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施工模式 - 带密封层的平屋顶

安全施工模式 - 带密封层的平屋顶

一、安全建筑的模式—带有密封层平屋顶(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1](2021)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提升改造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向“存量优化”的模式转变,2019年,国务院正式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国家政策,住宅楼的提升改造也逐渐成为建筑学学科关注的新焦点。但在政府主导的老旧住宅楼改造过程中,往往缺少合理科学的指导,改造方式往往呈现出表面、同质、不可持续化,破坏了原有场所的记忆和文化。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的改造老旧小区,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老旧住宅楼更新改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西安市不同年代建成的老旧住宅楼和改造现状进行大量的调研,明晰了西安市老旧住宅楼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以笔者实际参与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改造的实际工程为例,分析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与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居民访谈、图表分析等方法对其住宅单体、室外环境、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住人群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制定老旧住宅楼改造提升的原则和目标;分别从户内空间改造(厨卫空间、起居空间、阳台空间的改造)、公共空间改造(增设电梯、公共楼梯间改造、安装门禁)以及建筑外围护结构改造(节能改造设计、建筑外立面整治、外立面形象设计)三个层面,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进行提升改造设计和施工,并总结其相应的提升改造策略。最后,论文归纳和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期望能够对今后老旧住宅楼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齐子航[2](2021)在《基于村民自建的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满足当下乡村的生活生产所需,关中地区村民多采用轻钢结构结合常见建筑材料在既有砖混民居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加建。尽管目前已有一些相对成熟的加建做法,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指导、系统的建构逻辑和良好的建造工艺,村民的自主加建实践中多出现加建部分风貌协调性不佳、功能实用性不高、居住舒适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从村民自建的视角出发,以关中地区民居建筑加建调研实例为基础,结合建筑学科相关理论就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技术形态一体化设计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进一步优化。首先,本文以关中五市一区十三个村子基于既有砖混民居的自主加建实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对该地区加建类型建立初步认知,明确包括采光天窗、储物棚、羊舍、防渗屋顶、遮阳雨棚在内的五种较为普遍的村民自主加建类型及其中应用的轻钢结构加建技术方法,并进一步归纳总结自主加建实践中存在的结构技术问题。其次,分别就以上五种加建类型中更能体现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空间矛盾的羊舍、储物棚和居住性能提升需求的采光天窗这三种加建类型作为典型展开研究。从村民和施工队这两种不同的施工主体出发,选取其中技法相对成熟的五个本土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将不同加建类型中所应用的值得借鉴的轻钢构造做法及其结构形式表达手法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就调研中普遍存在的加建建筑与既有民居建筑交接处的技术问题和由加建引发的加建建筑自身围护界面交接处的构造技术问题进行优化,针对前者,以屋面连接和墙面连接的构造做法为主;针对后者,以加建建筑与墙体交接和与地面交接处的构造做法为主。最后,结合文章第三章中提出的值得借鉴的构造技术及第四章中改良后的连接技术,以关中既有民居建筑加建中的储物棚、羊舍和采光天窗为例,从位置选择、功能空间优化和建筑性能提升三个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总结出一套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模式,以期对该地区村民自主加建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李泽宇[3](2021)在《关中地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营建技术研究 ——以蒲城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文中提出乡村公共建筑是乡村公共生活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等政策的重要实施内容。目前乡村公共建筑在经济、适用与文化传承方面多存在难以平衡的问题,使得乡村公共建筑难以发挥其实际使用与乡村振兴示范的作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其根源在于,在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制发展的经济模式下,受制于经济因素,乡村营建方式与理念对于建造体系工业化仍处于适应阶段。因此,在乡村经济短时间内不可改变的情况下,寻找适宜当代乡村公共建筑的营建技术显得至关重要。乡村公共建筑的建造活动多具有政府主导、专业参与的特征,且与乡村公共生活连接紧密,具有研究乡村营建方法的基础。本文依托的案例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是此类典型项目,具有代表性。论文首先阐述了关中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结合对蒲城县苏坊镇各村公共建筑的调研走访,从营建主体、建材选用、构造处理于空间形式四个方面梳理了当前乡村公共建筑的营建现状,提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体现出基于传统建筑美学形式、实用理性与盲从心理的营建特征,发现当代乡村公共建筑存在围护结构缺乏基本构造处理、营建技术经济性差、建筑形式呆板等问题,提出结合传统经验与当代乡村营建体系的观点。其此,从营建材料的选型出发,对比传统营建材料的使用特征与当代不适宜因素,基于案例分析其当代的适用性。其次通过传统构造处理方式的回顾与梳理,分析关中乡村地区材料使用的基本特征,明晰其营建理念下的营建技术选用依据,为后文营建技术选型与探索做基础依托。最后,从营建技术的选用依据出发,从空间形式、构造技术两方面,提出适宜当代营建体系的营建技术选型。结合党定村设计实践,分析其营建技术的适宜特征,结合具体方案给出优化设计,完成研究闭环。本文全文约74000字,图、表150余幅。

