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芪颗粒对大鼠运动能力和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孙成成[1](2021)在《基于线粒体相关蛋白通路探讨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包括一系列因血管因素引起或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的综合征,涵盖了与血管疾病相关的所有类型的认知障碍,范围从轻度认知障碍到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目前,由于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和当前诊断标准的局限性,VCI的流行病学较难开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VCI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不断上升。VCI病因及病理机制复杂,与机体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胆碱能受损、细胞凋亡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但VCI仍被认为是可以防治的。目前,VCI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治疗脑血管疾病和其他VCI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来预防,目前尚无可改善疾病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法。本课题组拟定了防治VCI的中药复方—参麻益智方,已批准为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备案号:Z20200005000)。该方由人参、天麻、鬼箭羽、川芎组成,具有益气增智、活血化瘀的功效。前期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参麻益智方可以改善VCI大鼠及患者认知和神经功能。由此,本研究以参麻益智方作为干预药物,观察其对VCI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对脑组织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和AMPK/PPARα/PGC-1α/UCP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组织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为其防治VCI提供科学依据。目的确定参麻益智方的提取工艺及主要有效成分;观察参麻益智方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脑能量代谢和线粒体障碍相关蛋白AMPK、PPARα、PGC-1α、UCP2的病理机制及参麻益智方的干预效应机制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系统(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分析参麻益智方的主要化学成分。SPF级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手术成功后筛选认知障碍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4组:模型对照组(Model)、盐酸多奈哌齐组(Donepezil)(0.45 mg/kg体质量)、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SMYZ-H)(11.88 g生药/kg体质量)和参麻益智方低剂量组(SMYZ-L)(2.97g生药/kg体质量)。另设假手术组(Sham),每组各10只大鼠。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纯净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含量;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含量;非酶促免疫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和形态改变;脑组织中提取线粒体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mRNA表达的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 AMPK、p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 蛋白的表达。结果1参麻益智方成分稳定明确课题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系统分析了参麻益智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文献报道,确定了参麻益智方中人参皂苷、天麻素、阿魏酸、原儿茶酸、β-谷甾醇等多种主要化学成分。2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2.1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定位航行实验:与第1天相比,所有大鼠在训练第2天的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EL)均明显缩短(P<0.05,P<0.01),提示所有大鼠均表现出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三天开始EL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模型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EL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参麻益智方和盐酸多奈哌齐均可提高VCI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空间探索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穿越原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目标象限活动路程均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显着增加,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目标象限活动路程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2.2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海马组织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连接紧密,胞内结构完整,胞膜清晰,胞质丰富,核膜、核仁较明显,未见神经元变性或坏死。模型组大鼠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散乱、稀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层次减少,部分出现核固缩现象,可见细胞空泡变性,甚至坏死现象。盐酸多奈哌齐组、参麻益智方低、高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模型组有一定的改善,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细胞结构较完整,细胞膜较为清晰,偶见细胞空泡变性,少有细胞坏死现象。2.3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血清Ach、AchE含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ch含量显着减少,AchE含量显着增多,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Ach含量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AchE含量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各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4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低、高剂量组IL-1β含量均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低、高剂量组TNF-α含量均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2.5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血清GSH、MDA、SOD、GSH-PX含量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SH、GSH-PX含量均显着减少,MDA含量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GSH、GSH-PX含量均显着增加,MDA含量均显着减少,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SOD含量均显着增加,统计学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各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的影响3.1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数量的影响参麻益智方干预后荧光显示线粒体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说明参麻益智方能增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的VCI大鼠的线粒体数量。3.2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结构基本正常,排列整齐,膜形态基本完整,线粒体嵴致密,无明显肿胀和空泡形成。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结构明显改变,线粒体膜模糊,部分膜出现破裂,线粒体嵴断裂,疏松溶解,并伴有基质颗粒减少或消失。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参麻益智方高剂量、低剂量组线粒体结构明显改善,线粒体膜总体清晰,线粒体嵴基本完整,说明参麻益智方可以改善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结构。3.3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关键蛋白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MPK、PPARα、PGC-1α和ATP5A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参麻益智方干预后,AMPK、PPARα、PGC-1α和ATP5A mRN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P<0.01)。模型组UCP2mR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SMYZ-H)和参麻益智方低剂量组(SMYZ-L)UCP2mRNA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4参麻益智方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关键蛋白AMPK、p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p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麻益智方高剂量组(SMYZ-H)pAMPK、PPARα、PGC-1α、UCP2、ATP5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AMPK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AMPK可能通过磷酸化参与此途径。结论1确定了参麻益智方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主要化学成分,为探讨其防治VCI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化学物质基础。2脑组织线粒体结构改变和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VCI的重要病理基础。3参麻益智方具有提高慢性脑低灌注致VC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并改善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保护神经元,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其作用机制和提高线粒体关键蛋白AMPK、PPARα、PGC-1α、UCP2的表达,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相关。
封聪[2](2021)在《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雄黄神经保护和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雄黄(Realgar)是含砷中药,在中国因不合理服用含雄黄的牛黄解毒丸(片)的慢性砷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其特征为全身多系统损害,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是砷的毒作用靶器官之一。在海外,也出现了牛黄解毒片因高含量砷被禁用事件,以至于有人质疑甚至反对雄黄入药,由雄黄滥用而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临床上,牛黄解毒片是治疗胃肠积热证的代表药。胃肠积热证主要临床表现为恶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等。有研究表明,胃肠积热证与免疫因子分泌失衡导致的机体炎症损伤和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大便干燥有关[1-3]。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方式对神经系统和肠功能造成影响,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应激及免疫物质的分泌过程。在便秘模型状态下,肠道菌群失调又是启动脑神经炎症反应的关键,可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损伤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目前,雄黄的毒性研究多考察雄黄对正常机体的毒性,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毒性药物被用于治疗靶向疾病时,表现为低毒性或治疗作用。因此推测雄黄对病理状态和正常状态下的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治疗”和“毒性”的双向作用,一方面,雄黄可使胃肠积热证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功能恢复正常,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也间接的纠正由胃肠积热证引起的脑神经炎症反应关键调节因子的稳态失衡,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无毒性或低毒性,即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雄黄则能启动正常机体的神经细胞炎症反应,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微生物-肠-脑轴在胃肠功能及大脑健康的调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串联的方法深入探讨微生物-肠-脑轴在雄黄对胃肠积热证和正常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和毒性作用机制,确定敏感分子靶点,为雄黄的毒理学和药理学再认识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数据,以及对经典名方牛黄解毒片的临床应用价值的再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1.