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大乔木移植的生存技巧

浅谈高大乔木移植的生存技巧

一、浅谈高大乔木移植成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陆震,王圳,高亚军,黄建庭[1](2022)在《连云港市行道树树种选择及栽植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表明行道树的选择原则是"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兼顾近期和远期效果,突出生态效益导向"。对连云港市常见的30个行道树种进行调查统计,观测其生长状况,结合多年绿化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分别介绍了连云港市城市建成区、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园区等不同区域行道树的树种选择。指出在抓好一般栽植管理技术措施的同时,应重点做好"客土高栽,扩大根系生长空间,施肥和修剪",促进行道树木更好成长。

丘何芳[2](2021)在《乔木全冠移植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结合曹溪美苑室外景观工程项目,深入分析了乔木全冠移植技术内涵及难点问题,并根据项目栽植施工工序,详细分析了栽植准备、起苗、运输、栽植、浇定根水和养护管理要点,以期为景观工程全冠栽植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昕[3](2021)在《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是在满足河道防护安全的基础上,将生态修复理念与林带植物景观设计相融合的实践项目,旨在通过混交林带的设计途径达到河岸安全防护和河岸带原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的营造,促进自然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打造一条属于沣西新城的生态绿道。本文基于项目实践所提出的规划设计问题,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视角出发,利用不同的植物组合搭配和植物景观空间的塑造,来进行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本文将新河河堤林带分为迎水坡侧植物景观空间和背水坡侧防护林空间两部分。迎水坡侧植物景观空间以保留老河堤滩面上的毛白杨为主,种植混播草甸进行河堤迎水坡滩面的快速覆绿,在河滩面较宽区域,设计人工生境岛。基于不同目标导向的背水坡侧防护林空间,根据场地条件和现状问题设计了规则或不规则的混交林植物组合:基于新城形象展示目的的新河城市段,设计了两种规则式块状混交林植物组合,在防护林空间形成了满足河流生态防护需要的规则式混交林带;基于生态和景观目的的新河郊野Ⅰ段,通过不同树种的组合配置设计了两种风景林和三种生态林等五种不规则团状混交林植物组合,在背水坡侧防护林空间形成了具有丰富场地生境条件和风景观赏游憩功能的自然式针阔叶混交林带;基于生态修复目的的新河郊野Ⅱ段,河道右岸防护林带设计沿用郊野Ⅰ段生态林带的植物组合,并在林带中嵌入具备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功能的“宫胁林”植物组团。将八种混交林植物组合在新河防护林带设计范围内进行布局,并根据设计实践中所面临的场地问题对特殊节点位置进行详细的种植设计。在进行林带施工时,根据树种的苗源和造价问题来确定每种乔灌木的栽植规格,并参考混交林的栽植实践经验和相关造林规范解决造林密度的问题。综上,在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中,总结当前河流防护林带建设现状和基于多目标需求的混交林带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结合新河场地的实际情况,在新河河道迎、背水坡侧合理设计和塑造富有自然、野趣和地域特色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景观,也期望可以为其他河道的河堤林带景观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和借鉴。

林梦梦[4](2021)在《唐山植物园室外观赏植物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植物是园林景观要素的主体,观赏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与搭配,左右着其景观效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观赏植物的应用与搭配则在景观观赏效果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论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和综合分析等方式,对唐山植物园室外观赏植物的整体应用状况进行了植物科属分析、生活型分析、观赏特性分析,并选取12个植物配置的样地,对其观赏植物搭配、群落密度和郁闭度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调查,唐山植物园室外观赏植物共有490种,隶属于81个科,201个属。其中裸子植物有5个科,8个属,24种;被子植物有76个科,193个属,466种,没有发现蕨类植物。唐山植物园室外观花类植物有268种,观姿类植物203种,观叶类植物88种,观果类植物47种,观干类植物24种;有136种植物同时兼具两种及两种以上观赏特性;一共有常绿乔木19种,落叶乔木200种,常绿灌木17种,半常绿灌木4种,落叶灌木124种;攀缘植物17种;一二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93种;水生植物10种;竹类6种。乔木/灌木为1.5:1,较为合理。在样地植物配置中,乡土树种运用较为普遍,常绿、落叶比和乔灌比,较为合理;彩色叶树和花灌木的应用较为常见。2.唐山植物园的观赏植物种类丰富,植物造景形式多样,手法精巧,模拟自然,与其它景观要素结合紧密。3.唐山植物园面积较大,部分区域植物管理较为粗放,观赏效果有待精化,建议加强肥、水及病虫害管理,及时修剪和整形。4.建议唐山植物园室外植物配置方面增加色彩树种,向彩化和香化的方向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样地的郁闭度在27%-92%之间,郁闭度低的地块应增加植物数量,提高生态景观效果。

