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印刷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徐思凡[1](2019)在《对“媒介即讯息”命题的再思考:印刷文化视域下的宋明儒学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其媒介理论的着名命题——“媒介即讯息”。该命题强调了长期以来被研究者忽视的“媒介”的重要性,并以其独特的神喻式表达方式提示了有关媒介的丰富思想,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指出真正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乃是不断发展变革的媒介,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内容,这使得人们重新审视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形态及其原因。美国媒介环境学者伊丽莎白·爱森斯坦花费十七年时间写出的巨着《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则从欧洲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三个方面出发,论证了印刷媒介为近代欧洲带来的巨变——它是欧洲走进现代的“动因”,有力地证明了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由于麦克卢汉神喻式的表达方式,人们对这一命题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解。他关于“媒介窃贼,内容鲜肉”的比喻带有一定的“技术决定论”倾向,极易使人们忽视“内容”在传播过程中重要性。然而,中国社会并没有产生类似西方的社会巨变,与爱森斯坦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印刷媒介反而给宋明社会带来了某种程度的稳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印刷媒介所承载的内容——宋明理学。因此,本文将从内容重要性的角度来反思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命题。本文重点梳理了中国印刷媒介从唐末至宋明的发展史略,并结合科举制度史、宋明理学史来阐释权力对印刷媒介内容的利用与控制。经过深入研究,本文现有以下研究发现:首先,媒介本身的技术属性固然重要,但其在内容方面的影响力仍旧不容忽视。在内容方面,西欧印刷媒介承载了大量有关变革甚至革命的内容,而中国印刷媒介则被用来传播有助于社会稳定的宋明理学。随着宋明理学的广泛传播,异端言论渐渐失去了生存的舒适土壤,任何有违正统的言行都会招致大众的反对。其次,中国印刷媒介的发展与儒学复兴运动相伴而生。在印刷媒介的助力下,儒学重新占据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位置。宋初儒学一反汉唐儒学的繁杂与琐碎,大胆地吸收佛老思想,建构起思辨性更强的思想体系——宋明理学。得益于科举制的推动作用,印刷媒介成为宋明理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从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其三,统治者对王朝稳定的追求改变了中国印刷媒介发展轨迹。在印刷媒介诞生之初,统治阶级并不了解这种新媒介所具有的优势,直到五代末期,政府才开始组织大规模的典籍刊刻活动。进入两宋以后,统治者逐渐意识到印刷媒介之于政治的重要性,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官方出版机构,出台各类相关法令,严厉打击不利于王朝统治的出版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从整体上看,中国印刷媒介承载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宋明理学思想而不是引发社会动荡的变革性内容,这间接地促进了宋明社会的稳定,体现了权力和内容对印刷媒介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既不能对麦克卢汉“媒介窃贼,内容鲜肉”的比喻做出过度解读,走上技术决定论的道路;又要考虑“媒介即讯息”命题在中华文明中的适用性,批判地审视不合乎我国媒介发展特点的媒介理论。
谢子卿[2](2016)在《中国礼仪之争和路易十四的法国(1640-1710):中国天主教史钩沉》文中指出中国礼仪之争是中国天主教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明清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本文以法国为切入点,深度探讨法国在中国礼仪之争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1692年康熙帝解禁天主教后中国天主教传教发展顺利,但为何罗马教廷会在18世纪初决定禁止中国礼仪,这其中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叙事尚有重大空缺,因此本文的目标就是完善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叙事,这其中礼仪之争在法国的发展是关键和重点。第二,通过研究中国礼仪之争和法国的关系,从中西关系史和中法对比的角度重新理解中国天主教传教史,重新审视天主教传入中国对于中国融入早期全球化过程的意义和重要性。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法国传教士和法国的传教团体参与中国礼仪之争的具体过程。这其中包括:第一位进入中国传教的罗历山神父;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创始人陆方济,他将巴黎外方传教会带入中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士阎当,他是中国礼仪之争的主要当事人;巴黎外方传教会在17世纪末取代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成为中国礼仪的主要反对者;法国耶稣会士李明神父和郭弼恩神父支持中国礼仪,他们的着作在法国接受审查,由此法国成为中国礼仪之争的主战场。2.法国各界介入中国礼仪之争。其中,杨森派反对中国礼仪,他们亦是耶稣会一贯反对者。