胃肠积热证动物模型的优化与建立选择3周龄雌性SD大鼠80只,以积热饲料喂食联合洛哌丁胺灌胃为胃肠积热证大鼠建模方法。取其中60只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的方法,以积热饲料喂食时间(4、8、12 w)、洛哌丁胺给药剂量(3、6、12 mg/kg)、洛哌丁胺给药时间(5、10、15 d)为主要因素,采用照相分析系统分析舌色、尿液颜色;电子体温计测量大鼠肛温;布里斯托评分法分析粪便性状;听诊器记录肠鸣音次数;冷热刺痛仪分析冷热趋向性。将其余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胃肠积热证组,每组各10只,进行上述实验。2.胃肠积热证动物模型的验证选择3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胃肠积热证组、胃肠积热证+牛黄解毒片低剂量组、胃肠积热证+牛黄解毒片高剂量组。采用上述方法检测舌相、体温、粪便、尿液的变化。采用二甲苯涂抹耳片的方法测量耳片肿胀率变化情况。3.基于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微生物-肠-脑轴在雄黄对胃肠积热证和正常大鼠海马的保护和毒性中的作用机制选择3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1.8g/kg雄黄组、胃肠积热证+0.3g/kg雄黄组、胃肠积热证+1.8g/kg雄黄组和胃肠积热证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大鼠海马非靶标代谢物的测定、采用16S r RNA测序技术测定粪便微生物谱的变化,采用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代谢通路分析,相关性分析,物种分类分析,α、β-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等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组学分析。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鼠海马内砷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织荧光法考察大鼠海马内IL-6、NF-κb p65、Iba-1、Claudin-5、Occludin、MMP-9的变化情况。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1.正交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积热饲料喂食时间为8 w,洛哌丁胺给药剂量为12 mg/kg,洛哌丁胺给药时间为10 d,可成功建立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2.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胃肠积热证组出现饮食量降低,腹围体重比增大,舌相变深红,小便色黄,便秘,肠鸣音次数降低,体温升高,趋冷,炎症反应明显的症状,与胃肠积热证组相比,牛黄解毒片可以缓解上述症状,表明胃肠积热证模型建立成功。3.雄黄可使胃肠积热证组腹围体重比降低,尿液变浅成淡黄色,便质软且评分降低,肠鸣音次数增多,低温区域停留时间减少。砷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雄黄组海马内砷含量升高。透射电镜结果发现胃肠积热证组和雄黄组海马神经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核形态异常及线粒体空洞样病变,雄黄组出现严重的髓鞘结构损伤及突触结构异常,胃肠积热证+0.3 g/kg雄黄组损伤较轻。胃肠积热证组海马中Iba-1表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积热证+0.3 g/kg雄黄组Iba-1表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积热证组NF-κb p65细胞核内阳性表达增多。胃肠积热证+0.3 g/kg雄黄组NF-κb p65的核内阳性表达减少。胃肠积热证+0.3 g/kg雄黄组IL-6表达水平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积热证组海马紧密连接结构蛋白Claudin-5、Occludin表达量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黄组Occludin表达量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积热证+0.3g/kg雄黄组Occludin表达量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积热证组和雄黄组海马内MMP-9的表达量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积热证+0.3g/kg雄黄组,胃肠积热证+1.8g/kg雄黄组MMP-9的表达量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积热证组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代谢组学结果显示雄黄可使胃肠积热证大鼠海马中23个代谢物水平改变,其中胃肠积热证+1.8g/kg雄黄组中胆碱、磷酸、乙二醇脲、组氨酸等7个代谢物水平的表达量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石酸、谷胱甘肽、抗坏血酸、UDP-N-乙酰壁氨酰-L-丙氨酰-D-谷氨酸盐、L-天冬氨酸等16个代谢物的含量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个代谢物可作为潜在代谢标志物,组氨酸与谷胱甘肽可作为判断雄黄对胃肠积热证大鼠海马作用的敏感代谢标志物。具体涉及组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能量代谢等代谢通路的改变。粪便微生物组学结果显示与胃肠积热证组相比,在科水平上,胃肠积热证+1.8g/kg雄黄组中红螺菌科的丰度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胃肠积热证+1.8g/kg雄黄组中乳头杆菌、月形单胞菌属、毛螺菌属和Bacteroides_uniformis的丰度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丰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拮抗胃肠积热证大鼠粪便微生物乳头杆菌、月形单胞菌属和毛螺菌属的丰度升高,使海马内胆碱和组氨酸水平升高,UDP-N-乙酰壁氨酰-L-丙氨酰-D-谷氨酸盐、乙二醇脲、谷胱甘肽及抗坏血酸盐水平降低,抑制胃肠积热证引发的海马神经元细胞膜损伤、髓鞘结构破坏、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表现为神经保护作用。其中海马中谷胱甘肽和组氨酸及粪便微生物乳头杆菌、月形单胞菌属和毛螺菌属是雄黄的敏感作用靶点。5.当雄黄进入正常状态大鼠体内,可使正常大鼠体内16个代谢物水平改变。与对照组相比,雄黄组中乙酰辅酶A、2-糠醛辅酶A、5-羟基-2-糠醛辅酶A、3-羟基丙酰基辅酶A等12个代谢物的表达量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和脲酰乙醇酸酯等4个代谢物的表达量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个代谢物可作为潜在代谢标志物,5-羟基-2丁酸、3-羟基丙酰基辅酶A和肌酸可作为判定雄黄对大鼠海马作用的敏感代谢标志物。具体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代谢等代谢通路的改变。粪便微生物组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科水平上,产碱菌科的丰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副萨特菌属的丰度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m_negative_bacterium_c TPY_13的丰度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黄引起大鼠粪便中条件致病菌副萨特菌的丰度升高及血清中白介素-6的表达升高,引起炎症反应,使海马内脑磷脂、脲基乙醇酸和肌酸水平降低,乙酰辅酶A、3-羟基丙酰基辅酶A水平升高,造成神经元细胞膜和髓鞘结构的损伤,并引起能量代谢异常和炎症反应,表现为神经毒性。其中3-羟基丙酰基辅酶A是雄黄中砷和粪便微生物副萨特菌共同作用敏感靶点。结论:1.成功的建立了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最佳造模条件为积热饲料喂食时间8 w、洛哌丁胺给药剂量12 mg/kg、洛哌丁胺给药10 d。2.雄黄对胃肠积热证大鼠引起的宏观表征变化有拮抗作用,表现为治疗作用。3.雄黄对胃肠积热证大鼠海马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中海马代谢产物组氨酸和谷胱甘肽为雄黄作用敏感靶点;雄黄对正常大鼠海马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其中3-羟基丙酰基辅酶A、5-羟基-2-丁酸、肌酸为雄黄作用敏感靶点。4.雄黄对胃肠积热证引起的粪便微生物菌群失调有治疗作用,其中乳头杆菌、月形单胞菌属和毛螺菌属是雄黄作用的敏感靶点。雄黄会引起正常大鼠粪便微生物菌群失调,其中副萨特菌是雄黄作用敏感靶点。5.雄黄通过调整粪便菌群构成比介导微生物-肠-脑轴调控大鼠海马血脑屏障平衡和代谢产物水平,对胃肠积热证大鼠和正常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起保护和毒性“双向”作用。
康璇[3](2021)在《Asprosin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新机制》文中研究说明Asprosin是由原纤维蛋白前体(profibrillin,FBN1基因编码)裂解产生的含140个氨基酸残基的C末端蛋白片段分子,具有促进肝糖释放、升高血糖的生理功能,已被证实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险因素。探讨Asprosin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es-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DACD)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最常见的修饰形式。研究表明海马METTL3-m6A-YTHDF1轴可正向调控学习与记忆,甲基转移酶METTL3催化形成的m6A修饰促进学习记忆,而m6A对学习记忆的调控依赖于识别蛋白YTHDF1。故我们将从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的视角阐释DACD的发病机制。综上,Asprosin是否通过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介导DACD的发生呢?为回答上述科学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明确糖尿病大鼠在认知受损的同时存在海马组织Asprosin表达升高和METTL3-m6A-YTHDF1轴紊乱;2)明确海马过表达Asprosin可使正常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认知功能受损;3)明确沉默海马Asprosin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使其海马METTL3-m6A-YTHDF1轴恢复正常。第一部分糖尿病大鼠同时存在认知受损、海马组织Asprosin表达升高和METTL3-m6A-YTHDF1轴紊乱研究目的:明确DACD与海马Asprosin、METTL3-m6A-YTHDF1轴的异常改变相关。研究方法: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喂养4周后,给予SD大鼠腹腔注射STZ(3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8周后采用新物体识别(Novel object recognition,NOR)试验、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试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RT-qPCR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YN1)、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A、NMDAR2B、GluA1和GluR2)、METTL3和YTHDF1的表达;比色法定量检测m6A修饰丰度;m6A-seq及转录组测序检测海马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改变。研究结果:1)糖尿病大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大鼠在NOR试验中的分辨指数显着降低;在MWM试验中找到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过逃逸平台的次数均显着减少,表明糖尿病大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受损: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Y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A、NMDAR2B、GluA1和GluR2蛋白表达显着升高,表明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受损。3)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Asprosin水平增高: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Aspros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4)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m6A修饰丰度降低,METTL3、YTHDF1表达明显下降,表明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5)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的m6A修饰和基因表达的变化:m6A-seq数据鉴定出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692个m6A修饰上调的差异peak和1210个m6A修饰下调的差异peak,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树突棘发育、轴突再生;转录组测序发现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140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和9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突触、帕金森病、氧化磷酸化、阿尔兹海默病;转录组测序和m6A-seq的关联分析发现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28个差异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第二部分海马过表达Asprosin可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研究目的:明确海马过表达Asprosin能诱导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突触可塑性受损及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研究方法:SD大鼠通过侧脑室注射腺相关病毒过表达载体AAV-Asprosin。4周后采用NOR试验、MWM试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RT-qPCR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突触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METTL3和YTHDF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比色法定量检测m6A修饰丰度;m6A-seq及转录组测序检测海马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改变。