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岛地区882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及IgE检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侯银续,水岩,吴磊,黄发源[1](2021)在《蜚蠊的危害及防制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蜚蠊作为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传播多种病原体,也是变应性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变应原。随着气候变暖、经济不断发展及人口、物流的世界性高速流动,促使蜚蠊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其引起的骚扰、污染和变应性疾病的危害,正被人们重新认识且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条形码技术等相关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对蜚蠊的分类学、病原学、蜚蠊相关免疫性疾病及防制技术发展,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在蜚蠊病原学、变应性疾病检测技术以及蜚蠊防制技术和防制理念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开展系统的蜚蠊病原学监测和蜚蠊变应性疾病的综合防制,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
乔菁[2](2021)在《昆明地区3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文中指出[目 的]本课题通过分析和总结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过敏原,揭示本地区AR患者过敏原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年龄性别间的分布差异,研究过敏原与合并症、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AR患者的诊疗、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 法]本次课题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的384例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儿童组(≤14岁)、青年组(15~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记录患者的哮喘和变应性皮炎疾病史,运用卡方检验对过敏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昆明地区过敏原的分布特征;过敏原检测阳性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Spearman的等级相关分析对过敏原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 果]1、本次入组的384例AR患者中,过敏原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有307例,阳性率为79.9%,其中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尘螨组合hx2(屋尘螨/户尘螨/德国小蠊/屋尘),阳性率为63.0%。2、307例过敏原检测为阳性的患者,41.7%的患者对一种过敏原致敏,31.9%的患者对2种过敏原致敏,12.1%的患者对3种过敏原致敏,14.3%的患者对4种及以上过敏原致敏。3、男性患者阳性率为77.5%,女性患者阳性率为82.0%,两者过敏原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患者尘螨组合hx2(屋尘螨/户尘螨/德国小蠊/屋尘)的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过敏原在男女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儿童组中,尘螨组合hx2(屋尘螨/户尘螨/德国小蠊/屋尘)、蛋白质类组合fx5(牛奶/鸡蛋白/鳕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坚果类组合fx1(花生/榛子/巴西坚果/杏仁/椰子)、动物皮屑组合ex1(猫皮屑/马皮屑/牛皮屑/狗毛皮屑)、霉菌组合mx2(点青霉/分枝孢菌/烟曲霉/白色念珠菌/交链孢霉/蠕孢霉)的阳性率则小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AR合并哮喘病人中,尘螨组合hx2(屋尘螨/户尘螨/德国小蠊/屋尘)、草类花粉组合wx5(豚草/艾蒿/法兰西菊/蒲公英/秋麒麟草)和树木花粉组合tx5(灰赤杨/榛子/榆树/柳树/三角叶杨)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无合并哮喘病人,蛋白质组合fx5(牛奶/鸡蛋白/鳕鱼)的阳性率在AR合并变应性皮炎病人中显着高于无合并变应性皮炎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AR患者临床症状与过敏原阳性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过敏原sIgE最高阳性强度无直接关系(P>0.05)。[结 论]尘螨组合hx2是本地区AR患者中最常见的过敏原。随着年龄增长,过敏原阳性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老年组患者各项过敏原的阳性率出现明显降低。尘螨组合hx2、草类花粉组合wx5及树木花粉组合tx5在AR合并哮喘的患者中阳性率显着升高,蛋白质组合fx5在AR合并变应性皮炎的患者中阳性率亦明显升高。AR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过敏原阳性的数量有关,而与过敏原sIgE最高阳性强度无关。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以帮助AR患者诊断致敏的过敏原,对AR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莹[3](2021)在《42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血清特异变应原及总IgE水平的变化》文中认为目的:探讨42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血清特异变应原(sIgE)及总IgE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016-01~2019-12在我院就诊的42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儿血清样本进行血清sIgE和总IgE检测。结果:42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中,总IgE阳性3185例(75.24%),荨麻疹、湿疹总IgE阳性率分别为80.21%、77.94%,均显着高于其他变应性皮肤病的66.79%(P<0.05),但荨麻疹和湿疹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gE阳性3004例(70.97%),其中荨麻疹血清sIgE阳性率为63.97%,显着低于湿疹、特异性皮炎和其他变应性皮肤病的72.02%、78.55%(P<0.05),湿疹与特异性皮炎和其他变应性皮肤病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皮炎和其他变应性皮肤病≥2种变应原反应阳性几率为84.28%高于荨麻疹、湿疹的72.08%、77.03%(P<0.05),荨麻疹和湿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型变应原以粉尘螨37.40%、户尘螨39.17%阳性率较高,食入型变应原以蛋白蛋黄28.09%、牛奶19.40%、鱼虾蟹12.69%阳性率较高;3个年龄组粉尘螨、户尘螨、多价霉菌、猫狗皮屑、鱼虾蟹、牛奶、蛋白蛋黄的sIgE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儿存在多种变应原交叉反应,吸入型以粉尘螨、户尘螨为主,食入型以、鸡蛋、牛奶为主,且不同年龄患儿变应原阳性分布存在差异。
