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一、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东,高晟,刘书武,张宇涛,白文启[1](2021)在《不同方式治疗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1例接受不同方式治疗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11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9个月(1~115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66%、22%、10%。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OS优于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χ2=17.225,P<0.01)。原发灶切除患者的OS优于原发灶未切除患者(χ2=69.54,P<0.01)。原发灶切除患者中肝转移灶未处理者OS差于肝转移灶干预治疗者(χ2=7.311,P=0.007)。原发灶未切除患者中单纯化疗者OS优于未治疗者(χ2=4.123,P=0.042)。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未处理、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干预治疗患者的OS均优于单纯化疗患者(均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情况、诊断时糖类抗原199水平是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对于确诊直肠癌患者,即使术前已存在肝转移,积极手术切除原发灶及对肝转移灶进行局部治疗仍可改善生存。

赵正强,陈珑,刘宇杰,田素青[2](202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后的预后相关因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放疗、N分期、RAS基因突变状态、T分期、MMR表达缺失(dMMR)和Duck分期、肝转移灶最长径及肝转移间隔<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无dMMR(P=0.012)、Duck分期A(P=0.000)、肝转移间隔>1年(P=0.020)及肝转移灶最长径(P=0.006)为影响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术后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的有效治疗仍是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无dMMR、Duck分期A、肝转移间隔>1年及肝转移灶最长径≤5 cm是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

王贺平[3](2021)在《中医因素参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临床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据估计,全球2020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超过190万例,死亡93.5万人,约占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肝转移是最常见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29%-40%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射频消融及放疗。有大量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被开发,但是其中只有不到1/4的临床预测模型得到了外部验证,其结果外推性有待提高。既往开发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预后与肝转移灶数目、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原发灶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灶大小、是否存在肝外转移、原发灶位置、肿瘤分化程度、肝切除术切缘、肝转移灶治疗、肿瘤分期、KRAS突变、肝转移灶分布、年龄等众多因素有关。影响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中医相关因素包括中医证型、中医治则、中医治疗时间等因素。现阶段基于缺乏亚裔人群大样本数据开发经过外部验证的临床预测模型,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中也没有纳入中医临床因素,直接影响了临床预后判断。本研究意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是否可以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大样本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该预测模型应用于我院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测能力如何;是否可以基于中医院病历数据建立纳入中医临床因素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大样本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并加以外部验证;评价预测模型对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测能力;尝试基于中医院病历数据开发具有更好预测能力的、纳入中医临床因素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研究方法研究一: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2010年-2015年在SEER数据库中登记的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将纳入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筛选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提取患者信息:①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确诊时年龄;②肿瘤情况:原发灶位置、分化程度、原发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AJCC 6th edition);③治疗信息:原发灶治疗情况;④肿瘤标志物:CEA;⑤随访信息:生存时间,生存情况。使用SPSS 25.0软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将其中影响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及临床上有意义的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挑选纳入预测模型开发的影响因子。使用R软件对纳入模型开发的影响因子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并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训练集对预测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评价,利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验证,评价预测模型对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测能力。研究二: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训练集。提取患者信息:①列线图模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②中医四诊资料:舌象、脉象;③中医证候;④中医治疗相关信息;⑤随访信息:生存时间,生存情况。对研究一中模型纳入的相关因素及中医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选取对预后有显着影响的因素及其他临床上有意义的因素进行综合纳入预测模型开发。使用R软件对纳入模型开发的影响因子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并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如有必要,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训练集对预测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评价,因本研究患者人数较少,不进行内部验证;因中医相关数据难以在公开数据库中获取,也不进行外部验证。研究结果研究一:纳入2010年-2015年在SEER数据库登记的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988名,将纳入患者随机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692人,验证集296人。纳入2010年-2015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共71名,作为外部验证集。