研究结果:1)海马过表达Asprosin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海马过表达Asprosin显着降低正常大鼠在NOR试验中的分辨指数,明显延长在MWM试验中找到平台潜伏期,显着减少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过逃逸平台的次数,表明海马过表达Asprosin使正常大鼠的认知功能受损。2)海马过表达Asprosin损伤正常大鼠的海马突触可塑性:海马过表达Asprosin可降低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YN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A、NMDAR2B、GluA1和GluR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海马CA1、CA3和DG区突触数密度,显着减少突触活性区长度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明显增宽突触间隙宽度;对海马组织谷氨酸水平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海马过表达Asprosin损伤正常大鼠的海马突触可塑性。3)海马过表达Asprosin使正常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海马过表达Asprosin下调海马组织m6A丰度,降低海马组织METTL3、YTHDF1表达,提示海马过表达Asprosin使正常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4)海马过表达Asprosin对正常大鼠海马组织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影响:m6A-seq数据鉴定出海马过表达Asprosin大鼠海马组织有1014个m6A修饰上调的差异peak和759个m6A修饰下调的差异peak,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及信号通路、免疫应答、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转录组测序发现海马过表达Asprosin大鼠海马组织有79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和83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受体活性的调节、突触后密度、树突棘形态发生及PI3K-Akt信号通路;转录组测序和m6A-seq的关联分析发现海马过表达Asprosin大鼠海马组织有10个差异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第三部分沉默海马Asprosin能逆转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改善其认知功能研究目的:明确沉默海马Asprosin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使海马METTL3-m6A-YTHDF1轴恢复正常。研究方法:SD大鼠给予HFD喂养4周,在腹腔注射STZ(30 mg/kg)前预先侧脑室注射AAV-Asprosin-sh RNA,8周后采用NOR试验、MWM试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RT-qPCR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Asprosin、突触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METTL3和YTHDF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比色法定量检测m6A修饰丰度;m6A-seq及转录组测序检测海马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改变。研究结果:1)沉默海马Asprosin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沉默海马Asprosin显着增加糖尿病大鼠在NOR试验中的分辨指数,缩短在MWM试验中找到平台潜伏期,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过逃逸平台的次数,表明沉默海马Asprosin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2)沉默海马Asprosin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海马突触可塑性:沉默海马Asprosin升高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PSD95和SY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A、NMDAR2B、GluA1和GluR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水平;增加海马CA1、CA3和DG区突触数密度,增加突触活性区长度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减少突触间隙宽度。表明沉默海马Asprosin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海马突触可塑性。3)沉默海马Asprosin使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恢复正常:沉默海马Asprosin上调海马组织m6A修饰丰度;增加海马组织METTL3、YTHDF1表达,表明沉默海马Asprosin可恢复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4)沉默海马Asprosin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m6A修饰及基因表达的影响:m6A-seq数据鉴定出沉默海马Asprosin的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845个m6A修饰上调的差异peak和736个m6A修饰下调的差异peak,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糖酵解和糖异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免疫应答、钙信号通路;转录组测序发现沉默海马Asprosin的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140个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和9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固有免疫应答、帕金森病、氧化磷酸化、PI3K-Akt信号通路;m6A-seq的关联分析发现沉默海马Asprosin的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有29个差异基因,功能注释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Asprosin通过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介导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方琼[4](2021)在《牛磺酸促进生长受限胎鼠近远期脑发育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胎儿生长受限(FGR)是导致患儿近期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FGR脑发育近期损伤表现为脑内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减少,细胞构成比、突触连接异常,脑代谢异常;远期为运动学习障碍,神经行为异常。胎儿NSC分化是脑发育基础,海马是学习认知关键部位。补充牛磺酸激活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结合蛋白(CREB)通路改善FGR胎脑发育,相关机制尚待深入研究;对远期海马神经细胞、代谢功能、突触发育、学习认知影响亦不明确。本研究建立FGR胎鼠NSC模型和幼鼠模型,采用分子生物、脑功能、行为学检测手段,探讨牛磺酸促进FGR胎脑NSC分化机制;研究其保护FGR幼鼠海马神经元,改善代谢水平;增加海马突触素(Syn)表达,促进幼鼠认知发育。方法:全程饥饿法建立FGR胎鼠模型,脑室管膜下区组织解离培养成神经球,分对照组、FGR组、牛磺酸组、H89(PKA抑制剂)组和牛磺酸+H89组。CCK8及细胞计数法检测NSC增殖力;免疫荧光法检测NSC分化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WB)检测分化细胞表达PKA、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及蛋白。建立FGR幼鼠模型,分对照组、FGR组、产前牛磺酸组(FGR孕鼠孕7天后补充至分娩)和生后牛磺酸组(FGR新生鼠生后补充14天),MRS分析14天幼鼠海马细胞代谢特点;免疫组化和WB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组成。28天幼鼠行感觉运动能力测试,检测海马区Syn蛋白表达。结果:FGR组胎鼠NSC增殖分化能力低,分化Tuj-1(+)神经元比例低于对照组,GFAP(+)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增高。牛磺酸提高分化NSC表达PKA、CREB、BDNF mRNA和蛋白,增加Tuj-1(+)神经元比例,降低GFAP(+)细胞比例。14天FGR幼鼠海马NAA/Cr和Gln/Cr、NeuN蛋白表达降低,Cho/Cr和mI/Cr、GFAP蛋白表达增高。产前补充牛磺酸,提高FGR幼鼠海马NAA/Cr、NeuN蛋白表达,接近对照组(p>0.05),生后补充值低于对照组(p<0.05)。产前和生后补充均可降低FGR幼鼠海马Cho/Cr和mI/Cr、GFAP蛋白表达。海马区NAA/Cr与NeuN蛋白、mI/Cr与GFAP蛋白表达成正相关(p<0.05)。FGR组28天幼鼠悬吊、平衡木实验分数及海马区Syn蛋白表达降低,产前补充牛磺酸提高FGR幼鼠测试分及Syn蛋白表达,接近对照组(p>0.05),生后补充值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学测试分数与海马区Sy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牛磺酸激活PKA-CREB-BDNF信号通路促进FGR胎脑NSC增殖分化,改善神经元/胶质细胞比例。产前补充牛磺酸通过提高FGR幼鼠海马神经元/胶质细胞比例,改善海马代谢水平;同时,还能通过增加FGR幼鼠海马区Syn表达,促进突触发育,提高感觉运动能力,促进认知发育。
郑晓敏[5](2021)在《枸杞多糖对OVX小鼠的海马神经元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减少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临床研究发现,激素替代疗法对于认知功能减退的作用是把双刃剑,甚至可以使痴呆的发病率升高。很多研究发现,一些天然食品、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对双侧卵巢切除(OVX)大鼠模型中的神经损伤及认知功能损害具有改善作用,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枸杞是宁夏的特色产业,从枸杞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其对雌激素减少所致认知功能损害是否有改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目的1.明确LBP是否可以改善OVX小鼠的认知功能减退。2.以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为基础,分析LBP对OVX小鼠海马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OVX小鼠模型建立及分组:45只12周龄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n=15)、双侧卵巢切除组(OVX,n=15)和OVX+LBP干预组(OVX+LBP,n=15);细胞分7组:Con、AZD、LBP、LPS、AZD+LPS、AZD+LBP、AZD+LBP+LPS。2.行为学检测:小鼠新物体识别测试小鼠的运动能力;小鼠旷场实验测试小鼠的非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3.ELISA检测三组ICR小鼠血清雌二醇(E2)及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中TNF-α、IL-1β、IL-6含量;WST微板法检测SOD含量;TBA比色法检测MDA含量。4.转录组学:随机选取SHAM组和OVX组各3只小鼠,提取海马组织总RNA,使用illumina Novaseq?6000,通过PE150测序模式对片段进行双端测序。5.TMT?蛋白质组学:随机选取OVX组和OVX+LBP组各3只ICR小鼠,提取海马组织总蛋白,通过高分辨质谱仪进行TMT?蛋白质组学分析。6.H&E、Nissl、TUNEL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三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的变化。包括:形态学、尼氏体计数、凋亡细胞计数及超微结构。7.q PCR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及蛋白组学差异蛋白在三组ICR小鼠海马组织中m RNA表达情况。8.免疫组化:检测三组小鼠海马CA1区、CA3区中Neu N、SYP、BDNF、ERα、ERβ、TLR4、My D88、NF-κB、IL-6、IL-1β、TNF-α、GFAP阳性表达。9.三组小鼠海马组织及HT-22细胞BDNF、SYP、PSD95、Caspase3、Bax、Bcl-2、TLR4、My D88、NF-κB、Mfn1、Mfn2、Drp1、p-Drp1、Opa1、Beclin1、p62、Lc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1.在旷场实验中,OVX组小鼠的总行程和中央区域活动的时间较SHAM组小鼠减少,OVX+LBP组小鼠的总行程和中央区域活动的时间较OVX组小鼠增多;新物体识别测试中,OVX组小鼠DI、PI值均较SHAM组小鼠和OVX+LBP组小鼠降低。2.与SHAM组小鼠比较,双侧卵巢摘除后血清E2水平明显减低,血清SOD活力显着降低,MDA血清水平较SHAM组小鼠升高;LBP治疗后与OVX组比较,血清E2水平差异无显着性,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3.OVX组小鼠H&E染色可见海马神经元数量较SHAM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可见明显异形深染;同时,海马CA1区和CA3区尼氏体数量减少,凋亡细胞增多;TEM观察到OVX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部分核膜双侧结构消失,线粒体嵴断裂、溶解并形成灶性空泡。LBP治疗后以上心态学的改变均明显改善。4.OVX组小鼠与SHAM组小鼠海马组织差异基因KEGG富集主要差异表达基因为: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5.OVX组小鼠海马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高于SHAM组和OVX+LBP组小鼠。6.OVX组小鼠海马组织Neu N、BDNF、SYP免疫组化阳性表达较SHAM组小鼠明显减少,而OVX+LBP组与OVX组小鼠比较发现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有所升高,。WB结果中OVX组小鼠海马组织BDNF、SYP、PSD95蛋白较SHAM组小鼠表达减少,而LBP干预后,以上三种蛋白的表达较OVX组显着升高。7.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蛋白聚类分析发现,OVX+LBP组小鼠与OVX组小鼠比较,海马组织差异蛋白中,上调8个,下调3个。我们对线粒体融蛋白Mfn1及其相关因子进行检测。三组小鼠海马组织中,OVX组小鼠Drp1、p-Drp1、p62蛋白表达较SHAM组、OVX+LBP组小鼠升高,Mfn2、Mfn1、Opa1、Lc3b、Beclin1的蛋白表达较SHAM组、OVX+LBP组小鼠降低。