巴黎大主教诺阿耶、莫城主教波絮埃亦反对中国礼仪,康布雷大主教费讷隆同情耶稣会,反对过激处理礼仪问题。路易十四的忏悔神父拉雪兹神父支持耶稣会,曼特侬夫人亦同样牵涉入内。索邦大学在1700年审查中国礼仪,由此中国礼仪之争在法国和欧洲成为焦点话题,罗马教廷随机决定禁止中国礼仪。由此可知,礼仪之争在法国是中国礼仪之争历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耶稣会在解释适应政策的时候,承认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圣经》历史久远,承认中国文明可能优于基督教文明,因此不被当时基督教世界的核心价值观所接受,是造成各方反对中国礼仪的一大原因。4.法国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传教团体间权力斗争、法国和葡萄牙在远东的国家利益冲突等等,都是导致礼仪之争矛盾被激化的重要原因。从中可以看到民族国家的地位上升,传教团体依附国家,而罗马教廷的地位下降。5.通过礼仪之争在法国的研究,可见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影响和汉学西进对法国的影响大相径庭。法国人积极讨论中国礼仪之争,法国汉学也随之起步,并且影响到启蒙运动。而康熙年间,中国教徒中的文人数量锐减,中国人对于西学的兴趣在降低。以中国礼仪之争为切入点,探讨明末清初东西交往对于双方的影响,并且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东西方历史发展道路上的不同变数。6.有关中国礼仪之争法语原始文献的翻译,为中国天主教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史料。
赵晶[3](2015)在《中国“隐形冠军”型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分析 ——以ABC公司为案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全球经济的复苏,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内的政策条件的日益成熟,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日益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走出去”的战略。本文将着重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隐形冠军”企业,走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国际化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一条必经之路,如何让企业的发展迎合全球的视野和需求?如何让企业在全球竞争的状态下仍有立足之地?如何让国际化的发展带动企业国内的发展?如何让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影响和领导国内市场的战略?这都是每个企业在经历国际化进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和战略制定的前提。论文以ABC公司为实际案例,分析国内“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在走国际化的道路中已经走过的和将要走过的路程。首先通过隐形冠军理论找出类似ABC这类业内隐形冠军企业的特点;再通过国际化战略的理论研究分析,对ABC实际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还通过德国业内和国内类似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分析,为ABC今后的国际化道路分析战略方向和战略思路,供其借鉴。最后,本文从专注、创新、国际化市场的准备和积累、良好的客户关系和网络展开研究,为ABC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提供指导。论文提出,以隐形冠军企业的特点为定位和基础,针对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求和特点,以ABC为例,通过隐形冠军最基本的四个维度来发散其四个方面的国际化路径和战略。通过其专注实现传统印刷向数码印刷的挑战;通过创新,迎合国际市场中对传统印刷行业的劣势突破;通过自身的国际化市场的准备和积累,做好其全球战略的布局;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网络,了解全球客户的需求和关系的维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企业只要将其原有的隐形冠军的四个特质发挥极致,可以为企业在全球化战略布局中实现很高的目标。
张文新[4](2014)在《河北正元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河北正元包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正元)是全国印刷包装龙头企业,居河北省首位,在河北印刷包装业具有代表性。一方面,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另一方面,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的缺失又制约着企业长远发展,势必成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准确判断外部形势,认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整合内部资源,发掘优势、克服劣势,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继而为区域印刷业解决求生存图发展和整体实力弱的矛盾提供参考。本文论述了制定发展战略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制定发展战略的内容和方法。本文采用PEST经济模型分析了企业身处的宏观环境,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剖析了印刷业的行业环境,从而使企业认清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从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两个层面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运用SWOT分析归纳企业内在优劣、外部机会与威胁的层级,从而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明确企业战略重点和阶段划分。