魏佳钰[5](2021)在《《群芳谱·木谱》内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群芳谱·木谱》是明代文人王象晋所编写的关于栽种植物、农作物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总结了以往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生产知识,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思想,丰富了农业生产技术,《群芳谱·木谱》并非古代文人消遣岁月、修身养性的玩雅之作,书中蕴藏了大量的农学思想和农技知识,具有丰富的农学价值。王象晋在《群芳谱》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农业思想体系的核心—“三才”理论,强调农业生产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的原则,并明确提出了“人力夺天工”的农学思想,强调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唯风土论”思想,成为我国历史上较早提出反“唯风土论”的人士之一。《群芳谱·木谱》在树木种植技术上取得了丰富的成就,如扦插、嫁接、移植等。所以说它是我国17世纪一部重要的农学着作,书中博物学思想丰富,植物学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在理论上推动了传统植物学的发展,在实践上促进了植物学的进步,所以在中国农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论文首先将《群芳谱·木谱》竖版、无断句、文言文译成白话文,全文共四万余字,以准确理解文本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群芳谱·木谱》的成书背景及内容结构。第三部分介绍书中核心——《群芳谱·木谱》内容类研究。第四部分阐述了《群芳谱·木谱》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群芳谱》一书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就,故而它是中国十七世纪一部重要农书,书中农学思想丰富,农业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在理论上推动了传统农学的发展,在实践上促进了农业的进步,所以在中国农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李礼[6](2021)在《平原地区林业生产与林业资源保护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徽省太和县为典型的平原地区农业大县,林业生产特点能代表平原地区的一般性。本文对太和县及周边地区林业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经果林品种选定、外来树种与本地树种的选择、大树与古树的管理问题等方面,为未来林业生产建设提出调整或引导性意见,以期提高平原地区林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罗妮妮[7](2020)在《西安市城市道路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道路在城市中扮演无法取代的空间环境角色,是为人们指示地理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无时无刻在影响着城市形象。于城市景观而言,道路是为了处理城市景观轴线、点状景观构筑关系。目前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建设显得极其重要,尤其是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城市道路景观反映的是城市经济状况和地域形象,具有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能够将城市大气污染、城市内涝、热岛效应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由于西安市目前的道路设计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缺乏整理性原则,一直将城市道路建设的重点放在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上,忽略了对景观植物的设计和建设,原有少数的城市道路植物景观更是缺乏后期的养护措施。城市道路景观的整体设计不仅不能够满足生态与经济协调共生的发展需求,而且所展现出的城市道路景观并不能够推动人的使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的综合提升。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海绵城市的加速推广,城市改造和更新备受重视,强化城区道路的提档升级,进而提升城市品质迫在眉睫,因此,目前的整改重点之一是城市的提升与改造,而城市道路景观则是市政景观设计的重点。本文立足于国内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特选择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五类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作为具体参考,提出了西安市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升改造的方法和策略,并以西咸新区思源环南路为例,在整改之前,将本地自然环境和文化脉络进行系统整理,提出了一系列围绕海绵城市开展设计和建设的方案,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为提升西安市整体道路景观水平和品质提供借鉴,从而整体上提升本市生态功能,为其他城市的城市道路景观提升改造提供经验和借鉴。

