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财务报告披露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贾云洁,王会金[1](2021)在《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实践特征、困境与纾解——基于2015~201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文中提出自《预算法》(2014)实施以来,多数省级审计机关按要求陆续开展了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业务。以31个省级审计机关发布的2015~201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结果公告数量、出具独立审计意见占比在历经3年增长后趋于稳定,但在披露方式、审计范围、审计意见表述与措辞使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和非统一性。这是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制度供给不足所致,更与理论研究薄弱,至今尚未形成一致认可的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框架有关。因此,为实现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规范化发展,提升监督效能,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包括协同关联审计业务制度建设,出台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办法,同步修订现有审计法规中的相应内容;还应强化理论体系研究,为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张艺琼[2](2021)在《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注册制改革正式开启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重要转型,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成为证券监管的工作重心与核心理念。自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行注册制以来,沪硅产业、百奥泰、君实生物等诸多非盈利公司成功上市的案例屡见不鲜,龙腾光电、路德环境和瑞晟智能等新上市的公司在报告期间相继业绩大幅下滑,这一系列亏损上市和业绩下滑事件中值得深思的是当前对于公司上市标准和价值的评判由盈利能力等传统财务数字信息逐步转向公司未来前景、商业模式和品牌价值等非财务数字信息。2020年颁布实施的新《证券法》明确提出“简明清晰,通俗易懂”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叙述性文本信息的要求和规范上升至法律层面。这些现象和变化说明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数字信息,上市公司非数字的、定性的文本信息开始不断受到重视。由于年度报告是公司对外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其在信息披露中占据核心地位,因而,年报中文本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逐步引起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也同时成为当前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焦点问题。能否以及如何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保证其实质上符合信息披露基本原则要求?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监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和挑战。在当前证券市场监管转型背景下,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方式,是实现年报日常事后监管、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的创新性举措。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基本原则的整体框架,聚焦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这一公司外部治理视角,针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这一焦点问题,选取2015-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Python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批量获取并深入挖掘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与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从年报语调操纵、年报可读性和年报文本信息含量三个层面多维度、系统性地详细探究了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并揭示其影响机制和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最终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研究结论:(1)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能有效发挥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显着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切实督促上市公司将信息披露基本原则落到实处。具体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显着降低了年报语调操纵,保证了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显着提高了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保证了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无论是纵向维度还是横向维度,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均能显着提高年报文本信息含量,促使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在实质上具备“完整性”。此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程度越严重,其越能充分发挥对管理层年报文本信息披露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和治理作用,即越能显着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2)年报数字信息与年报文本信息之间具有关联性,除了直接促进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还能通过约束年报数字信息操纵进而间接促进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具体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能有效降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而降低异常乐观语调、增加年报可读性和年报文本特质性信息。相对于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占主导,即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更多地会直接促进年报文本信息披露。此外,通过影响机制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年报文本相似度降低可能并非真正代表年报信息含量提高,当前学术界广泛采用年报文本相似度来衡量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方式可能并不完美。(3)在不同治理环境和内外部治理机制下,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为:非国有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其年报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市场化进程高、媒体报道数量多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的提高作用会更明显;较高的市场竞争程度下,管理层会提供更多与其他公司不同的特质性信息,提高横向维度的年报文本信息含量;而对于纵向年报文本信息含量即年报文本相似度来说,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的影响反而更明显;媒体报道数量多时,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体现为:第一,本文创新性地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基本原则的整体框架,从年报语调操纵、年报可读性及年报文本信息含量这三个维度系统性、综合性地全面展开年报文本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丰富了针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传统单一研究视角,拓展了文本信息披露的研究外延。第二,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选取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这一独特的公司外部治理方式,深入分析其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既弥补了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制约因素的研究不足,又丰富了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第三,考虑到年报数字信息与年报文本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本文将年报数字信息披露纳入研究体系,构建“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年报数字信息披露—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缜密、完整的逻辑链条和新的经验参考。第四,依据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大数据综合应用于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研究中,扩展了传统的文本信息披露研究手段,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创新性地运用Python的sklearn模块构建样本公司年报特征集并实现文本向量化,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同时构建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测度变量,完善和丰富了年报文本信息含量的评价和测度体系。
