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葵毒素anthopleurin-Q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海葵毒素anthopleurin-Q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一、海葵毒素anthopleurin-Q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李旻[1](2020)在《华蟾素注射液及其单体成分蟾毒灵心脏毒性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蟾酥(Venenum Bufonis)是从蟾蜍腮腺和皮肤中提取的一种传统中药,在我国已有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蟾酥及其制剂已有许多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Adverse drug events,ADR/ADE)报道,如心律失常等。蟾酥的心脏毒性已经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蟾毒灵是蟾酥和多种蟾酥中药制剂(如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同时也是主要的毒性成分。因此,体外试验研究蟾毒灵的心脏毒性机制有助于含蟾酥成分的中药新药开发和相关临床不良反应的治疗。华蟾素注射液是在中国上市的中药制剂,为中华大蟾蜍阴干蟾皮经无菌热水提取制成的静脉注射液,已有临床报告显示其有心脏相关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采用现代的毒理学技术,系统研究华蟾素注射液的心脏毒性表现及毒性机制,探索苯妥英钠对华蟾素注射液诱导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本课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用诱导型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cardiomyocytes,hi PSC-CMs)、HEK293细胞和CHO细胞结合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或膜片钳技术,研究了蟾毒灵对hi PSC-CMs搏动(0.003-0.1μmol·L-1)、动作电位(0.03-0.3μmol·L-1)以及七个人源性离子通道和人源性钠钙交换电流(0.01-100μmol·L-1)的影响。第二部分:采用4×4拉丁方设计,采用心电遥测技术研究不同剂量华蟾素注射液对清醒Beagle犬心肌损伤指标及心电图的影响。同时在第V阶段给予清醒Beagle犬华蟾素注射液3 g·kg-1+苯妥英钠10 mg·kg-1,探索苯妥英钠的拮抗作用。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给Sprague Dawley(SD)大鼠每天一次连续二周尾静脉注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探索华蟾素注射液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本试验初次设3个组,包括溶媒对照组(0 g·kg-1,0.9%氯化钠注射液)和华蟾素注射液1和5 g·kg-1,给药容量为10 m L·kg-1。试验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由于未见显着的心脏毒性,追加SD大鼠每天一次连续一周尾静脉注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设2个组,包括溶媒对照组(0 g·kg-1,0.9%氯化钠注射液)和受试物组(剂量分别为10 g·kg-1),给药容量为20 m L·kg-1。试验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试验期间对以下指标的观察或检测:死亡或濒死、临床症状、体重、心肌损伤指标、大体解剖、脏器重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本课题的主要结果如下:在体外实验中,蟾毒灵对hi PSC-CMs心肌收缩力有双相作用,即在给药早期表现为增强心肌收缩力、加速传导、加快搏动,而在给药后期表现为减弱心肌收缩力、减慢传导、抑制搏动。蟾毒灵缩短了hi PSC-CMs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 30%repolarization/APD30、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50%repolarization/APD50,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 90%repolarization/APD90)和0相最大除极速率。hi PSC-CMs的自发搏动频率在0.03μmol·L-1处明显增加,而在0.3μmol·L-1处减弱。蟾毒灵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阻断Nav1.5通道,IC50浓度为74.5μmol·L-1。蟾毒灵分别增强晚期钠电流和钠钙交换电流,其EC50浓度分别为2.48μmol·L-1和66.06μmol·L-1。蟾毒灵对其他心肌离子通道无明显影响。在Beagle犬体内实验中,实验第I-IV阶段观察到3 g·kg-1浓度组华蟾素注射液相关的异常有临床观察(快速呼吸模式)、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实验第V阶段研究显示苯妥英钠可减轻华蟾素注射液的心脏毒性。在SD大鼠体内实验中,各剂量组动物均未见死亡或濒死。给药期间和恢复期,临床症状、大体解剖、脏器重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物相关的改变。溶媒对照组、1 g·kg-1组心肌损伤指标(c Tn I、CK-MB、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未见与受试物相关的改变异常。仅5 g·kg-1组雄性动物和10 g·kg-1组雌雄动物c Tn I与对照组或者给药前相比,在给药后1.5和/或3小时升高,且至24小时已经接近恢复。得到以下结论:体外实验,Nav1.5通道的抑制、晚钠通道电流和钠钙交换电流的增强是蟾毒灵心脏毒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体内试验,上述结果证实了华蟾素注射液的心脏毒性,并且给临床提供了适当的监测时间点和心脏毒性参数信息以及当临床上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时可能的治疗策略。

高群[2](2019)在《基于CaMKⅡ-晚钠电流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衰小鼠心律失常的干预机制》文中认为心衰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多个研究结果显示,心衰恶性程度较高,与恶性肿瘤相仿。仅有不足一半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生存期超过5年。其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因此,如何减少心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减少心衰恶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目前现代医学对心衰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以化学药物为主,但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最终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抑制钠电流重构是近年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的热点。心衰时由于CaMKⅡ等蛋白激酶激活使钠离子通道磷酸化,引起晚钠电流增大是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中医认为,心衰时,气血阴阳亏虚,常伴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表现为“心悸”。中医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优势。参连复脉颗粒具有益气活血,清心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临床治疗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能够缩短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动作电位延长,并且君药党参能够抑制心衰心脏CaMKⅡ表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因此,我们猜测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aMKⅡ-晚钠电流通路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目的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衰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一:通过缩窄胸主动脉复制压力负荷导致的心衰心律失常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胺碘酮组,干预4周后检测超声、心电图,并使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观察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衰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及最佳作用剂量。