王丽娟[8](2020)在《佛山市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配置研究》文中指出城市中轴线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但同时又存在车流量大、噪音大、空气污染严重等弊端,千灯湖公园地处佛山市南海区城市中轴线,景观设计属于“中西合璧”的模式,具备典型的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研究佛山市千灯湖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分析千灯湖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对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千灯湖公园实地勘察测绘,使用“样地法”和“样线法”分别对千灯湖公园26处典型景点和10条道路的植物品种、应用频率、植物生活力、植物群落竖向结构和季相结构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调研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3种,其中木本植物107种,隶属于50科92属;草本植物6种,隶属于2科6属。季相结构初步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根据地理位置和植物空间结构的区别将26处典型景点归纳为五种绿地类型:休憩绿地、密林绿地、疏林草地、滨水绿地和台地缓坡绿地;并对26处典型景点的植物配置与竖向结构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根据不同绿地类型建立五种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再通过判断矩阵的验证确定结构模型分值权重的合理性,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研究提出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分值与评价者、植物功能空间以及植物配置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并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千灯湖公园具备良好的山湖自然资源,公园核心区水域面积约29.2hm2,呈带状分布于南海区的中轴线上,城市道路与城市公园之间的缓冲绿地形式及驳岸景观十分丰富,植物配置特色鲜明,能凸显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但部分景点植物配置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优化方案,以期待为城市中轴线滨水带状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吕丽娜[9](2020)在《江南地区牡丹专类园景观营造研究 ——以金华牡丹文化园为例》文中指出牡丹是中国特有花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文化价值及观赏价值。在江南地区,牡丹常见于传统园林造景及以牡丹为主题的专类园中。本文基于江南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牡丹文化,开展对江南地区牡丹专类园的研究,重点研究其景观营造理论和技法,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将理论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中,对金华牡丹文化园进行规划设计,旨在拓宽人们对牡丹及牡丹造景的认识,并对牡丹在江南园林中的应用与实践提供指导作用。本文在文献阅读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以下成果:(1)通过文献阅读的方法,梳理出牡丹自隋朝至改革开放以来兴起--兴盛--衰败--再次兴盛的发展史,总结出牡丹地域文化、民俗及绘画艺术、精神文化的文化内涵。(2)通过对牡丹及其景观价值的研究,梳理出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包括专类园、花台、花镜、花坛等。并对专类园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专类园更人性化和多元化、功能更完善、更注重主题文化表达的发展趋势。(3)研究分析牡丹文化在牡丹专类园景观营造中的表达方式,有直接利用型、借用引申型、意境表达型。并选择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牡丹专类园进行实地案例调研,分析其造景手法,总结出以山石水系为载体,注入文化特色,凸显牡丹主题,周边配以高大庇荫植物,搭配园林建筑小品的牡丹专类园景观营造技法。(4)通过对案例及理论的研究,结合牡丹对生长环境的需求以及牡丹的生态习性,总结出江南地区牡丹专类园景观营造的法则,有品种选择、人造地形,避免积水;植物配置,乔灌结合,遮荫通风;文化输入,提升内涵;搭配建筑,营造意境。(5)在分析场地现状、挖掘金华文化和牡丹文化的基础上,将研究所得到的景观营造技法应用于金华牡丹文化园的规划设计中,营造以牡丹为主题特色的专类园景观,以对牡丹今后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进及指导意义。

杨楠[10](2020)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志洋路景观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城市道路代表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好的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能更好的服务于当地居民,还能做到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成为新时期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针对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内的主干道志洋路进行规划设计,探讨新规划区的道路如何在使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两方面有机结合。