魏少伟[3](2021)在《Non-GAAP指标披露及发展研究 ——以中国电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股东与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对于公司披露信息的重视程度也愈发明显,传统的财务指标已经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作为管理层自愿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Non-GAAP指标逐渐被广泛使用。Non-GAAP指标起源于美国,是基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中的规定,剔除非经常性的、非经营性的、非付现的“三非”项目,对原有财务指标进行调整与变动。Non-GAAP指标的披露,是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与说明,现有研究表明,Non-GAAP指标的披露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使用者与公司实际经营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Non-GAAP指标在国外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其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尽管Non-GAAP指标对信息使用者有着十分利好的作用,但其运用也存在着众多实际问题,如高管薪酬的设定风险、管理层的操纵风险等。因此本文基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和自由现金流(FCF)这两个常见的Non-GAAP指标,对在港股上市的中国电信为研究案例,深入探讨Non-GAAP指标披露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且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文献。第二部分对Non-GAAP指标的相关概念与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与美国两个不同资本市场对于Non-GAAP指标此类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方式的区别与比较。第四部分阐述了我国在引入Non-GAAP指标披露的应用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患。第五部分对我国电信行业巨头中国电信公司Non-GAAP指标的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第六部分对我国引入Non-GAAP指标披露的后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第七部分为本文的结论与研究不足。本文在对中美Non-GAAP指标披露政策与监管对比的基础上,加入案例分析,研究了中国电信在Non-GAAP指标披露方面的应用,同时对我国在Non-GAAP指标披露应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优化我国上市公司Non-GAAP指标的披露质量。
刘宁涵[4](2021)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N银行为例》文中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当时很多国内外经济学者将此次金融危机的急速恶化归因于会计准则的滞后性,认为原有的会计准则难以适应企业风险管理实务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我国会计准则也处在与当时经济发展不匹配的困境。在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动下,我国会计准则走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道路。2017年3月3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加速升级、国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全面趋同这一研究背景,分析了研究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意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框架。其次,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研究结论、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再次,将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对比,详细总结两种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主要不同点,分析这些变化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带来的影响,为后续数据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以N银行为例,阐述了N银行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所采用的具体应对方法,并对N银行在两种不同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会计实务进行对比,总结出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对N银行财务报告报告的相关性、可比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推及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从制度建设、系统构建、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提出发展建议,给我国即将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商业银行提供借鉴和参考,对未来进行展望并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自2018年才开始正式实施,当前关于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文献大部分是对会计准则本身理论层面以及预期产生的整体影响方面的研究,针对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影响的研究相对较。本文专门研究新准则在财务报告质量方面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丰富会计发展理论。鉴于该研究方向相关的实证研究则更少,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正式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发展建议,因此研究方向和内容时效性很强。本文以具有较强代表性的N银行为例,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总结出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产生的影响,将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管淑慧[5](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认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覃洁[6](2021)在《企业综合报告信息披露优化研究 ——以ZDKG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公众主要通过企业报告来了解企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等相关信息,然而传统财务报告存在着只披露财务信息等问题。为了克服传统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披露非财务信息(例如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但是企业披露的这些报告相互独立,没能进行有效整合,所以出现了信息可比性弱,报告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推出了企业综合报告,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了有效整合。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事件研究法,首先阐述了综合报告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综合报告披露的内容,并从利益相关者等理论出发研究了综合报告披露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研究综合报告的国际演进历程发现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兴起促进了综合报告的产生,再结合对综合报告的国际应用趋势分析,发现采用综合报告的企业所在地区分布较广,且近年来采用综合报告的企业数量呈现一个逐渐增长的趋势,最后再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报告的发展情况。在案例部分分析中,文章以我国第一家参与综合报告试点企业ZDKG作为个案研究,对其披露综合报告的动因、框架结构及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将他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披露的综合报告进行对比,最后归纳出比较结果和ZDKG综合报告的特点。在效益分析部分,文章分析了ZDKG采用综合报告带来的财务效益和非财务效益,分析表明ZDKG采用综合报告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稳定公司价值提升公司治理效果,并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之后结合上文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比较分析,提出了ZDKG存在绩效披露指标分散,整合性不强,披露内容要素不全,审计鉴证力度不足等问题。最后则是根据文章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ZDKG综合报告的相关措施。