8.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AZD+LBP组及AZD+LBP+LPS组分别与AZD组、LPS组比较,IL-1β、IL-6、TNF-α的释放减少。9.HT-22细胞中,LBP组、AZD+LBP组及AZD+LBP+LPS组与AZD组、LPS组比较,SYP及PSD95表达略高,BDNF表达升高;LBP组、AZD+LBP组及AZD+LBP+LPS组Drp1及p-Drp1表达较AZD组、LPS组降低;Lc3b、Beclin1仅在AZD+LPS和AZD+LBP+LPS组较Con组降低,p62在AZD组、LPS组、AZD+LPS组的表达较Con组增加;LBP组和AZD+LBP+LPS组p62的表达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LBP可改善OVX小鼠的认知功能。2.LBP可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对OVX小鼠海马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3.LBP可能通过稳定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和自噬减轻OVX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王萌[6](2020)在《基于线粒体自噬研究小建中汤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过度活化是否与其负向调控机制线粒体自噬失活有关;明确小建中汤是否具有抗抑郁作用,能否有效逆转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以及小建中汤治疗抑郁症的药理机制是否与上调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TLR4/NF-κB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明确小建中汤对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抑制作用是否依赖于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进一步探讨小建中汤调摄阴阳、温健脾气、生发肝气之功对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方法:1.实验一:SD大鼠40只,除空白组大鼠(n=8)外,应用CUMS造模,3周后测试大鼠体重和蔗糖偏好率,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8)、氟西汀组(n=9)和雷帕霉素组(n=9)。分别给予药物治疗3周,同时继续进行CUMS造模。治疗结束后对大鼠实施行为学检测,取海马组织和血清。RT-PCR检测mt DNA拷贝数,线粒体自噬相关m RNA(PINK-1、Parkin、Beclin-1、LC3B、P62)变化,NLRP3炎症小体相关m RNA(NLRP3、caspase-1、ASC、IL-1β、IL-18)变化;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Beclin-1、LC3B、P62)变化,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IL-1β、IL-18)变化;ELISA检测血清IL-1β、IL-18、DA和5-HT变化。2.实验二:SD大鼠60只,除空白组大鼠(n=7)外,应用CUMS造模,3周后测试大鼠体重和蔗糖偏好率,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7)、氟西汀组(n=7)、小建中低剂量组(n=8)、小建中中剂量组(n=8)和小建中高剂量组(n=8)。分别给予药物干预3周,同时继续进行CUMS造模。治疗结束后对大鼠实施行为学检测,继而取海马组织和血清。尼氏染色检测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和线粒体超微结构;RT-PCR检测mt DNA拷贝数,线粒体自噬相关m RNA(PINK-1、Parkin、Beclin-1、LC3B、P62)变化,NF-κB信号通路相关m RNA(TLR4、IκB-α、NF-κB1、RELA和TNFα)变化,NLRP3炎症小体相关m RNA(NLRP3、caspase-1、ASC、IL-1β、IL-18)变化;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Beclin-1、LC3B、P62)变化,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p-IκB-α、p-p50和p-p65)变化;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IL-1β、IL-18)变化;ELISA检测血清IL-1β、IL-18、DA、5-HT、SOD和MDA变化。3.实验三:SD大鼠50只,除空白组大鼠(n=7)外,应用CUMS造模,3周后测试大鼠体重和蔗糖偏好率,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8)、氟西汀组(n=8)、小建中组(n=8)和小建中+抑制剂组(n=8)。分别给予药物治疗3周,同时继续进行CUMS造模。治疗结束后对大鼠实施行为学检测,继而取海马组织。RT-PCR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m RNA(PINK-1、Parkin、Beclin-1、LC3B、P62)变化,NLRP3炎症小体相关m RNA(NLRP3、caspase-1、ASC、IL-1β、IL-18)变化;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Beclin-1、LC3B、P62)变化,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IL-1β、IL-18)变化。结果:1.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变化1.1.行为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和蔗糖偏好率明显下降(P<0.01);从强迫游泳实验(FST)结果来看,模型组大鼠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从旷场实验(OFT)结果来看,模型组大鼠水平得分、垂直得分、运动总距离、运动总时间均下降(P<0.01)。1.2.线粒体自噬: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PINK-1、Parkinh和Beclin-1的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P62的m RNA相对表达量增多(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PINK-1、Parkin、Beclin-1和LC3B2/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6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CUM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水平降低。1.3.NLRP3炎症小体通路: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NLRP3(P<0.05)、ASC(P<0.01)、caspase-1(P<0.01)、IL-1β(P<0.05)和IL-18(P<0.01)的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CUMS大鼠海马出现了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神经炎症反应。2.雷帕霉素对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作用2.1行为学: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大鼠的蔗糖偏好率显着升高(P<0.01),FST不动时间显着降低(P<0.01)。雷帕霉素逆转了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2.2线粒体自噬: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大鼠海马PINK-1(P<0.01)、Parkin(P<0.05)、Beclin-1(P<0.05)的m RNA相对表达量增多,P62的m 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大鼠海马PINK-1、Parkin、Beclin-1和LC3B2/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下降(P<0.01)。雷帕霉素上调了CUM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水平。2.3 NLRP3炎症小体通路: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大鼠海马NLRP3(P<0.01)、caspase-1(P<0.05)、ASC(P<0.01)、IL-1β(P<0.01)和IL-18(P<0.01)的m RNA相对表达量减少;同时,雷帕霉素组大鼠NLRP3、caspase-1 p20、ASC、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下降(P<0.01)。雷帕霉素抑制了CUMS大鼠海马NLRP3炎症小体活化。3.小建中汤对CUM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均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FST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中剂量组大鼠OFT水平得分也有所增加(P<0.05),小建中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垂直得分、运动总距离和运动总时间明显上升(P<0.01)。小建中汤显着逆转了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4.小建中汤对CUMS模型大鼠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汤低剂量组大鼠海马PINK-1(P<0.01)、Parkin(P<0.05)的m RNA相对表达量增多,P62(P<0.01)的m RNA相对表达量减少;小建中汤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海马PINK-1(P<0.01)、Parkin(P<0.05)和Beclin-1(P<0.01,P<0.05)的m RNA相对表达量增多,P62的m 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汤低剂量组大鼠海马PINK-1、Parkin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P62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小建中汤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海马PINK-1、Parkin、Beclin-1和LC3B2/1(P<0.01)的蛋白表达上调,P62的蛋白表达下降(P<0.01)。小建中汤通过PINK-1/Parkin途径上调了CUMS大鼠海马区线粒体自噬水平。5.小建中汤对CUMS模型大鼠mt DNA拷贝数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mt DNA拷贝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mt DNA拷贝数明显增多(P<0.01)。小建中汤明显上调了CUMS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拷贝数,增加了线粒体数量。6.小建中汤对CUMS模型大鼠血清SOD和MDA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P<0.01)表达量减少,MDA(P<0.01)表达量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P<0.05,P<0.01,P<0.01)表达量明显减增多,MDA(P<0.01,P<0.05,P<0.01)表达量明显减少。小建中汤改善了CUMS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7.小建中汤对CUMS模型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TLR4、IκB-α、NF-κB1、RELA和TNF-α的m RNA相对表达量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TLR4(P<0.01)、IκB-α(P<0.01)、NF-κB1(P<0.01)、RELA(P<0.01)和TNF-α(P<0.01,P<0.01,P<0.05)的m RNA相对表达量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p-p50、p-p65、p-IκB-α和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p-p50、p-p65、p-IκB-α和TLR4的蛋白水平降低(P<0.01)。小建中汤抑制了CUMS大鼠海马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8.小建中汤对CUMS模型大鼠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汤低、中、高组大鼠海马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的m 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小建中汤抑制了CUMS大鼠海马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9.小建中汤对CUMS模型大鼠血清5-HT和DA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DA(P<0.01)和5-HT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DA和5-HT的表达上调(P<0.01)。小建中汤增加了CUMS大鼠血清5-HT和DA水平。10.小建中汤+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对CUMS模型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与小建中组相比,小建中+抑制剂组大鼠PINK-1(P<0.01)、Parkin(P<0.05)、Beclin-1(P<0.01)的m 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62(P<0.01)的m RNA相对表达量增多;与小建中组比较,小建中+抑制剂组大鼠海马PINK-1、Parkin、Beclin-1和LC3B2/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6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减弱了小建中汤对CUMS大鼠线粒体自噬的正向调控作用。11.小建中汤+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对CUMS模型大鼠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影响与小建中组相比,小建中+抑制剂组大鼠海马NLRP3(P<0.01)、ASC(P<0.05)、caspase-1(P<0.01)、IL-1β(P<0.01)和IL-18(P<0.0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上升。线粒体自噬抑制剂减弱了小建中汤对CUMS大鼠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作用。结论:1.CU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同时存在线粒体自噬水平低下和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过度活化,这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机制之一。2.线粒体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改善了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降低了NLRP3炎症小体各组分和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雷帕霉素通过上调线粒体自噬水平抑制了NLRP3炎症小体的过度活化。进一步验证了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可能与其负向调控机制线粒体自噬失活有关。3.小建中汤通过改善CUMS大鼠自主活动,减少CUMS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有效逆转了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4.小建中汤治疗抑郁症的药理机制可能与上调CUMS大鼠海马区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水平,增加mt DNA拷贝数,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TLR4/NF-κB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5.小建中汤对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作用依赖于其对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调节。
