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状况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文中认为慢性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病人群患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可加重原有慢性病,导致慢性病人群死亡率增高。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减少慢性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降低住院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中国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主要慢性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疫苗防控慢性病人群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魏新彦,闫业军[2](2021)在《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洋县中医医院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试验组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aO2、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VC、FEV1/FVC、FEV1%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孙莉[3](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内就该院行无创呼吸机护理干预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患者。基于双色球随机抽取原则予以分组,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就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72±2.21)d和住院时间(15.21±2.1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41±2.21)、(21.93±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5、14.420,P<0.001);且该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8,P=0.008)。观察组干预后PaO2、PaCO2、FEV1、FEV1/FVC各项水平(89.93±2.10)mmHg、(50.44±2.00)mmHg、(1.91±0.08)L、(60.50±1.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62±2.10)mmHg、(60.13±2.00)mmHg、(1.64±0.08)L、(51.2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73、21.937、-15.281、-22.162,P<0.001)。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指导效果显着,能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血气水平,提升肺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孙耀琴[4](2021)在《九味固金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治疗组(九味固金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末吸入粉雾剂)与对照组(噻托溴铵粉末吸入粉雾剂)的差异,分析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为将该药物应用到临床,提高科学的数据支持,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为后期实验研究做好准备。方法:根据研究设计中的纳排标准,严格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山西省中医院就诊患者并符合纳入准则的88例患者。对照组44例、治疗组44例。试验期间,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有86例进入该项研究。对照组予噻托溴铵粉吸入粉状粉雾剂,治疗组加用九味固金胶囊(由虫草头孢菌粉、蛤蚧、地龙、五味子、苍耳子、山萸肉、山药、甘草组成),治疗周期3个月,治疗后3个月综合评价远期疗效。比较临床治疗疗效、肺功能、中医症候学评分、生活品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m MRC呼吸障碍量表、CAT评估测定量表、6分钟步行实验、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试验期间通过分析观察患者的体征,明确了不良反应是否存在,进一步实施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脱落,共86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且临床数据有效。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有效率分别为95.45%、80.95%,经分析其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比对照组有优势。2.中医症状分值: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表明联合九味固金胶囊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咳嗽、气喘、咳痰、易感冒、腰膝酸软等中医症状。3.肺功能比较: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EV1、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P<0.05。表明联合九味固金胶囊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4.各评分量表:各组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m MRC呼吸困难量表、CAT评分较治疗前下降,6分钟步行实验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九味固金胶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远期疗效好。5.实验室指标:两组T细胞亚群的三组指标治疗前P值均>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D4+、CD8+无明显变化,但CD3+、CD4+/CD8+比值可见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CD3、CD3+CD4+、CD4+/CD8+较治疗前降升高,CD3+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九味固金胶囊能调节COPD稳定期肾气虚证患者的T细胞亚群,加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使疾病加重的次数减低。6.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不适症状;治疗后实验室安全性指标(血细胞分析、生化检查)均没有异常,心电图没有异常。提示本实验研究两种疗效均安全有效。结论:九味固金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粉雾剂治疗稳定期肺肾气虚证COPD疗效显着,能更好的减轻患者的咳嗽、咳痰、气喘、腰膝酸软、易感冒等中医临床症候,使患者处于稳定期,肺通气功能改善,增加CD3+、CD4+水平,减低CD8+,提高病患的免疫力,且远期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马柳[5](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和临床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种简易有效的评估方式对研究期间住院的慢阻肺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调查住院期间慢阻肺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营养不良对COPD患者机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阻肺病人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以便临床医生更有效的管理。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一病区住院的慢阻肺患者80例。入院后24小时内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按评估结果进行分组。MNA-SF值≥11分为营养正常组,MNA-SF值<11分为营养不良组。