利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灶位置、T分期、N分期、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灶位置、T分期、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及分化程度是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选取独立危险因素和综述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的N分期,利用R软件基于训练集建立CRLM患者生存预后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的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后发现,N分期在此模型中所占比例很低,而增加因素可能增加模型对于训练集的过度拟合,遂将N分期从预测模型中去除。本预测模型最终纳入年龄、原发灶位置、T分期、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及分化程度等6个因素;提示T分期中T2分期、80岁以上、未行原发灶手术、肿瘤分化程度为未分化、原发灶位于右半结肠、存在肝外转移的患者预后差。区分度即预测模型将高风险个体与低风险个体进行区分的能力,校准度是衡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患者实际生存情况一致性的指标。对构建好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区分度、校准度评价,其中C-index为0.649,预测1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的AUC为0.692、预测2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的AUC为0.695,预测3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的AU C为0.754,结合校准图,说明本预测模型具有接近中等程度的预测区分度和校准度。将开发的预测模型应用于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对预测模型进行了区分度、校准度验证。其中内部验证预测1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的AUC=0.676,预测2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AUC=0.642,预测3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AUC=0.721,结合校准图进行分析,说明本预测模型在内部验证中具有接近中等程度的预测区分度,但预测3年生存情况的校准度稍低。利用外部验证队列对预测1年生存情况、2年生存情况进行验证,其中1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AUC=0.671,预测2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AUC=0.68,结合校准图进行分析,说明本预测模型在外部验证中具有接近中等程度的预测区分度,预测1年、2年生存情况的校准度稍低,但实际值仍在预测值可信区间内部,说明本预测模型外推性得到了验证。在线列线图模型地址:https://drwang2021.shinyapps.io/dynno mapp/研究二:使用回顾性方法纳入了 2010年-2015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的71例CRLM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 g-rank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肿瘤分化程度、CEA及中医治疗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而原发灶位置、T分期及中医证型、舌色、舌苔、脉象等均对生存预后没有显着影响(P>0.05)。分析中医证型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提示各中医证型的生存预后没有显着差异,但其中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患者1年生存率相对较差。将研究1中模型纳入的6个预测因子年龄、原发灶位置、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和CEA、中医治疗时间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治疗、中医治疗、CEA、肿瘤分化情况是CRLM的独立保护因素,其中中医治疗时间<6个月的患者相比,进行中医治疗时间≥6个月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H R=0.367(95%CI 0.197-0.681)。根据每个变量对应10个以上事件的原则,本研究只能纳入最多7个变量,根据多因素回归结果,去除P值最大的变量原发灶位置。根据年龄、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分化程度、T分期、CEA、中医治疗时间7个变量进行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构建。使用C-index和ROC曲线对模型区分度进行评价,使用校准图对模型校准度进行评价。C-index为0.80,1年生存率预测AUC=0.848,2年生存率预测AUC=0.906,校准图预测直线与实际直线相差很大,此模型存在过度拟合可能性,因本研究样本较小,通过减少变量的方法优化预测模型。将预测因子肝外转移从预测模型中剔除,建立由年龄、原发灶手术、分化程度、T分期、CEA、中医治疗时间6个变量组成的临床预测模型。使用C-index和ROC曲线对模型区分度进行评价,使用校准图对模型校准度进行评价,C-index为0.80,1年生存率预测AUC=0.814,2年生存率预测AUC=0.848;校准图预测直线与实际直线很接近,提示本预测模型对1年、2生存率的预测能力较好。与研究一中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比,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本研究纳入CRLM患者的生存预后。在线列线图模型地址:https://drwang2020.shinyapps.io/dvnnomapp/研究结论1.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了包括年龄、原发灶位置、T分期、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及分化程度等6个因素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提示T2分期、80岁以上、未行原发灶手术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为未分化癌或不详、存在肝外转移的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经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该预测模型内部预测能力中等,对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测能力欠佳。2.在基于SEER数据库开发的列线图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该模型预测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能力欠佳,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病历资料,开发了由年龄、原发灶手术、分化程度、T分期、CEA、中医治疗时间6个变量构成的列线图模型。提示年龄小于50岁、肿瘤分化程度为未分化癌、未行手术、T3分期、服用中药时间<6个月、CEA 阳性的CRLM患者预后较差。与研究一中模型年龄、原发灶等因子不一致可能与两队列年龄、原发灶位置分布情况不一致有关。该纳入中医相关因素的临床预测模型对于预测本研究纳入CRLM患者生存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比基于SEER数据库大样本开发的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罗来辉[4](2021)在《肝脏良性肿瘤外科诊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良性肿瘤(Benign liver tumor,BLT)的诊断,手术指征,外科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173例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136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9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肝腺瘤4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果:173例患者行影像学检查,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6.13%。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指南规定的手术指征,其中腹腔镜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73例,开腹肝切除(Open hepatectomy,OH)组100例。