本文提出了企业完善内部机制、优化产品结构、市场开拓策略、强化战略联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为企业战略决策和部署提供素材和参考,为企业科学快速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于永湛[5](2009)在《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文中指出一、改革开放是中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30年间中国沧桑巨变,中国印刷业更是实现了划时代变革。30年前中国印刷业产值不到50亿元,而到2007年已超过4600亿元,增长了90多倍;这期间中国印刷技术以自主创新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为突破口经历了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使我国印刷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部分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武文祥[6](2008)在《中国印刷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开拓海外印刷市场一直是业内人士讨论的一个热点,因为海外印刷业务的拓展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赢利空间,使企业摆脱在国内印刷市场上的恶性低价竞争,还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走出去"是必然趋势。那么国内印刷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在自己公司产品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客户?对于国外买家而言,他们在选择海外印刷供应商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哪些因素?中国的印刷企业拿什么去吸引这些海外买家?在与国外客户接触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政府为鼓励企业开拓海外业务制定了哪些优惠政策?在本期专题中,多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他们的文章中有所收获。
武文祥[7](2008)在《中国印刷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考》文中认为一、中国印刷业拓展海外市场的现状据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2007年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近4500亿元,与2006年4000亿元的总产值相比,年度增幅约为12%。这个有近l0万家企业、350万名从业人员的产业,在2007年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武文祥[8](2008)在《中国印刷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考》文中指出2008年4月28日~5月1日,第三届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览会召开。本文为作者在同期会议之一"2008香港印包展印刷业国际论坛"上的发言。
钟启勇[9](2008)在《香港HW公司内地市场营销策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香港HW公司是在一家在内地建立有生产基地,产品以外销为主的港资印刷包装企业。由于公司发展的需要,在2005年初,公司调整了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内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当前内地印刷行业走进微利时代,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香港HW公司在内地市场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印刷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整合资源、变革创新,结合自身条件,制订最适合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以获得更好的利润回报,使企业脱离困境,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论文首先综述香港HW公司内地市场的营销环境,细致分析了公司营销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外部环境分析,找出公司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通过内部环境分析,找出公司的优势及劣势。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位,制定出STP战略。文章紧接着根据香港HW公司印刷品的特点及市场需求特性,对市场进行了细分,结合细分市场的潜力和企业自身的优势和能力确定了公司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并针对公司的产品制定了战术层面的4Ps营销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最后,为了确保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从组织、人员保障和营销策略控制等角度,提出了实施相关策略的保障措施和控制方法,以确保制定的营销策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本文以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理论为基础,结合香港HW公司营销方面的资料,以定性分析为主,并结合适当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公司自身发展和适应内地市场环境相结合,为香港HW公司制定了可行性的营销策略。