王一蓉[7](2020)在《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对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创新剂型,采用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对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和男性运动员进行干预,并以淫羊藿提取物为阳性对照,观察大鼠睾酮合成相关酶及HPG轴相关激素变化,并且观察田径和游泳项目运动员睾酮代谢相关因子的变化,从睾酮的合成、分泌和代谢三大方面来探讨该方对防治运动性低血睾酮的有效性和可能分子机制,并比较中药提取物复方和单味中药提取物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开发新的运动营养补剂提供可能理论依据。同时,对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双波长、梯度洗脱测定方中人参皂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采用紫外光谱检测法(UV法)测定该方中总多糖的含量。将40只SD大鼠(雄性、2月龄)随机分为空白生理盐水(CS)组、模型生理盐水(MS)组、模型淫羊藿干预(ME)组、模型低剂量复方中药干预(MLC)组、模型高剂量复方中药干预(MHC)组。经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构建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ORT、T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睾丸Leydig细胞超微结构;采用RT-qPCR、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GnRH和FSH、LH,睾丸Leydig细胞中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LDL-R和SR-BI)、睾酮合成限速酶(CYP11A1和StAR)以及LH/CG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32位田径项目和游泳项目男性运动员按照双盲原则,随机分为运动安慰剂(MS)组、运动淫羊藿(ME)组、运动低剂量复方中药干预(MLC)组、运动高剂量复方中药干预(MHC)组,采用UV法测定运动员血、尿标本中睾酮代谢产物17-KS的含量。结果:(1)人参皂苷类、淫羊藿苷等11个成分得到有效分离,根据外标法计算得到复方含人参总皂苷、淫羊藿苷分别为43.57mg/粒、5.03mg/粒;并根据标准曲线法得到复方含多糖0.268g/粒。(2)大强度运动后,MS组大鼠血清T、T/C比值和Hb显着下降(P<0.01),其中T值较CS组下降了38%;BLA、CK却显着上升(P<0.01),BUN明显增加(P<0.05),C无明显变化(P>0.05);而三个给药组T、T/C比值和Hb有不同程度上升,BLA、CK、BUN却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建立成功。(3)透镜下可见MS组出现睾丸Leydig细胞水肿,染色质边集、细胞核固缩,内质网扩张,部分线粒体空泡变;给药组在透镜下可见Leydig细胞个别线粒体轻度肿胀,内质网扩张不明显。(4)ME、MLC和MHC组中睾丸Leydig细胞HMG-Co A还原酶,St AR和CYP11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MS组(P<0.01),但LDL-R和SR-B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MS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5)MS组大鼠HPG轴中GnRH、FSH、LH和LH/CG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CS组显着降低(P<0.01);而ME、MLC和MHC组组以上4个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MS组(P<0.01)。(6)24h尿17-KS含量试验后ME、MLC和MHC组与MS组比较,无显着变化(P>0.05),但仍有上升的趋势;而血17-KS含量试验后与MS组比较,ME、MLC和MHC组明显依次升高,但仍然低于试验前。结论:1.利用HPLC法能够使补肾益元方中人参皂苷、淫羊藿苷等11个成分得到有效分离,通过方法学考察说明此方法可行,精密度、回收率高,准确性、重复性良好,能够很好地控制补肾益元方的内在质量。2.采用逐级递增负荷跑台的方案能够成功建立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从对大鼠一般情况观察、血清学指标检测及睾丸间质细胞形态学观察,证明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对防治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症有药效。3.通过构建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模型,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抗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对睾酮合成和分泌的影响上,包括:(1)可通过睾丸Leydig细胞内胆固醇内源性合成以及睾酮合成两个关键步骤来影响血睾酮浓度,但对于由LDL-R转录和/或SR-BI介导的逆转运影响胆固醇合成的分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2)对HPG轴各环节具有促进作用,从影响睾酮分泌的角度影响血睾酮浓度。
高海燕[8](2020)在《运动性疲劳对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文试图建立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研究运动性疲劳对大鼠大脑皮质主运动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几种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期探寻运动性疲劳引发的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深入揭示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机理。为缓解运动性疲劳方法研究提供些许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为最终制定科学体育锻炼方法、有效缓解并恢复运动性疲劳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20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作为本实验的实验对象,体重大致在170g到200g之间,购自兰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SCXK(甘)2018-0002,对其进行分笼饲养,并且按照国家标准的啮齿类动物饲料进行喂养,实验过程中,对其自由饮食及饮水,自然光照射,室内的温度在23℃上下,湿度在20%到40%之间,并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紫外线灯照杀菌,每两日换垫料一次,每两天称大鼠体重一次。对大鼠进行适应性的饲养3天后,把20只大鼠随机划分成2组,10只对照组为C组,10只力竭组为F组。测试力竭运动后即刻取所有大鼠FGB;采用qRT-PCR技术测定脑组织PI3k/Akt/Gsk-3β/Tau的基因表达;取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对照组10只C组,疲劳组10只F组),测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是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制好的样本。研究结果:(1)判断大鼠运动疲劳的指标:从动物行为学上来说,大鼠在跑台运动时的跑姿从蹬地式转变为伏地式,滞留在跑道末端任凭电击、棍棒驱赶均不能使大鼠继续维持跑动;与C组相比,力竭后大鼠体重降低;检测大鼠血清,运动疲劳即刻,FGB浓度降低。(2)与C组相比,大鼠长时间跑台运动至疲劳后即刻神经元胞体及细胞核面积缩小;突触数密度有所减少;神经元突触界面曲率上升;神经元突触其前膜中突触小泡数量增加;神经元突触间隙长度变长,宽度变窄;PSD厚度、长度、面积均有所增加。(3)与C组相比,大鼠长时间跑台运动至疲劳后即刻,PI3K和Akt的基因表达量降低,GSK-3β及Tau的基因表达量均大幅度上升。研究结论:(1)通过行为学及生理指标综合判断,本实验建立的运动疲劳动物实验模型是成功的。(2)运动疲劳后即刻神经元胞体及核面积显着缩小;突触数密度显着减少;神经元突触界面曲率上升;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小泡数量显着增加;神经元突触间隙宽度显着变窄;PSD厚度、长度及面积均显着增加。表明运动疲劳后即刻大脑皮质主运动区神经元突触界面结构发生显着变化。(3)运动疲劳后即刻,PI3K和Akt的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GSK-3β及Tau的基因表达量均显着升高;这些变化可能是引发上述超微结构变化的分子信号基础。
安雨[9](2020)在《艾烟干预弱精子症大鼠的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弱精子症是一种以精子进行性运动力低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属于男性不育的范畴,因其难治、复发率高的特点而成为现今生殖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艾灸是治疗男性不育的常用方法,其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前期研究发现艾烟是艾灸起效的三途径之一,并且对普通Wistar大鼠的生殖功能有促进作用。本研究拟从细胞凋亡的角度,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艾烟对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目的:使用奥硝唑灌胃法建立弱精子症大鼠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艾烟干预,观察艾烟对大鼠精子参数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明确艾烟对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效果,进一步揭示艾烟改善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香烟组、低浓度艾烟组、中浓度艾烟组、高浓度艾烟组,每组12只。溶剂对照组只给予0.2%竣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因奥硝唑难溶于水,需用该溶液配制造模药物)灌胃,其余5组用奥硝唑溶液灌胃,灌胃剂量是:前10天400mg/(kg·d),第11天起200 mg/(kg·d),共灌胃8周。低、中、高艾烟组从第11天开始进行艾烟干预,每日1次,每次20min,一周干预6天至第8周末,艾烟浓度分别为1 ×、3 ×、9 ×临床艾烟浓度。香烟组的干预时长、频率、浓度,与中浓度艾烟组相同。实验结束后:1.称取大鼠体重及睾丸重量,观察睾丸指数变化;使用扩散法收集大鼠附睾尾中的精子,使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检测大鼠的各项精子参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2.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病理结构变化;通过TUNEL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体视学图像分析系统统计大鼠睾丸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3.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睾丸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所有数据结果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睾丸指数、精子参数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香烟组大鼠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均显着下降(P<0.01);低浓度艾烟组大鼠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还存在明显差异(P<0.01);中、高浓度艾烟组大鼠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浓度艾烟组大鼠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B)级精子数显着提高(P<0.01),A级精子数显着提高(P<0.05);中、高浓度艾烟组大鼠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显着提高(P<0.01)。与香烟组相比:低浓度艾烟组大鼠的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中浓度艾烟组大鼠的精子活力、(A+B)级精子数显着提高(P<0.01),精子活率显着提高(P<0.05);高浓度艾烟组大鼠的精子活力、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显着提高(P<0.01),精子活率显着提高(P<0.05)。6组大鼠的睾丸指数、精子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大鼠睾丸组织HE染色、凋亡指数溶剂对照组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各级生精细胞正常;模型组大鼠睾丸生精小管萎缩、各级生精细胞缺失及排列紊乱;香烟组大鼠睾丸损伤重于模型组;给予各浓度艾烟干预后,生精小管的结构、各级生精细胞的数量及排列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中浓度艾烟组大鼠睾丸组织恢复更明显;高浓度艾烟组大鼠睾丸组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凋亡指数显着上升(P<0.01);香烟组的凋亡指数显着上升(P<0.05);低、中浓度艾烟组凋亡指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高浓度艾烟组的凋亡指数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香烟组凋亡指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低浓度艾烟组的凋亡指数显着下降(P<0.01);中浓度艾烟组的凋亡指数显着下降(P<0.05);高浓度艾烟组凋亡指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与香烟组相比:低、中浓度艾烟组的凋亡指数显着下降(P<0.05);高浓度艾烟组凋亡指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3.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Bcl-2表达显着下降(P<0.05),Bax表达显着上升(P<0.01);低、中浓度艾烟组的Bcl-2、Bax、Caspase-3表达无差异(P>0.05);高浓度艾烟组的Bcl-2、Bax表达无差异(P>0.05)、但Caspase-3表达显着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香烟组的Bcl-2、Bax、Caspase-3表达无差异(P>0.05);低浓度艾烟组的Bax表达显着下降(P<0.01),Caspase-3表达显着下降(P<0.05);中浓度艾烟组的Bcl-2表达显着上升(P<0.01),Bax表达显着下降(P<0.05);高浓度艾烟组的Bax表达显着下降(P<0.05)。与香烟组相比:低浓度艾烟组的Bax、Caspase-3表达显着下降(P<0.05);中浓度艾烟组的Bcl-2表达显着上升、Bax表达显着下降(P<0.05);高浓度艾烟组的Bcl-2、Bax、Caspase-3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艾烟可以提高弱精子症大鼠精子活力、精子活率、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改善睾丸生精小管结构、改善睾丸内环境,且中浓度艾烟的干预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睾丸组织细胞的凋亡数量,以抑制由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异常引起的睾丸组织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的精子质量。