实验二:急性分离假手术组、模型组、中剂量组、胺碘酮组小鼠心肌细胞,使用不同的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钠离子及氧化物的浓度;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心脏中钙调蛋白的表达含量。实验三:复制压力负荷心衰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美西律组,干预4周后检测小鼠超声、心电参数等;急性分离心肌细胞,使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钠离子通道相关指标;使用Western Blot及PCR方法检测钠通道基因及蛋白表达含量。结果实验一1.一般状况:造模时各组均有12只小鼠,4周后假手术组无一死亡,模型组死亡6只,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西药组均死亡4只,中剂量组死亡3只。2.超声心动结果: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射血分数、短轴收缩率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射血分数与短轴收缩率增加(P<0.05)。余无明显差异。3.心电图结果: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各心电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电生理重构形成。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RR间期延长(P<0.01),心率下降(P<0.05),QRS时间延长(P<0.01),QT及校正QT间期均缩短(P<0.01);中剂量组RR间期延长(P<0.01),心率下降(P<0.01),PR间期延长(P<0.01),QRS时程延长(P<0.01),QT及校正QT间期缩短;低剂量组RR间期延长(P<0.05),PR间期延长(P<0.01);西药组RR间期延长(P<0.01),心率下降(P<0.05),PR间期延长(P<0.01),QRS时程延长(P<0.01),QT间期及校正QT间期均延长(P<0.01)。各不同剂量中药组间比较,中剂量组RR间期最长(P<0.01),心率最慢(P<0.05),QT及校正QT间期最短(P<0.01);高剂量组PR间期最短(P<0.01),QRS时程最长(P<0.01)。与西药组相比,各中药组RR间期与QT间期、校正QT间期均显着缩短(P<0.01)。4.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早搏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早搏发生率下降(P<0.01)。各中药组相比,中剂量组早搏发生率最低(P<0.01)。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各组早搏发生率均提高。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P<0.05)与西药组(P<0.01)早搏发生率下降。与西药组相比,各组早搏诱发均增加(P<0.01)。实验二1.荧光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内细胞钙离子浓度增加,钠离子浓度下降,ROS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钙离子浓度、ROS浓度回落,钠离子浓度增加(P<0.01)。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ERCA/PLB比值与NCX表达明显下降(P<0.01),CaMKⅡ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西药组SERCA/PLB比值提高,NCX表达含量增加(P<0.05);中药组CaMKⅡ表达含量下降(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CaMKⅡ表达含量下降(P<0.05)。余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三1.超声心动结果:在小鼠收缩功能方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收缩率(FS)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西药组射血分数及短轴收缩率均有改善(P<0.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射血分数及短轴收缩率改善(P<0.01)。在心脏结构方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室收缩期内径及容积均明显增加(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左室收缩期内径和容积恢复(P<0.05)。各组小鼠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异。2.心电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RR间期明显缩短(P<0.01),心率增加(P<0.01),QRS时程缩短(P<0.01),QT及校正QT间期均缩短(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QRS时程延长(P<0.01),QT间期缩短(P<0.01),西药组QT及校正QT间期缩短(P<0.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QRS间期延长(P<0.01),QT间期延长(P<0.05)。3.动作电位结果:刺激频率为1.OHz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动作电位时程均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动作电位时程及恢复时间均缩短(P<0.01),西药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P<0.01),恢复至90%时间缩短(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动作电位时程及恢复至25%、50%、90%时程均缩短(P<0.01或P<0.05)。频率为2.OHz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动作电位时程均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动作电位时程及恢复时间均缩短(P<0.01),西药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P<0.01),恢复至90%时间缩短(P<0.05)。4.钠电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峰钠电流下降,晚钠电流增加,恢复时间延长,晚钠电流比例增加(P<O.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西药组峰钠电流恢复,恢复时程缩短,晚钠电流及比值减小(P<0.01)。使用KN93灌流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晚钠电流增加(P<0.05)。与正常情况相比,假手术组峰钠电流、晚钠电流明显下降,恢复时间缩短(P<0.01);模型组峰钠电流下降(P<0.05),晚钠电流、比值下降,恢复时间缩短(P<0.01);中药组、西药组各指标均出现明显差异(P<0.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5.钠通道失活曲线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失活曲线明显左移。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失活曲线恢复,与假手术组基本吻合。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失活50%时电压显着升高(P<0.01),斜率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西药组失活50%电压下降(P<0.01)。使用KN93阻滞CaMKⅡ后,各组钠通道失活曲线均向下移动。与正常情况下相比,KN93灌流时,模型组失活50%电压显着增加(P<0.01),斜率显着增加(P<0.01);中药组(P<0.01)、西药组(P<0.05)斜率增加。6.