本文通过研究相关资料以及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概述了我国道路景观的现状及存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改进,并且了解了市民对于景观道路的不同需求,论述了完善的道路景观改善城市环境、净化汽车尾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充分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其他优秀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总结归纳其中的优缺点后,对志洋路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本次设计主题为“丝光蝶影,舞动新港区”,将整个项目依据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分为三段,从西向东依次为汇聚段、交织段、融合段。设计中充分借鉴先进城市的发展理念,采用“自然、创意、文脉”的整体理念来展示航空港新区志洋路的未来发展,营造具有新气质和创新意识的城市主干道,创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生态大道、科技大道、人文大道”。在景观设计上,力求达到与周边建筑、环境定位、人文特色的相互融合,构建一个和谐的共生体系。

二、浅谈高大乔木移植成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大乔木移植成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连云港市行道树树种选择及栽植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原则
    1.1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1.2 兼顾近期和远期效果
    1.3 突出生态效益导向
2 树种表现
3 不同区域行道树树种选择
    3.1 城市建成区
    3.2 东部沿海地区
    3.3 工业园区
    3.4 其他地区
4 栽植技术要点
    4.1 客土高栽
    4.2 扩大根系生长空间
    4.3 施肥和修剪

(2)乔木全冠移植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全冠移植技术内涵及难点分析
    2.1 全冠移植技术内涵
    2.2 全冠移植技术难点问题
3 考虑地下室顶板承重和覆土
4 乔木全冠移植技术要点
    4.1 栽植前准备工作
    4.2 乔木起挖
    4.3 乔木运输
    4.4 乔木栽植
    4.5 浇定根水
5 乔木全冠移植日常管理措施
    5.1 水分管理
    5.2 肥料管理
    5.3 修剪养护
    5.4 病虫害防治
6 特殊天气的养护管理要点
    6.1 及时清园、扶正和加固乔木支撑
    6.2 地下积水的排涝及防腐
    6.3 防治病害
7 后期效果
8 结语

(3)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河堤林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1.1.2 我国河堤林带景观建设的不足之处
        1.1.3 风景园林学在河堤林带设计中承担重要角色
        1.1.4 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方法需要探索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 相关概念
        1.3.1 河道与河岸
        1.3.2 林带、河岸林带与河堤林带
        1.3.3 沿河防护林
        1.3.4 混交林带
        1.3.5 河流廊道
        1.3.6 河流生态系统
        1.3.7 绿道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河堤林带建设
        1.4.2 防护林设计研究
        1.4.3 混交林设计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项目背景
    2.1 项目概况
        2.1.1 新河河道概况
        2.1.2 上位规划条件
        2.1.3 规划设计范围
    2.2 场地现状问题分析
        2.2.1 场地现状
        2.2.2 规划设计问题提出
    2.3 新河河堤林带定位
    2.4 新河河堤林带景观总体规划设计
        2.4.1 新河河堤林带分段
        2.4.2 新河河堤林带的种植规划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新城形象展示目的的新河城市段林带设计
    3.1 场地认知
        3.1.1 场地周边环境
        3.1.2 新老河堤现状条件
        3.1.3 新河城市段河堤林带功能定位
    3.2 规则式混交林带设计研究
        3.2.1 农田防护林带设计研究
        3.2.2 防浪林带设计研究
        3.2.3 道路防护林带设计研究
        3.2.4 设计研究小结
    3.3 新河城市段混交林带设计
        3.3.1 树种选择
        3.3.2 规则式块状混交林带设计
        3.3.3 城市段背水坡侧林带设计
        3.3.4 新河城市段林带栽植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生态和景观目的的新河郊野Ⅰ段林带设计
    4.1 场地认知
        4.1.1 场地周边环境
        4.1.2 新老河堤现状条件
        4.1.3 新河郊野Ⅰ段林带功能定位
    4.2 基于景观和生态目的的林带设计研究
        4.2.1 生态风景林带设计研究
        4.2.2 风景林带设计实践
        4.2.3 景观生态林带设计实践
        4.2.4 生态景观林带设计实践
        4.2.5 设计研究小结
    4.3 新河郊野Ⅰ段混交林带设计
        4.3.1 树种选择
        4.3.2 不规则团状混交林带设计
        4.3.3 郊野Ⅰ段背水坡侧林带设计
        4.3.4 新河郊野Ⅰ段林带栽植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态修复目的的新河郊野Ⅱ段林带设计
    5.1 场地认知
        5.1.1 场地周边环境
        5.1.2 新老河堤现状条件
        5.1.3 新河郊野Ⅱ段林带功能定位
    5.2 “宫胁法”造林研究
        5.2.1 宫胁造林法
        5.2.2 宫胁法的造林步骤