吴艺婷[4](2021)在《关中民居建筑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淡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西北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10%。关中地区三季干旱、夏季暴雨,降雨时空、地域分配不均,总体水资源较为匮乏。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关中民居的空间形态呈现集中化趋势、用水模式呈现复杂化趋势、污水排放呈现管道快排趋势,导致雨水集用低效、排水层次缺乏、涉水部位耐久性差、水文循环破坏、缺乏成体系的涉水基础设施等问题日益凸显,发展与环境矛盾日益增强,节水行动迫在眉睫。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关中民居的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关中民居为研究对象,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出发,综合建筑学、给排水等学科专业知识,通过文献查找、实地观察、数据测量等形式进行涉水现状分析,从传统生态节水智慧的现代应用和现代通用节水技术本土化两个层面提出解决思路,最后针对典型户既有民居进行生态节水设计实践,整合并应用前文提出的生态节水技术,营造民居的局部生态水循环,为今后关中民居节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提出问题。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目的、研究方法及框架。第二章:分析问题。首先对关中民居的整体涉水现状进行调研,根据不同时期的雨水利用特点将其分为用水自平衡消解模式和管道优先的排水模式两种。其次从用水现状、排水现状、储水现状、生态涉水现状和节水现状五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总结出用水循环效率低、排水层次缺失、储水性能下降、涉水部位耐久性差、生态节水效率低等问题,初步提出关中民居的节水设计目标与研究思路。第三、四章:解决问题思路一,传统生态节水智慧提炼及现代应用。通过关中传统民居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的分析,总结出五项建筑节水设计理念——循环多用的用水理念、逐级汇水的排水理念、优先集水的储水理念、水分微循环的生态理念、用水自平衡的节水理念。由于用水需求的复杂化转变、空间布局的集中化转变,我们在借鉴传统生态节水智慧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应该借鉴其应对干旱气候的方式,分析其与现代建构之间的矛盾点及其与现代应用之间的联系,探索传统生态节水智慧与现代民居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五章:解决问题思路二,现代通用节水技术的本土化适应设计。分析关中民居生态节水营建的内在需求,融入低影响开发等雨洪管理思想,将现代通用节水技术本土化,从用水、排水、储水、生态涉水和节水五个方面探究生态节水构造与民居的结合方式,优化建筑涉水部位,提升涉水循环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第六章:设计实践。建立民居内部的生态节水整体循环系统,应用第四、五章的生态节水技术,将其与民居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出一个完整的节水设计方案,并对提升要点进行图解分析。第七章:结论。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建筑节水是绿色建筑发展中重要一环,生态技术投资较小,潜力巨大,前景可观,有利于节约水源、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营造理想的生态民居空间,对于关中传统民居生态节水经验的科学机理传承及现代应用、实现民居生态节水性能优化、改善农村环境具有一定意义。

赵睿祺[5](2021)在《关中南堡寨村民居更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为乡村民居建设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现有多数传统聚落更新改造盲目追求现代化空间模式与营建体系,忽视了传统民居自身的地域文化与空间特色,带来了村落原有风貌消逝、空间形制破坏和生态性能缺失等问题。为传承地域文化、提升居住体验、促进乡村发展,亟待建筑师加强对乡村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策略的研究。关中乡村民居存量巨大,在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更新改造等一系列问题,而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王曲南堡寨村虽已荒废,但其基本格局和多数建筑尚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以关中南堡寨村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调查问卷、归纳分析等方法,梳理南堡寨村传统民居聚落和建筑空间模式的形态特征,分析其更新发展的现状与功能转换的可行性,为该村更新设计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其次,从“建筑空间、建筑结构、性能提升”三个层面,全面分析各自影响因素下南堡寨村更新设计策略的作用肌理,分项凝练关中民居的更新设计策略。其中,在建筑空间的更新策略中,剖析了主要功能空间的可变性与辅助功能的模块化;在建筑结构的更新策略中,探析了承重结构的置换、适配与围护结构不同界面的优化组合形式;在性能提升策略中,解析了对光、热、雨的应答策略。最后,以南堡寨村南寨门片区为实践对象,吸取关中地区袁家村的成功经验,以提出的更新设计策略为指导进行设计实践和运用,构建了一套“传统与现代、空间与结构、文化与绿色、性能与品质”有机融合的民居更新设计模式。在中国唐村旅游开发项目全面启动的大背景下,南堡寨村荒废传统民居的更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通过对南堡寨村民居更新设计策略的研究,可实现乡村的重生与可持续发展,使传统民居的价值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为关中地区类似需要转型的乡村民居更新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郝帅[6](2021)在《邯郸平原地区农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以尚璧镇区域村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我国农宅多以自建房为主,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缺乏相应的节能设计标准和理论指导,建造水平相比于城市较为落后,农宅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较差,导致农宅冬季室内热量流失较大,室内热环境较差,无法满足人体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对于农宅的室内热环境及舒适程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在保证农宅室内热环境处于舒适范围的情况下,将能耗降到最低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邯郸平原地区尚璧镇农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现有的热环境评价方法进行讨论和梳理,根据国内外主要热环境评价标准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对其是否适用于农宅进行比对和验证,从中选出适用于邯郸平原地区农宅特点的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其次,通过对邯郸平原地区农宅的走访调研得知,由于对住宅的室内环境舒适性、节能认识不足以及缺乏经济基础,导致目前该地区农宅存在层高较高、体型系数较大、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较高,能耗损失较为严重等问题。通过对邯郸平原地区农村实地衣阻调研与资料分析,得出该地区冬季服装热阻的取值为1.92clo。再次,对邯郸平原地区农宅进行室内热环境实测。选取邯郸平原地区尚璧镇不同年代的8户典型的农宅,于冬季大寒日,对上述8户农宅的堂屋、卧室进行连续四天的室内热环境实时测试、记录,得出邯郸平原地区冬季大寒日农宅室内温度范围为6℃-18℃。最后,本文通过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对邯郸平原地区典型性农宅进行建模和模拟实验,通过单因素分析法以及第三章介绍专家打分法综合对邯郸平原地区冬季采暖能耗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得出6个影响较高因素:屋顶构造、外墙构造、建筑层高、外窗传热系数、附加阳光间进深、建筑朝向,并对6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通过极差、方差分析得出6项冬季能耗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最优水平搭配方案以及各因素对于冬季采暖能耗影响的显着性水平。文章对邯郸平原地区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得出处于舒适范围内的温度区间,通过Energyplus软件模拟并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农民居住习惯综合分析,提出既符合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又符合冬季采暖能耗最低的邯郸平原地区农宅优化设计方案,为寒冷地区农宅室内热舒适环境和能源消耗以及绿色农宅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佟林芝[7](2021)在《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沧州农村地区响应上级号召,展开乡村振兴建设,随着居民生活行为的丰富以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住宅空间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目前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存在布局、功能上的不合理,不适应;缺乏应对产业转变的弹性设计;地域性与人性化考虑不足等问题。沧州地区农村住宅存量大、分布广,推倒重建与重新集中规划全面实现较为困难,因此针对既有住宅的优化重要而迫切。本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现状住宅演变规律与机制的总结提炼,以满足使用者需求为目标,提出坚实可行的针对性优化策略,为当地住宅的优化提供技术路线和模式参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既有住宅的空间布局、平面功能、空间构成要素开展调查;2,归纳农村住宅空间布局,功能空间,空间构成要素方面的演变规律以及居住模式,地域条件,材料技术对住宅空间发展的影响;3,立足于现状问题,针对住户居住需求,结合地域条件与材料技术,对住宅空间布局,平面功能,以及空间构成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在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空间构成要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4,选取生活居住型、经营服务型典型农宅具体案例进行改造和更新的方案优化设计。本文从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使用现状入手,总结出农宅空间演变规律与各时期住宅中的共性和基本性问题;归纳出影响农村住宅演变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演变过程中的有效措施提出住宅在空间布局,功能空间,空间构成要素三个方面的优化策略;确定了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的技术路线;对研究提出不足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农村住宅建设以及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郑倩[8](2021)在《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综合节能改造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住宅存量背景下,随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国许多城市展开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工作,但是改造时往往缺少对当地气候特征的准确判断,且节能改造部位主要为外墙、屋顶、外门窗等,忽视对其他部位的考虑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造成节能改造效果不佳,改造缺乏地域性,难以满足居民舒适度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节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节能改造”理念,以建筑围护体系为主要改造对象,兼顾外立面附属构件修缮、住栋周边环境整治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提升住区整体品质。并且在既有住区改造过程中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介入改造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保证改造效果。本文以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气候分析软件,依据北方寒冷地区气候特点,提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适宜性综合节能改造策略,接着综合考虑热舒适性与能耗性能,运用能耗分析软件对节能改造策略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验证。(1)通过标准规范梳理、设计图纸统计、现场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分析四种方法对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既有住宅现状和居民室内热舒适现状进行调查。(2)采用气候分析软件Climate Consultant,得到适宜北方寒冷地区六个典型城市的被动式策略,并对各项策略的各月有效性指数进行分析。将调研得出的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室内热舒适现状问题与被动式策略相互印证,结合调研得出的建筑各层级现状问题并且引入国内外优秀改造经验,提出了应对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热、过渡季温差大的设计策略。(3)选取前文定性节能改造策略中提到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屋顶平改平技术、门窗更换技术、遮阳技术,借助可持续能耗分析软件De ST,建立大连市典型住宅建筑计算机模型,对模型进行量化计算。对各单项改造技术改造前后全年能耗情况及室内自然温度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单项节能改造方案。将以上4个主要的设计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出不同的组合方案,通过模拟确定节能效果最佳的围护结构组合方案,并对四种设计因素对住宅能耗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最后从经济性、节能效果两方面对方案进行比较,为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方法和思路。