对不同营养状况的两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体重指数(BM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FEV1%、FEV1/FVC%、PEF%、MVV%)、动脉血气分析(p H、PO2、PCO2)、生化指标(ALB、PAB、HB、TG、TC、LC)、住院天数的比较,并探讨MNA-SF值与CAT评分、CRP、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结果:80例住院的COPD患者中营养正常组45人(56.25%),营养不良组35人(43.75%)。两组COPD患者之间性别及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的BMI、ALB、PAB、PO2、FEV1%、FEV1/FVC%、PEF%、MVV%较营养正常组低,而CRP、PCO2、呼吸衰竭人数构成比、CAT评分较营养正常组高,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p H、部分生化指标(HB、TG、TC、LC)、住院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NA-SF值与CAT评分、CRP、PCO2(r=-0.266、-0.226、-0.486,p<0.05)呈负相关,与FEV1%、FEV1/FVC%、MVV%、PEF%、PO2(r=0.379、0.334、0.286、0.284、0.313,p<0.05)呈正相关。结论:1.住院的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状况问题,本研究中营养不良发生率达43.75%。2.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呼吸衰竭的情况明显高于营养正常者。3.患者营养状况与CRP、CAT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密切相关,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对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疾病预后有帮助。
韩冬梅[6](2021)在《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中医综述从概述、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疗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认识。西医综述从概述、病因与诱发因素、发病机制、诊断与评估、治疗等方面概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现代医学进展。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目的: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辅助治疗AECOPD痰热腑实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发生机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呼吸二区AECOPD痰热腑实证患者60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予西医基础联合中药汤剂(麻杏石甘汤合桑白皮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第5天、第10天记录症状总积分,咳嗽、咳痰、喘息等各症状的积分、mMRC评分、CAT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实验结束后,建立数据库,录入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果。结果:临床收集病例共60例,脱落、剔除4例,最终纳入56例,其中试验组28例,对照组28例。1.治疗前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严重程度评估),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2.治疗前对两组症状的总积分,咳嗽、咳痰、喘息等各症状积分、mMRC评分、CAT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比、CRP)进行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3.疾病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占85.7%,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症状总积分、腹胀、便秘、CAT评分在第10天的观察节点,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症状总积分、腹胀、便秘、CAT评分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咳嗽、咳痰、喘息、mMRC评分、WBC、NE%、CRP,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肾功能(CREA),所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安全可靠。结论:联合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较西医基础+中药汤剂治疗可显着改善AECOPD痰热腑实腹胀、便秘症状,降低CAT评分,且改善的时间点为第10天,出现的时间较晚。联合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较西医基础+中药汤剂治疗在疾病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较西医基础+中药汤剂治疗在咳嗽、咳痰、喘息、mMRC评分、WBC、NE%、CR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在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患者时,无不良反应,短期应用安全可靠。
周翠[7](2021)在《皮内针调肝理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皮内针调肝理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兼有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皮内针调肝理肺法联合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壅肺兼肝郁气滞证)的住院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给予吸氧2-3 L/min;应用抗生素选取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对其过敏者选取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注射液30 mg静点2/日、氨溴索片30 mg 口服3/日化痰;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5 ml+氯化钠注射液2 ml+布地奈德悬浊液1 mg雾化3/日雾化吸入3/日、多索茶碱注射液0.3 g静点1/日、茶碱缓释片0.1 g 口服2/日平喘),试验组予皮内针治疗联合西医治疗(选穴:肝俞、肺俞、太冲、太渊)治疗。操作方法:确定好选穴的部位,在既定穴位的体表位置应用酒精进行消毒后,将皮内针针体对准穴位,垂直进针插入穴位,使原本附着于消毒胶布内的针柄部分能够平整地停留在并能够牢牢地将其固定于局部皮肤上。留针时间:24-48小时。以入院第一天为第一次针刺时间,2次针刺间隔时间为1天。以10天为疗程,观察疗程中对两组病例进行临床各症状、CAT评分、血常规、C-反应蛋白、焦虑抑郁的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1.治疗前基线比较:对照组及试验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29例,临床控制4例(13.79%),显效16例(55.17%),有效9例(31.03%),无效0例(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9例,控制3例(10.34%),显效 10 例(34.48%),有效 14 例(48.28%),无效 2 例(6.90%),总有效率为93.1%,两组疗效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积分降低,且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各中医证候积分中,治疗前两组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咳嗽、咯痰、喘息、溲赤方面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善太息、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大便干方面,两组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焦虑抑郁比较:治疗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试验组在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上优于同期对照组。