失活后恢复曲线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失活后恢复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起点上移;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曲线恢复,起点下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时间常数增加(P<0.01),起始恢复比例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时间常数及起始恢复比例均下降(P<0.01)。KN93灌流后,假手术组、中药组未能在刺激程序下激发恢复电流,无法绘制失活后恢复曲线;模型组、西药组失活后恢复曲线明显下移且右移,时间常数显着增加(P<0.01)。7.钠通道及CaMKⅡ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aMKⅡ基因(P<0.01)、蛋白及磷酸化水平均显着提高(P<0.05),Nav1.5蛋白及基因表达显着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CaMKⅡ基因(P<0.05)、蛋白(P<0.05)、磷酸化水平(P<0.01)均明显下降,Nav 1.5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西药组Nav1.5基因(P<0.05)、蛋白(P<0.01)表达水平下降。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CaMKⅡ基因及SCN5A基因表达均下降(P<0.01),CaMKⅡ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可改善压力负荷导致的心衰心律失常小鼠电生理重构,可抑制心衰心律失常,且在本研究中未观察到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抑制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CaMKⅡ表达,恢复钠通道功能,抑制晚钠电流,调节细胞内离子浓度有关。3.在本研究选用的三个剂量组中,临床常用剂量即为最佳剂量。

曹珍珍[3](2018)在《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随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虽然近年来在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上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相关数据显示,在众多心脏疾患中,80%的心源性猝死都来源于心律失常。因此,对新型的、有效的、毒副作用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前治疗心脏疾患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中药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中草药历经了数千年的应用实践以及不断改善,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点。但是由于中药制剂成分繁杂,各成分间的相互生物活性作用大多不清楚,使得其质量标准很难提高,导致了中药制剂很难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中草药提取物单体不仅保留了中药低成本、毒副作用小的优点,而且其具有明确的化学组成,便于药物的分析与应用。因此,以中草药提取单体为研究对象,探索药效高、成本低、毒副作用小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本课题中,我们从黄芩苷、芦荟苷、三七皂苷R1、银杏内酯B、芹菜素以及鱼腥草素钠等多种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中通过实验筛选出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这两种单体,研究其对兔心室肌细胞各种跨膜离子通道电流和收缩力以及Langendorff-灌流心脏的作用,以探讨这两种中药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影响兔心室肌细胞钠、钾和钙电流中草药单体的筛选我们通过研究黄芩苷、芦荟苷、三七皂苷R1、银杏内酯B、芹菜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2以及鱼腥草素钠等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中草药提取单体对兔心室肌细胞峰钠电流(INa.P)、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来筛选潜在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芩苷、三七皂苷R1、银杏内酯B、芹菜素、人参皂苷Rg1以及人参皂苷Rg2等对INa.P、IK1和ICa.L均无显着作用,而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对INa.P和ICa.L均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将通过进一步的细胞水平以及器官水平的实验研究来探索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的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第二部分芦荟苷通过调节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目的:探讨芦荟苷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以及各种跨膜离子通道电流的作用,并通过探究其对Langendorff-灌流心脏的作用来明确芦荟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为开发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奠定电生理学基础。方法:通过酶解法进行兔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已分离的单个心室肌细胞的AP及心室肌细胞主要离子通道电流。分别使用海葵毒素II(ATX II)和高钙诱导心室肌细胞产生早期后除极(EADs)和延迟后除极(DADs)等细胞性心律失常,并用乌头碱诱导Langendorff-灌流心脏心律失常的发生。然后观察比较芦荟苷干预前后的AP、EADs、DADs、各种离子通道电流以及Langendorff-灌流心脏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100μmol/L和200μmol/L芦荟苷可显着地缩短兔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并减小其最大上升速率(Vmax)以及APD的反向频率依赖性。200μmol/L芦荟苷能够有效地消除ATX II诱导产生的兔心室肌细胞EADs和高钙诱导产生的DADs。除此之外,芦荟苷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ICa.L和INa.P,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7.06μmol/L和559.8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芦荟苷对ATX II诱导增大晚钠电流(INa.L)的抑制率分别为36.6±3.3%和71.8±6.5%。然而,100μmol/L和800μmol/L芦荟苷对IK1以及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r)没有明显的作用。进一步的器官水平研究显示200μmol/L芦荟苷可抑制乌头碱诱导Langendorff-灌流心脏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芦荟苷可有效地消除兔心室肌细胞的EADs和DADs、抑制ICa.L、INa.P以及ATX II诱导增大的INa.L,并且芦荟苷还能抑制乌头碱诱导的Langendorff-灌流心脏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芦荟苷有潜力成为一种低成本、安全性高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第三部分鱼腥草素钠通过调节心室肌细胞门控性离子通道及收缩力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对兔心室肌细胞主要跨膜离子通道及收缩力的作用,以探讨鱼腥草素钠的潜在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在使用酶解法分离心室肌细胞后,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的INa.P、INa.L和ICa.L,并用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检测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力。观察鱼腥草素钠干预前后心室肌细胞各离子通道电流及收缩力的变化,以探讨鱼腥草素钠的抗心律失常潜力。结果:鱼腥草素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Na.P,其IC50为78.89±5.68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的鱼腥草素钠对ATX II诱导增大INa.L的抑制率分别为30.1%和57.1%。