刘畅[9](2021)在《银川地区移民新村民居绿色更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十二五期间,宁夏中南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人民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了大量的现代新民居建筑。移民不仅仅涉及居住地的变迁,也有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等诸多适应问题。面对短时间内的快速规划与建设,移民新村民居并未关注传统民居中地域文化的应用,生态技术也未得到有效的应用。在乡村振兴与大力推广绿色生态民居的新形势下,曾经的新民居在功能、环境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在这些背景下,为了避免民居自发性更新产生更多的民居问题,所以,亟需对现有移民新村民居展开研究,探究新村民居未来发展的新模式,使建筑有更高质量的发展。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专项课题三“西北荒漠区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的支撑下[1],本论文以移民新村民居绿色更新设计为目的,首先对银川地区移民的传统民居进行研究,以其绿色营建模式为关注点,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总结整理传统民居营建模式;其次对银川周边地区的移民新村民居进行调研,整理其基本的建筑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再次,从地域文化、村落规划以及建筑单体层面对移民新村民居进行生态性能的研究,并以绿色性能模拟软件为辅助研究工具,发掘和总结移民新村民居现有营建策略;最后,结合当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以及前文分析,对移民新村民居提出绿色更新设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解读当地生态示范新村案例,研究其对传统民居的应用与创新,以期得出适合银川地区移民新村绿色更新改造的优解,为当地新村民居的更新提供参考,也为以后移民新村的建设提供理论的支持。

李珍妮[10](2021)在《济源市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国面临着能源和环境的共同压力,各行各业都开始探索绿色节能的发展道路。有研究表明,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十三五规划将建筑节能上升到国家高度。北方农村住宅由于量大面广,受地区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建筑节能工程推进较为缓慢,因能耗高、节能潜力巨大而成为全面实现建筑节能的突出短板。论文以河南省济源市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经过对当地农村住宅的深入调研,采用主观调查问卷、居民访谈和客观测试等方法,综合评价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和能耗现状。调研发现该地区大多数农村住宅缺少保温隔热构造,冬季主要房间的平均温度低至4℃,夏季主要房间的平均温度高达29℃,确实存在夏热冬冷,室内热环境差,采暖制冷能耗高的问题。论文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和主观感受等因素,主要从优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改善夏季自然通风两方面对既有农宅提出节能改造措施,进而探索该地区新农宅的节能设计方案。论文最后利用斯维尔绿色节能系列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分析新旧民居的室内自然通风、暖通负荷和热舒适比例,验证农宅改造和新民居设计方案的节能效果。