郭杰[4](2020)在《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与血清TSLP、TLR2、IgE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屑病湿疹样变是指在确诊为银屑病(Psoriasis PS)同时又伴有渗出、糜烂、水疱、结痂、抓痕、苔藓化等湿疹样皮损。在临床中可见到部分银屑病患者在病程中皮损出现湿疹样改变,银屑病患者被误诊为湿疹类皮炎的报道也并不少见。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对这类银屑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湿疹治疗后银屑病病情能较快缓解。目前关于银屑病出现湿疹样皮损的机制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已有大量研究提示银屑病与以湿疹样皮损为主要表现的变应性皮肤病之间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在皮肤屏障改变、免疫紊乱方面。文献提示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TSLP)、Toll 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2、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在湿疹(Eczema)、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等变应性皮肤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银屑病血热证(进展期)是银屑病炎症较明显阶段,是观察研究银屑病湿疹样变的重要时期。本实验基于变应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对血热证银屑病患者发生湿疹样改变与上述三因子的相关性进行探索研究。[目的]通过检测入组患者血清TSLP、TLR2、IgE表达情况,比较三因子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及与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的相关性,进而探索TSLP、TLR2、IgE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发生湿疹样改变的病情变化中的作用,为银屑病湿疹样变患者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湿疹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深入探索银屑病湿疹样变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基础资料(PASI值、BMI、瘙痒情况)的差异,探索哪些因素参与到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改变的病情变化中。[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的符合中医血热证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计55例。根据患者皮损有无湿疹样改变分为寻常型银屑病伴湿疹样变组(实验组)和寻常型银屑病无湿疹样变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验组25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发病年龄、病程、起病诱因、PASI评分、瘙痒程度等指标。用ELISA测试患者血清中TSLP、TLR2、IgE的含量。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pearson做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者,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spearman做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以ROC曲线下面积描述三因子对银屑病湿疹样变的预测价值。以P<0.05作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血清中TSLP、TLR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gE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0.05)。2.瘙痒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性(P=0.043<0.05)。3.实验组BMI和PASI值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血清中TLR2与TSLP之间呈正相关性(r=0.853,P=0.00<0.01);IgE与 TLR2(r=0.670,P=0.00<0.01)、TLSP(r=0.675,P=0.00<0.01)呈正相关性。5.TSLP(AUC=0.718,P=0.006<0.01)、TLR2(AUC=0.752,P=0.001<0.01)与银屑病湿疹样变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1.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组血清中TSLP、TLR2的表达明显高于非湿疹样变组。提示着TSLP、TLR2参与到银屑病患者皮损发生湿疹样改变的病情变化中。2体重指数、PASI程度与银屑病发生湿疹样变未见明显相关。3.银屑病的瘙痒症状与银屑病湿疹样变有显着相关。4.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患者血清中TSLP、TLR2、IgE之间呈正相关,TLR2-TSLP对银屑病患者发生湿疹样改变具有预测诊断价值。
王佳[5](2020)在《变应性鼻炎中MiR-146a调控TLR4/TRAF6/NF-κB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与过敏原发生接触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以及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全球人口中发病率大约为10%~20%。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逐年升高。变应性鼻炎从属于系统性炎症疾病,并且与其他炎症紊乱相关,例如:哮喘、鼻窦炎和过敏性结膜炎。变应性鼻炎能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它可以对患者的睡眠、学业、工作生产力以及社交生活均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以及对生活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变应性鼻炎已经被划分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变应性鼻炎不仅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国家医保的财务负担,与常见的冠心病、糖尿病和哮喘等疾病相比,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目前已经有针对变应性鼻炎的诊疗指南供医生和患者参考。但是,许多变应性鼻炎患者并没有寻求基层医疗医生或者专家的帮助,而是选择自我治疗甚至直接忽视它。因此,医生在识别和诊断变应性鼻炎症状时,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史以及以往的用药情况,方便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目前,变应性鼻炎的常规疗法包括避免过敏原接触,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口服抗组胺药,鼻喷激素,联合鼻喷激素与抗组胺类鼻喷雾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过敏原免疫疗法。在部分患者中,其他疗法可能亦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包括使用减充血剂和口服激素。