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的诊治(附13例报告)

肺隔离症的诊治(附13例报告)

一、肺隔离症的诊断及治疗(附1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陈莹,陆健,张涛[1](2020)在《256层iCT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256层iCT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15例肺叶内型隔离症患者,均采用Philip iCT 256层螺旋CT扫描仪行动静脉双期扫描,结合CTA血管重建技术(MPR、CPR、MIP、VR),分析病变特征及其与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关系,评价各重组方法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隔离的肺组织均位于肺下叶,左肺12例、右肺3例, 7例呈囊实性病变,4例为囊性,3例为实性,1例表现为肺血管纹理明显增粗紊乱,经CTA血管重建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全部异常供血动脉,并发现回流静脉8例,将各种重建方法综合应用,更有助于分析异常血管与病变的内在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可直观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全貌及其与病变关系,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郭权威,颜峻,钟承华,况军,莫益俊,谭剑峰,李东方,张建华[2](2020)在《肺隔离症4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肺隔离症患者,3例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1例行介入下血管塞封堵迷走供血动脉,对其诊治过程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过程中的体会。结果 4例肺隔离症患者均接受治疗,1例患者接受介入下血管塞封堵迷走供血动脉后恢复顺利;1例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恢复顺利;2例患者接受胸腔镜下隔离肺叶切除术,其中1例恢复顺利,1例因胸腔进行性出血行胸腔镜下开胸止血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月复查胸部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显示,3例行胸腔镜下隔离肺叶或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异常肺叶及供血动脉消失,行介入下血管塞封堵异常血管的1例患者的迷走供血动脉被栓塞,栓塞血管远端已无血流供应,隔离肺组织充血表现较前明显好转,4例患者随访7~31个月,未见复发。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介入栓塞治疗均优于胸腔镜手术治疗。结论胸腔镜手术是目前处理肺隔离症的主要方式,介入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以咯血为主要症状,凝血功能异常且病情较重者效果佳。

吴常明,黄舒,钱树苑,肖雄,方志明,黄小冰,黄申晖,刘建南[3](2020)在《以自发性血气胸为首发表现的肺隔离症合并肺曲霉病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突发左侧胸痛、胸闷、气喘"1 d于2017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突发出现左侧胸痛,呈刺痛;活动后明显胸闷、气促,随后出现少量咯血,量约10 m L,色鲜红,无发热,无脓性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黑便等症状。患者遂就诊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侧少–中量液气胸,

王玉霞,于露,曾庆萃,龙怀聪[4](2019)在《成人肺隔离症患者的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近两年成人肺隔离症患者临床的误诊率、误诊疾病及确诊方法,评估目前国内肺隔离症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临床医生对少见病肺隔离症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刊载的肺隔离症相关文献42篇,共包括成人肺隔离症患者707人,其中23篇提及误诊,6篇文章提及误诊率。对肺隔离症的误诊率、误诊成其他疾病情况、确诊手段、最终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涉及误诊率的23篇文献中肺隔离症病例总数为382例,对23篇文献总共163例误诊病例的汇总分析,肺隔离症常被误诊为肺癌(23. 31%)、支气管扩张(22. 7%)、肺囊肿(19. 63%)等。所有患者并未因误诊而致死亡。肺隔离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性、医务人员的认识不足等,是肺隔离症被误诊最常见的原因。术中手术探查(67. 48%),术后病理检查(19. 02%)及术前CT血管造影(13. 5%)是最终确诊的主要手段。结论近两年肺隔离症误诊率较前有所下降,但肺隔离症仍是临床少见病,缺乏临床特异表现,易漏诊误诊,目前肺部增强CT显示出异常的供血血管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提高对肺隔离症的重视,可减少误诊的发生。