二、安全建筑的模式—带有密封层平屋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全建筑的模式—带有密封层平屋顶(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提升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城市发展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1 概念解析
        1.2.2 研究对象
        1.2.3 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西安市老旧小区现状及改造现状研究
    2.1 西安市住宅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2.1.1 西安市城市发展概况
        2.1.2 西安市城市住宅建设概况
        2.1.3 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2.2 西安市老旧小区现状调研及特点分析
        2.2.1 调研目的
        2.2.2 调研对象的选择
        2.2.3 1949-1978 年老旧小区现状调研
        2.2.4 1979-1989 年老旧小区现状调研
        2.2.5 1990-2000 年老旧小区现状调研
        2.2.6 西安市老旧小区特点分析
    2.3 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调研
        2.3.1 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政策
        2.3.2 西安老旧小区改造现状
        2.3.3 西安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总结
    2.4 小结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现状
    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及其社区发展概况
        3.1.1 社区概况
        3.1.2 社区居民概况
    3.2 住宅楼概况
        3.2.1 住宅建设年代
        3.2.2 住宅楼类型
        3.2.3 住宅楼层数
        3.2.4 住宅楼结构
        3.2.5 住宅楼户型
    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家属楼调研及分析
        3.3.1 户型现状
        3.3.2 外立面现状
        3.3.3 屋顶现状
        3.3.4 公共空间现状
        3.3.5 室外环境现状
    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访谈调研及分析
        3.4.1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
        3.4.2 居民改造意愿
        3.4.3 户内使用问题
        3.4.4 改造意向调查
    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家属楼主要存在的问题
        3.5.1 功能适应性层面
        3.5.2 住宅便利性层面
        3.5.3 住宅物理性能层面
        3.5.4 安全层面
        3.5.5 公共服务设施层面
        3.5.6 住宅楼改造可能出现的问题
    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改造设计工作机制
        3.6.1 角色定位
        3.6.2 社区建筑师在改造中的作用
    3.7 小结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户内空间改造
    4.1 户内空间的改造原则
        4.1.1 改善户型布局
        4.1.2 挖掘原有空间潜力
        4.1.3 满足住户需求
    4.2 户内空间改造案例分析
    4.3 户内空间改造设计
        4.3.1 厨卫空间的改造
        4.3.2 起居空间的改造
        4.3.3 阳台空间的改造
    4.4 户内空间改造的策略总结
        4.4.1 厨卫空间改造策略
        4.4.2 起居空间的改造策略
        4.4.3 阳台空间改造策略
    4.5 小结
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公共空间改造
    5.1 公共空间改造原则
        5.1.1 改善公共空间整体环境
        5.1.2 满足无障碍使用要求
        5.1.3 增强公共空间安全性
    5.2 公共空间改造案例分析
    5.3 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5.3.1 加建电梯
        5.3.2 公共楼梯间改造设计
        5.3.3 安装门禁系统
    5.4 公共空间改造的策略总结
        5.4.1 根据住宅特点,加建电梯
        5.4.2 综合性改造公共楼梯间
        5.4.3 更换及补充设施设备
        5.4.4 制定公共空间管理制度
    5.5 小结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外围护结构改造
    6.1 住宅楼外围护改造的原则
        6.1.1 提高居住舒适性,节能减排
        6.1.2 提升外立面形象
        6.1.3 延续小区历史文脉
    6.2 住宅外围护结构改造案例分析
    6.3 住宅外围护结构改造设计
        6.3.1 节能保温改造
        6.3.2 住宅外立面整治
        6.3.3 外立面形象设计
    6.4 住宅楼外围护改造的策略总结
        6.4.1 延续场所历史文脉
        6.4.2 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6.4.3 改造应适宜且经济
        6.4.4 考虑居民实际需求
        6.4.5 结合城市形象与小区特色
        6.4.6 制定外立面管理机制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对本文研究内容的总结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致谢
附录
图录
表录
参考文献

(2)基于村民自建的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2.3 相关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
        1.5.2 实地调研
        1.5.3 归纳演绎
    1.6 研究框架
2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加建现状调研与分析
    2.1 关中地区及其民居建筑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民居建筑概况
    2.2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加建动因
        2.2.1 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
        2.2.2 建筑材料的变化
        2.2.3 结构体系的变化
    2.3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加建基础调研
        2.3.1 调研简述
        2.3.2 加建类型
        2.3.3 加建实例
        2.3.4 现状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典型实例研究
    3.1 案例一:采光天窗——帅家村村民自建实例
        3.1.1 位置选择
        3.1.2 遮阳构造
        3.1.3 形式与结构
    3.2 案例二:采光天窗——解放村施工队建造实例
        3.2.1 位置选择
        3.2.2 保温隔热构造
        3.2.3 形式与结构
    3.3 案例三:储物棚——韦庄村村民自建实例
        3.3.1 位置选择
        3.3.2 加固构造
        3.3.3 形式与结构
    3.4 案例四:储物棚——槐花村施工队建造实例
        3.4.1 位置选择
        3.4.2 排水构造
        3.4.3 形式与结构
    3.5 案例五:羊舍——南寨村村民自建实例
        3.5.1 位置选择
        3.5.2 漏粪构造
        3.5.3 形式与结构
    3.6 小结
4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中的连接构造技术优化
    4.1 承重结构连接构造技术优化
        4.1.1 钢材与钢材的连接
        4.1.2 钢材与地面的连接
    4.2 围护结构连接构造技术优化
        4.2.1 屋脊连接
        4.2.2 屋面板连接
        4.2.3 墙面板连接
        4.2.4 墙角包边连接
    4.3 与既有民居建筑墙体连接构造技术优化
        4.3.1 钢材与墙面连接
        4.3.2 加建建筑屋面与既有建筑墙面连接
        4.3.3 加建建筑屋脊与既有建筑墙顶连接
        4.3.4 加建建筑墙面与既有建筑墙顶连接
    4.4 小结
5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优化设计
    5.1 典型户基本情况及加建设计思路
        5.1.1 选取典型户
        5.1.2 加建设计目标
    5.2 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设计
        5.2.1 采光天窗设计
        5.2.2 储物棚设计
        5.2.3 羊舍设计
    5.3 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工作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一: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案例调研
致谢