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开腹组肝门阻断率高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开腹组(P<0.01)。LH组有3例中转开腹病例。术后第一天、第二天LH组患者ALT及AST上升水平低于O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难度组(A组)中,LH组手术出血量及术中输血率高于OH组,(P<0.05),除术后第一、二天LH组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明显低于O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直径≥10cm组(B组)中术后第一天LH组AST、直接胆红素上升水平明显低于OH组(P<0.05),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低于O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结论:1、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应充分结合病史;2、手术切除是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开腹肝切除与腹腔镜肝切除均是安全有效的方式;3、在高难度组中,虽然腹腔镜组出血较多,但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均是安全有效。在肿瘤≥10cm组中,开腹肝切除组与腹腔镜肝切除组均是安全有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出个体化治疗选择,提高肝脏良性肿瘤的外科诊治水平。

王云[5](2021)在《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鉴别诊断及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及模型在鉴别结直肠癌肝转移与乳腺癌肝转移的研究目的应用机器学习影像组学特征及模型鉴别结直肠癌肝转移与乳腺癌肝转移,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将11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与11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为训练集与验证集(训练:160例,验证:70例)。对已勾画ROI的患者肝脏的增强CT门静脉期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出895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釆用T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对以上特征进行降维处理,从中得出最优特征集合,并创建逻辑回归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值、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FI评分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7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82例;在验证集中,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4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36例。经过降维,最终筛选出10个差异最大的组学特征,分别是originalshapeElongation、originalshapeMaximum3DDiameter、originalshapeSphericity、originalfirstorderSkewness、waveletHLLglrlmGray Level Non Uniformity Normalized、wavelet-HLHglrlmRun Entropy、wavelet-HHLglszmZone Entropy、wavelet-HHHglrlmLong Run Emphasis、wavelet-HHHglszmZone Entropy、wavelet-LLLglszmSize Zone Non Uniformity Normalized。建立逻辑回归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LR模型鉴别诊断CRLM和BCLM的AUC为0.94(P<0.05),准确率为0.86,敏感度为0.87,特异度为0.91,FI评分为0.90;验证集LR模型诊断CRLM和BCLM的AUC为0.91(P<0.05),准确率为0.89,敏感度为0.83,特异度为0.89,FI评分为0.89。结论基于CRLM及BCLM的门静脉期CT增强图像,应用影像组学的方法,在影像组学特征上有效的鉴别两种不同部位来源的肝转移病灶,为临床针对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寻找原发灶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部分基于机器学习影像组学特征及模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性研究目的应用机器学习影像组学特征及模型鉴别高频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与低频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将12例MSI-H型CRLM患者,96例MSI-L型CRLM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为训练集与验证集(训练:75例,验证:33例)。对患者肝脏的增强CT门静脉期图像进行特征提取、降维,筛选得出最优的特征集合,并创建一个随机森林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值、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F1评分来判定模型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MSI-H型CRLM患者8例,MSI-L型CRLM患者67例;在验证集中,MSI-H型CRLM患者4例,MSI-L型CRLM患者29例。经过降维,最终筛选出7个差异最大的组学特征,分别是originalshapeElongation、wavelet-LLHglcmIdn、wavelet-LHLfirstorderSkewness、wavelet-LHLglrlmShort Run Low Gray Level Emphasis、wavelet-HLHglszmSmall Area Low Gray Level Emphasis、wavelet-HHHglrlmRun Length Non Uniformity Normalized、wavelet-LLLglszmSmall Area High Gray Level Emphasis。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使用5折交叉验证后ROC曲线结果显示,训练集RF模型鉴别诊断MSI-H型和MSI-L型CRLM的AUC为0.88(P<0.05),准确率0.85,敏感度为0.85,特异度0.92,FI评分为0.88;验证集RF模型诊断MSI-H型和MSI-L型CRLM的AUC为0.75(P<0.05),准确率0.74,敏感度为0.81,特异度为0.85,FI评分为0.78。结论应用影像组学的方法基于门静脉期的CT增强图像建立预测模型,可以有效的鉴别MSI-H型及MSI-L型CRLM,从而在未知MSI的情况下,可为临床免疫治疗制订方案提供有效辅助手段,从而延缓转移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吴乐霞,张华堂,方灿途,孟金成,伍家鸣[6](2021)在《中医辨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辨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机和"肝与大肠相通"学说有关,主要集中在"毒、痰、瘀、虚"四个方面,本质为虚实夹杂,辨证分型以湿热蕴结、脾肾亏虚、瘀毒内阻、肝肾两虚、气血两虚为主,尤其以湿热蕴结、脾肾亏虚居多,治疗当补泻兼施。中医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西医相互结合、各展所长将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发展方向。