邓瑞琪[7](2020)在《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如今,企业、社会公众及政府监督部门都已意识到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石化行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行业之一,同时也是对自然资源有巨大依赖性的重污染行业,这意味着石化企业肩负着环境保护这一重大社会责任。本文选取国内石化行业的32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在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探讨之后,针对其2016年至2018年的公司年度报告以及相关独立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和方式进行研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选取中国石油这一典型的石化企业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据行业特点及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石化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以解决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目前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石化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从而保证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我国其他重污染行业提供可借鉴经验,以促进国内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
支晓强,王储[8](2020)在《财务报告中商业模式的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与实务建议》文中研究指明若要明确商业模式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和会计准则中的功能定位,首要任务就是探索出一种清晰的、可理解的商业模式信息披露方式,并对披露内容及标准加以界定。本文探讨了商业模式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与实践意义,并以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发布的《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为基础设计出了以"资源"和"价值"为主线的商业模式信息披露框架,最后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征及企业会计实务针对实际推行商业模式信息披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李欣[9](2020)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认为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然而当前的财务报告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如果不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就无法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也无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主要探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问题与改进对策,以A公司为例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主要介绍当前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说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其次又介绍了财务报告的目标与结构、信息质量特征与相关理论以及财务报告改进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A公司的概况与A公司财务报告的现状,找出A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不足、形式的不足、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A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对策,得出结论:要充实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采用多种财务报告形式、改进XBRL网络财务报告、增加促进财务报告改进的配套措施。以期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燕杰[10](2020)在《政企关系对我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国际间贸易壁垒逐渐消除。国内外投资者对于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原有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无法满足需要。本文对基于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会计相关理论研究内容,也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效推动我国会计体系的发展完善;同时,从信息使用者角度研究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能够为政府人员提供全新的思路去考虑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有利于构建完善有效的信息披露体系,推动我国信息公开的程度,最终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以美国华盛顿市为例,介绍美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现状、披露内容以及披露特点。以北京市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出发,研究分析北京市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寻找国外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可借鉴的内容。最终根据当前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与建议。基于政企关系角度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使地方政府发现到现阶段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发现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缺陷,从而作为受托方的政府能够通过对于问题、缺陷的正确判断,实施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进行更加有效、合理的信息披露,并保证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公开政府的政务信息;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共资源的调配效率,进行更好的资源配置;能够推动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助力我国政府财政制度改革;有助于更加清晰的了解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从而提前应对可能的财务风险。
二、试论财务报告披露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财务报告披露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实践特征、困境与纾解——基于2015~201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
二、样本选择与分析方法 |
(一)样本选择 |
1. 样本层级选择。 |
2. 样本时间范围选择。 |
(二)分析方法 |
三、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实践特征 |
(一)审计结果公告家数趋势变化维度 |
(二)信息披露模式维度 |
(三)审计范围维度 |
1. 决算草案口径范围。 |
2. 决算草案单位范围。 |
(四)审计意见出具方式维度 |
(五)审计意见表述措辞维度 |
四、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的实践困境 |
(一)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制度供给不足 |
1. 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概念界定缺位。 |