刘洪涛[10](2019)在《运动预适应经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激活的自噬在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作为对机体刺激的一种手段,运动预适应(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的心肌保护效应备受关注。自噬是心肌健康必不可少的降解途径,因此,运动预适应诱导的心肌保护效应可能与心肌自噬有关。最近研究表明,在自噬调节过程中AMPK-mTOR-ULK1途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早期和晚期运动预适应对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在心肌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利用自噬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m)验证自噬是否参与了运动预适应诱导的早期和晚期心肌保护效应,从而进一步完善运动预适应参与心肌保护效应理论体系。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8周龄,200只,随机分成10组:对照组(C);力竭运动组(EE),力竭运动后0.5 h取材;EEP组,EP后0.5 h取材;EEP+EE组,EP后0.5 h再进行力竭运动,运动后0.5 h取材;W+EEP组,EP前0.5 h腹腔注射渥曼青霉素,运动后0.5 h取材;W+EEP+EE组,EP前0.5 h腹腔注射渥曼青霉素,EP后0.5 h再进行力竭运动,运动后0.5 h取材;LEP组,EP后24 h取材;LEP+EE组,EP后24 h再进行力竭运动,运动后0.5 h取材;W+LEP组,EP前0.5 h腹腔注射渥曼青霉素,EP后24 h取材;W+LEP+EE组,EP前0.5 h腹腔注射渥曼青霉素,EP后24 h再进行力竭运动,运动后0.5 h取材。构建运动模型:SD大鼠通过一次间歇性大强度有氧跑台运动建立运动预适应模型;一次大强度有氧力竭跑台运动建立急性心肌损伤模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肌钙蛋白I(cTnI)含量,评价运动性心肌损伤程度和保护程度;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结构变化;采用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HBFP)染色方观察心肌缺血缺氧改变,并通过图像处理评估心肌缺血缺氧程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观察自噬结构;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通路中AMPK、AMPKαThr172、mTOR、ULK1、ULK1Ser757蛋白表达,以及计算ULK1Ser757/ULK1比值变化,分析运动预适应影响大鼠心肌细胞自噬改变的可能机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KB1、PI3KC3、Beclin1、Bcl-2、LC3-I、LC3-II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计算LC3-II/LC3-I比值变化。通过分析以上指标的变化,深入探讨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激活的自噬在运动预适应诱导的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与C组比,EE组大鼠血浆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水平显着升高以及HBFP染色MOD值明显升高(P<0.05);HE染色显示嗜酸性增强,细胞肿胀,部分肌纤维断裂、溶解;力竭运动后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肌原纤维断裂严重;线粒体呈圆形形态改变,部分出现空泡化现象;但是未见到核固缩,崩解。与C组比,EEP组和LEP组大鼠血浆中cTnI水平,HE染色,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和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与EE组比,EEP+EE组和LEP+EE组中由力竭运动导致的血浆cTnI水平显着降低;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的程度明显减轻(P<0.05);HE染色显示嗜酸性增强,部分肌纤维呈波浪改变;TEM结果显示,LEP+EE组可见自噬结构。与EEP+EE组比,W+EEP+EE组大鼠血浆中cTnI水平明显下降(P<0.05);缺血缺氧无明显改变;HE染色显示心肌纤维间距增宽;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化。与LEP+EE组比,W+LEP+EE组大鼠血浆中cTnI水平和缺血缺氧程度明显增加(P<0.05);HE染色显示嗜酸性增强,部分肌纤维断裂;心肌超微结构有明显的改变,线粒体空泡化严重。与C组比,EEP组AMPK-mTOR-ULK1通路中AMPK表达明显升高,mTOR水平无明显变化,而ULK1Ser757/ULK1比值明显降低。与C组比,EEP+EE组,LEP组和LEP+EE组AMPK-mTOR-ULK1通路中AMPK和ULK1表达明显升高,mTOR水平无明显变化,而ULK1Ser757/ULK1比值明显降低,其中EEP+EE组中AMPKαThr172表达也明显增加。与EEP+EE组比,W+EEP+EE组AMPK-mTOR-ULK1通路中蛋白表达无明显的变化(P>0.05)。与LEP+EE组比,W+LEP+EE组AMPK-mTOR-ULK1通路中蛋白表达无明显的变化。此外,与C组比,EE组AMPK-mTOR-ULK1通路中AMPK表达明显升高,mTOR水平无明显变化,而ULK1Ser757表达以及ULK1Ser757/ULK1比值明显降低。与C组比,EEP组,EEP+EE组,LEP组和LEP+EE组中PI3KC3表达明显增加,LC3-II/LC3-I比值增加。此外,EEP组中LC3-I表达明显下降;EEP+EE组中Beclin 1表达明显增加;EEP+EE组和LEP组LC3-II表达增加。与EEP组比,W+EEP组PI3KC3,Beclin 1和LC3-II表达以及LC3-II/LC3-I比值有下降趋势(P>0.05)。与EEP+EE组比,W+EEP+EE组PI3KC3,Beclin 1和LC3-II表达有下降趋势(P>0.05)。与LEP组比,W+LEP组PI3KC3和LC3-II表达以及LC3-II/LC3-I比值明显下降。与LEP+EE组比,W+LEP+EE组PI3KC3和LC3-II表达明显下降,LC3-II/LC3-I比值有下降趋势(P>0.05)。此外,与C组比,EE组PI3KC3和LC3-II表达明显增加,LC3-II/LC3-I比值显着升高。研究结论:一次大强度力竭性运动能导致大鼠心肌细胞严重的缺血缺氧和超微结构损伤,是一种可逆的运动性损伤,可能与力竭运动时自噬体清除效率降低有关。早期和晚期运动预适应能减轻力竭运动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损伤。运动预适应激活了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上调心肌细胞自噬,其主要机制为:运动预适应上调并激活AMPK,活化的AMPK降低mTOR依赖的ULK1Ser757磷酸化,进而激活ULK1,上调心肌细胞自噬。激活的心肌细胞自噬部分参与了运动预适应诱导的早期和晚期心肌保护效应。抑制自噬则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二、参芪颗粒对大鼠运动能力和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芪颗粒对大鼠运动能力和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线粒体相关蛋白通路探讨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线粒体能量代谢关键蛋白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
1 能量代谢相关通路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
2 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的关键蛋白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基于中医“虚、瘀、毒”病机探讨能量代谢异常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互关系 |
1 中医“虚、瘀、毒”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
2 中医“虚、瘀、毒”与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 |
3 脑的能量代谢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
4 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药复方研究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参麻益智方的提取方法和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二 参麻益智方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三 参麻益智方对慢性脑缺血致认知障碍模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障碍相关蛋白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讨论 |
1 参麻益智方的组方特点和前期研究成果 |
2 慢性脑低灌注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模型 |
3 参麻益智方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
4 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线粒体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
5 参麻益智方对线粒体关键蛋白能量代谢的影响 |
6 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中医认识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件 |
(2)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雄黄神经保护和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2.1 实验动物及造模条件 |
2.2.2 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的宏观表征指标观察 |
2.3 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的宏观表征指标权重系数分配 |
2.4 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实验条件的验证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不同条件下各组大鼠宏观表征比较 |
3.1.1 各组大鼠舌色比较 |
3.1.2 各组大鼠尿液颜色比较 |
3.1.3 各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比较 |
3.1.4 各组大鼠肠鸣音次数比较 |
3.1.5 各组大鼠冷热板趋向性比较 |
3.1.6 各组大鼠体温比较 |
3.2 正交设计实验结果 |
3.3 实验条件优化后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的验证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的确证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动物分组与处理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2 实验动物饲养与处理 |
2.3 胃肠积热证大鼠模型的宏观表征指标观察 |
2.3.1 耳肿胀率测定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牛黄解毒片对胃肠积热证大鼠的一般体征及饮食情况的影响 |
3.2 牛黄解毒片对胃肠积热证大鼠舌相的影响 |
3.3 牛黄解毒片对胃肠积热证大鼠尿液颜色的影响 |
3.4 牛黄解毒片对胃肠积热证大鼠粪便的影响 |
3.5 牛黄解毒片对胃肠积热证大鼠肠鸣音的影响 |
3.6 牛黄解毒片对胃肠积热证大鼠冷热趋向活动率的影响 |
3.7 牛黄解毒片对积热证大鼠肛温的影响 |
3.8 牛黄解毒片对积热证大鼠耳肿胀率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基于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微生物-肠-脑轴在雄黄对胃肠积热证和正常大鼠海马的保护和毒性中的作用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2 实验动物饲养与处理 |
2.3 大鼠宏观表征指标测定 |
2.3.1 胃肠积热证判定标准 |
2.3.2 舌色、尿液颜色、排便情况、肠音、冷热趋向活动率、肛温、耳肿胀率的测定 |
2.4 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测定 |
2.5 大鼠脑组织样品中砷含量的测定 |
2.6 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髓鞘超微结构的观察 |
2.7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中IL-6、Claudin-5、Occludin、MMP-9表达情况 |
2.8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中NF-κB p65定位与Iba-1的表达情况 |
2.9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大鼠海马代谢组学的检测与分析 |
2.9.1 样品预处理 |
2.9.2 UHPLC-MS法检测代谢物分析条件 |
(1)液相色谱条件 |
(2)质谱条件 |
2.9.3 生信分析 |
2.10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鼠粪便菌群微生物组学检测与分析 |
2.10.1 大鼠粪便菌群DNA提取 |
2.10.2 16S rRNA基因PCR扩增及测序 |
2.10.3 测序数据分析 |
2.11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雄黄对大鼠宏观表征的影响 |