但是这些药物仅在短期内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而且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长期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靶向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的新型治疗剂,其应具有低副作用或者对过敏原避免的依从性。众所周知,miRNA参与许多生物过程,如细胞分化、免疫防御和细胞凋亡。近年来,MiR-146a已成为炎症性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具有强效和广泛的抗炎作用。有人发现在接受过敏原特异免疫疗法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中,MiR-146a表达水平上调。并且MiR-146a在调节性T细胞表面高表达,当效应性T细胞和髓系细胞激活时,能够诱导MiR-146a的表达。MiR-146a主要是通过TRAF6和IRAK1/2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行负反馈调节,从而参与到过敏原特异免疫疗法中。引人注目的是,有文献报道MiR-146a通过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TLR4/TRAF6/NF-κB信号传导来抑制炎症反应。他们还发现,针对变应性鼻炎MiR-146a可能具有治疗潜力,但其在变应性鼻炎中发挥抗炎作用的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目的1.在炎症相关疾病中,MiR-146a已显示具有效果显着的抗炎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MiR-146a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对患者炎症的影响。2.探讨MiR-146a是否通过影响TRAF6/NF-κB信号通路来干预变应性鼻炎。3.探讨MiR-146a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是否也能发挥治疗潜力及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1.利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的方法检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和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及三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MiR-146a、TRAF6等相关分子的R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和变应性鼻炎患者中TRAF6的表达情况。3.体外培养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使用不同浓度MiR-146a类似物干预处理,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体外鼻黏膜组织中TRAF6/NF-KB信号传导途径的关键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4.将雌性小鼠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即变应性鼻炎组,对照组和MiR-146a组。利用卵清白蛋白刺激小鼠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对于变应性鼻炎组小鼠,在第0、7和14天,通过腹腔注射100μl含有100μg卵清蛋白和2mg氢氧化铝的生理盐水使小鼠致敏。然后在第21-28天内每天用卵清白蛋白溶液(溶解在生理盐水中的浓度为40mg/ml,20μl/小鼠)刺激小鼠鼻腔。对于对照组,正常注射含有氢氧化铝而不含卵清蛋白的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然后在第21-28天用生理盐水代替卵清白蛋白溶液刺激小鼠鼻腔。对于MiR-146a组,在第0、7和14天,通过腹腔注射100 μl含有100 μg卵清蛋白和2 mg氢氧化铝的生理盐水使小鼠致敏,然后在第21-28天内每天用卵清白蛋白溶液刺激鼻腔前30分钟,鼻内给予MiR-146a类似物(溶解在生理盐水中的浓度为0.1 mg/ml,20 μl/小鼠)。在第28天记录所有小鼠的打喷嚏频率和鼻部摩擦事件的数量,记录过程持续10分钟。在最后一次刺激小鼠鼻腔2小时后,在小鼠麻醉的情况下,收集每只小鼠的血液和鼻腔灌洗液,用于后续的分析。5.利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相关蛋白的浓度,包括卵清白蛋白特异性的IgE、白三烯C4、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白细胞介素-2、IL-4、IL-5和IL-13和干扰素-γ的水平。6.利用血球计数器对三组小鼠鼻腔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进行计数。通过Wright’s-Giemsa测定法对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1.(1)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相比,变应性鼻炎患者的MiR-146a的RNA水平显着下调。并且MiR-146a下游靶基因TRAF6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都显着上调。(2)HE染色结果显示,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黏膜组织结构相对正常,但是变应性鼻炎患者染色显示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并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AF6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显着升高。(3)与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相比,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4、IL-5和IL-13的水平都显着升高。2.与未处理相比,MiR-146a类似物处理之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体外鼻黏膜组织中TRAF6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IκBα的蛋白水平显着下调;IκBα的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65的蛋白水平下降。并且,这些蛋白的变化水平具有MiR-146a类似物浓度依赖性。3.(1)HE染色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可见腺上皮水肿、黏膜下腺体增生;经MiR-146a类似物干预后的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腺上皮水肿减轻、腺体增生减弱。(2)与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小鼠组鼻黏膜中MiR-146a的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02)。并且作为MiR-146a的下游靶基因TRAF6,与对照组相比,在变应性鼻炎小鼠组中鼻黏膜组织中的mRNA水平(P=0.004)和蛋白水平(P<0.01)都显着增加。(3)与对照组相比,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患有严重的打喷嚏和流鼻涕症状(P<0.01),对照组小鼠10分钟内打喷嚏的平均次数为11.50次,但是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10分钟打喷嚏的平均次数为56.75次。而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打喷嚏的次数显着降低(P=0.007),10分钟内打喷嚏的平均次数降为35.5次。(4)对照组小鼠10分钟鼻部摩擦的平均次数为14次,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10分钟内鼻部摩擦的平均次数为62.25次,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部摩擦的次数显着多于对照组小鼠(P<0.01)。