赵小颖[7](2021)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结直肠癌最易转移至肝脏,而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是结直肠癌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手术切除肝转移病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最常见且有效临床治疗方式,但80%-85%患者因肝内转移灶位置、大小及多发转移灶等未能行手术切除。近来,介入栓塞、射频等局部治疗方法已逐渐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治疗中。目的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化疗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至2019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48例结直肠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对性别、年龄、肝外转移、原发部位、肿瘤分期等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生存有影响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统计并分析HIFU联合化疗治疗的不良反应、客观疗效等。结果(1)首次HIFU治疗的客观有效率为100%,肿瘤平均消融率为84.1%。(2)平均随访时间为25.5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依次分别为30个月、10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89.1%、35%。(3)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外转移、原发部位、肿瘤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外转移、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4)45例化疗患者中,化疗毒副反应1、2、3级(无4、5级病例)分别为31、11、3例,其中3级毒副反应均为重度白细胞降低,余毒副反应以血液、胃肠道及神经毒性为主。HIFU术后以肝脏转氨酶(ALT/AST)短暂性轻度升高,及局部治疗区皮肤轻中度水肿、疼痛为主要不良反应,未观察到肝衰竭、胃肠道出血穿孔等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HIFU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肝转移是安全有效的,可能是结直肠肝转移患者的一种可选择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马晓龙[8](2021)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多维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基于CNCC队列和SEER数据库的中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策略及预后比较研究背景:外科治疗策略可能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提供预后改善的间接证据。但目前中美两国缺乏基于人群的相关研究。研究目的:比较中美两国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人群在临床病理,治疗策略和生存率方面的差异。同时评估不同时间段,中美之间患者的治疗策略和生存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至2017年美国SEER数据库和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hinese National Cancer Center,CNCC队列)诊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国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2010-2017年美国SEER数据库的7072例和CNCC队列中的1286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信息。基于SEER数据库和CNCC队列的研究发现,美国患者的中位确诊年龄明显高于中国患者,且大于60岁的患者比例更高。美国患者右半结肠癌比例更高(40.6%vs 25%),直肠癌患者比例更低(19.8%vs 34.5%)。中国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肝转移灶切除的比例更高,而美国原发灶切除的患者比例更高。但在过去的10年中,中美两国只接受原发灶切除的患者比例逐年下降。中美两国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逐年提高。基于SEER数据库和CNCC队列的研究发现,美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26.70%,而中国患者为34.33%。在对混杂因素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中美两国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8.95%vs 43.96%,P=0.237)。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和CNCC队列的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逐年提高。尽管两国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上的差异,但在校正预后的混杂因素后,两国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第二部分: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预后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研究背景:转移器官的数目、转移扩散的模式、原发肿瘤的位置、分子标志物以及肿瘤的分子亚型都会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临床上暂无不可切除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模型。研究目的:探究不可切除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建立生存预测模型。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2017年SEER数据库和CNCC队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建模组和验证组。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行单因素分析。预后指标筛选采用多因素COX分析。利用选取的预后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患者1年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列线图的性能通过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在此基础之上,结合CNCC队列多维度的临床资料建立新的预测模型。结果:SEER数据库纳入5255例患者用于模型开发,CNCC队列纳入657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发现,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肝外转移、原发灶切除、CEA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通过上述指标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该列线图通过内部与外部验证,表明可以较好的预测患者的生存结局。对于CNCC队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RAS、BRAF基因状态、原发灶切除、肝外转移、AJCCT分期、确诊时CEA、CA199、白蛋白水平,肝转移灶接受局部治疗,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是影响原发灶无症状、转移灶不可切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新的列线图 C-index=0.772。1 年和 3 年 AUC 分别为 0.886、0.853。结论:基于SEER和CNCC队列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转移灶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尽管基于CNCC队列的模型预测能力更强,但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多中心和前瞻性研究来验证该模型。