本文研究结果不仅为香港HW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也对其它在内地发展的香港印刷企业的营销策略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吴鹏[10](2008)在《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加入WTO以来,市场准入机制的完善使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进入国内投资办厂,这给我国印刷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安徽印刷业在经历了改革、调整、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磨合后,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新世纪初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随着安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安徽“文化强省”的战略实施,为安徽印刷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周边省份的印刷企业把触角伸入安徽市场,使得省内印刷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研究安徽印刷业的发展对策,对促进安徽印刷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以详实的数据分析说明了安徽印刷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利用PEST方法分析和讨论了安徽印刷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发展趋势,并根据安徽印刷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发展机遇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SWOT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印刷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推行产业整合、构筑印刷集团生产模式、培育行业内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兴建印刷产业园、调整区域布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等对策,实现安徽印刷业可持续发展。文章还指出,在加快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同时,应适度控制出版物印刷企业数量的增长,着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印刷企业,不断扩大省内市场占有率和拓展省外印刷市场,力争在2010年,将我省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具有一定规模的印刷、复制生产加工重地。
二、中国印刷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印刷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对“媒介即讯息”命题的再思考:印刷文化视域下的宋明儒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2.1 作为技术发明的印刷术研究 |
1.2.2 中国学者对印刷媒介起源、发展和影响问题的关注 |
1.2.3 外国学者对印刷媒介与中国社会互动关系的探讨 |
1.2.4 媒介理论研究: 基于媒介环境学的探讨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比较研究法 |
1.5 研究意义 |
1.5.1 以中国印刷媒介与宋明王朝的关系为例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进行补充 |
1.5.2 从媒介与社会发展的角度丰富了华夏传播的研究成果 |
2. “媒介即讯息”命题的缘起、内涵与应用 |
2.1 命题的缘起与内涵 |
2.1.1 缘起: 麦克卢汉的生平和学术历程 |
2.1.2 内涵: 对“媒介即讯息”命题的解读 |
2.2 命题的应用: 媒介环境学派与印刷媒介研究 |
2.2.1 深化: 爱森斯坦的尝试 |
2.2.2 呼应: 站在电子媒介时代回望印刷技术革命 |
3. 前奏: 印刷媒介的诞生与儒学复兴 |
3.1 雕版印刷术和印刷媒介的诞生 |
3.1.1 前印刷时代的儒学传播媒介 |
3.1.2 雕版印刷术诞生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
3.1.3 孕育雕版印刷术的社会文化背景 |
3.1.4 中国印刷媒介的诞生、早期应用及主要特征 |
3.2 儒学复兴的尝试 |
3.2.1 科举制: 儒学与最高权力结盟的制度保障 |
3.2.2 文以明道: 儒学复兴的萌芽 |
4. 从边缘到中心: 成长中的印刷媒介与理学 |
4.1 印刷媒介的兴盛: 繁荣的两宋出版业 |
4.1.1 序曲: 五代十国的印刷出版活动 |
4.1.2 奠基期: 北宋出版业的发展 |
4.1.3 兴盛期: 厚积薄发的南宋出版业 |
4.2 好风凭借力: 印刷媒介与理学的良性互动 |
4.2.1 于无色处见繁花: 理学的勃兴 |
4.2.2 “道统”的承续与传播: 理学家的出版实践 |
4.3 沉默的螺旋: 权力阴影下的印刷媒介与理学 |
4.3.1 “致君尧舜”: 理学的实践性与批判性 |
4.3.2 作为统治工具的印刷媒介: 皇权对理学势力的打压与理学的“内倾化” |
5. “正统”的胜利: 印刷媒介与理学正统地位的维系 |
5.1 “正统”的确立: 理学的意识形态化 |
5.1.1 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5.1.2 正统的维系: 印刷媒介的政治角色 |
