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图学教学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儒[1](2017)在《“投影体系建立及空间想象力培养”教学方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投影理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投影理论教学日趋薄弱的现象,指出投影体系建立与空间想象力培养的重要联系。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找到投影理论教学的关键内容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实物模型、三维软件和轴测图教学的一些教改方案。最后,通过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加强和改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李小龙[2](2015)在《新“拾弃”时代——当前土木工程图学教育之我见》文中指出当前土木工程图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有一些消极的方面没有得到正视。针对这些消极方面,要以"重拾"和"扬弃"的观念予以重新审视,本文基于对当前土木工程图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反思,从多个方面对现有问题予以总结,并为"重拾"和"扬弃"的实现提供了若干探讨思路。
季青[3](2013)在《在工程图学教育中加强构型创新设计能力之我见》文中指出下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探讨了工程图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构型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措施,强调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以工程图学教学中学生构型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例,说明了实践环节设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基于创新设计能力的课堂教学对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指导意义。
陈旭玲[4](2005)在《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开发具有互动性的网络教学系统则是对全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本文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以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 为网站框架设计工具,采用 Java、ASP 和 Windows Media 等先进开发技术,辅以 Flash、Fireworks 等网络制作软件,建立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多种互动技术进行交流的网上教学系统。 本文首先从网络教育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出发,阐述了构建网络教学的教学理论,包括采用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讨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接下来重点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的实时交互技术(电子白板和音视频传输功能),提出了网络电子白板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对电子白板的发展背景、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实现了音视频网上传输的功能。然后介绍了网上测试系统的设计过程,详细讨论了该系统的具体实现技术,对用户管理、试卷管理和远程作业提交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以工程图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研发为例,介绍了一个完整的互动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程。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旨在寻求一种适合本专业特点的网络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为相关课程的制作提供借鉴。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网络互动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建国[5](2004)在《工程图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改革工程图学课程的传统体系,研究图学教育改革的实践,总结经验和不足,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多年来在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全面改革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创建新型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的模式,使其能够适应当今和未来的图学教育发展。
沈钢[6](2003)在《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是实施网上协同学习的基础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网络应用系统和协同工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Web的协同学习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讨论了一个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系统,对其适用的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本协同学习支持系统的几个功能模块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这些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协同会话支持、协同识图支持、协同绘图支持和智能控制支持等。本文最后利用所研究的方法和结构,开发和设计出了用于实现本协同学习支持系统功能的软件。
陈志刚[7](2002)在《成人高校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方法之我见》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成人高校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主张,阐述了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新思路,讨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培养学员素质,提高学员利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吴欣,徐建成,沈钢[8](2002)在《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是实施网上协同学习的基础环境。本文讨论了一个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系统 ,对其系统结构进行了介绍 ,并对支持整个系统的几个功能模块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王建国,安娜[9](2001)在《如何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就工程图学的教学中如何引入素质教育 ,通过转变教师与学生的教育思想 ,优化现行的教学过程 ,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修养 ,来完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黄瑛[10](2000)在《工程图学教学之我见》文中提出工程图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即见物知图 ,由图构物的能力。文中概述了行之有效地逐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方法 ,包括强化基础知识、提高感性认识、注重实际操作和个别整体结合。其中着重介绍了强化基础知识和注重实际操作 ,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 ,重点阐述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关键———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训练与运用。熟练掌握以上方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实现物体与图形两者间的顺利转换 ,从而提高工程图学的教学质量。