武玉睿[5](2019)在《51例小儿肺隔离症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目的:肺隔离症(PS,Pulmonary sequestration)又称支气管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部发育畸形,约占肺先天性发育异常的0.15%-6.4%[1,2]。1777年Huber首先描述了 1例肺囊肿的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1861年Rokitansky等将这种异常血管供血的肺囊肿称为“副肺叶”;1946年Pryce等从拉丁语中引入Sequestare(隔离)一词,将此类肺部病变命名为“肺隔离症”[3]。肺隔离症主要特征是病变肺组织由体循环供血,且与正常的肺支气管树无交通。根据有无自身胸膜,通常将肺隔离症分为两种:叶内型(ILS,Intralobar sequestration)和叶外型(ELS,Extralobar sequestration)[2,4]。ILS无自身胸膜包绕、位于正常肺组织内,一般与支气管不相通或偶有病理性通道,易发生反复感染,常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等;ELS有自身胸膜包绕,可长期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4]。肺隔离症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手术治疗除能明确诊断外,还可以预防可能继发的肺炎、咯血、心力衰竭等,同时对并发的其它先天性畸形作出诊断和相应处理[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1例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肺隔离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全胸腔镜治疗肺隔离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为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胸外肿瘤外科收治并获得随访的51例肺隔离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本研究对51例肺隔离症患儿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动静脉血供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治疗措施和疗效等进行总结归纳。结果:1.本研究中共有肺隔离症患儿51例,其中叶内型38例,叶外型12例,叶内型合并叶外型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性别比例为1.13:1;年龄1.5月-145月,平均手术年龄(28.41±37.60)月。2.51例肺隔离症患儿包括38例叶内型、12例叶内型和1例叶内型合并叶外型。叶内型38例(男18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1:1.11,年龄1.5月-145月,平均年龄(30.24±40.39)月。其中1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儿术前有非特异性症状:咳嗽(4例),发热+咳嗽(9例),憋喘(1例),肺炎(2例);22例无症状,为体检发现。发病部位:左肺下叶(18例)、右肺下叶(19例)、左上叶(1例)。合并畸形2例(1例为左侧拇指多指畸形,1例为右侧隐睾),合并横纹肌瘤病1例。手术方式:左肺下叶切除(13例),右肺下叶切除(14例),左肺上叶不规则切除(1例),左肺下叶不规则切除(5例),右肺下叶不规则切除(3例),右肺下叶基底段切除(2例)。异常供血动脉来源:降主动脉(24例)、腹主动脉(2例)、腹腔干(6例)、膈动脉(2例)、降主动脉并腹腔干(1例)、不详(3例);异常血管支数:1支(35例),2支(1例),3支(1例),4支(1例)。静脉引流情况:左肺下静脉(9例)、右肺下静脉(11例)、左肺上静脉(1例)、左肾静脉(1例)、奇静脉(2例)、多发(下腔静脉+右肺上静脉+右肺下静脉1例)、不详(13例)。手术时间50min-380min,平均手术时间(114.9±55.93)min。术中出血量5ml-30ml,平均出血量(11.58±6.69)ml;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3d-11d,平均时间(4.55±1.75)d;术后住院时间(3d-15d),平均时间(7.92+2.57)d。叶外型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月-96月,平均年龄(23.42±29.88)月。其中8例叶外型肺隔离症术前有非特异性症状:咳嗽(2例),发热+胸痛(1例),咳嗽+憋喘(1例),发热+咳嗽(4例);4例无症状,体检发现。发病部位:左肋膈角(8例)、右肋膈角(3例)、右侧膈肌内(1例)。合并畸形2例(1例合并膈疝,1例合并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扭转并坏死1例。异常供血动脉来源:降主动脉(4例)、腹腔干(2例)、腹主动脉(1例)、右侧肋间后动脉(1例),不详(4例),均为单一血管供血。静脉回流情况:左下肺静脉(1例)、奇静脉(1例)、下腔静脉(1例),不详(9例)。均行叶外型隔离肺切除术。手术时间65min-115min,平均手术时间(80.42±16.3)min;术中出血量1ml-30ml,平均出血量(11.33±8.17)ml;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0d-6d,平均时间(3.33±1.87)d;术后住院时间3d-12d,平均时间(6.67±2.61)d。叶内型合并叶外型共1例,为降主动脉供血,静脉回流至奇静脉,手术时间100min,术中出血10ml,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6d,术后住院时间8d。叶内型肺隔离症与叶外型肺隔离症患儿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畸形率、术中出血、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26例为产前超声发现(22例为叶内型,4例为叶外型),其余为生后出现发热或咳嗽等症状行影像学检查发现。产前超声确诊的肺隔离症患儿年龄与出现症状后发现肺隔离症的患儿手术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胸部增强CT确诊。4.38例叶内型中,27例行肺叶切除术,术后均无并发症;9例不规则切除术,2例肺段切除术,术后3例并发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3)。5.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2月-57个月,1例不规则肺切除术患儿术后15 d出现患侧少量气胸,经再次放置胸腔闭式引流34 d后痊愈;1例不规则切除患儿术后1月复查胸部CT示少量气胸,术后2月复查胸部CT示气胸消失;1例不规则切除患儿术后1月复查胸部CT示少量残留,无临床症状;其余病例均预后良好。结论:1.叶内型肺隔离症与叶外型肺隔离症患儿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畸形率、术中出血、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存在差异,ELS较ILS手术时间短,ELS多位于肋膈角处,ILS多位于肺下叶。2.产前超声确诊肺隔离症的患儿就诊年龄与生后发现肺隔离症的患儿的就诊年龄有统计学差异,产前超声确诊的肺隔离症患儿就诊年龄较小,产前超声对肺隔离症的产前诊断具有应用价值。3.叶内型肺隔离症患儿中,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较肺段切除术及不规则切除术后并发症少,肺叶切除术切除更彻底,安全性更高。4.肺隔离症一经确诊,推荐手术治疗,产前发现的患儿建议生后3月-6月手术;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切口美观、创伤小、手术安全,并发症少,胸腔镜手术可作为肺隔离症的首选治疗方式。

朱玉峰,李虎,薛旺,白元,秦永文[6](2018)在《肺隔离症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特征与介入治疗方法,为临床对本病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例肺隔离症的临床影像和介入治疗资料,并复习国内外肺隔离症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采用Vascular Plug行介入治疗,皆成功封堵异常供血动脉。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囊状、团状或不规则高密度影及支气管扩张样改变,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发现部分患者异常供血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价值更高,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可以清楚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直径、走向、形态和数量,可指导治疗。结论主动脉DSA是确诊肺隔离症的"金标准",介入治疗肺隔离症创伤小且安全有效。