5.2 “心学”的崛起与沉寂: 中断的启蒙 |
5.2.1 思想多元化的起点: 从陈献章到王守仁 |
5.2.2 觉民救世: 泰州学派的启蒙实践 |
5.2.3 特立独行者的背影: 禁而不止的异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礼仪之争和路易十四的法国(1640-1710):中国天主教史钩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中国礼仪之争历史的基本线索 |
1.2 近年来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研究的文献综述 |
1.3 中国礼仪之争研究中的困境和问题意识 |
1.4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介入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背景 |
1.5 研究中国礼仪之争和法国关系的意义 |
1.6 法文原始文献的初步探索 |
第2章 中国礼仪问题初入法国 |
2.1 中国礼仪问题初入法国 |
2.1.1 17 世纪初法国人对于中国和中国宗教的认识 |
2.1.2 第一位入华法国传教士耶稣会士罗历山神父 |
2.2 杨森主义和中国礼仪问题 |
2.2.1 帕斯卡反对中国礼仪 |
2.2.2 阿诺德反对中国礼仪 |
2.2.3 耶稣会在法国的“道德败坏”和在华传教适应政策的联系 |
本章小结 |
第3章 17 世纪下半叶法国传教士入华 |
3.1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成立和入华始末 |
3.1.1 罗历山神父、教廷传信部以及远东的宗座代牧制 |
3.1.2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成立 |
3.1.3 陆方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远东之行 |
3.1.4 陆方济的第三次远东之行和入华始末 |
3.2 巴黎外方传教会和葡萄牙保教权的争斗 |
3.2.1 巴黎外方传教会帮助法国进行海外扩张 |
3.2.2 远东传教士向宗座代牧宣誓的问题 |
3.3 17 世纪法国耶稣会士入华 |
3.3.1 17 世纪末法国耶稣会士入华过程 |
3.3.2 葡萄牙耶稣会士和法国耶稣会的内讧 |
3.3.3 法国耶稣会士和巴黎外方传教会在暹罗的合作与冲突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巴黎外方传教会和法国耶稣会士将中国礼仪问题带入法国 |
4.1 巴黎外方传教会和中国礼仪问题 |
4.1.1 巴黎外方传教会初入中国的困境 |
4.1.2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福建宗座代牧阎当代牧主教发布《阎当训令》 |
4.1.3 巴黎外方传教会全力支持阎当向罗马教廷申诉中国礼仪问题 |
4.2 十七世纪末法国耶稣会士将中国礼仪问题带入法国 |
4.2.1 17 世纪末中国和中国礼仪问题在法国的传播 |
4.2.2 柏应理神父《中国哲学家孔子》和礼仪问题在法国的转向 |
4.2.3 李明神父《中国近事报道》和郭弼恩神父《1692 年康熙宽容天主教传教诏令史》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礼仪问题在1700年的法国达到最高潮 |
5.1 十七世纪末法国耶稣会在中国礼仪问题上的支持者 |
5.1.1 1700 年法国耶稣会士在宫廷的地位和拉雪兹神父对礼仪问题的态度 |
5.1.2 费讷隆和耶稣会的亲密关系 |
5.1.3 费讷隆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 |
5.2 十七世纪末法国耶稣会在中国礼仪问题上的反对者 |
5.2.1 曼特侬夫人反对中国礼仪 |
5.2.2 巴黎大主教诺阿耶反对中国礼仪 |
5.2.3 莫城主教波絮埃反对中国礼仪的观点和现实因素 |
5.2.4 巴黎外方传教会向罗马教廷申诉中国礼仪问题的过程 |
5.3 中国礼仪问题在1700年的法国被谴责 |
5.3.1 波絮埃等人1700年全国教士大会上提出中国礼仪问题 |
5.3.2 波絮埃等人试图让巴黎大学神学院审查中国礼仪问题 |
5.3.3 巴黎大学神学院审查中国礼仪问题过程的三个问题 |
5.3.4 巴黎大学神学院审查中国礼仪问题的辩论要点 |
本章小结 |
第6章 尾声:中国礼仪问题传回中国 |
6.1 1704 年罗马教廷禁止中国礼仪的过程 |
6.2 多罗出使中国失败的经过 |
第7章 结论 |
7.1 法国在中国礼仪之争历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
7.2 中国礼仪问题争论的三个层面 |
7.3 从中国礼仪之争和法国的关系看待明清之际东西方不同的发展方向 |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一):《阎当主教训令》 |
译者按 |
阎当阁下的训令,索邦大学博士,中国福建省宗座代牧 |
提交至圣职业部的问题集 由教宗英诺森十二世确定训令中所有条款 |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二):阎当主教1699年 1 月11日致信夏尔莫的信 |
译者按 |
致读者 |
阎当主教1699年1月11日致信夏尔莫的信 1700年4月抵达巴黎 此信揭示李明神父关于中国古代宗教观之谬论 |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三):法国耶稣会士郭弼恩神父《1692 年康熙宽容天主教传教诏令史》译文 |
译者按 |
上卷 |
下卷 |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四)《一位索邦大学博士的日记》(节译) |
译者按 |
编者M.A.Gazier导读(节选) |
1700 年日记 |
中国礼仪之争文献(五):《维基百科法文条目:杨森主义(Jansénisme)》 |
译者按 |
1.杨森主义的定义问题 |
2.杨森主义的起源 |
2.1 特兰托会议中的圣宠问题 |
2.2 法国的奥古斯丁主义:圣西昂和阿诺德家族(Les Arnauld) |
3.在法国发生关于《奥古斯丁》的论战 |
4.五个命题 |
5.杨森派和莫利纳派的论战 |
6.帕斯卡与外乡人运动 |
7.杨森派在政治上的对立 |
8.教会大和解时期 |
9.大和解时期结束后的新迫害 |
10.《论上帝独子》和大申诉时期 |
11.杨森运动的普及 |
12.高等法院中的杨森派 |
12.1 杨森派和高等法院的联合 |