        5.2.3 具体实践研究
    5.3 新河郊野Ⅱ段混交林带设计
        5.3.1 树种选择
        5.3.2 新河林带“宫胁法造林”设计
        5.3.3 郊野Ⅱ段背水坡侧林带设计
        5.3.4 新河郊野Ⅱ段林带栽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相关工作及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附录-Ⅳ 苗木表索引
    表A 新河城市段河堤林带苗木表
    表B 新河郊野段河堤林带苗木表
    表C 新河公园段河堤林带苗木表

(4)唐山植物园室外观赏植物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园概念及其特性
    1.2 国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观赏植物的应用
        1.2.2 国外观赏植物在植物园中的应用
        1.2.3 国外观赏植物与植物园发展的关系
    1.3 国内研究进展
        1.3.1 国内观赏植物的应用
        1.3.2 国内观赏植物在植物园中的应用
        1.3.3 国内观赏植物与植物园发展的关系
    1.4 研究场地——唐山植物园概况
        1.4.1 唐山植物园的来由
        1.4.2 地理位置
        1.4.3 气候与土壤水文条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 研究内容
        2.1.2 研究方法
    2.2 调查样地选择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唐山植物园室外观赏植物整体分析
        3.1.1 观赏植物调查科属分析
        3.1.2 观赏植物生活型分析
        3.1.3 观赏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3.2 对所选样地中观赏植物应用分析
        3.2.1 纯植物材料的绿地植物配置
        3.2.2 结合园路的绿地植物配置
        3.2.3 结合建筑的绿地植物配置
        3.2.4 结合园林小品的植物配置
        3.2.5 结合水体的绿地植物配置
    3.3 植物群落密度分析
    3.4 植物群落郁闭度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存在问题
        4.1.1 病虫害问题
        4.1.2 植物修剪问题
        4.1.3 植物密度问题
        4.1.4 土壤及肥水管理问题
    4.2 优化建议
        4.2.1 病虫害防治管理
        4.2.2 施肥管理
        4.2.3 观赏植物修剪管理
        4.2.4 观赏植物更换、补栽管理
    4.3 优化措施的必要性
    4.4 优化建议的可行性
    4.5 本研究的特点
    4.6 本研究的不足及建议
    4.7 唐山植物园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
        4.7.1 增强各专类园之间的联系
        4.7.2 由绿化到香化、彩化发展
        4.7.3 由艺术性到艺术性生态性结合
        4.7.4 适地适树,合理搭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群芳谱·木谱》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评论
        (一)《群芳谱·木谱》成书背景研究文献
        (二)《群芳谱·木谱》内容研究文献
        (三)《群芳谱·木谱》版本及农学价值研究文献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四、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六、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特色
        (二)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群芳谱·木谱》成书背景及内容简介
    一、《群芳谱·木谱》成书背景
        (一)明末时期农业状况
        (二)明末时期社会状况
    二、《群芳谱·木谱》内容简介
        (一)《群芳谱·木谱》卷首简介
        (二)《群芳谱·木谱》种类简介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群芳谱·木谱》内容研究
    一、《群芳谱·木谱》“栽培”类内容研究
        (一)柳
        (二)松
        (三)榆
        (四)其他树种的“栽培”
    二、《群芳谱·木谱》“疗治”类内容研究
        (一)柏
        (二)杉
        (三)槐
        (四)其他树种的“疗治”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群芳谱·木谱》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一、《群芳谱·木谱》的历史地位
        (一)《群芳谱·木谱》与明末时期的农业发展
        (二)《群芳谱·木谱》对其他农史着作的整合与继承
    二、《群芳谱·木谱》的当代价值
        (一)《群芳谱·木谱》的理论价值
        (二)《群芳谱·木谱》的实用价值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平原地区林业生产与林业资源保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经果林品种选择要符合平原地区的市场供求
2 不宜大规模引入外来稀有树种
3 客观确定一个外来树种引入本地成功的标志
4 做好本地树种的保护与利用
5 做好高大乔木保护工作
    5.1 平原地区高大乔木急剧减少的原因
        5.1.1 杨树被快速采伐。
        5.1.2 用材林需求下降。
        5.1.3 高大乔木对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
    5.2 高大乔木保护意义
        5.2.1 文化意义。