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MRC评分、CAT评分:治疗前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临床效果治疗分析来看,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各项积分中,试验组在善太息、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大便干方面,症状改善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焦虑抑郁改善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皮内针调肝理肺法联合西药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急性加重期可改善患者善太息、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大便干等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且无副作用、操作方便,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人提供了一定的治疗依据。
周衍葳[8](2021)在《六安煎加减治疗AECOPD痰湿蕴肺证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六安煎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蕴肺证患者在降低炎症水平、改善症状及肺功能水平等方面的临床疗效,了解AECOPD痰湿蕴肺证患者与发病时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药治疗慢阻肺提供临床研究上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符合标准的AECOPD痰湿蕴肺证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六安煎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4天。两组从治疗干预前至疗程结束期间,动态观察入院时、第14天采集的疗效指标、症状性指标、生物学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季节与诱因的关系。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研究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1.3%,研究组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2.症状性指标比较: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显着下降,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患者的CAT积分均较前显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前后CAT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中医咳痰症状控制积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3.生物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组间及组内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两组患者的PCT结果均比治疗前改善,而两组患者的PCT结果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NLR数值比治疗前改善,而对照组较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前后NLR差值高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患者的CRP数值均较前显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前后CRP差值高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患者的Pa O2数值组间及组内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4.肺功能指标比较:经治疗,两组患者的FEV1数值均较前显着改善,但两组患者其余的FEV1和FEV1/FVC数值组间及组内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5.慢阻肺痰湿蕴肺证患者有14例发于春季,有16例发于夏季,有11例发于秋季,有5例发于冬季。发病的诱因有19例为冷热失调,16例为天气骤变,其他诱因较少或难以明确。6.本课题研究纳入患者的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等各项安全性指标,未发现因本研究所造成的损害,证实六安煎加减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性。结论:1.联合中药六安煎加减治疗AECOPD痰湿蕴肺证患者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能提升疗效、减少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湿蕴肺证患者的发病时间可能以春夏季节为主,发病的诱因与天气骤变、冷热失调等因素相关,可进行针对性预防。
彭蒙蒙[9](2021)在《不同缺氧疾病中血小板参数差异性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机体缺氧与多种疾病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如肿瘤的生长及进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加重及反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加重等。在临床疾病中,多数慢性缺氧性疾病以慢性间歇性缺氧为主,包括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它一些肺部的原发疾病。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常表现为反复的夜间缺氧,缺氧间隔时间较为短暂,每次约10-40秒;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缺氧时间则表现为数分钟到数小时的持续缺氧。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均可能加重或增加心脏及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COPD和OSA相关的缺氧事件均可导致全身性炎症,推测COPD、OSA的全身炎症可能可以解释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应增加。我们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OSA均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参数改变,但不同缺氧模式可能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不尽相同。为此,本研究以2013-2020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并收治住院的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一般人口学资料、血小板相关参数及睡眠监测数据,对上述组别中的血小板相关的参数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并对OSA中血小板参数进行可能的相关因素分析;初步分析血小板参数对OSA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COPD及OSA提供初步的血小板参数差异性探讨及相关性分析。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及完全符合排除标准,并于2013年-2020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97例患者,并将其分为四组,包括单纯COPD组(N=70)、单纯OSA组(N=101)、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组(COPD+组,N=127)及对照组(N=99,对照组定义为于外科住院的结肠息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集患者入院首次血常规数据中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平均宽度、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数据及多导睡眠监测或便携式睡眠检测数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指数、夜间最低氧饱和度、夜间平均氧饱和度),对上述4组血小板的参数进行组间的差异分析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组血小板参数的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初步分析血小板参数及睡眠参数与OSA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1.