(3)关中地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营建技术研究 ——以蒲城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传统乡村营建体系的消失
        1.1.2 当代乡村营建体系存在困境
        1.1.3 当代乡村营建体系仍有较强生命力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关中地区乡村社区服务中心营建现状
    2.1 关中地区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区位概述
        2.1.2 自然环境特征
        2.1.3 社会文化基础
        2.1.4 经济基础条件
    2.2 关中地区社区服务中心的营建现状
        2.2.1营建主体梳理
        2.2.2 空间布局形式
        2.2.3 材料选用梳理
        2.2.4 构造处理现状
    2.3 关中地区社区服务中心现状特征归纳
        2.3.1 现状特征归纳
        2.3.2 现状问题的具体体现
3.关中地区乡村营建技术的挖掘
    3.1 关中地区乡村营建材料的挖掘
        3.1.1 传统营建材料的挖掘
        3.1.2 现代营建材料的挖掘
        3.1.3 新型营建材料的挖掘
    3.2 关中地区乡村构造技术的挖掘
        3.2.1 传统构造技术的挖掘
        3.2.2 当代构造技术的探索
    3.3 关中地区乡村公共建筑空间形式挖掘
        3.3.1 传统公共建筑布局形式特征
        3.3.2 传统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特征
    3.4 关中地区乡村适宜营建技术汇总
        3.4.1 结构体系的选型因素
        3.4.2 结构体系的选用趋势
        3.4.3 营建理念的适宜性原理浅析
4.关中地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营建技术选型
    4.1 当代公共建筑营建技术选型依据
        4.1.1 复合功能下的空间形式需求
        4.1.2 经济技术限制下的构造处理需求
        4.1.3 乡村地域文化的回应需求
    4.2 空间形式选型
        4.2.1 院落布局形式选型
        4.2.2 建筑形态选型
    4.3 营建技术选型
        4.3.1 屋顶营建技术研究
        4.3.2 墙体营建技术研究
5.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设计实践探索
    5.1 项目概述
        5.1.1 项目背景
        5.1.2 党定村基本信息
        5.1.3 原党定村公共建筑现状及问题
    5.2 设计实践概况
        5.2.1 地域文化的回应
        5.2.2 营建技术
        5.2.3 方案的不足与优化
    5.3 总结与反思
6.总结与结语
    6.1 论文创新点及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研究生期间所做工作及成果
致谢

(4)关中民居建筑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问题——水资源紧缺与洪涝灾害频发并存
        1.1.2 现实问题——水循环破坏与涉水设施缺乏贯通
        1.1.3 发展问题——快速的建设与环境恶化矛盾增强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2.3 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本研究视角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归纳法
        1.5.2 实地调查法
        1.5.3 归纳对比法
        1.5.4 综合研究法
    1.6 研究框架
2 关中既有民居涉水现状与问题研究
    2.1 关中既有民居营建背景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降雨特征概况
    2.2 关中既有民居涉水现状调研
        2.2.1 典型民居整体涉水现状
        2.2.2 用水现状调研
        2.2.3 排水现状调研
        2.2.4 储水现状调研
        2.2.5 生态涉水调研
        2.2.6 节水现状调研
    2.3 关中既有民居涉水问题总结
        2.3.1 用水循环缺乏、集用低效
        2.3.2 排水层级缺失、构造不通
        2.3.3 储水性能下降、缺乏净化
        2.3.4 生态涉水缺失、耐久性差
        2.3.5 生态节水低效、连贯性差
    2.4 关中民居节水设计目标
        2.4.1 改善用水方式
        2.4.2 争取逐级排水
        2.4.3 改善生态涉水
        2.4.4 实现生态节水
    2.5 本章小结
3 关中传统民居生态节水智慧梳理
    3.1 循环多用的用水理念
        3.1.1 用水水源
        3.1.2 用水需求
        3.1.3 给水方式
    3.2 逐级汇水的排水理念
        3.2.1 屋面雨水排放
        3.2.2 院落雨水排放
        3.2.3 街巷雨水排放
        3.2.4 生活污废水排放
    3.3 优先集水的储水理念
        3.3.1 水窖
        3.3.2 水瓮
        3.3.3 涝池
    3.4 水分微循环的生态理念
        3.4.1 墙体基础防潮
        3.4.2 地面透水铺装
        3.4.3 景观植被种植
    3.5 用水自平衡的节水理念
        3.5.1 非传统水源利用
        3.5.2 涉水设施连贯性
        3.5.3 生态性节水措施
    3.6 本章小结
4 传统生态节水智慧的现代应用研究
    4.1 传统生态节水智慧与现代建构之间的矛盾
        4.1.1 节水技术的进步
        4.1.2 用水需求的转变
        4.1.3 生态节水的要求
    4.2 传统生态节水智慧与现代应用之间的联系
    4.3 传统生态节水智慧在现代民居中的应用研究
        4.3.1 传统排水智慧的现代应用研究
        4.3.2 传统储水智慧的现代应用研究
        4.3.3 传统生态涉水智慧的现代应用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现代通用节水技术本土适应设计研究
    5.1 关中民居生态节水营建的内在需求
        5.1.1 空间布局向集中式转变
        5.1.2 生态环境向绿色性转变
        5.1.3 用水模式向复杂性转变
    5.2 用水优化设计研究
        5.2.1 再生水的循环
        5.2.2 给水方式优化
        5.2.3 用水需求拓展
    5.3 排水优化设计研究
        5.3.1 屋面排水优化
        5.3.2 院落排水优化
        5.3.3 街巷排水优化
        5.3.4 庭院生活污废水处理
        5.3.5 生态旱厕及污水处理
    5.4 储水优化设计研究
        5.4.1 储水设施容积计算
        5.4.2 储水设施过滤装置
        5.4.3 储水设施位置优化
    5.5 生态涉水优化设计研究
        5.5.1 屋顶绿化蓄排水
        5.5.2 墙面绿化蓄排水
        5.5.3 地面透水性铺装
        5.5.4 绿地渗透性面层
    5.6 节水优化设计研究
        5.6.1 非传统水源利用
        5.6.2 涉水设施连贯性
        5.6.3 推广节水器具
    5.7 本章小结
6 关中民居生态节水设计实践
    6.1 典型户基本情况与改造思路
    6.2 生态节水微循环系统设计
    6.3 生态节水技术的集成应用
        6.3.1 排水净水系统优化设计
        6.3.2 绿色储水系统优化设计
        6.3.3 生态涉水系统优化设计
        6.3.4 循环用水系统优化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研究生期间所做工作
致谢