2. 缺乏对关联审计业务的协同分工考量。 |
3. 未明确报告模式及审计意见出具要求。 |
4. 缺乏对审计结果公告质量的刚性要求。 |
(二)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基础薄弱 |
1. 政府审计业务类型实践模式相对粗放。 |
2. 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框架尚未形成。 |
五、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实践困境的纾解之策 |
(一)加强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制度规范建设 |
1. 制度设计应考量关联业务的协同分工。 |
2. 出台专门的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办法。 |
3. 修订现有审计法规制度中的相关内容条款。 |
(二)强化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体系研究 |
1. 构建中国特色的财政审计业务类型体系。 |
2. 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决算草案审计理论体系。 |
(2)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 |
2.1.2 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 |
2.2 证券交易所问询的相关文献回顾 |
2.2.1 证券市场监管效果文献回顾 |
2.2.2 证券交易所问询对公司的治理效应文献回顾 |
2.3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回顾 |
2.3.1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的测度文献回顾 |
2.3.2 上市公司文本信息策略性披露文献回顾 |
2.4 证券交易所问询对上市公司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文献回顾 |
2.5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机理分析 |
3.1 制度背景 |
3.1.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
3.1.2 我国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特征分析与现状描述 |
3.2 基于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 |
3.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3.2.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
3.2.3 基于印象管理理论的分析 |
3.3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影响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
3.3.1 交易所年报问询直接影响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
3.3.2 交易所年报问询间接影响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机理分析 |
第四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语调操纵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3 研究设计 |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4.3.2 变量设定 |
4.3.3 模型构建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4.1 描述性统计 |
4.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
4.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
4.5 拓展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
4.5.1 分组检验分析 |
4.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
4.5.3 稳健性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3 研究设计 |
5.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5.3.2 变量设定 |
5.3.3 模型构建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5.4.1 描述性统计 |
5.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
5.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
5.5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
5.5.1 分组回归分析 |
5.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
5.5.3 稳健性检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含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3 研究设计 |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6.3.2 变量设定 |
6.3.3 模型构建 |
6.4 实证结果分析 |
6.4.1 描述性统计 |
6.4.2 主检验实证结果分析 |
6.4.3 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
6.5 拓展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
6.5.1 分组回归分析 |
6.5.2 内生性问题处理 |
6.5.3 稳健性检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7.2 研究对策与建议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Non-GAAP指标披露及发展研究 ——以中国电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Non-GAAP指标的披露 |
1.2.2 Non-GAAP指标披露的操控行为 |
1.2.3 Non-GAAP指标披露与高管薪酬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一般公认会计准则 |
2.1.2 Non-GAAP指标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3 中美Non-GAAP指标披露发展历程与监管政策比较 |
3.1 美国Non-GAAP指标披露的发展与监管 |
3.1.1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Non-GAAP规定的限制 |
3.1.2 2010 年合规披露解释 |
3.1.3 2016 年更新的合规披露解释 |
3.2 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 |
3.3 我国上市公司Non-GAAP信息披露情况 |
3.4 我国Non-GAAP指标披露监管体系与存在的问题 |
3.5 中美信息披露监管政策比较 |
3.5.1 预测信息监管方面 |
3.5.2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监管方面 |
4 Non-GAAP指标披露应用的潜在风险分析 |
4.1 绩效可比性降低 |
4.2 高管薪酬错配风险提升 |
4.3 利润操控风险增加 |
4.4 信息可读性削弱 |
5 中国电信公司案例分析 |
5.1 中国电信公司简介 |
5.2 中国电信财务状况分析 |
5.3 中国电信公司财务报表Non-GAAP指标调整分析 |
5.3.1 调整指标与方法 |
5.3.2 调整动因 |
5.3.3 对EBITDA指标的调整 |
5.3.4 对自由现金流的调整 |
6 优化Non-GAAP指标披露及防范风险的建议 |
6.1 加强外部监管 |
6.1.1 指导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可比 |
6.1.2 督促公司建立内部披露指南 |
6.1.3 强化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有效 |
6.2 完善内部治理 |
6.2.1 加强审计委员会建设 |
6.2.2 强化经理人治理 |
6.3 细化会计准则解释和定义 |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4)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N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会计准则加速升级 |
1.1.2 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
2.1.1 国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
2.1.2 国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
2.2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的相关研究 |
2.2.1 金融工具分类的相关研究 |
2.2.2 金融工具计量标准的相关研究 |
2.3 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相关研究 |
2.4 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相关研究 |
2.5 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质量的相关研究 |
2.6 文献评述 |
第3章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 |
3.1 金融工具的分类 |
3.1.1 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分类 |
3.1.2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分类 |