张凯[9](2021)在《一、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验证与评价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录组特征及其免疫微环境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治性切除术是肝细胞肝癌患者获得治愈的主要局部治疗手段。如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其伴有微血管侵犯则易出现早期复发。本文的目的为构建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因肝细胞癌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肿瘤伴有微血管侵犯患者的资料。首先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确定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利用逻辑回归模型鉴定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应用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及网页计算器形式展示。我们后续对比了预测模型与AJCC第八版分期及BCLC分期在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方面的价值。区分度采用C指数指标;准确性应用校准曲线评价;临床实用性评估则通过绘制临床决策曲线进行评价。最后,我们根据约登指数分别计算出预测模型、AJCC第八版分期及BCLC分期在预测患者早期复发的最佳阈值点。根据此阈值点重新构建混淆矩阵,然后利用新的混淆矩阵对比三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最终纳入406例患者,其中早期复发组160例,非早期复发组246例。将所有纳入患者以7比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及验证组。预测模型参数的筛选及多因素逻辑回归方程的构建均应用建模组数据。首先,通过Cox分析确定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后续以是否早期复发为结局变量,以上述Cox分析筛选出的复发独立危险因素为自变量,鉴定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合既往学者的研究,最终确定术前AFP水平、术前HBeAg状态、MVI分组、肿瘤最大径、肿瘤个数、肝被膜侵犯及卫星结节是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上述7个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以列线图及网页计算器形式展示。区分度方面,预测模型的C指数无论在建模组还是验证组均优于AJCC第八版分期及BCLC分期(建模组:预测模型vs AJCC 8th vs BCLC 为 0.74 vs 0.60 vs 0.57;验证组:预测模型 vs AJCC 8th vs BCLC为0.74 vs 0.63 vs 0.6)。校准度评价方面,采用Bootstrap法分别在建模及验证组中对样本进行1000次重抽样并绘制校准曲线,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建模组还是验证组中预测概率均能与实际概率有较好的吻合,模型能准确预测患者的早期复发。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根据约登指数计算预测模型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120分。根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的高危组及低危组,在建模组及验证组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灵敏度:建模组及验证组:74%,76%;特异度:建模组及验证组:61%,64%)。结论:伴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在行肝癌切除术后,其术后具有较高的早期复发风险。MVI分组、HBeAg状态、术前血AFP水平、肿瘤个数、肿瘤直径、卫星结节及肝被膜侵犯是此类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早期复发。背景及目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NED状态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患者术后仍有较高复发率。传统的基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分期系统尚不能准确评估患者预后。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临床医生已能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得患者的基因组及转录组信息。基于基因组数据的新分期及分型系统已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了良好的预后及疗效预测价值。但是,对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转录组学特征、预后相关分子分型及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较少。因此,为能综合评价患者的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表达谱及免疫微环境特点,寻找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及肝转移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进行了基于表达谱数据的免疫微环境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对采集到的每位患者的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及配对的正常结直肠及肝组织进行了普通转录组测序。经上游数据分析后获得每例样本的表达谱数据。后续我们分别对比鉴定了结直肠癌原发灶VS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原发灶VS肝转移灶、肝转移灶VS正常肝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了富集分析。考虑到组织特异性表达谱可能影响分析结果,在进行原发灶VS转移灶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删除了肝或结直肠的组织特异性基因集。免疫微环境方面,我们用6种算法计算出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的比例或丰度;同时我们还计算了ESTIMATE评分、免疫分型及CMS分型(共识分子分型,一种基于表达谱数据对结直肠癌肿瘤的分子分型系统)以整体评估患者的免疫微环境状态及表达谱特征。最后,联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上述生物信息学结果,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筛选了影响患者预后的可能因素。结果:1.在进行组织间差异基因分析时,我们发现组织间PCA结果、肝转移灶VS正常肝组织差异基因分析结果及结直肠癌原发灶VS肝转移灶差异基因分析结果均显示出各类标本表达谱的组织特异性。2.我们利用TSGS方法对比分析了肝转移灶VS结直肠癌原发灶的差异基因。经富集分析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相对于结直肠癌原发灶其EMT能力下降,MYC相关通路可能增强。3.在利用ESTIMATE算法整体评估每个肿瘤样本的基质评分、免疫评分及肿瘤纯度时,我们发现部分样本的肿瘤纯度较低。联合CMS分型结果,我们发现CMS4型标本的免疫评分及基质评分均显着高于其他亚型,其依据ESTIMATE算法计算出的肿瘤纯度较低。因此,我们认为CMS4型的低肿瘤纯度为其间质浸润型表达谱特征的一种反应。后续分析发现,无论原发灶还是转移灶,高ESTIMATE总分及低肿瘤纯度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4.CMS2型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均占据主导地位。肝转移灶无CMS3型。我们认为其可能是由于肝脏中较高的代谢表达谱特点掩盖了 CMS3代谢障碍的表达谱特点导致。此点后续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肝转移灶的CMS分型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肝转移灶的CMS 2型及4型的预后好于1型及3型。结直肠癌原发灶的免疫分型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免疫分型1型好于2型。5.无论结直肠癌原发灶还是肝转移灶中,多种算法均显示肿瘤微环境中浸润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结论:1.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保留了其原发部位正常结直肠组织的表达谱特征,在进行相关对比分析时需加以矫正。2.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相对于结直肠癌原发灶,其EMT能力下降,MYC相关通路可能增强。3.无论结直肠癌原发灶或转移灶,CMS4型表达谱均具有明显的间质浸润特点,其应用ESTIMAT法评估的免疫评分及基质评分均显着高于其他亚型,基于ESTIMATE法可能无法准确评估此亚型肿瘤的纯度。对于结直肠癌,ESTIMATE法的评分及其计算出的肿瘤纯度仅为其表达谱的一种特征。4.结直肠癌原发灶免疫分型及肝转移CMS分型与患者预后相关。5.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肿瘤微环境中浸润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刘文豪[10](2021)在《基于肿瘤微环境探讨仙连解毒方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药效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以及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探讨仙连解毒方对CT26荷瘤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干预作用,确定仙连解毒方抗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效应与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仙连解毒方防治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仙连解毒方刺激SW480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仙连解毒方对SW480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法检测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API染色法观察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2.