        5.2.2生态意义。

(7)西安市城市道路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基本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基本概念
        2.1.1 城市道路的组成
        2.1.2 城市道路分级及其分类
        2.1.3 景观
        2.1.4 城市道路景观
        2.1.5 城市道路景观空间的类型
        2.1.6 城市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
        2.1.7 城市道路景观的特征
    2.2 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
        2.2.1 辅助道路交通安全功能
        2.2.2 景观功能
        2.2.3 社会功能
        2.2.4 生态需求功能
        2.2.5 微型活动场所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海绵城市理论
        2.3.2 线性景观设计相关理论
        2.3.3 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
        2.3.4 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
        2.3.5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2.3.6 景观美学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安市城市道路景观现状调研
    3.1 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交通性道路景观设计——以科技路为例
        3.2.1 道路概况
        3.2.2 道路交通结构分析
        3.2.3 道路景观植物种植现状分析
        3.2.4 配套设施
        3.2.5 特色节点
        3.2.6 道路雨水系统现状分析
        3.2.7 总结
    3.3 生活性道路景观设计——以翠华路为例
        3.3.1 道路概况
        3.3.2 道路交通结构分析
        3.3.3 道路景观植物种植现状分析
        3.3.4 配套设施
        3.3.5 特色节点
        3.3.6 道路雨水系统现状分析
        3.3.7 总结
    3.4 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以雁塔西路为例
        3.4.1 道路概况
        3.4.2 道路交通结构分析
        3.4.3 道路景观植物种植现状分析
        3.4.4 配套设施
        3.4.5 特色节点
        3.4.6 道路雨水系统现状分析
        3.4.7 总结
    3.5 立交桥道路景观设计——以二环南路东段为例
        3.5.1 道路概况
        3.5.2 道路交通结构分析
        3.5.3 道路景观植物种植现状分析
        3.5.4 配套设施
        3.5.5 特色景观节点
        3.5.6 道路雨水系统现状分析
        3.5.7 总结
    3.6 商业街道路景观设计——以小寨东路为例
        3.6.1 道路概况
        3.6.2 道路交通结构分析
        3.6.3 道路景观植物种植现状分析
        3.6.4 配套设施
        3.6.5 特色节点
        3.6.6 道路雨水系统现状分析
        3.6.7 总结
    3.7 西安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3.7.1 道路景观缺乏整体性、连续性
        3.7.2 规划缺乏前瞻性,后续发展不足
        3.7.3 景观设计缺乏人本意识
        3.7.4 行道树的种植和养护水平有待提高
        3.7.5 功能性服务设施缺乏系统性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道路景观改造策略及方法
    4.1 城市道路景观改造原则
        4.1.1 安全性和功能优先的原则
        4.1.2 以人为本原则
        4.1.3 植物配置原则
        4.1.4 生态性原则
    4.2 城市道路景观改造目标
        4.2.1 强调道路与沿线环境的整体感
        4.2.2 完善参与性与统一性
        4.2.3 建立序列性和导向性
        4.2.4 回归城市慢行生活
    4.3 城市道路景观改造设计
        4.3.1 植物设计
        4.3.2 路面与铺地
        4.3.3 节点景观设计
        4.3.4 步行道
        4.3.5 道路景观小品
        4.3.6 道路功能服务设施
    4.4 城市道路景观改造的设计方法
        4.4.1 道路标准化设计
        4.4.2 通过微型活动场所推动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联
        4.4.3 加强交叉口道路节点的特色
        4.4.4 路面设计
        4.4.5 加强景观带的人文关怀
        4.4.6 海绵城市的融合设计
        4.4.7 道路景观植物种植设计
        4.4.8 服务设施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安市城市道路景观提升改造设计应用研究——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思源环南路
    5.1 项目背景
    5.2 现状分析
        5.2.1 功能设施不健全
        5.2.2 景观质量差
        5.2.3 缺乏人性化
    5.3 改造设计的理念
        5.3.1 功能定位
        5.3.2 周边用地性质
        5.3.3 交通规划
    5.4 场地特征
        5.4.1 道路空间特征
        5.4.2 设计依据