3.1.3 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重分类 |
3.1.4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重分类 |
3.2 金融工具的计量标准 |
3.2.1 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计量标准 |
3.2.2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计量标准 |
3.3 金融工具减值模型 |
3.3.1 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减值模型 |
3.3.2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减值模型 |
3.3.3 新会计准则“三阶段”金融工具减值法 |
3.4 金融工具套期保值会计 |
3.5 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分析 |
3.5.1 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相关概念 |
3.5.2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影响 |
3.5.3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 |
3.5.4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谨慎性的影响 |
3.5.5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及时性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以N银行为例 |
4.1 上市商业银行N银行介绍 |
4.2 新会计准则下N银行的会计政策 |
4.2.1 金融工具新分类原则 |
4.2.2 预计信用损失模型 |
4.3 新会计准则下N银行会计实务的变化 |
4.3.1 金融工具组成结构的变化 |
4.3.2 减值准备及预计负债的变化 |
4.3.3 利息收入和的变化 |
4.3.4 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变化 |
4.3.5 减值损失的变化 |
4.4 对N银行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 |
4.4.1 对其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影响 |
4.4.2 对其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 |
4.4.3 对其财务报告谨慎性的影响 |
4.4.4 对其财务报告及时性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建议 |
5.1 加快基础制度建设 |
5.1.1 建立公允价值信息制度 |
5.1.2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
5.1.3 完善套期保值的信息披露制度 |
5.2 加强配套系统构建 |
5.2.1 优化信息采集系统 |
5.2.2 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
5.3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6)企业综合报告信息披露优化研究 ——以ZDK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综合报告产生的原因 |
1.2.2 综合报告的进展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2 企业综合报告理论基础 |
2.1 企业综合报告的披露内容 |
2.2 企业综合报告的相关理论 |
2.2.1 信号传递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决策有用观 |
3 综合报告的发展情况分析 |
3.1 国际综合报告发展情况 |
3.1.1 综合报告的国际演进历程 |
3.1.2 综合报告的国际应用趋势 |
3.2 我国综合报告发展情况分析 |
4 ZDKG企业综合报告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ZDKG披露综合报告的概况 |
4.1.1 ZDKG公司简介 |
4.1.2 ZDKG披露综合报告的动机分析 |
4.2 ZDKG综合报告的框架结构及内容分析 |
4.3 ZDKG综合报告与同行业企业对比分析 |
4.3.1 可比企业的选择 |
4.3.2 企业综合报告对比分析 |
4.3.3 比较结果分析 |
4.4 ZDKG披露综合报告的效益分析 |
4.4.1 财务效益分析 |
4.4.2 非财务效益分析 |
4.5 ZDKG披露综合报告存在的不足 |
4.5.1 综合报告绩效披露指标分散 |
4.5.2 综合报告内容的整合性不强 |
4.5.3 综合报告披露的内容要素不全 |
4.5.4 综合报告的审计鉴证力度不足 |
5 ZDKG披露综合报告的优化建议 |
5.1 优化综合报告框架结构 |
5.2 用综合思维来编制综合报告 |
5.2.1 构建综合资本意识 |
5.2.2 增强综合思维的实施效果 |
5.3 丰富综合报告信息披露内容 |
5.4 发挥审计师对综合报告的鉴证作用 |
6 研究结论与局限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7)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环境会计的相关概念 |
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 |
2.2.1 环境会计信息的相关概念 |
2.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 |
2.2.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特征 |
2.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3 环境价值理论 |
2.3.4 社会责任理论 |
第三章 我国石化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石化行业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
3.2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体系 |
3.3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动因分析 |
3.3.1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
3.3.2 改善自身困境的需求 |
3.3.3 缓解政府监管的压力 |
3.3.4 媒体及公众的舆论监督 |
3.4 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3.4.1 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 |
3.4.2 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
3.4.3 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3.4.4 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评分体系 |
3.5 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3.5.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缺乏统一性和全面性 |
3.5.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偏向于定性 |
3.5.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过于零散 |
3.5.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和及时性 |
第四章 中国石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4.1 中国石油情况简介 |
4.2 中国石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
4.2.1 中国石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
4.2.2 中国石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4.3 中国石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
4.3.1 披露的信息较为分散 |
4.3.2 披露的信息缺乏全面性 |
4.3.3 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不足 |
第五章 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成因 |
5.1 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较弱 |
5.2 缺乏完善的环境会计体系 |
5.3 企业披露意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
5.4 信息披露缺乏监管和问责 |
5.5 缺乏环境会计专业性人才 |
第六章 完善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
6.1 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和原则 |
6.1.1 明确披露目标 |
6.1.2 明确披露原则 |
6.2 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法规与环境会计准则 |
6.2.1 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信息披露法规 |
6.2.2 加快环境信息披露准则的制定 |
6.3 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 |
6.3.1 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6.3.2 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
6.4 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
6.4.1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监管 |