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干预的机制研究用不同浓度的仙连解毒方干预结直肠癌细胞48 h后,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中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Twist、Snail的表达水平,以研究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同时,分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GSK-3 β、P-GSK-3β、CD44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仙连解毒方是否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结直肠癌的转移。3.仙连解毒方对小鼠模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药效与机制研究构建CT26荷瘤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予不同浓度仙连解毒方干预,记录给药期间小鼠体重变化情况,处死小鼠后,观察小鼠肝脏的肿瘤结节数、脏器指数、病理组织学变化(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GF-β、CD44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中CD25和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1.通过MTT实验、细胞形态改变,我们发现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有着显着的抑制作用;2.DAPI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可以看出仙连解毒方能改变细胞形态并且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3.划痕、Transwell实验可以看出仙连解毒方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4.Western Blot证实仙连解毒方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的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相关;5.通过小鼠体重、肿瘤结节数、病理组织学、肝脏组织中TGF-β、CD44变化、FOXP3的表达及凋亡的情况,可以得出仙连解毒方对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reg细胞相关。结论:体外实验表明:仙连解毒方通过肿瘤微环境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EMT的发生;小鼠模型实验表明:仙连解毒方具有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eg细胞的表达相关。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后的预后相关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法
    1.3 研究指标及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作者贡献:

(3)中医因素参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临床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的系统综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医相关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的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及外部验证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数据提取
        1.4 模型构建方法
        1.5 模型评价与验证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特征
        2.2 生存分析
        2.3 列线图模型
        2.4 模型预测能力的评价
        2.5 模型内部验证
        2.6 模型外部验证
        2.7 在线列线图模型
    3 讨论与分析
        3.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影响因素
        3.2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
第三部分 基于中医院病历数据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
    1 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数据提取
        1.4 中医证型分析
        1.5 临床预测模型构建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特征
        2.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3 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
    3 讨论与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肝脏良性肿瘤外科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方法和资料
    2.1 资料来源
    2.2 外科治疗方法
        2.2.1 术前检查及准备
        2.2.2 手术步骤
        2.2.3 术后处理
        2.2.4 出院标准
    2.3 观察指标
        2.3.1 术前资料
        2.3.2 术中资料
        2.3.3 术后资料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情况
    3.2 OH组与LH患者术前资料比较
    3.3 OH组与LH患者术中术后资料比较
    3.4 OH组与LH患者术后实验室资料比较
    3.5 亚组间OH组与LH患者术前资料比较
    3.6 亚组间OH组与LH患者术中术后资料比较
    3.7 两亚组间LH组与OH患者术后实验室资料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影像学检查和术前诊断
    4.2 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
    4.3 术中出血与手术时间
    4.4 术后并发症
    4.5 术后实验室指标与住院时间
    4.6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5)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鉴别诊断及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实验部分
    第一部分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及模型在鉴别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的肝转移灶的研究
        2.1.1 资料与方法
        2.1.1.1 一般资料
        2.1.1.2 仪器与方法
        2.1.1.3 特征提取、筛选及建模
        2.1.1.4 统计学分析
        2.1.2 结果
        2.1.2.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1.2.2 影像组学特征
        2.1.2.3 LR模型预测表现
        2.1.3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机器学习影像组学特征及模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2.2.1 资料与方法
        2.2.1.1 一般资料
        2.2.1.2 仪器与方法
        2.2.1.3 特征提取、筛选及建模
        2.2.1.4 统计学分析
        2.2.2 结果
        2.2.2.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2.2 影像组学特征
        2.2.2.3 RF模型预测表现