其次,鱼腥草素钠还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大兔心室肌细胞ICa.L,其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37.10μmol/L,并且100μmol/L鱼腥草素钠还能减慢ICa.L的稳态失活以及加快ICa.L的失活-复活过程。此外,鱼腥草素钠还可有效地增强兔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力。结论:鱼腥草素钠具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特性,并且鱼腥草素钠可增大ICa.L以及增强心肌细胞收缩力使其对于心力衰竭等心功能不全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鱼腥草素钠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应用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邵兴慧[4](2014)在《盐酸关附甲素对SCN5A基因突变中晚钠电流的作用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盐酸关附甲素对SCN5A基因突变中晚钠电流的短期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晚钠电流异常增强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抑制晚钠电流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新靶点。盐酸关附甲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抗心律失常新药,是一种以钠通道阻滞为主的多离子通道抑制剂。本实验旨在评价盐酸关附甲素对晚钠电流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分别将野生型和两种导致晚钠电流增加的SCN5A基因突变(△KPQ-SCN5A突变和F1473S-SCN5A突变)的质粒转染进人胚肾细胞(HEK293),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评价盐酸关附甲素对钠电流和晚钠电流的作用,及其对钠通道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KPQ-SCN5A突变和F1473S-SCN5A突变中均有晚钠电流的异常增强。100μmol/L的盐酸关附甲素对峰钠电流(lpeak)、复极150ms处和复极600ms处的晚钠电流(lsus)均有抑制作用,且对晚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大于其对峰钠电流的抑制。尤其是在F1473S突变体中,盐酸关附甲素对晚钠电流的抑制是其对峰钠电流抑制的4.6倍。盐酸关附甲素使△KPQ突变体稳态失活曲线左移,通道失活后恢复过程减慢,对稳态激活曲线无影响;使F1473S突变体稳态失活曲线左移,但不改变通道激活和失活后恢复时间。结论盐酸关附甲素主要作用于钠通道的失活态,对峰钠电流和晚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且对晚钠电流的抑制大于其对峰钠电流的抑制,尤其是在晚钠电流异常增强的病理情况下,其对晚钠电流的抑制作用更强,对晚钠电流的抑制是盐酸关附甲素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之一。第二部分盐酸关附甲素对SCN5A基因突变中晚钠电流及钠通道蛋白的长期作用及机制评价目的SCN5A基因突变中存在重叠表型(Overlapping Syndrome)的现象,即一种SCN5A基因突变可以同时导致多种临床表型。研究发现,在有重叠表型的LQT3患者中,兼有钠通道的“功能获得”和“功能缺失”两种机制,表现在除了有晚钠电流异常增强及门控通道特性的改变之外,往往还伴有通道蛋白的转运和表达异常。本实验在伴或不伴通道蛋白转运障碍的突变中评价盐酸关附甲素对SCN5A基因突变电流和通道蛋白的长期作用,进一步阐明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分别将野生型、△KPQ-SCN5A突变和F1473S-SCN5A突变的质粒转染进人胚肾细胞(HEK293),并在100μmol/L盐酸关附甲素的环境中孵育48小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评价盐酸关附甲素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来评价药物对钠通道蛋白在细胞膜和胞浆内分布及含量的影响。结果1.盐酸关附甲素孵育48小时后,△KPQ突变的峰钠电流及晚钠电流密度均降低,且晚钠电流降低的幅度大于峰钠电流,盐酸关附甲素孵育使得钠通道稳态失活曲线失活左移,对稳态激活曲线及失活后恢复曲线无明显影响;△KPQ突变中无蛋白转运障碍,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实验显示,孵育后△KPQ突变体的细胞膜表面蛋白分布较前无明显差异,药物孵育对细胞膜表面及胞质内的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2.盐酸关附甲素孵育48小时后,F1473S突变体峰钠电流与晚钠电流密度都增加,尤以峰钠电流为着,稳态激活曲线左移,半激活电压减小,稳态失活曲线及失活后恢复曲线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实验显示F1473S突变体细胞内存在蛋白转运和表达障碍,盐酸关附甲素孵育可以改善和逆转F1473S突变通道蛋白转运障碍,使得胞膜表面蛋白分布明显增多、含量增加。在孵育后洗脱药物,峰钠电流和晚钠电流密度均增加,尤以晚钠电流增加为主,稳态失活曲线右移。说明盐酸关附甲素对F1473S突变体作用体现在对钠电流的抑制和对蛋白转运障碍的拯救两个方面,对蛋白转运障碍的改善引起的晚钠电流增加超过了盐酸关附甲素对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净效应表现为峰钠电流和晚钠电流均有增加。结论1.在无通道蛋白转运障碍的△KPQ突变中,盐酸关附甲素可以选择性抑制晚钠电流,且对通道蛋白转运及表达无明显作用。2.在有通道蛋白转运障碍的F1473S突变中,盐酸关附甲素长期作用可以改善通道蛋白转运障碍,使得细胞膜表面的蛋白增加、钠通道密度增加,最终结果导致晚钠电流增大。

刘毅[5](2012)在《三甲基芹菜素阻断多种心脏钾通道与增加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三甲基芹菜素对多种心脏钾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背景和目的:天然黄酮和多甲氧基黄酮被报道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而这类化合物对心脏离子通道的潜在影响少有报道。我们使用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模式下研究槲皮素,芹菜素与其甲基化衍生物3,7,3’,4’-四甲基槲皮素,3,5,7,3’,4’-五甲基槲皮素,7,4’-二甲基芹菜素和5,7,4’-三甲基芹菜素对稳定表达hKv1.5通道的HEK293细胞IKur电流的影响。我们发现三甲基芹菜素在六个化合物中对hKv1.5的抑制作用最强,因此,我们针对三甲基芹菜素深入研究其阻断hKv1.5的作用特点以及其对其他重要心脏钾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甲基芹菜素对hKv1.5通道的阻断作用表现为浓度与频率依赖性。三甲基芹菜素对hKv1.5阻断的IC50为6.4 gM,对急性分离人心房肌细胞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阻断的ICs0为8.0μM。三甲基芹菜素是hKv1.5的开放性阻断剂,表现随时间延长加速通道失活速率,三甲基芹菜素3μM与10μM干预后药物敏感电流曲线的失活时间常数分别为126.1±15.4 ms和59.6±4.7 ms。三甲基芹菜素对hKv1.5的抑制作用随刺激频率的升高而增强,其在1,2和5 Hz下的抑制率分别为6.2,5.1和4.2μM。此外,三甲基芹菜素对乙酰胆碱激活钾电流的抑制作用也较强(IC50=6.8μM),而对人心房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抑制ICs0为19.3μM,对hKv4.3的抑制强度与人心房Ito抑制强度接近。然而,三甲基芹菜素对hERG的抑制相比IKur及IKACh较弱(IC50=18-31μM)并且对大鼠心室肌IK1的影响更小(IC50>30μM)。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三甲基芹菜素可显着抑制心房特异表达钾电流IKur及IKACh,同时对hERG及IK1的影响较小,提示三甲基芹菜素可能具有潜在心房选择性,有可能具有抗房颤作用。第二部分三甲基芹菜素增加人心房肌细胞及稳定表达于HEK293细胞Nav1.5通道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背景和目的:心肌细胞上的钠通道开放是动作电位0相去极化的最重要成分,也是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靶点。三甲基芹菜素已经被证明具有多种钾离子通道阻断作用并对心房特异表达的钾通道抑制作用更强,但其对钠通道是否有影响未见报道。我们利用急性分离人心房肌细胞与稳定表达Nav1.5通道的HEK293细胞研究三甲基芹菜素对钠通道的潜在影响。