二、工程图学教学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图学教学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投影体系建立及空间想象力培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投影体系建立 |
三、教学方法改革 |
1. 重视结合实物模型教学 |
2. 从三维建模软件入手引出立体成型的观点 |
3. 轴测图教学分散化 |
四、总结 |
(2)新“拾弃”时代——当前土木工程图学教育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木工程图学教育的现状及反思 |
1. 重能力、轻意识。 |
2. 重技术、轻情感。 |
3. 重工程、轻艺术。 |
4. 重形式、轻内涵。 |
二、土木工程图学教育的“重拾”与“扬弃” |
1. 充分激发意识能动性。 |
2. 热情塑造人文情怀。 |
3. 积极提升艺术修养。 |
4. 深刻把握课程内涵。 |
三、结语 |
(3)在工程图学教育中加强构型创新设计能力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工程图学教育中学生的构型创新设计能力 |
1.1 创新设计能力与工程图学 |
1.2 在工程图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构型创新设计能力 |
2 构型设计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
2.1 平面图形构型设计实践 |
2.2几何元素构型设计实践 |
2.3 立体及三视图设计实践 |
3 结语 |
(4)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特色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现代教育理念与网络教学 |
2.1.1 信息社会与现代教育 |
2.1.2 网络教学与现代教育 |
2.2 现代学习理论 |
2.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教学理论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
2.3 教学设计理论 |
2.4 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教学媒体的实时交互技术 |
3.1 电子白板概述 |
3.2 电子白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2.1 白板系统的开发环境 |
3.2.2 白板系统的开发语言 |
3.2.3 白板系统的元素类 |
3.2.4 白板系统的通讯原理 |
3.2.4.1 体系结构 |
3.2.4.2 Socket 编程 |
3.2.4.3 线程和管道流 |
3.2.4.4 异常处理 |
3.2.4.5 白板的通信过程 |
3.2.5 白板系统的信息处理 |
3.2.5.1 基本图形的描述 |
3.2.5.2 通信协议集的制定 |
3.3 音视频传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3.3.1 流媒体技术概述 |
3.3.2 视频平台的选择 |
3.3.3 Windows Media 服务协议 |
3.3.3.1 ASF 格式 |
3.3.3.2 MMS 协议 |
3.3.4 Windows Media 点播和广播 |
3.3.4.1 点播 |
3.3.4.2 广播 |
3.3.5 利用广播单播传输音视频信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在线测试系统和远程作业管理系统 |
4.1 在线测试系统 |
4.1.1 在线测试系统的总体框架 |
4.1.2 系统数据库 |
4.1.2.1 数据库分布策略 |
4.1.2.2 数据库的设计 |
4.1.2.3 数据库的打开与关闭 |
4.1.3 用户管理 |
4.1.3.1 用户注册 |
4.1.3.2 用户登录 |
4.1.3.3 用户添加 |
4.1.3.4 用户删除 |
4.1.3.5 密码修改 |
4.1.3.6 用户浏览 |
4.1.4 试卷管理 |
4.1.4.1 试题入库 |
4.1.4.2 试卷的生成和输出 |
4.1.4.3 答卷的生成和保存 |
4.1.4.4 答卷的复核 |
4.1.4.5 试卷和答卷的删除 |
4.2 远程作业管理系统 |
4.2.1 远程作业提交 |
4.2.2 网上作业批阅 |
4.2.3 作业信息公告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图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和开发 |
5.1 教学网站的开发环境 |
5.2 工程图学教学网站的设计 |
5.2.1 组织结构 |
5.2.2 功能设计 |
5.3 现代图学教学网站的设计 |
5.3.1 组织结构 |
5.3.2 内容的表现形式 |
5.4 AutoCAD 教学网站的设计 |
5.4.1 组织结构 |
5.4.2 功能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背景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2.3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CSCL的开发环境和主要技术手段 |
2.1 Web系统常见体系结构 |
2.1.1 传统的Client/Server二层体系结构 |
2.1.2 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结构 |
2.2 基于Web的CSCL系统 |
2.2.1 CSCL系统 |
2.2.1.1 CSCW的理论指导 |
2.2.1.2 CSCL的工作方式 |
2.2.1.3 CSCL的关键技术 |
2.2.2 Web应用系统相关技术 |
2.2.2.1 Web应用系统平台 |
2.2.2.2 ASP技术 |
2.2.2.3 Web数据库技术 |
2.3 CSCL适用结构考虑 |
2.4 本章小结 |
3 CSCL支持系统环境构造与功能设计 |
3.1 UML应用于CSCL支持系统 |
3.1.1 标准建模语言UML |
3.1.2 UML的主要内容 |
3.1.3 UML的应用领域 |
3.1.4 UML的模型元素 |
3.2 CSCL支持系统中的主要用例模型和类模型 |
3.3 CSCL支持系统的基本架构 |
3.4 本章小结 |
4 CSCL支持系统的四个主要功能模块 |
4.1 CSCL的共享工作空间 |
4.1.1 共享白板工具 |
4.1.2 共享应用工具 |
4.1.3 电子白板 |
4.2 CSCL中的协同控制机制 |
4.3 协同会话支持 |
4.4 协同识图支持 |
4.5 协同绘图支持 |
4.6 智能控制支持 |
4.7 本章小结 |
5 CSCL支持系统的具体实现 |
5.1 CSCL支持系统中协同成员对象的状态转换 |
5.1.1 学生的状态转换 |
5.1.2 教师的状态转换 |
5.2 CSCL支持系统的软件设计 |
5.2.1 ASP及其与数据库的连接 |
5.2.2 CSCL支持系统中的数据库结构 |
5.2.3 CSCL支持系统中ASP文件结构 |
5.2.3.1 与学生有关的ASP页面 |
5.2.3.2 与教师有关的ASP页面 |
5.2.4 CSCL支持系统编码实现 |
5.3 CSCL支持系统实现效果图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CSCL的开发环境和技术路线 |
2.1 Web应用系统的常见体系结构 |
2.1.1 传统的C/S二层体系结构 |
2.1.2 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结构 |
2.2 基于Web的工程制图CSCL系统适用结构的考虑 |
3 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模块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
4 结论 |
四、工程图学教学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投影体系建立及空间想象力培养”教学方法探讨[J]. 杨志儒.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0)
- [2]新“拾弃”时代——当前土木工程图学教育之我见[J]. 李小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5)
- [3]在工程图学教育中加强构型创新设计能力之我见[J]. 季青. 江西建材, 2013(05)
- [4]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 陈旭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04)
- [5]工程图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A]. 王建国. 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 2004
- [6]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沈钢. 南京理工大学, 2003(01)
- [7]成人高校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方法之我见[J]. 陈志刚. 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 [8]基于Web的工程制图协同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吴欣,徐建成,沈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2(04)
- [9]如何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 王建国,安娜.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 [10]工程图学教学之我见[J]. 黄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