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实例

企业知识管理实例

一、企业知识管理例说(论文文献综述)

孙楚[1](2020)在《基于价值网络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研究》文中指出产品创新是企业获取利润、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开放式环境下,诞生了新的经济主体——互联网新创企业,和新经济发展模式——平台经济模式。这不仅对传统经济模式产生冲击,更与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产生了碰撞。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号召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进用户体验和增强产品创新性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日益开放、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价值不再由某一单一企业主体单独创造,而是企业与消费者、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价值传递方式也从传统的链式结构转变为价值网络辐射传递。网络中所有的参与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实现协同生存,形成“商业生态系统”的服务模式,这也是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在。互联网企业如何嵌入价值网络,高效利用价值网络中技术和知识资源提高产品创新绩效,实现与网络间主体的协同共生,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创新管理领域关注的前沿议题。学术界对于产品创新的研究不断深入,如何以新视角对企业产品创新理论进行完善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法对领域内已有文献进行计量研究,发现领域内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传统产业,缺乏对于互联网企业这种新兴经济主体的研究。对于产品创新的研究多以动态能力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等作为切入点。此外,现有研究对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创新动态过程分析不足,对价值网络嵌入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研究。以网络主体间共生为中介,将知识吸收能力纳入同一研究体系,对网络嵌入与产品创新的作用关系研究更为缺乏。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填补理论缺口,本论文以互联网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价值网络为切入点,选取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阿里巴巴公司为标的对象,运用多案例扎根理论分析、层次回归分析、bootstrap检验、DEMATEL—ANP、PROMETHEE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复杂环境中企业产品创新的动态过程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并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进行价值网络视角下的产品创新实践评估。本论文遵循“行为—方式—结果”的逻辑主线分为四个阶段展开研究。首先,观察现实背景,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回顾,明确本论文的切入点、研究对象和空间价值,对研究意义和贡献进行评估分析。然后,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案例扎根理论研究,分析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的动态过程及内在作用机制。最后,基于定性研究结果,探究价值网络实现中的网络嵌入与产品创新的关系,选取共生作为中介变量,知识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并运用层次回归分析、bootstrap检验、调节效应检验等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揭示网络嵌入对产品创新的影响机理。第四阶段,基于第三阶段的实证分析结果,建立产品创新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ANP方法获得相应的指标权重,结合多准则决策中的PROMETHEE方法构建价值网络视角下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评估模型,选取我国三家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实践评估,最终获得本论文实证结果和主要研究结论。基于相关研究和论证,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平台底层支撑、用户价值开发和价值网络实现是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的必经之路,其中价值网络实现是产品创新过程的核心环节。价值网络实现过程中的网络嵌入和资源整合是产品创新的重要内容。(2)网络嵌入能够有效促进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提升。在价值网络视角下,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有利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提升。(3)网络嵌入通过网络主体间的共生正向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提升,共生在网络嵌入与产品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来讲,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都能通过企业主体间的共生促进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提升。(4)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网络嵌入与产品创新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即知识吸收能力影响网络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高知识吸收能力在结构嵌入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中所起的正向调节作用较弱,低知识吸收能力在结构嵌入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中所起的正向调节作用较强;高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低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高知识吸收能力在认知嵌入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中的正向调节作用相较低知识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弱。(5)网络嵌入、知识管理、环境触发和组织性能是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评估的重要维度指标。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知识吸收能力、知识特性、知识共享程度、政策制度、用户需求、融资环境、市场竞争、人力资源、领导者才能、技术水平和战略导向是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评估的重要因素指标。维度与因素指标间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共同对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产生影响。影响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最重要的维度指标依次为网络嵌入、组织性能、知识管理和环境触发。(6)采用DANP与PROMETHEE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基于网络嵌入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实践效果。回顾和总结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1)立足于价值网络的全新视角,对我国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进行研究,揭示了鲜为人知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动态演化的要素耦合过程和网络演变机制。本论文立足于价值网络理论,选取新颖的研究角度对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进行研究。运用多案例扎根理论方法,对所获得的相关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和归类,最终形成理论架构。本论文创新性地运用多元化路径分析方法,从多层面对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视角下的产品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构建了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机制动态演化理论模型。(2)将网络嵌入、共生和知识吸收能力纳入同一个框架体系中,构建了网络嵌入—共生—产品创新的概念模型,揭示了网络嵌入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机理。网络嵌入、企业间的共生和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对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提升均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两两因素之间的关系,未曾将四者纳入到一个框架内进行研究。本论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基础观、价值共创等相关理论,遵循行为—方式—结果的逻辑,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假设,构建了概念模型,对网络嵌入的三种形式——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对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和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推导演绎与实证研究,对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理论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3)首次提出适用于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创新实践评估模型,有助于高效准确地指导互联网企业提高产品创新绩效。