而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后,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部摩擦的次数显着降低(P=0.0013),10分钟内鼻部摩擦的平均次数为41.25次。(5)在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中卵清白蛋白特异性IgE的平均含量为0.1833pg/ml,而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组中的含量为0.5133pg/ml,显着高于对照组小鼠(P=0.0381)。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后,变应性鼻炎小鼠组中卵清白蛋白特异性IgE的平均含量为0.3233pg/ml,显着低于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P<0.01)。对于血清中的白三烯C4,对照组小鼠中的平均含量为129.8pg/ml,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中的平均含量为239.8pg/ml,显着高于对照组小鼠(P=0.0094)。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组中白三烯C4的平均含量降为159.7pg/ml,显着低于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P<0.01)。对于血清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对照组小鼠的平均含量为156.4pg/ml,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平均含量为589.8pg/ml,显着高于对照组小鼠(P<0.01)。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组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平均含量为276.3pg/ml,显着低于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P<0.01)。(6)对照组小鼠鼻腔灌洗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的平均数目为5.43×106个/ml,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平均数目为26.16×106个/m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09)。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嗜酸性粒细胞的平均数目为16.83×106个/ml,显着低于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P<0.01)。对于鼻腔灌洗液中的白细胞,对照组小鼠的平均数目为10.6×106个/ml,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平均数目为54.49×106个/m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的鼻腔灌洗液中的白细胞平均数目为27.66×106个/ml,显着低于未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P=0.0006)。对于鼻腔灌洗液中的淋巴细胞,对照组小鼠的平均数目为3.273×106个/ml,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平均数目为15.83×106个/m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02)。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的鼻腔灌洗液中的淋巴细胞平均数目为9.618×106个/ml,显着低于未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P<0.01)。对于鼻腔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对照组小鼠的平均数目为1.773×106个/ml,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平均数目为12.50×106个/m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的鼻腔灌洗液中的淋巴细胞平均数目为8.118×106个/ml,显着低于未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P<0.01)。(7)对照组小鼠血清IL-4的平均水平为23.82pg/ml,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4的平均水平为116.8pg/m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63)。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4的平均水平为55.52pg/ml,显着低于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组。对于血清中的IL-5,对照组小鼠的平均水平为31.15pg/ml,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平均水平为250.1pg/m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38)。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5的平均水平为122.2pg/ml,显着低于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组。对于血清中的IL-13,对照组小鼠的平均水平为37.82pg/ml,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平均水平为183.5pg/m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228)。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5的平均水平为88.85pg/ml,显着低于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组。(8)对照组小鼠血清IL-2的平均水平为411.6pg/ml,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2的平均水平为203.6pg/ml,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L-2的平均水平为289.8pg/ml,显着高于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组。对于血清中的IFN-γ,对照组小鼠的平均水平为53.27pg/ml,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平均水平为20.30pg/ml,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2)。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FN-γ的平均水平为35.11pg/ml,显着高于未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组。(9)与对照组相比,变应性鼻炎小鼠的鼻黏膜中TLR4及其下游分子TRAF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而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处理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中这两个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显着下调。此外,NF-κB在变应性鼻炎小鼠组中都显着活化,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质中p-IκBα与IκBα比率和细胞核中p65的蛋白表达水平都显着升高。同样的,在接受MiR-146a类似物治疗之后,变应性鼻炎小鼠中细胞质中p-IκBα与IκBα比率和细胞核中p65的蛋白表达水平都显着下调。结论1.