结果:我们发现三甲基芹菜素(1.10μM)对人心房肌钠电流峰值没有影响,但能够浓度依赖性显着减缓钠电流“失活”过程,表现为在等电压下,三甲基芹菜素随浓度增加而使钠电流回复到基线时间明显延长,并且使钠电流“失活”过程由单指数方程拟合转变为双指数方程拟合。同时,这种减慢失活作用在刺激频率1,2,5与10Hz下没有差异,说明其具有非频率依赖特点。三甲基芹菜素10μM能使电压-失活曲线左移,半数失活电压由-94.3±0.27 mV左移至-99.3±0.2 mV,但不改变失活曲线斜率参数,此外其半数激活电压与激活虚线斜率也不受影响。三甲基芹菜素能显着延长人心房钠通道从失活状态恢复时间,通过间隔递增双刺激实验证明其恢复时间常数由8.2±0.12 ms增加至13.9±0.26 ms。三甲基芹菜素对克隆Nav1.5通道的影响与原代人心房肌细胞基本一致,表现为不影响钠电流峰值但显着增加钠总内流电量,减缓钠电流“失活”过程,使双指数方程拟合获得的时间常数tau1与tau2增大,正常状态下tau1与tau2分别为6.69±0.17ms,1.58±0.02 ms,三甲基芹菜素10μM干预后分别为11.39±0.16 ms与1.75±0.03 ms。同时,三甲基芹菜素可明显左移失活曲线并降低半数失活电压,对激活曲线则没有显着影响,并且同人心房肌类似,干预后其失活恢复时间常数由13.6±0.50 ms增加至25.2±1.25 ms。结论:以上结果证明三甲基芹菜素能在不影响钠电流激活峰值的情况下显着减缓钠电流失活过程,并且在人原代心房肌细胞与克隆Nav1.5通道上获得的结果趋势一致,提示三甲基芹菜素可能是通过非孔道阻塞性作用于α亚基引起通道失活减缓。这种不改变峰值但最终造成钠内流增加的结果与海葵毒素ATX-Ⅱ的作用极为相像,而在黄酮类化合物中则是首次发现。

边波[6](2011)在《阿托伐他汀对正常/模拟缺血/再灌注心室肌快钠电流影响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重要事件,阿托伐他汀拥有的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可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亦包括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但缺血/再灌注发生时心室肌快钠电流(IN。)发生怎样的变化,阿托伐他汀是否影响这些变化,且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这些变化,阿托伐他汀是否具有直接抑制细胞膜离子电流的作用,是否具有通过细胞内信号通路影响基因/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离子电流的作用,均为未知领域。目的:1.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正常和模拟缺血心室肌IN。的短时效应。2.观察大鼠心室肌INa在模拟缺血状态下变化的时间依赖性和阿托伐他汀对这一过程的影响。3.观察模拟缺血/再灌注状态下大鼠心室肌INa的变化和阿托伐他汀对此过程的影响。4.观察再灌注损伤补救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核心蛋白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左室心室肌细胞INa的影响。5.观察模拟缺血/再灌注状态钠通道α亚单位SCN5A的变化。方法:应用Landgendorff逆灌流系统酶解分离左室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左室心肌细胞INa。在系列研究不同阶段,通过改变电极外液的方法来模拟正常/模拟缺血/再灌注等细胞状态。分组对照研究分别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正常/模拟缺血/再灌注INa的影响,并在模拟缺血/再灌注各组加入RISK信号通路核心蛋白P13K的抑制剂:渥曼青霉素,观察阿托伐他汀的作用途径是否与RISK信号通路有关。采用分子生物学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心室肌细胞在模拟缺血/再灌注等不同状态下钠通道α亚单位SCN5A的表达水平。以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时作用3~5min正常和模拟缺血的标准化IN。峰值降低约25%(P<0.01),洗脱后电流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P>0.05),8.575mmol/L乙醇对标准化INa峰值无影响(P>0.05)。2.与基线比,缺血3min时INa增至1.15+0.08(P<0.01)并达峰,9min和11min时分别降至0.98±0.12和0.92+0.12(均P>0.05),至21main时减至0.56±0.13(P<0.01);他汀组在缺血3mmin时和基线状态比无差别(分别为0.92±0.12和0.974±0.04,P>0.05),在15~17min其标准化IN。峰值变化曲线与单纯模拟缺血组有交叉。3.与缺血组相比,再灌注组和再灌注他汀组再灌注期间标准化IN。峰值均减小,V1/2增大(均P<0.05);与再灌注组相比,再灌注他汀组标准化IN。峰值升高、k减小(均P<0.05)。即再灌注他汀组使IN。减小程度变小。4.在模拟缺血状态下渥曼青霉素组与单纯缺血组标准化INa峰值无差异(P>0.05)。渥曼青霉素阿托伐他汀组与单纯缺血组标准化IN。峰值无差异(P>0.05),但与缺血他汀组有差异(P<0.05)。在模拟再灌注状态下,标准化IN。峰值在再灌注他汀组和再灌注渥曼青霉素组均显示大于再灌注组(均P<0.05),而均小于持续缺血组(均P<0.05)。但再灌注他汀渥曼青霉素组未显示与再灌注组差异(P>0.05)。SCN5A的变化与INa的变化相符。结论:1.阿托伐他汀对正常和模拟缺血的大鼠心室肌细胞IN。短时作用(3~5min)类似于钠通道阻滞剂。2.大鼠心室肌细胞INa在模拟缺血状态下的变化具有时间依赖性,呈先增大后减小过程。3.在模拟再灌流状态下大鼠心室肌细胞INa较模拟缺血状态下的INa进一步减小,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INa。4.阿托伐他汀可使长时间(15min以后)模拟缺血或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大鼠心室肌细胞INa减小程度变小,提示阿托伐他汀具有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5.在模拟缺血和再灌注状态下,阿托伐他汀效应均可被渥曼青霉素部分抵消,提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RISK信号通路中的核心蛋白PI3K影响SCN5A的表达和IN。水平,并发挥针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总体而言,阿托伐他汀有类似钠通道阻滞剂的作用,亦具有通过细胞内信号通路影响钠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其对IN。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张轶男[7](2010)在《1-磷酸鞘氨醇对缺血缺氧豚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S1P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离体心脏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H2O2诱导产生的豚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和对H2O2引起的APD变化的影响,探讨S1P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S1P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室肌和H2O2损伤豚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的影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中的电流钳模式,观察S1P对H2O2损伤引起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结果:在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S1P对H2O2诱导产生的晚钠电流升高的影响时,我们发现,外源给予低浓度的S1P(0.1μmol/L)对晚钠电流没有影响(P>0.05),而中浓度的S1P(1μmol/L)可以有效降低由H2O2损伤引起的晚钠电流增高(P<0.05),给予高浓度S1P(10μmol/L)后,增高的晚钠电流显着降低(P<0.01)。在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不同浓度S1P对冠状动脉结扎术引起大鼠缺血心肌晚钠电流的影响时,我们发现,梗死处心室肌细胞的晚钠电流与正常心肌细胞相比有所增高(P<0.05),这种增高的效果可以被2μmol/L的TTX有效抑制(P<0.05)。当外源给予低浓度S1P时对梗死处心室肌细胞的晚钠电流没有影响(P>0.05),高浓度和中浓度的S1P可以有效抑制梗死处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的增高(P<0.05)。当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电流钳模式观察不同浓度的S1P对H2O2损伤引起的APD的作用时。我们发现,2μmol/L TTX可使H2O2诱导延长的APD明显缩短(P<0.01)。中高浓度S1P能使H2O2损伤细胞的APD进一步缩短,且使APD50、APD90得到恢复(P<0.01),对Vmax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以上结果提示,H2O2损伤的心肌细胞的晚钠电流和正常心肌细胞相比明显增高。给予中高浓度的S1P后,晚钠电流的增高受到明显抑制。冠状动脉结扎大鼠,梗死部分心肌细胞晚钠电流和正常心肌细胞相比明显增高,当外源给予中高浓度的S1P时,梗死部分心肌细胞的晚钠电流值与正常细胞趋于接近。H2O2损伤可以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D明显延长,给予中高浓度的S1P后,损伤细胞的APD明显恢复。创新点:1.观察到外源给予1μmol/L的S1P和10μmol/L的S1P可以降低H2O2诱导产生的豚鼠心室肌细胞的晚钠电流。2.观察到外源给予1μmol/L的S1P和10μmol/L的S1P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结扎大鼠梗死部分心室肌细胞的晚钠电流。3.观察到外源给予1μmol/L的S1P和10μmol/L的S1P可以有效降低H2O2诱导延长的APD50、APD90。这种作用与给予外源性晚钠电流阻断剂TTX作用相似。