12.2 18 世纪高等法院暴动中杨森派的因素 |
13.杨森主义和法国大革命 |
13.1 杨森派在《教会公民组织法》中扮演的角色 |
13.2 杨森派被明显夸大的历史角色 |
14.法国之外的杨森派 |
14.1 鲁汶 |
14.2 荷兰 |
14.3 意大利 |
15. 19 世纪的杨森主义? |
主要人物事件编年表 |
参考文献 |
一.外文档案和报刊索引 |
二. 外文原始文献和研究专着 |
三.古籍和原始文献 |
四.中文译着、中文研究专着以及学位论文 |
五.中文期刊、集刊以及论文集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中国“隐形冠军”型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分析 ——以ABC公司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
1.2.1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
1.2.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2 理论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隐形冠军理论”的基本概念 |
2.1.1 “隐形冠军”的理论概述 |
2.1.2 “隐形冠军”的战略概述 |
2.2 “国际化战略理论”模式及基本类型 |
2.2.1 国际化理论概述 |
2.2.2 企业国际化的路径模式 |
2.2.3 企业国际化的实现方式 |
2.3 “隐形冠军”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理论模型 |
3 ABC的国际化现状与环境分析 |
3.1 ABC的公司背景 |
3.1.1 ABC的公司介绍 |
3.1.2 ABC的产品介绍 |
3.2 ABC的国际化进程和动因分析 |
3.2.1 ABC的国际化市场进程 |
3.2.2 ABC的国际化动因分析 |
3.3 ABC的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
3.3.1 ABC的国际化宏观环境分析 |
3.3.2 ABC的国际化内部环境分析 |
3.3.3 ABC的国际化SWOT分析 |
3.4 ABC的国际化成长路径分析 |
3.4.1 ABC国际化的贸易进入模式 |
3.4.2 ABC国际化的直接投资进入模式 |
3.4.3 ABC国际化的国际战略联盟进入模式 |
4 其他“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
4.1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化案例-Heidelberger印刷机 |
4.1.1 海德堡隐形冠军国际化战略的维度分析 |
4.1.2 对本文的借鉴 |
4.2 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化案例-威视监控设备 |
4.2.1 海康威视的隐形冠军国际化战略的维度分析 |
4.2.2 对本文的借鉴 |
5 隐形冠军企业国际化的四个维度及风险防范和政策保障 |
5.1 持续不断的创新-产品的突破 |
5.1.1 ABC的创新与突破 |
5.1.2 ABC的持续创新之路 |
5.2 锲而不舍的专注-用传统数码来突破数码印刷 |
5.2.1 印刷行业的现状 |
5.2.2 现有传统印刷VS数码印刷的SWOT分析 |
5.2.3 ABC的出路 |
5.3 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与网络 |
5.3.1 ABC的客户关系的管理 |
5.3.2 ABC的客户关系的维系 |
5.3.3 ABC的全球客户网络建立 |
5.4 企业发展中时刻保持国际化的视野 |
5.4.1 ABC的生产国际化 |
5.4.2 ABC的全球战略 |
5.4.3 ABC全球化战略的发展方向 |
5.5 ABC的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防范和政策保障 |
5.5.1 风险防范 |
5.5.2 政策保障 |
6. 结论与启示 |
6.1 本文的研究结果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河北正元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河北正元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
2.1.1 政治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印刷行业环境分析 |
2.2.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分析 |
2.2.2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2.2.3 买方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2.2.4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2.5 替代品的威胁 |
2.3 河北正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2.3.1 面临的机遇 |
2.3.2 面临的挑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河北正元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概述 |
3.2 企业资源分析 |
3.2.1 实物资源分析 |
3.2.2 财务资源分析 |
3.2.3 组织资源分析 |
3.2.4 人力资源分析 |
3.2.5 文化资源分析 |
3.3 企业能力分析 |
3.3.1 管理能力分析 |
3.3.2 生产运作能力分析 |
3.3.3 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
3.3.4 产品研发能力分析 |
3.3.5 企业独特竞争力分析 |
3.4 企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
3.4.1 优势 |
3.4.2 劣势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河北正元集团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