差异性分析:PLT计数、PDW、MPV及PLR在单纯COPD组、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对照组级单纯OSA组间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OSA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OSA患者血小板计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39<0.05),余各组两两个组之间均不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平均宽度(PDW):COPD组与COPD+组患者PDW的差异在统计学水平无意义(P=0.811<0.05),余各组两两不同组别之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OSA组PDW明显低于其它各组。平均血小板压积(MPV):COPD+组与对照组MPV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970>0.05),余各组两两不同组别之间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OSA组MPV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别(P<0.001);PLR:COPD+组与COPD组PLR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970>0.05),余各组两两不同组别之间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OSA组PLR低于其它各组别PLR水平(P<0.001)。2.OSA组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睡眠相关参数的相关因素分析:PDW与AHI、LaSO2、MSO2、ODI及睡前收缩压、舒张压、MAP无显着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MPV与LaSO2呈弱的负相关(rs=-0.199,P=0.046<0.05),与AHI、MSO2、ODI及睡前收缩压、舒张压、MAP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PLR与AHI呈正相关(rs=0.197,P=0.048<0.05),与LaSO2、MSO2呈负相关(P<0.05);PLT计数与AHI、ODI呈正相关(P<0.05),与MSO2呈负相关(P<0.05)。4.OSA患者昼夜血压分析:患者睡后收缩压、舒张压及MAP均高于睡前血压值,配对T检验提示睡前与睡后收缩压、睡前与睡后舒张压数值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OSA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相关因素分析:Δ收缩压(睡后-前)、Δ平均动脉压(睡后-前)的变化与PLT计数、PDW、MPV及PLR、年龄、BMI、AHI、LaSO2、MSO2、OD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Δ舒张压(睡后-前)与血小板计数呈负性相关(rs=-0.208,P=0.037<0.05)。结论:1.PLT计数、PDW、MPV及PLR在单纯COPD组、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单纯OSA组及对照组间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2.对于单纯OSA,MPV与LaSO2呈弱负相关;PLR与AHI呈正相关,与LaSO2、MS02呈负相关;PLT计数与AHI、ODI呈正相关,与MSO2呈负相关。3.在单纯OSA患者中,患者晨起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睡前血压,且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昼夜变化与PLT计数、PDW、MPV及PLR、年龄、BMI、AHI、LaSO2、MSO2、OD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单纯OSA患者睡前舒张压数值与血小板计数呈现负相关。
姜云宁[10](2021)在《中药复方治疗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药复方治疗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别对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进行全面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0月,检索完成后按照制定好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改良Jadad量表),根据不同结局指标使用Review Manager 5.0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肺功能、mMRC分级、CAT评分、SGRQ评分、6MWD、BODE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结果以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的可信区间表示,异质性通过I2统计量评估,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出7766篇文献,最终纳入29篇,包括27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066例患者。在改善肺功能方面,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FEV1%:MD=3.18,95%CI(1.80,4.56),Z=3.16,P=0.02<0.05,FEV1/FVC:MD=1.44,95%CI(0.04,2.83),Z=2.02,P=0.04<0.05。在降低 mMRC 分级方面,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MD=-0.57,95%CI(-0.66,-0.49),Z=13.16,P<0.00001。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也能够更好地降低CAT评分,MD=-1.81,95%CI(-2.89,-0.82),Z=3.25,P=0.001<0.05。在改善 SGRQ评分方面,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呼吸症状评分:MD=-6.98,95%CI(-10.76,-3.19),Z=3.61,P=0.0003,活动能力评分:MD=-6.41,95%CI(-8.43,-4.39),Z=6.23,P<0.00001,疾病影响评分:MD=-5.48,95%CI(-7.19,-3.77),Z=6.29,P<0.00001,SGRQ 总分:MD=-6.29,95%CI(-7.95,-4.63),Z=7.41,P<0.00001。在提升6MWD方面,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MD=37.69,95%CI(14.56,60.82),Z=3.19,P=0.001<0.05。在优化 BODE 评分方面,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更好,MD=-0.39,95%CI(-0.69,-0.08),Z=2.49,P=0.01<0.05。在改善中医症状评分的咳嗽、咳痰、气短、喘息方面,中药复方单用或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安慰剂或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咳嗽:SMD=-0.99,95%CI(-1.87,-0.10),Z=2.19,P=0.03<0.05,咳痰:SMD=-1.53,95%CI(-2.85,-0.22),Z=2.28,P=0.02<0.05,气短:SMD=-0.56,95%CI(-0.81,-0.31),Z=4.37,P<0.00001,喘息:SMD=-0.34.95%CI(-0.56,-0.12),Z=3.07,P=0.002<0.05;在减轻乏力症状方面,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无差异,SMD=-0.58,95%CI(-1.69,-0.54),Z=1.02,P=0.31>0.05。安全性评价:12篇文献未进行安全性评价报告,10篇文献报告未发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7篇文献中报告了口干、头痛、心悸或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均未构成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气虚型COPD患者肺功能和mMRC、CAT、SGRQ、6MWD、BODE五项评估量表的结果以及中医症状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状况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1 CC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1.1 高血压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1.2 冠心病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1.3 脑卒中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2.1 流行特征 |