本论文在网络嵌入对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的研究基础之上,识别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的因素,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结合DEMATEL—ANP方法对指标和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权重。运用多准则决策中的PROMETHEE方法完成产品创新实践评估模型构建,并选取三家我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实践评估实操,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得出的相关结论,本论文提出了促进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的实践启示和建议,使本研究同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期对我国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最后,本论文阐述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袁敏莉[2](2019)在《基于安卓移动平台的企业知识型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宽带技术的突破,已经进入4G时代,手机、平板电脑已经逐渐成为普及使用工具,知识水平也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和更新,办公自动化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传统的办公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因为传统办公无论是发布公告还是下发文件,都要基于纸质来进行传达,而且传达速度也比较缓慢,若是某个环节的关键性人物出差或是临时请假不在岗位,可能某份文件就无法及时签署,无法继续流转,产生停滞状态,可能耽误公司众多工作的进程。还有公司一些项目好的经验或是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无法及时分享给每个员工,所以如何推动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建立一套有效快捷的处理公司业务的自动化系统,尤为重要,不仅是能够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还要能及时处理一些复杂的业务数据和管理流程以及时能够获取有效知识,这都成为很多公司重点解决问题。所以针对传统办公模式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本文根据某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基于用户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采用安卓技术为基础,因为安卓系统现在是手机主流系统,而且能够兼容很多应用程序,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容易入手。本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主要划分为七个模块,分别是个人办公管理、公文管理、工作流管理、通讯录管理、业务资料库、经验库、问题库。公司可以通过基于安卓移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这些模块实现企业无纸化办公,员工直接登录手机上的这个自动办公平台的客户端,在平台上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发文件,报送上级部门批复的文件,文件的审批,报表的传送,会议通知等,这些流程再也不用纸质的起草,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使用自动办公平台以电子化方式进行处理,而且还能分享业务资料、经验和提出问题,员工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能帮助公司节省开支,也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还能促进企业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融合。

林卓南[3](2019)在《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研究 ——以《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2012年MOOC元年开始,MOOC机构和课程规模快速发展,在短期内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地,并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关注;同时,MOOC自身也在不断演化与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各类实践形式。关于MOOC的研究速度跟不上MOOC的发展速度,MOOC课程设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远程在线学习环境,构建提高MOOC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课程设计框架具有一定意义。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相关书籍,对MOOC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有了清晰的了解。综述MOOC学习、MOOC课程设计及基于问题学习的慕课开发等研究内容,分析MOOC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当前基于问题学习的慕课开发研究的局限。其次,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法,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BL教学模式、探究社区理论模型以及远程移动在线学习的相关理论(移动教育的理性分析框架FRAME和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确定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了基于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问题化教学和MOOC课程设计逻辑等理论,归纳这些理论对MOOC课程设计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框架,提出“进入问题情境+解题短视频+随堂讨论+主题作业(学习迁移)”的MOOC学习路径。研究在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框架的基础上,对《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课程的内容进行选取、组织和主题单元设计,并遵循学习路径并设计了问题情境、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和学习评价等课程内容。研究完成了《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课程在国内某MOOC平台上的两学期的教学实施,并对学习支持和教学交互进行设计。基于此,分析学习者学习参与的情况,并从学习者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习效果,验证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框架及学习路径能够促进远程移动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参与情况。本研究构建了远程在线学习的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框架,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线索的课程体系,同时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利用“主题单元-专题子模块”形式对知识进行更合理的重新组织,借助视频和讨论等形式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习者进入学习。基于PBL确定的学习路径能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和学习迁移能力。未来研究中可以深入探讨问题情境的设计和教学实施中的教学互动设计,完善现有研究。

温馨[4](2019)在《基于客户整合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对自身创新的要求以及客户对企业创新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开放式创新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而客户作为企业价值的终端,其知识和资源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已成为企业界创新提升、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然而,虽然众多企业积极开展基于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活动,但仅有少部分企业获得成功。