本研究发现MiR-146a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RNA水平显着下调,以及它下游的靶基因TRAF6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着上调。并且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炎症因子IL-4、IL-5和IL-13的水平显着增高。2.用MiR-146a类似物处理体外培养鼻黏膜组织之后TRAF6/NF-κB信号通路受到影响。因此,本研究表明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可能通过下调MiR-146a的表达影响TRAF6/NF-κB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炎症的发生。3.本研究发现在变应性鼻炎小鼠中MiR-146a的RNA水平显着下调,以及它下游的靶基因TRAF6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着上调。MiR-146a类似物可以减轻变应性鼻炎小鼠的过敏症状。并且,MiR-146a类似物可以减少血清中卵清白蛋白特异性IgE的产生,减少炎症细胞的数目。此外,MiR-146a类似物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变应性鼻炎小鼠中Th1/Th2细胞失衡,从而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机制上,本论文发现MiR-146a对变应性鼻炎的抗炎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抑制TLR4/TRAF6/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因此,MiR-146a可被认为未来是变应性鼻炎的潜在治疗靶点。
贾一凡[6](2019)在《隔药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阳虚型持续性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过敏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高达3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情感状态及工作学习表现。目前西医药物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可迅速缓解鼻部症状,但缺乏个体化治疗,且远期疗效较差。隔药灸疗法能通过辨证选药、随证选穴实现个体化诊疗模式,从改变体质入手达到改变疾病病程,维持远期疗效的目的。将隔药灸与常规西药相结合从而探寻一种集快速缓解症状及维持稳定远期疗效为一体的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目的以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用药情况、肾阳虚中医证候积分及红外热成像作为观察指标,综合评价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治疗肾阳虚型持续性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过敏性鼻炎诊疗及相关中医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治疗方案1.1分组将70例符合肾阳虚型持续性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受试志愿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鼻喷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雷诺考特鼻喷剂治疗。研究过程中,对照组3例脱落,最终67例患者纳入统计。1.2治疗隔药灸治疗:(1)取穴:肾俞、肺俞、至阳、大椎。(2)药饼、艾炷制备:将附子、肉桂、干姜各等份研成粉末,以姜汁调和,做成直径2~3cm,厚约0.8cm的药饼,中间以针刺数孔备用;选用细艾绒,用模具做成底径2.5cm、高2cm、重2.5g的艾炷。(3)操作:将药饼置于穴位上,艾炷置于药饼上,从艾炷顶端点燃,灸至患者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自觉热感扩散至穴位局部。每穴灸3壮,约30min。(4)疗程: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两组均采用雷诺考特鼻喷雾剂(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喷人鼻腔,每次每侧鼻孔1喷(每喷64μg),两个鼻孔共2喷,早晚各1次,每天总量256μg,连续使用4周。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降级或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观察12周。1.3随访观察组、对照组按治疗方案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2周的随访,随访期内两组患者可根据需要调整雷诺考特鼻喷剂用量并记录。2观察指标2.1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症状VAS评分,具体包括Uni-VAS与Multi-VAS,用于评估鼻炎整体情况及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症状的严重程度。在基线期、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随访4、8、12周后共计6个时点进行数据采集。2.2次要疗效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肾阳虚中医证候量表。此2项指标在基线期、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及随访4、8、12周后共计6个时点进行数据采集。生活健康质量量表(SF-36)、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此3项指标在基线期,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进行数据采集。用药情况在随访4、8、12周后进行数据采集。2.3红外热成像检测采用HIR-2000A型红外热成像诊断系统(北京悦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自动采集分析受试者鼻区、肺区、大肠区、肾区体表温度数据。在基线期、治疗4周后进行数据采集。结果观察组35例,对照组32例,共计67例患者纳人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BMI、病程、学历构成及职业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1治疗期1.1观察组治疗4周后VAS、RQLQ、SF-36、HAD、PSQI、肾阳虚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82.9%。红外热成像结果中,鼻部温度、全面差,肺部极差、大肠极差、肾部极差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鼻、肺、大肠、肾部温度数据组内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1.2对照组治疗4周后VAS、RQLQ、SF-36、HAD、肾阳虚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PS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81.3%。红外热成像结果中,鼻部温度、极差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鼻、肺、大肠、肾部温度数据组内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1.3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RQLQ总分及睡眠分量表评分、PSQI、肾阳虚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红外热成像结果中,观察组患者鼻部温度、鼻全面差、鼻极差、肺部温度治疗前后温度变化差值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期2.1观察组随访第4周与随访前Uni-VAS、Multi-VAS中鼻痒评分、RQLQ及肾阳虚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上述指标评分较治疗4周后的观察时点高。