6.4.2 增强政府监管力度 |
6.4.3 加强外部独立环境审计 |
6.4.4 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 |
6.5 加强对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
致谢 |
(8)财务报告中商业模式的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与实务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商业模式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
(一)需求主导下的财务报告演进与未来发展趋势 |
(二)财务报表的固有缺陷与表外信息的补充作用 |
(三)表外信息的有效整合:以商业模式为核心 |
三、商业模式信息披露的概念框架 |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与会计应用 |
(二)《国际综合报告框架》中的商业模式信息披露 |
(三)“综合报告式”商业模式信息披露的问题与改进 |
四、商业模式信息披露框架的应用建议 |
(一)关于信息来源与披露形式 |
(二)关于信息真实性的控制 |
五、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
(9)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2 财务报告的理论概述 |
2.1 财务报告的结构 |
2.2 财务报告的目标 |
2.3 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 |
2.4 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 |
2.5 财务报告改进的国际经验 |
3 A公司及其财务报告的现状 |
3.1 A公司概况 |
3.2 A公司财务报告的现状 |
4 A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问题 |
4.1 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不足 |
4.2 财务报告形式的不足 |
4.3 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的不足 |
5 A公司财务报告主要问题的改进对策 |
5.1 充实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 |
5.2 采用多种财务报告形式 |
5.3 改进XBRL网络财务报告 |
5.4 促进财务报告改进的配套措施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
(10)政企关系对我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回顾 |
1.3.2 国内文献回顾 |
1.3.3 文献评述 |
1.4 新政府会计准则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7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基于政企关系的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
2.1 政府会计信息的含义 |
2.2 会计基础核算方式比较 |
2.3 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主体与使用者需求分析 |
2.4 政企关系的相关研究 |
2.4.1 政企关系的度量方式 |
2.4.2 政企关系的经济后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外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分析 |
3.1 美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及现状 |
3.1.1 联邦政府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与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 |
3.1.2 美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 |
3.1.3 美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3.1.4 2018年美国华盛顿特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
3.2 华盛顿特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分析 |
3.2.1 美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
3.2.2 美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 |
3.3 美国政企关系的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北京市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
4.1 北京市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现状 |
4.1.1 北京市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披露目标 |
4.1.2 会计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
4.1.3 北京市政府会计决算信息披露情况 |
4.2 北京市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存在的问题 |
4.2.1 信息披露侧重于“内部人”需求 |
4.2.2 披露的政府会计信息真实性欠缺 |
4.2.3 信息披露监督履行不到位 |
4.3 北京市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缺乏统一完备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
4.3.2 披露时间受制度约束且政府缺乏主动公开意识 |
4.3.3 缺乏完善的监督协同机制 |
4.4 我国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以及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问题分析 |
4.4.1 我国地方政府与其他国有企业经济合作关系的主要特殊性 |
4.4.2 产权制度改革滞后 |
4.4.3 现代企业制度需继续完善 |
4.4.4 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仍存在的问题 |
4.5 小结 |
第5章 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优化的研究及探索 |
5.1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 |
5.1.1 我国政府财务会计披露模式选择 |
5.1.2 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设计 |
5.2 完善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保障 |
5.2.1 建立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
5.2.2 建立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制度 |
5.3 加强监督协同机制建设 |
5.4 对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
5.4.1 政府转变信息披露理念 |
5.4.2 丰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与形式 |
5.4.3 完善政府信息反馈机制 |
5.4.4 健全政府会计信息审计制度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试论财务报告披露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本级政府决算草案审计实践特征、困境与纾解——基于2015~201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J]. 贾云洁,王会金. 财会月刊, 2021(16)
- [2]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对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D]. 张艺琼. 西北大学, 2021(12)
- [3]Non-GAAP指标披露及发展研究 ——以中国电信为例[D]. 魏少伟.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4]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N银行为例[D]. 刘宁涵.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6]企业综合报告信息披露优化研究 ——以ZDKG为例[D]. 覃洁.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7]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 邓瑞琪.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8]财务报告中商业模式的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与实务建议[J]. 支晓强,王储. 会计研究, 2020(09)
- [9]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李欣. 三峡大学, 2020(06)
- [10]政企关系对我国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D]. 李燕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标签:财务报告论文;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政府会计论文;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论文; 环境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