由于客户参与创新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与创新的形式和互动方式更加复杂,企业在运营及管理这些创新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对企业来说,开放式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企业创新提升带来更好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客户参与的开放式创新研究方兴未艾,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对于客户参与创新活动的有效管理以及如何保障客户整合开放式创新实践的有效实施等相关研究还不太成熟,且需要理论界的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在此背景下,研究从多角度出发,试图对企业基于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企业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实践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客户参与创新、客户知识管理等理论,通过理论演绎、结构方程模型、多属性决策模型、DANP(DEMATEL based ANP)方法、PROMETHEE(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等方法对企业基于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进行探索性研究,旨在从多角度探讨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的过程及实践如何成功实施等相关问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过程分析研究从创新活动过程整体的角度出发,探讨客户参与开放式创新的主要形式,以及随着客户-企业交互的进一步加强,客户角色的变化;剖析客户在参与创新中应具备的能力要素,提出了在创新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看重的不同客户能力;最后根据客户在开放式创新中的作用、企业创新流程、客户参与模式等构建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过程模型。(2)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识别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及创新特性,多角度构建了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体系,并通过该领域专家的经验数据,利用DANP方法识别并分析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3)客户知识管理对开放式创新过程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基于定性研究,构建了“客户知识管理-开放式创新过程-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ICT企业进行样本数据收集,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客户知识管理对开放式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影响。(4)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实践评估研究基于前文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及指标的权重,构建一个动态的多属性评估模型(MCDM),同时以我国M企业的三种创新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实证分析。利用PROMETHEE方法找出三种创新实践中的最优实践活动,并在偏好函数中引入期望水平概念,找出三种创新实践活动与期望水平间的差距,为企业基于客户的创新实践提出策略建议。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创新点:(1)提出并阐释了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过程模型。以往的研究基于创新链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创新产生、转化与扩散,是一个端到端的过程。考虑到开放式创新中知识的循环性,研究提出创新过程是动态(随时整合内外部资源)且循环发展(非线性)的过程。同时创造性的结合客户参与创新的类型、角色转变、客户能力要素等构建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过程模型,挖掘了客户参与创新不同形式中角色的变化以及不同创新阶段应具备的能力要素。概念模型的研究可用于区分并深入对创新过程中客户参与类型的研究,设计客户参与开放式创新过程的框架,识别参与创新中的领先客户,进一步分析并促进客户参与的开放式创新实践的提升。(2)识别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关键影响因素。以往的研究多基于行为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从某个角度或某个单一指标分析开放式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且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经验数据的支持。研究从开放式创新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出发,基于参与创新的客户维度、组织内外部维度、情境因素维度,多角度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鉴于并非所有的因素都会很大程度影响开放式创新活动的开展,研究对影响因素维度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重要程度进行系统性分析,分析并识别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关键影响因素。关键因素的识别为开放式创新活动在我国企业中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思路。(3)揭示了客户知识管理对开放式创新过程及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往的研究肯定了客户知识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之一,在企业创新能力和绩效提升中起重要作用。但回顾和梳理现有的文献发现,客户知识管理在开放式创新情境中的应用还鲜有提及,且研究中多将客户知识管理视为一种组织能力或整合知识的过程,对其在客户参与创新中知识支持的主动性和顾企共创中知识共享的互动性尚未剖析。研究创造性的将客户知识管理、开放式创新过程、企业绩效整合在同一个理论模型中,并以中国ICT企业为例进行实证检验,探索客户知识管理对开放式创新过程中资源获取、资源整合及互动机制的影响,以及通过对开放式创新过程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研究不仅打开了客户知识管理对开放式创新影响的黑箱,丰富了相关理论的发展,为理论界提供了一个经过检验的理论模型,还为产业界管理者对客户导向的开放式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4)提出并验证一种开放式创新实践的评估方法。研究针对目前企业实施的开放式创新实践评估及选择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基于MCDM模型,研究将DANP方法与PROMETHEE方法结合,根据指标体系及权重评估出创新实践的优劣顺序;同时将期望水平概念引入到偏好函数中,识别出创新实践与期望水平的差距,避免了企业在“一堆烂苹果中挑稍好苹果”的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检验该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构建的混合多准则决策方法,不仅对传统的决策分析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且在企业处理多层次决策问题上提供操作示范,为管理决策者在创新实践中的评估及改进中提供科学的决策体系。简而言之,通过理论的探索与实证的研究,研究为企业成功实施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活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结论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为产业界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王全林[5](2017)在《中小型企业协同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高效的办公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协同办公系统应运而生。从早期的以Domino平台为主的C/S端发展到现在。JAVA技术凭借着JAVA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简单、面向对象、与平台无关、解释型、多线程、安全、动态等八大优点,逐步的占领了协同办公系统的技术主流位置。协同办公系统的功能逐步的从单一的流程电子化向着平台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协同办公系统作为企业内部信息处理与管理的集合,对于提高企业办公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内部沟通的加强、管理的规范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中小型企业协同OA系统的一般性需求、目标、原则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在本文中进行了相应的阐述。企业中的协同办公系统一般性的建设目标为:建立协同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建立知识平台、建立资源平台、建立互动沟通平台、建立系统集成应用平台、建立移动办公平台。通过系统对企业内部的相关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个具有高效办公、不受地域限制、具有移动办公功能的信息化高速办公与信息交互平台。要达成上述的目标,企业内部应该要形成一个基本的建设原则,软件项目的建设要在可控的范围内,以更好的达到公司内部的期望与需求。企业内部协同办公系统的一般建设原则总结为: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易使用性、开放性、有限开源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本文中的系统使用JAVA平台进行开发,并且采用了关系型数据库MS SQL Server,充分的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对大批量的并发数据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同时,系统通过交换机的配置对外网环境进行了物理隔离,充分的保证了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在形成了安全、可靠、稳定的系统架构后,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具体需求进行细致的梳理,并形成需求分析报告,以便评估系统实现的复杂程度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方案与预案,以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和正常的运行,尽可能的避免因需求不清而导致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规模性返工。通过对需求的最终转换,本文中的系统共形成了以下几个模块:包括系统登录验证模块、内网门户系统、企业知识管理模块、工作流程管理模块、人事组织机构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会议室管理模块、车辆信息及车辆调度管理模块、员工及领导日程管理子系统、系统的管理员设置。