起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引发死亡。14a以下儿童尤其是男童发生药物性血尿较多 ,是否适用于儿童需要深入研究
吴苑珊,郑企琨[9](2000)在《489例药源性血尿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1980~1998年间国内医药文献有关药源性血尿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共有86种药物引起血尿,其中以解热镇痛抗炎药品种数及例数最多(22种,230例),而感冒通片则排在首位(99例),占全部病例的20.25%。并对引起药源性血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应注意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
王峥,陈大鹏,罗琼[10](2000)在《中药及解热镇痛药所致儿童血尿的探讨(附23例临床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近年本院收治的 2 3例药物性血尿 (包括感冒通。扑炎痛、安乃近和抗病毒冲剂等所致 )进行分析 ,认为血尿发生的轻重程度与其服药次数、剂量无关。中药抗病毒冲剂也可与解热镇痛类药一样使易感者出现血尿。提出对于服此类药物而致病的易感人群应禁用此类药的观点 ,以免这类药物对其肾脏的再次损害。
二、感冒通引起血尿2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冒通引起血尿2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4)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及中医药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不良反应 |
1.1 中枢神经系统 |
1.2 泌尿系统 |
1.3 血液系统 |
1.4 皮肤 |
1.5 心脑血管系统 |
1.6 消化系统 |
1.7 过敏反应 |
1.8 妇科产科 |
1.9 其它不良反应 |
(1) 声嘶: |
(2)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3) 突发性耳聋: |
(4) 嗅幻觉: |
2 临床预防对策与措施 |
2.1 禁止毒性作用较大的抗感冒药继续使用 |
2.2 防止药物滥用 注意合理用药 |
2.3 加强中成药的使用和开发 |
(5)复方连蒲颗粒治疗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二、 论文 |
前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三、 文献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四、 致谢 |
(6)儿童药物性血尿3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常见原因: |
2.2 服药次数、 时间、 剂量与血尿关系, 见表2。 |
3 讨 论 |
(8)感冒通片不良反应系统性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文献及病例的入选标准和剔除原则 |
1.3 ADRs项目记录原则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GM T所致ADRs结果 |
2.2.1 GMT所致ADRs综合结果: |
2.2.2 GMT所致ADRs与性别的关系: |
2.2.3 GMT所致ADRs的年龄分布情况: |
2.2.4 GMT所致ADRs发作时间: |
2.2.5 GMT所致ADRs的转归: |
2.3 GMT所致ADRs病例中GMT应用情况 |
3 讨论 |
3.1 本文资料较为完整, 有一定的代表性 |
3.2 GMT所致ADRs涉及范围广泛, 但有侧重 |
3.3 GMT所致ADRs男性多于女性 |
3.4 GMT所致ADRs在年龄分布上不均衡 |
3.5 GMT所致ADRs的发作时间与转归 |
3.6 应用剂量问题 |
3.7 GMT所致ADRs的发生机制 |
3.7.1 泌尿系统的损害: |
3.7.2 消化系统的损害: |
3.7.3 变态反应: |
3.7.4 血液系统损害: |
3.7.5 死亡病例分析: |
3.8 GMT所致ADRs的分类[18] |
3.9 GMT的应用安全性 |
4 结论 |
(10)中药及解热镇痛药所致儿童血尿的探讨(附23例临床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服药情况: |
1.3 临床表现: |
1.4 实验室检查: |
1.5 治疗: |
2 讨论 |
四、感冒通引起血尿2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药物性血尿40例临床分析[J]. 陈发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7(06)
- [2]儿童药物性血尿35例临床分析[J]. 崔丙忠,刘平,杜立亚,薛平梅. 中原医刊, 2006(08)
- [3]社区小儿药源性血尿33例临床分析[J]. 谢洁灵. 中国全科医学, 2003(12)
- [4]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及中医药对策[J]. 毛兵,李廷谦,马建昕.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04)
- [5]复方连蒲颗粒治疗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研究[D]. 毛兵. 四川大学, 2002(01)
- [6]儿童药物性血尿38例临床分析[J]. 施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09)
- [7]药物性血尿56例临床分析[J]. 皇甫抓英,黄文彦. 中国综合临床, 2001(05)
- [8]感冒通片不良反应系统性定量分析[J]. 方世平,王燕萍,杨宝玉,潘振宇. 中国药房, 2001(01)
- [9]489例药源性血尿文献分析[J]. 吴苑珊,郑企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0(02)
- [10]中药及解热镇痛药所致儿童血尿的探讨(附23例临床报告)[J]. 王峥,陈大鹏,罗琼. 华西医学,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