1.2.2 疾病负担 |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3.1 COPD |
1.3.2 哮喘 |
(1)定义: |
(2)流行特征: |
(3)疾病负担: |
1.4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
1.4.1 流行特征 |
1.4.2 疾病负担 |
2 主要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
2.1 心脑血管疾病 |
2.1.1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
2.1.2 感染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
2.2 糖尿病 |
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2.4 恶性肿瘤 |
2.4.1 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
2.4.2 感染易导致恶性肿瘤加重 |
2.5 流感造成的疾病负担 |
2.5.1 流感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2.5.2 流感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1)心脑血管疾病: |
(2)糖尿病: |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恶性肿瘤: |
2.6 肺炎造成的疾病负担 |
2.6.1 肺炎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2.6.2 肺炎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
(2)糖尿病: |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恶性肿瘤: |
3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
3.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简介 |
3.1.1 流感疫苗 |
3.1.2 肺炎球菌疫苗 |
(1)PPV: |
(2)PCV: |
3.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的应用效果 |
3.2.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3.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3.2.3 糖尿病患者 |
3.2.4 恶性肿瘤患者 |
3.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的应用效果 |
3.3.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3.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3.3.3 糖尿病患者 |
3.3.4 恶性肿瘤患者 |
3.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1 一般人群流感疫苗和PPV23接种的安全性 |
4.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2.1 心脑血管疾病 |
4.2.2 糖尿病 |
4.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2.4 恶性肿瘤 |
4.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3.1 心脑血管疾病 |
4.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3.3 糖尿病 |
4.3.4 恶性肿瘤 |
4.4 流感疫苗和PPV23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
4.4.1 心脑血管疾病 |
4.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4.4.3 糖尿病 |
4.4.4 恶性肿瘤 |
5 WHO和其他国家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
5.1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 |
5.1.1 心血管疾病患者 |
5.1.2 糖尿病患者 |
5.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5.1.4 恶性肿瘤患者 |
5.2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
5.2.1 心血管疾病患者 |
5.2.2 糖尿病患者 |
5.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5.2.4 恶性肿瘤患者 |
6 中国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建议 |
6.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程序 |
6.1.1 流感疫苗 |
6.1.2 肺炎球菌疫苗 |
6.2 慢性病人群接种建议 |
7 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4)九味固金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病例的脱落标准 |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1.7 剔除病例标准 |
1.8 终止试验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3 合并症处理原则 |
3.观察内容 |
3.1 观察指标 |
3.2 疗效性评价标准 |
4.统计学处理 |
5.结果 |
5.1 治疗前两组一般材料的基线比较 |
5.1.1 性别比较 |
5.1.2 年龄大小比较 |
5.1.3 病程长短比较 |
5.2 治疗后疗效数据及结果分析 |
5.2.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
5.2.2 两组病例中医治疗症候疗效评价 |
5.2.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
5.2.4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SGRQ评分比较 |
5.2.5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实验比较 |
5.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RC呼吸困难量表 |
5.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 |
5.2.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测定比较 |
5.3 安全性分析 |
6.讨论 |
6.1 现代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6.2 祖国医学对慢阻肺稳定期的认识 |
6.3 从肺肾两虚角度论治慢阻肺稳定期 |
6.4 九味固金胶囊的组方分析 |
6.5 研究结果讨论 |
7.问题及展望 |
7.1 问题 |
7.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1.圣乔治呼吸问卷 |
2.6 分钟步行距离记录表 |
3.mMRC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 |
4.CAT评分 |
5.中医证候积分 |
附录 B(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和临床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中医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现代医学进展 |
1 概述 |
2 病因与诱发因素 |
3 发病机制 |
4 诊断与评估 |
5 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设计方法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分组方法 |
2.4 治疗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统计学方法 |
2.8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证候疗效评价 |
3.3 血清学指标评价 |