本文通过实际项目,对中小型企业协同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一般规律的总结,对在其他企业在进行协同OA系统的建设具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兰国帅[6](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际教育技术已进入深入发展与全面反思阶段。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较为成熟阶段,但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已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研究者与实践者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把握也许并不明晰。所以,探究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捕捉其整体发展轨迹和大致走向,预测其前沿知识演变趋势等,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盘点,以期理清脉络,寻找启示。本研究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研究样本信息源,选取1960-2015年发表在SSCI、SCI-EXPANDED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文献信息为研究样本,基于引文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引文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为研究主线,展开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探究,力求用可视化方法绘制系统的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知识图谱,勾勒明晰的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的网络图景,力图建构与探究:(1)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知识图谱;(2)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知识图谱;(3)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知识图谱。以期探究五十五年来国际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基金项目资助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及其演进趋势,探测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划分及其演化、主要学科分支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脉络、研究前沿热点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及新生长点,透视学科类别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演进、学科学术期刊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信息流动特征、学科主干理论及其关键路径经典文献、学科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及其群体派系与演化特征等。分析发现:(1)教育技术早期研究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1世纪后逐渐向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延伸与拓展。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十二个合作凝聚子群体,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合作态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高产机构与低产机构的“贫富”差距拉大。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七十个合作凝聚子群体,且聚焦主题各异。代表性高产学者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其学术成就和科研队伍对教育技术研究贡献量巨大。其合作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网络聚集度不高,具有明显小世界效应特征,同时具有显着核心—边缘结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多个合作凝聚子群体,内部派系复杂,规模较小,学者信息分享和科研合作机会差别较大。教育技术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2)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逐步走向成熟的十大学科分支,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极其复杂,学科分支呈现“掘进式”与“发散式”进化特征,国内教育技术学科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国际教育技术历年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变化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研究主题经历了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探究、初步应用、转型升级、创新实践、创新整合和创新提升等六大阶段转换。研究热点集中于学习环境与资源类、策略与方法类、理论研究类、实践研究类和媒体技术类等五类主题内容。研究前沿聚焦于交互式与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复杂性学习任务行为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学习路径分析、专门知识反转效应、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学习策略、智慧学习环境开发等新生长点。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范式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多元综合研究范式转型特征。(3)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其知识生产模式已进入以“内生式”与“学科交叉研究”为主的发展阶段。其知识流量主要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七大源头。其学术期刊发展经历了“繁荣时期”、“黄金时期”、“学科交融期”和“鼎盛时期”等六个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机与教育》为中心的多个权威期刊凝聚子群。国际教育技术领域涌现了罗伯特·米尔斯·加涅、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等五十位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其共被引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聚集度高,具有显着小世界效应特征;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西蒙·派珀特、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罗伯特·米尔斯·加涅、蔡今中等居于核心位置;具有明显社群结构,演化形成了三十四个权威学者群体合作派系,规模和大小不一;合着关系影响派系形成。演化形成了以《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多媒体学习》、《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等学科经典文献为关键路径的学习条件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框架模型等四十种主干理论及其框架模型与方法,为学科分化与衍生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从研究方法与范式转型、研究对象与目标定位、学科性质选择与研究层面贯通、外部环境支撑与学科结构检测、国家(地区)学术机构合作、专业学术期刊打造和本土化理论体系建构等七个层面,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李哲,解月光[7](2015)在《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思维教学:模型与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课程和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逐渐为人们知晓、接受,作为网络学习工具的社会性软件再次得到关注。该文提出以社会性软件支持思维教学,主要是从学习者内在需求出发,在阐明思维教学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搭建运用社会性软件促进学习者生成、运用高阶知识的可操作模型,并从内容、资源、工具、过程、评价五方面为教师改善利用社会性软件教学的效果,开展思维教学提供思路,优化学习体验,帮助社会性软件真正走入课堂。