史钰芳[8](2007)在《Nav1.5-E3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钠通道亚型Nav1.5在豚鼠心室肌细胞中的分布目的钠通道亚型Nav1.5主要分布在心脏,是产生心室肌钠电流的主要成分。本实验部分主要利用标记的Nav1.5-E3抗体与急性分离的心室肌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应用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Nav1.5在豚鼠心室肌细胞的分布,了解抗体与Nav1.5的结合情况。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并随机分为3个组(处理组、非处理组及对照组),用细胞破膜剂TrionX-100对处理组和非处理组细胞进行破膜和不破膜处理。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各组细胞中Nav1.5的分布情况。结果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绿色荧光物质即为钠通道亚型Nav1.5分布所在,非处理组细胞可在其细胞膜及细胞连接处有荧光染色,处理组细胞可见整个细胞均染上特异性荧光,对照组结果为阴性。结论Nav1.5在心室肌细胞的膜上及膜内均有分布。第二部分Nav1.5-E3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目的Nav1.5是产生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主要成分;Nav1.5-E3抗体是利用E3靶向作用研制出的钠通道亚型特异性抗体。本实验部分旨在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了解该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成年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分别给予不同稀释浓度的抗体(15μg/ml)(室温下)处理10 min,并行实验分组:①1:100抗体稀释组:给予0.15μg/ml抗体处理;②1:50抗体稀释组:给予0.30μg/ml抗体处理;③1:25抗体稀释组:给予0.60μg/ml抗体处理及④对照组(未给予抗体处理)。而后分别进行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测定钠电流并计算电流密度。数据采用one-way方差分析及SNK检验、Dunnet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未加抗体处理)相比较,0.15、0.30和0.60μg/ml的Nav1.5-E3抗体分别使INa峰值从(0.026 296±0.004 436)nA/pF降至(0.018 41±0.007 161)nA/pF(P﹤0.01,n=10)、(0.013 484±0.002 933)nA/pF(P﹤0.01,n=9)和(0.012 738±0.004 554)nA/pF(P﹤0.01,n=8),并使INa的I-V曲线上移,激活电位、峰电位和翻转电位无明显改变。但三个不同浓度抗体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v1.5-E3抗体可抑制心室肌细胞钠电流,但无浓度依赖性。

李江[9](2006)在《1.穴居狼蛛粗毒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2.海南捕鸟蛛毒素-Ⅶ和敬钊缨毛蛛毒素-Ⅳ的电生理活性研究》文中提出1.穴居狼蛛粗毒的生物学活性研究穴居狼蛛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及东欧等地的大型蜘蛛,多穴居地下。自新疆采回的穴居狼蛛由本实验室室内饲养,用硅胶管刺激采毒的方法进行粗毒的采集,并进一步对粗毒进行生物学活性研究。粗毒的蛋白质含量为65.9%,分别得到了粗毒的MALDI TOF质谱图和SDS凝胶电泳图谱,显示了粗毒中蛋白质和多肽的分子量分布范围。通过对酶活力的测定,发现穴居狼蛛粗毒中含有透明质酸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乙酰胆碱酯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其中透明质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活力较高。通过小鼠注射实验,膈神经膈肌实验和大鼠输精管实验发现穴居狼蛛粗毒的毒性不强,可能不含或只含极少作用于哺乳动物的神经毒素。1mg/ml粗毒可以使离体蟾蜍心脏标本收缩频率和幅度都加强,幅度增加约为平衡时的2倍。粗毒具有溶血活性,EC50为1.4983mg/ml。对腊状芽孢杆菌,谷氨酸棒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白色念珠菌进行抑菌圈实验,发现粗毒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利用阳离子交换色谱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狼蛛粗毒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研究。2.海南捕鸟蛛毒素-Ⅶ和敬钊缨毛蛛毒素-Ⅳ的电生理活性研究本室前期已报导海南捕鸟蛛毒素-Ⅶ和敬钊缨毛蛛毒素-Ⅳ是从海南捕鸟蛛粗毒和敬钊缨毛蛛粗毒中分离纯化的两种多肽毒素,分别含33和32个氨基酸残基且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它们都包含三对二硫键,连接方式可能为Ⅰ-Ⅳ,Ⅱ-Ⅴ,Ⅲ-Ⅵ。但它们的功能仍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它们对哺乳动物心肌细胞钠通道和棉铃虫神经细胞上的钠通道和钾通道的作用。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去极化刺激可在急性分离的棉铃虫神经细胞上诱导出TTX敏感型钠电流和瞬时外向钾电流,大鼠心肌细胞诱导出TTX不敏感型钠电流。海南捕鸟蛛毒素-Ⅶ在1nM~1μM浓度范围内可对棉铃虫神经细胞TTX敏感型钠电流和瞬时外向钾电流产生抑制作用。1μM浓度的海南捕鸟蛛毒素-Ⅶ不能延缓钠通道失活,显示其对钠通道的作用方式可能与海南捕鸟蛛毒素-Ⅲ和海南捕鸟蛛毒素-Ⅳ相似。而敬钊缨毛蛛毒素-Ⅳ与海南捕鸟蛛毒素-Ⅶ存在明显不同,具有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快速失活的作用,IC50为0.41μM。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毒素极有可能是以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影响钠通道的。

傅丽英,李泱,程岚,周红义,姚伟星,夏国瑾,江明性[10](2001)在《海葵毒素anthopleurin-Q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英文)》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从海葵(Anthopleura xanthogrammica)提取的毒素anthopleurin-Q(AP-Q)对豚鼠心室肌钠电流(INa)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结果:AP-Q 3-30nmol/L浓度依赖性地增大INa,EC50、为104nmol/L(95%可信范围:78-130nmol/L)。AP-Q 300nmol/L使I-V曲线左移,使半数激活电压从(-36.3±2.3)mV变为(-43±23)mV(n=6,P<0.01),半数失活电压从(-75±6)mV变为(-59±5)mV(n=6,P<0.01)。AP-Q 300nmol/L使INa半数恢复时间从(114±36)ms缩短为(17±2)ms(n=6,P<0.01),并明显减慢INa的快速失活时间常数(τf)。结论:AP-Q对INa有促进作用并减慢其失活过程。

二、海葵毒素anthopleurin-Q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葵毒素anthopleurin-Q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华蟾素注射液及其单体成分蟾毒灵心脏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中药材蟾酥及相关新型制剂华蟾素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