陈亮宇,张伟,董洪珍,蔡俊翔[7](2018)在《肺隔离症致反复咯血病例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叶内型PS误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67岁女性,因反复咯血15年,加重3 d入院。曾在外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血等处理,咯血症状反复发作。我院CT检查提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提示肺腺癌可能,考虑咯血可能由肺腺癌导致。上级医师查房提示,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肿瘤标志物结果及与既往影像学资料对比均不支持恶性肿瘤诊断,需考虑支气管或肺血管畸形可能。后经CT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叶内型PS,转心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P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对X线胸片、CT及气管镜等常规检查均不能明确病因的咯血患者,应考虑本病可能,螺旋CT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谢明汛,龚明福,张冬,戴书华[8](2017)在《增强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胸部增强CT及后处理图像。结果其中叶内型16例(89%),叶外型2例(11%);14例位于左下肺(78%),4例位于右肺(22%);实性肿块3例,囊实性肿块11例,囊性病灶1例,血管增粗及条索影3例;供血动脉2例来自腹主动脉上段,另外16例来自胸主动脉下段,其中多支供血动脉3例,单支供血动脉15例,16例引流至同侧肺静脉,1例引流至半奇静脉,1例为双重静脉引流(肺静脉、奇静脉);18例均能完整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全貌。结论增强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病灶内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该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李晓俊,李瀚,李素云,王明航,谢洋[9](2016)在《成人肺隔离症诊断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肺隔离症[1](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以肺实质及肺血流供应异常为基础的胚胎发育缺陷。Huber1777年首次报道1例由主动脉供血的肺囊肿,Rokitansky1861年称此为"附属肺叶"[2];Peyce最终将本病命名为肺隔离症[3]。解剖学以有

王俊峰,代雨,付玉东,侯波,吉红波,阚强波[10](2015)在《肺隔离症30例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一种临床上极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主要特征是发育异常的肺组织与气管支气管树缺少正常连接,并接受体循环动脉供血,静脉回流至肺静脉或体循环[1]。我们对200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30例PS患者,

二、肺隔离症的诊断及治疗(附1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隔离症的诊断及治疗(附1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256层iCT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横断面表现
    2.2 CTA血管重建后处理
    2.3 并发症
3 讨论

(2)肺隔离症4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2研究方法
2结果
3讨论

(4)成人肺隔离症患者的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误诊率
    二、误诊疾病类型
    三、误诊后果
    四、确诊手段
讨论

(5)51例小儿肺隔离症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肺隔离症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讨论
    2.1 肺隔离症的定义、分型及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2.3 肺隔离症的介入治疗

(7)肺隔离症致反复咯血病例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3.1 分型及病因
    3.2 临床特点
    3.3 诊断手段
    3.4 治疗方法
    3.5 误诊原因分析
    3.6 防范误诊措施

(8)增强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检查方法
    三、图像分析及后处理
结果
讨论
    一、临床表现
    二、影像学表现
        1. 胸部X线片:
        2. 多层螺旋CT表现主要有四种[9]:
        3. MRI和超声:
        4. DSA血管造影:
    三、鉴别诊断
    四、临床治疗

(9)成人肺隔离症诊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影像表现
    3.1胸部X线
    3.2胸部CT
    3.3彩超
    3.4 MRA
    3.5 血管造影
4 病理检查
5 临床症状
6 鉴别诊断
7 小结

四、肺隔离症的诊断及治疗(附1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256层iCT扫描联合CTA血管重建技术在肺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J]. 陈莹,陆健,张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10)
  • [2]肺隔离症4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J]. 郭权威,颜峻,钟承华,况军,莫益俊,谭剑峰,李东方,张建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03)
  • [3]以自发性血气胸为首发表现的肺隔离症合并肺曲霉病一例[J]. 吴常明,黄舒,钱树苑,肖雄,方志明,黄小冰,黄申晖,刘建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0(02)
  • [4]成人肺隔离症患者的误诊分析[J]. 王玉霞,于露,曾庆萃,龙怀聪. 临床肺科杂志, 2019(07)
  • [5]51例小儿肺隔离症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D]. 武玉睿. 山东大学, 2019(09)
  • [6]肺隔离症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 朱玉峰,李虎,薛旺,白元,秦永文.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8(03)
  • [7]肺隔离症致反复咯血病例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J]. 陈亮宇,张伟,董洪珍,蔡俊翔.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1)
  • [8]增强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J]. 谢明汛,龚明福,张冬,戴书华.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05)
  • [9]成人肺隔离症诊断研究进展[J]. 李晓俊,李瀚,李素云,王明航,谢洋. 罕少疾病杂志, 2016(05)
  • [10]肺隔离症30例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J]. 王俊峰,代雨,付玉东,侯波,吉红波,阚强波. 云南医药, 2015(03)

标签:;  ;  ;  ;  ;  

肺隔离症的诊治(附1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