3.2 雄黄对大鼠血清中促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
3.3 大鼠脑中砷含量测定结果 |
3.4 雄黄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髓鞘、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
3.5 雄黄对大鼠海马IL-6、NF-κB p65、Iba-1、Claudin-5、Occludin、MMP-9表达量的影响 |
3.6 基于代谢组学的大鼠海马代谢物分子标志物的筛选与确证 |
3.7 大鼠海马差异代谢物分子的相关性及体内转化分子机制 |
3.8 基于微生物组学的大鼠粪便菌群微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确证 |
3.9 大鼠海马代谢标志物和微生物标志物与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便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脑-肠-微生物轴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Asprosin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资助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语中英文索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糖尿病大鼠同时存在认知障碍、海马Asprosin升高和METTL3-m~6A-YTHDF1轴紊乱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三章 海马过表达Asprosin可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四章 沉默海马Asprosin可逆转糖尿病大鼠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紊乱、改善其认知功能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总结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m~6A甲基化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牛磺酸促进生长受限胎鼠近远期脑发育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牛磺酸激活PKA-CREB-BDNF信号通路促进生长受限胎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研究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牛磺酸对生长受限胎鼠海马远期代谢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牛磺酸对生长受限胎鼠远期感觉运动及海马突触素表达影响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生长受限胎儿脑损伤与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5)枸杞多糖对OVX小鼠的海马神经元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一部分 LBP对于OVX小鼠认知行为的保护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LBP对 OVX小鼠海马保护机制-蛋白质水平探索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LBP对OVX小鼠海马保护机制-体外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雌激素缺乏与认知功能减退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6)基于线粒体自噬研究小建中汤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治疗抑郁症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思路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中医郁病理论的源流与发展 |
1.1 秦汉时期 |
1.1.1 《黄帝内经》 |
1.1.2 《伤寒杂病论》 |
1.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
1.3 宋金元时期 |
1.4 明清时期 |
1.5 近现代 |
2.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
2.1 病因病机 |
2.1.1 五脏精气虚弱 |
2.1.2 体质偏颇 |
2.1.3 情志刺激 |
2.1.4 劳神过度 |
2.2 各家论点 |
2.2.1 肝气郁结 |
2.2.2 肺气郁结 |
2.2.3 脾虚 |
2.2.4 肝郁脾虚 |
2.2.5 胆失决断 |
2.2.6 肾阳虚 |
2.2.7 肝阳气虚 |
2.2.8 肾精不足 |
2.2.9 肝肾不足 |
2.2.10 “脑神”不用 |
3.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3.1 单胺类神经递质 |
3.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
3.3 神经可塑性 |
3.4 谷氨酸能失衡 |
3.5 线粒体假说 |
3.6 神经炎症反应 |
3.7 Micro RNA |
3.8 肠道微生态 |
4.本研究立题依据 |
4.1 抑郁症与神经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4.2 NLRP3炎症小体活化是抑郁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
4.3 线粒体自噬是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关键 |
4.4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线粒体自噬假说 |
4.5 抑郁症与脾虚密切相关 |
4.5.1 脾之生理为神志活动提供基础 |
4.5.2 抑郁症与脾虚 |
4.5.3 线粒体自噬水平低下可能为脾虚气化不足的生物学基础 |
4.6 肝脾不和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 |
4.6.1 脾虚肝郁 |
4.6.2 脾虚肝虚 |
4.7 小建中汤的选方依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线粒体自噬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1.2.1 药品 |
1.2.2 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糖水训练和蔗糖偏好率测试 |
2.2 CUMS大鼠抑郁模型制备 |
2.3 实验分组及给药 |
2.4 标本采集及制作 |
2.5 指标检测方法 |
2.5.1 行为学检测 |
2.5.2 ELISA检测 |
2.5.3 RT-PCR检测 |
2.5.4 Western-blot检测 |
2.6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行为学变化 |
3.1.1 体重变化 |
3.1.2 SPT变化 |
3.1.3 FST不动时间变化 |
3.2 MtDNA拷贝数变化 |
3.3 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含量的变化 |
3.3.1 线粒体自噬相关mRNA表达变化 |
3.3.2 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变化 |
3.4 NLRP3炎症小体相关指标变化 |
3.4.1 NLRP3 炎症小体m RNA表达变化 |
3.4.2 炎症因子mRNA表达变化 |
3.4.3 NLRP3炎症小体以及下游炎症因子蛋白水平变化 |
3.5 血清炎症因子变化 |
3.6 血清DA和5-HT水平变化 |
实验二 小建中汤抗抑郁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1.2.1 药品 |
1.2.2 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糖水训练和蔗糖偏好率测试 |
2.2 CUMS大鼠抑郁模型制备 |
2.3 实验分组及给药 |
2.4 标本采集及制作 |
2.5 指标检测方法 |
2.5.1 行为学检测 |
2.5.2 ELISA检测 |
2.5.3 SOD和 MDA检测 |
2.5.4 尼氏染色 |
2.5.5 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细胞超微结构 |
2.5.6 RT-PCR检测 |
2.5.7 Western-blot检测 |
2.5.8 免疫荧光 |
2.6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行为学变化 |
3.1.1 体重变化 |
3.1.2 SPT基线 |
3.1.3 OFT变化 |
3.1.4 FST变化 |
3.2 MtDNA拷贝数变化 |
3.3 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附图1.1) |
3.4 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附图1.2) |
3.5 血清SOD和 MDA变化 |
3.6 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变化 |
3.6.1 线粒体自噬相关mRNA表达变化 |
3.6.2 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
3.7 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变化 |
3.7.1 NF-κB信号通路相关m RNA表达变化 |
3.7.2 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
3.8 NLRP3炎症小体相关指标变化 |
3.8.1 NLRP3 炎症小体相关m RNA表达变化 |
3.8.2 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
3.9 血清炎症因子变化 |
3.10 血清DA、5-HT变化 |
实验三 小建中汤介导线粒体自噬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1.2.1 药品 |
1.2.2 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糖水训练和蔗糖偏好率测试 |
2.2 CUMS大鼠抑郁模型制备 |
2.3 实验分组及给药 |
2.4 标本采集及制作 |
2.5 指标检测方法 |
2.5.1 行为学检测 |
2.5.2 RT-PCR检测 |
2.5.3 Western-blot检测 |
2.6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行为学变化 |
3.1.1 体重变化 |
3.1.2 FST变化 |
3.2 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变化 |
3.2.1 线粒体自噬相关mRNA表达变化 |
3.2.2 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
3.3 NLRP3炎症小体相关指标变化 |
3.3.1 NLRP3 炎症小体相关m RNA表达变化 |
3.3.2 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
讨论 |
1.CUMS模型的选择 |
2.对照药氟西汀和激动剂雷帕霉素的选择 |
3.上调线粒体自噬对CUMS大鼠的作用 |
3.1 RAPA上调了CUMS大鼠线粒体自噬水平 |
3.2 上调线粒体自噬对CUMS大鼠行为学影响 |
3.3 上调线粒体自噬对CUMS大鼠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影响 |
3.4 上调线粒体自噬对CUMS大鼠NLRP3 炎症小体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
3.5 上调线粒体自噬对CUMS大鼠5-HT和 DA的影响 |
4.小建中汤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探讨 |
4.1 小建中汤对CUMS大鼠行为学影响 |
4.2 小建中汤对CUMS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
4.2.1 尼氏染色 |
4.2.2 超微结构 |
4.3 小建中汤对CUMS大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
4.3.1 小建中汤对CUMS大鼠海马mt DNA拷贝数影响 |
4.3.2 小建中汤对CUMS大鼠血清SOD和 MDA的影响 |
4.3.3 小建中汤上调CUM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水平 |
4.4 小建中汤对CUMS大鼠海马炎症的影响 |
4.4.1 小建中汤抑制CUMS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 |
4.4.2 小建中汤抑制CUMS大鼠NLRP3 炎症小体通路活化 |
4.5 小建中汤对CUMS大鼠5-HT和 DA的影响 |
4.6 小建中汤通过介导线粒体自噬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 |
5.小建中汤健脾调肝治疗抑郁症作用探讨 |
5.1 小建中汤温健脾气、调摄阴阳 |
5.2 小建中汤生发肝气 |
5.3 小建中汤健脾调肝的生物学基础 |
结论 |
特色与创新性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附图 |
1.1 实验二海马尼氏染色(200×) |
1.2 实验二海马超微结构 |
1.3 实验二NLRP3炎症小体通路蛋白表达(免疫荧光) |
2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意见表 |
3 综述 NF-κB/NLRP3 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及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对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中药抗运动性低血睾酮的研究进展 |
1 睾酮简介 |
1.1 睾酮的结构与功能 |
1.2 睾酮的发生发展 |
1.3 睾酮在运动项目中的发生发展 |
1.4 睾酮的化学合成 |
2 运动性低血睾酮的产生机制 |
2.1 睾丸本身的功能障碍导致运动性低血睾酮 |
2.2 对睾酮分泌作用的影响导致运动性低血睾酮 |
2.3 影响睾酮以及睾酮前体胆固醇合成或分泌的限速酶 |
3 中医对运动性低血睾酮的认识 |
4 中药抗运动性低血睾酮的作用机理 |
4.1 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 |
4.2 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
4.3 调节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
4.4 调节睾酮合成限速酶 |
5 运动性低血睾酮与运动性疲劳的区别和联系 |
6 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及其判断标准 |
7 中药提取物复方的发展趋势 |
8 存在的问题 |
9 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一 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有效成分检测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与对照品 |
2.2 主要仪器 |
2.3 淫羊藿苷提纯 |
2.4 人参总皂苷提纯 |
2.5 枸杞多糖提取 |
2.6 其它提取物 |
3 实验方法 |
3.1 双波长HPLC法测定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淫羊藿苷及人参皂苷类成分 |
3.2 UV法测定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中多糖的含量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研究二 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的构建及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的药效观察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对象与分组 |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3 给药方案 |
