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临床分析

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临床分析

一、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亚北[1](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并分析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从而提高对迟发性颅内血肿高危因素的认识。通过对DTICH的早期预测,以保证患者手术干预后的存活率,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预防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已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病例。随后根据病例术后是否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为标准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病例组(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35)、对照组(未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79)。两组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数据采集,对DTICH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对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改变、术前病灶分型,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本课题114例患者中,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为35例,其发生率为30.7%。2.通过对参与课题的114例患者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术前病灶分类、合并颅骨骨折、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中线偏移程度、术前瞳孔改变情况、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创伤类型、手术时间、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随机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方面无相关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及专业上认为对结局有影响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OR=1.060,95%CI(1.010,1.112)]、合并对侧颅骨骨折[OR=25.297,95%CI(4.629,138.229)]和术前Rotterdam CT评分[OR=6.733,95%CI(1.360,33.342)]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OR=0.959,95%CI(0.922,0.999)]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因素。4.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病例组:恢复良好1例(2.9%)、中度残疾3例(8.6%)、重度残疾11例(31.4%)、植物生存16例(45.7%)、死亡4例(11.4%);对照组:恢复良好13例(16.5%)、中度残疾18例(22.8%)、重度残疾31例(39.2%)、植物生存10例(12.7%)、死亡7例(8.9%)。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对照组的预后情况显着优于病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8,P<0.05)。结论:1.患者年龄、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及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2.患者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性因素。3.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增加了术后致死、致残率。4.患者存在高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较高、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受伤距离手术时间短等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陆云鹏[2](2018)在《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公众健康的社会问题,交通事故伤是导致TBI发生的首要原因。TBI后所致硬膜外血肿主要由于脑外伤导致颅骨和硬脑膜间出现血肿,手术治疗是目前清除硬膜外血肿最为有效的方式。由于硬膜外血肿的发病较急,极易导致脑疝形成,且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最终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因此探讨影响TBI致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汇总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肿部位、血肿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并发症及手术方式等。对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并严格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分,Ⅰ为死亡、Ⅱ为植物生存、Ⅲ为重度残疾、Ⅳ为轻度残疾、Ⅴ为恢复良好,能正常学习工作。本次研究以ⅠⅢ级作为不良预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标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单因素分析: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组与预后良好组在年龄(χ2=4.761,P=0.029)、瞳孔改变(χ2=10.827,P=0.001)、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χ2=5.271,P=0.022)、术前GCS评分(χ2=6.452,P=0.011)、血肿量(χ2=3.953,P=0.047)、手术方式(χ2=5.648,P=0.017)、合并颅内其它损伤(χ2=3.953,P=0.008)、并发症(χ2=4.675,P=0.03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在性别(χ2=4.675,P=0.570)、血肿部位(χ2=1.776,P=0.212)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多因素分析:年龄(P=0.023,OR=1.575,95%CI:1.1252.062)、瞳孔改变(P=0.008,OR=3.157,95%CI:2.2515.035)、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P=0.018,OR=2.231,95%CI:1.8233.539)、术前GCS评分(P=0.012,OR=0.507,95%CI:0.3210.833)、合并颅内其它损伤(P=0.036,OR=2.035,95%CI:1.5793.152)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单因素包括: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方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发生并发症,而性别、血肿部位对患者不良预后无影响。2.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合并颅内其它损伤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与临床经验相符。

潘龙健,喻军华,黄前樟[3](2015)在《微创手术在老年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应用优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微创手术在老年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3-02—2014-04收治的100例老年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清除血肿所需时间(4.78±1.31)d,对照组为(7.38±2.2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着低于对照组(36.00%),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具有明显优势,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刘群,宗斌,于明琨[4](2004)在《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外伤的增多,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除具有一般颅内血肿的发生发展规律外,还有其特殊性,且死亡率较高。我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脑外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为同期颅脑外伤病例的8.9%。现报道如下。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5](1999)在《《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向言召[6](2013)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hematoma,DTICH)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加强对本病的警惕性,重视其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合理运用动态CT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提高本病的疗效和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现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25例(病例组),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215例(对照组)。从性别、年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颅脑损伤类型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与DTICH发生的关系,对观测指标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TT和APTT有显着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颅脑损伤(OR=3.678,P=0.001)、脑挫裂伤(OR=2.374,P=0.019)、颅骨骨折(OR=1.760,P=0.024)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OR=1.848,P=0.017)4个因素为DTICH的高危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40例颅脑损伤后DTICH患者和颅脑损伤后未发生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显示DTICH的发生与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TT和APTT有显着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受伤机制、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首次CT时间、PT、低氧血症、低血压和术后并发症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显着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和TT。因此,具有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和TT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易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鉴于颅脑损伤发生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努力改进颅脑创伤急救体系及监测体系,加强规范化治疗和基础研究,为我们神经外科医师提供更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如更加规范GCS评分标准,进一步改进影像学和功能检查技术,改进相关监测设备,神经干细胞移植,加强物理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水平,减轻颅脑损伤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组研究是一项非随机、回顾性研究,因此存在潜在的偏差和变异,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仅为25例,样本量偏小,对于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相关的发生机制还有待更大样本量的资料、进行定量控制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从而进一步调查与评估DTI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国财[7](2013)在《伴发颅底骨折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CT螺旋造影等影像学设备的普遍应用,伴发颅底骨折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更加容易被医师诊断出来,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着重针对本病的定义、疾病流行病学资料、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张宏图[8](2013)在《阶梯性脱水药物对老年人脑挫裂伤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阶梯性应用脱水药物治疗老年人脑挫裂伤对减少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优势。方法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60例,A组),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60例,B组)。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根据脑水肿发展规律,早期减少脱水药物用量,随着脑水肿发展,阶梯性增加脱水药物用量;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则常规量应用脱水药物。对比两组患者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及脑挫裂伤治愈率。结果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8%(5/60),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为30%(18/60),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P<0.05);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为70%(42/60),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为30%(28/60),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5)。结论随着脑水肿的发展过程阶梯性应用脱水药物治疗老年人脑挫裂伤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较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明显降低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预后良好。