李哲[8](2015)在《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社会性软件应用模式研究 ——以初中历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社会性软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核心特征在于社会性,这意味着作为社会性的人运用社会性软件可以构建社会关系,而这样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领域,从社会性软件作为一种技术形式提出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自“社会性软件年”——2004年至今,已有十年之久,社会性软件的各种功能优势能够支持学习者更好的自主学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随着知识时代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高阶能力的核心,高阶思维发展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的中心目标。社会性软件的应用要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维培养的有效工具是我们厄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提出以面向高阶思维培养为最终指向设计社会性软件的可操作应用模式,指导教师科学的运用软件拓展课堂空间,并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对目前有关社会性软件和高阶思维培养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阅读、整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阶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等基础性理论进行分析,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模式设计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接下来,运用调查研究法,选取吉林省某中学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访谈并统计数据,系统论证了目前初中生使用社会性软件展开学科学习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深入探讨了高阶思维培养的内涵,指出高阶思维训练的本质是对高阶知识的有效管理,并基于社会性软件支持的高阶知识管理模型对应用模式的设计原则、要素和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初中历史课标中的高阶思维能力层级进行分析,设计“改革开放”课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估。通过持续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将社会性软件作为高阶知识管理工具应用于正式学习是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社会性软件应用模式:学习内容——知识分层表征、学习工具——社会性软件混搭、学习资源——显隐性资源并重、学习过程——同步思维发展、评价方式——多元多维衡量。

付莹,吴曦[9](2014)在《知识管理建设如何有效开展?》文中研究说明隐性知识是一个企业能否把握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知识管理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发现员工的隐性知识并使其显性化,使之可为其他人使用并分享。所谓知识管理,即在组织内部构建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达到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和循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

李向前[10](2014)在《复杂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航空、航天、船舶等复杂装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其结构复杂,一旦发生故障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复杂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可修复性和安全性。然而,目前故障诊断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系统的状态评价和故障诊断方面,所关心的是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对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研究则较少。这种传统的“事后维修”和“计划维修”方法,在应对瞬息万变的新情况时存在严重不足。“视情维修”和“预知维修”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成为未来系统维护保障的发展方向。所以,近些年关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方面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PHM技术代表着故障诊断技术从传统的基于传感器的诊断向基于智能系统的预测转变。但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成果较少。本文针对复杂装备PHM技术中涉及的关键理论和技术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复杂装备PHM服务模式研究。针对目前故障诊断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资源共享率低等问题,通过分析复杂装备的特点与传统故障诊断模式的不足,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PHM系统架构。研究了系统服务模式和特点,分析了系统构建过程中所需的关键技术及主要功能模块,为复杂装备领域开展公共PHM系统服务平台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第二,数据降维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故障诊断是PHM的核心内容,针对复杂装备高维、非线性、早期故障难以识别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流形学习和混合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故障诊断方法。混合HMM模型将系统状态分为正常状态、间歇故障、中间状态和故障状态,以全面反映系统真实状态。通过局部保持投影算法(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LPP)将原始高维故障数据映射至低维空间,提取数据的内在流形特征作为特征矢量;利用混合HMM作为分类器实现对各状态的分类识别。通过仿真分析,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PP-HMM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早期故障特征,具有较高的故障识别率。第三,时间序列状态预测技术研究。故障预测是PHM的关键,针对渐变性故障类型,提出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 Model,ARMA)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的状态预测方法。利用ARMA模型在捕捉时间序列线性部分的优势和ANN处理非线性时间序列的良好性能,建立混合预测模型。采用ARMA模型建模时间序列的线性部分,通过序列余项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非线性部分建模。基于该混合模型,以某型号卫星遥测电压数据为例,实现对遥测参数的静态模型预测和动态模型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动态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基于混合模型,以遥测压力数据为例实现了一种状态监测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故障虚警率。第四,故障知识建模及服务技术研究。故障知识管理是PHM的基础,针对目前故障诊断知识资源重用率低、知识断层严重等问题,提出基于领域本体的故障知识建模和服务技术。首先,提出静态和动态两类故障知识分类方法,构建了推理知识本体和多领域知识本体;然后,基于推理知识本体实现了故障知识推理,基于多领域本体,实现了对分布式知识资源的索引、语义标注、语义检索及知识管理,有效获取产品设计、试验等阶段的诊断静态知识;通过对相对固化的诊断、预测模型类知识资源进行服务化封装和语义标注,实现动态知识的检索和调用服务,有效提高诊断知识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重用率。第五,PHM服务系统开发。基于以上研究内容,以航天器为例,针对其在轨运行特点,研发航天器地面PHM系统。集故障预测、故障诊断、故障知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为提高航天器在轨运维保障能力和地面测试试验能力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复杂装备PHM系统的服务模式及关键技术,并结合航天器特点,开发了相应的PHM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本文研究,对提高复杂装备诊断维护能力、降低运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知识管理例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知识管理例说(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价值网络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发展
    2.1 产品创新及相关研究综述
        2.1.1 产品创新的内涵及划分
        2.1.2 产品创新研究理论进展
        2.1.3 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1.4 产品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2.1.5 产品创新与知识管理
    2.2 价值网络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2.2.1 价值网络理论发展进程
        2.2.2 价值网络领域研究脉络及研究热点
        2.2.3 价值网络与产品创新关系研究
    2.3 网络嵌入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2.3.1 网络嵌入的内涵
        2.3.2 网络嵌入领域研究热点
        2.3.3 网络嵌入研究主题的内容讨论
    2.4 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的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机制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多案例研究法
        3.1.2 理论抽样原则下的案例选择
        3.1.3 资料收集与整理
    3.2 数据分析
        3.2.1 原始数据子案例划分
        3.2.2 开放性译码
        3.2.3 主轴译码
        3.2.4 选择性译码
        3.2.5 理论饱和度检验
    3.3 理论模型构建
        3.3.1 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基础——平台底层支撑
        3.3.2 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主要路径——用户价值开发
        3.3.3 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核心环节——价值网络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嵌入对产品创新的影响机理分析
    4.1 理论基础
        4.1.1 资源基础理论
        4.1.2 社会网络理论
        4.1.3 知识吸收能力理论