4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2 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辅助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的机制分析 |
4.3 结论 |
4.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7)皮内针调肝理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因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名 |
2 肺胀的病因病机 |
3 证候分类 |
4 肺胀的论治 |
5 外治法 |
6 中医对焦虑抑郁的认识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随机分组 |
1.5 干预措施 |
1.6 观察疗效及指标 |
1.7 统计方法 |
2 技术路线 |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及治疗前疗效指标分析 |
3.2 临床疗效比较 |
4 讨论 |
4.1 调肝理肺法 |
4.2 选证依据 |
4.3 选穴依据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六安煎加减治疗AECOPD痰湿蕴肺证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临床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及安全性指标 |
3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综合疗效比较 |
3 症状性指标比较 |
3.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2 CAT积分比较 |
3.3 咳痰症状控制积分比较 |
4 生物学指标比较 |
4.1 白细胞计数比较 |
4.2 NLR比较 |
4.3 CRP比较 |
4.4 PCT比较 |
4.5 血气分析指标PaO_2比较 |
5 生理学指标比较 |
5.1 肺功能指标FEV1比较 |
5.2 肺功能指标FEV1/FVC比较 |
6 慢阻肺发病的季节与诱因 |
7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慢阻肺的研究 |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2 监测指标 |
1.3 治疗 |
2 中医对慢阻肺疾病的认识 |
3 组方及现代药理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综合疗效比较分析 |
4.2 症状性指标分析 |
4.3 生物学指标分析 |
4.4 生理学指标分析 |
4.5 发病季节与诱因分析 |
4.6 小结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不同缺氧疾病中血小板参数差异性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血小板参数 |
2.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血小板参数 |
2.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血压变化 |
2.4 小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一般资料收集 |
3.3.2 实验室资料收集 |
3.3.3 睡眠监测数据 |
3.3.4 相关指标计算方法 |
3.3.5 不同缺氧性疾病的血小板参数比较及差异性分析 |
3.3.6 OSA患者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因素分析 |
3.3.7 OSA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睡眠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3.4 统计学处理 |
3.5 伦理 |
第4章 结果 |
4.1 纳入对象基本信息 |
4.2 不同缺氧性疾病的血小板参数比较及差异性分析 |
4.3 OSA中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
4.4 OSA患者中昼夜血压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平均血小板体积 |
5.2 血小板分布宽度 |
5.3 血小板计数 |
5.4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
5.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昼夜血压变化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和展望 |
7.1 创新性 |
7.2 局限性 |
7.3 展望 |
第8章 临床病例复习:先心病掩盖下的原发性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庞贝病的通气管理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中药复方治疗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COPD相关危险因素 |
1.1 环境因素 |
1.2 遗传因素 |
1.3 其他因素 |
2 COPD的发病机制 |
2.1 炎症机制 |
2.2 氧化应激机制 |
2.3 线粒体功能异常 |
2.4 细胞衰老 |
3 COPD的评估方式 |
3.1 肺功能检查 |
3.2 mMRC问卷 |
3.3 CAT |
3.4 SGRQ |
3.5 BODE评分 |
3.6 6MWD |
3.7 其他评估内容 |
4 COPD稳定期的药物治疗 |
4.1 支气管扩张剂 |
4.2 抗炎药物 |
4.3 抗氧化剂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COPD稳定期的中医认识及中药复方研究概况 |
1 COPD稳定期的病机阐述 |
1.1 脏腑虚损为病机之本 |
1.2 内外实邪为病机之标 |
1.3 气虚对COPD稳定期的影响 |
2 中药复方在COPD稳定期的应用 |
2.1 中药汤剂 |
2.2 中药膏方 |
2.3 中成药 |
2.4 中药注射剂 |
2.5 中药外治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研究目标 |
2 研究方案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文献检索 |
2.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2.5 文献质量评价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文献质量评价 |
3.3 纳入文献信息 |
3.4 Meta分析结果 |
3.5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中药复方治疗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有效性分析 |
4.2 中药复方用药分析 |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状况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J].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
- [2]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 魏新彦,闫业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5)
- [3]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无创呼吸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 孙莉. 中外医疗, 2021(26)
- [4]九味固金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临床疗效分析[D]. 孙耀琴.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和临床相关分析[D]. 马柳.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6]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D]. 韩冬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皮内针调肝理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D]. 周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六安煎加减治疗AECOPD痰湿蕴肺证患者的临床研究[D]. 周衍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9]不同缺氧疾病中血小板参数差异性及相关因素分析[D]. 彭蒙蒙. 山东大学, 2021(12)
- [10]中药复方治疗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系统评价[D]. 姜云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