(5)关中南堡寨村民居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地域特色的逐渐消逝
        1.1.2 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1.3 南堡寨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小结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
        1.3.2 相关概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南堡寨村传统民居的实态调研
    2.1 南堡寨村的基本概况
        2.1.1 区位优势
        2.1.2 历史沿革
        2.1.3 文化资源
    2.2 南堡寨村聚落的形态特征
        2.2.1 村落选址
        2.2.2 形态特征
        2.2.3 空间要素
    2.3 南堡寨村民居建筑的形态特征
        2.3.1 民居现状
        2.3.2 院落布局
        2.3.3 功能构成
    2.4 南堡寨村传统民居的营建特征
        2.4.1 结构特征
        2.4.2 材料特征
        2.4.3 细部装饰
    2.5 本章小结
3 南堡寨村传统民居空间模式提取与更新现状分析
    3.1 传统聚落的空间模式
        3.1.1 边界空间
        3.1.2 街巷空间
        3.1.3 宅基地空间
    3.2 传统民居的空间模式
        3.2.1 民居单体空间
        3.2.2 院落单元空间
        3.2.3 院落单元组合模式
    3.3 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分析
        3.3.1 风环境的适应性
        3.3.2 热环境的适应性
    3.4 更新现状与功能转换的可行性分析
        3.4.1 更新定位与总体架构
        3.4.2 聚落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3.4.3 民居功能转换类型与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功能转换下南堡寨村民居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4.1 建筑空间更新策略
        4.1.1 主要功能空间的可变性
        4.1.2 辅助功能空间的模块化
        4.1.3 空间的优化组合形式
    4.2 建筑结构更新策略
        4.2.1 承重结构的置换与适配
        4.2.2 围护结构的改善与革新
        4.2.3 结构的优化组合模式
    4.3 建筑性能提升策略
        4.3.1 自然采光与遮阳策略
        4.3.2 保温设计与自然通风
        4.3.3 集水与排水
    4.4 建筑风貌传承策略
        4.4.1 形式语言
        4.4.2 材料表现
        4.4.3 细部装饰
    4.5 小结
5 乡村民居更新案例评析与南寨门片区更新设计
    5.1 相关实践案例评析
        5.1.1 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
        5.1.2 西安市蓝田县玉山石柴
        5.1.3 对南堡寨村民居更新的建议
    5.2 南寨门东侧片区总体规划设计
        5.2.1 现状分析
        5.2.2 总体设计
    5.3 民宿型民居的更新设计
        5.3.1 空间优化
        5.3.2 结构选型
        5.3.3 性能提升
        5.3.4 风貌传承
    5.4 商业型民居更新设计
        5.4.1 空间优化
        5.4.2 结构选型
        5.4.3 性能提升
        5.4.4 风貌传承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1.1 南堡寨村更新改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6.1.2 各影响因素下的关中民居更新策略
        6.1.3 风貌传承与实践案例佐证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工作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
图录
表录
附录一 南堡寨村民居更新设计竞赛
附录二 南堡寨村更新改造现状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三 南堡寨村更新改造现状原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四 南堡寨村原居民房屋调查问卷
致谢

(6)邯郸平原地区农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以尚璧镇区域村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建筑室内热环境概述及其评价指标
    2.1 室内热环境组成要素
        2.1.1 空气温度
        2.1.2 辐射温度
        2.1.3 空气湿度
        2.1.4 气体流速
    2.2 主要评价指标
        2.2.1 直接测量指标
        2.2.2 有效温度系列指标
        2.2.3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标
    2.3 主要评价标准
        2.3.1 国外标准
        2.3.2 国内标准
    2.4 冬季农宅最低热环境要求以及采暖能耗取值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邯郸平原地区农宅居住环境及建造情况调查
    3.1 邯郸地区地理位置及气候状况
        3.1.1 邯郸地区地理位置
        3.1.2 邯郸地区气候状况
    3.2 调研情况
        3.2.1 调研村落的选取
        3.2.2 调研内容
    3.3 邯郸平原地区农宅状况
        3.3.1 人口构成及收入来源
        3.3.2 农宅建造基本情况
    3.4 邯郸平原地区农宅的空间和构造形态
        3.4.1 农村的空间形态
        3.4.2 农宅的围护结构现状
    3.5 邯郸平原地区农宅冬季采暖形式
        3.5.1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
        3.5.2 主动采暖方式
    3.6 邯郸平原地区农宅室内冬季能耗采暖影响因素的提取
        3.6.1 邯郸平原地区农宅所面临的问题
        3.6.2 基于专家打分法对于农宅冬季采暖能耗影响因素的提取
    3.7 邯郸平原地区农村居民服装热阻以及新陈代谢率调研
        3.7.1 调查方法
        3.7.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7.3 新陈代谢率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邯郸平原地区典型农宅冬季室内温度实测
    4.1 实测整体情况
        4.1.1 测量对象选取与概况
        4.1.2 测量内容与测量仪器
    4.2 邯郸平原地区80 年代建成农宅室内热环境测量与评价分析
        4.2.1 测量对象与测量方法
        4.2.2 冬季测量结果与分析
    4.3 邯郸平原地区90 年代建成农宅室内热环境测量与评价分析
        4.3.1 测量对象与测量方法
        4.3.2 冬季测量结果与分析
    4.4 邯郸平原地区2001-2010 年建成农宅室内热环境测量与评价分析
        4.4.1 测量对象与测量方法
        4.4.2 冬季测量结果与分析
    4.5 邯郸平原地区2010 年以后建成农宅室内热环境测量与评价分析
        4.5.1 测量对象与测量方法
        4.5.2 冬季测量结果与分析
    4.6 评价结果分析
        4.6.1 冬季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4.6.2 实测评价结果的局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Energyplus软件对农宅的模拟评价
    5.1 工具的介绍与选取
        5.1.1 工具的介绍
        5.1.2 工具的选取
    5.2 基于Energyplus软件对冬季农宅能耗影响因素的模拟评价
        5.2.1 建立邯郸平原地区农村典型住宅模型
        5.2.2 能耗模拟参数设定
        5.2.3 能耗影响因素水平的选取与取值
    5.3 单因素分析与邯郸平原地区冬季采暖影响因素筛选
        5.3.1 建筑朝向
        5.3.2 南向房间窗墙比
        5.3.3 建筑层高
        5.3.4 附加阳光间进深
        5.3.5 外墙构造
        5.3.6 东、西、北向房间窗墙比
        5.3.7 屋顶传热系数(屋顶构造)
        5.3.8 外窗传热系数
    5.4 多因素分析
        5.4.1 正交实验法
        5.4.2 极差分析
        5.4.3 方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1 邯郸平原地区农宅热环境现状调研表
附录2 典型服装热阻计算规范案例
附录3 邯郸平原地区典型农宅冬季室内温度实测数据