张晓峰,石娟,零达尚,张建国[9](2012)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2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对幕下血肿大于10ml,幕上血肿大于30ml且中线移位明显者48例施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良好(5分)10例,中残(4分)16例,重残(3分)7例,植物生存(2分)6例,死亡(1分)9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54.17%,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45.83%。14例血肿较小、中线移位不明显者行非手术治疗,伤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5分)6例,中残(4分)4例,重残(3分)2例,植物生存(2分)1例,死亡(1分)1例。结论:对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早期诊断能对其治疗起到一定作用,而动态CT监测是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的关键。

邓发斌,郭川,孙毅川,陈淳,徐荣华,史阳,刘跃辉[10](2011)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72例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良好59例,重残5例,死亡8例。结论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高危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二、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分组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资料收集
        2.3.1 一般临床资料
        2.3.2 临床观察指标
        2.3.3 影像学表现
        2.3.4 实验室检查指标
    2.4 治疗手段
        2.4.1 术前准备
        2.4.2 手术方式
        2.4.3 术后处理
        2.4.4 术后随访
    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术前GCS评分比较
    3.3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比较
    3.4 术前瞳孔改变、中线偏移及病灶分类情况比较
    3.5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6 DTICH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6.1 单因素分析结果
        3.6.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 病例组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
    3.8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临床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4.3 凝血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4.4 颅骨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4.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的发生机制
    4.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对预后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收集与处理
        2.1.1 一般资料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仪器设备
    2.2 研究方法
        2.2.1 患者临床资料统计
        2.2.2 预后评估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患者入院类型及病情评估
    3.3 患者治疗情况分析
    3.4 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3.5 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6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硬膜外血肿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4.1.1 性别
        4.1.2 年龄
        4.1.3 瞳孔改变
        4.1.4 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
        4.1.5 术前GCS评分
        4.1.6 血肿部位
        4.1.7 血肿量
        4.1.8 手术方式
        4.1.9 合并颅内其它损伤
    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的诊疗与预后
    1 硬膜外血肿的定义、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
        1.1 硬膜外血肿的定义及临床特点
        1.2 硬膜外血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1.3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诊断
    2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
        2.1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保守治疗
        2.2 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
    3 影响TBI的预后相关因素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3)微创手术在老年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应用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9)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2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疗效评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1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
    3.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像学特点
    3.3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
    3.4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早期诊断和治疗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发达, CT的广泛运用, 首次CT检查的时间距受伤越来越短, 早期颅内血肿的发现呈上升趋势[6]。
    3.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治疗体会

四、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D]. 郑亚北. 河北大学, 2020(08)
  • [2]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D]. 陆云鹏. 江苏大学, 2018(02)
  • [3]微创手术在老年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应用优势分析[J]. 潘龙健,喻军华,黄前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0)
  • [4]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临床分析[J]. 刘群,宗斌,于明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12)
  • [5]《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J].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 重庆医学, 1999(06)
  • [6]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D]. 向言召. 延安大学, 2013(02)
  • [7]伴发颅底骨折的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研究进展[J]. 吴国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09)
  • [8]阶梯性脱水药物对老年人脑挫裂伤的应用价值[J]. 张宏图. 中国综合临床, 2013(02)
  • [9]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2例诊治体会[J]. 张晓峰,石娟,零达尚,张建国. 中国医学创新, 2012(19)
  • [10]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J]. 邓发斌,郭川,孙毅川,陈淳,徐荣华,史阳,刘跃辉. 四川医学, 2011(06)

标签:;  ;  ;  ;  ;  

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123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