随访8周与4周及随访12周与8周的比较中,各指标评分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内,各指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相应数值。随访12周时的总有效率为84.4%。2.2对照组随访第4周与随访前Uni-VAS、Multi-VAS中鼻痒评分、RQLQ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肾阳虚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肾阳虚积分较治疗4周后升高。随访8周与4周的比较中,Uni-VAS、Multi-VAS中鼻痒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项指标在随访8周时升高,RQLQ与肾阳虚评分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2周与8周各项指标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内,除随访12周时肾阳虚量表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相应数值。随访12周时的总有效率为61.5%。2.3组间比较①随访4周时,两组Uni-VAS、Multi-VAS、RQLQ及肾阳虚证候积分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随访8周时,Multi-VAS中鼻塞与鼻痒指标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其余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随访12周时,Multi-VAS中鼻塞与鼻痒、RQLQ、肾阳虚证候积分评分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其余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4周、随访8周、随访12周时,观察组患者4周内雷诺考特喷雾剂总使用量(喷)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2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疗效观察指标与红外热成像结果相关性分析VAS与RQLQ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RQLQ与肾阳虚证候积分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SF-36与HAD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HAD与肾阳虚证候积分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红外热成像结果中,鼻部温度、肺部全面差、大肠全面差与Uni-VAS评分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肺部温度、肾部温度与SF-36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肺部温度、肾部温度与HAD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鼻全面差、大肠极差和肾极差与PSQI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肾极差与肾阳虚证候积分存在显着相关关系(P<0.05)。结论1雷诺考特鼻喷剂及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鼻喷剂均有改善肾阳虚型持续性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优化情绪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改变肾阳虚体质的作用;联合使用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睡眠质量和改变肾阳虚体质方面作用明显。2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鼻喷剂,在降低药物用量的情况下,具有明显改善鼻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变肾阳虚体质的远期疗效;联合使用在改善鼻塞、鼻痒症状及肾阳虚体质远期疗效方面具有优势。3从红外热成像检测的体表温度检测结果分析,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鼻喷剂具有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部,及肺、大肠、肾部病理状态的作用,或可作为一项疗效评价指标。过敏性鼻炎鼻部症状与生活质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鼻部温度与过敏性鼻炎鼻部症状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鼻部温度或可以作为评价过敏性鼻炎患者症情的次要指标。
丁爽[7](2019)在《肥大细胞活化分子及其抗体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肥大细胞活化分子及其抗体水平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患者血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肥大细胞与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发生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经过术前鼻内窥镜及鼻窦CT检查。实验分为三组:30例变应性鼻炎(AR组)和30例鼻息肉(NP组)作为实验组;30例行单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鼻中隔矫正术者作为对照组(N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及鼻粘膜组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抗IgE抗体、FcεRIα和抗FcεRIα抗体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变应性鼻炎组,标本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下鼻甲黏膜组织;鼻息肉组,标本取自手术中鼻息肉组织,且术后送病理确诊为息肉;对照组,取下鼻甲黏膜组织。HE观察三组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类胰蛋白酶和FcεRIα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IgE、抗IgE抗体、FcεRIα、抗FcεRIα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组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FcεRIα、抗FcεRIα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E和抗IgE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变应性鼻炎组与鼻息肉组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IgE和抗IgE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高于鼻息肉组;变应性鼻炎组与鼻息肉组中FcεRIα、抗FcεRIα抗体水平无差异(P>0.05)。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变应性鼻炎组与鼻息肉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无明显差异;鼻黏膜下层和黏膜间质中发现棕色的类胰蛋白酶阳性、膜表面FcεRIα阳性的肥大细胞。结论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患者血清中高表达FcεRIα及其抗体,提示此抗体系统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以肥大细胞为核心的局部变态反应可能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肥大细胞影响着鼻息肉形成的可能作用及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余昊,张伟[8](2018)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的临床意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总IgE水平、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组血清总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显着高于轻度与中度,中度显着高于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过敏原特异性IgE分级均为0级,特应性皮炎组40例为0级,12例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水平、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水平呈上升趋势。