(7)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现状调研
    2.1 区域特征与农宅建设概况
        2.1.1 沧州地区区域特征
        2.1.2 人口构成与社会背景
        2.1.3 住宅建造模式
    2.2 实态调研方式与样本
        2.2.1 调研方法与内容
        2.2.2 调研范围与对象
        2.2.3 热环境测试方案与样本
    2.3 当地传统住宅空间构成与特征
        2.3.1 住宅空间构成
        2.3.2 住宅空间秩序
        2.3.3 住宅建筑要素特征
    2.4 小结
3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问题分析
    3.1 空间布局演变
        3.1.1 “一”字形住宅(50-80 年代)
        3.1.2 多院落住宅(1980-2000)
        3.1.3 多合院住宅(80 年代至今)
        3.1.4 总体空间布局演变规律与问题
        3.1.5 空间组织模式与问题分析
    3.2 功能空间演变
        3.2.1 卧室与客厅
        3.2.2 厨房与餐厅
        3.2.3 卫浴与储藏
        3.2.4 产业功能空间演变
        3.2.5 功能空间演变规律与问题分析
    3.3 空间要素演变
        3.3.1 结构形式演变
        3.3.2 围护结构形式演变
        3.3.3 空间要素演变规律与问题分析
    3.4 住宅空间演变影响因素
        3.4.1 居住模式
        3.4.2 地域条件
        3.4.3 材料与技术
    3.5 住宅空间演变中的问题总结
        3.5.1 住宅空间演变机制
        3.5.2 住宅空间现状问题总结:
4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4.1 优化设计目标
        4.1.1 针对性优化策略
        4.1.2 目标用户分析
        4.1.3 空间面积与尺度
    4.2 空间布局优化
        4.2.1 总体空间布局优化
        4.2.2 空间组织模式优化
    4.3 功能空间优化
        4.3.1 卧室与客厅
        4.3.2 厨房与餐厅
        4.3.3 卫浴与储藏
        4.3.4 产业功能空间优化
    4.4 空间要素优化
        4.4.1 结构与围护结构优化
        4.4.2 附加空间
    4.5 小结
5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实践
    5.1 住宅类型模式优化设计
        5.1.1 生活型空间组合设计
        5.1.2 生产型空间组合设计
        5.1.3 经营型空间组合设计
    5.2 生活居住型住宅优化设计
        5.2.1 传统一层生活居住型合院式住宅
        5.2.2 优化设计方案
    5.3 经营服务型住宅优化设计
        5.3.1 现代二层商住一体型住宅
        5.3.2 优化设计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表录
    附录三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概况调研与舒适度调查
致谢
参考文献