        5.4.3 思路解读
        5.4.4 设计理念
        5.4.5 设计目标
        5.4.6 设计范围及面积
        5.4.7 改造原则
    5.5 重要节点改造设计
        5.5.1 道路标准段
        5.5.2 联系周边用地的微型活动场所设计
        5.5.3 道路分区及节点设计
        5.5.4 路面设计
        5.5.5 海绵城市道路景观设施设计
        5.5.6 道路景观植物种植设计
        5.5.7 服务设施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佛山市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亟需承载文化和记忆的载体
        1.1.2 部分城市公园的带状滨水景观缺乏地域文化特征
        1.1.3 研究城市公园植物配置有实际应用价值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1.3.2 西方园林植物配置发展历程研究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园林植物配置理论及相关案例研究
    2.1 园林植物配置理论研究
        2.1.1 植物配置原则
        2.1.2 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特点
    2.2 中轴线景观格局研究
        2.2.1 城市中轴线公园
        2.2.2 相关案例介绍
        2.2.3 中轴线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2.3 滨水景观格局研究
        2.3.1 城市滨水公园的分类
        2.3.2 城市滨水公园典型案例
        2.3.3 滨水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特点
    2.4 小结
第三章 千灯湖公园的历史沿革及植物配置概况
    3.1 千灯湖公园的历史沿革
    3.2 千灯湖公园概况
    3.3 千灯湖公园植物配置
        3.3.1 千灯湖公园一期植物配置
        3.3.2 千灯湖公园二期植物配置
    3.4 千灯湖植物景观元素分析
        3.4.1 千灯湖植物景观与水体
        3.4.2 千灯湖植物景观与建筑
        3.4.3 千灯湖植物景观与山石地形
        3.4.4 千灯湖植物景观与园路
    3.5 小结
第四章 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结构调查分析
    4.1 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品种应用分析
        4.1.1 研究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2 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4.3 植物季相结构
    4.4 小结
第五章 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配置和满意度评价
    5.1 典型景点绿地类型及分布情况
    5.2 典型景点植物配置情况
        5.2.1 休憩绿地
        5.2.2 密林绿地
        5.2.3 疏林草地
        5.2.4 滨水绿地
        5.2.5 台地缓坡绿地
        5.2.6 典型景点植物配置概况汇总
    5.3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
        5.3.1 建立层次结构
        5.3.2 对准则层因素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
        5.3.4 对子准则层因素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
    5.4 典型景点植物景观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
        5.4.1 评价过程
        5.4.2 评价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千灯湖公园植物配置总结及优化建议
    6.1 千灯湖公园植物配置总结
    6.2 千灯湖公园植物配置的不足
    6.3 对同类型公园植物配置优化的建议
    6.4 对同类型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推荐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附件

(9)江南地区牡丹专类园景观营造研究 ——以金华牡丹文化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牡丹及其景观营造研究进展
        1.2.2 国外牡丹及其景观营造研究进展
        1.2.3 国内专类园景观营造研究进展
        1.2.4 国外专类园景观营造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江南地区牡丹专类园相关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江南地区
        2.1.2 专类园
        2.1.3 文化
        2.1.4 专类文化园
    2.2 牡丹概述
        2.2.1 牡丹的生态习性
        2.2.2 牡丹的文化
        2.2.3 牡丹的景观价值
        2.2.4 牡丹的园林应用形式
    2.3 专类园概述
        2.3.1 专类园的类型及特点
        2.3.2 专类园的功能
        2.3.3 专类园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3 江南地区牡丹专类园典型案例分析
    3.1 杭州花港观鱼牡丹园
        3.1.1 园区概况
        3.1.2 牡丹品种的选择
        3.1.3 植物种植设计
        3.1.4 景观营造分析
        3.1.5 借鉴与思考
    3.2 芜湖丫山牡丹园
        3.2.1 园区概况