杨晓静,冯冬梅,朱由瑾,温丽英,姚秀叶[9](2017)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常见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急/慢性荨麻疹、湿疹性皮炎、过敏性紫癜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62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以血清总IgE>100IU/ml,或者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0.35kU/L为阳性,统计分析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变化,分析常见过敏原分布特征,比较3种皮肤病患者过敏原分布差异。结果入选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620例,其中,急/慢性荨麻疹260例,湿疹皮炎210例,过敏性紫癜150例。378例(378/620,60.97%)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急/慢性荨麻疹169例(44.71%)、湿疹性皮炎137例(36.24%)、过敏性紫癜72例(19.05%)。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患者412例,检出率66.45%(412/620),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源阳性194例(194/260,74.62%),湿疹性皮炎过敏原阳性168例(168/210,80.00%)、过敏性紫癜109例(109/150,72.67%)。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高于总IgE阳性率[(412/620,66.45%)比(378/620,60.97%),χ2=9.822,P<0.05]。常见16种过敏原组合单项中,户尘螨、粉尘螨、春花粉、狗/猫毛皮屑、牛奶、虾6种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在3种皮肤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粉尘螨、狗/猫毛皮屑阳性率较高,急/慢性荨麻疹、湿疹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1.43%、14.90%、8.76%;食物性过敏原中,湿疹性皮炎以牛奶阳性率较高,为5.27%,急/慢性荨麻疹以虾/蟹过敏阳性率高,阳性率为10.90%。结论检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有助于临床合理寻找过敏原,对其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
朱海军,伍婕,王文鑫[10](2015)在《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变应性皮肤病患者对常见过敏原的过敏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变应性皮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检测511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吸入物及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在所有入选患者中,273例(53.42%)sIgE呈阳性。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频率及sIgE含量的总体均值明显高于食物组过敏原(χ2=213.721,P<0.05;t=5.354,P<0.05);吸入组阳性较高的过敏原为艾蒿、树木组合、屋尘、粉尘螨和花粉组合;食物组阳性率较高者依次为牛奶、鸡蛋、西红柿、小麦面粉及大豆。艾蒿与树木组合的阳性率在三组疾病间具有显着性差异(χ2=13.244、9.020,P值均<0.05)。艾蒿、上皮组合、鸡蛋及牛奶在年龄≤14岁组的阳性率高于年龄>14岁组(χ2=4.295、10.576、4.312、14.993,P<0.05),而粉尘螨和虾在年龄≤14岁组的阳性率低于年龄>14岁组(χ2=5.990、5.141,P<0.05)。结论吸入组过敏原是变应性皮肤病的常见变应原,艾蒿和牛奶分别为吸入组和食物组的首要过敏原。
二、青岛地区882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及IgE检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岛地区882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及IgE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蜚蠊的危害及防制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蜚蠊的医学危害 |
1.1 直接的医学危害 |
1.2 传播病原微生物 |
1.2.1 传播寄生虫及原虫 |
1.2.2 传播病原菌 |
1.2.3 传播真菌及病毒 |
1.2.4 病原学检测方法 |
1.3 重要的过敏原 |
1.3.1 过敏性呼吸道疾病 |
1.3.2 过敏性皮肤疾病 |
1.3.3 过敏原检测方法 |
2 蜚蠊的防制技术 |
2.1 树立综合可持续防制理念 |
2.2 孳生地消除环境治理 |
2.3 环保绿色的物理防制 |
2.4 精准科学的生化防制 |
3 展 望 |
(2)昆明地区3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过敏原检测和治疗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42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血清特异变应原及总IgE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标本采集及检测 |
1.2.2 诊断标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血清总IgE阳性检测结果 |
2.2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血清sIgE阳性检测 |
2.3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儿sIgE检测比较 |
2.4 不同年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儿sIgE检测比较 |
3 讨论 |
(4)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与血清TSLP、TLR2、IgE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
1.中医对白疕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中医对白疕的治疗 |
3.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银屑病与变应性皮肤病皮肤屏障、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