    1.3 立题依据
第2章 蟾毒灵心脏毒性体外实验
    2.1 蟾毒灵对诱导型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s)功能的影响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1.4 讨论
    2.2 .蟾毒灵对hiPSC-CMS动作电位的影响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2.4 .讨论
    2.3 .蟾毒灵对离子通道的影响
        2.3.1 .材料与仪器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3.4 .讨论
第3章 华蟾素注射液心脏毒性体内实验
    3.1 单次静脉注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对清醒非束缚Beagle犬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
        3.1.1 动物
        3.1.2 试剂与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1.4 实验结果
        3.1.5 讨论
    3.2 SD大鼠静脉注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二周恢复期二周重复给药毒性实验
        3.2.1 动物
        3.2.2 试剂与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实验结果
        3.2.5 讨论
    3.3 SD大鼠静脉注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一周重复给药毒性实验
        3.3.1 动物
        3.3.2 试剂与仪器
        3.3.3 实验方法
        3.3.4 实验结果
        3.3.5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创新性分析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申请
致谢
附录

(2)基于CaMKⅡ-晚钠电流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衰小鼠心律失常的干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心肌细胞钠通道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林谦教授应用气血理论治疗室性早搏经验总结
    1. 气血理论
    2. 气血理论与室性早搏
    3. 参连复脉颗粒现代研究
    4. 典型病案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参连复脉颗粒有效剂量的探索
    1. 实验动物
    2. 药品与试剂
    3. 仪器
    4. 实验方法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7. 讨论
    8.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肌细胞钠离子、钙离子及氧化物浓度的影响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主要试剂及溶液
    3. 主要仪器
    4. 实验方法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7. 讨论
    8.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参连复脉颗粒对钠离子通道的影响
    1. 实验动物
    2. 药品与试剂
    3. 仪器
    4. 实验方法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7. 讨论
    8.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致谢
个人简历

(3)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部分 影响兔心室肌细胞钠、钾和钙电流中草药单体的筛选
    1.1 前言
    1.2 结果
    1.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芦荟苷通过调节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抑制室性心律失常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兔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2.2.2 溶液和试剂
        2.2.3 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的记录
        2.2.4 Langendorff-灌流的兔心脏心电图的记录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芦荟苷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
        2.3.2 芦荟苷对ATXⅡ-诱导产生的心室肌细胞APD延长和EADs以及Ca~(2+)诱导产生的DADs的作用
        2.3.3 芦荟苷对心室肌细胞I_(Ca.L)的作用
        2.3.4 芦荟苷和海豚毒素(TTX)对心室肌细胞的I_(Na.L)作用
        2.3.5 芦荟苷对心室肌细胞I_(Na.P)的作用
        2.3.6 芦荟苷对心室肌细胞I_(Kr)和I_(K1)的作用
        2.3.7 芦荟苷对乌头碱诱导产生的离体兔心脏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鱼腥草素钠通过调节心室肌细胞门控型离子通道及收缩力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溶液
        3.2.2 兔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3.2.3 兔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
        3.2.4 兔心室肌细胞收缩的检测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鱼腥草素钠对兔心室肌细胞I_(Na.P)的作用
        3.3.2 鱼腥草素钠对兔心室肌细胞I_(Na.L)的作用
        3.3.3 鱼腥草素钠对兔心室肌细胞I_(Ca.L)的作用
        3.3.4 鱼腥草素钠对心室肌细胞收缩的作用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律失常与心肌细胞离子流的关系及中草药单体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4)盐酸关附甲素对SCN5A基因突变中晚钠电流的作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盐酸关附甲素对SCN5A基因突变中晚钠电流的短期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盐酸关附甲素对SCN5A基因突变中晚钠电流及钠通道蛋白的长期作用及机制评价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一:晚钠电流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二:雷诺嗪的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三甲基芹菜素阻断多种心脏钾通道与增加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三甲基芹菜素对多种心脏钾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研究
    前言
    第一节 三甲基芹菜素对稳定表达于HEK293细胞的hKv1.5通道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第二节 三甲基芹菜素对人心房肌细胞I_(Kur)电流的抑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第三节 三甲基芹菜素对大鼠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激活钾通道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小结
    第四节 三甲基芹菜素对人心房肌细胞I_(to)与稳定表达于HEK293细胞的Kv4.3通道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三甲基芹菜素对人心房肌细胞I_(to)电流的影响
        2.2 三甲基芹菜素对稳定表达于HEK293细胞Kv4.3通道的作用
        小结