4.1 SWOT 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1.5 SWOT 综合分析 |
4.2 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 |
4.2.1 战略指导思想 |
4.2.2 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 |
4.2.3 战略方针 |
4.2.4 战略目标 |
4.3 发展战略选择 |
4.4 战略重点及阶段划分 |
4.4.1 战略重点 |
4.4.2 战略阶段划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河北正元集团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5.1 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破解企业体制机制发展瓶颈 |
5.1.1 不断推进企业组织架构和机制变革 |
5.1.2 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步伐 |
5.1.3 完善 ERP 管理系统和管理方式 |
5.2 以政策导向为主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业务扩张步伐 |
5.2.1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布局 |
5.2.2 加快项目建设做大企业经济总量 |
5.2.3 适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聚 |
5.3 从客户为中心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
5.3.1 明确目标市场定位 |
5.3.2 实施品牌化产品策略 |
5.3.3 加大对大客户的攻关力度 |
5.4 从互利双赢为目标加强战略联盟与合作 |
5.4.1 加强与合资方巩固战略联盟关系 |
5.4.2 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友好合作关系 |
5.4.3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友好协作 |
5.4.4 加强与科研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
5.4.5 加强与各级政府交往与协作 |
5.5 以构建企业文化为灵魂全面提升企业凝聚力 |
5.5.1 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 |
5.5.2 企业文化必须营造温馨美好的留人环境 |
5.5.3 企业文化塑造必须与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相关联 |
5.5.4 企业文化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凝聚向心力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是中国印刷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
二、当前中国印刷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三、扩大全球印刷交流合作, 实现中国印刷业的可持续发展 |
(7)中国印刷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印刷业拓展海外市场的现状 |
二、港资企业在经营中知难而行 |
1. 人民币升值问题 |
2. 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 |
3. 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 |
4.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
5. 原材料和资源价格的上涨 |
6. 两税合一的影响 |
三、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特点 |
1. 地缘优势助力外单业务 |
2. 中介机构更为活跃 |
3. 间接出口空间巨大 |
四、迎接挑战, 印刷企业的转型、转移与升级 |
1. 积极转型 |
2. 区域转移 |
3. 主动升级 |
五、积极作为, 印刷协会的责任 |
1. 推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
2. 推动建立联动机制 |
(8)中国印刷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印刷业拓展海外市场的现状 |
二、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特点 |
1. 地缘优势助力外单业务 |
2. 中介机构更为活跃 |
3. 间接出口空间巨大 |
三、迎接挑战, 印刷企业的转型、转移与升级 |
1. 积极转型 |
⑴提供增值服务 |
⑵向产业链上游拓展 |
⑶走入产业链下游, 生产终端产品 |
2. 区域转移 |
3. 主动升级 |
⑴技术升级 |
⑵产品质量升级 |
⑶管理升级 |
⑷设备升级 |
四、积极作为, 印刷协会的责任 |
1. 推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
2. 推动建立联动机制 |
(9)香港HW公司内地市场营销策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 |
国内外营销策略理论研究现状 (三) |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 |
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香港HW公司内地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一) |
香港HW公司简介 (二) |
香港HW公司的企业环境分析 (三) |
香港HW公司的行业环境分析 二、香港HW公司SWOT分析 (一) |
内地市场机会分析 (二) |
内地市场威胁分析 (三) |
香港HW公司内部优势分析 (四) |
香港HW公司内部劣势分析 (五) |
香港HW公司SWOT分析总结 三、香港HW公司内地市场的STP战略 (一) |
香港HW公司内地市场的营销目标 (二) |
内地印刷市场细分 (三) |