        2.2.3 讨论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像基因组学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中医辨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中医认识
2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机探析
3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辨证分型
4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中医治疗
    4.1 中医药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
    4.2 中医药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症状及提高其疗效、缓解不良反应
    4.3 中医药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期
5 结语

(7)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
        1.2.2 化疗
    1.3 临床观察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客观疗效
    2.2 不良反应
    2.3 生存情况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HIFU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8)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多维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基于CNCC队列和SEER数据库的中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策略及预后比较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预后因素分析及列线图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个人简历

(9)一、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验证与评价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录组特征及其免疫微环境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验证与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录组特征及其免疫微环境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文献综述 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免疫微环境及机体整体免疫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一、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及转移灶免疫微环境与预后的相关性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全身免疫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肿瘤微环境探讨仙连解毒方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药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认识
        1.1 古代中医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认识
        1.3 中医干预结直癌肝转移的机制研究
    2. 癌毒病机理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认识
        2.1 癌毒病机理论
        2.2 癌毒病机理论与结直肠癌肝转移
        2.3 仙连解毒方与结直肠癌肝转移
    3. 肿瘤微环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
        3.1 肿瘤微环境
        3.2 结直肠癌肝转移
        3.3 肿瘤微环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及其迁移的药效与机制研究
    1. 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药效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2. 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试剂配制
        2.4 实验步骤
        2.5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仙连解毒方水提醇沉的制备
        1.2 CT26细胞的培养
        1.3 实验动物
        1.4 实验器械
        1.5 实验仪器
        1.6 其他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饲养与分组
        2.2 动物造模
        2.3 动物给药
        2.4 动物处死
        2.5 记录小鼠体重变化
        2.6 计算小鼠脏器系数
        2.7 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2.8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中CD44及TGF-β的表达
        2.9 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中FOXP3的表达情况
    3. 实验结果
        3.1 仙连解毒方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仙连解毒方对小鼠脏器系数的改变
        3.3 各组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情况
        3.4 仙连解毒方干预小鼠后病理形态学观察
        3.5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GF-β、CD44的表达变化
        3.6 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量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方式治疗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分析[J]. 张晓东,高晟,刘书武,张宇涛,白文启.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1(08)
  • [2]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后的预后相关因素[J]. 赵正强,陈珑,刘宇杰,田素青. 肿瘤防治研究, 2021(08)
  • [3]中医因素参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临床预测模型研究[D]. 王贺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肝脏良性肿瘤外科诊疗分析[D]. 罗来辉. 南昌大学, 2021(01)
  • [5]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鉴别诊断及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性研究[D]. 王云. 河北大学, 2021(09)
  • [6]中医辨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J]. 吴乐霞,张华堂,方灿途,孟金成,伍家鸣.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03)
  • [7]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D]. 赵小颖.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多维预测模型的建立[D]. 马晓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9]一、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验证与评价 二、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录组特征及其免疫微环境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张凯.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10]基于肿瘤微环境探讨仙连解毒方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药效及机制研究[D]. 刘文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