(8)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综合节能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住宅存量背景下品质提升重要性
        1.1.2 我国住宅能耗现状以及节能潜力
        1.1.3 政府对既有住区改造实践的引导
        1.1.4 建筑模拟技术在节能领域的应用
    1.2 研究概念及范围
        1.2.1 研究概念
        1.2.2 研究对象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2.1 国内外既有住区建筑更新改造研究
        2.1.1 既有住区建筑更新改造研究
        2.1.2 既有住区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2.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2 国内外既有住区建筑节能改造范例
        2.2.1 国内外节能改造案例
        2.2.2 国内外节能改造案例总结
    2.3 本章小结
3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
    3.1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方法
        3.1.1 大连既有住区建设及改造实践
        3.1.2 既有住区建筑层级化分类
        3.1.3 既有住区现状调研方法及内容
    3.2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分析
        3.2.1 标准规范梳理
        3.2.2 设计图纸统计
        3.2.3 现场实地调研
        3.2.4 问卷调查分析
    3.3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及室内热舒适现状调研总结
        3.3.1 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各层级现状总结
        3.3.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问题总结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热舒适的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定性分析
    4.1 气候分析工具及舒适模型的选择
        4.1.1 气候分析工具的选择
        4.1.2 舒适模型的选择
    4.2 寒冷地区典型城市被动式策略有效性分析
        4.2.1 寒冷地区典型城市的选取与分析
        4.2.2 被动式策略各月有效性分析
    4.3 基于Climate Constant的被动式节能改造策略
        4.3.1 应对冬季寒冷气候的设计策略
        4.3.2 应对夏季湿热气候的设计策略
        4.3.3 应对过渡季温差大的设计策略
    4.4 综合节能改造策略拓展研究
        4.4.1 外装层附属设施改造
        4.4.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性能提升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定量模拟
    5.1 能耗分析软件De ST的引入及其分析
        5.1.1 De ST引入及其分析
        5.1.2 能耗模拟流程
        5.1.3 既有住区建筑相关信息获取及参数设定
    5.2 改造前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性能评估
        5.2.1 典型住区、住栋选取
        5.2.2 典型住栋设计之初性能评估
        5.2.3 典型住栋室内温湿度实测
    5.3 围护结构单项节能改造有效性分析
        5.3.1 外墙节能改造
        5.3.2 屋面节能改造
        5.3.3 门窗节能改造
        5.3.4 遮阳节能改造
    5.4 围护结构综合节能改造有效性分析
        5.4.1 正交试验法
        5.4.2 正交试验设计
        5.4.3 模拟结果分析
        5.4.4 优化组合方案
    5.5 典型住栋综合节能改造试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内外优秀改造案例
附录B 北方老旧小区使用现状及改造需求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银川地区移民新村民居绿色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农村发展与小康社会
        1.1.2 生态移民工程
        1.1.3 新村民居发展现状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银川地区地域与民居发展现状
    2.1 银川地区地域
        2.1.1 地理环境
        2.1.2 气候要点
        2.1.3 社会文化
    2.2 银川地区移民新村住宅发展演变
        2.2.1 夯土结构民居
        2.2.2 土坯结构民居
        2.2.3 砖木结构民居
        2.2.4 砖混结构民居
    2.3 传统民居特征
        2.3.1 村落规划营建
        2.3.2 民居空间特征
        2.3.3 民居营建的绿色经验
    2.4 本章小结
3 银川地区移民新村民居实态调研及初步分析
    3.1 银川地区移民新村民居实态调研
        3.1.1 调研范围
        3.1.2 调研村落概况
    3.2 新村民居营建特征
        3.2.1 空间布局
        3.2.2 单体尺寸
        3.2.3 院落类型及比例
    3.3 室内热环境实测
        3.3.1 测试方案
        3.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现状问题分析
        3.4.1 功能空间不足
        3.4.2 院落环境
        3.4.3 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
        3.4.4 供暖方式单一
    3.5 本章小结
4 银川地区移民新村民居生态性能研究
    4.1 移民新村民居地域文化要素
        4.1.1 中心空间与庭院
        4.1.2 建筑体系与结构
        4.1.3 屋顶形式与遮蔽
        4.1.4 外部空间与环境
    4.2 建筑气候要素
        4.2.1 当地焓湿图
        4.2.2 建筑最佳朝向
    4.3 选址规划层面生态经验分析
        4.3.1 村落选址
        4.3.2 形态格局
        4.3.3 规划设计
    4.4 建筑单体层面生态经验分析
        4.4.1 保温与隔热
        4.4.2 日照与遮阳
        4.4.3 防风与通风
        4.4.4 微气候调节
    4.5 本章小结
5 银川地区移民新村民居绿色更新策略及案例应用评析
    5.1 建筑更新标准及原则
        5.1.1 绿色更新设计相关指标梳理
        5.1.2 绿色更新设计的基本原则
    5.2 民居更新策略研究
        5.2.1 移民新村民居基础模型提取
        5.2.2 功能空间优化
        5.2.3 院落完善
        5.2.4 围护结构性能提升
        5.2.5 太阳能利用
        5.2.6 更新设计方案
    5.3 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碱富桥村
        5.3.1 新村概况
        5.3.2 传统文化营建模式的应用
        5.3.3 生态经验的应用与创新
    5.4 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海陶南村
        5.4.1 新村概况
        5.4.2 传统营建模式的应用
        5.4.3 生态经验的创新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的结论
        6.1.1 移民新村营建模式
        6.1.2 移民新村更新模式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图录
表录
附录1 热环境实测图
致谢

(10)济源市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问题及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济源市农村住宅建设与能源利用现状
    2.1 济源市基本概况
    2.2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建造体系
    2.3 济源市既有农宅改造现状
    2.4 案例地选择
    2.5 农村地区能源利用现状
    2.6 济源市农村住宅室内光热环境与能耗现状主观问卷调查
        2.6.1 调研内容
        2.6.2 调研过程
        2.6.3 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济源市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现状测试
    3.1 济源市农村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
        3.1.1 测试方案
        3.1.2 农村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现状
        3.1.3 不同民居同一空间的室内热环境对比
        3.1.4 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评价
    3.2 济源市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
        3.2.1 冬季测试调研方案
        3.2.2 不同围护结构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现状
        3.2.3 不同改造类型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现状
        3.2.4 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评价
    3.3 分析原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设计
    4.1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的节能检查
    4.2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原则
    4.3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的节能改造设计
        4.3.1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设计
        4.3.2 济源市既有农村住宅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4.4 改造成本
    4.5 节能改造前后传统民居的暖通负荷对比
        4.5.1 传统民居的暖通负荷
        4.5.2 传统民居节能改造后的暖通负荷
        4.5.3 传统阳光间民居节能改造后的暖通负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济源市新建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及软件模拟
    5.1 建筑节能技术在农村的认知现状
        5.1.1 农村住宅未采用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原因
        5.1.2 拓宽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渠道
    5.2 济源市新建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及节能检查
        5.2.1 济源市新建农村住宅建筑设计要求
        5.2.2 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
        5.2.3 提高农村住宅的能源利用率
        5.2.4 济源市新建农村住宅设计方案节能检查
    5.3 新旧农村住宅暖通负荷对比
        5.3.1 新建民居热负荷
        5.3.2 新建民居冷负荷
        5.3.3 各类农村住宅暖通负荷对比
    5.4 新旧农村住宅室内热舒适对比分析
        5.4.1 传统民居的室内热舒适计算
        5.4.2 新建农村住宅的室内热舒适计算
        5.4.3 新旧民居的室内热舒适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竞赛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调查问卷
附录 D:内扰设置

四、安全建筑的模式—带有密封层平屋顶(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区老旧住宅楼提升改造设计研究[D]. 王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村民自建的关中既有民居建筑轻钢结构加建技术研究[D]. 齐子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关中地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营建技术研究 ——以蒲城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D]. 李泽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关中民居建筑生态节水营建技术研究[D]. 吴艺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5]关中南堡寨村民居更新设计研究[D]. 赵睿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邯郸平原地区农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以尚璧镇区域村落为例[D]. 郝帅.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7]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D]. 佟林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8]北方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围护体系综合节能改造策略研究[D]. 郑倩.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9]银川地区移民新村民居绿色更新设计研究[D]. 刘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济源市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研究[D]. 李珍妮.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标签:;  ;  ;  ;  ;  

安全施工模式 - 带密封层的平屋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