    第五节 三甲基芹菜素对三甲基芹菜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_(K1)与hERG通道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三甲基芹菜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_(K1)的作用
        2.2 三甲基芹菜素对hERG通道的影响
    第一部分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三甲基芹菜素增加人心房肌细胞及稳定表达于HEK293细胞Nav1.5通道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
    前言
    第一节 三甲基芹菜素对人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第二节 三甲基芹菜素对对稳定表达于HEK293细胞Nav1.5通道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附:博士期间其他主要工作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学位论文的创新点
致谢

(6)阿托伐他汀对正常/模拟缺血/再灌注心室肌快钠电流影响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系列研究1: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正常/模拟缺血心室肌快钠电流的短时效应
    1.1 目的
    1.2 对象和方法
        1.2.1 对象
        1.2.2 阿托伐他汀的溶解方案
        1.2.3 实验分组
        1.2.4 实验流程
        1.2.5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阿托伐他汀作用前后正常细胞I_(Na)的变化
        1.3.2 阿托伐他汀作用前后模拟缺血细胞I_(Na)的变化
    1.4 讨论
        1.4.1 对方法学的补充说明
        1.4.2 对结果的解释
        1.4.3 相关作用机制的探讨
    1.5 结论
二、系列研究2:大鼠心室肌I_(Na)在模拟缺血状态下变化的时间依赖性和阿托伐他汀对这一过程的影响
    2.1 目的
    2.2 对象和方法
        2.2.1 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3.1 峰电流的时间效应
        2.3.2 门控特性分析
    2.4 讨论
        2.4.1 阿托伐他汀溶解方案的调整
        2.4.2 实验结果分析
    2.5 结论
三、系列研究3:模拟缺血/再灌注状态下大鼠心室肌I_(Na)的变化和阿托伐他汀对此过程的影响
    3.1 目的
    3.2 对象与方法
        3.2.1 对象
        3.2.2 方法
        3.2.3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建模结果
        3.3.2 实验干预结果
    3.4 讨论
        3.4.1 方法学
        3.4.2 实验结果
        3.4.3 他汀对钠通道的可能作用
    3.5 结论
四、系列研究4: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左室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和与阿托伐他汀作用的关系
    4.1 前言
    4.2 目的
    4.3 对象与方法
        4.3.1 对象
        4.3.2 方法
        4.3.3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
    4.4 结果
        4.4.1 模拟缺血阶段实验结果
        4.4.2 模拟缺血再灌注阶段实验结果
    4.5 讨论
        4.5.1 实验结果分析
        4.5.2 心肌保护机制
    4.6 结论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摘要
    1 他汀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证据
    2 他汀抗心律失常机制
    3 展望
    综述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7)1-磷酸鞘氨醇对缺血缺氧豚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晚钠电流
    2.2 晚钠电流增高的危害
    2.3 与晚钠电流相关的药物
    2.4 晚钠电流抑制剂雷诺嗪能有效治疗缺血缺氧时心肌功能失调
    2.5 晚钠电流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第3章 实验研究
    3.1 S1P对H_2O_2损伤状态下豚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的影响
    3.2 S1P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的影响
    3.3 S1P对H_2O_2损伤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8)Nav1.5-E3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钠通道亚型NAV1.5 在豚鼠心室肌细胞中的分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NAV1.5-E3 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致谢

(9)1.穴居狼蛛粗毒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2.海南捕鸟蛛毒素-Ⅶ和敬钊缨毛蛛毒素-Ⅳ的电生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蜘蛛多肽毒素研究进展
    1.1 蜘蛛多肽类神经毒素研究概况
    1.2 蜘蛛非神经毒活性多肽研究进展
    1.3 蜘蛛多肽毒素研究的意义
2. 穴居狼蛛粗毒的采集和生物学活性研究
    2.1 穴居狼蛛研究概况
    2.2 材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分析与讨论
3. 海南捕鸟蛛毒素-Ⅶ和敬钊缨毛蛛毒素-Ⅳ的电生理活性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4.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海葵毒素anthopleurin-Q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蟾素注射液及其单体成分蟾毒灵心脏毒性及其机制研究[D]. 李旻.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2020(05)
  • [2]基于CaMKⅡ-晚钠电流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衰小鼠心律失常的干预机制[D]. 高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芦荟苷和鱼腥草素钠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D]. 曹珍珍. 武汉科技大学, 2018(10)
  • [4]盐酸关附甲素对SCN5A基因突变中晚钠电流的作用评价[D]. 邵兴慧.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11)
  • [5]三甲基芹菜素阻断多种心脏钾通道与增加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D]. 刘毅.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6]阿托伐他汀对正常/模拟缺血/再灌注心室肌快钠电流影响的系列研究[D]. 边波. 天津医科大学, 2011(12)
  • [7]1-磷酸鞘氨醇对缺血缺氧豚鼠心室肌细胞晚钠电流作用的研究[D]. 张轶男. 吉林大学, 2010(09)
  • [8]Nav1.5-E3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D]. 史钰芳.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9]1.穴居狼蛛粗毒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2.海南捕鸟蛛毒素-Ⅶ和敬钊缨毛蛛毒素-Ⅳ的电生理活性研究[D]. 李江. 湖南师范大学, 2006(02)
  • [10]海葵毒素anthopleurin-Q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英文)[J]. 傅丽英,李泱,程岚,周红义,姚伟星,夏国瑾,江明性.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1(12)

标签:;  ;  ;  ;  

海葵毒素anthopleurin-Q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