        4.1.4 共生理论
    4.2 研究假设
        4.2.1 网络嵌入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假设
        4.2.2 网络嵌入对共生的影响假设
        4.2.3 共生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假设
        4.2.4 共生对网络嵌入与产品创新关系的中介作用假设
        4.2.5 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假设
    4.3 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汇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嵌入影响产品创新研究设计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设计原则与过程
        5.1.2 问卷的基本结构
    5.2 变量测量
        5.2.1 被解释变量量表
        5.2.2 解释变量量表
        5.2.3 中介变量量表
        5.2.4 调节变量量表
        5.2.5 控制变量量表
    5.3 数据分析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网络嵌入影响产品创新的实证研究
    6.1 数据收集与整理
        6.1.1 数据收集
        6.1.2 描述性统计与数据质量检验
    6.2 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
        6.2.1 网络嵌入的信效度检验
        6.2.2 产品创新的信效度检验
        6.2.3 共生的信效度检验
        6.2.4 知识吸收能力的信效度检验
        6.2.5 相关性分析和区分效度检验
    6.3 基于线性回归的假设检验
        6.3.1 网络嵌入对产品创新的影响
        6.3.2 基于逐步法和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检验
        6.3.3 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与斜率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网络嵌入对产品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
        6.4.2 共生对产品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
        6.4.3 共生的中介作用
        6.4.4 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价值网络视角下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评估探索
    7.1 产品创新评估思路
    7.2 影响因素识别与权重获得
        7.2.1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
        7.2.2 基于DANP的影响因素关系分析与权重获得
        7.2.3 结果分析
    7.3 基于PROMETHEE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评估实践
        7.3.1 评估准备
        7.3.2 产品创新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7.3.3 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贡献与实践启示
        8.2.1 理论贡献
        8.2.2 实践启示
    8.3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价值网络嵌入、共生及产品创新绩效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基于价值网络的产品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关系调查问卷
    附录3 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实践评估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安卓移动平台的企业知识型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
    2.1 安卓技术
    2.2 应用组件
    2.3 数据解析技术
    2.4 BPM工作流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企业背景
    3.2 业务关系分析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个人办公需求分析
        3.3.2 公文管理需求分析
        3.3.3 工作流需求分析
        3.3.4 通讯录管理需求分析
        3.3.5 业务资料库需求分析
        3.3.6 经验库需求分析
        3.3.7 问题库需求分析
    3.4 非功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工作流架构设计
    4.2 网络拓扑设计
    4.3 功能模块设计
        4.3.1 个人办公管理模块
        4.3.2 公文管理模块
        4.3.3 工作流管理模块
        4.3.4 通讯录管理模块
        4.3.5 业务资料库模块设计
        4.3.6 经验库模块设计
        4.3.7 问题库模块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概念设计
        4.4.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系统运行环境
    5.3 功能模块实现
        5.3.1 系统登录管理实现
        5.3.2 个人办公模块实现
        5.3.3 公文管理模块实现
        5.3.4 工作流模块实现
        5.3.5 通讯录管理模块实现
        5.3.6 业务资料库管理的实现
        5.3.7 经验库管理的实现
        5.3.8 问题库管理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方法
    6.2 测试环境
        6.2.1 单元测试工具
        6.2.2 性能测试过程
        6.2.3 单元测试用例分析
    6.3 测试结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总结
    7.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研究 ——以《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现状
        (二)我国MOOC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基于问题的学习促进在线学习的参与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MOOC学习研究现状
        (一)MOOC发展历程及教学现状
        (二)国内外MOOC学习研究现状
    第二节 MOOC课程设计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MOOC课程设计研究现状
        (二)基于问题学习的在线课程设计研究
第三章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构建
    第一节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PBL教学模式
        (三)探究社区理论模型
        (四)远程移动在线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节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相关研究
    第三节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框架构建
第四章 基于问题学习的《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课程设计
    第一节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学习者分析
    第二节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学习路径设计
    第三节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内容设计
        (一)课程内容设计
        (二)《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课程学习目标的确定
        (三)《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
    第四节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问题情境设计
        (一)问题情境设计
        (二)《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问题情境设计
    第五节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学习活动设计
        (一)学习活动设计
        (二)《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学习活动设计
    第六节 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学习资源的设计
        (一)学习资源设计
        (二)《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学习资源设计
    第七节 《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学习评价设计
        (一)学习评价设计
        (二)《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学习评价设计
第五章 《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的教学实施与学习效果分析
    第一节 《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的教学实施
        (一)MOOC课程学习支持的设计
        (二)MOOC课程教学交互的设计
    第二节 《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学习效果分析
        (一)学习者学习参与情况分析
        (二)学习者作业完成情况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课程开课问卷