1.皮肤屏障 |
2.抗原提呈与T淋巴细胞活化及失衡 |
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
4.细胞因子 |
5.Toll样受体与信号通路 |
6.IgE |
7.变应性皮肤病与银屑病的相关性 |
8.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
1.6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
2.2 ELISA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操作) |
2.3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TLR2、TSLP、IgE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比较 |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PASI、BMI、瘙痒的差异比较 |
3.4 实验组TSLP、TLR2、IgE之间的相关性 |
3.5 实验组TLR2、TSLP、IgE与银屑病湿疹样变相关性 |
4.讨论 |
4.1 一般情况分析 |
4.2 血热证作为研究证型分析 |
4.3 TLR2-TSLP在银屑病湿疹样变中作用机制探讨 |
4.4 瘙痒、PASI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分析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介绍 |
(5)变应性鼻炎中MiR-146a调控TLR4/TRAF6/NF-κB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MIR-146A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IR-146A对黏膜组织中TRAF6/NF-KB信号通路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MIR-146A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综述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隔药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阳虚型持续性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过敏性鼻炎的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案 |
3 治疗方案 |
4 观察指标 |
5 质量控制 |
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7 研究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2 基线结果分析 |
3 临床疗效分析 |
4 疗效指标相关性分析 |
5 探索性研究观察指标分析 |
6 指标偏序结构分析 |
7 试验方案分析 |
8 隔药灸疗效机制探讨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1 VAS量表 |
附录2 RQLQ量表 |
附录3 SF-36量表 |
附录4 HAD量表 |
附录5 PSQI量表 |
附录6 肾阳虚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肥大细胞活化分子及其抗体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免疫球蛋白IgE及其抗体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中的表达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第二部分 FcεRIα和抗FcεRIα抗体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机制探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国变应性鼻炎患病率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题目 |
致谢 |
(8)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指标及标准[6] |
1.3 检测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血清总Ig 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
2.2 各组过敏原特异性Ig E分级比较 |
3 讨论 |
(9)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临床指标 |
1.3检验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血清总Ig E水平阳性率 |
2.2 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 E阳性率 |
2.3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
3 讨论 |
(10)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试剂 |
1.3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断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 |
2.2 不同疾病组间过敏原检测结果的比较 |
2.3 不同年龄组间过敏原检测结果比较 |
3 讨论 |
四、青岛地区882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及IgE检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蜚蠊的危害及防制技术研究进展[J]. 侯银续,水岩,吴磊,黄发源.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1(06)
- [2]昆明地区3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D]. 乔菁.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42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血清特异变应原及总IgE水平的变化[J]. 张莹.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01)
- [4]银屑病(血热证)湿疹样变与血清TSLP、TLR2、IgE的相关性研究[D]. 郭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变应性鼻炎中MiR-146a调控TLR4/TRAF6/NF-κB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D]. 王佳. 郑州大学, 2020(02)
- [6]隔药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阳虚型持续性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D]. 贾一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5)
- [7]肥大细胞活化分子及其抗体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机制探讨[D]. 丁爽.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8]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J]. 余昊,张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01)
- [9]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分析[J]. 杨晓静,冯冬梅,朱由瑾,温丽英,姚秀叶.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05)
- [10]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J]. 朱海军,伍婕,王文鑫.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08)