香港HW公司目标市场的选择 (四) |
香港HW公司产品市场定位 四、香港HW公司内地市场营销策略的定位 (一) |
产品策略的定位 (二) |
价格策略的定位 (三) |
营销渠道策略的定位 (四) |
促销策略的定位 五、香港 |
HW公司内地市场营销策略实施重点 (一) |
完善营销组织结构 (二) |
加强营销组织管理 (三) |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四) |
重视营销策略的控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10)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理论概述 |
1.2.1 发展战略理论 |
1.2.2 区位优势理论 |
1.3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 |
2.1 国内外印刷业发展概况 |
2.1.1 全球印刷业的发展现状 |
2.1.2 中国印刷市场概况及特点 |
2.2 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2.2.1 安徽印刷业基本情况 |
2.2.2 安徽印刷业与其它省份印刷业的比较 |
2.2.3 安徽省印刷业的主要特点 |
2.3 安徽印刷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1 经济总量小,产业规模不大 |
2.3.2 区域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较不平衡 |
2.3.3 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特色不明显 |
2.3.4 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技术工人缺乏 |
2.3.5 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 |
第三章 安徽印刷产业状况分析 |
3.1 安徽省印刷产业结构分析 |
3.1.1 不同管理类别的印刷企业各项指标分析 |
3.1.2 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印刷企业各项指标分析 |
3.1.3 不同规模的印刷企业结构分析 |
3.2 安徽省印刷产业区域布局、市场状况分析 |
3.2.1 安徽省印刷产业的区域布局状况 |
3.2.2 安徽印刷业的市场状况 |
3.3 安徽省印刷业设备状况分析 |
3.3.1 安徽印刷产业装备数量分析 |
3.3.2 安徽省印刷产业装备区域和特点分析 |
第四章 安徽印刷业发展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安徽印刷业的政治环境 |
4.1.2 安徽印刷业的经济环境 |
4.1.3 安徽印刷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分析 |
4.1.4 安徽印刷业的技术环境分析 |
4.2 安徽省印刷行业环境分析 |
4.2.1 现有的竞争格局 |
4.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4.2.3 替代品的威胁 |
4.2.4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
4.2.5 供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
4.3 安徽印刷业的SWOT分析 |
4.4.1 优势分析 |
4.4.2 劣势分析 |
4.4.3 机会分析 |
4.4.4 威胁分析 |
第五章 安徽印刷业发展对策 |
5.1 安徽印刷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
5.1.1 安徽印刷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5.1.2 安徽印刷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
5.2 安徽印刷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
5.2.1 借鉴国内印刷业发展的成功模式 |
5.2.2 安徽印刷业的行业发展对策措施 |
5.2.3 安徽印刷企业自身发展的对策措施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四、中国印刷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媒介即讯息”命题的再思考:印刷文化视域下的宋明儒学发展研究[D]. 徐思凡. 厦门大学, 2019(07)
- [2]中国礼仪之争和路易十四的法国(1640-1710):中国天主教史钩沉[D]. 谢子卿.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8)
- [3]中国“隐形冠军”型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分析 ——以ABC公司为案例[D]. 赵晶.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7)
- [4]河北正元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文新. 燕山大学, 2014(01)
- [5]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J]. 于永湛. 广东印刷, 2009(01)
- [6]中国印刷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考[J]. 武文祥. 印刷杂志, 2008(09)
- [7]中国印刷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考[J]. 武文祥. 广东印刷, 2008(04)
- [8]中国印刷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考[J]. 武文祥. 印刷经理人, 2008(05)
- [9]香港HW公司内地市场营销策略选择[D]. 钟启勇. 兰州大学, 2008(01)
- [10]安徽印刷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吴鹏. 合肥工业大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