附录2 课程公告示例
附录3 《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客户整合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2.1.1 开放式创新的起源及内涵
        2.1.2 开放式创新的动机及影响因素
        2.1.3 开放式创新中的知识管理
        2.1.4 开放式创新过程评估
    2.2 基于客户创新的研究综述
        2.2.1 以客户为中心的起源
        2.2.2 客户创新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2.2.3 基于客户创新的动机及成果
        2.2.4 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挑战及管理
    2.3 客户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2.3.1 客户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2.3.2 客户知识管理的内涵
        2.3.3 客户知识管理对创新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过程分析
    3.1 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流程
        3.1.1 创新生成阶段
        3.1.2 创意发展阶段
        3.1.3 商业化阶段
    3.2 客户参与创新的形式及客户在创新过程中的角色
    3.3 客户参与创新过程应具备的能力要素
    3.4 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概念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4.1 基于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维度划分
    4.2 基于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4.2.1 参与创新的客户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4.2.2 外部组织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4.2.3 内部组织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4.2.4 情境维度影响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ANP方法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关键因素识别
    5.1 研究方法
        5.1.1 研究设计
        5.1.2 DANP方法
    5.2 实证分析
        5.2.1 数据收集
        5.2.2 影响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各维度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5.2.3 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维度和因素的影响权重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影响因素因果关联分析
        5.3.2 影响因素权重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客户知识管理对开放式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影响
    6.1 相关变量界定
        6.1.1 客户知识获取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过程
        6.1.2 开放式创新中客户知识在创新中的应用
    6.2 研究假设与理论框架
        6.2.1 客户知识管理与开放式创新
        6.2.2 客户知识管理与企业绩效
        6.2.3 开放式创新的中介作用
    6.3 研究设计
        6.3.1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6.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6.3.3 信度与效度分析
    6.4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6.4.1 实证结果分析
        6.4.2 结果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实践评估
    7.1 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实践
    7.2 研究设计
        7.2.1 研究框架
        7.2.2 PROMETHEE评估方法
    7.3 实证研究
        7.3.1 案例背景
        7.3.2 基于PEOMETHEE方法综合评价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实践
    7.4 结果讨论与建议
        7.4.1 基于客户整合的开放式创新实践排序分析
        7.4.2 策略建议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论文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客户知识创新影响因素关系调查问卷
    附录2: 客户知识管理、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中小型企业协同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协同办公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1.2 协同办公系统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2章 企业协同办公系统需求
    2.1 建设目标
    2.2 建设原则
    2.3 系统功能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协同办公系统总体设计
    3.1 规划与实施
    3.2 基本设计概念
    3.3 系统架构
    3.4 数据库架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4.1 系统登陆
    4.2 知识管理
    4.3 流程管理
    4.4 系统表单模板
    4.5 系统中主要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协同办公系统的测试
    5.1 测试概要描述
    5.2 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安全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相关概念界说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一) 国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的评述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一) 研究技术的创新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知识图谱方法及本研究数据来源
    一、知识图谱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透视
    二、知识图谱绘制方法与常用构建软件
    三、研究数据来源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二、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机构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三、教育技术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分析
    四、教育技术基金项目资助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分析
    二、教育技术主要学科分支分析
    三、教育技术研究主题与前沿热点发展演化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共现分析
    二、教育技术期刊共被引分析
    三、教育技术文献共被引分析
    四、教育技术学者共被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一、本研究结论及主要贡献
    二、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三、本研究的局限
    四、未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 主持的课题
    (三) 获得荣誉与奖励
    (四) 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与后记

(7)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思维教学:模型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社会性软件的教学应用瓶颈
    (一)社会性软件概念界定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三)研究结论
        1.缺乏科学性,引导者角色缺失
        2.缺乏指向性,目标和主题不清晰
        3.缺乏协作性,良好共同体未能建立
        4.缺乏反思性,学习成果难以生成
三、思维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一)以高阶知识管理为目标
    (二)以思维培养的注入模式为手段
    (三)以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为支撑
四、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思维教学模型设计(一)
    (一)知识分类与高阶知识的获取与运用路径
        1.知识分类
        2.高阶知识的获取与运用路径
    (二)社会性软件支持学习的功能
        1.实现资源共享
        2.促进交流互动
        3.支持协作学习
        4.辅助反思评价
    (三)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思维教学模型
        1.模型层级结构
        2.各层对应关系
五、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思维教学策略
    (一)内容呈现策略
        1.探究情景多样化
        2.丰富内容发布者
    (二)工具选择策略
        1.软件工具化分类