2.4 运动方案 |
2.5 质量控制 |
2.6 血清测试样品采集与制备 |
2.7 透射电镜样品采集与制备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大鼠行为学及体重变化情况 |
3.2 大鼠血清指标变化情况 |
3.3 大鼠睾丸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情况 |
4 讨论 |
4.1 中药提取物复方对大鼠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
4.2 中药提取物复方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4.3 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的构建 |
5 小结 |
研究三 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对大鼠睾酮合成相关指标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采集与标本制备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试剂 |
2.4 指标检测 |
2.5 实验方法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大鼠血清中TC、HDL-CE、LDL-CE含量 |
3.2 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中HMG-COA、LDL-R、SR-BI、St AR、CYP11A1的m RNA表达水平 |
3.3 大鼠睾丸Leydig细胞中HMG-COA、LDL-R、SR-BI、St AR、CYP11A1的蛋白表达水平 |
4 讨论 |
4.1 中药提取物复方对大鼠睾丸Leydig细胞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 A、LDL-R和 SR-BI的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4.2 中药提取物复方对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睾酮合成限速CYP11A1和St AR的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小结 |
研究四 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对大鼠睾酮分泌相关指标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采集与标本制备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试剂 |
2.4 指标检测 |
2.5 实验方法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大鼠脑组织中Gn RH、FSH、LH及睾丸组织中LH/CG受体的mRNA表达 |
3.2 大鼠脑组织中Gn RH、FSH、LH及睾丸组织LH/CG受体的蛋白表达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五 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对男运动员睾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对象与分组 |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3 样品收集 |
2.4 指标检测 |
2.5 试验方法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精神状态和运动状态描述 |
3.2 血清睾酮、皮质醇、肌酸激酶和尿素氮含量 |
3.3 尿、血液中睾酮代谢产物17-KS含量 |
4 讨论 |
5 小结 |
全文结果及结论 |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附表 |
附伦理学审批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课题或项目 |
攻读学位期间参编的教材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论文报告会 |
致谢 |
(8)运动性疲劳对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选题依据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运动性疲劳 |
2.1.1 运动性疲劳概念及分类 |
2.1.2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假说 |
2.2 超微结构 |
2.2.1 超微结构概述 |
2.2.2 超薄切片技术 |
2.3 运动对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影响 |
2.3.1 大脑皮质运动区 |
2.3.2 运动对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影响 |
2.4 运动对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 |
3 实验对象与方法 |
3.1 实验对象及饲养环境 |
3.2 建模及分组 |
3.2.1 实验动物分组 |
3.2.2 实验训练方案 |
3.3 取材 |
3.3.1 取材及测试 |
3.3.2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与提取 |
3.3.3 确认突触 |
3.3.4 突触超微结构的测量 |
3.4 PI3K/AKt/GSK-3β/Tau的 qRT-PCR测定 |
3.4.1 测试步骤: |
3.4.2 引物设计 |
3.4.3 结果处理 |
3.5 药品和试剂 |
3.6 仪器 |
3.7 数理统计与处理 |
3.8 技术路线图 |
4 实验结果 |
4.1 两组大鼠体重及FGB的变化 |
4.2 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 |
4.2.1 电镜下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细胞胞体及细胞核面积的变化 |
4.2.2 电镜下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突触数密度 |
4.2.3 电镜下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突触界面的结构变化 |
4.3 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PI3K、AKt、GSK-3β、Tau基因表达的影响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力竭运动对大鼠体重及FGB的影响 |
5.2 力竭运动对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
5.3 力竭运动对大鼠皮质运动区神经元PI3K、AKt、GSK-3β、Tau基因表达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艾烟干预弱精子症大鼠的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弱精子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病因 |
2 发病机制 |
3 治疗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弱精子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临床研究 |
3 机制研究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弱精子症大鼠药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1 奥硝唑溶液灌胃法 |
2 雷公藤多苷灌胃法 |
3 腺嘌呤灌胃法 |
4 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不同浓度艾烟对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指数、精子参数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不同浓度艾烟对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凋亡指数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三 不同浓度艾烟对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组织的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和抗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之处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运动预适应经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激活的自噬在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论文总体设计 |
第一部分 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激活细胞自噬在心肌缺血缺氧和运动中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
1 前言 |
2 细胞自噬概述 |
2.1 ULK1复合体 |
2.2 PI3KC3复合体 |
2.3 Beclin1-Bcl-2 复合体 |
2.4 哺乳动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
2.5 自噬体降解及循环再利用 |
2.6 自噬抑制剂 |
3 缺血再灌注与心肌自噬 |
4 缺血预适应与心肌自噬 |
5 运动与心肌自噬 |
5.1 短周期运动与细胞自噬 |
5.2 长周期运动与细胞自噬 |
5.3 运动预适应与细胞自噬 |
6 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6.1 依赖mTOR信号通路 |
6.2 不依赖mTOR的自噬通路 |
6.3 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简介 |
6.4 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与细胞自噬研究进展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运动预适应诱导的早晚期保护效应减轻力竭运动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
1 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主要试剂 |
2.2 主要试剂配制 |
2.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2.4 技术路线 |
2.5 实验对象分组及运动模型建立 |
2.6 取材 |
2.7 组织包埋 |
2.8 血浆cTnI水平的测定 |
2.9 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 |
2.10 染色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hematoxylin basic fuchsin picric acid staining,HBFP染色) |
2.11 图像处理分析 |
2.12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
2.13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血浆中cTnI水平变化检测结果 |
3.2 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 |
3.3 大鼠心肌组织HBFP染色 |
3.4 大鼠心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
4 分析讨论 |
4.1 力竭运动造成运动性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
4.2 运动预适应减轻力竭运动性心肌损伤 |
4.3 自噬抑制剂对运动预适应早期和晚期心肌保护效应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运动预适应经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激活的自噬在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3 实验对象 |
2.4 动物模型和取材 |
2.5 免疫印迹法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相关蛋白免疫印迹结果 |
3.1 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免疫印迹结果 |
3.2 运动预适应诱导的心肌保护过程中相关蛋白免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结果 |
4 讨论 |
4.1 运动预适应通过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激活心肌细胞自噬的可能机制 |
4.2 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激活的自噬参与了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效应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附录 |
四、参芪颗粒对大鼠运动能力和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线粒体相关蛋白通路探讨参麻益智方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的作用机制[D]. 孙成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雄黄神经保护和毒性作用机制研究[D]. 封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Asprosin负调控海马METTL3-m6A-YTHDF1轴: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新机制[D]. 康璇. 南华大学, 2021
- [4]牛磺酸促进生长受限胎鼠近远期脑发育及机制研究[D]. 方琼.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5]枸杞多糖对OVX小鼠的海马神经元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D]. 郑晓敏.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基于线粒体自噬研究小建中汤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治疗抑郁症的机制[D]. 王萌.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补肾益元中药提取物复方对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王一蓉.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运动性疲劳对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 高海燕.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艾烟干预弱精子症大鼠的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 安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运动预适应经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激活的自噬在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D]. 刘洪涛. 上海体育学院,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