        3.2.2 植物种植设计
        3.2.3 文化融入分析
        3.2.4 景观营造分析
        3.2.5 借鉴与思考
    3.3 上海植物园牡丹专类园
        3.3.1 园区概况
        3.3.2 植物种植设计
        3.3.3 景观营造分析
        3.3.4 借鉴与思考
    3.4 总结与对比
4 江南地区牡丹专类园景观营造研究
    4.1 牡丹专类园景观营造的特点
        4.1.1 主题明确,突出牡丹
        4.1.2 注重牡丹文化及地域文化,提升景观内涵
        4.1.3 突出江南地域性特色,满足功能需求
    4.2 牡丹专类园的分区与布局
    4.3 牡丹专类园的植物种植设计
        4.3.1 牡丹的栽植方式
        4.3.2 牡丹的造景形式
        4.3.3 牡丹品种的选择
        4.3.4 牡丹的植物配置
        4.3.5 牡丹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4.4 地形的设计
    4.5 园路与配套设施
    4.6 牡丹与建筑及小品的结合
    4.7 本章小结
5 金华牡丹文化园景观营造设计
    5.1 研究地概况
    5.2 园区概况
        5.2.1 区位及规划范围
        5.2.2 现状分析
    5.3 理论基础及设计原则
        5.3.1 理论基础
        5.3.2 设计原则
    5.4 文化的表达方式
        5.4.1 直接利用型
        5.4.2 借用引申型
        5.4.3 意境表达型
    5.5 园区布局与分区
        5.5.1 园区布局
        5.5.2 园区的功能分区
    5.6 园区牡丹品种及其配置
        5.6.1 牡丹品种及其造景
        5.6.2 花色搭配
        5.6.3 花型的搭配
    5.7 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5.7.1 总体植物种植
        5.7.2 季相景观分析
        5.7.3 植物配置模式
    5.8 地形设计
    5.9 园路与配套设施的布置
    5.10 牡丹与建筑及园林小品的结合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金华牡丹文化园”项目植物名录表
个人简介
致谢

(10)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志洋路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内研究进展
        1.4.2 国外研究进展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现场调查法
        2.2.3 案例分析法
        2.2.4 景观设计法
3 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3.1 国内外案例
        3.1.1 上海世纪大道
        3.1.2 深圳深南大道道路景观
        3.1.3 香榭丽舍大道
    3.2 案例总结
4 项目区域概况
    4.1 自然地理概况
    4.2 实地概况
        4.2.1 项目背景
        4.2.2 区位分析
        4.2.3 设计主题
5 项目总体规划设计
    5.1 设计依据
    5.2 设计理念及原则
        5.2.1 设计理念
        5.2.2 设计原则
    5.3 规划设计目标
    5.4 总体规划布局
    5.5 景观结构分析
6 景观分段设计
    6.1 汇聚段景观设计
        6.1.1 科技之光,创意汇聚景观区
        6.1.2 汇聚段景观节点
    6.2 交织段景观设计
        6.2.1 流光溢彩,魅力交织景观区
        6.2.2 交织段景观节点
    6.3 融合段景观设计
        6.3.1 生活休闲,生态融合景观区
        6.3.2 融合段景观节点
7 专项设计
    7.1 中央分车带设计
    7.2 道路交通设计
    7.3 铺装意向
    7.4 植物设计
        7.4.1 植物设计原则
        7.4.2 植物分区设计
    7.5 景观廊架设计
    7.6 照明设计
    7.7 景观小品设计
    7.8 公交站台设计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浅谈高大乔木移植成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连云港市行道树树种选择及栽植技术要点[J]. 陆震,王圳,高亚军,黄建庭. 南方农业, 2022(01)
  • [2]乔木全冠移植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 丘何芳. 现代园艺, 2021(22)
  • [3]新河沣西新城段河堤林带种植设计研究[D]. 张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唐山植物园室外观赏植物调查与分析[D]. 林梦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5]《群芳谱·木谱》内容研究[D]. 魏佳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6]平原地区林业生产与林业资源保护对策[J]. 李礼. 现代农业科技, 2021(04)
  • [7]西安市城市道路景观提升改造设计研究[D]. 罗妮妮. 长安大学, 2020(06)
  • [8]佛山市千灯湖公园典型景点植物配置研究[D]. 王丽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江南地区牡丹专类园景观营造研究 ——以金华牡丹文化园为例[D]. 吕丽娜.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10]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志洋路景观规划设计[D]. 杨楠.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浅谈高大乔木移植的生存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