        2.多媒体混合混搭
    (三)资源提供策略
        1.优化资源体验
        2.设计隐性资源
    (四)流程编排策略
    (五)评价设计策略
        1.创建学习日志
        2.强调过程反思
六、结束语

(8)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社会性软件应用模式研究 ——以初中历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时代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1.1.2 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诉求
        1.1.3 社会性软件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1.2 研究现状
        1.2.1 高阶思维培养研究现状
        1.2.2 社会性软件应用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价值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高阶思维
        2.1.2 社会性软件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高阶学习理论
        2.2.3 知识管理理论
        2.2.4 混合学习理论
第三章 社会性软件在初中生学科学习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3.1 社会性软件对学习支持的理论分析
        3.1.1 社会性软件的分类
        3.1.2 社会性软件对学习的支持
        3.1.3 各类社会性软件支持学习的功能对比分析
    3.2 学生调查
        3.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2 问卷信度与效度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4 调查结论
    3.3 教师访谈
        3.3.1 访谈设计与实施
        3.3.2 访谈记录与分析
        3.3.3 访谈结论
第四章 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社会性软件应用模式
    4.1 高阶思维培养的内涵分析
        4.1.1 知识分类
        4.1.2 高阶知识生成、运用路径分析
        4.1.3 社会性软件支持的高阶知识管理模型
    4.2 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社会性软件应用模式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设计要素
        4.2.3 模式阐述
第五章 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社会性软件应用模式案例
    5.1 初中历史学科中的高阶思维
        5.1.1 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5.1.2 初中历史课标的思维层级分析
    5.2 案例设计
        5.2.1 前期分析
        5.2.2 内容设计
        5.2.3 工具设计
        5.2.4 资源设计
        5.2.5 流程设计
        5.2.6 评价设计
    5.3 案例评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知识管理建设如何有效开展?(论文提纲范文)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诸多因素制约国内企业知识管理
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10)复杂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故障诊断技术
        1.2.2 故障预测技术
        1.2.3 故障知识表示及获取技术
        1.2.4 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技术
    1.3 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技术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1.3.1 PHM 技术存在的不足
        1.3.2 PHM 技术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复杂装备 PHM 服务模式研究
    2.1 引言
    2.2 面向服务的 PHM 系统需求分析
        2.2.1 复杂装备对 PHM 系统的影响
        2.2.2 传统故障诊断模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2.2.3 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新的故障诊断模式提供了基础
    2.3 基于云服务的 PHM 系统架构
        2.3.1 系统架构
        2.3.2 系统服务模式
        2.3.3 系统服务特点
    2.4 面向服务的 PHM 系统关键技术
        2.4.1 数据处理与故障诊断技术
        2.4.2 故障预测与健康评估技术
        2.4.3 知识建模与服务技术
        2.4.4 平台管理与服务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流形学习和 HMM 的故障诊断技术
    3.1 引言
    3.2 流形学习与 HMM 原理
        3.2.1 流形学习
        3.2.2 HMM 原理
    3.3 基于 LPP 和 HMM 的故障诊断方法
        3.3.1 LPP 算法
        3.3.2 考虑中间状态和间歇状态的混合 HMM 模型
        3.3.3 故障诊断流程与步骤
    3.4 故障诊断方法仿真实验
        3.4.1 数值模拟仿真实验
        3.4.2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时间序列的状态预测技术
    4.1 引言
    4.2 基于 ARMA 与 ANN 的混合预测模型
        4.2.1 ARMA 与 ANN 模型
        4.2.2 ARMA 与 ANN 混合预测数学模型
    4.3 混合模型预测方法的流程与步骤
    4.4 基于混合模型的状态预测
        4.4.1 卫星供配电系统特征分析
        4.4.2 遥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4.4.3 遥测电压预测实验
    4.5 基于混合模型的状态监测
        4.5.1 遥测压力参数特征分析
        4.5.2 状态监测流程与步骤
        4.5.3 遥测压力监测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领域本体的故障知识服务技术
    5.1 引言
    5.2 故障知识领域本体构建
        5.2.1 故障知识分类
        5.2.2 本体概念及构建方法
        5.2.3 推理知识本体构建
        5.2.4 多领域知识本体构建
    5.3 基于多领域本体的故障知识服务
        5.3.1 静态知识服务技术
        5.3.2 动态知识服务技术
    5.4 知识服务技术实例验证
        5.4.1 静态知识服务应用实例
        5.4.2 动态知识服务应用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PHM 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引言
    6.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6.2.1 系统体系结构
        6.2.2 系统技术框架及服务模式
        6.2.3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6.3 系统实现及应用验证
        6.3.1 在轨监测诊断服务
        6.3.2 知识获取
        6.3.3 知识服务
        6.3.4 平台管理
        6.3.5 应用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中缩略词汇总
附录2 某型号航天器部分遥测参数列表
附录3 供配电系统部分 FMEA 分析
附录4 某型号航天器部分领域本体术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四、企业知识管理例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价值网络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研究[D]. 孙楚.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2]基于安卓移动平台的企业知识型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袁敏莉.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3]基于问题学习的MOOC课程设计研究 ——以《数字时代的学习技术》MOOC课程为例[D]. 林卓南.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基于客户整合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D]. 温馨.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5]中小型企业协同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全林. 吉林大学, 2017(10)
  • [6]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 兰国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7]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思维教学:模型与策略[J]. 李哲,解月光. 中国电化教育, 2015(10)
  • [8]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社会性软件应用模式研究 ——以初中历史为例[D]. 李哲.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2)
  • [9]知识管理建设如何有效开展?[J]. 付莹,吴曦. 通信世界, 2014(15)
  • [10]复杂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李向前. 北京理工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企业知识管理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